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一)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5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5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指导策略探究一、设置情境,联系实际生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能够在生活中应用。
因此,数学的教与学一定不能局限于课本,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以课本为依据,结合现实生活,选择学生熟悉的、容易接受的事物,为教学活动创设现实情境。
这样不仅变抽象为具体,变未知为已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
课堂实例表明学生更愿意接受他们已经接触过的事物,而且学习起来得心应手。
例如,在教学与银行存款本金、利息、年利率等问题有关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先创设一个情景,由教师充当银行职员,学生充当存取款的顾客,由教师充当的职员为学生解释清楚什么事本金、利息、年利率等,然后让学生扮演的顾客去计算一定本金、一定年限应得的利息。
这样学生在轻松的,类似于现实的环境中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结合题目要求以及现实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去讨论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和年利率之间是什么关系,掌握这些之后教师可以变化题目要求,比如说存五年之后取出一部分再存入一定时间,利息应该怎么计算等,这样一步步深入,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效果也会更佳。
二、参与活动,积极动脑思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教学活动是教与学同时进行的活动,如果课堂上只是教师单纯的教肯定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活动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最终获得结论。
例如,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周长相等吗?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答案是的,但是大家举出的例子却不一样。
初中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初中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活动,通过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掌握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从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等方面,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二、教学理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互动,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启发式教学理论:启发式教学理论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数学学习心理理论:数学学习心理理论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认知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三、教学内容1.数学基础知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论、代数、几何和概率统计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数学思想方法:初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
这些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学应用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2.探究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中学数学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中学数学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在中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中学数学教学的理论和教学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学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教学设计。
一、中学数学教学理论基础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和发展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
通过对有趣的问题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
此外,随着学生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不断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深度,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2. 社会互动理论社会互动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过程,涉及到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
通过社会互动,学生可以从他人的观点和看法中学习,并积极参与协作和交流,从而促进其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3.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情境、场景和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
它试图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数学应用程序与教学相结合,并提供实践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使用现实世界中的例子来展示数学概念和技能,并建立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二、中学数学教学设计1. 设计实用和生动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环境,以帮助他们思考数学概念。
例如,可以使用卡片、游戏、尺子等教具,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思考问题。
2.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正确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建立逻辑和推理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讨论他们的思考过程,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创造性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例如,使用实际场景作为数学问题的背景,并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和解释方法。
这样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预测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应用技能。
4.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开发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任务或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提供反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初中阶段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合作的学习态度,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内容的生活化: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内容的层次性: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内容的整合性: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途径。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手段。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设计的理念思路方法和手段
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设计的理念思路方法和手段一、理念:1.立足学生: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掘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资源,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2.强调实践: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实践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培养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4.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与合作,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二、思路: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方式,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2.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开放性问题、研究性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通过利用教学技术手段、多媒体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三、方法:1.任务驱动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设置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化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加学习趣味性和参与度。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形、动画等形式进行教学,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四、手段:1.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进度和重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2.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教室、自主学习角等,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展开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中学教育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数学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1. 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总体认识和理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注重个体差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教学理念。
这些理念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内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结构。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个性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建议:•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置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探究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探索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自身的教学反思,通过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5. 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措施如下:•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通用5篇)
