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文化与枯山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人:王艺嘉郝一聪赵哲
禅宗文化
禅宗文化,是指以中国佛教禅宗思想为基础所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化。

禅宗文化,可以分为经典、思想、诗歌、书法、绘画、音乐、武术、中医、农耕、素食、茶道、慈善、孝贤等若干种类。

禅宗的历史,是一段令中国佛教自豪和骄傲的历史。

佛教是由印度传入的,但禅宗却是佛教完全中国化的产物。

禅宗以及天台宗、净土宗的创立,改变了佛教讲坛上原来由外来僧人主宰的局面,标志着中国佛教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从此,产生了一大批中国本土的高僧,像智者大师、善导大师、六祖慧能、南岳怀让、石头希迁、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等法门龙象,灿若群星,薪火相传,续佛慧命,共同参与创造了中国化的佛教,也为创造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

禅宗是中国佛教中一个重要、有特色的宗派,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紧密。

禅宗如一股源头活水,曾一度为中国文化带来过活泼生机,对中国文人画、山水诗、性灵文学乃至宋明理学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把历史上的中国文化带入了一个注重自然、和谐、灵性、气韵生动的崭新意境。

禅宗文化与日本的联系 禅宗在日本成立较晚,但禅宗在日本佛教史、日本思想史、日本文化史,以及整个日本的历史上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禅宗来自中国。

当禅宗在它的故乡发展至顶峰,在它最丰富饱满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自然地就传到了东邻这个被称为"扶桑"的岛国。

日本禅宗是随中日两国禅师的密切交往而形成并逐步发展的。

日僧明庵荣西可谓是日本禅宗的创始人。

在宋代,他两次来中国,受传临济心印,归国后大兴临济禅法,从而,临济宗作为日本禅宗的最早宗派诞生于日本。

临济宗此时出了梦窗疏石和宗峰妙超两位大师。

梦窗学问渊博,道誉隆高,深受室町幕府的开创者足利尊的敬仰,足利尊还皈依了他。

另外,梦窗又受醍醐天皇尊重,诏入皇宫,特赐锦座,敕赐"国师"之号。

⏹在日本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它的传
播渠道恰是隋唐以后,借助于佛教徒的传教求法运动,即依附于佛教的东渡而传到这个岛国的。

中国禅宗的东传,正值宋代;日本禅宗的创立并兴盛,也已在镰仓及此之后,所以从这时开始(即中国的宋、元、明),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就主要是依赖中日两国的禅僧了。

⏹最早的传播者是日本律学沙门俊仍。

他于建久十年(1199
)入宋学习天台、禅和律,建历元年(1211)回国,带回了大量的佛典和儒家经典。

在他之后,东福寺的开山祖圆尔辨圆也于1242年自宋带回数千卷典籍,并亲自撰《三教典籍目录》。

枯山水 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简介⏹7世纪,中国隋文帝曾经赠送日本天皇一副盆景,在漆盘
里放着几块石头。

这副盆景对日本的园林艺术未必有着正真的历史意义,但是凑巧成为了一个象征,日本的写意庭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盆景式园林,他的集中代表就是枯山水。

⏹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

只点缀少量的
灌木或者苔藓、薇蕨。

最严格意义的枯山水就是京都府龙安寺方丈楠庭(传1450年)和大仙院方丈北庭和东庭(约1509年)。

此外还有退藏庭、灵运院书院等的庭院。

他们都是些闲庭小院,面积不大,却要在“方寸之地幻出千岩万壑",方法就是写意、就是象征。

象征就是调动观赏者的想象力,也就是观赏者的哲学、文学、艺术修养,因此枯山水常和禅学联系在一起,运用隐喻和顿悟,对空与有、虚与实作出心灵的观照。

自律精神
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自律精神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寓意 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

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于极致——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发展历史⏹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中国
唐朝(618年-907年)水墨画传入日本。

