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7.2

合集下载

心电检测电路

心电检测电路
7. 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
7.1 电子系统概述 7.2 信号检测系统中的放大电路 7.3 有源滤波器 7.4 心电检测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
7. 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
7.4 心电检测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
7. 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
心电检测中,测量的信号为mV级,需要进行信号 放大,要求放大倍数>30;
信号的频率范围大致在0.1-110Hz如之何间设,计为相了消除 高频干扰,需要设计滤波电路; 关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
7. 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
+
_+A1
uO1 R4
10k
R1 3.33k
uI
R2 3.33k
R3 3.33k
_
_ A2
+
10k
uO2 R5
(a) 写出uO3与ui的关系
R6 10k
_ + A3
10k
• R8 33k
uO3 R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7
R9 330k C1
_ + A4
C2 uO
15μF
110k RL 27k
模拟电子技术
7. 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
+
_+A1
uO1 R4
10k
R6 10k
R1 3.33k
_
uI
R2 3.33k
+ A3
R3 3.33k
_
_ A2
+
10k
uO2 R5
10k R7
所以,A·u1=U·o3/U·i=-3
(b) 电路的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
· ··
·
· ··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第一章:自动检测技术概述1.1 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与发展1.2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1.3 自动检测技术的分类与特点1.4 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第二章:模拟检测技术2.1 模拟检测的基本原理2.2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与选择2.3 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与分析2.4 模拟检测系统的应用实例第三章:数字检测技术3.1 数字检测的基本原理3.2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3.3 数字检测系统的组成与设计3.4 数字检测技术的应用实例第四章:智能检测技术4.1 智能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4.2 算法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4.3 智能检测系统的组成与设计4.4 智能检测技术的应用实例第五章: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5.1 自动化生产线的检测与控制5.2 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技术5.3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技术5.4 电力系统状态检测技术第六章:传感器技术6.1 传感器的分类与基本原理6.2 常用传感器的特性与应用6.3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分析6.4 传感器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第七章:信号处理与分析7.1 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7.2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7.3 信号分析与识别技术7.4 信号处理与分析在自动检测中的应用第八章: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8.1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2 模拟/数字转换技术8.3 通信协议与接口技术8.4 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在自动检测中的应用第九章:自动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9.1 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9.2 系统可靠性的数学模型9.3 提高自动检测系统可靠性的方法9.4 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第十章:自动检测技术在典型行业中的应用10.1 自动化制造业中的应用10.2 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0.3 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应用10.4 环境监测与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第十一章:现代检测技术11.1 光纤传感技术11.2 激光检测技术11.3 超声波检测技术11.4 红外检测技术第十二章:非线性检测技术12.1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12.2 非线性检测方法12.3 非线性检测技术的应用12.4 非线性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第十三章: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13.1 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13.2 故障诊断方法13.3 故障预测技术13.4 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的应用第十四章:自动检测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14.1 自动检测技术在物理科研中的应用14.2 自动检测技术在生物科研中的应用14.3 自动检测技术在化学科研中的应用14.4 自动检测技术在其他领域科研中的应用第十五章:自动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微纳检测技术15.2 生物传感器技术15.3 网络化与智能化检测技术15.4 检测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与发展2. 模拟检测技术、数字检测技术和智能检测技术的原理与特点3.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与选择、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与分析4.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算法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5.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如自动化生产线、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等难点:1. 模拟检测技术、数字检测技术和智能检测技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 传感器特性的详细分析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3. 信号处理电路的复杂设计与分析4.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算法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细节5.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尤其是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部分本文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为学生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自动检测技术提供基础。

chap7_系统组建实现-1

chap7_系统组建实现-1

1
4. 多路D/A输出时的实现方式
图7-2 模拟量输出通道的两种实现结构图
11
1314 7.1.4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拟输入通道
20 22
图7-12 电流信号传输的典型电路
32 33图7-17 RS-422发送驱动器
1e 2e 3
e e t
软件的分类
图7-19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组成
图7-21 数模混合系统计算延时的引入
图7-22 三种控制算法的输出时刻
47
编排实现)进行并联而得。

图7-28 某控制器接口图
图7-29 控制算法编排结构图
图7-35 量化误差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
q

T
图7-34 两种量化特性及量化误差
3. 溢出特性
7.5.2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量化
图7-36 二进制数码及其溢出特性
溢出保护措施后的数据范围
7-37 修改后的溢出特性
性干扰

7-39 乘法量化误差的线性处理
所示的非线性特性。

图7-40 量化误差
1

1/(1)
az−
(t c
)(t u
选择采样频率的经验规则
对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如果被控过程的主导极
,那么采样周期应取
采用差分放大器做信号前置放大
7-48 差分输入级示意图图7-45 串模干扰示意图
图7-46 二阶阻容滤波器网络。

51单片机第七章信号输入输出

51单片机第七章信号输入输出
A/D转换器的任务就是在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条 件下,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对于开关量,可以很容易的映射成数字的0或者1,即 TTL的低电平和高电平,映射后的这些数字信号就可以 直接输入到单片机内部。
输出:
处理的结果需要输出,对于开关量的输出,可以简单 地经过映射部件,将单片机的TTL电平输出信号转换成 所需要的开关量进行输出。
7.2.2传感器特性
选择传感器主要考虑灵敏度、响应特性、线性范围、稳 定性、精确度、测量方式等六个方面的问题。
除了以上选用传感器时应充分考虑的一些因素外,还应 尽可能兼顾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易于维 修、易于更换等条件。
1、灵敏度
一般说来,传感器灵敏度越高越好,因为灵敏度越高, 就意味着传感器所能感知的变化量小,即只要被测量有一微 小变化,传感器就有较大的输出。但是,在确定灵敏度时, 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当被测量是一个向量时,并且是一个单向量时, 就要求传感器单向灵敏度愈高愈好;如果被测量是 二维或三维的向量,那么还应要求传感器的交叉灵 敏度愈小愈好。
2、响应特性
传感器的响应总不可避免地有一定延迟,但我们总希 望器)响应时间短,工作频率宽;
7.1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结构
图7.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基本结构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核心任务:
根据一定的输入(前向通道),结合一定的处理算 法,然后作出一定的输出响应(后向通道)。 输入:
包括模拟输入和数字输入,电量信号输入和非电量 信号输入。对于非电量输入需要通过传感器将非电物 理量转换为模拟电信号。 预处理:一般包括放大器和滤波器两部分:
主要应用
压电传感器主要应用在加速度、压力和力等的测量中。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加速度计。它具有结 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等优异的特点。压 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在飞机、汽车、船舶、桥梁和建筑的振 动和冲击测量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航空和宇 航领域中更有它的特殊地位。

