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汀小说《爱玛》中的人物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斯汀小说《爱玛》中的人物分析
关键词:人物形象 爱玛 自作聪明 转变
《爱玛》是简·奥斯汀后期写作的比较成熟的作品之一,无论是从人物的塑造还是语言的运用《爱玛》都是十分成功的。和奥斯汀众多的小说一样《爱玛》的故事依旧发生在19世纪英国悠闲而偏僻的乡村,奥斯汀用细腻、雅致的笔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美丽、活泼、自视甚高的爱玛,冷静、自持、风度翩翩的奈特利先生,善良但却唠唠叨叨的贝茨小姐……而这些人物中最能引起人们注意的应该就是那个聪明、美丽的伍德豪斯小姐了。
对于爱玛的形象奥斯汀在小说的第一章第一段就做了描述:爱玛·伍德豪斯又漂亮,又聪明,又有钱,加上有个舒适的家,性情也很开朗,仿佛人生的福分让她占全了。她在人间生活了将近二十一年,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①]从这样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中产阶级小姐形象,但是近乎完美并不等于完美,通过对全文的阅读我们对爱玛的印象从最初的美好急转直下。她自作聪明的与人做媒但却往往只是一厢情愿,闹了不少笑话;她对人的认识仅仅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傲慢偏激;她总是自私的以自我为中心,极少地考虑他人的情感……总之在小说《爱玛》中奥斯汀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不十分讨人喜欢的女性,正如奥斯汀自己所说的那样“爱玛是一个除了我自己谁也不会特别喜欢的女主人公。”
要说到爱玛的性格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自作聪明和虚荣功利。由于侥幸的促成了泰勒小姐和韦斯顿先生的婚姻爱玛变得十分热衷于替人做媒,尽管她自己再三强调自己是不会和任何人走入婚姻的。随着泰勒小姐成为韦斯顿太太爱玛第一次尝到了伤感的滋味,加上自己和父亲由于年龄悬殊而产生的隔阂,爱玛凄楚的沉思了良久。她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需找一个人来替代泰勒小姐的位置,哈丽特·史密斯成了最佳的人选。在爱玛把哈丽特成功的提拔到上流社会之后潜藏于内心的与人做媒的想法再次冉冉升起,她寻觅许久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风度优雅的埃尔顿先生身上并以此为目标做了很多努力来促成哈丽特和埃尔顿的婚事。在爱玛的诱导和鼓励之下哈丽特拒绝了农民马丁的求婚渐渐爱上了地位悬殊的埃尔顿先生,但事与愿违,埃尔顿却对爱玛表明了爱意。这次说媒失败之后爱玛并没有放弃转而又想把哈丽特介绍给韦斯顿先生的儿子弗兰克,但这次依然没有成功,弗兰克居然已经和简·费尔法克斯私下订婚了,在爱玛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一切仅仅只是为了掩人耳目而已。除此之外更让爱玛受到打击的是哈丽特倾心的
人并不是弗兰克而是奈特利先生。原先自卑的哈丽特在爱玛的鼓励和培育之下变成了自傲的人,她不再以为自己地位低下和身份卑微反而狂妄自大的想要嫁给奈特利先生。从这方面来说爱玛对于哈丽特的培养和教育是十分成功的。爱玛一步步的把哈丽特从卑微的私生女提拔到了伍德豪斯小姐的密友的地位,从她和哈丽特友谊的迅速发展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爱玛作为一名富有且有地位的上流阶层人物代表,所带有的那种趾高气扬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完全将哈丽特当作自己的玩偶,随心所欲的改变她的命运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为媒人的爱玛自作聪明的拆散了原本门当户对的马丁先生和哈丽特的婚事。这样自私的虚伪的爱玛实在是无法讨人喜欢。
话说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塑造出怎样的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爱玛的会成为这样的爱玛家庭和环境因素不容忽视。与爱玛的形象一样奥斯汀在小说的开头就直接告诉了我们爱玛所生活的环境:拥有一个十分慈爱的父亲,对女儿极其的娇惯;母亲去世的太早取代她的是一个温柔的家庭女教师,两个人向朋友一样的互相尊重、相亲相爱;由于姐姐的出嫁爱玛小小年纪就成了家里的女主人。[③]这样的环境促成了爱玛高傲的性格,加上哈特菲尔德是海伯里的首户爱玛会如此的偏激傲慢,自以为是也就不难理解了。在19世纪初期的英国,教养成为一个人处身立世的体面。人们从一个人的举止、言谈、礼貌、风度、待人接物的态度等方面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教养,从而判断他是否具有良好的品质。作为中产阶级的代表爱玛很容易的受到了这种观点影响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自身来说爱玛是一个端庄的、优雅的、得体的女人,而她的朋友们也无意例外的都是举止得体、风度翩翩、有一定地位和见识的人。因而对于地位低下的自耕农马丁和说三道四、行事豪不得体的贝茨小姐以及性情乖僻、不爱与人交流的费尔法克斯小姐爱玛是极其不屑和讨厌的。这种在地位和品格上的优越感使爱玛失去了客观观察事物的能力,她习惯于用自己的主观臆断去评价别人,使别人成为她所认为的人。
爱玛的孤高和自傲使得她无法看清周围的世界,然而幸运的爱玛的身边出现了奈特利先生。奈特利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到了爱玛在性格上的缺点,他用直接劝导和批评的方式为爱玛一一指正。在爱玛示意哈丽特拒绝马丁先生的求婚之后奈特利先生驳斥爱玛说哈丽特只有嫁给罗伯特·马丁才是门当户对最适合的一场婚姻;在大家都认为弗兰克和爱玛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连爱玛自己也这么认知的时候,奈特利再次给
了爱玛一个忠告,他认为弗兰克只是一个肤浅的、幼稚的年轻人;最后在一群人去博克斯山游玩时爱玛毫不客气的坦言说贝茨小姐是一个喋喋不休的女人,事后奈特利先生又毫不留情的谴责了爱玛的行为。这一次次的劝导忠告最终使得爱玛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她坦诚地告诉奈特利:“我对周围的情况茫然无知,使我常常干出一些蠢事来。现在我才知道自己犯了多少错误,这些都是你本来可以纠正的。”“我经常受到你的良好影响——只是我当时不肯承认罢了。我敢肯定你给我带来了好处。”[④]爱玛的性情会发生改变奈特利先生的指正仅仅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爱玛自己本身就是一位聪明的女性,当她发现自己之前策划的一切受到的效果并不如自己所想的那般的时候,爱玛能够冷静下来寻找原因,从而认识自己的不足。从最初的自视过高到能够认识自我爱玛收获到的不仅仅是一份得体的教养更可贵的是她开始运用理性的思维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和人,理性的光芒开始闪耀在爱玛的内心。
小说《爱玛》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美丽、大方、聪颖但是又自私、独断的爱玛,这样的女孩不仅仅出现在故事中同时也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完美但是有血肉的美丽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