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
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达标,甚至连读通一篇课文都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造成了他们不喜欢上语文课,也不喜欢阅读课文。
从而使这些学生语文成绩越来越差,基本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班级中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这些学生,平时心里自卑,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阅读能力滞后,平时在课堂上不愿发言。
尤其是作文对他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日积月累,他们感到学习语文枯燥无味,从而失去了阅读的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
看到这种情况,我觉得对阅读能力低下的学困生有必要进行探索、研究与分析。
找出一些可行性的教育方法,来鼓励他们的阅读文章兴趣,旨在提高这些学困生的阅读能力,加强他们的学习管理,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4年6月-——2014年7月)。
面对学困生阅读能力迟缓这一现象,做好学困生的问卷调查和研究,确定和制定研究项目。
(二)、实施阶段:(2014年8月-——2015年4月)。
1、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并能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2、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可行性方案。
3、创设课堂教学新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合作。
4、权重阅读方法的正面引导,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要求他们平时坚持写读书笔记。
5、进行评价机制的多样化。
6、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学生达到阅读兴趣的不断提高。
(三)、总结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
三、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调查问卷
从平时对学困生的问卷调查,我发现有65%的学困生比较喜欢学习语文;35%的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
他们感到学习语文非常枯燥,语文作业又太琐碎,觉得语文不太好学。
于是就产生厌学语文的思想。
根据这次问卷调查和平时我对学生的观察、分析,我认为:一是学生的学习习惯需要养成。
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1、学困生自身特点的分析。
他们缺乏学习动机。
调查中发现:30%的学困生学习意志较弱,容易受外界干扰,好动不好静的自控能力差,产生自我消极心理,从而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
经过调查我还了解到:学困生在课堂上思想不集中,不专心听老师讲课,他们的“有意注意”能力需要加强培养,个别学困生记忆能力比较差,对知识遗忘速度较快,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非智力因素也不能忽略。
2、家庭环境。
调查中还发现:不少学困生的家长都是打工者,他们经常不在家,和学生接触机会的较少。
父母为了养家糊口,常年劳累奔波,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
没有外出打工的学生家长,也很少检查甚至不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
这些家长即使检查,也是随意翻一下,敷衍了事,根本不会细心去辅导孩子。
个别学困生家长对孩子的课外学习也不够重视,从来不给学生买课外读物,学生掌握课外知识少之甚少。
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环境,使这些学困生在课外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几乎空白。
我们这里是农村学校,大部分家庭都不是独生子女,使得家长缺少照顾每一个孩子。
再加上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
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看,他们只管孩子吃好住好就行,根本顾不上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3、教师方面的原因。
小学农村教师只是单一地追求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忽视了学困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水平低下、课堂教学方法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学校内部管理跟不上等因素是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根据上面情况分析,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上,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存在着相互联系,一但出现连接不上因素,就会造成基础知识前后不衔接,造成基本技能的欠缺。
天长日久,他们因不能及时掌握每节课应掌握的内容,语文学困生也就渐渐地出现了。
以上原因的出现,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采取解决:
(1)正确引导,进入学习状态。
谢庄小学困生存在着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现象。
他们在课堂上没精打彩;在课下,做作业马马虎虎,不能按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去做。
平时我面对这种情况,对他们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
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他们;并及时和家长沟通,逐步克服学困生学习上的懒散思想。
考虑到他们学习态度的转变还会存在反复,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的耐心教育,有问题时及时解决。
我在平时采取课堂提问、布置作业、有针对性,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不再产生畏惧心理。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时反馈阅读的效果。
许多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阅读资料,而是对阅读资料没有产生阅读兴趣,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
生的阅读指导。
我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要求学生读出句子的感情,每句话应该怎么读,就怎么读,使他们找出课文中“低沉、缓慢、激昂、悲哀”的句子读法,画出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产生的幻像,体会并感受小女孩悲惨生活的环境,能够在口语交际中表达出来。
对个别学生说的不确切的地方,再由其他学生来示范。
只有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使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并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良好效果。
(3)加强课外辅导,作业达到有所提高。
我认为:学困生辅导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教师不仅要更有效地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效率,而且还要加强对他们的课外阅读引导。
我对于他们心理上的变化,经常与他们沟通,做到了及时了解,对他们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注重读的训练,从读中理解内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是一个将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言语的过程。
朗读是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就是让学生利用文字符号通过视觉传导给大脑的方法,为大脑提供良好的思维材料。
学生默读的视觉扩大了,文章阅读的速度才会提高。