通信原理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

通信原理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

通信原理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1. 信号与系统。

1.1 信号的基本概念。

信号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可以是电压、电流、光强等。

根据时间变化特性,信号可以分为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两种类型。

1.2 系统的基本概念。

系统是指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的装置,可以是电路、滤波器、调制器等。

系统的特性可以通过冲击响应、单位阶跃响应等来描述。

2. 模拟调制与解调。

2.1 调制的基本原理。

调制是将低频信号变换成高频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式有调幅、调频、调相等。

2.2 解调的基本原理。

解调是将调制后的信号恢复成原始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解调方式有包络检波、同步检波等。

3. 数字调制与解调。

3.1 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

数字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常见的数字调制方式有ASK、FSK、PSK等。

3.2 数字解调的基本原理。

数字解调是将数字信号恢复成原始数字信号的过程,常见的数字解调方式有包络检波、相干解调等。

4. 传输介质与信道。

4.1 传输介质的分类。

传输介质可以分为导体、光纤、无线电波等,每种介质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4.2 信道的特性。

信道的特性包括信噪比、带宽、衰减等,这些特性会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

5. 多路复用技术。

5.1 时分复用。

时分复用是指将多路信号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复用的技术,可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5.2 频分复用。

频分复用是指将多路信号按照频率进行复用的技术,可以实现多路信号的同时传输。

6. 错误控制编码。

6.1 码的基本概念。

编码是将原始信号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过程,常见的码有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等。

6.2 错误控制编码的原理。

错误控制编码可以通过增加冗余信息来实现对传输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检测和纠正。

7. 数字信号处理。

7.1 采样定理。

采样定理规定了对于一个带限信号,如果采样频率大于其最高频率的两倍,就可以完全恢复原始信号。

7.2 量化与编码。

量化是将连续信号转换成离散信号的过程,编码是将离散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

通讯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指南

通讯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指南

通讯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指南第1章通信设备故障诊断基础 (4)1.1 通信设备故障诊断概念 (4)1.2 故障诊断的一般步骤 (4)1.3 常用故障诊断方法 (4)第2章通信设备硬件故障诊断 (4)2.1 硬件故障分类 (4)2.2 常见硬件故障现象 (4)2.3 硬件故障诊断方法 (4)第3章通信设备软件故障诊断 (4)3.1 软件故障分类 (4)3.2 常见软件故障现象 (4)3.3 软件故障诊断方法 (4)第4章信号传输故障诊断 (4)4.1 信号传输故障分类 (4)4.2 常见信号传输故障现象 (4)4.3 信号传输故障诊断方法 (4)第5章网络故障诊断 (4)5.1 网络故障分类 (4)5.2 常见网络故障现象 (4)5.3 网络故障诊断方法 (4)第6章通信设备电源故障诊断 (4)6.1 电源故障分类 (4)6.2 常见电源故障现象 (4)6.3 电源故障诊断方法 (4)第7章通信设备接口故障诊断 (5)7.1 接口故障分类 (5)7.2 常见接口故障现象 (5)7.3 接口故障诊断方法 (5)第8章通信设备线缆故障诊断 (5)8.1 线缆故障分类 (5)8.2 常见线缆故障现象 (5)8.3 线缆故障诊断方法 (5)第9章无线通信设备故障诊断 (5)9.1 无线通信设备故障分类 (5)9.2 常见无线通信设备故障现象 (5)9.3 无线通信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5)第10章通信设备抗干扰能力诊断 (5)10.1 通信设备抗干扰能力概述 (5)10.2 常见干扰源 (5)10.3 抗干扰能力诊断方法 (5)第11章故障排除策略与技巧 (5)11.2 故障排除策略 (5)11.3 故障排除技巧 (5)第12章故障诊断与排除案例分析 (5)12.1 硬件故障案例分析 (5)12.2 软件故障案例分析 (5)12.3 综合故障案例分析 (5)第1章通信设备故障诊断基础 (5)1.1 通信设备故障诊断概念 (5)1.2 故障诊断的一般步骤 (6)1.3 常用故障诊断方法 (6)第2章通信设备硬件故障诊断 (6)2.1 硬件故障分类 (6)2.2 常见硬件故障现象 (7)2.3 硬件故障诊断方法 (7)第3章通信设备软件故障诊断 (8)3.1 软件故障分类 (8)3.1.1 按性质分类 (8)3.1.2 按原因分类 (8)3.1.3 按表现形式分类 (8)3.2 常见软件故障现象 (8)3.3 软件故障诊断方法 (9)第4章信号传输故障诊断 (9)4.1 信号传输故障分类 (9)4.2 常见信号传输故障现象 (10)4.3 信号传输故障诊断方法 (10)第5章网络故障诊断 (11)5.1 网络故障分类 (11)5.1.1 按照故障范围分类 (11)5.1.2 按照故障性质分类 (11)5.1.3 按照故障影响程度分类 (11)5.2 常见网络故障现象 (11)5.2.1 连接性问题 (11)5.2.2 功能问题 (11)5.2.3 安全性问题 (12)5.2.4 配置问题 (12)5.3 网络故障诊断方法 (12)5.3.1 询问法 (12)5.3.2 检查法 (12)5.3.3 命令行工具 (12)5.3.4 网络诊断软件 (12)5.3.5 替换法 (12)第6章通信设备电源故障诊断 (13)6.1 电源故障分类 (13)6.1.2 交流电源故障 (13)6.1.3 电源模块故障 (13)6.2 常见电源故障现象 (13)6.2.1 设备无法启动 (13)6.2.2 设备运行不稳定 (13)6.2.3 设备过热 (14)6.3 电源故障诊断方法 (14)6.3.1 观察法 (14)6.3.2 借助仪器检测 (14)6.3.3 替换法 (14)6.3.4 故障排除法 (14)第7章通信设备接口故障诊断 (14)7.1 接口故障分类 (14)7.2 常见接口故障现象 (14)7.3 接口故障诊断方法 (15)第8章通信设备线缆故障诊断 (15)8.1 线缆故障分类 (15)8.2 常见线缆故障现象 (15)8.3 线缆故障诊断方法 (16)第9章无线通信设备故障诊断 (16)9.1 无线通信设备故障分类 (16)9.1.1 硬件故障 (16)9.1.2 软件故障 (16)9.1.3 网络故障 (17)9.2 常见无线通信设备故障现象 (17)9.2.1 信号弱或无信号 (17)9.2.2 网络连接不稳定 (17)9.2.3 设备无法启动 (17)9.3 无线通信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17)9.3.1 观察法 (17)9.3.2 替换法 (17)9.3.3 分段诊断法 (17)9.3.4 告警信息分析法 (17)9.3.5 网络诊断工具 (18)第10章通信设备抗干扰能力诊断 (18)10.1 通信设备抗干扰能力概述 (18)10.2 常见干扰源 (18)10.3 抗干扰能力诊断方法 (18)第11章故障排除策略与技巧 (19)11.1 故障排除原则 (19)11.2 故障排除策略 (19)11.3 故障排除技巧 (20)第12章故障诊断与排除案例分析 (20)12.2 软件故障案例分析 (21)12.3 综合故障案例分析 (21)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通讯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指南目录:第1章通信设备故障诊断基础1.1 通信设备故障诊断概念1.2 故障诊断的一般步骤1.3 常用故障诊断方法第2章通信设备硬件故障诊断2.1 硬件故障分类2.2 常见硬件故障现象2.3 硬件故障诊断方法第3章通信设备软件故障诊断3.1 软件故障分类3.2 常见软件故障现象3.3 软件故障诊断方法第4章信号传输故障诊断4.1 信号传输故障分类4.2 常见信号传输故障现象4.3 信号传输故障诊断方法第5章网络故障诊断5.1 网络故障分类5.2 常见网络故障现象5.3 网络故障诊断方法第6章通信设备电源故障诊断6.1 电源故障分类6.2 常见电源故障现象6.3 电源故障诊断方法第7章通信设备接口故障诊断7.1 接口故障分类7.2 常见接口故障现象7.3 接口故障诊断方法第8章通信设备线缆故障诊断8.1 线缆故障分类8.2 常见线缆故障现象8.3 线缆故障诊断方法第9章无线通信设备故障诊断9.1 无线通信设备故障分类9.2 常见无线通信设备故障现象9.3 无线通信设备故障诊断方法第10章通信设备抗干扰能力诊断10.1 通信设备抗干扰能力概述10.2 常见干扰源10.3 抗干扰能力诊断方法第11章故障排除策略与技巧11.1 故障排除原则11.2 故障排除策略11.3 故障排除技巧第12章故障诊断与排除案例分析12.1 硬件故障案例分析12.2 软件故障案例分析12.3 综合故障案例分析第1章通信设备故障诊断基础1.1 通信设备故障诊断概念通信设备故障诊断是指通过对通信设备进行检测、分析、定位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以保证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铁路信号系统维护与检修规程