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通用5篇)【摘要】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运用到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之中,多媒体技术在给教学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本文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就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误区及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多媒体;误区与对策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更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许多学生感觉该课程的学习枯燥乏味,兴趣索然。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技术蓬勃发展并快速渗入各个教学领域。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新颖、信息量大、表现力强等优势,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改善教学方式,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积极正确的采用多媒体教学,优化传统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一、农村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认识不到位,出现两种极端现象。
同时,在农村初中也存在着另外一批数学教师。
这些老师片面地认为使用多媒体技术就代表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比较先进,不使用多媒体则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大量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几乎每一节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使用多媒体,不管是数学概念的讲解还是课后的练习,一概采取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一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停电等突发事故,这些老师就无法进行授课,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严重依赖多媒体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使得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很难得到发挥,久而久之,一些老师就丧失了开展传统教学的基本功。
(二)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新课程要求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教育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用电脑辅助教学更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课堂交流的高效实现;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
但目前在农村初中使用的数学多媒体课件大多只是在改变教师如何“教”,而很少用电脑来帮助学生如何“学”,同时也忽视课件的“交互性”,很多农村数学老师如遇到学生提到的问题和自己设计的不符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应用论文(共6篇)
第1篇:论初中数学教学暨初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培根曾经说过“数学使人缜密”。
在教育制度深化改革的今天,加强课程教学模式及目标的改革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也应该遵循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锻炼,通过一些数学实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可以这样说,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也是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本文主要攫取了初中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初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初中数学教育与创造性思维概述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化,使得初中数学教学更加地趋向于规范化与科学化,而且一改传统的初中数学完全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的传统式教学模式。
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而言,非常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当前时期下,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趋势为发展思维以及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
为了能够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则应该从加强学生思维品质方面来着手,然后将创新教育融合并渗透于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之中,以最大程度地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所谓创新性思维,指的就是对问题的与众不同的思考,是在实际的学习及研究过程之中所产生出的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成果的活动。
在数学中所说的创新性思维,指的就是在研究数学问题时的一种独到的见解,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过程,即问题的提出、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基于上述对初中数学教育及创新性思维的阐述可以知道,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其策略主要体现于如下几个方面。
1.超常规的思维分析,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对例题进行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这是因为例题是数学知识的一个代表和典范,只有将例题讲解清楚了,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并达到触类旁通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7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7篇)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一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一,黑板加粉笔,直尺加圆规,学起来难免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难随人愿,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成为数学教师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鉴此一种能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教学环境的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为教师教学提供形象的教学手段。
随着教育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教学中的一个热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等。
本文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的优势、注意的问题及潜在的忧患,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加之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
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
多媒体能以形象、生动、直观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能将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或者在通常条件下很难演示的实验、动态变化的过程等,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化、趣味化、多样化,强化对学生的眼、耳、脑、手等感觉器官的刺激,使他们的情绪兴奋起来,对数学产生兴趣,形成一种爱数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乐趣。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多方位地提高学习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拓展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运用多媒体技术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一)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一)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是人类文化的核心内容。
在数学学科中,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显然属于知识的范围。
这些知识要素也都有其本身的内容。
问题是,这丰富多彩的内容反映了哪些共同的、带有本质性的东西?实践和研究都已说明:这就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它们是知识中奠基性的成分,是人们为获得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所必不可少的(请注意这里的“法则”中还含有“法”字)。
它们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棗数学文化的核心内容即知识中的核心,也就是数学文化的“重中之重”。
因此,把思想、方法归属于知识的范围,比起把知识、技能和方法三者并列起来更为科学。
能力是指主体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数学能力与他们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有关。
技能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去完成专门任务(解决特定的问题)的能力。
显然,技能和能力都与知识密不可分;但学生在任务(问题)面前如何对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的途径进行选择,使得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达到多快好省,则是一项超越知识本身的心理活动。
因此,把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并列起来是合理的;但也应看清楚,这三者的顺序是由低到高,在教育、教学的意义下是后者更重于前者。
一、历史的回顾我国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对于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有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1978年2月第1版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在第2页“教学内容的确定”的第(三)条中首次指出:“把集合、对应等思想适当渗透到教材中去,这样,有利于加深理解有关教材,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作准备。
”这一大纲在1980年5月第2版时维持了上述规定。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1986年12月第1版的《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在第2页“教学内容的确定”的第(三)条中,把上述大纲的有关文字改成一句话:“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等数学思想”。
教研论文初中数学(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质量一、引言初中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1.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教学方法单一许多教师仍采用“灌输式”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评价方式单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教学方法单一,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1. 优化教学内容,注重与实际生活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挖掘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实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形式。
