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合集下载

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解比例。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解比例。

2、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比例图片,如地图上的比例尺、建筑图纸上的比例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比例的作用。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比例的例子?2、新授比例的意义给出两个比,如 6:10 和 9:15,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比值。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发现它们相等。

讲解: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再给出几组比,让学生判断哪些能组成比例,哪些不能。

比例的基本性质以比例 6:10 = 9:15 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内项和外项。

计算内项之积和外项之积,发现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得出结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通过计算其他比例来验证这一性质。

3、巩固练习给出一些比,让学生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给出比例,让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未知项。

4、课堂小结回顾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强调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和解比例的关键。

5、布置作业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更多的比例例子,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在练习环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强化。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2.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比例的性质;2. 学会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比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1. 比例的灵活运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找出关键数量,正确列出比例。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比例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介绍比例的概念,讲解比例的表示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3)运用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新知(1)课堂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4. 拓展提高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优化我们的生活?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例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练习和实际应用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比例现象,学会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比例的化简、求比值等。

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比例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比例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意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比例的性质: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3. 比例的计算方法。

4.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比例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性质。

3. 利用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存在。

2. 探究新知:(1)介绍比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意义。

(2)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比例的性质: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3)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求解比例。

3.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拓展与应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6.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比例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练习题、实际应用问题。

3. 评价标准:能正确表示比例,理解比例的性质,熟练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2. 反思方法:教师自我评价、学生反馈、同行评价。

3. 反思改进:针对不足之处,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生活中的比例现象。

2. 练习题:各种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数学教案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数学教案1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含“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两部分。

本节课的内容是这个单元的起始,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比例、反比例做准备的。

学生学好这部分的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还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遵循“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1.重视有效学习情境的创造。

新课伊始,通过谈话激活学生对国旗的已有认识,引出本节课要用的中国国旗的三种不同规格的相关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熟悉的.现实情境中,情绪饱满地进入到对比例知识的探究学习中。

2.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先引导学生依据三面国旗的长与宽写出多个比,再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比值相等,可以写成一个等式,引出比例,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进行归纳总结出比例的意义。

3.重视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以“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探究为例,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思维互补,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又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渗透情感,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国旗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校园升旗仪式、教室场景)师:这三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2.课件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参考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参考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参考教案第一章:比例的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意义。

能够识别比例关系,并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比例。

1.2 教学内容比例的定义: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比例的意义:比例反映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等。

1.3 教学步骤1. 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际情境中的比例关系。

2. 讲解比例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3. 举例说明比例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比例的作用。

1.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让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第二章:比例的基本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2.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定义,复习比例的意义。

2.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个性质。

3. 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运用比例性质解决问题。

2.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运用比例性质解决问题。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和经验。

第三章:比例的化简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化简比例,理解化简比例的方法和意义。

3.2 教学内容比例的化简:将比例中的项进行约分,使得比例中的项为最简整数。

3.3 教学步骤1. 引入比例化简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化简比例的意义。

2. 讲解比例化简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化简比例。

3. 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运用化简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3.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运用化简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和经验。

第四章:比例的计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比例的计算方法:利用比例的性质,通过交叉相乘等方法进行比例计算。

4.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性质,复习比例的化简方法。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教案第一章:比例的概念1.1 教学目标了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能够识别和表示比例关系。

能够解决简单的比例问题。

1.2 教学内容比例的定义和意义。

比例的基本特点: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比例的表示方法:用冒号“:”或分数表示。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如购物时商品的打折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概念。

1.3.2 讲解:讲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特点,用图片或实物演示比例关系。

1.3.3 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概念解决问题。

1.3.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第二章:比例的性质2.1 教学目标了解比例的性质,包括比例的乘除性质和比例的倒数性质。

能够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比例的乘除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外项的乘积。

比例的倒数性质:两个比例相等的倒数仍然相等。

2.3 教学步骤2.3.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如化学实验中物质的配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性质。

2.3.2 讲解:讲解比例的乘除性质和倒数性质,用数学符号和示例进行说明。

2.3.3 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问题。

2.3.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例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三章:比例的计算3.1 教学目标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求解比例中的未知项和比例的化简。

能够运用比例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比例的计算方法:通过交叉相乘求解比例中的未知项。

比例的化简:将比例化简为最简形式。

3.3 教学步骤3.3.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如比例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计算方法。

