诗歌之修辞手法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高三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教学课件

高三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教学课件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
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 “蓬草”随风飞转,在诗歌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
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
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
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高考对于“修辞手
法”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0203/10./16 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
2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 方的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它的主要 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每一种情况举一个例子来看看:
①把人当作物来写。
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 就得夹着尾巴跑。 (老舍《龙须沟》 )
具体说明:把人当作物来描写,赋予他
们物的表现和状写
这些闪电的影子,在大海里蜿蜒游动, 一晃就消失了。(高尔基《海燕》)
具体说明:把“影子”比拟成蜿蜒游动
为202自0/10/16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3
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
诗句说明其妙处。
➢解析运用这比是喻一来首正情面景描交写融清的溪抒的情清诗澈,,主诗要人描以写“清明溪镜水”色比的喻 清澈清,溪寄,寓把诗两人岸喜的清群厌山浊比的作情“怀屏。风诗”人,开人篇在就岸描上写行了走清,溪倒 的本色给自己以清心的感受;接着二、三联分别运用衬托 和比映喻在的清手溪法之来中表,现仿清佛溪行水走色在的明清镜澈里;;最鸟后在,山又中创穿造梭了,一仿 个情佛调穿凄行凉于的绘清画寂的环屏境风。里答。题虚时实一相要生找,准虚“实明相镜融”,“山屏清风水”

诗歌修辞手法精品PPT

诗歌修辞手法精品PPT

诗歌修辞手法精品课件
对比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 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语句的表现力。 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 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人 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封建贵族 “朱门酒肉臭”的奢华生活和穷苦百姓“路有 冻死骨”的悲惨命运对比得更加鲜明突出,形 象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悲惨丑恶状况。
诗歌修辞手法精品课件
诗歌修辞手法精品课件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或问题引入, 带动全篇;或中间设问,承上启下;或结尾设问, 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观书有感》 句中提问,在引发读者思考的同时过渡到揭示原因,借 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 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 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解析最后第一一句句使写用景了,谐是音她双眼关前的所修见辞。第手二法句。写这她里耳晴中雨所的闻。第 三“、晴四”句,接是写用她来听暗到指这感熟情悉的“歌声情之”后,的“心道理是活无动晴:却这有个晴人”啊,, 倒也是就有是点“像道黄是梅无时情节却晴有雨情不”定。的天作气者,明说确它而是又晴含天蓄吧地,表西达边出还 下一着位雨沉;浸说在它初是恋雨中天的吧少,女东的边心又还情出,着她太的阳迷,惘可、真她有的点眷让恋人、捉 摸她不的定忐了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含拟人和拟物)
(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描绘的事物更 形象,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感人。如: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使用何种手法来表现这种感情的?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幻灯片PPT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幻灯片PPT
析。
答案:拟人修辞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 “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 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 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 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悯农(李绅)(2009广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
7.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拟人
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双关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互文
10.樯橹灰飞烟灭。
借代
牛刀小试
1.(2008年广东)(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 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2.(2009年重庆)(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3.(2010年浙江)(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 手法。(3分) 4.(2011福建)(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 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 吴西逸 •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燕。人情薄似云,风景疾
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
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
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 ③:用草覆盖。 • 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 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 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 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 用了夸张的方法。
比喻、夸张、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排比、反复、借代、反问、设问、互文、 双关、顶真、通感……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PPT课件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PPT课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第10页/共24页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 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 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登 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 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 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夸 张
愁生白发,诗人在一、二句 中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 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第9页/共24页
夸张的作用
1.突出地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反语的作用 或批判讽刺,或风趣幽默。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反 语
第18页/共24页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设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双调]蟾宫曲
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1. 对偶追求结构形式上“对称”的表达效果, 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追求内容上 “对立”(相反、相对)的表达效果,而不 管结构形式如何。
2. 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说 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 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诗歌修辞手法演示文稿

诗歌修辞手法演示文稿
▪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 水上浮萍。
▪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 去,月逐舟行。
▪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 体说明。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 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
第25页,共44页。
用典
▪ ②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 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 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 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 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 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 奇特的艺术境界。
第26页,共44页。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春行即兴》李华)
第16页,共44页。
分析
▪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 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 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 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 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 难酬的苦痛。
诗歌修辞手法演示文稿
第1页,共44页。
优选诗歌修辞手法
第2页,共44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第3页,共44页。
古典诗词讲究语言凝练、语意含蓄,所以常采用 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修辞,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富有表现力。
“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效果)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
▪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ppt课件

