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漏、胎动不安中医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漏、胎动不安
一、概述
胎漏指因妊娠期间冲任气血失调,胎元不固,致孕妇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亦称“胞漏”“漏胎”。
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常是堕胎、小产的先兆,多发生于妊娠早期,少数在妊娠中晚期。
若胎元正常,多数患者经保胎治疗,阴道流血停止,腰酸腹痛消失,可继续妊娠,并正常分娩。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或因胎元缺陷,胚胎不能成形者,将导致堕胎。
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表现虽不相同,但病因病机、辨证施护、预后转归基本相同,故一并讨论。
历代医家对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论治、预防调摄均十分重视。
“胎漏”首见于《脉经》,“胎动不安”首载于《诸病源候论•妇人妊娠病诸侯》。
《妇人大全良方•妊娠门》指出“轻者转动不安,重者必致伤堕”,已认识到胎漏、胎动不安可发展为堕胎。
明代《妇人规》强调辨证论治安胎,提出动态观察胎动不安四大症状“腹痛、下血、腰酸、下坠”,完善了“治病与安胎并举”和“下胎”两大治则。
清代《傅青主女科》论述了安胎七法。
《丹溪心法》将白术、黄芩作为安胎圣药。
张锡纯的寿胎丸成为后世安胎的基础方。
西医学的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等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
中医学将母、胎之间的微妙关系称为“胎元”。
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包括胎元因素和母体因素两大方面。
胎元因素多因父母精气不足,两精虽能结合,但胎元不固,胎多不能成实;母体因素多因肾虚、气血虚弱、血瘀、血热等影响母体气血或直伤胎元,引起胎漏、胎动不安。
此外,跌仆闪挫、手术和药物亦可引起胎漏、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病机是冲任失调,不能摄血养胎,胎元不固。
病因病机见图3-8。
图3-8 胎漏、胎动不安病因病机示意图
因胎元因素致“胎不成实”者,临床保胎治疗往往无效,故本节不做重点讨论。
三、常见证型
1.肾虚
【临床症状】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色淡黯,或伴腰酸腹痛,有下坠感,或屡孕屡堕,头晕耳鸣,夜尿频数,面部黯斑。
舌质淡,苔白,脉细滑尺弱。
【辨证分析】肾主封藏,为冲任之本。
肾气虚则冲任不固,血海不藏,系胞无力,蓄以养胎之阴血下泄,故孕后阴道少量出血,小腹坠痛不适;肾虚髓海不足,而脑失所养,则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外府失荣,故腰酸;肾虚气化失常,膀胱失约,故夜尿频数;面部黯斑,舌质淡,苔白,脉细滑尺弱,均为肾虚之征。
【施护法则】补肾固冲,益气安胎。
【代表方】寿胎丸。
2.气血虚弱
【临床症状】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稀,或小腹空坠而痛、腰酸,伴神疲肢倦,面色晄白,心悸气短。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或沉细弱无力。
【辨证分析】气血虚弱,冲任失养,不能载胎养胎,摄血无力,因而阴道不时少量出血,血色淡红而质稀薄;气虚升举无力,血虚胞失濡养,则小腹空坠而痛;气血虚弱不能化精滋肾,故腰酸;气虚中阳不振,故神疲肢软;气血两虚,颜面失荣,故面色晄白;心失血养而心悸。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无力,均为
气血不足之征。
【施护法则】补气养血,固冲安胎。
【代表方】胎元饮。
3.血热
【临床症状】妊娠期,阴道漏红,色鲜红或深红,质稠,或腰腹坠胀而痛,口苦咽干,心烦不安,手足心热,大便秘结,小便短黄。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辨证分析】邪热内盛,直犯冲任、子宫,热扰冲任,迫血妄行,血为热灼,故致阴道下血,其色鲜红或深红,质稠;胎系于肾,胎动欲堕,故见腰腹坠胀而痛;热扰心神,故心烦不安;热伤津液,故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均为血热之征。
【施护法则】滋阴清热,养血安胎。
【代表方】保阴煎。
4.血瘀
【临床症状】宿有癥积,孕后常有腰酸、腹痛下坠,或孕后不慎跌仆闪挫,或劳力过度,继发腰腹疼痛,胎动下坠,阴道少量出血。
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滑或沉弦。
【辨证分析】妇人宿有癥积,阻滞气血,或孕后起居不慎,跌仆闪挫,或为劳力所伤,以致气血紊乱,气乱则胎失所载,血乱而胎失所养,是以胎元失载,养而不固,故见腰腹疼痛,胎动下坠;血瘀阻络,血不循经,故阴道不时少量出血,血色暗红;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滑或沉弦,均为血瘀之征。
【施护法则】益气和血,固肾安胎。
【代表方】圣愈汤。
四、施护
(一)辨证施护
1.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孕妇阴道出血的量、色、质,腰酸腹痛的性质,以辨别寒热虚实。
密切注意患者妊娠情况,并结合血或尿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含量变化及B型超声检查,及时了解胚胎发育情况,以确定安胎或去胎。
若腹痛下坠轻微,则胎元未损,宜安胎;若见阴道出血增多,腰腹坠胀,腹痛加剧,或见有胎块排出,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做好输液、输血及刮宫术的准备。
若患者
出现阴道大出血,伴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等症状,易导致阴血暴亡、元阳无所附的“阴阳离绝”危象,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阴道出血、腹痛下坠、腰酸、胎动及舌脉等变化,综合全身情况以判断安胎效果及预后。
