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降糖机制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一、糖尿病药物的分类1、双胍类双胍类药物是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常见的有二甲双胍。
它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来降低血糖。
这类药物不会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可能减轻体重,特别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
2、磺脲类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常见的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3、格列奈类格列奈类药物也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但作用更快、更短,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适用于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低血糖风险相对较低。
4、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常见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等。
5、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血糖控制,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但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和水肿等不良反应。
6、 DPP-4 抑制剂DPP-4 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 的活性,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水平,发挥降糖作用,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低血糖风险小,对体重影响中性。
7、 GLP-1 受体激动剂GLP-1 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 GLP-1 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减少食欲,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
可有效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并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8、 SGLT-2 抑制剂SGLT-2 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
还有一定的减重和降压作用,对心血管也有益处。
二、药物的选择选择糖尿病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合并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
1、对于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并发症,且体重超重或肥胖,首选二甲双胍。
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α-糖酐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等口服降糖药降糖机制、用药指导及药物分类课件
格列奈类
代表药物: 瑞格列奈(诺和龙) 那格列奈(唐力)
格列奈类
降糖机制: —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 —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可使HbA1c下降1%--1.5% 副作用:
可引起低血糖,但和磺脲类相比,发 作次数少,程度也较轻。
格列奈类
用药指导: • 格列奈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不进餐
不服药。 • 服药后要按时按量进餐,以预防低血糖的
可使Hb增高。
噻唑烷二酮类药
用药指导 • 每天服用一次,可于餐前、餐中或进餐后服用。 • 服药的时间要尽可能固定。 • 这类药物的疗效要在开始服药后1到3个月才能体
现出来。 • 有心力衰竭倾向不用或慎用。妊娠期、哺乳期妇
女不宜用此类药物。
科学用药, 更好管理糖尿病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
用药指导: • 单独使用本类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并有使体重
下降趋势,故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 • 胃肠道反应通常与剂量相关,采用进餐时或饭后
服药,或从小剂量开始,可减轻胃肠道反应。肠 溶片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 每天服药的时间和间隔尽可能固定。 • 限制饮酒。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或胰岛素)联合应用,发生低血糖时应使用单糖 治疗,如葡萄糖、牛奶或蜂蜜。 • 从小剂量开始服药,每次进餐时服药,逐渐增加 剂量有助于减轻胃肠道反应。
噻唑烷二酮类药
代表药物: 罗格列酮(文迪雅) 比格列酮(艾可拓)
噻唑烷二酮类药
降糖机制: —主要通过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 应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发生。平时要常备糖果备以低血糖时使用。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
代表药物: 二甲双胍(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 二甲双胍缓释片(卜可); 苯乙双胍(降糖灵)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04
抑制葡萄糖异生(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05
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
胰岛素增敏药物-双胍类
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病人。
1型糖尿病病人在使用胰岛素过 程中血糖波动较大者,加用双 胍类药物有利于稳定血糖。
适应症:
单用磺脲类药物不能良好控制 的2型糖尿病病人。
对胰岛素不敏感的病人。
胰岛素增敏药物-双胍类
02
03
服药时间:阿卡波 糖在吃第一口饭时 嚼碎服用效果较好。
伏格列波糖在饭前 10分钟内服用效果 较好。
演讲完毕,感谢观看
谢谢!谢谢!