8、互文
旧体诗歌因受字数的限制,或从音节、对仗等 方面考虑,常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分置。读 时必须前后互为补充,或互相拼合。如: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②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 ③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 南逢李龟年》)
9、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 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作用: ①一气呵成,节奏鲜明;②突出强调,长 于抒情;③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 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近试献张水部①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②。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①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 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②舅姑: 公婆。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赏析】这首诗写冰凉的月光,写月下似雪的沙 地,给人的感觉是冷酷的,没有半点暖意。这些环 境描写、气氛制造,都是为“不知何处吹芦管,一 夜征人尽望乡”服务的。
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乐景衬哀情。 (1)以动衬静。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如: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篇抒写的是恋人
之间的离愁别恨。诗人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 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 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自然而然地形 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仔细 品味,诗人诸多无法直言表达的情愫,全都寄寓在这 些名词连成的画面中,使人可以“心领神会”,而且 越咀嚼越觉得情致缠绵、余韵深长了。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50张)模板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50张)模板

• 【试题】(2009宁夏、海南卷)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 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 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 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注】①长薄:绵延的草木丛。 ②迢递:遥远的样子 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作用。(3分)
•拟人。 •流水潺潺,仿佛也有情意,跟随在诗人左右;暮鸟归栖,也好像在和诗 人一起结伴而还。 •表现了诗人对山林的亲切和归隐的怡然自得之情。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 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辋川积雨》)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白头吟》)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辋川积雨》)
诗人运用反问, 向那东流的江水询问,离情别意与它相比 究竟谁短谁长?强调金陵子弟对自己的情深意重。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 陇头云。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设问
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 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
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双关
【作用】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ppt课件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ppt课件

ppt课件 12
比拟(拟人、拟物)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 事物来写,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 人),把人当作物来(拟物)写。它使得 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 有灵性,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给全诗增添了 浪漫主义色彩。 13 ppt课件
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五千仞岳:此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 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 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 得淋漓尽致。
ppt课件 17
1.
4
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 )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拟人 ) 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仗/对偶 ) 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反问)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设问) 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借代)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
“同根生”语意双关,既是指豆与豆萁是同根生, 又是指曹植与曹丕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曹 植借此来表达对曹丕不顾兄弟之情,手足相残 的行径的强烈愤慨和控诉。
ppt课件
24
通感
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 手法。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视 觉——触觉) 红杏枝头春意闹(视觉——听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物
B.枯桑水啮只危根
拟物
C.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
拟物
D.现在全县莲塘的生产大发展,莲农们精 心培植,把绵绵情意栽种在每一口莲塘里。
拟物
• •
•野 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 和煦的风吹斜了麦陇的新稻, • 小青蛙在水洼草根处不停的叫着。 • 多么羡慕那无忧无虑的蝴蝶啊, • 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草甸中。

比拟是摹拟,构成的客观基础是仿照性, 是把拟体的特性“强加”给本体,重在“拟”; 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 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 比喻是打比方,构成的客观基础是相 似性,是以喻体喻本体,重在"喻",本体 和喻体一从一主,取比以明,本体可出现, 也可不出现,但喻体必须出现。
区别下列句子的手法
• 逢入京使① • 故园东望路漫漫②,双袖龙钟泪不干③。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④。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 • 【注释】 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 • 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漫漫: 亲人的心情。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 形容路途遥远。 ③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只因未到伤心处。”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 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④凭:托。传语:捎口 内心的波澜起伏,可见一斑。这种夸张手 信。 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 爱怜亲人的思想感情。 • 问:“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是人 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
• 武陵春
• 李清照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 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 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愁用舟载,这是否合乎逻辑?它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武陵春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 风住尘香花已 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 尽,日晚倦梳头。于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 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 欲语泪先流。
6、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 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 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 问句中。 用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人们可以从 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
• 乌江亭 (宋)王安石 •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①与君王卷土来。 • 注释:①肯:岂肯,怎愿。 • 诗歌末句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 简要赏析其对表达情意有何作用?
•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对偶、 设问、反问
⑴比喻 :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 或情景。 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种类 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 化无形为有形,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 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生动形象地突 出事物特征。
种 类
本 体 明 喻 暗 喻 借 喻
表 达 技 巧
记叙 议论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表达方式 说明 借景抒情 (寓情 抒情 情景交融 间接抒情 用典抒情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 对偶、设问、反问 衬托 对比 象征 渲染、烘托 3.表现手法 想象 虚实结合 动静
4.构思立意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欲扬先抑或 先扬后抑 以小见大 首尾呼应
答:用设问句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 文,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①“有酾(shī)酒临江” :此处指曹操临江饮酒, 横握长矛吟诗。酾酒:饮酒。槊(shuò):长矛。 ②紫盖黄旗:指一种云气,也叫紫云,形状如黄旗 紫伞。按照古代迷信说法,黄旗紫盖状的云气在哪 里出现,哪里就会有真龙天子。此处指东吴孙权建 立了帝业。 ③赤壁东风:指东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 ④更惊起南阳卧龙:诸葛亮出山后辅助刘备建立统 一大业。 ⑤八阵图:诸葛亮所作的阵形。 ⑥西蜀:三国之一,又称蜀汉,历史上把刘备建立 的国家称为西蜀。 ⑦江东:指三国时孙权建立的吴国,地处江东,又 称东吴。
需确定答案。
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可 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
[双调] 蟾宫曲 (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 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 一分江东。 • 本曲以设问开头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曲简析。
√ √
喻 词

