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课后部分反思人教版
3.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历史发展脉络,提高其文学素养。
4.结合课后反思,让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创作背景、意图,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简答题:请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以下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a.请简述《诗经》和《楚辞》的艺术特色。
b.请简述《诗经》和《楚辞》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c.请简述如何运用诗歌散文欣赏方法,独立分析和评价古代诗歌散文。
4.论述题:请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以下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a.请论述《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7.合作沟通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中,学生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8.情感态度:通过欣赏和创作古代诗歌散文,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学习动机。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知识梳理:《诗经》和《楚辞》的艺术特色,包括韵律、意境、象征手法等。
7.教学评价工具:准备一些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如课堂问答记录表、小组讨论评价表、学生作业批改标准等,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诗经》和《楚辞》的艺术特色,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多篇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多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多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一首诗作。
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
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篇一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自主赏析文章。
诗文较长,生难字词较多。
早自习预习时,首先让学生通读了全文,接下来对生难字词进行了正音辨识,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时的情感变化,指导学生朗读。
通过一个早自习的预习,全班学生基本能够熟练朗读全文,达到了预期的预习目的。
本课要讲的内容很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大胆取舍内容,抓住一些关键点来讲。
在授课中基本实现了预期设计的教学目标。
在此简单总结这节课的得与失。
(1)在授课途中我没有按照传统的导入——作者简介——背景介绍这个模式,而是在介绍完作者以后直接解题,把背景介绍放在了最后一个问题——有关“诗眼”的讨论之前,便于学生真正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主题,这一点我感觉遵循了内容为主题服务这一点。
(2)作为诗歌教学,朗读是很必须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自由朗读——学生单个朗读——集体朗读——单个朗读——集体朗读的环节,做到了朗读形式的多样性。
(3)在赏析诗歌之前我先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理清思路,让学生明白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做到心中有底。
(4)在赏析时主要以几个问题贯穿,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两次比较大型的分组讨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合作探究原则,在此期间老师只是起到了一个领队的作用,活动主体是学生,做到了还课堂给学生这一点。
总之,这一节课,我自己觉得还是比较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当然作为一名执教一年半的青年教师,在这次课上也体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特反思如下,以指导以后的.教学。
(1)粉笔字不是很好,位置摆放不是很恰当。
(2)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点评语言比较枯燥单一。
(3)刚开始的紧张,导致少部分语言表达不精练。
《古代诗歌》教学反思
《古代诗歌》教学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古代诗歌》教学反思《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新高考新教法2011-01-09 13115cc149a20100nzwh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综合鉴赏古代诗歌。
包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特点、表达效果等。
教学重点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内涵,掌握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
开展一次诗歌朗诵比赛。
课时安排5课时[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内涵。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
诵读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生。
仿佛是在与或作品中的任务侃侃而谈。
在这种对谈中,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着共鸣。