⏹平安时代末期,世界第一部园林典籍《作庭记》中首次记录了枯山水。

⏹镰仓时代末期,与禅宗相应的以追求自然意义和佛教意义的写意园林
发展固定为枯山水形式。

⏹南北朝(1333年-1392年)时代,枯山水的实践时期,一般与真山
水(池泉部分)同存于一个园林中,以真山水为主体,枯山水为辅。

⏹室町时代(1393年-1573年),枯山水逐渐从寺社园林走入武家和
皇家园林,并逐步与真山水分离开来。

枯山水的颠峰时期,出现了枯山水的双璧大德寺和龙安寺。

⏹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以茶道宗匠千利休所创立的草庵风
茶室为代表的日式茶庭兴起。

⏹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多以小型枯山水为主,以枯山水、
真山水和茶庭相互融合园林形式出现。

结构 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

而这里的“石庭”,据说是最具深意的一幅写意抽象画,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

名为“虎负子渡河”的枯山水,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

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但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会看到其中一颗石头。

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

交相调谐 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

看似白砂、绿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

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

因其属眺望园,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人可以迈进此园。

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有时会滞留数小时,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

运动韵律
⏹岩石
⏹你可以将这样一个庭园理解为河流中的岩石,或传说中的
神秘小岛,但若仅从美学角度考虑亦堪称绝作;它对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等充分权衡,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以至于稍微移动某一块石便会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果。

⏹技巧
⏹由古岳禅师在16世纪设计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东北庭,
通过巧妙地运用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

这里的主石,或直立如屏风,或交错如门扇,或层叠如台阶,其理石技艺精湛,当观者远眺时,分明能感觉到“水”在高耸的峭壁间流淌,在低浅的桥下奔流
庭园营造
须弥山石 景石分作九个山头来象征须弥山:佛教的宇宙观倡导天动说,据说须弥山被视为世界中心的高山,按风轮、水轮、金轮的顺序叠为三层。

相传它是一座了不起的圣山,可以保佑万物的平安。

石灯笼 日语中有“净火”一词,是指神前净火,意味着用火去净化万物。

每当人们在保留火种时就愈感到火具有的神奇魅力。

人们不愿让这神圣的火种熄灭,就用笼去罩住它。

石灯笼罩住的圣火一般被置放在寺庙内,它后来演化为日本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

它预示着光明和希望,会给人带来好运。

龟岛鹤岛 由六尊矮石按龟首、龟足、龟尾的形式组成龟岛六景石(一鹤首石、两鹤羽石、两鹤足石、一鹤尾石)组成一个抽象鹤岛。

据说,中国战国时代的帝王、霸王和武将都期望自己能成为仙人——能像仙鹤一样自由飞翔,像海龟一样潜入海底,并且还会长生不老。

后来,这些愿望就作为象征寄托在龟鹤身上,以龟岛为例的虚幻想像以及对它的憧憬,成为一种蓬莱神话传入日本。

石塔 原为佛教意义上的建筑。

在古代印度,用石头垒砌成塔状以供奉佛舍利,以求平安。

受佛教文化影响,日本也建造了许多石塔作为供奉。

江户时代以后,石塔便被作为古色古香的艺术品引入园林。

石塔不仅美观,而且有镇宅一方之暗喻,还有驱灾避邪保佑平安的寓意。

枯山水的特点⏹范围较小,有明显的边界线。

枯山水庭园的面积较小,一般不超过
1000平方米,所以被叫做庭院或庭园。

大都建成在平坦的长方形地面上,且通常由一道篱笆与外界隔开。

枯山水庭园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又是通过周围的围墙加以突出的。

⏹无水,多沙砾。

以砂代水,以石代山。

用以表现他们所追求的那种永
恒不变的东西。

无高大树木,多植灌木。

受禅宗道义的影响,枯山水庭园中设计的树木和灌木必须经过严格修剪,以保持其形状不变。

⏹通常不能进入。

传统的枯山水庭园是专门供人从寺院的阁楼或是高处
观看的,一般不可以进入园内游览。

⏹含义深邃。

枯山水庭园是受禅宗影响而设计的园林,虽内容简单,甚
至匮乏,只是砂、砾、苔藓等,但其对人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常给人一种空灵神秘之感。

