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协同创新”能够让资源按照任务进行汇聚,通过对跨行业、跨领域的知识体系和资源仪器进行整合,发挥每一个成员单位的优势性资源,即不需要重复进行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又无障碍的自由进行任务分配,让每一个任务都有专业的人去做,是未来产学研合作的主体模式。

标签:协同创新、产学研

一、绪论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无障碍聚合,打破原资源所属单位所有制的壁垒,彻底释放“人员尤其是专家、技术人员,物质,技术”等创新要素,从而让要素因事可以自由汇聚使用。

协同创新是打破原有机制体制的全新的组织机构,其关键是形成以政产学研用为纽带的研究机构为重心,以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化创新新模式,通过对跨行业、跨领域的知识体系和资源仪器进行整合,发挥每一个成员单位的优势性资源,各个成员单位之间不必重复建设,可以进行资源互补,同时合作推进技术的推广和市场化,在各自的意向客户范围内开展产业推广活动,使得创新的思路可以在多元的空间进行拓展,从而引领未来的技术变革。协同创新的本质是将优势资源依据项目进行自然聚集,这种聚集应该是有机和和谐的,而不是简单的相加。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新模式

(1)校校协同创新模式。

高校与高校之间进行联合创新,可以让高校在坚持本校专业化的同时,实现跨界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多元化创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最优路径[1]。因为每所高校对本校的专业、学生培养、教改等方面有很多兼容的地方,而每一所高校,由于办校历史、所在地域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又兼具各自学校的特色,在师资、课程、科研攻关能力、教育信息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可以进行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协同。

(2)校院(所)协同创新模式。

科研院(所)有更多的目标明确,现代化的科研设备及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和专业化知识储备的科研人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入合作,既可以深化科研院所的理论知识储备,为科研院所培养后备的科研人团队,也可以让高校有途径接触科研院所的高精尖设备,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复合型人才,双方的合作空间大。同时,高校和科研院所均是以知识型员工为主的机构,有利于协同创新各种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开展协同创新工作的时候,高校要和科研院就项目进行完善的规

划,包括人员和资源的整合等,最终达成既定目标。

(3)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培养模式。

企业有着卓越的市场商机把控能力,让有科研创新能力的高校和敏锐市场把控能力的企业进行协同创新,可以让高校的创新更加贴合市场需求,也可以为企业节省下更多的实验环境和技术研发环境的搭建费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营中间去,是一种最优化的协同创新模式。高校与企业围绕学科或专业进行紧密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的产品和风险把控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

(4)国际间合作协同创新培养模式。

协同创新合作的牵头高校应加强与境外机构(包括知名大学、优势的研究院所、特色鲜明的实力企业)的协同创新[2],一方面提升牵头高校自己的学科专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将科技创新的方向面向全球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利用国外大学研究机构先进的知识体系和高精尖设备,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拓宽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视野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我国高校更加有目标性的实施教改,提升牵头高校的学生培养工作的质量和学科设置的科学性。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方法

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从点到点的创新模式向点到面的创新模式过渡。点到点的创新模式在创新过程中知识的流动很简单,创新的诱因和初衷是探究,是基础科学的探寻,产出的结果和投入的多少线性相关,但是点到点的创新模式无法体现事物探索的开放性、创新各阶段之间的复杂联系及反饋等因素。技术推动型创新模式和市场拉动型创新模式都属于点到点的创新模式。

信息技术爆炸式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不再局限于通信技术的范畴,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进一步被认识。创新不再是投入产出的简单线性链条,从小到大的积聚过程,创新结果和前期投入非线性相关,在创新的过程中将有更多的学科,更多的主体投入其中,各创新要素不断交互作用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

(1)技术转让模式。

企业发布技术研发需求,高校或者研究所根据需求进行技术攻关,通过转让合同进行转让和技术指导,企业按照合同支付转让费受让专利及其申请权、实施许可、技术资料等。这种模式的显著特点:一是将高校、科研机构研究的优势技术同社会紧密结合,充分发掘企业的市场优势,实现政产学研用各方的资源自由组合;二是经济风险由具有一定财力的企业进行承担,解决了高校和研究院所在技术攻关过程中研发经费的难题,但是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转变及时对研发过程进行干预;三是知识产权的归属明晰无争议,通常为科研方享有或与企业共有。在技术攻关过程中,攻关团队更加在意所攻关技术难题的技术难度,而企业

更加在意所攻关技术的市场价值和技术转移的发展前景,技术方和资方追求的目标不同。

技术转让模式起源的时间已经很久远,转让双方的参考案例较多,模式比较成熟,能够影响这种模式成功的因素主要取决于要转让企业的资金实力;成果在攻关之初是否已经进行了明确的产权划分;合作双方是否彼此信任并能进行有效的沟通,签订的转让合同是否囊括了双方的合理利益。

(2)共建商业合作实体模式。

共建商业合作实体是当今各单位之间更紧密的一种协同创新模式。各协同单位之间以经济效益为纽带,按照各单位特长进行合作。这种协同创新模式让高校和科研机构同企业进行深度融合,技术研发和市场化分工明确,高校和科研院所同企业各司其职,同时企业将市场需要的技术研发方向反馈给企业,使得技术创新的方向和市场需求始终紧密相关。这种模式一般在科研攻关能力较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市场开拓能力较强的企业之间适用的比较多,因为这种模式和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一方稍弱这种合作模式就会出现问题。同时,合作过程中,技术研发的方向可能会受到市场变化的牵引,最后技术研发的成果和研发目标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提前约定好这种变动成本如何分摊。(3)共建实验室或研发机构模式。

这种合作模式比较商业合作实体的模式,趋利性质没有那么强烈,企业选择合作对象主要看重的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能力、科技研发能力,科技创新平台资源,而高校和科研院所看中的是企业在该研发领域的产品商业化能力和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处于次要地位,更多的是趋于对某个领域技术创新的兴趣进行合作。这种合作模式科技研发目标明确,职责分工也比较明晰,成立实验室后实验室独立运作,不太受到市场利益的牵引。这种合作模式已逐渐在高校普及。

(4)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模式。

高校和科研机构利用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优势,和该领域的领军企业一起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该领域提供技术指导并制定行业标准。这是国家倡导的一种协同创新的新模式,研企双方参与度较高。比如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就通过这样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将11所高校和4家研究所、7家行业领军企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进行物联网技术的创新活动,制定物联网行业的标准和应用规范,打造物联网应用的示范工程。

公共技服务平台模式可以提供领域中的商业产品和专业服务,使得行业资源按照行业的市场化需求向平台汇聚。公共服务平台同样进行市场化经营和运作,适用于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较强、拥有较多高精尖技术与设备、拥有较多高素质人才队伍且有较强社会服务意识的高水平机构。

四、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