铁路信号系统维护与检修规程

铁路信号系统维护与检修规程第一章铁路信号系统概述 (3)1.1 系统组成 (4)1.1.1 信号设备 (4)1.1.2 联锁设备 (4)1.1.3 通信设备 (4)1.1.4 控制设备 (4)1.1.5 监控设备 (4)1.2 系统功能 (4)1.2.1 列车运行控制 (4)1.2.2 防止列车冲突 (4)1.2.3 优化列车运行 (4)1.2.4 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 (5)1.2.5 实现铁路运输信息化 (5)第二章信号设备日常维护 (5)2.1 维护流程 (5)2.2 维护内容 (5)2.3 维护周期 (6)3.1 故障分类 (6)3.2 故障处理流程 (6)3.3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6)第四章信号系统安全性检测 (7)4.1 安全检测标准 (7)4.2 检测方法 (8)4.3 检测周期 (8)第五章信号设备更换与升级 (8)5.1 更换流程 (8)5.1.1 需求分析 (8)5.1.2 设备选型 (9)5.1.3 设备采购 (9)5.1.4 设备安装 (9)5.1.5 设备调试 (9)5.1.6 人员培训 (9)5.1.7 设备验收 (9)5.2 升级策略 (9)5.2.1 软件升级 (9)5.2.2 硬件升级 (9)5.2.3 系统集成 (9)5.2.4 优化配置 (9)5.3 更换与升级注意事项 (9)5.3.1 保证设备来源正规 (10)5.3.2 注意设备兼容性 (10)5.3.4 人员培训与考核 (10)5.3.5 做好设备维护与保养 (10)第六章信号系统应急预案 (10)6.1 应急预案制定 (10)6.1.1 制定目的 (10)6.1.2 制定原则 (10)6.1.3 应急预案内容 (10)6.2 应急预案演练 (11)6.2.1 演练目的 (11)6.2.2 演练内容 (11)6.2.3 演练频率 (11)6.3 应急预案实施 (11)6.3.1 组织架构 (11)6.3.2 应急响应流程 (11)6.3.3 应急资源配备 (11)6.3.4 应急通信与信息报告 (12)6.3.5 应急演练与培训 (12)第七章信号系统设备保养 (12)7.1 保养周期 (12)7.2 保养内容 (12)7.3 保养方法 (12)第八章信号系统设备检修 (13)8.1 检修流程 (13)8.1.1 报修环节 (13)8.1.2 故障确认 (14)8.1.3 检修计划 (14)8.1.4 检修实施 (14)8.1.5 检修验收 (14)8.2 检修内容 (14)8.2.1 设备清洁 (14)8.2.2 设备检查 (14)8.2.3 设备润滑 (14)8.2.4 接插件检查与维修 (14)8.2.5 电路检查与维修 (14)8.3 检修周期 (14)8.3.1 定期检修 (14)8.3.2 随时检修 (14)8.3.3 特殊情况检修 (14)第九章信号系统设备故障分析 (15)9.1 故障原因分析 (15)9.1.1 硬件故障 (15)9.1.2 软件故障 (15)9.1.3 电磁干扰 (15)9.2 故障趋势分析 (15)9.2.1 故障频率分析 (15)9.2.2 故障类型分析 (15)9.2.3 故障原因分析 (15)9.3 故障预防措施 (16)9.3.1 硬件预防措施 (16)9.3.2 软件预防措施 (16)9.3.3 电磁兼容性预防措施 (16)9.3.4 操作培训 (16)第十章信号系统设备维修管理 (16)10.1 维修计划 (16)10.1.1 计划编制 (16)10.1.2 计划执行 (16)10.2 维修人员管理 (17)10.2.1 人员配置 (17)10.2.2 培训与考核 (17)10.2.3 职责明确 (17)10.3 维修成本控制 (17)10.3.1 成本预算 (17)10.3.2 成本控制措施 (17)第十一章信号系统设备技术资料管理 (18)11.1 技术资料收集 (18)11.1.1 收集范围 (18)11.1.2 收集方式 (18)11.1.3 收集要求 (18)11.2 技术资料归档 (18)11.2.1 归档范围 (18)11.2.2 归档方法 (19)11.2.3 归档要求 (19)11.3 技术资料更新 (19)11.3.1 更新范围 (19)11.3.2 更新方法 (19)11.3.3 更新要求 (19)第十二章信号系统维护与检修培训 (19)12.1 培训内容 (20)12.2 培训方式 (20)12.3 培训效果评估 (20)第一章铁路信号系统概述铁路信号系统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手册