禁忌症
因双胍类药物易致胃肠道反 应和高乳酸血症,因此
禁用或慎用于肝肾功能不全、 低血容量休克、心力衰竭、 肺部疾病等缺氧血症病人。
胃肠道疾病患者慎用。
凡不适宜单独用磺脲类药物 治疗的情况,也不适宜单独 用双胍类药物治疗。
胰岛素增敏药物-双胍类
副作用
肠道反应,如口干苦、厌食、恶心、呕吐、腹泻、 口腔有金属味等,减少剂量和饭中、饭后服用可以 减轻症状。 分病人有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
病人出现水肿的机率为15%,两
者合用可以使一些无明显心脏病
的病人出现心衰。所以对于糖尿
病病史超过10年以上,年龄在70
岁以上的病人,最好不与胰岛素
合用。
胰岛素增敏药物-格列酮类
常用药物:
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
服药时间:
饭前饭后服用均可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
在小肠内抑制a-葡萄糖苷 酶,阻止和延缓葡萄糖的 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4
对胰岛素抵抗或不敏 感,胰岛素每日需要 量虽超过30u,也可 试着加用磺脲类药物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降糖机制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其降糖机制概述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多基于纠正导致人类血糖升高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
根据作用效果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可分为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和通过其他机制降糖的药物(双胍类、TZDs、ɑ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
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DPP-4抑制剂通过减少体内GLP-1的分解,增加GLP-1的浓度从而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主要药理作用:双胍类-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TZDs-改善胰岛素抵抗;ɑ糖苷酶抑制剂-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
SGLT-2抑制剂-通过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增加肾脏葡萄糖的排出。
一、常用口服降糖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一)磺脲类药物属于胰岛素促泌剂,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而降血糖。
常见有: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
不良反应——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可导致体重增加。
消渴丸是含有格列本脲和多种中药成分的复方制剂。
(二)格列奈类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
常见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一般不与磺脲类联用,可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
常见不良反应——低血糖和体重增加。
(三)DPP-4抑制剂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使内源性GLP-1水平升高。
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
常见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
不良反应:沙格列汀增加心衰患者住院风险。
单独使用此类药物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对体重的作用为中性或轻度增加。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利格列汀不需要调整剂量(四)双胍类药物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
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最新 降糖药物的分类
或肥胖者应优先选用减轻体重或对体重影响中性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 DPP-4 抑制剂、SGLT-2 抑制剂、GLP-1 受体激动剂。 ▪ 对合并腹型肥胖的糖尿病者,应优先考虑使用兼具减轻体重和减少内脏脂肪的降糖药物。需 胰岛素治疗的 T2DM 合并肥胖者,建议联用至少一种其他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GLP-1 受 体激动剂、α-糖苷酶抑制剂、DPP-4 抑制剂等,以对抗胰岛素剂量过大诱发的体重增加,且 因基础胰岛素增重效应小于预混胰岛素,建议优先使用。
mmol/L)重度升高,应早期启动胰岛素治疗; ▪ 5. 治疗方案的确定应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结合心肾并发症、疗效、低血糖风险、对体
重的影响、药物费用、不良反应风险以及患者的意愿综合考虑; ▪ 6. 对于确诊ASCVD或具有ASCVD高危因素、确诊肾脏疾病或心衰的患者,应将经临床研究证
▪ 降糖药物二甲双胍、SGLT-2 抑制剂、GLP-1 受体激动剂有减重作用。 ▪ 二甲双胍可减轻体重,对内脏脂肪的影响不明确;SGLT-2 抑制剂、GLP-1 受体激动剂既可减
轻体重,又可减少内脏脂肪。 ▪ α-糖苷酶抑制剂对体重影响为减轻或中性,DPP-4 抑制剂对体重呈中性作用。 ▪ 降糖药物减轻体重的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GLP-1 受体激动剂、SGLT-2 抑制剂、二甲双胍、
降低 或中 性
增加
心血管
肝肾功能
不良反应
降低肥胖患 者的心血管 风险;急性 或不稳定心 衰慎用 缺乏RCT研究
心衰慎用
安全性较好
肝功能不良禁用 eGFR<45停用
严重肝功能不良 慎用 eGFR<45禁用 严重肝功能不良 慎用 肾功能不全无需 调整,3b-5期减量 使用 肾功能不全4-5期 禁用
谈谈常用口服降糖药的种类、特点、注意事项
谈谈常用口服降糖药的种类、特点、注意事项临床上常用口服降糖药有很多种,每种降糖药物的作用原理,发挥作用的时间,代谢方式等都不同,药物的选择要根据病人情况和疾病特点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常用口服降糖药的种类、特点以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促胰岛素分泌剂类降糖药1、磺脲类药物主要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吡嗪以及格列喹酮等。
该类药物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而达到降糖功效。
如果病人胰岛功能已经受到破坏,此类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该类降糖药起效较慢,所以通常需要在用餐前30分钟左右服下,此外要注意,磺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时间比较长,比较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2、非磺脲类药物常用的有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
该药物也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而达到降糖功效。
