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高等教育与教育公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热点:高等教育与教育公平
华图教育张成友
【热点关键词】
读书无用论就业压力穷二代高考高等教育教育资源教育公平【热点背景】
1.上大学将是一笔“失败的投资”,中国成都一位父亲“不供女儿上大学”的言论近日引发网络热议。

而一项关于此的调查显示,一万多名网友竟有七成网友支持其父亲,认为“读大学不是唯一出路,在哪里都可以学习”。

“此事本身是极端个案,投票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支持者肯定有戏谑和发泄的情绪,但确实反映了民众对高等教育失望的现实。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说。

近年来,“北大毕业卖猪肉”“百万高考生弃考”“最难就业季”等高等教育相关新闻屡屡刺痛民众神经。

教育公平日渐式微、就业艰难上升受阻、高校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在社会舆论中蔓延开来,暴露出中国高等教育流弊和社会的复杂心态。

2.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尊重知识、崇尚读书的谚语名句。

但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之后,大学生“成龙成凤”竞争愈加激烈,与以往人们对天之骄子的期望落差加大。

“生源大幅增加后,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大学已不是象牙塔。

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王宝山在今年年初中国的两会上表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化成大众化之后,大学生和大学生家长对就业的期待和社会需求存在巨大矛盾。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提高到目前的30%左右。

”王宝山说。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中国是学历社会,社会用文凭来选拔学生,在精英教育时代这套体系还有用,但如今就业形势和教育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高等教育中,混一张文凭是很多人的追求,以前文凭还比较值钱时,大家认为读大学有价值,而当文凭不值钱,或者说仅凭一张文凭找不到好工作时,就认为读大学没意义。

”熊丙奇说。

3.今年夏天出现的一则新闻让人心凉。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记者,2010年,他在对比各地高三学籍人数与高考报名人数之后测算出,全国大约有80万名学生
弃考,2013年全国弃考学生大约在100万人。

“百万人弃考昭示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失望、不满以及对就业难的消极情绪。

”山东大学教授王忠武表示。

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达到699万,从目前情况来看,就业情况并不
理想。

再加上,中国社会屡屡出现的“拼爹门”“关系户”以及“萝卜招聘”等,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就业不公的现状。

这些,都让各界对高等教育日渐失望。

4.专家表示,当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人才需求变化很快,使得高校课程教学设置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这于学生、于家庭、于社会和国家,都是一种浪费。

“高校在学科设置方面,一定要考虑实际的市场需求,并能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

现在的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缺乏治学方法和文化素养、就业技能的培养。


事实上,与大学生就业难的新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各地不同程度出现的民工招工荒以及部分职业、技术类院校动辄95%以上的就业率的报道。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在社会各界已达成共识,中国领导人经常强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表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用好“人口红利”,更加注重依靠“人才红利”。

这就必须一靠教育、二靠科技。

”把教育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专家表示,当前科教领域顽疾较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亟需深度改革。

另外,从高等教育到学前教育教育公平都有待提高。

“无论如何,中国高等教育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现在是要研究如何把高等教育改革好。

”王忠武说。

5.穷二代,是相对于富二代的叫法,是指在中国改革开放环境下社会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社会分层,在改革开放中的普通工人、农民以及未能享受政策带来的财富的人依然贫穷,将这类人称之为“穷一代”,而他们的子女由于基础环境差,同时得到教育少仍然未能摆脱贫穷,称之为“穷二代”。

专家认为,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困惑,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要求他们回到农村,安心务农;也不能一味指责他们贪图享受,他们有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权利。

政府应当加速户籍、就业、医疗、社会保障、农村土地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尽快消除造成城乡差别和工农不平等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管理模式,为他们在城市提供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6.“知识改变命运”,曾经是多么响亮的一句口号。

如今,这句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真理的话语,却引来了诸多质疑。

近年来,很多大学毕业生发现,一定程度上来说,决定他们就业状况的不再是成绩、能力,而是家庭背景、社会关系。

套用一句网络语:“找工作变成了比拼父辈财富和权势的‘拼爹’游戏”。

据某媒体在北京、浙江、河南等地7所高校进行的一项调查,500名受访者中有70%的人认为,在就业应聘中或多或少遭遇过来自家庭状况的压力,65%的应届毕业生表示最担心家庭状况使自己在求职应聘中处于不利地位。