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读而出声,始能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大增强。
而且,一篇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内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
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二、解题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反思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反思竹溪一中刘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运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应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
高一下学期我们就开设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模块教学,现将我在新课改新课堂模式下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诗歌部分的教学的点滴做法反思如下: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修课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选择,要让学生真正有兴趣。
以下的做法,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学习的兴趣。
①以浓郁的诗味,引领学生走入诗的国度。
如欣赏《大唐遗韵》、电视诗歌散文、“新年新诗会”,就能让学生在感性与激情之中,认识唐诗的发展过程、整体风貌、名家名篇……更重要的,是激发了阅读的强烈兴趣。
②引导学生阅读“文化底蕴类”的高考高分作文、名家对诗人诗篇的精彩评点等。
如:阅读了余光中的《寻李白》,欣赏了《独上西楼》这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学生就为“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文字叫绝,明白了原来可以这样透彻形象地理解李白,这样将李白的精神、文字融入到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之中,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另外:余秋雨、林语堂等文学大师对苏轼的理解评点,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认识苏轼的兴趣,还有同学课外去购买了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
2、梳理整合教材,突出学生自主赏析的目标。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采用了分单元的结构,将中国古代诗歌分三个单元来欣赏。
名家名作编为基本阅读课,将分类赏析编为拓展阅读课,体现了大家和群体、点和面的客观存在。
这样的设置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的。
在具体实施上,我们是两者并重的,并调整了一下顺序,以更适合我们定位的选修课程作为“必修的拓展、能力的提升、备考的准备”的要求,形成有序、系统的教学;在讲课篇章上,我们是选择典型精讲,其余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练习、交流等方式进行督促检查和落实。
难忘那一抹花香--浅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
升了这节课 的高度 ,与高考很好地连接起来 ,让学生 学 习更 有 目的性 和 积 极性 。
2.披 沙拣 金 .含 英咀 华
这 门选修包括古诗30篇 、文言文18篇 ,但一个学 期根本做不到每篇都要精讲 ,如何尽 可能地多讲 ,又 有一定 的成效 ,灵 活多样的形式举 足轻重 。
语文的本质是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唯美的诗文 ,
首 先 从 唯 美 的 导语 人手 ,未成 曲调 先 有 情 ,营造 适 宜
的 氛 围 。 在讲授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时 ,我设计 了这
样一段开场 白:中国是诗的国度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 部诗歌发展史。从《诗经 》中的“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 到《楚辞》里的“既含睇兮又宜笑 ,子慕余兮善窈窕”, 爱情总是令人向往 ;从《古诗十九首》中的“不惜歌者 苦 ,但伤知音稀 ”到唐初王勃 的“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 沾 巾”,离别 也打上 了时代 的烙 印 ;从宋人笔 下的烟
好的开始是成功 的一半 ,导语至关重要 ,设计可 以多姿 多彩 ,但要注 意两个方 面 :一是文 质兼 美 ,应 用诗般唯美的词句或散文般含蓄隽永 的语言去唤醒 学 生 内心 对 文本 的热 爱 ,方 能 深 入 其 中 ;二 是 要 利 于 学生对本节课诗文 内容或情感的理解 。
二 、万 紫千 红 才 是 春
了’一 份 热 血月干胆 ! ”
同时 ,教师还应高瞻远瞩 ,将有价值 的信息与高 考中的作 文素材相连 ,让生感 到学 习本册选修 的价 值和意义。在讲述推荐作品《一剪梅》时 ,我补 充了一 段与李清照有关 的文字 :
南宋 的江 山在风雨里摇摇 欲坠,残垣断壁里恍 恍惚惚 的是那半声无可奈何的叹息 。除 了叹息 ,又能 怎样 ?平平仄仄 的词调敌不 过背 面苍凉的战场 ,闺词 娇柔 中的相思在 国破家亡里变得残破不堪 。山河 的 破碎 在你 眼中漾成 了深深浅浅 的痛 。时间的烟云里 , 你放不下 的是夫亡 国衰的苦楚 ,觅到的不过是你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备课与高考知识点复习教学反思一、处理教材的想法(一)、蓦然回首,还是“寻觅文言的津梁”——注意与必修内容的联系误区一:误把选修教材与必修内容割裂开来教学内容虽然千变万化,但其本真还是不变的,新课程的理念是前后贯通的。
我们老师们肯定还记得必修三第四专题的“寻觅文言津梁”,这是我在整个人教版教材编排中最喜欢也最受用的一个专题,因为它让我和我的学生都受用无穷。
记得上《论语》时,我就是用这一专题的理念去教的,感觉比较得心应手,而且我也真正感受到学生开始喜欢上古诗文了。
当然,学生是有惰性的,这就要我们老师做好引导。
怎么引导?钱梦龙的做法给了我很大启发,他说:“我的水平不高,只有初中的水平,我读了好几遍才读出好的,就是我要导读的地方。
” 省级培训部的王荣生教授指出“核心教学环节的展开”对我启发也比较大。
他说要注意“选文的教学价值”与“学生的学习经验”相结合,而合情的教学环节是:由学生不喜欢的让他喜欢,由学生读不懂的让他读懂,由学生读不好的让他读好。