3.3.2 讲解: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交叉相乘和化简比例。

3.3.3 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3.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例的计算方法和化简技巧。

第四章:比例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意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3. 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行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比例概念。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比例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规律。

2. 新课导入:介绍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3. 实例讲解:运用具体例子讲解比例的应用,如购物问题、行程问题等。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例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的重要性和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比例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8.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比例性质的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学生互评等。

3. 评价指标:准确理解比例概念、能够正确运用比例性质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实例。

2. 教具:准备一些直观的教具,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理解比例概念。

3. 练习题库: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三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培养学生猜想与验证、观察与概括的能力。

4、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收获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投影片、练习纸三案设计:学案一、自学质疑[探究任务一] 比例的意义1、投影出示几组比,让学生写出各组的比值,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一、回顾旧知、孕伏新知: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许多知识,说说你已经知道了比的哪些知识?(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能很快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吗?2、师板书题目:(1)4:5 20:25 (2)0.6:0.3 1.8:0.9(3)1/4: 5/8 3:7.5 (4)3:8 9:27[评析:开门见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循序渐进,为新课做好准备。

因为这些题目还要用到,所以不惜费时板书——有效的呈现方式]二、丝丝入扣,深挖比例的意义(一)认识意义1、指名口答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在比例下方写上比值。

师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三组比值相等,一组不等)2、是啊,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0:25师: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板书:比例)[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不经意间学生就有了发现,有三组式子比值相等,一组不等,如行云流水般引出比例。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新旧知识的完美衔接。

]3、同学们想研究比例的哪些内容呢?(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4、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黑板上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数学教案第一章:比例的概念1.1 比例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即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2 比例的表示方法讲解比例的表示方法,如a:b 或3:4。

第二章:比例的性质2.1 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在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2.2 比例的变形讲解比例的变形,如比例的倒数、比例的乘法和除法。

第三章:比例的应用3.1 比例的计算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如解决比例问题时的步骤。

3.2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折扣的计算。

第四章:比例尺的概念4.1 比例尺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4.2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讲解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如1:1000 或1/1000。

第五章:比例尺的应用5.1 比例尺的计算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如根据图上的距离和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5.2 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上的距离计算。

第六章:比例的解法6.1 比例的交叉乘法讲解比例交叉乘法的原理,即两个比例相等时,内项交叉相乘的结果相等。

6.2 比例的解法应用举例说明比例交叉乘法在解决比例问题时的应用。

第七章:比例问题解决策略7.1 比例问题的一般步骤讲解解决比例问题的步骤,包括理解问题、列出比例式、解比例式、检验答案。

7.2 比例问题的解决技巧介绍解决比例问题的技巧,如通过画图、列举实例等方式帮助理解问题。

第八章:比例与百分比8.1 比例与百分比的关系讲解比例与百分比的关系,即比例是一种相对关系,而百分比是一种绝对关系。

8.2 比例与百分比的转换介绍如何将比例转换为百分比,以及如何将百分比转换为比例。

第九章:比例在几何中的应用9.1 比例与相似图形讲解比例在相似图形中的应用,如如何通过比例关系来求解相似三角形的边长。

9.2 比例与几何比例尺介绍几何比例尺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几何问题中应用比例尺。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教案第一章:比例的定义与表示方法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定义,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并进行求解。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比例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的方法。

1.3 教学过程引入比例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比例的存在。

讲解比例的定义,介绍比例的表示方法,如a:b和a/b。

练习题:判断给出的实例是否成比例,并写出相应的比例式。

第二章:比例的基本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比例的性质及其运用。

比例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3 教学过程复习比例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如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练习题:运用比例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两个数的比例,求解第三个数。

第三章:比例的计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比例的求解。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比例的计算方法。

比例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3 教学过程复习比例的定义与表示方法,比例的基本性质。

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如求解比例中的未知数。

练习题:运用比例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两个数的比例,求解第三个数。

第四章: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将比例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重点与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4.3 教学过程通过实例讲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长度、面积的计算。

练习题: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物体的长度和宽度,求解面积。

第五章:比例的综合练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比例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5.3 教学过程通过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创造新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总结比例的知识点,强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正稿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正稿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正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测量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学生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及应用。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比例尺。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际问题案例。

3. 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学生准备:1. 课本及相关学习资料。

2. 笔记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比较价格,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意义。

