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系统(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 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采用,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 (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 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影子银行”的概念诞生于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
解决中国金融风险必须推进改革
• 一是价格形成机制,特别是“两率”的市场化改 革; • 二是放开金融市场的准入,让更多民间资本更加 自由地进入市场从事金融业务; • 三是推动银行业改革,让商业银行能够为更多的 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 四是打破配置金融资源过程中的垄断和不公平, 完善金融组织机构,尤其需要改进对小微企业的 服务。
四大缺陷
缺陷
法律关系 模糊
市场运作 混乱
刚性兑付 严重
有效监管 缺乏
• 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活动中,投资者要获 取收益,承担风险,法律关系应该是明示 的,但中国影子银行业务中最大的缺陷就 是没有民事法律关系。正因为法律关系不 明确、责任不明确,因而在运作时混乱且 规则不清。
启示
• “影子银行”让了中国人明白 了几件事:通胀究竟是多少? 存款的合理价格究竟是多少? 长期以来,中国的真实利率为 负,导致了大量烂投资、产能 过剩、地产泡沫和环境污染。 它还恶化了社会不公,因为穷 人无法用低利率从银行借到钱。 “影子银行”教育了人们:在 通胀高企,市场利率远远高于 官方利率的情况下,股市不可 能不跌。
影子银行定义
“影子银行”是美国次贷 危机爆发之后所出现的一 个重要金融学概念。它是 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 信用无限扩张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的核心是把传统 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 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
中国影子银行界定
中国影子银行界定影子银行是指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融资租赁、信托、理财、资管、网络借贷等形式,向金融市场提供融资、投资和风险转移服务,其本质是在银行系统之外,进行各种未被监管、委托、信托等形式的金融业务。
影子银行的主要客户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小额贷款市场,由于融资成本较低、流动性高等原因,吸引了资本的投入,同时也存在风险。
影子银行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
自2007年发端以来,经过近十年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规”),规范金融机构以及它们的资产管理子公司的行为,对影子银行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计未来影子银行将朝着规模更大、风险更低、服务质量更好的方向发展。
影子银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它为金融市场提供了丰富的资金来源和流动性;另一方面,不规范的影子银行业务可能会引发风险,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因此,要准确界定影子银行,建立监管体系,加强风险管理,才能实现稳步健康的发展。
界定影子银行的几大特征:1、非金融机构。
影子银行不同于传统银行,它的服务提供者不是银行,而是非银行机构,比如信托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等。
2、机构行为。
影子银行进行的是与银行同类业务,即经营储蓄、贷款、信用卡等,以委托、信托、借贷等形式提供金融服务。
3、融资方式。
影子银行借款提供方式相对灵活,形式多样,包括优先级债券、互助保险、资产证券化等,使其获得了更高的融资效率。
4、监管缺失。
影子银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监管缺失的产物,监管空白、监管数量不足、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导致了非法资本和不规范金融交易的增多,为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影子银行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不少风险,如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因此,中国应在保持影子银行发展红利的同时,采取措施加强监管,对影子银行进行合规加强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调研报告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调研报告一中国影子银行:界定、成因、风险与对策(一)中国影子银行的界定1.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界定与规模估计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的始作俑者是美国著名债券投资机构PIMCO的执行董事McCulley,他将其定义为“一整套被杠杆化的非银行投资管道、载体与结构”。
美联储经济学家Pozsar等人将影子银行定义为“通过诸如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资产支持证券(ABS)、抵押债务凭证(CDO)与回购协议(Repos)等证券化和担保融资技巧进行融资媒介的机构”。
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定义是,为常规银行体系之外的主体与活动提供信用媒介的体系。
欧盟委员会认为,与影子银行有关的活动包括证券化、证券借贷与回购。
中国监管机构迄今为止并未就影子银行给出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正式定义。
本文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定义采用巴曙松(2012)的最窄口径,即只包括银行理财业务与信托公司。
主要原因包括:第一,这是目前讨论得最多最深入的两种形式;第二,这是过去几年来中国金融市场上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两种投融资形式;第三,这是中国影子银行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
如表1所示,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底中国的银行理财业务资产规模约为7.1万亿元,而中国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约为7.5万亿元。
而根据惠誉估算,2012年底银行理财业务资产规模约为13万亿元。
根据官方数据,2012年底中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约为14.6万亿元,占到同年中国GDP的29%以及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11%。
根据市场数据,则2012年底中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约为20.5万亿元,占到同年中国GDP的40%以及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16%。