在备课前即要估量学生学生什么地方读不懂、读不好,然后再展开教学。
有时候,读一读,查一查,想一想,议一议,再读一读……看似笨拙,实则质朴。
至少用这种理念去授课,学生不排斥,也不觉得枯燥,而且非常配合。
(二)、花开四季,各有千秋——注意选修特性,选修≠必修误区二:误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诗歌与散文欣赏"" 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扩展性的目标侧重于“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学习探究的方法,应该是新课程选修课教学的重要导向。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有疑敢问,有疑善问,形成宽广的多元化视野,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选修有选修的特性,有它的自主性和选择性,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也应比必修有明显的扩展。
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教学博苑06-01 1241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夜归鹿门歌》,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一、作家作品1.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
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
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
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2.背景介绍(注释)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二、诗歌内容赏析:朗读诗歌。
1.并分析第1句: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明确: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高中语文-人教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一单元-《湘夫人》教学设计
了解屈原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多媒体展示,教师介绍,让学生“知人”
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以意逆志
1、学生对照注解自读一遍全诗,注意圈点勾画。
2、学生集体诵读一遍全诗
3、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诗歌的解读,概括各节诗歌的写作内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突出诵读。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技能的魅力、锻炼学生的思维。
明确: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名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本堂课在教学上力求让学生通过对《湘夫人》的诵读和鉴赏,领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再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把握诗歌的情感一定要在批文入情的前提下,知人论诗,以意逆志,进而领悟鉴赏的精髓。本首诗歌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故在课堂教学中特意引导学生要结合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来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这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主题。让他们切身感受到鉴赏诗歌“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技能运用的重要性。在这点上很成功。
《蜀相》教学反思5篇
《蜀相》教学反思5篇《蜀相》教学反思1《蜀相》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选修部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第三课。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理解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意蕴美和情感美。
本单元主要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式了解是个内容,提取作者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内容上有写景和用典评论两部分组成。
本课总体上完成了事先预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使得学生能参与其中,学生学为主体,老师教为辅助,省时省力,高效。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鉴赏《蜀相》的重要方法。
课前我让学生借助教辅书籍查阅有关杜甫的资料。
在课堂上我用多媒体又简单介绍了杜甫的生平,这些对课堂上鉴赏探究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人”“世”的积累还比较欠缺,还需教师平常引导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积累。
读,是学习鉴赏诗歌的有效性教学方法。
《蜀相》这首诗歌篇幅比较短,更有利于采用读这种有效性教学方法。
在方式上,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并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师加以点拨指导,从而读出了诗歌的节奏韵律、基调情感。
读,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同时也达到了背诵的教学要求。
《蜀相》是一篇感情深沉的作品,鉴赏这首诗歌就要以情感来打动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就一定要用自己的激情渲染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对诗歌细致深刻的探究,使学生进入诗人的感情世界,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改进。