喻 体
√ √


西沉的落日像一只金色的 圆盘。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
比喻能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 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 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 溪水之清澈明静;亦衬托出月光的明 洁。
答:本句运用借代、比拟的修辞手法(手法) •“绿”“红”以颜色分别借代“叶”“花”; •“肥” “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 零。(分析) •生动形象,新鲜而又奇特。 (作用)
借喻和借代
借喻侧重“相似性” 借代侧重“相关性”。
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5、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
高大的白杨树,像一队士 兵一样整齐地排列在路旁。 高大的白杨树,不知疲倦 地在路旁站岗放哨。
判断下列句子的手法: A.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
B.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 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拟物 C.楼房在夜里呈现出银灰色,静静 地蜷伏在雾气沼沼的地平线上。拟物
3、夸张: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 见。它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 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更鲜明 地表现事物。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链接高考
Hale Waihona Puke • 13重庆)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 •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 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 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 [作者]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 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 《菊农词》。 •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zēng: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 风。 •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 法?(4分) •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4、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 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 含蓄。 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 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 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 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 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 用“借体”来代替。
• 如梦令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此句的妙处。
• 逢入京使① • 故园东望路漫漫②,双袖龙钟泪不干③。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④。
• 【注释】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 的意思。

问:“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是人运 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 逢入京使① • 故园东望路漫漫②,双袖龙钟泪不干③。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④。
愁用舟载,这是否合乎逻辑?它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这句运用了拟物(比拟)的修辞手

法,把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愁绪当作有 重量有形体的物来写,看似不合逻辑, 实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愁绪之浓、之重。
区别下列句子的手法
鸟儿歌唱,花儿欢笑。
鸟儿像人一样歌唱,花儿像人一样欢笑。
比拟同比喻的区别是:
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 闻说双溪春尚 下。
好,也拟泛轻舟。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
坐只轻舟去观赏。只是恐怕 只恐双溪舴艋舟, 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 载不动许多愁。 动许多忧愁。
• 武陵春 李清照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 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 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野 步 周密 •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 问: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手法来表 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 答:诗的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 蝴蝶以人的感情。 • 和熙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 醉”二字形象地摹写出蝴蝶似乎沉醉花丛、 留恋不去的翻飞形态, • 也把作者目睹此景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
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 • 百战疲劳壮士哀,士非常的悲哀, 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 • 中原一败势难回。 挽回。 • 江东子弟今虽在, 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 • 肯与君王卷土来? 还在,但是,谁能保 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 土重来?
• 乌江亭
• 乌江亭 (宋)王安石 •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①与君王卷土来。 • 注释:①肯:岂肯,怎愿。 • 诗歌末句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 简要赏析其对表达情意有何作用? •答: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 •强调了历史之必然,指出项羽的失败 已无法挽回,江东子弟是不会随他卷 土重来的。
• •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 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 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 出新词字字冰。 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棱角高突 ;一副面带 “病”容又颧骨凸起的奇特形状,比那光头垂眉 的和尚还怪模怪样。严霜侵袭、暴雨击打,是寻 常事。却仿佛终南山石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 有时轻拄手杖闲适地慢步;有时戏拿鱼网来捕鱼。 做官已经很久,以没有能力来推辞。阵阵东南风 未能驱除池亭的酷暑;而他新作的词曲竟字字如 冰,一派冷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