记者采访时发现,大学生们在看待“就业难”时都很理性,认为是多种因素导致了这一现象,他们对由于能力不足、经验不够导致的招聘失败,并没有多少怨言。

但是,如果因为家庭背景不如别人而落败,总会感觉心气儿不顺。

某高校一位大学老师坦言,一般情况下,从“最底层”上升到“大众层”比较容易,只要付出努力总会有相应回报。

“从我教过的研究生来看,他们在毕业之初想进入学术界、机关或媒体,开始自己的事业历程,并不是难事。

但再想往上发展,就不那么简单了。

个人努力只是参考因素之一。

”这位老师说,我们不否认其中一部分人会成功突围、脱颖而出,但更多的人只能按部就班,“泯然众人矣”。

当然,反过来说,只靠“关系”也不行,如果能力没有达到基本要求,“关系”也不会那么好使。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从事学生工作的杨老师认为,虽然每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穷二代”和某些人比起来没有背景、没有关系,但只要调整好心态,通过后天的努力也可以逐步改善经济状况。

“拼爹”游戏固然存在,但在现状没有明显改观的情况下,不能只会抱怨、应该更加积极,“穷二代”更应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

7.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郭大水教授认为,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现在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阶层固化,底层社会成员改变地位、向上流动的机会在减少。

“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代际之间的社会壁垒,造成教育等社会资源分配不均。

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对于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社会和谐稳定都非常不利。


专家分析,近10年来,中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基尼系数已接近0.5,社会底层劳动者的收入增长严重滞缓,这是造成“穷二代”的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体制障碍让社会流动机会减少、流动成本提高。

例如,教育是现代社会流动的最主要机制,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后全面收费以及就业难的出现,贫困家庭子女通过教育向上流动也越来越难了。

从根本上说,阶层固化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改革。

多年来,我们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际上过于追求增长速度,把应该配置到社会领域的资源也配置到经济领域。

一些不合时宜的政策没有及时调整,严重侵蚀了人们公平获得资源的机会。

美国、日本和拉美在经济起飞后最终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根源就在于是否及时、正确地实施体制改革和加强社会建设。

郭大水认为,目前很多制度设计都在积极保护弱势群体权益,例如严格的公务员招考制度、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等,但当务之急要强化实施。

遏制愈演愈烈的“拼爹”游戏还须加强制度约束,增强就业市场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加大对就业“关系户”的惩罚力度。

要从最基层开始,促进社会成员的合理流动,消弭不同二代之间的鸿沟,让“穷二代”感到生活有奔头,相信可以凭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穷二代”人力资本弱、社会资源少,要他们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摆脱困境很难。

这需要外部力量的导入。

郭大水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对“穷二代”的人力资本投入,特别是加强对二代农民工的培训,使他们拥有可以在城市立足的一技之长。

同时,加快户籍制度等改革,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发挥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作用。

【考点分析】
一、问题
模拟试题:认真阅读“给定资料1-5”,分析指出材料中所谓的“读书无用论”产生的原因。

(2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

篇幅不超过 300字。

【参考解析】
1.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

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和大学生家长对就业的期待和社会需求存在巨大矛盾。

2.高等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生源大幅增加后,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3.屡屡出现的“拼爹门”、“关系户”以及“萝卜招聘”等,造成就业不公的现状。

4.高校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

经济快速发展,转型速度加快,人才需求变化很快,使得高校课程教学设置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5.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严重影响教育公平。

6.城乡二元管理模式,城乡在户籍、就业、医疗、社会保障、农村土地等相关制度上差异大。

这些,都让各界对高等教育日渐失望,渐生“读书无用论”。

二、意义危害
模拟试题: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用不超过300字篇幅,请分析“穷二代”现象的危害。

要求:分析全面,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参考解析】
“穷二代”现象的实际上是一定程度的阶层固化,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底层社会成员改变地位、向上流动的机会在减少,最终影响到社会稳定。

2.进一步导致教育等社会资源分配不均。

3.影响收入,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4.让各界对高等教育日渐失望,渐生“读书无用论”。

三、对策举措
模拟试题: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谈谈如何从根本上改善“穷二代”、“读书无用论”这种现象?
要求: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措施全面、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解析】
1.政府应当加速户籍、就业、医疗、社会保障、农村土地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尽快消
除造成城乡差别和工农不平等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管理模式,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他们在城市提供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2.加大目前很多积极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制度设计的实施力度,提高执行力。

例如严格的公务员招考制度、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等,但当务之急要强化实施。

3.增强就业市场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加大对就业“关系户”的惩罚力度。

4.政府应该加强对“穷二代”的人力资本投入,特别是加强对二代农民工的培训,使他们拥有可以在城市立足的一技之长。

“穷二代”要调整好心态,不能只会抱怨、应该更加积极,“穷二代”更应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

