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1.2 教学内容大气环流的概念和重要性。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及其形成机制。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大气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气压带的形成和分布2.1 教学目标掌握气压带的成因和特点。

理解气压带的分布规律。

2.2 教学内容气压带的成因: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大气垂直运动。

气压带的分布规律: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低压带。

2.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图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压带的成因和分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气压带分布的规律性。

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气压带成因和分布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风带的形成和分布3.1 教学目标掌握风带的成因和特点。

理解风带的分布规律。

3.2 教学内容风带的成因:地球自转、气压梯度力、科里奥利力。

风带的分布规律:信风带、西风带、东风带。

3.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图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风带的成因和分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风带分布的规律性。

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风带成因和分布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1 教学目标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重要作用。

分析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特点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温度、降水、风向等。

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极地气候等。

4.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气候特点。

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理第五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5.1 教学目标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2.2 气压带和风带(二)考向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层层递进突破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第一步,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压带;温度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型成因: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二步,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如图)第三步,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第四步,抓“移动”——突破季节变化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如下图所示: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表所示: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都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全年都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全年都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3.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技巧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应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去理解。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球气压带的分布及特点;(2)掌握全球风带的分布及特点;(3)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运用实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地理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全球气压带的分布及特点;(2)全球风带的分布及特点;(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机制;(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三、教学准备1. 地图:世界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多媒体课件;3. 实例资料:有关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案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2)提问:地球运动如何产生气压带和风带?2. 新课导入:(1)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2)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特点;(3)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机制。

3. 案例分析:(1)展示实例资料,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例中的现象;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2)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世界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并标注各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2. 选择一个实例,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3. 思考:如何利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气候变化?1. 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1)讲解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的变化;(2)分析气候变化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2.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1)探讨人类活动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2)强调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读“东亚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

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东亚季风环流形成。

【教具准备】地球仪、胶条、用投影胶片自制红蓝箭头,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挂图),投影片:空白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大气环流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表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复习内容】找两个学生到黑板前面作题:要求:(1)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状况,并画出A、B两点间高空及地面的风向(2)分别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A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回答: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因为太阳辐射在全球各纬度分布的不均,使全球的大气在不停地运动,大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由于大气有规律的运动和温度不同使地球各个部位产生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到底全球有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阐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区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进行分析。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2. 课件:气压带和风带的图像、气候分布图等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地球仪五、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a. 气压带的定义和分类b. 风带的定义和分类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a. 气压带的分布规律b. 风带的分布规律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a.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b.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 典型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5. 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a. 农业生产b. 航空事业c. 海洋运输本教案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设计了五个章节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规律。