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手册

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手册第一章检验概述 (2)1.1 检验目的与意义 (2)1.2 检验范围与标准 (2)第二章电子产品基础知识 (3)2.1 电子产品的分类与结构 (3)2.1.1 电子产品的分类 (3)2.1.2 电子产品的结构 (3)2.2 电子产品的主要功能指标 (4)2.2.1 电功能指标 (4)2.2.2 频率特性 (4)2.2.3 稳定性 (4)2.2.4 可靠性 (4)2.3 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 (4)2.3.1 电源电路 (4)2.3.2 信号处理电路 (4)2.3.3 控制电路 (4)2.3.4 接口电路 (5)2.3.5 执行电路 (5)第三章检验准备 (5)3.1 检验设备与工具 (5)3.2 检验方法与步骤 (5)3.3 检验环境与条件 (6)第四章外观检验 (6)4.1 外观检验标准 (6)4.2 外观检验方法 (6)4.3 外观检验注意事项 (7)第五章结构检验 (7)5.1 结构检验标准 (7)5.2 结构检验方法 (8)5.3 结构检验注意事项 (8)第六章功能检验 (8)6.1 功能检验标准 (8)6.2 功能检验方法 (9)6.3 功能检验注意事项 (9)第七章安全检验 (10)7.1 安全检验标准 (10)7.2 安全检验方法 (10)7.3 安全检验注意事项 (10)第八章环境适应性检验 (11)8.1 环境适应性检验标准 (11)8.2 环境适应性检验方法 (11)8.3 环境适应性检验注意事项 (12)第九章功能检验 (12)9.1 功能检验标准 (12)9.2 功能检验方法 (12)9.3 功能检验注意事项 (13)第十章可靠性检验 (13)10.1 可靠性检验标准 (13)10.2 可靠性检验方法 (14)10.3 可靠性检验注意事项 (14)第十一章检验报告与数据分析 (14)11.1 检验报告的编制 (14)11.2 数据分析方法 (15)11.3 检验结果的处理 (15)第十二章检验质量控制与改进 (16)12.1 检验质量控制体系 (16)12.2 检验质量改进方法 (16)12.3 检验质量改进案例分析 (17)第一章检验概述1.1 检验目的与意义检验作为一种重要的质量控制手段,其目的在于保证产品或服务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作业指导书

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作业指导书

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作业指导书第1章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基础 (4)1.1 设备检测与维修的重要性 (4)1.1.1 保障设备安全 (4)1.1.2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4)1.1.3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4)1.1.4 节约维修成本 (5)1.2 常用检测与维修工具及设备 (5)1.2.1 万用表 (5)1.2.2 钳形表 (5)1.2.3 示波器 (5)1.2.4 绝缘电阻测试仪 (5)1.2.5 温度计 (5)1.2.6 常用维修工具 (5)1.2.7 安全防护设备 (5)第2章电气设备检测方法 (5)2.1 电气设备检测的基本要求 (5)2.1.1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5)2.1.2 检测人员要求 (5)2.1.3 检测设备与工具 (6)2.1.4 检测标准与规范 (6)2.2 常用检测方法介绍 (6)2.2.1 外观检查 (6)2.2.2 绝缘电阻测试 (6)2.2.3 接地电阻测试 (6)2.2.4 继电保护装置检测 (6)2.2.5 直流电阻测试 (6)2.2.6 交流耐压测试 (6)2.3 检测结果分析 (6)2.3.1 数据整理与分析 (6)2.3.2 故障诊断与处理 (7)2.3.3 检测报告编写 (7)第3章电气设备维修技术 (7)3.1 维修工具与设备的选择 (7)3.1.1 工具选择 (7)3.1.2 设备选择 (7)3.2 维修操作流程 (7)3.2.1 准备工作 (7)3.2.2 故障诊断 (7)3.2.3 维修操作 (8)3.2.4 功能测试 (8)3.3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8)3.3.2 连接故障 (8)3.3.3 电气功能故障 (8)3.3.4 软件故障 (8)第4章变压器检测与维修 (9)4.1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9)4.1.1 工作原理 (9)4.1.2 结构 (9)4.2 变压器检测方法 (9)4.2.1 绝缘电阻测试 (9)4.2.2 绕组直流电阻测试 (9)4.2.3 绕组介质损耗因数测试 (9)4.2.4 局部放电检测 (9)4.3 变压器维修技术 (9)4.3.1 绕组维修 (9)4.3.2 铁芯维修 (10)4.3.3 绝缘结构维修 (10)4.3.4 油箱及冷却装置维修 (10)4.3.5 防腐处理 (10)4.3.6 预防性维护 (10)第5章电机检测与维修 (10)5.1 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10)5.1.1 电机工作原理 (10)5.1.2 电机结构 (10)5.2 电机检测方法 (10)5.2.1 外观检查 (11)5.2.2 绝缘电阻测试 (11)5.2.3 绕组电阻测试 (11)5.2.4 转子断条检测 (11)5.2.5 空载试验 (11)5.2.6 额定负载试验 (11)5.3 电机维修技术 (11)5.3.1 绕组维修 (11)5.3.2 轴承维修 (11)5.3.3 电机清洗 (11)5.3.4 电机组装 (11)5.3.5 电机调试 (11)5.3.6 电机保养 (12)第6章开关设备检测与维修 (12)6.1 开关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12)6.1.1 工作原理 (12)6.1.2 结构 (12)6.2 开关设备检测方法 (12)6.2.1 外观检查 (12)6.2.3 触头接触电阻测试 (12)6.2.4 操作功能测试 (12)6.2.5 灭弧装置检测 (12)6.3 开关设备维修技术 (12)6.3.1 操作机构维修 (13)6.3.2 触头系统维修 (13)6.3.3 灭弧装置维修 (13)6.3.4 绝缘结构维修 (13)6.3.5 零部件更换 (13)第7章继电保护装置检测与维修 (13)7.1 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13)7.1.1 工作原理 (13)7.1.2 结构 (13)7.2 继电保护装置检测方法 (13)7.2.1 外观检查 (14)7.2.2 功能测试 (14)7.2.3 参数测试 (14)7.2.4 二次回路检查 (14)7.3 继电保护装置维修技术 (14)7.3.1 维修准备 (14)7.3.2 维修步骤 (14)7.3.3 注意事项 (14)第8章电力电缆检测与维修 (14)8.1 电力电缆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14)8.1.1 电力电缆工作原理 (15)8.1.2 电力电缆结构 (15)8.2 电力电缆检测方法 (15)8.2.1 直观检测 (15)8.2.2 常规电气功能检测 (15)8.2.3 状态检测 (15)8.2.4 在线监测 (15)8.3 电力电缆维修技术 (15)8.3.1 电缆接头维修 (15)8.3.2 绝缘修复 (15)8.3.3 外护套维修 (15)8.3.4 防腐蚀处理 (16)8.3.5 电缆更换 (16)第9章防雷与接地装置检测与维修 (16)9.1 防雷与接地装置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16)9.1.1 防雷装置工作原理 (16)9.1.2 接地装置工作原理 (16)9.1.3 防雷与接地装置的结构 (16)9.2 防雷与接地装置检测方法 (16)9.2.2 接地装置检测 (16)9.3 防雷与接地装置维修技术 (17)9.3.1 防雷装置维修 (17)9.3.2 接地装置维修 (17)第10章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质量控制 (17)10.1 质量控制标准与要求 (17)10.1.1 本章节主要阐述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的质量控制标准及要求,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7.2 计算机控制接口技术