在教学方法上,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但是也有一些弊端,如由于事先已经把教学过程步骤化、具体化,没有能够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展开讨论,学生在学习中缺少思维上的交锋。
同时多媒体的运用由于限制了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预设规程性地赏析文本,致使课堂的生成性有所缺少。
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不能依赖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
欣赏,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思考
作 品 的思 想 内涵 ,探 索 作 品 的 丰 代 诗 歌 散 文 发 展 概 述 等 知 识 , 能 , 力 提 高 审 美 能 力 ” 教 学 建 把 努 的 富 意 蕴 , 悟 作 品 的 艺术 魅 力 。 领 用 握 古 代 诗 歌 散 文 作 品 的意 境 美 和 议 , 些 建 议 对 于 我 们 教 学 《 国 这 中 历 史 的 眼 光 和 现 代 观 念 审 视 古 代 音 韵 美 ; 三 是 要 引 导 学 生 用 历 史 古 代 诗 歌 散 文 欣 赏 》 具 有 重 要 的 诗 文 的 思 想 内容 ,并 给 予 恰 当 的 的 眼 光 和 现 代 的 观 念 审 视 古 诗 文 指 导 意 义 。 对 这 一 选 修 模 块 , 面 语 评 价 ” 学 习 《 国 古 代 诗 歌 散 文 的 思 想 内 容 ,取 其 精 华 ,剔 除 糟 文 教 师 理 应 达 成 “ 赏 ” 共 识 , 。 中 欣 的
欣 赏 》, 方 面 是 品 味 语 言 , 味 粕 。 一 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把 教学 的着 力点 放 到 “ 赏 ” ; 欣 上
语 言 所 负 载 的 丰 富 内 涵 ,领 悟 作
鉴 赏 是 以 一 定 的 积 累 为 基 础 而 且 要 认 识 到 ,教 学 中 我 们 语 文
品 反 映 的 社 会 生 活 和 人 的 情 感 世 的 , 学 选 修 课 《 国古 代 诗 歌 散 教 师 的 导 向 和 引 领 作 用 比 以 往 任 教 中
一
要J A激 发 学 生 浓 厚 兴 趣 人 手 , “ 太 艰 深 的 古 代 诗 文 ” 应 “ 助 也 才 能创 新 和 发 展 。 在 阅读 课 上 , . 不 , 借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学设计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重点: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课时安排:5课时[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内涵。
教学步骤:一、读讲(一)以意逆志1、导入:古代诗歌的特点是言简意丰、精妙含蓄。
后人读前人的作品,往往因为某个方面的原因,而曲解了诗意,或者妄加评改。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1)下面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选择:A爱情诗B闺怨诗C行卷诗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
注:张籍,水部郎中,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
读懂诗歌的重要前提:了解背景(2)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改得如何?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这正是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批驳了他人的谬误,显得合情合理。
)2、导读:那么,何文焕的批评恰当吗?他的批评表现了什么道理?请认真阅读课文“赏析指导”的“以意逆志”部分,并勾画要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3、答问和讲析:学生回答。
教师讲析。
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
他的批评,指出了体现了对这种死扣词句的做法的否定,其实也暗合了“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解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以意逆志”呢?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了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扬州慢》教学反思
扬州慢》教学反思篇一:《扬州慢》教学反思《扬州慢》是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的一首词。
扬州在隋唐、北宋时是著名繁华之地,但在南宋初期两次遭到金兵的洗劫,变成一座空城。
词的上片先述所见,以“尽荠麦青青”勾画扬州全景,更是以“废池乔木”点缀,渲染出一幅萧条冷清的画面。
下篇写感想,先设想杜牧重到扬州,用“须惊” 和“难赋”逐层说明扬州已被破坏到令人难信的程度;又借“桥边红药”间接地表现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
鉴于这首词的特点和十四班的学生情况。
我的教学思路为:激情导入——诵读品味——整体把握词的内容——在把握词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自主赏析——视频赏析——比较阅读——课后作业。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很多老师都会让自己的学生课前预习,但有一部分老师却没有进行反馈。
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预习积极性,最终会使课前预习流于形式。
所以,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就这首词的内容,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不解之处进行交流。
一方面,反馈了学生的预习,另一方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
发挥了班级教学的优势。
经典的作品一定是“灵”与“肉”的完美结合,即情感思想与内容的浑然天成。
“肉”是经济基础,“灵”是上层建筑。