通过多媒体展示,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
(2)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3. 改进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初中数学论文 教案
初中数学论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数学写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言、文献综述、方法与实验、结果与分析、结论、参考文献。
2. 数学论文的写作方法:选题、查找资料、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三、教学过程:1. 引言:引导学生了解数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欲望。
2. 文献综述:教授学生如何查找相关资料,整理资料,并进行文献综述的撰写。
3. 方法与实验:教授学生如何设计实验,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并撰写相关部分。
4. 结果与分析:教授学生如何处理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撰写相关部分。
5. 结论:引导学生总结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进行论文的修改和完善。
6. 参考文献:教授学生如何列出参考文献,并进行论文的排版和打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撰写数学论文。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写作经验和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撰写数学论文的质量。
2. 学生在撰写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数学论文写作指导书籍。
2. 网络资源:相关数学论文和写作指导资料。
3. 论文模板:提供数学论文的模板,方便学生进行撰写。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数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2. 教授学生如何查找相关资料,整理资料,并进行文献综述的撰写。
3. 教授学生如何设计实验,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并撰写相关部分。
4. 教授学生如何处理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撰写相关部分。
5. 引导学生总结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进行论文的修改和完善。
6. 教授学生如何列出参考文献,并进行论文的排版和打印。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论文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论文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为此,本研究围绕初中数学教学展开探讨,旨在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问题提出1.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应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2)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为主,缺乏启发性和互动性;(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能力培养;(4)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影响教学质量。
2. 研究目的与意义(1)分析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2)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3)为我国初中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调查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2)分析国内外优秀教学案例,提炼有效的教学方法;(3)结合实际教学,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4)通过教学实践,验证教学策略的有效性;(5)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为初中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支持。
2. 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分析总结已有研究成果;(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数学教学现状;(3)案例分析法:挑选国内外优秀教学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4)实验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所设计的教学策略,观察教学效果;(5)对比分析法: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策略的教学效果,找出最佳方案。
四、研究预期成果1. 明确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2. 提炼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策略,为初中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4.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本部分主要从研究背景、问题提出、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研究预期成果等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进行了阐述。
数学教学论文初中
数学教学论文初中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加之教学方法单一,使得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感,甚至形成抵触情绪。
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1)课堂互动缺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参与感和表达机会,导致学习兴趣逐渐降低。
(2)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教材内容,忽视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难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结果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1)题海战术。
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部分教师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大量练习各类题目。
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但也容易导致学生陷入机械记忆的误区,忽视了对数学思维的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
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考、探究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1)教师对概念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解题方法和技巧,而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投入不足,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2)学生缺乏对概念的主动探究。
由于教师对概念教学的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忽视对概念的理解,满足于死记硬背,从而影响了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深入理解课程目标,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论文(优秀7篇)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论文(优秀7篇)初级中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一一、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有责任心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要满怀热情地去投入到教学中去,这是因为,教师工作不仅仅是完成几节课的教学那么简单,它还包括言传身教、思想品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这些教育并非通过简单的说教来完成,它需要我们从细微处做起,在授课的时候教师的点点滴滴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
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在用心在授课,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是多么地爱他们。
我们怀着这样的情感去授课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为了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为了对社会负责,也为了对我们自己负责,我们就该以极大的热情与责任心投身于教育工作。
二、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之快,使得以前的那种传统的中学数学教育方式和方法被淘汰,这无疑对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断促使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步伐,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
新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基础。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专业在世界范围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这样他们就会对这个学科产生兴趣,令教学活动更为生动和有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数学教师要有深厚的数学基础中学数学教师肩上担负着巨大的责任,必须有较高的数学专业素质和能力。
因为只有教师自己有了这种素质和能力才会去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中学数学教师不能每天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也要多看一些课外的书籍来充实自己。
目前还有好多中学数学教师在数学专业素质和能力方面薄弱,因而也就很难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数学教师要扩宽自己的知识层面。
教师要学习现代化信息知识,不断地吸收现代化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给学生传授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一、教学背景初中数学作为中学数学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非常关键。
针对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特点,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方法、实现路径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数学问题和实际情景,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演绎、推理和证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究精神。
2. 提高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将抽象的概念和方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思维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时能够借助数学方法来加以解决,真正将数学运用于实践。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形成正向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方法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初中数学教学适宜采用以下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主张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发现和理解数学概念和公式。