7.2 计算机控制接口技术
量和脉冲量。
• 2.状态信息 • 状态信息是外围设备通过接口向CPU提供的反映外围设 备所处的工作状态的信息,可作为两者交换信息的联 络信号。 • 3.控制信息 • 控制信息是CPU通过接口传送给外围设备的信息。
7.2.3计算机和外部的通信方式
• 计算机和外部交换信息又称为通信(communication) ,按数据传送方式可分为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两种基本
7.2.2 I/O信号的种类
• 在微机控制系统或微机系统中,主机和外围设备间所交 换的信息通常分为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三类 。 • 1.数据信息 • 数据信息是主机和外围设备交换的基本信息,通常是8位 或16 位的数据,它可以用并行格式传送,也可以用串行
格式传送。数据信息又可以分为数字量、模拟量、开关
图7-5 无条件传送方式I/O接口的电路原理图
(2)查询式I/O方式。 • 查询式 I/O 方式也称为条件传送方式。按查询式 I/O 方 式传送信息时, CPU 和外围设备的 I/O 接口除需设置数 据端口外,还要有状态端口。查询式I/O接口电路的原
理框图如图7-6所示。
图7-6 查询式I/O方式接口电路的原理框图
2.
I/O接口与存储器统一编址方式
• 统一编址方式不区分存储器地址空间和I/O接口地址空间 ,它把所有的I/O接口的端口都当作是存储器的一个单元 对待,每个接口芯片都安排一个或几个与存储器统一编 号的地址号;也不设专门的输入/输出指令,所有传送和 访问存储器的指令都可用来对 I/O 接口操作。 M6800 和 6502微处理器以及Intel51系列的51、96系列单片机都采 用I/O接口与存储器统一编址方式。 • 两种编址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 • I/O接口的编址方式是由所选定的微处理器决定的,接口 设计时应按所选定的处理器规定的编址方式来设计I/O接 口地址译码器。

通讯设备故障排查与修复指南

通讯设备故障排查与修复指南

通讯设备故障排查与修复指南第一章故障分类与初步诊断 (2)1.1 故障类型概述 (2)1.2 故障诊断基本流程 (3)第二章传输设备故障排查 (4)2.1 传输设备常见故障 (4)2.2 传输链路检测 (4)2.3 传输设备功能测试 (4)第三章交换设备故障排查 (5)3.1 交换设备常见故障 (5)3.2 端口故障排查 (5)3.3 网络环路检测与消除 (6)第四章路由器故障排查 (6)4.1 路由器常见故障 (6)4.2 路由器配置错误处理 (7)4.3 路由器功能优化 (7)第五章无线设备故障排查 (7)5.1 无线设备常见故障 (8)5.2 无线信号干扰排查 (8)5.3 无线设备功能测试 (8)第六章网络安全设备故障排查 (9)6.1 安全设备常见故障 (9)6.1.1 硬件故障 (9)6.1.2 软件故障 (9)6.2 防火墙故障排查 (9)6.2.1 故障诊断 (9)6.2.2 故障处理 (9)6.3 入侵检测系统故障排查 (10)6.3.1 故障诊断 (10)6.3.2 故障处理 (10)第七章电源设备故障排查 (10)7.1 电源设备常见故障 (10)7.2 电源线缆检查 (10)7.3 电源设备功能测试 (11)第八章配线架与光纤故障排查 (11)8.1 配线架故障排查 (11)8.1.1 故障现象 (11)8.1.2 故障排查步骤 (11)8.1.3 故障处理方法 (12)8.2 光纤故障排查 (12)8.2.1 故障现象 (12)8.2.2 故障排查步骤 (12)8.2.3 故障处理方法 (12)8.3 光纤连接器检测 (12)8.3.1 检测内容 (13)8.3.2 检测方法 (13)8.3.3 检测标准 (13)第九章软件故障排查与修复 (13)9.1 软件故障分类 (13)9.1.1 引言 (13)9.1.2 故障分类 (13)9.2 操作系统故障排查 (13)9.2.1 引言 (13)9.2.2 排查步骤 (13)9.3 应用程序故障排查 (14)9.3.1 引言 (14)9.3.2 排查步骤 (14)第十章故障预防与维护 (14)10.1 故障预防措施 (14)10.1.1 强化培训与技能提升 (14)10.1.2 完善管理制度 (15)10.1.3 严格设备选购与验收 (15)10.1.4 强化设备运行监控 (15)10.2 设备维护策略 (15)10.2.1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 (15)10.2.2 实施预防性维护 (15)10.2.3 优化维护流程 (15)10.2.4 加强备品备件管理 (15)10.3 定期检查与保养 (15)10.3.1 设备检查 (15)10.3.2 设备保养 (15)10.3.3 记录与反馈 (16)第一章故障分类与初步诊断1.1 故障类型概述通讯设备故障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硬件故障:包括电路板、元器件、连接线缆、电源模块等物理损坏或功能故障。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类别: 技术基础课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开课单位: 课程编号: 2070215总学时: 72 学分: 4.5适用专业: 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电气类、计算机类、测控技术类等一、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电路基础等课程二、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地位、作用电子技术基础是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 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 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应用电子技术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我院工科电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 而且随着市场经济和对高等学校人才素质的要求, 也成为我院非电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绪论第1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1.2 半导体二极管1.3 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1.4 特殊二极管正确理解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作用, 熟练掌握二极管、稳压管的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熟练掌握二极管在电路中的应用。