所以,如果学生不理解词的内容,欣赏也就是空中楼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把握了词的内容只是学词的初级阶段,经典的作品不仅仅在于知道它写了什么,更在与探究它如何写,如何使得情感思想与内容的浑然天成。
所以,我将这首词的重点放在了对它的赏析上。
希望学生通过交流各自的阅读体验来增强对此词的理解,做到个性阅读,创造性地阅读。
最后在同学们思路都打开的基础上,播放音频,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调动学生对此词的感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对词的兴趣,对语文的兴趣。
检验知识掌握的最好方法莫过于知识的迁移对比了。
所以,我在最后安排了一个比较阅读,一方面,使学生学的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又对所学进行了复习,可谓一举两得。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案例南漳高级中学徐红菊2013/11/6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诗词与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教案的总体设计上坚持在课堂上实践“自问自探这种教学模式”,来完成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及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散文小品,是“序”的体裁。
文字表现形式为文言文。
学生要必修二的教材曾接触过一篇“序”(《兰亭集序》),所以对于文体有一定的了解,而作者李白,也是耳熟能闻。
因此,重点应放在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与整理上,放在对文本内容记叙的情境的描绘与欣赏上,放在对李白洋溢在文中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的人生观与精神气质的赏析上。
学生情况分析:高二的学生,对于文言文这一版块的内容,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区域与学生本人知识能力的限制,依需老师的引导与校正,才能较好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比较阅读《兰亭集序》,理解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与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的性格与才气。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解题1.导入师: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何况又是在桃花盛开的园子里,更何况是与自已聪敏多才的“从弟”,这是一场怎样的视觉与精神的盛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解题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位堂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二.细读:整理文言字词句并翻译全文通假字“序”同“叙”重点字词逆良坐花醉月古今异义大块文章词类活用歌惭幽咏诗特殊句式 1.会于桃花之芳园 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3.罚依金谷酒数4.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三.品读:理解本散文的内容,感受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1.结构这篇小序只一百二十多字,却全面记叙了游赏的缘由、游赏过程、自然的景物、同游人的情况的思想情绪。
【公开课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目标:1.吟诵诗歌,提高古诗文诵读能力。
2.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难点:1. 体验用典、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诗歌情感表达方面的独特魅力。
2. 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因“愁”而喝,怀才不遇,喝!功业未成,喝!离愁别绪,也喝!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喝酒!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有杜甫的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李白嗜酒如命,狂放不羁,他不仅能饮酒,而且也善劝酒。
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板书】将进酒李白二、知人论世1.解题《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
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
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幻灯片】2.背景简介跟谁喝酒呢?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幻灯片】三、因气求声,吟咏诗韵1.齐读诗歌,解决字音问题。
并请同学找出不懂得字词句,疏通文意。
2.李白是诗歌豪放大气,请一位男生齐读诗歌,尽量读出豪放大气。
3.请全体男生齐读诗歌,读出豪放大气之感。
4.默读全诗,理清作者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文本中找出能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古代散文教学反思范文3篇
古代散文教学反思范文3篇古代散文教学反思范文一【关键词】反思,教学,散文,学生,阅读,他们,唐宋,教师,学习,文化,一、教什么《唐宋散文选读》应该教什么?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只把它当作文言文来教,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文言知识的学习上。
我觉得这是远远不够的。
这门课程的开设宗旨是什么?教材编写“前言”明确指出:“在思考与练习方面,本课程将思想性、艺术性与语言训练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与设计,将古文学习的特点落到实处。