主石 “石”在日本有宗教象征意义。

日本人视“石”为神祭拜,石庭园便成为一处神圣场所。

而岩石的选择及配置自然在枯山水庭园中有特殊重要性。

岩石则采用的花岗岩、片魔岩等有个性的石种,还有浅色的沉淀性岩石,如岩石或火山岩等。

岩石的设计布局要经过反复推敲,一般设置多为单数,三五块岩石为一组,注重大小搭配,造型生动而富有整体韵律感。

由于石块呈不规则状,铺设时要加强石块之间的呼应与协调。

砂砾 日本枯山水庭院中多用一层细石覆盖面积较大的裸土,以保持地表干爽、清洁,同时,这些砂石也可作为设计作品的一幅背景。

因为,禅宗修行者看来,留在地表的每一脚印都很刺眼。

所以,枯山水庭园多选料细砂石,或粗解后的花岗岩,或直径毫米的碎石,也可用直径约12毫米的碎石。

这类砂石会有多种颜色,从黄褐色到蓝色到近乎黑色,而造园的最佳颜色是浅灰白色或浅灰色,以为主石和植物的深色调提供一种中色背景。

经过仔细耙制,这些砂砾可形成各式纹路,通常情况下,质问可喻静水,小波纹可喻轻缓溪流,大波纹可喻急流,“z”形折纹可喻海中撒网,同心圆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涡旋纹可喻有限空间隐喻漩涡,叠加的半圆纹可喻浪涛或波浪击岸。

鹅卵石 以直径12mm的白色或者其他颜色铺成一条舒适、美观的道路。

枯山水为何被誉为日本庭院艺
术的最高峰⏹日本艺术讲究精致,追求内在涵义胜于外表,知道这一点
,就不难理解日本独有的枯山水为何被誉为日本庭院艺术的最高峰了。

⏹一直觉得日本艺术有一种病态美。

任何东西到达极致,达
至完美了,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因为个人觉得完美只是一种美好的向往,而非现实可以达成的。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
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

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苦行、自律……有点自虐倾向……这种精神在整个日本民
族都有体现。

⏹因此,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
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

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与及至——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

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

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

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

看是白砂、绿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

而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

因其属眺望园,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人可以迈进此园。

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有时会滞留数小时,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

日本人在一花一木上所花的精力,他们往往可以在一棵松上修剪养护十几年,以达到他们的欣赏形态要求。

这是一种执着,但是他们把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枯燥变成一种享受。

禅宗文化与日本枯山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日本的宗教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的自然条件,日本远离大陆,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自然资源极其贫乏,海洋性气候明显,又处于太平洋地震带上,经常突发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即使再美丽的事物也会因自然灾害的降临而瞬间消逝,这种人力无法抗衡的自然之力潜移默化的助长了日本民族的无常感和宿命感,他们深深的感悟到再美丽的事物也只是一瞬的存在,都是昙花一现。

日本民族热爱樱花,但樱花的花期只有短短的七天,落花缤纷的美是一种让人心醉更是让人心碎的凉的美。

伤感的日本民族,总是把它与人生苦短、世事无常联系起来。

同时,大量的自然灾害使日本民族感到生命的压抑、自身的渺小。

台风、火山、地震这些自然灾害也因其不可征服而让日本民族更加崇拜自然之力,这种无常感和孤寂感渗入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中,使人产生一种解脱和超越的渴望,所以日本本土的神道教有着浓厚的自然本位的思想。

造园艺术⏹“枯山水”是在室町时代禅宗精神广为传播之后,从禅宗
冥想的精神中构思出来,在禅的“空寂”
⏹思想的激发下,而形成的一种最具象征性的庭院模式,表
现“空相”、“无相”的境界。

枯山水以石头、白砂、苔藓为主要材料。

以砂代水,以石代山,用绵软的白砂和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石头来突出大自然和生命的主体。

历史概况 公元538年,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委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前往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

在枯山水庭园内,常常将一幅风景画的细节缩减至寥寥数笔。

营造出一种“增之一分则不多,减之一分则太少”的园林景观。

灌木、小桥、岛屿,甚至水体等常用的造园要素均被除,仅留下岩石、天空和土地等,运用及其简单的材料,而能创造出凡景观,给人以无的遐想,产生极大的心灵震撼,着实令人赞叹。