2. 新课导入: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阐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地区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解读地理图表:提供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气候资料图等,让学生解读图表,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些与气候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归纳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归纳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加强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的理解,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气候现象相结合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进行分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过程中,提高地理学科综合能力。
-结合地图、气候资料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分组讨论,促进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组,针对不同气候类型,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在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深化理解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气候案例,如亚马逊热带雨林、地中海气候区等,引导学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其气候特征的影响,加深学生的理解。
5.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气压带和风带相关知识。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求字迹清晰、语言简练、表述准确,体现地理学科素养。
2.分析报告和短文需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结合实例进行论述。
3.课后练习题要认真对待,对照教材和课堂笔记,确保答题正确率。
4.提交作业时,请确保作业整洁、有序,便于教师批改和反馈。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绘图作业:请学生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并在图中标注出主要的气候类型。
-要求学生在绘图过程中,注意各个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范围和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气候类型的影响。
4.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气候现象,如厄尔尼诺、拉尼娜等,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该现象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并撰写一篇研究小论文。
5.小组合作:布置小组合作作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每个小组需要整理讨论成果,制作成PPT或海报,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6.反思日记:请学生撰写一篇反思日记,总结自己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鼓励学生反思学习方法,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展开讨论。
2.问题引导:为每个小组提供讨论话题,如“气压带和风带如何影响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全球气候变化对气压带和风带有哪些影响?”等。
3.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4.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阶段,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填空题:考查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基本概念的理解。
2.选择题:检验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影响的掌握。
3.分析题:提供实际气候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综合题:结合地图和数据,考查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注重课后反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难,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气候的定义和重要性1.2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1.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二章:气压带的分布和特征2.1 赤道低压带2.2 副热带高压带2.3 副极地低压带2.4 极地高压带第三章:风带的分布和特征3.1 信风带3.2 副热带风带3.3 极地风带3.4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移动4.1 地球自转和科里奥利力的作用4.2 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4.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第五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实例5.1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5.2 气压带和风带对温度的影响5.3 气压带和风带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第六章: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分布的影响6.1 降水的基本类型6.2 赤道低压带的降水特征6.3 副热带高压带的降水特征6.4 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降水特征第七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温度分布的影响7.1 温度分布的基本规律7.2 气压带对温度的控制作用7.3 风带对温度分布的影响7.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带的影响第八章:气压带和风带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8.1 基本气流的概念8.2 气压梯度力的作用8.3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8.4 气压带和风带对风向和风力的综合影响第九章:气压带和风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9.1 生态系统与气候的关系9.2 热带雨林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9.3 草原和沙漠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9.4 极地生态系统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第十章: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0.1 农业生产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10.2 交通运输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10.3 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0.4 气候变化与气压带风带关系的探讨第十一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灾害的影响11.1 热带气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11.2 干旱和洪涝的气压带风带影响11.3 寒潮和高温事件的气压带风带作用11.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灾害的预测和防治第十二章:全球变暖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2.1 全球变暖的趋势和证据12.2 全球变暖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机制12.3 气候变化对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案例分析12.4 未来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的预测第十三章:气压带和风带的观测与模拟13.1 气压带和风带的观测方法13.2 气象卫星和气象雷达在观测中的应用13.3 气压带和风带的数值模拟13.4 气候变化模型中的气压带和风带模拟第十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14.1 气压带和风带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14.2 气压场和风场分析的方法14.3 气压带和风带在极端天气预测中的应用14.4 未来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趋势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主要观点回顾15.2 气压带和风带研究的前沿问题15.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的探讨15.4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拓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内容涵盖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形成与移动,以及其对降水、温度、风向风力、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机制、分布规律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利用图表和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气压带、风带、高气压、低气压。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地球形状。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纬度分布、季节变化。

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降水分布、温度分布。

五、教学时间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为45分钟。

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地球自转、太阳辐射等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20分钟):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结合图表和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3. 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知识,能够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的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个课时。

主要介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学生分析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

1、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风带分布情况。

2、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4、季风环流影响下形成的各种季风气候。

但由于这一部分内容难度较大,需要记忆和掌握的内容都很多。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三、设计思想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特点是一个重要部分。

也是高考中常出现的考点。

所以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但这一部分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特征的影响用表格列举。

2.单独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教会学生分析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现代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能给学生直观的反应。

教会学生分析方法,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全球气压带风带”和“世界气候类型”部分的学习,说出各种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②能够说出在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下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③能够说出各种气候类型分布规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各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难点:世界各种气候类型成因;2.重点: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气候特征以及分布规律;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候要素:气温、降水二、影响气候的因素先横——纬度气压带:分布、影响后竖——海陆位置上天——大气环流——三圈环流落地——地面状况下海——洋流风带:分布、影响。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标解读】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这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

课标要求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气候的形成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不要求系统学习气候类型的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好的例子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好的例子是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的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等。

【教材分析】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本节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前面两部分知识的深入和运用,是课标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内容。

因此,应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掌握气候的分布及其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关系。

利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帮助学生对比分析各种气候类型在气温、降水及其组合方面的差异,这对于学生掌握气候类型的成因,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够分析低压控制下降水少,高压控制下降水多;从海洋向陆地吹的风湿润,从陆地向海洋吹的风干燥。

但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地图的阅读能力和地理术语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还缺少洋流知识,需要教师设计活动加以引导,逐渐生成结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理解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认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带来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认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带来的影响

注:以下内容为生成,如有不妥请您谅解。

一、教学目标1.理解气压带和风带概念。

2.掌握高压带和低压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了解地球上的主要风带,以及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世界地图,询问学生所在地的天气情况。