重点: PN结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应用电路分析;稳压管稳压条件及稳压电路分析。

难点: PN结的形成;应用电路中二极管模型的选择及二极管工作状态的判断。

第2章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2.1 晶体管2.2 放大的概念及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2.3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4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2.5 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2.6 分压式稳定静态工作点电路2.7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2.8 共基极放大电路2.9 组合单元放大电路正确理解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正确理解放大的基本概念, 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 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特点。

在放大电路的图解法, 主要用来确定静态工作点, 分析动态过程和波形失真。

熟练掌握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 会计算静态工作点, 能用H参数微变等效电路计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

电子与通信技术的应用作业指导书

电子与通信技术的应用作业指导书

电子与通信技术的应用作业指导书第1章电子技术基础 (4)1.1 电路分析基础 (4)1.1.1 电路基本概念 (4)1.1.2 电路分析方法 (4)1.1.3 线性电路分析 (4)1.2 数字逻辑设计 (4)1.2.1 数字逻辑基础 (4)1.2.2 组合逻辑设计 (4)1.2.3 时序逻辑设计 (4)1.3 电子元器件 (4)1.3.1 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 (4)1.3.2 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 (5)1.3.3 集成电路 (5)1.3.4 嵌入式系统 (5)第2章通信技术基础 (5)2.1 信号与系统 (5)2.1.1 信号的定义与分类 (5)2.1.2 系统的分类与特性 (5)2.1.3 傅里叶变换 (5)2.2 数字信号处理 (5)2.2.1 数字信号处理概述 (5)2.2.2 采样与量化 (5)2.2.3 离散傅里叶变换 (6)2.3 通信原理 (6)2.3.1 通信系统的模型 (6)2.3.2 模拟通信原理 (6)2.3.3 数字通信原理 (6)2.3.4 通信信道 (6)2.3.5 通信系统的功能指标 (6)第3章嵌入式系统 (6)3.1 嵌入式硬件设计 (6)3.1.1 嵌入式处理器选型 (6)3.1.2 存储器设计 (6)3.1.3 外围接口设计 (7)3.1.4 电路设计与PCB布线 (7)3.2 嵌入式软件设计 (7)3.2.1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 (7)3.2.2 系统架构设计 (7)3.2.3 驱动程序开发 (7)3.2.4 系统调试与优化 (7)3.3 嵌入式系统应用 (7)3.3.2 消费电子领域 (7)3.3.3 交通领域 (7)3.3.4 医疗领域 (8)第4章数字通信技术 (8)4.1 数字调制与解调 (8)4.1.1 数字调制概述 (8)4.1.2 数字解调概述 (8)4.2 误码检测与纠正 (8)4.2.1 误码检测 (8)4.2.2 误码纠正 (8)4.3 数字通信系统的功能分析 (8)4.3.1 信道模型 (8)4.3.2 误码率分析 (8)4.3.3 系统带宽分析 (8)4.3.4 系统容量分析 (9)第5章无线通信技术 (9)5.1 无线传输原理 (9)5.1.1 电磁波传播 (9)5.1.2 调制与解调 (9)5.1.3 信道编码与解码 (9)5.2 无线通信标准与协议 (9)5.2.1 无线通信标准 (9)5.2.2 无线通信协议 (9)5.3 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9)5.3.1 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10)5.3.2 无线通信系统优化 (10)5.3.3 无线通信新技术 (10)第6章光通信技术 (10)6.1 光纤通信原理 (10)6.1.1 光纤结构及分类 (10)6.1.2 光的传输特性 (10)6.1.3 光纤的连接与耦合 (10)6.2 光电器件与应用 (11)6.2.1 光源 (11)6.2.2 光检测器 (11)6.2.3 光调制器 (11)6.2.4 光开关与光隔离器 (11)6.3 光通信网络 (11)6.3.1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11)6.3.2 波分复用技术 (11)6.3.3 光网络结构及拓扑 (11)6.3.4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1)第7章数据通信与网络 (11)7.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12)7.1.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2)7.1.3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模型 (12)7.2 数据传输技术 (12)7.2.1 传输介质 (12)7.2.2 数据传输模式 (12)7.2.3 数据编码与调制 (12)7.3 网络协议与架构 (12)7.3.1 网络协议 (12)7.3.2 网络架构 (12)7.3.3 网络设备 (13)7.3.4 网络管理 (13)第8章通信信号处理 (13)8.1 信号检测与估计 (13)8.1.1 信号检测原理 (13)8.1.2 信号估计方法 (13)8.2 信号滤波与自适应处理 (13)8.2.1 数字滤波器设计 (13)8.2.2 自适应滤波算法 (13)8.3 通信信号加密与解密 (13)8.3.1 加密技术概述 (13)8.3.2 常见加密算法及功能分析 (14)8.3.3 解密技术及实现 (14)8.3.4 加密与解密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4)第9章信息编码与传输 (14)9.1 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14)9.1.1 源编码 (14)9.1.2 信道编码 (14)9.2 多媒体信息编码 (14)9.2.1 图像编码 (14)9.2.2 音频编码 (15)9.2.3 视频编码 (15)9.3 信息传输策略 (15)9.3.1 传输介质 (15)9.3.2 传输模式 (15)9.3.3 传输协议 (15)第10章通信系统设计与实践 (15)10.1 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15)10.1.1 设计原则 (16)10.1.2 设计步骤 (16)10.2 通信系统仿真 (16)10.2.1 仿真目的 (16)10.2.2 仿真方法 (16)10.3 通信设备调试与维护 (17)10.3.1 设备调试 (17)10.3.2 设备维护 (17)第1章电子技术基础1.1 电路分析基础1.1.1 电路基本概念本节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的定义、组成和分类。