它如同日本绘画、文学一样,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

这就是典型的日本枯山水庭院。

枯山水庭园的精神内涵 日本是一个海岛国家,国土面积小,资源少,因此,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无论是面积还是构成要素,都体现“小”的特点。

唯其小,便于精雕细琢、匠心独运,将每一处细节做到极致。

日本人在园林的构造中力求用很小的要素、很少的物体来表现意味深长的东西。

枯山水就是极力的追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的大的意象。

枯山水追求洒脱淡泊、脱离尘世的外在美,重视内在的永恒感跟归属感,它以石块做山,白砂为水,避免了水体的变幻莫测,除去了花草树木的交替枯荣,在枯山水中,一切都是恒定的,所以枯山水最根本追求的是美的永恒与凝固。

造园艺术的“枯山水”是在室町时代禅宗精神广为传播之后,从禅宗冥想的精神中构思出来,在禅的“空寂”思想的激发下,而形成的一种最具象征性的庭院模式,表现“空相”、“无相”的境界。

枯山水以石头、白砂、苔藓为主要材料。

「禅(zen)」庭园是个被炒作的概念,大家经常讲的「禅(zen)」庭园具体指的无非是龙安寺的枯山水,和“禅”,禅宗,以及禅宗庭园并不能完全划等号。

⏹枯山水庭园形成的思想源流很多,它的雏形首先是脱胎于
梦窗国师所营造的禅宗庭园,一方面受到了禅宗临济宗的“看话禅”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于净土宗的“净土信仰”。

而造园时强调模拟自然景致的手法则又是来源自日本本土的“自然崇拜”,石头组成的景致又寓有中国道教的“神仙思想”。

⏹而成立于室町时代的龙安寺石庭正是对镰仓时代日本思想
大转型的一种具体的反映与总结。

而要想摸清它的源流,还要从日本造园之祖:梦窗国师说起。

梦窗疏石⏹临济宗禅僧国师梦窗疏石(1275-1351)
⏹他经手造园的寺庙“西芳寺与”“天龙寺”。

这也许是两个陌生的名字,西芳寺其实还有个别名“苔寺”,以满园青苔而闻名。

据说是当年乔布斯悟出IPHONE的地方。

⏹之所以谈这两所寺庙,是因为他们决定了后世龙安寺石庭的雏形。

前者保有存世最古的“枯山水",而后者则展现了禅宗庭园造园的基本形式与思路。

西芳寺洪隠山枯滝石組
鲤鱼石 说起存世最早的枯山水,乍一看去,不过是一堆乱石,如没有注解,想必没有人会留心。

然而这其实是颇有禅机的一组石头,因为它讲了一个我们大家都熟知的故事。

鲤鱼跳龙门。

⏹营造完西芳寺不久,梦窗国师又接到了新的任务,在此他
将镰仓朝的造园手法与各种思想融会贯通,完成了其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所庭园。

既天龙寺庭园。

⏹天龙寺庭园在是日本最为著名的庭园之一,但它在海外的
名气却比不过龙安寺,不过这座庭园的设计已经可以看出枯山水庭园设计的基本思路,既以石造景,模仿自然。

天龙寺曹源池
⏹天龙寺的前身是镰仓时代龟山天皇的的离宫,后来被梦窗
国师改做禅寺。

⏹天龙寺庭园的基本结构非常简单,在方丈的正对面设有一
池,既“曹源池”。

池边铺满白沙,模拟海滩,池中怪石假山拟态须弥山,三尊佛,蓬莱仙境,有龟石,鹤石,鲤鱼跳龙门等各种假山石组。

池后借景小仓山,辅以各种植被,故而无论春夏秋冬,都显得生机盎然。

⏹由于战乱火灾,当时的建筑早已烧失,如今的主体建筑于
20世纪复建。

只有庭园内的曹源池依旧保持当时的原貌。

⏹曹源”一词源自“曹源一滴水”这句禅语。

我们现在一般
都据此认为这个庭园是受到“禅宗”思想而设计的庭园,不过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曹源池秋景
13世纪镰仓地狱极乐图
瑞泉寺石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