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分析题哲学原理(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列原理的套路:①唯物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②辩证法——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

③认识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④唯物史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2.写出材料反映的第一个原理,并写出原理的内容和方法论意义。

3.概括材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或摘抄材料。

4.指出材料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并反对错误。

5.再写一个原理,并重复3、4操作。

6.多写几个原理但不必解释。两个万能原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和矛盾普遍性的原理),三个黄金原理(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

7.下结论:只有按照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导正确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才能成功!!

注:①如果分值较小去掉第5步。②如果题目给出原理,去掉5、6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的根本的方式。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是在时间(一维性)和空间(三维性)中运动的。)。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具有一维性或不可逆性的特点。空间指运动物质的广延性,具有三维性特点。物质运动是客观的,所以时空也是客观的。)。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时空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在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时空有限性是指任何一个具体事物的存在时间上是有始有终、空间上有边有际。)。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时空观。

②意识观: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①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③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其基本的特征是:第一,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第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第三,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相互区别:主体: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进入到实践活动中,从而与主体相联系的事物。相互联系:两者互为前提。在实践中相互转化,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两种关系,即改造与被改造,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自然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的客观世界,其运动变化是自发的。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人类社会与人的活动不可分离,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一个具有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他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永恒的主题。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2.“两原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要求我们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

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②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处有矛盾),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②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要求我们把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②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④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⑤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内因是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③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特定的外貌。④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2.“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1)联系: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①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②普遍性: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前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③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具有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离不开整体,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最优目标。②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系统通过整体作用支配和控制要素;②要素通过相互作用决定系统的特征和功能③系统和要素的概念是相对的)。

(2)发展:

①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②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②由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所以,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认识客观规律是前提和基础,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统一。)。

③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是有限的,世界的无限发展是由无数个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