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规律、总结规律和公式等环节,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启发式”教学法此教学法引导学生加深对数学问题的认知,并提供一些提示和示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由此,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思考中得到数学知识的提升。
3. “实践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注重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体会数学对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仿真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学题目的解决进行实际应用。
四、教学实现路径要进行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确立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即使对于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定制不同的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针对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8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8篇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谐、良好的数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做到新颖有趣、小而具体、难度适中、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并将所有即将解决的问题都建立于学生的固有知识基础之上。
例如,在教学《因式分解》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前所学过的平方差公式,将容易出错的地方讲解清楚,并利用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逆用,转变为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就可以帮助学生清楚的掌握公式内容,而不至于出现知识性错误。
通过这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与否,对学习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只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听课认真,但却没有看书做题的习惯,最终课本教材成了学生查阅概念公式的工具。
所以,教师要加强引导,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带着明确的目标阅读教材,多看多写,实现通盘考虑。
比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思考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为什么k≠0且k为常数是反比例函数y=k/x 的成立条件呢?如果将x为自变量和y为x的函数倒过来,说x是y的函数行不行?反比例函数图像有哪几种?其规律和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有利于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自主提炼知识结论,不但可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能提高学生成就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设计隐性练习,巩固所学数学知识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方式,与传统的练习方法不同,隐性练习强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更加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3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3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一:初中数学智能教学研究一、初中生智能智能简单地说,就是智慧和能力。
主要体现于大脑的功能,表现为大脑对外界信息加工处理的本领,它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是智慧的基础,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是智慧的核心。
反映在数学上,就是区分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不同变量变化的规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抽象概括思维逻辑思维,对前人总结的定理、公示、法则的在现,洞察二维、三维空间物体相互位置关系,以及以记忆为基础的各种思维判断能力。
中学生经过六年小学阶段教育,已具备一定的“数学与逻辑推理能力”,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其大脑的四个功能区,即感受区、判断区、想象区已基本成熟,接近成年人这一阶段,人的认识呈“飞跃”式发展。
初中生从十一、二岁进入学校,到十四、五岁初中毕业,这一段时间有人把它称为人生中“黄金时段”我们就要抓住人生中的“黄金时段”,适时开发中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获得智能资源的大丰收。
二、发展智能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
作为教师不能奢望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代娇子,但也完全可能让每个学生在他现有智能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为提高整个一代人的智能水平做出最大努力,这一出发点也可列为中学教师应尽的责任之一。
中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那种把发展智能和传授知识相对立起来,或者严重脱节的倾向,把发展智能神秘化,甚至认为高不可攀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作为一名学生教师应该清楚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智能的开发者,应该把主要力量放在开发学生的智能上,在人生的最重要的“黄金时段”发掘人的最宝贵的东西智能。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3篇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篇一: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一、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互动的双方,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用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积极地进行知识探究,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使数学课堂在活跃氛围中顺利进行。
1.用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幽默的语言能产生强大的调动作用,教师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和教师进行积极互动,并认真探究教师布置的任务,使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幽默的语言能使课堂摆脱压抑沉闷的气氛,使学生活跃起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使数学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2.运用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能够有效实现师生的积极互动,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双方进行了双向信息传递,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设定了探究的目标,而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让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了深入了解。
在这个互动环节,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够摆脱定式思维,从另一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最终有效解决问题,获得学习的乐趣。
在进行问题教学时,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计形式以及难易程度。
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教师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提问,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回答问题的正确率。
在关注学生学习动态的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收获,获得教师的肯定,激励他们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在高效的教学环境下,促进全班学生的进步。
二、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数学素质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要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主动探究过程中提高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方式,用新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一)>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教育技术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系统方法,既是教育技术学领域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又是教学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最早萌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军队和工业化培训领域,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逐渐被引入到学校教育中。
目前,教学设计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从宏观角度看,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可应用于全民社会教育、继续教育、工农业、金融等各行业、各部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中,以及一门新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甚至对一个学校的教学系统重新设置,开展全面的教学改革。
微观的教学设计是对一门具体的课、一个教学单元的设计,是各级各类教学机构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单元介绍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是指微观的、具体的教学设计,它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研究教学过程,落实素质教育,特别是为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技术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
本单元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教学设计概念、理论基础、基本要素和意义作了简单的介绍。
第二、三、四部分对几个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即以“教”为主的ID模式,以“学”为主的ID模式和“主导——主体”的ID模式进行阐述。
主体部分教学设计概述(一)教学设计的背景我们已进入21世纪——信息化社会,这是一个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的节奏与知识增长的速度迅猛加快。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90%,而在此以前的几千年中积累的科学知识仅占10%。
可见,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并且知识老化快也是这个时代又一显著特征,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落后的教学方法,许多知识还没等到学生学会,可能就已经过时了。