如恶阻反应逐渐明显,阴道流血减少或停止,腰酸腹痛消失,脉滑有力,说明安胎有效,可继续妊娠。
2.生活起居病室环境宜安静整洁,避免冷风直吹,防止外邪侵袭,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为孕妇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肾虚、气血虚弱者应注意腰腹部保暖;血热者,病室宜凉爽。
孕妇素体虚弱,抵抗力不足,应注意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胎动不安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直至阴道流血停止3~5天后,方可下床活动,既往有流产史者,即使孕后无胎漏、胎动不安之症状亦应卧床休息,其休息时间一般需超过前几次流产中发生最晚的日期。
卧床时,腰部可垫一软枕,以减轻腰部酸痛坠胀的不适。
避免负重及幅度过大的动作,如腰部后伸、用力咳嗽等,指导患者缓慢改变体位。
禁止房事,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各项护理及治疗应尽量集中进行,以免影响孕妇休息。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加重病情。
患者外出检查及如厕应有人陪同,尽量使患者适应使用便盆,以收集和观察排出物及出血的量、色、质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保持外阴清洁,做好会阴护理,每天用温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使用消毒的会阴垫以预防感染,每日勤换内裤和经垫。
3.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甘平,饮食均衡,营养充足,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腹泻加重病情,忌肥腻、辛热、滑利及生冷之品。
平时加强饮食调养,肾虚者宜食补肾之品,选用胡桃、黄鱼、栗子、黑木耳、牛奶、桑椹等,食疗方可用桑寄生红枣茶、杜仲核桃汤,如有呕吐,可食砂仁鲫鱼汤。
气血亏虚者多食肉、蛋等血肉有情之品,可用黄芪、白术、党参、红枣加糯米适量煮粥食用,食疗方可用参枣鸡汤。
血热者饮食宜滋阴清热,如甲鱼、豆腐、瘦猪肉、鸡蛋、鸭、西瓜、梨、李子、甘蔗等,口干、心烦者,可用梨汁、藕汁、麦冬泡水代茶饮,食疗方可选虫草水鸭汤,夏季可饮用绿豆汤以除烦止渴,忌食姜、韭菜、香菜等辛热食物。
4.用药护理治疗期间用药应审慎,凡峻下、滑利、破气、苦寒、有毒之品应禁服。
指导患者遵医嘱服用安胎药物。
安胎药多为补益之品,宜文火久煎,煎
煮时间30~40分钟,以便将有效成分煎出。
汤剂宜温服,服药后静卧少动,观察药后疗效。
跌打损伤的药物多为活血通络、舒筋行气之品,因此孕妇外伤后应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服用。
5.情志护理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刺激,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向其介绍不良的情志变化与胎动不安的关系,如恐则伤肾、思则伤脾、肝郁化火等,使孕妇能控制情绪,静心养病,配合治疗,达到良好的安胎效果。
卧床休息的患者,可指导其分散注意力。
对已发展至胎死腹中,或胎元不良没有保胎价值者,应耐心说服患者去胎益母。
6.适宜技术艾条温和灸足三里、隐白、肾俞等穴,血热者加曲池、太冲,血虚者加血海、膈俞,肾虚者加太溪,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
(二)主要症状护理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小腹坠痛和阴道出血。
护理措施如下:
1.室内湿温度适宜,为孕妇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注意卧床休息。
卧床时,腰部可垫一软枕,以减轻腰部酸痛坠胀的不适。
2.了解小腹坠痛和阴道出血的可能原因,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病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解除思想顾虑。
3.观察小腹坠痛的性质、程度,阴道出血的量、色、质。
如下腹阵痛加剧,而出血量不多,应区别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并及时报告医生。
如有组织物排出或出血量增加,应携带排出组织物去医院就诊。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负重及幅度过大的动作。
(三)健康教育
1.做好孕前预防:妊娠前提倡进行优生优育检查,加强身体锻炼。
若有其他
疾病易影响妊娠者,应先治愈疾病后再考虑妊娠。
2.注意孕期保健:孕期应生活规律,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并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防止外感时邪。
孕妇不可劳累,避免攀高举重、跌仆闪挫、涉水远游等。
节制房事,妊娠早期及晚期应禁止房事。
加强饮食调理,睡眠充足,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外阴清洁。
孕期做好定期产前检查。
3.孕期谨慎用药,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避免接触X线、放射性物质,以及有机汞、铅、砷等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及流产的有害因素。
4.孕期及安胎期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悲观、忧郁、恐惧等,安心养胎。
5.凡安胎失败者,应劝慰患者不要急于再次妊娠,一般调理3~6个月,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消除紧张心态,待证候改善、月经正常后方可再次妊娠。
反复流产者,嘱夫妻双方都应全面系统检查,寻找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