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阅读内容。
教师对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利用爱心、利用恒心来调动学困生阅读的积极性。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课外时间,是学生达到学习语文能力的提高。
例如以下案例:
我班学生岳宁远,阅读能力比较差,他在做短文分析时很少看题目,致使他的语文测试成绩不够理想。
他平时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课堂上沉默寡言。
老师提问他回答问题时,岳宁远从来都不举手发言,思想注意力也不集中。
他理解课文能力较差,思维能力也比较迟后。
经过和他谈心我才知道:他家里兄弟姐妹较多,家庭环境条件差,父母文化知识水平低,没有能力对他进行辅导,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造成他对学过的知识就像没有学过的一样,什么都不会。
经过我和家长交流思想,家长也表示无可奈何。
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老师的辅导效果几乎是零。
我经过对岳宁远的分析、了解,我认为:要想通过这件事来唤醒他的学习自信,把他的自信心转化为老乡的内动力,并以此为起点,不断培养他的自信心,挖掘他的潜在能力。
于此同时,让父母也能重新认识他,多寄于他希望。
在学习上他就会慢慢进步。
为了巩固他现有的成绩,我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给他补课,给他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培养他的自信心,维护他的自尊心,锻炼他的意志力。
使他养成知难而进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我把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做。
比如:认生词。
刚开始他还没有勇气举手,在老师的鼓励下,他慢慢有了表现自己的欲望。
在读
课文过程中,虽然他读得不成句子,但是同学们也会自发内心地给他鼓掌,来表示对他的鼓励。
从此,他对学习语文慢慢产生了兴趣。
我们从这个事例中认识到:无论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对他们转化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帮助学困生克服自卑的弱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第二、要树立学困生在学生中的地位。
第三、要帮助学困生制定短期的学习目标。
教师平时在与学困生沟通、了解的基础上,经常和他们一起制定近期要达到的目标。
我做任课教师的时候,一旦发现学困生有缺点,我会毫不留情地批评他们。
我以往的做法,主要是受领导的以学习成绩确定学生好坏的思想影响,而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时缺乏耐心和恒心。
一学期还没有结束,学困生便对我疏远了。
于是我与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咨询转化学困生的方法时,老教师的话触动了我的思想,谢庄小学语文老教师台德成告诉我们说:“对学困生的转化不能急躁,而应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能使他们产生对学习充满信心,而要达到预期目的,教师就必须养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
四、研究效果
我通过对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我明白了“用爱取代嫌,以心医治心”的道理,深入细致地了解并掌握了每个学困生产生的原因,经过分析研究他们各自不同的心理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地与其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方法。
循循善诱,对症下药,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自尊意识,发掘他们内在的学习进取动力。
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多给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机会,扩
大他们活动的范围,让他们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如期获得成功的快乐,消除生活中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台德成老师还告诉我们说:“学困生差不可怕,差的是老师对他们失去培养的信任。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平时应充分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去耐心帮助他们,使他们循序渐进地进步。
课题研究的实施,可以让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探索、反思,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管理水平。
”
五、存在问题
这次课题研究,虽然我们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有待于解决的问题,我们有信心进一步去探讨、研究。
具体表现在:
(一}、学困生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同心协力,才能把这项做好工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通过努力,我们可以形成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作,但我们无法转变社会对学困生影响的负面影响。
从当前来看,整个社会对学困生的负面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如:学生去网吧上网打游戏。
如何让社会起到应有的正面引导作用,在当前是值得教师继续探讨的一项新课题。
(二)、农村学困生是一部分特殊人群:先天性智力低下的学生转化过程不太明显,而如何转化这部分特殊学生,仍然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三)、任何事情坚持一时容易,做到一世难。
要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状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师需要长期的坚持,社会、学校、家庭齐心协力,各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六、我们的设想:
1、我觉得:从事一年级教学的老师任重而道远,很多学困生的语文基础差,日久天长,孩子的学习自信没了,自然兴趣也就没了,以至于后边的学习补起来困难重重。
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这个阶段必须重视启蒙教育,从基础抓起,大家都来关爱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2、学困生之间的学习,他们在一起存在的差异不大,容易找到自信,就像班里的其他孩子一样,分组,设小组长,可以采取轮流制,根据表现竞争上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设计作业针对性强,适当降低难度。
让孩子在学习中找自信,找兴趣使他们想学、爱学、乐学。
4、家校合一。
如有条件,教师可以把这个群体的家长集中培训一下,听取有关方面的专家讲座,使他们从思想上,教育方法上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教学工作中,虽然学困生的转化过程是一件繁琐的事,但是我们只要能够全心全意为学困生开辟展示他们自身的空间,就能为更好地挖掘学困生的学习与阅读潜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展示机会。
我们坚信:学困生决不是百花丛中的一株杂草,而是苗圃里含苞欲放的花蕾。
实践证明:通过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有耐心的教育,大部分“学困生”是能够摆脱“学困”状况的。
我们期待着在网络化教育方法的指引下,他们的各种能力定会释放出来!但愿爱的阳光普照着每个学困生的心田!全文:4200字左右。
注明:参考文献:
《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作者:郑信雄《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出版社
《河南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
《教育论坛》河南省教科所
《儿童心理学》河南教育出版社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谢庄小学高雁鹏。
修改并整理:台德成。
审查:武文英、叶青。
2015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