显然传统教育体制很难适应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知识增长的无限性和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面对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改革,教师对于各个知识层面的学生,应该如何恰当选择、处理和传递教学信息,如何进行最优化的教学呢?关于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有赖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正确方针和教育战线全体人员共同的努力才能完成,但最根本的是教学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因而教学设计在教育领域尤其在教育技术领域引起了很大的重视。
(二)教学设计的概念关于教学设计的概念,在不同教学观的指导下,有不同的定义方法。
比如:根据教学系统的特征,国外学者布里格斯(Leslie.J.Briggs)认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
”在此基础上,瑞达·瑞奇(Rita Riche y)提出了他的观点,认为教学设计是“为了便于学习各种大小不同的学科单元,而对学习情景的发展、评价和保持进行详细科学的规划”。
国内也有的学者认为:“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目前国内比较统一的、权威的教学设计概念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该定义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编写目标,如何进行任务分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等,这些操作是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正是这些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化操作程度使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从教学设计的概念可以看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至少有四种理论对其起较大作用: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这些理论不仅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方法和技术。
系统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传播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选用教学媒体技术,学习理论使教学设计符合学习规律,教学理论指导了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
这些理论以综合的方式,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
①下面对这四种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作简要的介绍,这将有利于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
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正是为了促进学习者有效地进行学习而创造的一门科学。
因而只有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探明学习的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类型学习的过程和条件,才可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过程,无论是目标确定,学习分析,还是教学设计模式的选择,以及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一步骤的完成,都是建立在特定的学习理论基础上的。
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学习理论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在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产生了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产生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两种理论整合下产生了“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因而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2.系统理论教学是一个系统,它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的。
因而系统理论也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它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就是把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使之成为最优功能的系统。
系统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整体性,即其各个部分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各个环节互相关联,缺一不可,否则这个系统就不能有效地运转。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整体,不能顾此失彼,传统教学设计的局限就在于没有采用系统的方法。
系统的整体性说明,个体的、部分的优秀之和并不等于整体的优秀,只有各组成部分逻辑地统一、协调于系统的整体之中才能达到整体的最优。
教学设计要重视系统的整体要求,首先是各个组成部分是匹配的、相容的,例如:教师要有可施教的水平,教材要有可传授的顺序,学生要有可接受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等。
其次,各个组成部分的结合应当是最佳组装,使改进教学质量的各个措施与手段互相促进、互相衔接、互相补充。
基于上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进教育或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3.传播理论传播就是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传播理论研究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的结构和形式、信息的效果和功能等。
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为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传播理论揭示了教学过程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及相互关系,描绘了教学过程系统中的信息传播过程。
传播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运用一定的媒体或形式向传授者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传播过程的基本元素包括传播者、信息内容、信息通道和传授者。
其中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主体,发挥重要的支配作用。
整个传播过程就是传播者传播自己意志的过程,是传播者主动影响受传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的过程。
受传者作为传播的对象,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传播者的影响,但他并不是无选择的全部接受这种影响,而是拥有一定的选择机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影响传播者。
因此,传播过程不是一种单向的“注射式传播”,而是双向的互动过程。
信息通道是传播所依赖的媒介形式和渠道,信息是传播的内容。
他们与传播者和受传播者一起构成了传播过程最起码的条件,四者缺一不可。
教学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因而在教学设计时要应用传播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例如:对学习者的分析,其宗旨就是要了解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兴趣和动机,以便信息发送者清楚信息接受者具备哪些经验。
传播模式中的反馈是为了了解信息接受者是如何解释所发出的信息,接受的效果如何。
教学设计也必须通过反馈不断地了解学习者需要,以便修改教学信息,使传送的教学信息更有效。
此外,传播理论十分重视传播媒体的分析和选择,不同的媒体将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
教学设计也十分重视教学媒体的分析和选择,因为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通道,哪些通道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接受教学信息,哪些通道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这是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加以考虑的。
4.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
教学理论说明了应采用何种最有效的方法,将学生的心向引导进入准备学习的状态;说明了在使学生最容易学到知识的原则之下,宜采用何种方法来选择和组织教材;指出了在教学时宜采用何种最有效的程序呈现教材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学理论还说明了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使用奖惩原则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教学理论为在有计划的教学设计中,合理安排教学情境,从而达到学校预设的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为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方法也提供了依据。
因而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设计的产生也是教学理论不断发展的成果。
(四)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据安德鲁斯和古德森在1980年的统计,当时ID模型有40个,到目前为止,ID模型增加至数百个。
纵观各种教学设计可以从中总结出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四个基本要素1.进行任务分析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对系统各要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教学系统的环境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
(1)教学系统环境分析教学系统同其他系统一样,都有一个总目标,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之一就是对教学系统环境的分析,教学系统的目标应根据更大的教育系统的环境要求来确定,这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
例如,在普通教育中,教学目标不仅要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要求来确定,而且还要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来制定。
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分析教学系统的环境,我们只有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并确定教学设计课题的目标。
(2)学习任务分析学习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教学资源分析阶段。
任务分析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所进行的分析,包括将目标技能分解成一系列子技能,确定子技能的性质及之间的层次关系等过程。
目的是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
①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关于任务分析的理论、技术在我国目前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界很少有人对此作深入的研究,这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3)学习者的分析奥苏伯尔和加涅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习者对某项学习目标的学习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的程度是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确定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包括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学习水平、从事某项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状态。
此外还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年龄、心理特点等。
2.制定教学目标在对教学系统环境、学习任务和学习者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就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