教师让学生分别说出高压、低压和风向,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和风对天气的影响。

2.学习气压带教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气压带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图示理解各个气压带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进一步探讨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高压带是晴天多,而低压带是阴雨多?为什么靠近赤道的气压高压带比较窄,而在两极周围的气压带比较宽?让学生自学气压带的知识点,并能够画出地球各区域的气压带图。

3.学习风带教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主要的风带和它们的分布范围,引导学生理解风带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并进一步探讨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从北极到副热带有一个反气旋?为什么赤道附近会形成一个恒定的气压低洼区?为什么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气流方向相反?让学生自学风带知识点,并能够画出地球各区域的风带图。

4.讨论教师发起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气压和风带的形成有什么联系?(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有什么影响?(3)气压带和风带可能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让学生相互听取答案,并进行讨论交流,加深对气压和风带的理解和认识。

5.总结教师总结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总结扩展思路,进一步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地球生物的影响,促进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请学生利用官方常用气象网站,自行查询自己所在地的天气情况,并写一篇观察天气现象的小论文。

2.请学生利用官方气象网站,查询自己所在区域的气压带和风带信息,并作一份总结。

3.学生自主寻找并回答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形成文字或图表形式的报告。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2课时)示范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2课时)示范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分析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2.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分析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多媒体展示】“塔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马赛马拉)位置和干湿季景观及迁徙”图及材料,思考: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每年东非高原上数以百万计的野生动物都会组成一支壮观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间来回迁徙。

【讲授新课】(板书)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知识回顾】“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多媒体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原因及规律。

生: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多媒体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思考:大陆西岸除温带海洋性气候还有哪些气候类型?生: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

师: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些地区在一年中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如地中海气候。

【案例】“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多媒体展示】“某地中海气候分布区”图文材料,思考:分析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形成与特征,并归纳地中海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材料纬度30°~40°的大陆西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影响较大。

地中海沿岸地区是世界上地中海气候最典型且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区。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是大气环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天气和气候。

1.2 教学目标: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能够分析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地区的气候特点。

第二章:气压带的基本概念2.1 气压带的定义:气压带是指在地球表面上,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形成的一些大致沿着纬度分布的气压相对较高的区域。

2.2 气压带的分类: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因为太阳辐射强烈,地表加热后上升形成低压区;副热带高压带:位于中纬度地区,因为空气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高压区;极地低压带:位于两极附近,因为太阳辐射弱,地表冷却后下沉形成低压区。

第三章:风带的基本概念3.1 风带的定义:风带是指在地球表面上,由于气压带的分布和地球自转,形成的一些大致沿着纬度分布的风流区域。

3.2 风带的分类:信风带:位于赤道两侧,风向始终不变,从赤道向两极吹拂;副热带风带:位于中纬度地区,风向随季节变化,夏季吹西风,冬季吹东风;极地风带:位于两极附近,风向始终不变,从两极向赤道吹拂。

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1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压带:多雨、高温、湿润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干燥、晴朗、高温气候;极地低压带:寒冷、多云、低温和湿润气候。

4.2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信风带:带来湿润气候,对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副热带风带:带来干湿季节变化,对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极地风带:带来寒冷气候,对寒带气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案例分析5.1 案例一:赤道低压带的影响地点:热带雨林地区气候特点:高温、多雨、湿润影响因素:赤道低压带的形成和信风带的影响5.2 案例二: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地点: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干燥、晴朗、高温影响因素: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和副热带风带的影响5.3 案例三:极地低压带的影响地点:南极洲气候特点:寒冷、多云、低温和湿润影响因素:极地低压带的形成和极地风带的影响第六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动态变化6.1 季节性变化:随着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不同部位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发生变化,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例如,夏季时,副热带高压带北移,形成北半球的炎热干燥天气;冬季时,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形成南半球的炎热干燥天气。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学科
高中地理
年级
高二
授课教师姓名
单位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教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1
导入:东非高原上的动物迁徙
引起学生对东非高原上动物迁徙现象的兴趣
2
归纳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帮助学生回忆起各气压带和各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
3
结合二分二至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归纳出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
4
展示地中海气候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通过对气温和降水特征分析,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
解决前面留下疑问:东非高原上的动物迁徙
通过对地中海气候的分析,进而达到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分析出东非高原上动物迁徙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6
课堂练习
夯实基础,学以致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第一章:引言1.1 目的: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以及它们对气候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1.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1.2.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1.2.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