模电第七章07信号处理电路

模电第七章07信号处理电路
正弦波振荡电路输出的交流电能是从电源的 直流电能转化而来。输出功率可以从几毫瓦到几 十千瓦。
正弦波振荡信号的频率范围:一赫以下至几百 兆赫。
3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应用
1. 作为信号源,广泛用于量测、自动控制、通讯、 广播电视及遥控等方面。 2. 作为高频能源,用于高频感应加热、冶炼、淬 火以及超声波焊接等工业加工方面。
放大电路中存在噪声即瞬态扰动,这些扰动可分 解为各种频率的分量,其中也包括有fo分量。 选频网络:把fo分量选出,把其他频率的分量
衰减掉。这时,只要:
|AF|>1,且A+ B =2n,即可起振。
9
问题2:如何稳幅?
起振后,输出将逐渐增大,若不采取稳幅,这 时若|AF|仍大于1,则输出将会饱和失真。
RC移相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三、用分立元件组成的RC振荡器
+
RF
R
R1
R–C1 R2
C +
C1 + – + T1 C2
R
C
+
RE1 R3
+UCC
RC2 +
+
– –
+
T2
C3
+
RE2 CE
RC网络正反馈,RF、RE1组成负反馈,调整到合
适的参数则可产生振荡。
30
7.1.4 LC 振荡电路
1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 2 .三点式振荡电路
• 电路组成
放大电路: 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选频网络:
LC并联回路作为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三 极管的集电极负载,起选频作用
反馈网络:
由变压器副边绕组N2上的电压 作为反馈信号
• 用瞬时极性法分析振荡相位条件

《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课件第7章

《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课件第7章

第 7 章 LabVIEW中信号分析与处理
表 7-2 Waveform Measurements VI 功能列表
序号
图标和端口
功能简介
计算输入信号的 直流分量大小和信 号的均方根。使用的 1 时候需要选择其平 均值类型和所加的 窗函数
比 Basic Averaged
DC-RMS.vi 控 制 方
2
序号
图标和端口
2
3
续表(一)
功能简介
产生由正弦、噪音和直 流偏移量复合而成的波形 信号
根据所给定的公式产生 波形信号
第 7 章 LabVIEW中信号分析与处理
4 5
产生正弦波波形信号 产生方波波形信号
第 7 章 LabVIEW中信号分析与处理
6 7
产生三角波波形信号 产生锯齿波波形信号
第 7 章 LabVIEW中信号分析与处理
1) Basic Function Generator.vi Basic Function Generator.vi 位于 Function→Analyze→Waveform Generation中,其图标和端口如 图7-3所示。
第 7 章 LabVIEW中信号分析与处理
图7-3 Basic Function Generator.vi端口
第 7 章 LabVIEW中信号分析与处理
图7-6 Simulate signal.vi产生信号的前面板图
第 7 章 LabVIEW中信号分析与处理
图7-7 Simulate signal.vi 产生信号的流程框图
第 7 章 LabVIEW中信号分析与处理
图7-8所示为正弦波信号加入伯努利噪音信号后的示意图。
Waveform Generation VI包括的VI的功能如表7-1所示。

传感器接口电路与信号处理

传感器接口电路与信号处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 2 放大电路

7. 2. 3 差动放大器 如图7-4是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电路。两个输入信号U1和U2 分别经R1和R2输入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同相输入端, 输出电压则经RF反馈到反相输入端。电路中要求R1=R2、 RF=R3,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可表示为:
U out
下一页 返回
7. 4 调制与解调电路

7. 4. 1调制 将直流信号变换成交流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如图7-6 所示为调制原理图。 1.调制原理 当开关S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打开和闭合时,电容C允电或 放电,设开关打开和闭合的一个完整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为T, 即一个周期,并令R1=R2 在前半个周期内,设开关S打开,则等效电路如图7-7所示。 在后半个周期内,开关S闭合,则等效电路如图7-8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 3 噪声干扰的抑制
隔离一般是切断两个或多个系统之间电的直接联系,而 改用物理量实现系统之间的联系。按照采用隔离器件的不同, 隔离方法主要有变压器隔离和光电耦合隔离两种。 在两个电路之间加入隔离变压器可以切断地环路,实现 前后电路的隔离,变压器隔离只适用于交流电路。在直流或 超低频测量系统中,常采用光电耦合的方法实现电路的隔离。 4.滤波 采用滤波器可以抑制电源噪声及耦合到本电路中的噪声。 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可将滤波器分成以下几种。 ①电源滤波②退耦滤波③有源滤波④数字滤波
R3 R1 R1 UO Ui ( ) R1 R1 R2 R3 R4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1 电桥电路
当满足条件R1=R2=R3=R4 ,且R0>> △R1时,电桥的理想输出为:
UO R1 Ui 4 R0
从上式可以看出,单臂电桥的理想输出与工作桥臂电 阻的变化率为线性关系。但这一线性关系是在一定条件下 的近似,其输出结果与电桥的实际输出之间存在一定的误 差,这个误差称为非线性误差。 电桥的灵敏度是指电桥的输出电压与被测电阻的变化 率之间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

《 电路动态》教学教案设计

《 电路动态》教学教案设计

《电路动态》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回顾1.1 电路的定义与组成介绍电路的概念,解释电路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组成的闭合路径。

强调电路中电流的流动方向。

1.2 电路元件介绍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包括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

解释各元件的作用和特点。

第二章:电路动态现象2.1 电流的产生与变化解释电流是如何产生的,电流的变化原因。

通过示例演示电流的变化现象。

2.2 电路中的电阻介绍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探讨电阻的大小与电流的关系。

第三章:电路的控制与开关3.1 开关的作用与类型介绍开关的概念,解释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介绍不同类型的开关及其特点。