【评论文章精选】
高考日:谁在让寒窗苦读变得廉价?
今天,2013年高考如约而至,全国共有912万考生进入考场,迎来人生的这场大戏。

我们在这里衷心地祝福各位考生们顺顺利利,从此踏上心仪的理想的人生旅程。

然而,种种不太和谐的声音也随着高考的临近日益增多。

近日,一则北大卖猪肉校友陆步轩关于高考的一些言论《我们那会儿纯粹裸考最公平,现在日渐进入拼爹时代了》,引发许多网友的关注。

陆步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那一辈流行的是“知识改变命运”,以后到现在就不是了。

对于“知识”或者“教育”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我们先前已经有过详尽的论述(见光明网评论员文章《相信“教育改变命运”的人请举手》)。

知识和教育在多元化的社会体系中,逐渐受到源自经济和政治等较易世袭的力量的冲击,这大概就是陆步轩所谓的现在“日渐进入拼爹时代了”的意义。

如果真是这样,这对每年成百上千万考生,对整个高考制度,以及为了高考而准备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学习,就是个极大的不公平和伤害。

是我们的高考变了吗,不是的。

前些天有一个新闻《福建南平高考生集体撕书减压碎纸片铺满操场》,我们实在很难对这群孩子批评什么。

因为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昨天。

只不过当时我们采取了稍稍理性的做法:把书卖了,换回两个大西瓜。

还有一些新闻,说某地考生高考前集体拜文曲星,或者集体去孔庙祈福等等,这和我们当年高考前全家人的各种祈祷又何尝不是依稀相似。

至少从这些点看起来,我们的高考制度,以及高考前寒窗苦读的生活,正在任凭外界风云变幻,超稳定地一代代薪火相传。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日新月异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当中,能保持如此一份稳定和持久实属不易。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仅此一点,高考及
高考之前的生活,对于我们民族崇尚教育、崇尚学习的精神的维系,便功不可没。

然而,高考以及高考之前的寒窗苦读,其功效和边际效益正在日益降低,读书正在变得越来越廉价。

就高考本身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公平公正的制度,所以袁贵仁部长会说,我们不能取消高考,取消了高考,穷人更占不到便宜。

然而,即便通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在公平公正的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后面又能怎样呢?如今的大学,可不是像高中时候只要寒窗苦读、刻苦钻研就能赢得美好的结果;更不像改革开放前二十年一样,进了大学就几乎步入了人生成功的保险柜。

当农村孩子十年寒窗终于取得个不错的成绩之后,一进入大学,他才发现,自己放弃了一切,历尽艰辛苦读,而许多来自大城市和拥有各种加分的同学们,根本不知补课、晚自习、早起晨读等为何物。

自己寒窗苦读的经验和经历,似乎给不了自己的大学生涯多少光彩,但生活的“寒”与“苦”,又让自己大学里的发展处处受限,于是终于“泯然众人矣”。

对许多农村孩子而言,真可谓:自古英雄出高考,到了大学又惘然。

这也大概就是为什么5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农村孩子放弃高考显示底层上升通道受阻》的原因。

由此可知,高考及高考前的公平公正,正在受到大学及大学之后的种种不公的侵蚀。

这种侵蚀的表现有很多:读书成本逐渐升高、个人发展更加昂贵、找个好工作千难万难……其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参加高考。

据今天的最新消息,有专家称:“今年高考弃考人数或达百万,多是农村孩子。

”这里面有小部分“富二代”的孩子去了国外,更多的是“穷二代”们直接进了珠三角或长三角的各种工厂。

这些孩子们,与其说他们不相信我们的高考,更不如说他们不相信的是我们的大学,以及大学毕业之后的那个社会。

当然,机会处处有,不止在学校。

逃脱了高考,也许别处的风景别样红;远离了苦读,也许思想解放的红利更丰厚。

然而,丧失了对于教育、学习、文化和知识的信仰和追寻,受影响的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作为学校教育的终端和最后一环的大学,以及造就大学风气的整个社会,是不是该做点什么了呢?
【政策表述精选】
今天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
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扎实推进教育公平
温总理在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

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逐步形成制度。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

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加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办好民族教育。

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

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

教育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
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实现“两基”目标。

免除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其中1228万名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

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推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幼儿入园率。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首届免费师范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

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

完善人才培养、任用、评价、激励机制。

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就业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

今年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

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

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

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开展劳动关系争议排查,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力度,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

2011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7.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农民工总量2.53亿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人,增长3.4%。

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资料:/zt/hnguokao/
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166909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