药物优缺点:该类药物作用时间较快,被称作是餐前血糖调节药,多用于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和一些不按时用餐的病人,通常要在用餐前即刻服用,服用后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就可发挥理想的降糖功效。
所以这类药物只是在用餐时增强胰岛素的分泌,这样避免在空腹时刺激到胰岛β细胞,使用期间多不会造成低血糖,也不会增加体重。
不足之处是该类药物属于一种超短效的降糖药,降糖作用持续时间较短,空腹血糖控制情况不理想。
用药注意事项:如果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功能已经完全破坏或是使用磺脲类降糖药治疗无效,使用非磺脲类降糖药治疗可达到明显效果,该类药物的低血糖反应相对会比服用磺脲类药物出现的少。
如果病人患有轻、中度的肾功能不全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瑞格列奈,该药产生的代谢产物几乎都是经过胆汁排泄,只有很少部分是通过肾脏排泄的。
二、促进葡萄糖代谢剂常用的代表药物是二甲双胍作用机制:可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避免肝糖输出太多,还可改善肌肉糖原合成情况,避免小肠吸收太多的葡萄糖,降低血糖。
药物优缺点:优点是降糖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对于空腹血糖降糖效果尤为明显,在单独使用此药时不用担心会发生低血糖的危险,还可帮助减轻体重,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该药是降糖药物指南中2型糖尿病的首选一线类药物。
糖尿病降糖药物(二)(2024)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降糖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糖尿病降糖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以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降糖药物。
正文内容:一、胰岛素促释剂类药物1.磺脲类药物(如格列美脲):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
2.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抑制肠道的葡萄糖吸收,减少血糖的升高。
二、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1.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葡萄糖和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降低血糖。
2.肽类类似物(如胰岛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降低胃肠道的葡萄糖吸收。
三、胰岛素抑制剂类药物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米格列糖):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2.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拮抗剂(如利拉鲁肽):抑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减少血糖降低的效应。
四、胰岛素释放强化剂类药物1.磺酰脲类药物(如格列喹酮):通过抑制KATP通道,增强胰岛素的分泌。
2.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抑制二肽酶4(DPP4)的活性,增加胰岛素样肽1的半衰期,提高胰岛素的分泌。
五、其他降糖药物1.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诺贝特):通过抑制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来改善血糖控制。
2.硫酮尿嘧啶类药物(如甲磺酸格列汀):抑制肝葡萄糖输出和减少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降糖药物的种类繁多,针对不同的机制和病情,有各具特点的药物可供选择。
在治疗糖尿病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同时,患者也要做好日常的饮食控制和规律的运动,与医生密切合作,共同管理糖尿病。
降糖药物的分类依据:根据作用机制、化学结构、作用时间及适应症分类
降糖药物的分类依据:根据作用机制、化学结构、作用时间及适应症分类降糖药物的分类依据主要有哪些?降糖药物是指能够降低血糖水平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和其他血糖异常疾病。
降糖药物的分类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作用机制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胰岛素分泌机制、非胰岛素分泌机制和离子通道调节机制。
1.1. 胰岛素分泌机制:这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主要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降糖药。
1.2. 非胰岛素分泌机制:这类药物通过其他途径降低血糖水平,如抑制葡萄糖吸收、促进葡萄糖代谢等,包括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等。
1.3. 离子通道调节机制:这类药物通过调节离子通道来影响血糖水平,如钙通道阻滞剂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等。
2.化学结构降糖药物的化学结构主要包括单体成分、复合成分和中药成分。
2.1. 单体成分:如磺脲类药物中的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具有明确的化学结构和明确的疗效。
2.2. 复合成分:如一些复方降糖药物,由两种或多种单体成分组成,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协同降低血糖水平。
2.3. 中药成分:如中药方剂和中成药等,根据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的组方配伍而成。
3.作用时间降糖药物的作用时间主要包括速效、长效、缓释和控释。
3.1. 速效:如速效胰岛素和速效口服降糖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发挥作用,降低血糖水平。
3.2. 长效:如长效胰岛素和长效口服降糖药,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发挥作用,平稳控制血糖水平。
3.3. 缓释:如一些口服降糖药的缓释制剂,通过技术手段减缓药物的释放速度,使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达到长期控制血糖水平的效果。
3.4. 控释:如一些口服降糖药的控释制剂,能够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剂量,使药物在体内按需释放,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适应症降糖药物的适应症主要包括糖尿病类型、并发症情况和其他因素。
4.1. 糖尿病类型: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对降糖药物的疗效反应不同。
例如,1型糖尿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降血糖的药物有哪些
降血糖的药物有哪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水平至关重要,而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