3.2 电路的控制原理解释电路是如何通过开关进行控制的。

通过示例演示电路控制的过程。

第四章:电路的测量与检测4.1 测量电流与电压介绍测量电流与电压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实验演示如何测量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4.2 电路的检测与故障排除介绍电路检测的方法和技巧。

探讨如何排除电路中的常见故障。

第五章:电路动态实验设计与实践5.1 设计简单的电路动态实验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电路动态实验。

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5.2 实践电路动态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电路动态实验。

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第六章:电路动态的数学分析6.1 电路动态的数学模型介绍电路动态的数学模型,包括电路方程和电路特性。

解释电路动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6.2 电路动态的数学分析方法探讨电路动态的数学分析方法,包括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解释不同分析方法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第七章:电路中的滤波器7.1 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滤波器的作用和基本原理。

解释不同类型的滤波器及其特性。

7.2 滤波器在电路动态中的应用探讨滤波器在电路动态中的应用,包括信号处理和噪声抑制。

通过示例演示滤波器在电路动态中的具体应用。

第八章:电路中的放大器8.1 放大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放大器的作用和基本原理。

解释不同类型的放大器及其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7.2
7.2.1
信号检测系统中的放大电路
测量放大器
主要特点 a. 输入抗阻高 b. 共模抑制比高 常用于热电偶、应变电桥、流量计、 常用于热电偶、应变电桥、流量计、生物电测量以及 其它具有较大共模干扰的直流缓变微弱信号的检测。 其它具有较大共模干扰的直流缓变微弱信号的检测。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1. 三运放测量放大器
b1
+ A1 – i –A 2 + –A 3 +
(1) 原理图
+ _
b2
对电路要求
+ _
a. 运放 1、A2的特性一致性。 运放A 的特性一致性。 b. 电阻R3、R4、R5、R6要精密配合( R3= R5、 R4 =R6)。 要精密配合( 、 、 、 、
上页 下页 返回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一种典型的光电耦合隔离放大器
+5V +15V +15V +5V
R2
A1
C –15V
RW O1
T1
A2
–15V
T2
GND1
O2
GND2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电压并联负反馈
+5V +15V +15V +5V
R2
A1
C –15V
RW O1
T1
A2
–15V
T2
GND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变压器隔离放大器AD277原理图和引脚 原理图和引脚 变压器隔离放大器
2 6 8 7 3 4
(+15V)1
输入屏蔽
输出屏蔽
1M
13 12 10 14 (–VEE) 11 15 (+VCC) 16
A1 +
调制器
100k 100k A2 解调器 +
9 (-15V) 5
隔 离 电 源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2. 单片集成测量放大器 单片集成测量放大器AD521 工作原理与三运放测量放大器类似 性能指标 (1) 共模抑制比 ) 共模抑制比120 dB。 。 (2) 输入阻抗3×109 。 输入阻抗 × (3) 增益带宽大于 MHz。 增益带宽大于2 。 (4) 电压放大倍数 电压放大倍数0.1~10,000。 。 (5) 电源电压± (5~18) V。 电源电压± 。 (6) 过载能力较强,动态特性好。 过载能力较强,动态特性好。
R2
A1
C –15V
RW O1
+15V
uCE2
T1
A2
–15V
uCE1= uCE2
T2
GND1
O2
GND2
O1、O2特性相同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uI= uCE2
+5V +15V
uO = uI
RW O1
+5V
uCE1
+15V
R2
A1
C –15V
uCE2
T1
A2
–15V
uCE1= uCE2
T2
GND1
O2
GND2
串联负反馈的判断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工作原理
+5V +15V +15V
R1=R4+RW
+5V
R2
A1
C –15V
RW O1
T1
A2
–15V
T2
GND1
O2
GND2
O1、O2特性相同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5V +15V
R1=R4+RW
+5V
uCE1
输入屏蔽 uI
A1 +
输出屏蔽 解调器
100k
调制器
-A 2 +
uO
隔 离 电 源
振荡器
+VCC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调 制
解 制
输入屏蔽 uI
A1 +
输出屏蔽 解调器
100k
调制器
-A 2 +
uO
隔 离 电 源
输入、输出侧 输入、 间电气绝缘
振荡器
+VCC
两侧电源独立
给输入侧提供能量 上页 下页 返回
O2
GND2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电压并联负反馈
+5V +15V
电压串联负反馈
+5V
R2
A1
C –15V
RW O1
+15V
T1
A2
–15V
T2
GND1
O2
GND2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电压并联负反馈
+5V +15V
电压串联负反馈
+5V
R2
A1
C –15V
RW O1
+15V
T1
A2
–15V
T2
GND1
O2
GND2
uO= uCE1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43;15V
实现信号隔离
uO = uI
RW O1
+5V
+15V
R2
A1
C –15V
T1
A2
–15V
输入、 输入、输出级之 T2 间是电气绝缘的
GND1
O2
GND2
两地独立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2. 变压器隔离放大器 放大器原理图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2) 电路分析
b1
+ A1 – i –A 2 + –A 3 +
由图可知
+ _
b2
+ _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b1
+ A1 – i –A 2 + –A 3 +
+ _
b2
+ _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输出u 与共模信号u 输出 O与共模信号 Ic无关 放大器具有很高的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1) 引脚说明
1 2 3 4 5 6 7
+IN RG –IN OFF SET V– OFF SET OUT
14 13 12 11 10 9 8
RG RS SENSE REF RS COMP V+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2) 基本连接方式图
+ –
1 8 10 14
二极管 —— 三极管型
Ii Io
光 敏 三 极 管
光敏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光电耦合器的特点 a.耦合器中的发光和光敏元件都是非线性器件 . b.非线性器件传输模拟信号将会导致信号失真 . 克服非线性失真通常采取的措施 a. 给非线性器件施加合适的直流偏置,在小范围内 给非线性器件施加合适的直流偏置, 线性传输信息。 线性传输信息。 b. 采用负反馈技术。 采用负反馈技术。
13 12 7 11 6
AD521
2 3 5 4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7.2.2 隔离放大器 特点 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之间是电绝缘的 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 1. 电磁耦合 2. 光电耦合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1. 光电耦合隔离放大器 二极管 —— 二极管型 发 光 二 极 管
Ii Io
振荡器
上页
下页
返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