2. 学生分享对比例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比例的定义。

环节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发现的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三:运用比例解决问题(15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案例,如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四:比例尺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介绍比例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应用。

2. 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计算比例尺。

3. 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测量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师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什么叫比?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小黑板)12:16 1/4:1/3 和9:12 4.5:2.7 10:6二、教学新课1、教学比例的意义(1)出示例1:同学们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观察这些比,哪此能用等号连接?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这些式子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吗?(2)归纳比例的意义(3)2:5和80:200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4)完成第45页“做一做”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2)请同们分别找出80:2=200:5和2分之80=5分之200的内项和外项。

(3)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双可以发现什么?(4)指导学生归纳后,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指导学生完成第一46页“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创意作业:有一房间,窗子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门的长和宽分别是21分米和14分米,你能用已知的四个数组成多少个比例?比一比哪个同学组成的多。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篇2教材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这节课在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下节课教学解比例打下基础。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数学教案第一章:比例的概念1.1 比例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即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举例说明比例的构成,如2:3 = 4:6。

1.2 比例的表示方法介绍比例的表示方法,包括冒号“:”和分数线“/”。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练习写比例。

第二章:比例的性质2.1 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验证比例的基本性质。

2.2 比例的变形介绍比例的变形,即比例的等比例变化。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练习比例的变形。

第三章:比例的计算3.1 比例的求解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求解方法,即将未知数设为比例中的一个项,通过比例的基本性质求解。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练习比例的求解。

3.2 比例的化简介绍比例的化简方法,即将比例中的项进行约分。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练习比例的化简。

第四章:比例的应用4.1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比较价格、制作食品时配比等。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练习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2 比例在几何中的应用介绍比例在几何中的应用,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练习比例在几何中的应用。

第五章:比例的综合练习5.1 比例的综合题目提供一些综合性的比例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2 比例的练习题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比例的知识。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练习比例的运用。

第六章:比例与分数的关系6.1 比例与分数的联系解释比例和分数之间的关系,说明比例可以表示分数的比值。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比例和分数相互转化的方法。

6.2 比例与除法的关系探讨比例和除法之间的联系,解释比例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掌握比例和除法之间的转换。

第七章:比例问题解决策略7.1 直接解比例引导学生如何直接解比例问题,即通过比例的性质直接找到未知数的值。

小学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比例的意义:比例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两个量的相对大小。

3.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探讨中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 采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比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比较价格,引入比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际例题理解并掌握。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五个章节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希望能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果有需要,我可以继续为你编写后续章节。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来评价学生对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

2. 设计一些综合应用题,评估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作业,分析其对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学软件或在线教育平台,让学生进行比例相关的游戏和练习。

2.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小研究,探究比例在历史上的应用,如商业、建筑等领域。

3. 引导学生关注比例在现代社会中的例子,如广告中的比例、设计中的比例等。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7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7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7篇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和把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分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1、熟悉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学问的根底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学问。

教具预备: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比例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学问?(生1,生2等答复)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学问,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单关的有关学问。

唤起学生对已有学问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预备。

】“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

今日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师:相机板书:3:5=2.7=4.5?今日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问呢?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课题,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培育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三、自主探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行侵害,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展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日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觉了什么好玩的现象?3、把你的发觉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盼你精彩的共享)【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国旗为什么外形相像却大小不一,这其中的神秘何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国旗的变化。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参考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参考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参考教案第一章:比例的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知道比例是由两个比相等的式子组成的。

2. 让学生能够识别比例,并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

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比例是由两个比相等的式子组成的。

2. 比例的表示:比例可以用“:”或“/”表示。

3. 比例的性质:在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比例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举例说明。

3. 练习:让学生练习识别比例,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

巩固练习:1. 判断题:判断给出的式子是否是比例。

2. 填空题:填空完成比例的表示。

第二章: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2. 比例的变形:通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将比例进行变形。

1. 讲解: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2. 练习:让学生练习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1. 填空题:填空完成比例的变形。

2. 应用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比例尺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知道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

2. 比例尺的计算:通过比例尺,可以计算实际距离。

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比例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2. 练习:让学生练习运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巩固练习:1. 填空题:填空完成比例尺的计算。

2. 应用题: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比例的应用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应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比例的应用:通过比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行程等。

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比例的应用,举例说明。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参考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参考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2. 比例的意义3. 比例的基本性质4. 比例的计算5. 比例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比例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体会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分数、除法等与比例相关的基础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定义和组成。