表1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2.中国式影子银行与国外影子银行的异同国外影子银行一般而言具有五个特征:第一,由非银行金融机构主导;第二,以证券化活动为核心;第三,具有较高的杠杆率;第四,主要依靠批发手段融资(例如通过发行ABCP);第五,购买影子银行产品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
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
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一、影子银行的定义和特点影子银行是指利用多种金融工具和业务模式所构成的一种非传统金融活动体系,其与传统银行业务形态不同,主要包括信贷互联、信托、理财、资产管理等领域。
影子银行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杠杆:影子银行通过资产和资金的杠杆操作,能够实现低成本融资和高收益投资,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
2. 缺乏监管:相比传统银行,影子银行的监管相对较弱,资金来源不够透明,容易出现风险隐患。
3. 资金来源多样化:影子银行的资金来源包括银行、券商、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甚至可以是企业和个人,具有较大的多样性。
4. 风险传导迅速:一旦出现问题,影子银行的风险传导速度较快,可能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1. 风险隐患:影子银行融资渠道多样,缺乏监管,存在资金来源不透明、风险难以识别的隐患。
2. 信用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种类繁多,资金投向复杂,可能存在信用风险,一旦发生违约风险,可能对金融系统造成较大冲击。
3. 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在追求高收益的也伴随着较高的流动性风险,一旦出现大规模赎回,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
4. 操作风险:影子银行的业务模式和运作机制与传统银行不同,存在运作风险和管理风险。
5. 法律风险:影子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监管真空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使得一些违规行为难以进行监管和惩处。
以上种种风险,都威胁着金融系统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有效监管和管理影子银行,成为了当务之急。
为了有效监管和管理影子银行的风险,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综合运用了法律法规、监管制度、监管评估等多种手段,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
1. 法律法规:中国通过颁布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影子银行行为的监管范围和准则,包括《非法定存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
3. 监管评估: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进行定期监管评估,通过风险评估、适度监管等手段,及时发现和应对影子银行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中国影子银行界定
中国影子银行界定影子银行是指那些在金融体系之外、不受传统监管机构监管的金融机构。
这类金融机构主要是指那些不受商业银行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投资信托、理财产品、国际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
由于它们不受传统监管机构的监管,故被称作“影子银行”。
在中国,影子银行主要表现在三种形式上:一是银行透支,二是外部融资项目,三是信托业务。
银行透支是指商业银行可能存在的不合规的贷款行为,主要包括信用卡、贷款、保证金等业务。
由于商业银行放贷存在较高的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果银行放贷的资金无法按时收回,则银行的资本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
为了缓解压力,银行会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等方式向市场融资,这就成为了影子银行。
外部融资项目是指一些金融机构利用这种方式筹集资金。
这种方式通常是将一个企业的资产包装成一个金融产品。
这些金融产品被出售给大众,资金用于企业的债务融资。
尽管许多公司认为这是一个有效的融资手段,但它同样存在着风险。
如果未来这些企业无法按时偿还债务,那么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就有可能面临风险。
信托业务是最常见的一种影子银行形式。
信托公司通常是从投资者手中筹集资金,然后通过购买金融产品或者为企业提供债务融资来进行资产管理。
这些信托公司通常没有存款业务,但它们持有的资产规模很大,因此也对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的影响。
对于影子银行而言,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更高的收益率,但也伴随着更高的风险。
同时,由于缺乏监管机构的监管,如果遇到违规行为,资金的风险就会被加剧。
因此,监管机构也一直在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以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
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
目前国内的“影子银行”,并非是有多少单独的机构,更多的是阐释一种规避监管的功能。
如人人贷,不受监管,资金流向隐蔽,是“影子银行”。
几乎受监管最严厉的银行,其不计入信贷业务的银信理财产品,也是“影子银行”。
目前“影子银行”有三种最主要存在形式: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和民间借贷。
中国银监会发布2012年报首次明确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银监会所监管的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商业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不属于影子银行。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
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
银监会高度关注影子银行问题,积极采取措施防范银行体系外风险向体系内传导。
年报强调,从实践看,我国绝大部分的信用中介机构都已纳入监管体系,并受到严格监管,银监会所监管的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包括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不属于影子银行。
一、影子银行对美国金融结构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变化促进了影子银行体系的迅速发展。
然而,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也加速了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
从本质上看,影子银行体系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一个庞大的二级市场。