那么,降血糖的药物都有哪些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磺酰脲类药物。
这类药物常见的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
它们的作用机制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
一般来说,适用于胰岛β细胞尚有一定分泌功能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不过,使用这类药物时要注意低血糖的风险,尤其是在老年患者或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
双胍类药物也是常用的降糖药,比如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可以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它不仅能降低血糖,还有一定的减重作用,尤其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而且,二甲双胍单独使用时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但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α糖苷酶抑制剂,像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也是常见的降糖药。
它们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
这类药物主要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或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糖尿病患者。
服用时需要与第一口主食同时嚼服,如果用法不正确,可能会影响疗效。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例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它们能够增加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不过,这类药物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和水肿,并且使用时需要关注患者的心功能情况。
格列奈类药物,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其作用机制也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但与磺酰脲类药物不同的是,它们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短,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除了上述口服降糖药,还有胰岛素类药物。
胰岛素根据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以及预混胰岛素等。
胰岛素适用于 1 型糖尿病患者、2 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如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等)也需要使用胰岛素。
使用胰岛素需要注意低血糖的风险,同时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和保存方法。
常用降糖药物及其注意事项
双胍药适用对象
各型糖尿病,食欲较为旺盛者 体重较重者 年龄不太大,无乳酸增高之虞者
副作用
乳酸性酸中毒:降糖灵剂量大, 老年,或者有心、肺、肝、肾病 变及缺氧者易发生
消化道反应:食欲下降、恶心、 呕吐、腹泻等
肝、肾损害:肝、肾功不全者
各类口服降糖药物作用机理
格列奈类
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 吡格列酮(艾汀、瑞彤、卡司平), 15mg/tab,最大剂量45mg/d
作用机制
为PPAR-γ激动剂。在多种水平降低机体 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增强组织摄取和氧化葡萄糖,增加糖原和 脂肪的合成,减少糖原分解和肝糖输出, 降低血糖和血浆游离脂肪酸,减轻对B细胞 的“糖毒性”和“脂毒性”作用
济失调等,也不常见
格列奈类
苯甲酸或苯丙氨酸衍生物,非磺脲类胰岛 素刺激物
与磺脲药受体相同,但作用位点不同 作用机制及副作用同磺脲药,作用较快,
刺激胰岛素快速分泌相,抑制肝糖输出
格列奈类适用对象
2型糖尿病,有胰岛素分泌 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较高者 体重较轻或正常者
格列奈类
• 那格列奈 nateglinide 唐力 120mg/tab,推荐剂量120mg tid,最大
二甲双胍
减少肝脏葡萄糖产生 增加葡萄糖摄取
糖苷酶抑制剂
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
磺脲药适用对象
2型糖尿病,有胰岛素分泌者 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较高者 体重较轻或正常者
副作用
低血糖症:最常见也最危险 体重增加:未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者 消化道反应:偶有,中毒性肝炎少见 皮肤过敏反应:不常见,较轻 血细胞减少:偶见 神经系统反应:头晕、视力模糊、共
各类口服降糖药物作用机理
常用西药降糖药的降糖原理
常用西药降糖药的降糖原理血液里存在太多的糖,会损伤血管,但是,降糖药到底把血糖藏到什么地方去了?把糖转移到这些地方,对身体还有没有害处吗?这要我们分析以后才能得出答案。
第一类:甲磺丁脲(D860)、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吡嗪(美吡达、迪沙片、优哒灵)、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美脲(亚莫利、伊瑞)、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糖力)。
这类药物可以刺激病人的胰岛细胞,促使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在超过平时正常量的胰岛素的作用下,腹部各器官的细胞就能够比平时吸纳更多的血糖,把那些不能及时运输到四肢等外周部位的血糖吸纳进细胞,促使血糖值降到正常范围。
评述:1、2型糖尿病人自身的胰岛分泌胰岛素并没有减少,只是由于胃肠吸收来的糖不能及时送到四肢等外周部位,参与消耗血糖的细胞减少了,所以出现血糖升高。
治本的办法应该是调整机体糖运输的功能,使胃肠吸收来的糖能及时送到外周。
2、自身胰岛素的分泌没有减少,却还要刺激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岂不是鞭打快“牛”?“牛”何以堪?3、腹部各器官的细胞本不缺糖,却还要把糖强行塞进这些细胞里,转化为脂肪储存,内脏的脂肪就越来越多,肚子越来越胖,到底是减轻了病情还是加重了病情?4、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是有极限的,达到胰岛细胞分泌的最大的极限的时候,使用再多的药物刺激胰岛细胞,也不可能分泌出再多的胰岛素,所以,这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人身上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最终会完全失效。
第二类:双胍类。
二甲双胍(美迪康、格华止、迪化糖锭),苯乙双胍(降糖灵)。
这类药物能够抑制食欲和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糖原和脂肪在肝脏内分解成葡萄糖,这样,血液中葡萄糖的两个来源都被抑制了,所以血糖值降低。