3. 通过示例,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学会判断和运用比例。

4. 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比例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旅行等,体会比例在生活中的作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比例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练习题: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他们对比例计算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积极探索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拓展活动1. 举办“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比例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开展比例知识手抄报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意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比例的性质: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3. 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内项之和等于两外项之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和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比例的性质和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归纳总结能力。

4. 利用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比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比例的概念:讲解比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3. 讲解比例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比例的性质,如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4.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比例的基本性质,如两内项之和等于两外项之和。

5. 练习与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和性质解决问题。

6. 总结与评价: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比例概念、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鼓励创新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 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以及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将比例的概念和性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购物、烹饪等。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3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3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3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范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每当周一升国旗时,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热爱国旗就是热爱祖国,国旗对我们这么重要,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一些国旗的知识呢?1、出示三幅场景图(见教材第40页主题图)2、提问,你们知道每一幅图中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出示课件)3谈话:在制作国旗的尺寸的过程中也存在有趣的比。

同学们可以算一算这三幅国旗的长和宽之比,并求出比值。

4、汇报,教师依次出示二、引导探究,明确意义(一)比例的意义(1)观察这三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2)看三组数据,能否从中选出两个比组成等式呢?(3)学生汇报,教师任选其中的板书(4)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指出,像这样的等式我们还可以继续写下去。

这样两个比相等,我们就可以说这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出示)这就是比例的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5)引导学生再次理解意义并强调,两个比相等,并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比例?(6)试写比例的分数形式。

2、根据意义,判断比例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

(3)师:20:5和1:4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那么你能想办法给20:5找个朋友组成比例吗?想一想,这样的朋友能找几个?你认为找到朋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也就是说要符合什么条件?小结后强调指出,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是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案《比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授课人:李强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50页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一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尝试题出示
(1)一辆汽车4时行160 km,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12∶16 4.5∶2.7 18∶24 10∶6
教师:同学们发现4.5∶2.7和10∶6的结果是一样的,说明了什么?(这两个比相等。

)这两个比你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能。

)你试试吧!
二、课题揭示
这节课我们在比的知识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板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三、课本自学探究:
1、比例的意义
(1)小黑板出示例1:两组同学同时在操场探讨竹竿长与影子长之间的规律。

列表如下:
竹竿长26……
影子长39……
(2)小黑板出示问题①:你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并求出比值,把这些比都写出来,试一试?
学生讨论并写出比,完成后由一个学生在台上展示讲解,教师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比在黑板上板书。

问题②:观察这些比,哪些能用等号连接?尝试用等号连接起来。

学生口答并,板书:3∶2=9∶6,6∶2=9∶3……32=96,62
=93……
2、学生讨论探究:这些都是比例。

尝试你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意义。

(板书:比例的意义)
3、试一试:2∶9和3∶6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由学生说出“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再判断2∶5和80∶200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4、小尝试:完成书上第50页的课堂活动,并分组讲解订正。

5.自学了解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小黑板出示问题③: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尝试看看书吧!
学生看书后汇报。

试一试:请同学们分别找出3∶2=9∶6和6∶2=9∶3的内项和外项。

学生找出后,随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要求学生找出刚才自己说的几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在比例里,靠近等号的两个数是内项,剩下的两个数是外项;如果写成分数形式,那么可以用交叉的方法找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6.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引导:前面我们已经探究发现了比例的一个秘密,就是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比例还有一个秘密,你们愿意去寻找吗?
(愿意)小黑板出示问题④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又可以发现什么?
学生初步发现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后,教师提醒学生:是不是每个比例都有这个规律,多找几个比例试一试,如果把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它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教师:同学们通过多个比例的探究,发现它们都有这个规律。

你能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这个规律吗?引导学生归纳后,教师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并且告诉学生,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7.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教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请同学们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一下,0.4∶25能否和1.2∶75组成比例?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因为0.4×75=25×1.2,所以0.4∶25和1.2∶75能组成比例。

四、尝试练习(出示小黑板反面)
(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讨论后指名说: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有四项。

(2)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3)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五、尝试总结
让学生谈感想说收获,教师再加以引导总结。

六、尝试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题。

要求:第(1)小题用比的意义来判断,第(2)小题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第(3),(4)小题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判断。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2题,师生订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