”“在必修课初步了解古代散文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对*的思想感情、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的感悟揣摩,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从而提升阅读兴趣,拓展文化视野,达到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目的。
”“我国古代散文的辉煌成就是我们古代文化的骄傲。
唐宋散文,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是时代与社会生活的记录和折光,也是作者思想历程和艺术道路的写照。
它是唐宋社会的百科全书。
”因此,《唐宋散文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文言、*、文化。
文言层面上,理解和积累古代汉语知识,读懂*及意蕴;*层面上,分析和鉴赏章法技巧,注重能力培养;文化层面上,评析和传承文化传统,提升思想高度。
二、怎样教自主诵读课。
自主诵读课是精讲课、探究课的必要前提,也是学生学好文化经典的入门之举。
而且,我们都知道,学习古文最为朴素的方法就是诵读法。
这也符合本册“坚持贯彻阅读的三个层级,以阅读作为提高语文水平的杠杆”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把阅读分成基本阅读、扩展阅读、推荐阅读三个层级,强化阅读,加大阅读量,适应了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而本册教科书,所选20篇唐宋散文,有10篇基本阅读、10篇扩展阅读,另有《唐代散文选读》和《宋代散文选读》的推荐阅读。
篇目多,容量大。
因此,在阅读中,必须强调自主的阅读态度,让学生灵活运用朗读、品读、熟读、悟读、欣赏性和探索性阅读等方法。
教学研究: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构想
教学研究: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构想高考研究2014-03-17 1640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构想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为了适应高中生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编写的,它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一步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与必修教材相比,其专题性更强,选文数量更多,内容更丰富,如果沿用必修教材惯用的单篇教学模式,很难体现教材编写专题探究的意图,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也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从教与学的实际考虑,笔者以为可在各单元的专题下,相机设计几个子专题,对教材选文进行增删重组,通过对比阅读实现专题目标。
下面以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为例。
教材前言告诉我们:‚在具体步骤的安排上,是从学习过程着眼,每章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章所提出的赏析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
第二项是‘赏析示例’,诗歌和散文各举一篇为例,从该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第三项‘自主赏析’是围绕这一章的学习内容,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
自主赏析作品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同学们在阅读赏析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
有的作品在‘探究.讨论’题目之后,还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
第四项‘推荐作品’是推荐给同学们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作品,供课外阅读之用。
‛这种运用演绎法的设计安排导之以法在先,目标比较明确,应该说是合理的,可操作性也是很强的,但是它并不符合学生的阅读实情和认知规律,学生更多的是先接触诗文作品,在感性认识积累的基础上,再作理性的分析,探究蕴含其中的奥妙,实际上运用的是归纳法。
因而,我们仍以教材各单元的学习重点为目标,改变一种思维路径,即从具体的作品入手,将有相关点的作品整合重组为几类或几个子专题,让学生在充分赏读的基础上,探究阅读古代诗文的基本原则与途径。
高二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教学后记
教 学 改 革
高二 选 修 课《 国 古代 诗 歌 散 文 赏 析》 学 后 记 中 教
王 忠新
( 安 市 长安 区第 六 中学 西
陕 西 西安
700 ) 1 13
【 摘
要 】 高二 选修课 《 国古代 诗歌散 文 赏析 》 中 在教 学过程 中必 须首先 明确教 学 目标 , 次要 确定 各篇 作 品教 学 重点 , 次要 其 再
要实现 的 目标是扩 大积累 , 赏析 , 最终 能够实践 运用 。 深入 并 二 、 中国古代诗 歌散 文欣 赏》 《 教学 实践 现 以人 教版 《 国古 代诗 歌 散 文欣 赏 》 的 第一 单 元 为例 , 中 中 将 个人 的教学 买践 与体会 加以总 结 , 期共 同提高 。 以 迁移。 ( ) 湘 夫人》 屈原 “ 漫漫 其 修远 兮 , 将 上 下而 求索 ~ 举 2《 : 路 吾 1 确 定各篇作 品教 学重 点 、 根 据教 学 目标 , 必须 首先确 定各篇 作品 的教学 重点 。 世混浊 而我独 清 , 人 皆醉 而 我独 醒 ” 用 世 情怀 和 悲 剧 人 生 , 众 的 可 《 长恨歌 》 白居 易抒 情 长诗 的 代 表作 之 一 , 艺术 感 染 力 巨 以通 过引导 学生 阅读 司马迁 的《 是 其 屈原列 传 》 来理 解。在 此基 础上 再 大, 又关 乎唐代 由盛转衰 的 历 史。要 真 正理 解 其 内涵 , 先要 带领 来欣 赏《 首 湘夫 人》 就 比较容易 把握 “ 君 ” , 湘 的艺术形 象 。 学生 走近这 段历 史 , 更要 深 入诗 歌描 绘的意 境品 味唐玄 宗和杨 贵妃 ( ) 拟 行路难 》 这是 一首古 体诗 , 旨比较 容 易把 握 , 3《 : 主 拿来 和 行路难 》 行 比较 阅 读 , 以分 析 评 价其 在 主 旨 和表 现 手 进 可 的“ 恨” 长 情感 ; 湘 夫 人 》 造 了一 位 矢 志 不 移 却 又 屡 遭打 击 的 李 白的《 《 塑 “ 湘君 ” 的形象 , 开创 了 “ 草 美人 ” 喻 ;拟 行 路 难 》 一 首 古体 法上 的异 同。 