该市场的交易成本越低、定价机制越完善、流动性越高,商业银行越有激励将其发放的信贷资产出售,从而在获得价差收益的同时回收流动性。
在此情况下,美国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目的逐渐由传统的获取存贷利差收益转变为获取低买高卖的价差收益,即商业银行逐渐转变为“生产”贷款的金融企业,其目的是通过出售而并非持有其产品获利。
什么是影子银行影子银行是指什么
什么是影子银行影子银行是指什么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
下面是为大家的影子银行的相关知识,欢送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尽管没有官方定义,业界普遍认为行使商业银行之功能,未受严格监管的机构,即为“影子银行”。
目前国内的“影子银行”,并非是有多少单独的机构,更多的是阐释一种躲避监管的功能。
如人人贷,不受监管,资金流向隐蔽,是“影子银行”。
几乎受监管最严厉的银行,其不计入信贷业务的银信理财产品,也是“影子银行”。
目前“影子银行”有三种最主要存在形式: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和民间借贷。
中国银监会xx年报首次明确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银监会所监管的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商业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不属于影子银行。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
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
银监会高度关注影子银行问题,积极采取措施防范银行体系外风险向体系内传导。
年报强调,从实践看,我国绝大局部的信用中介机构都已纳入监管体系,并受到严格监管,银监会所监管的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包括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不属于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系统(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采用,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影子银行”的概念诞生于xx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
46. 什么是影子银行,它有何风险?
46. 什么是影子银行,它有何风险?46、什么是影子银行,它有何风险?在当今复杂多变的金融世界中,“影子银行”这个术语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那么,究竟什么是影子银行呢?简单来说,影子银行是指那些行使着类似传统银行的功能,但却没有像传统银行那样受到严格监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
影子银行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
比如说,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像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从事着类似于银行的信贷业务。
还有那些民间的金融借贷,如民间借贷、网络借贷平台等,也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
影子银行之所以能够兴起和发展,是有其一定原因的。
首先,传统银行在信贷审批方面往往有着较为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这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难以从正规银行获得所需的资金。
而影子银行在这方面的限制相对较少,能够为那些无法从传统渠道获得融资的主体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这为影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工具支持。
再者,一些投资者追求高收益,而影子银行提供的投资产品往往具有较高的回报率,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
然而,影子银行的存在也带来了诸多风险。
信用风险是影子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影子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可能不如传统银行严格,这就增加了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
一旦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就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流动性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
影子银行的资金来源往往不如传统银行稳定,而且其资金运用期限和资金来源期限可能存在错配。
当市场出现波动或者投资者信心下降时,影子银行可能面临资金抽逃的情况,导致流动性紧张。
影子银行还存在着操作风险。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影子银行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失误、欺诈等问题。
比如,在金融交易中可能存在数据造假、违规操作等行为,从而给投资者和金融市场带来损失。
此外,影子银行的风险还具有传染性。
由于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以及整个金融体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一旦影子银行出现问题,其风险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传统银行和整个金融市场,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影子银行”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所出现的一个重要金融学概念。
它是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的一种方式,是正规银行体系之外运行的,包括实体和业务活动在内的信用中介体系,影子银行作为游离于传统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体系,用于期限或者流动性的转换,并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专家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银行业内不受监管的证券化活动,以银信合作为主要代表,还包括委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进行的“储蓄转投资”业务;另一部分为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典当行等。
“影子银行”有几个基本特征:第一,资金来源受市场流动性影响较大;第二,由于其负债不是存款,不受针对存款货币机构的严格监管;第三,由于其受监管较少,杠杆率较高。
它具有和商业银行类似的融资贷款中介功能,却游离于货币当局的传统货币政策监管之外。
“目前仍有很多民生政策制度尚不完善、缺乏约束。
我们应该帮助穷人,而不应该帮助懒人。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很多人说把房地产作为支柱性行业,我查了一下文件,没有这句话,我们提出把建筑业作为支柱性产业,认为最重要的是保障好生存性需求与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房地产有无泡沫现象,很难用一句话回答。
