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影子银行
一、影子银行的定义及特征
所谓“影子银行”,目前并未有一个明析的定义,但一般是指那些有着部分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行为。影子银行系统(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采用,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平行,除了吸收存款外,“影子银行”经营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影子银行”有几个基本特征:第一,交易模式采用批发形式,资金来源受市场流动性影响较大;第二,由于其负债不是存款,不受针对存款货币机构的严格监管,进行的多是不透明的场外交易;第三,杠杆率非常高。由于没有商业银行那样丰厚的资本金,影子银行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该活动在2007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中渐渐被人们重视,此前一直游离于市场和政府的监管之外,当前也无十分有效的监管方式。
影子银行可以分为三类:首先,就是影子银行本身,主要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SIV和货币市场基金等。第二类是应用影子银行方法的传统银行。这些银行仍在监督管理下运行,同时可获得中央银行的支持,但它们也将影子银行的操作方法运用到了部分业务中。第三类则涵盖了影子银行的工具,主要是一些能够让机构转移风险,提高杠杆率,并能逃脱监管的金融衍生品。“影子银行”
是信贷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杠杆收购领域的主要参与者。这些机构通常从事放款,也接受抵押,是通过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债券和复杂金融工具的金融机构。在带来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和高杠杆操作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
二、影子银行之中国现状
在今年中国的市场现实中,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块: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由于定义模糊,统计口径不一,当前影子银行的规模,并无权威统计。据有关市场人士初步估算,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存量大约在4万亿元左右,再加上信托产品,二者的规模大约在5万亿-6万亿元;至于民间借贷,根据中金公司在9月末发布的《中国民间借贷分析》研究报告中估算,至2011年中期,中国民间借贷余额达3.8万亿元,同比增长38%,占中国影子银行体系总规模约33%,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以此推算,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约在11.5万亿元左右。而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三季度,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2.91万亿元。两相比照,则影子银行约占银行信贷规模的20%。过去两年,在银行信贷总量调控过程中,在资金偏紧的大环境里,影子银行从占信贷总量的10%左右蹿升至将近20%的水平,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策略官娄刚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已经从一个边缘的、信贷补充的市场角色,成为经济体
中的一个重要主力。
三、影子银行勃兴之原因
(一)通胀持续走高,银行紧缩银根、中小企业资金饥渴。
2011年,中国金融业的生态正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资金“跳”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各种渠道进入实体经济。在我国,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他们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82%的新产品的开发,但是他们依然很难获得银行青睐。很多金融服务体系仍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主体架构仍然是瞄准着大型企业。银行常常以中小企业贷款监控成本高风险大,而不愿放款。“影子银行”则补银行的空缺,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民间借贷更多时候是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子银行”提供的资金是我国以银行为本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二)影子体系得以发展壮大,是因为正规金融领域的利率受到严格管制,并保持在狭窄的区间内。
与此同时,拥有过多储蓄的企业家和其他富裕个人数量正在不断增多。在实际存款利率为负值之际,他们无意把钱存入银行。以民间借贷为例,其蓬勃发展的背景,是民间资金的大量沉淀。资金要寻求保值增值,除了购买资产外,最便捷的途径就是拆借。大型国企能以低廉利率从银行获得大笔贷款,中小民企则普遍通过“影子银行”获得资金,形成金融“双轨制”。
(三)影子银行”相当一部分业务被称“银行的影子”,它们灵
活、充满创新意识,对当地中小企业的了解更透彻,能有效地解决传统信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客观上弥补了金融机构某些职能的缺漏。
这个职能的缺漏是:中小客户的基础比较薄弱。这些机构的“贷款无上限、利率无上限”只是摆设;实际上,行业里是有潜规则的,都是有上限的。真正能够无上限地贷款的,往往是风险比较高的中小型客户;对这些客户,我国的大银行,尤其是国家级的银行,几乎没有能力把握,因为这些企业有特殊的生存环境,大型银行其实是没有和这些企业深层次打交道的经验和基础——这些客户的资金状况究竟如何、资产在哪里、营运状况如何,就连对它第一次摸底,恐怕难度都很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这个能力把握风险,真正了解这样企业的,往往是一些比较草根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因为它就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民间信贷有很强的草根特质,确实处在金融食物链的最底层,不可能像大银行那样明目张胆地开网点,所以吸储能力非常有限,资金成本一定会高于普通银行业。资金来源最便宜的方法就是吸储;如果没有吸储能力,那么就要从其他渠道来获得资金,这些渠道的资金成本自然会比较高。就算拿到这么高成本的资金,它还是有办法发展和生存。这就印证了它的存在和发展弥补了市场的需求。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影子银行业,比较客观地评价它生存的市场环境。这些具有很强的草根特质的、处在金融食物链底层的民间信贷,有着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因为有它存在的价值,弥补了现在正规金融机构所不能弥补的一些职能。
(四)投资者和银行的“双重需求”推动了理财产品发行爆发式的增长。
今年理财产品发行爆发式增长超出了市场预期。常规上,一季度属于发行淡季,但有统计显示,2011年前三个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达到了3691款,同比增加1777款,增幅达107.71%;发行规模约计4.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约2.92万亿元人民币。这一规模已经超过2010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一半以上,发展势头迅猛。银行理财业务作为一项创新中间业务,不仅不占用资本,而且契合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在理财、私人银行、投资银行等相对高端的新兴中间业务,银行拥有更多或者说更大的自主定价空间。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增长,将加快推动银行经营转型,进而成为提升银行综合服务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承担着缓解商业银行资金压力的任务,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与新增贷款存在着明显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有分析认为,由于目前银行大多将理财业务作为其信贷业务的重要补充,当收紧新增信贷规模时,银行会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并进行类似信贷资金的投放,因此会导致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扩大。由此一来,从这个角度上说,银行通过大力发行理财产品,加大表外业务规模来规避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严格的监管要求,也不是没有可能。
四、影子银行之影响
由于大笔存款流出银行体系,而银行本身的存款也变得更加短期化和波动化,这将造成银行的存贷期限错配问题更加严重。这已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