香 之 《 是 ( ) 蜀相》 杜甫 的人 生经历 和不 同时期 的 生 活思 想状 况是 解 4《 : 诗, 把握主 旨相对 容易 , 关键是 要让学 生 了解 魏晋 j代 的门I 寸 调制度 ; 读其不 同时 期诗歌 的钥匙 。作为 唐代 也是 中国 诗歌 史 上最 伟大 的 《 蜀相 》 杜甫 七言 律诗 的 代 表作 之 一 , 很大 程 度 上传 达 出 一位 是 在 出生 在 奉儒守 官 ” 家庭背景 下的诗 人一 生的伤痛 。再 加上杜 甫 是 诗人 , 有必要 对其进 行全 面的 了解 。为此 , 用 了一节课 的 时间 , 我 给 中 国古代 最伟大 的诗人 之一 , 人 的人 生 道路 非 常坎 坷 , 诗 在人 生 的 学 生梳理 了杜 甫人 生 的四 个 阶段 及 每 个 阶 段 的 生 活和 思 想 状 况 。 才 每一 个阶 段思想 也在不 断地发 生 着变 化 , 诗被 称 为 史 ” 忠 实 只有 带领 学生走 进杜 甫的人 生经历 和他不 同时 期的代 表作 品 , 能 其 诗 , 诗 的 知入 论世 ” 。 地记 录 了大唐 帝国一 段重 要 的历 史。 所 以有 必要 让学 生 既 了解 大 真 正领悟 “ 圣 ” 情怀 。这正是 诗歌赏 析过 程中 的“ ( ) 书惯 》可 以让 学生 自己来进 行赏 析 , 前要设 计 好题 目 : 5《 : 之 唐 王朝 由盛转衰 的历 史 , 了解 不 同 时期 作者 的 生 活和思 想 状况 , 也 、 书 , 愤 的情感 吗? 同时要结 合杜 甫在不 同时 期 的其 他诗 歌 采 进行 ;书 愤 》 《 是陆 游 的 1诗 题为 《 愤》 作者 为何 而愤 诗中只 抒发 了 “ ” ( 下转 第 10页 ) 7 代 表作之 一 , 达 的是作者 对于 收复失 地建功 立业这 一然 选修 课 已 经 走 进 了 高 中 课 程 , 付 之 于 实践 。 并 那 么 在 具体 的教 学 过 程 中 , 必 须 体 现 出 必 修 与 选 修 课 堂 实 施 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备课与高考知识点复习教学反思一、处理教材的想法(一)、蓦然回首,还是“寻觅文言的津梁”——注意与必修内容的联系误区一:误把选修教材与必修内容割裂开来教学内容虽然千变万化,但其本真还是不变的,新课程的理念是前后贯通的。
我们老师们肯定还记得必修三第四专题的“寻觅文言津梁”,这是我在整个人教版教材编排中最喜欢也最受用的一个专题,因为它让我和我的学生都受用无穷。
记得上《论语》时,我就是用这一专题的理念去教的,感觉比较得心应手,而且我也真正感受到学生开始喜欢上古诗文了。
当然,学生是有惰性的,这就要我们老师做好引导。
怎么引导?钱梦龙的做法给了我很大启发,他说:“我的水平不高,只有初中的水平,我读了好几遍才读出好的,就是我要导读的地方。
” 省级培训部的王荣生教授指出“核心教学环节的展开”对我启发也比较大。
他说要注意“选文的教学价值”与“学生的学习经验”相结合,而合情的教学环节是:由学生不喜欢的让他喜欢,由学生读不懂的让他读懂,由学生读不好的让他读好。
在备课前即要估量学生学生什么地方读不懂、读不好,然后再展开教学。
有时候,读一读,查一查,想一想,议一议,再读一读……看似笨拙,实则质朴。
至少用这种理念去授课,学生不排斥,也不觉得枯燥,而且非常配合。
(二)、花开四季,各有千秋——注意选修特性,选修≠必修误区二:误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诗歌与散文欣赏"" 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扩展性的目标侧重于“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学习探究的方法,应该是新课程选修课教学的重要导向。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有疑敢问,有疑善问,形成宽广的多元化视野,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选修有选修的特性,有它的自主性和选择性,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也应比必修有明显的扩展。
如果完全照搬必修的上法,或者像上必修课一样一篇一篇地上过来,那自然也是不合时宜的。
如“寻觅文言的津梁”,上必修时,其三大版块——“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会贯通”是纲,是教学的主线,要求我们在古文阅读教学时要点点渗透,水到渠成;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则要围绕六个单元的知识点展开教学,而“寻觅文言的津梁”的三大版块理念也只能是辅助手段,重在灵活运用,自主选择了。
(三)、走近高考,随时调整——注意与专题复习的挂钩误区三:不能正确处理选修课与复习课的关系高中的主要任务是高考,这点谁也不敢否认,为此我准备选修教学与高考专题复习交叉进行的方式,这样一则给学生种愉悦感二则也避免了教学单一的枯燥。
所以在诗歌部分,是与古诗鉴赏的专题复习相配合上;散文部分,则准备与古文阅读相配合上。
有两个做法,和大家探讨一下:1.两者兼顾型:选修的诗歌部分+高考专题复习的诗歌鉴赏分;选修的散文部分+高考专题复习的文言文阅读(这是从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出发,力求系统;当然如果从由浅入深的角度出发,先上高考专题复习再上选修的,也未尝不可。
)2.两者结合型:单元内容与高考专题复习交叉进行一单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表达技巧;二单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形象(意象、意境、情感);三单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语言(兼及其他);四单元——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实词•筛选文中的信息;五单元——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虚词、句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六单元——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断句、翻译•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避免教学的单一、枯燥。
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分法只是有所侧重而已,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分得太明确,也不能分得过细。
否则的话,就把知识点联系割裂开来了。
我曾想把09年的诗歌鉴赏题按考点来归类,后来发现没法分,因为现在的高考题综合性都很强,几乎每个考查点都涉及到了。
教学上也同样是如此。
就我个人的看法,第一种方案比较好处理;第二种则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些。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注意与写作教学的渗透误区四:不能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靠写一篇两篇作文或老师讲评几节作文课就能提高的,它其实应该渗透在我们每节语文课里,在学生的每天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汇聚而成。