1.3.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4 教学准备:1.4.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1.4.2 地球仪、挂图等教学辅助工具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

1.5.2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

1.5.3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5.4 案例分析: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1.5.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分享心得。

第二章:气压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2.1 目的:让学生了解气压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形成原因。

2.2 教学内容:2.2.1 气压带的定义2.2.2 气压带的分类2.2.3 气压带的形成原因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气压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

2.3.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2.4 教学准备:2.4.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2.4.2 地球仪、挂图等教学辅助工具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5.2 讲解气压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

2.5.3 分析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2.5.4 案例分析: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气压带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2.5.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分享心得。

第三章:风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3.1 目的:让学生了解风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形成原因。

3.2 教学内容:3.2.1 风带的定义3.2.2 风带的分类3.2.3 风带的形成原因3.3 教学方法:3.3.1 讲授法:讲解风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并了解它们对气候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不同气候区带的形成原因,并分析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其特点;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2.不同风带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地理实物模型或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气候原因和气候区划,复习有关气候的知识。

步骤二:新知讲解(20分钟)1.通过课件展示气候带、风带的实物地理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模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2.解释模型上各个带的含义,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带和风带的概念。

3.讲解气候带和风带形成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机制。

4.借助图片和示意图解释不同气候带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引导学生懂得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步骤三:案例分析(30分钟)1.给学生发放与气压带、风带相关的气候图表,分组让学生阅读和分析这些图表,并回答相应问题。

2.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让学生分析地的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以及与所在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

3.让学生结合案例,讨论不同气候带和风带对不同地区农作物种植、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步骤四:小结归纳(10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强调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的关系。

步骤五:拓展延伸(15分钟)。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人教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人教版
题目: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答案: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表现为热带雨林带降水量丰富,干旱带降水量极少。这是因为热带低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气流运动形成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气流运动形成热带雨林带,而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的气流运动形成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的气流运动形成干旱带。
题目:描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的影响。
答案: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的影响表现在热带低压带气温较高,温带高压带气温较低,极地高气压带气温最低。这是因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太阳辐射分布有关,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形成热带低压带;温带和极地地区太阳辐射弱,气温低,形成温带高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3. 例题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的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学生还学习了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对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以及它们对气候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8. 学生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过程中的需求和困惑。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内容做好准备。
3. 综合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会将地理要素相互联系起来,形成对气候现象的全面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的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学生还学习了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对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二地理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二地理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练习题包括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的识别、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案例分析等。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收集学生练习题,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气压带和风带是如何影响气候的,它们在地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2.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我国气候现象。
-例如,讨论副热带高压带对我国夏季气候的影响。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在气候分析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地理知识,勇于探索,不断求知。
3.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关注我国气候现象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通过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关注我国气候现象。
-学生能够从地理角度出发,为我国气候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运动、气候类型等。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和成因理解不够深入;在分析实际气候现象时,难以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与地理事实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气候问题,为我国气候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标解读】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这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

课标要求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气候的形成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不要求系统学习气候类型的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好的例子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好的例子是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的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等。

【教材分析】
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本节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前面两部分知识的深入和运用,是课标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内容。

因此,应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掌握气候的分布及其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关系。

利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帮助学生对比分析各种气候类型在气温、降水及其组合方面的差异,这对于学生掌握气候类型的成因,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够分析低压控制下降水少,高压控制下降水多;从海洋向陆地吹的风湿润,从陆地向海洋吹的风干燥。

但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地图的阅读能力和地理术语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还缺少洋流知识,需要教师设计活动加以引导,逐渐生成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理解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填图、列表比较、分析气候特征及成因,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相关分析过程,认识地理是探索和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