述评:1、2型糖尿病人多为中老年人,饭量肯定不比17、8岁的时候大,年轻的时候为什么血糖不升高,现在血糖反倒升高了?说明2型糖尿病人血糖升高并不是因为进入血液的糖多了,而是进入血液的糖没有正常利用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其降糖机制概述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多基于纠正导致人类血糖升高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
根据作用效果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可分为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和通过其他机制降糖的药物(双胍类、TZDs、ɑ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
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DPP-4 抑制剂通过减少体内GLP-1的分解,增加GLP-1的浓度从而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主要药理作用:双胍类-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TZDs-改善胰岛素抵抗;ɑ糖苷酶抑制剂- 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
SGLT-2抑制剂-通过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增加肾脏葡萄糖的排出。
一、常用口服降糖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一)磺脲类药物属于胰岛素促泌剂,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而降血糖。
常见有: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
不良反应——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可导致体重增加。
消渴丸是含有格列本脲和多种中药成分的复方制剂。
(二)格列奈类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
常见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一般不与磺脲类联用,可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
常见不良反应——低血糖和体重增加。
(三)DPP-4抑制剂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使内源性GLP-1水平升高。
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
常见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
不良反应:沙格列汀增加心衰患者住院风险。
单独使用此类药物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对体重的作用为中性或轻度增加。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利格列汀不需要调整剂量(四)双胍类药物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
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32.6umol/l,女性>123.8umol/l 或预估eGFR<45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
造影检查如使用碘化对比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应注意维生素B12缺乏的可能。
苯乙双胍易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五)噻唑烷二酮类(TZDs)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
主要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常见不良反应:体重增加和水肿。
TZDs 的使用与骨折和心衰风险增加相关。
禁用于心力衰竭、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 倍及严重骨质疏松和有骨折病史的患者。
(六)ɑ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
主要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
治疗中出现低血糖时需使用葡萄糖或蜂蜜纠正低血糖,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效果差。
(七)钠-葡萄糖协调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通过抑制肾脏肾小管中负责从尿液中重吸收葡萄糖的SGLT-2降低肾糖阈,促进尿葡萄糖排泄而降低血糖水平。
主要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
常见不良反应:生殖泌尿道感染,罕见不良反应: 酮症酸中毒、急性肾损伤、骨折风险。
可能的不良反应:足趾截肢(见于卡格列净)。
常见口服降糖药物种类及降糖机制二、注射用降糖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1)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GLP-1受体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GLP-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
目前国内上市的GLP-1 受体激动剂有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和贝那鲁肽,均需皮下注射。
GLP-1受体激动剂可有效降低血糖,并有显著降低体重和改善TG、血压的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主要见于初始治疗时,可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轻。
(2)胰岛素制剂概述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
1 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 型糖尿病患者虽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当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存在口服药使用禁忌时,仍需使用胰岛素,以控制高血糖,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危险。
根据来源和化学结构的不同,胰岛素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根据作用特点的差异,胰岛素又可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常规(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NPH)、长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相比控制血糖的效能相似,但在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方面胰岛素类似物优于人胰岛素。
(一)胰岛素制剂的分类根据胰岛素的作用时间不同,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五类。
1.超短效胰岛素:属于胰岛素类似物。
起效时间10-15 分钟,作用高峰1-2 小时,持续时间3-5 小时,需在餐前立即皮下注射,也可用于临时高血糖的降糖治疗。
代表药物有门冬胰岛素(诺和锐?)、赖脯胰岛素(优泌乐?、速秀霖?)、谷赖胰岛素(艾倍得?)等。