所以再从功利的角度来讲,在我们每节语文课的背后,正有一双60分的眼睛在眼巴巴地望着我们呢!1、积累(素材):作者魅力;诗文光辉。
作者的人生经历,他们的作品世界本身就是一部光辉灿烂的历史,因而可以倡导学生重视积累运用,将丰富的文化宝藏运用到写作中去。
几千年丰厚的文化积淀是滋长语言的沃野,借经典诗词,吸传统精华,抒自我胸臆,会使语言机智中不乏冷静,活泼中不乏典雅,多一份古典之美。
如一位学生在《雨中读古诗》写道:“于是老杜春夜咏哦,小杜清明问路,陆放翁卧听夜阑,僧志南杖过桥东;易安居士叹绿肥红瘦,诚斋主人赏荷心呈珠;张志和泛舟垂钓不须归,苏东坡淡妆浓抹拟西湖。
” 作者将杜甫等八位诗人及其经典作品巧妙串联,字里行间弥散出雨天读古诗的古典气息,语言明丽雅隽。
2、模仿(语言、构思)模仿有高下之分:古人谓“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
”“偷”即模仿,“偷意”、“偷气”为模仿中的创新。
回顾我们的写作史,古今中外,从“模仿”到“创造”,写出有新意的作品的例子举不胜举。
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模仿北朝庾信的《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句,传颂至今。
就古代散文来说,可模仿的有: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记叙文的叙述描写和抒情方式;散文的“形散神聚”和语言的抒情性…… 语言如:仿《如梦令》写的《高三剪影》:昨夜挑灯夜读,早起不知去路。
试问走读生,为何精神抖擞?知否,知否?我等日渐消瘦。
结构如:仿《项脊轩志》写的《老屋》3、创新(局部、整体)①.“文本素描”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锱。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学生习作:……一望无际的原野是最广阔的舞台。
绿油油的麦稞就是这场舞剧的主角。
微风是伴奏,白鹭作衬托,一切的一切如此浑然天成。
轻风拂来,柔嫩的纤腰便曲了下来,摇曳起来,于是这片瀚海便涌起洪波,卷起大浪,霎时间传到了另一边际,消失在了眼帘之外。
这是波浪的制高点,更是曲线的最完美的表现。
白鹭为何如此匆忙,是否为追寻这美丽的瞬间?人都会被此景陶醉,更何况是一只鸟呢?悠扬的啼声擢破了夏日的沉寂。
是什么精美的乐器,发出如此美妙的旋律?穿越千丛万木,终于找到了这位隐逸的天才。
高大的树木能遮挡住黄鹂鸟的身影,却永远无法埋没人间绝响。
夏日似乎在这啼声中变得清爽,变得清凉,变得清新,变得清丽。
……②.“文本改编”以下是李商隐《无题》中的一二联,请你仔细阅读,然后根据说明写作。
(6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说明:①本诗写情,但无一字及情。
诗中借百花残、蚕吐丝、蜡炬成灰等具体意象含蓄表露出内心缠绵浓烈的情思。
请将这四句诗改写成白话文,宜讲求文字的精致与文气的流畅;②将古典诗改写成白话文时,不必采用逐字逐句的方式处理,原诗所描述之人、事、物、时空背景都不宜忽略,叙述者的口吻、人称也不应改动,有时要增加局部描写以补足情境;③本诗写情,情感缠绵浓烈,意境蕴藉有味,改写的文字应该忠实保留这种氛围,以与原诗相映。
命题说明:改写是一种以某篇现成作品为基础,按照写作要求,在对原文形式或部分内容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后,所写出的新作品。
改写要求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这种语文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有助于发展思维、联想和想象能力。
改写文示例:冲破了障碍,排除了阻挡,好不容易我们才能见面。
相聚,对我们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呀!正因为如此,即使是短暂的片刻,我们也格外珍惜。
而当面临离别之时,我内心痛楚哀伤,就像东风不再,原本受春气滋养的花朵顿时凋零一般。
还记得蚕总是不断吐丝,就像我对你的眷恋,直到生命步上尽头才会终止;此时此刻,对你思念不尽,又像案上燃烧的蜡烛,我以不停的泪水耗尽生,直到烧成灰烬才无泪可流。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中,我们不能相伴相守,只好独自愁苦,让思念如利针刺进心坎,时时牵扯,时时挣扎。
我希望你知道,虽然我的身远在天涯,但我的心永伴你身边。
③.“我最喜爱的一句诗”征文活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一股清凉的气息拂来,那是明月松间照的恬淡;一串淡远的音符飘过,那是清泉石上流的润泽。
清馨怡人,淡远悠扬。
松间明月朗朗照亮一弯纯净的心湖,一片菊花飘香的圣土。
石上清泉涓涓地流,流去满身的疲惫,尔后如一只初醒的鸟儿径直飞向那一片苍茫的绿叶。
漫步林间,任身上映出松针的翠影,浮现出亘古的幽静,任脚步下踏出轻快的步伐,与石泉流水对唱、和歌。
不知不觉间,流出了一个安谧的梦,梦中以树根为枕,静静地藉草而眠,让泉水在我身畔流淌,松针在我身上堆积。
王维安在?问石泉,无语,只是默默流。
④.“感动中国”古代诗人颁奖辞写作豪放不羁的诗人:一壶清酒,挥洒出一片豪放,一支墨笔,涂抹出大唐的盛世之风。
在文学的长河里,你是一朵奇葩,你的诗,是这奇葩永久的芬芳,踏着水中的月华,你已远航。
醉卧长安,那是你的无奈;壮志难酬,那是世俗的失败。
淡淡墨痕,抒写着前无古人的豪迈;滴滴香酒,浸润着失落的雄心。
把酒问天,叹人生无奈;豪情一笔,诗传万古流芳,诗坛霸主谪仙人。
一星升起,他灿烂得是整个盛唐星空。
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李太白,谪仙哉!他是盛世游子,拿着酒杯走遍了大江南北。
把酒望月,昨天他被风风光光迎进皇宫,今天他却挥了挥衣袖,潇潇洒洒在外得自游荡。
举杯消愁,玉盘珍馐他不看一眼,仕途与他无缘;对酒当歌,诗,酒才是他的挚友。
他是中国诗史上的辉煌篇章,他是中国诗的代言人!⑤其它(综合等)提供各类古文句段或古诗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扩展、缩写、仿写、续写、改写、转述、文学评论示例:高考作文《诗人•明月•黄花》片段: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
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
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的。
(五)、瞻前顾后,融会贯通——注意与整本书的融合误区三:不能正确处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文本只是范例,只要典型,皆可以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