【设计思想】
本节的文字较少而需要掌握的内容繁多、理解难度大,常规方法教学无法达成教学目标。

需要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抓住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和学会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提炼信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处理上的设计思路是:首先通过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和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获得对主干知识的整体了解,其次通过案例分析和拓展延伸理解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如何影响气候;然后分析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和亚欧大陆中高纬度气候特征的差异以及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位置、范围的差异,从整体的层面分析影响气候的其他因素,获得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方法上的设计思路是:通过“三段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在“互动解疑”中通过3组问题的设置为学生搭桥、降低难度,使学生充分活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最终得出答案和结论。

具体体现在:第一、通过活动一让学生获得必备知识;第二、通过活动二的表格、辅助提示和拓展延伸突破本课重点;第三、通过活动三设置的问题和多媒体辅助,分小组探究问题突破本课难点;最后通过“归纳拓展”总结本节课知识结构和增强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教学难点】
综合分析影响气候形成和分布的因素。

【教学方法】
读图填图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创景设问】
投影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景观图片
教师设问:两张图片的景观是在不同气候影响下形成的,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的形成呢?气压带和风带是重要影响因素。

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互动解疑】
活动一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活动一相关问题,小组讨论、展示答案,同学补充完善答案。

教师引导:要学习本节知识,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地理概念和原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案的辅助信息完成活动一相关内容。

1.大气环流的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和得到交换,产生了不同的水热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气候。

气候的两个最基本要素是和。

2.结合教材P34图2.10和P39 图2.16填出下图空白处相对应的气压带、风带和气候类型。

90°
70°
35°
25°
10°

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3.据上图说出热带、温带、寒带各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4.据上图说出自赤道向极地,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答案,同学补充完善答案。

教师小结和过渡:我们知道影响气候最重要的因素是:气压带和风带,通过填表我们我们可以观察出一个结论: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然而,气压带、风带是如何影响气候的呢?我们书上举了三个案例,我们通过分析案例填出活动二的表格并对案例进行提升总结:
活动二
1.案例分析:结合教材P39案例完成下表。

思考:三种气候分别是在什么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三种气候特征的季节变化有何差异?
总结提升(从气压带、风带单一控制或交替控制对气候特征影响的角度分析):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答案,同学补充完善答案。

教师小结:先展示答案,我们还可以总结如何表述气候特征,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用“全年怎么样”来表述;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用“夏季怎么样,冬季怎么样”来表述。

然后用动画演示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是如何交替影响地中海气候的,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

2.拓展应用
结合教材P35图2.1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
动图”和活动一中“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和气候类
型分布模式图”分析右图中的热带草原气候是在什
么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学生说出答案,同学补
充完善答案。

教师强调和过渡:追问学生从气压带、风带性
质考虑湿季受什么影响,干季受什么影响?通过以
上活动我们知道了气压带、风带会影响气候,那么 影响气候的因素还有哪些呢,下面我们通过活动三的相关材料来逐一分析。

(提示信息:在课件中的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上分别沿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和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画一箭头和线段,再投影欧洲西部和北美主要气候和山脉分布图,让学生通过提示和问题题干自主分析出答案。


活动三
阅读教材P39图2.16和P40图2.17,完成以下要求。

1.结合图2.16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找出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极地气候的分布,并从图2.17中找出对应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试从“气温”的角度比较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以及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

(1、2、3小组)
2.结合图2.16以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例(找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并从图2.17中找出对应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试从“降水”的角度比较大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甲 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岸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以及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

(4、5、6小组)
3.结合下图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位置、范围的差异(从两个方面思考:东西跨越的范围大小;最北达到的纬度),并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因素。

(7、8、9小组)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答案,同学补充完善答案。

教师小结:(洋流一带而过)
【归纳总结】 请同学一起归纳后老师再投影教师归纳的知识结构。

【迁移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你能正确说出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名称吗?
2.判断与甲、乙两地气候吻合的分别是A 、B 中哪一幅气候资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欧洲西部和北美主要气候和山脉分布图 影响气候 的因素 气压带和风带
太阳辐射 海陆分布 地形
洋流
气候特征表达 单一控制:全年‥‥‥ 交替控制:夏季‥‥‥冬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