”——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2003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当时认为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存在很多旧体制的遗存,要在一些重要方面进行改革。
但回过头看,这个《决定》的基本部分没有得到执行,这是我觉得最遗憾的,最不满意的。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中国的城镇化,至少还有20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长空间,涉及两亿多人。
城镇常住人口中仍然有近20个百分点的非户籍人口,估计这部分人如果解决户籍以后,他们的消费将会增长30%左右,相当于6个百分点的农民进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
浅析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及监管模式
浅析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及监管模式引言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除了传统的银行业和证券业外,还涌现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金融系统,被称为“影子银行”体系。
本文将从影子银行的定义、特点、风险与挑战、以及监管模式等方面对其进行浅析。
影子银行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那些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通过不同形式的金融活动,提供类似传统银行业务的非传统金融机构。
这些机构包括但不限于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阳光私募基金、保险公司投资部门等。
它们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提供融资渠道、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等方式,满足了部分金融市场的需求。
影子银行的特点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业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风险传导快速:影子银行通过杠杆放大效应,能够迅速将金融风险在系统中传导开来。
2.资金来源依赖于短期市场:影子银行以短期资金为主要来源,相比传统银行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3.产品创新和多样性:影子银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多样化的投资渠道,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4.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影子银行的交易和流程相对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较高。
影子银行的风险与挑战影子银行的发展给金融体系带来了一些风险与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的规模庞大,并与传统金融体系紧密相连,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将对金融市场产生严重影响。
2.风险集聚与迅速传导:影子银行的杠杆放大效应以及快速的风险传导特点,导致一旦发生风险,可能会迅速扩大并波及整个金融系统。
3.风险管控和监管挑战:影子银行的多样化和创新性质,使其风险的管控和监管变得十分复杂。
监管模式的演变在面对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与挑战时,我国的监管部门不断完善监管体系,以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1.初期监管模式:在影子银行体系刚兴起时,监管比较薄弱,监管重点主要集中在传统金融机构上,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相对较少。
2.逐步强化监管:随着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和风险的暴露,监管部门开始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
对中国式“影子银行”的一些思考影子银行是什么
对中国式“影子银行”的一些思考影子银行是什么一、“影子银行”概述“影子银行”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PaulMcCauley)提出,指的是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正规和及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具体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包括表外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
而在2011年4月,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把“影子银行”定义为:“在传统银行体系外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组织实体和业务活动,其具有的期限转化功能、杠杆率和不恰当的信用风险转换特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
由以上的定义,不难看出“影子银行”主要有几个基本特征:第一,与传统银行体系相关却不同,其资金来源不是存款,因此不接受中央银行的监管;第二,是一个中介体系,不仅包括各非银行金融机构,还包括相关业务活动;第三,受到监管较少,杠杆率高,风险大。
总的来说,“影子银行”是通过以市场为基础的信用创造方式,借助各种设计复杂的金融工具,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体系。
由于其资金来源不依赖储户存款而是短期借款,也没有存款准备金率的硬性要求,为追求高利润,“影子银行”多采取高杠杆运作的模式,该体系隐含着无限的金融风险。
自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便受到各方的诟病,更被归咎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之一,其巨大的风险性和影响性不言而喻。
二、“影子银行”的中国化相比国外市场,我国的“影子银行”则起步较晚。
自2004年国内商业银行开始推出理财产品和服务起,“影子银行”体系的才在我国形成雏形。
尽管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影子银行”仍然规模相对较小,发展也较为不成熟。
然而近段时间以来,由于温州民间借贷引发的一连串“老板跑路”、“跳楼血案”等事件,“影子银行”这个词在我国各大媒体、网站上曝光频率逐年上升,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中国版的“影子银行”与国外的“影子银行”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后者主要是通过资产证券化来进行;而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存在形式则主要只有两种:一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
CFA相关知识:什么是“影子银行”?