2.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30-60 分钟,作用高峰2-4 小时,持续时间6-8 小时,需在餐前30 分钟皮下注射。
代表药物有普通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R?)、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R?)、重组人胰岛素(重和林R?、甘舒霖R?、优思灵R?)等。
3.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2-4 小时,作用高峰4-10 小时,持续时间10-16 小时,可单独使用或作为基础胰岛素与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混合餐前使用。
代表药物有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N?)、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N?)、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重和林N?、优思灵N?)、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甘舒霖N?)、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万苏林?)等。
4.长效胰岛素:起效时间2-4 小时,注射后体内药物浓度相对稳定,无明显高峰,持续时间24-36 小时,作为基础胰岛素使用,每日注射1-2 次。
代表药物有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地特胰岛素(诺和平?)等。
5.预混胰岛素:预混,顾名思义,是将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按一定比例预先混合而成,短效成分可快速降餐后血糖,中效部分缓慢持续释放,起到代替基础胰岛素的作用。
药品上的数字代表了短效和中效胰岛素各种所占的比例,30 代表短效30%,中效70%,25 代表短效25%,中效75%,50则代表短效和中效各占50%。
代表药物有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30R?、诺和灵50R?)、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优泌乐25?、优泌乐50?)、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优泌林70/30?)等。
(二)不同胰岛素制剂的特点① 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该类药物有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其优点和常(正)规胰岛素(RI)相比,更加符合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皮下注射10-20 分钟起效,持续时间3-5 小时,最大作用时间为注射后1-3 小时,能更加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其次是用药时间灵活,餐前或餐后立刻给药可以达到与餐前30 分钟注射常(正)规胰岛素相同的降血糖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通常与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合并使用。
适用于(1)经常发生低血糖的1 型糖尿病者;(2)生活不规律、外出活动较多的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注射部位选择:(1)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的吸收速率不受注射部位的影响,可以在任何注射部位给药;(2)为避免低血糖发生,不应肌肉注射此类药物。
常用制剂与规格: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3ml:300IU赖脯胰岛素注射液(优泌乐)3ml:300IU②短效胰岛素该类药物皮下注射0.5-1h 后开始生效,2.5-4h 作用达高峰,持续时间为5-7h ,半衰期为2h。
目前主要有动物来源和重组人胰岛素来源两种,是指将结晶型胰岛素制成酸性或中性PH 的溶液后供治疗用。
外观为无色透明溶液,该胰岛素未经添加剂处理或结构修饰、不能延长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属于短效胰岛素,可在病情紧急情况下静脉输注。
又称为“可溶性胰岛素” 、“常(正)规胰岛素”、“中性胰岛素”或“未经修饰胰岛素” 。
用于治疗糖尿病,还可静脉注射用于包括应激性高血糖症在内的急性状态的处理。
注射部位选择:胰岛素在腹部吸收速度较快,因此短效胰岛素的注射部位首选腹部。
常用制剂与规格:· 胰岛素注射液10ml:400 单位·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R)10ml:400IU·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R)3ml:300IU·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泌林R)3ml:300IU·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泌林R)10ml:400IU③中效胰岛素该类药物皮下注射后1-4 小时起效,4-12h 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维持18-24h ,均比动物中效胰岛素(如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略有提前。
最常见的制剂是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其它种类还有慢胰岛素(胰岛素锌混悬液),但目前在国内极少使用。
适用于糖尿病控制血糖,一般与短效胰岛素配合使用,提供胰岛素的日基础用量。
注射部位及给药时间选择:(1)为避免因快速吸收引发的严重低血糖反应,因此应避免肌内注射NPH(中效胰岛素);(2)胰岛素在大腿和臀部的吸收速度较慢,因此当NPH作为基础胰岛素时,其首选注射部位是大腿和臀部;(3)为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风险,在可能的情况下,单用NPH应尽量在睡前给药,而避免在晚餐时给药常用制剂与规格: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N)10ml:400IU 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N)3ml:300IU 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泌林N)3ml:300IU 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泌林N)10ml:400IU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N)3ml:300IU④长效胰岛素该类药物一般每日注射一次,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胰岛素需要量。
皮下注射后3-4h 起效,12-20h 达峰,作用维持24-36h 。
包括精蛋白锌胰岛素和特慢胰岛素,后者目前在国内极少使用。
主要提供基础水平胰岛素,适用于糖尿病控制血糖,一般与短效胰岛素配合使用,提供胰岛素的日基础用量。
常用制剂与规格:· 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10ml:400IU⑤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后,与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相比,其吸收更缓慢而持久,且无明显峰值。
按一日1 次注射给药,在第1 次注射后,2-4 日达稳态血药浓度。
无峰值血药浓度,具有长效、平稳的特点,属一日用药一次的长效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