全球最大的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培训中心
总部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花园路171号A3幢高顿教育
电话:400-600-8011网址: 微信公众号:gaoduncfa 1 CFA 相关知识:什么是“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一般是指那些有着部分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简单理解,影子银行就是那些可以提供信贷,但是不属于银行的金融机构。
因为难以监管,那它对货币造成的影响,包括流通速度和规模,就没办法准确估算,所以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很受人们的重视。
美国的“影子银行”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 )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在中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信托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地下钱庄、货币市场基金、各类私募基金、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理财等表外业务,民间融资等,总体呈现出机构众多、规模较小、杠杆化水平较低但发展较快的特征。
各位考生,2015年CFA 备考已经开始,为了方便各位考生能更加系统地掌握考试大纲的重点知识,帮助大家充分备考,体验实战,网校开通了全免费的高顿题库(包括精题真题和全真模考系统),题库里附有详细的答案解析,学员可以通过多种题型加强练习,通过针对性地训练与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总结。
2024年影子银行的发展与风险控制
2024年影子银行的发展与风险控制一、影子银行的定义影子银行,顾名思义,是一种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相对独立但又紧密相连的金融实体。
它们不直接受到中央银行或政府金融监管机构的全面监管,但仍从事着与银行类似的金融业务,如信贷、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的交易等。
影子银行通过非传统渠道进行资金筹集和投资,其运作方式相对隐蔽,透明度较低,因此被称为“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主要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结构性投资机构、私募股权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一些非传统的信贷机构,如汽车贷款公司、学生贷款公司等。
这些机构通过创新的金融工具和复杂的金融网络,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生态。
二、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金融市场开始逐步放开,金融创新不断涌现。
为了规避金融监管和追求更高的利润,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始涉足传统银行业务领域,逐渐形成了影子银行体系。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加速,影子银行得到了飞速发展。
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影子银行体系通过资产证券化、衍生品交易等手段,极大地扩张了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深度,同时也积累了巨大的风险。
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体系遭受了沉重打击,许多机构破产倒闭,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此后,各国政府开始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影子银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影子银行的风险类型影子银行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通常通过短期融资支持长期投资,一旦市场出现资金紧张或投资者信心下降,影子银行可能面临流动性枯竭的风险。
信用风险:影子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往往采取高风险高收益的策略,容易导致信用风险累积。
一旦借款人违约,影子银行可能面临巨额损失。
操作风险:由于影子银行的业务复杂、透明度低,加上监管不足,容易出现内部操作失误或欺诈行为,给机构带来损失。
市场风险:影子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投资往往涉及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导致投资损失。
影子银行
• 报道称,中国内地影子银行放款量或已占 社会融资增量的“半壁江山”。央行在官 网发布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报告。 2011年1—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加7.76万 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4.17万亿元, 占53.7%;换言之,有将近50%的新增贷款 来自影子银行。
三、中国政府的态度
• 6月20日,中国央行拒绝向资金匮乏的中国 银行体系注资,此举直接导致了一场重大 信贷危机。中国央行拒绝扮演“最后贷款 人”这一角色冻结了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借 贷。5月初仅为2.1%的隔夜利率迅速蹿升至 破纪录的13.4%。
• 在中国,由于信托、理财等业务完全处于银监 会的监管之下,与金融稳定理事会对影子银行 的定义不符,因而不能将其视为影子银行 • 而对国内“影子银行”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明 确的界定。“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业 务都属于‘影子银行’。”
• 中国的“影子银行”包含两部分
• 一部分主要包括银行业内不受监管的证券 化活动,以银信合作为主要代表,还包括 委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 托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进行 的“储蓄转投资”业务 • 另一部分为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主要包 括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典当行等。
• 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称,中国央行遏制中 国的“影子银行”系统的真正目标是地方 政府。因为它们严重依赖影子银行融资, 推进一些中央政府看来纯属浪费资源的项 目,这些资金又通过推高土地价格令地方 政府间接受益。基础设施、重工业和房地 产的过度投资问题将继续泛滥,继而破坏 中央政府的改革举措。
• 中国央行这次对银行信贷发起的突袭应该 被理解为中国领导层为提高经济效率而祭 出的一记重拳。 • 如果中央政府无法克服来自受益于现状且 实力强大的地方利益集团施加的阻力,那 么上述目标将无法实现。中共高层的目标 可能是切断阻挠改革一派的资金流,以逼 迫其就范。
影子银行ppt课件
监管风险
总结词
由于影子银行游离于传统监管体系之外,其监管风险 也相应较高。
详细描述
影子银行通过复杂的金融创新和交易对手之间的相互 关联,使得监管机构难以对其业务进行全面、准确的 监管。此外,影子银行的业务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国 家,这也给国际间的监管合作带来了挑战。如果监管 不到位或监管措施不当,影子银行可能引发系统性金 融风险,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冲击。因此,加强 影子银行的监管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任务之一。
强化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
加强对影子银行的资本和流动性监管 ,要求其提高信息披露程度,增强透 明度。
引导影子银行服务实体经济
鼓励影子银行将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支持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学习借 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影 子银行监管水平。
06
未来展望
05
影子银行的监管政策与 建议
国际监管政策与实践
美国
对影子银行实施严格的监管,要求其接受美联储的监管,并对其业 务范围和规模进行限制。
欧洲
实施了严格的金融监管政策,要求影子银行遵守与银行相同的资本 和流动性标准,并对其业务活动进行严格监管。
日本
对影子银行实施了较为宽松的监管政策,但近年来也开始加强对其的 监管力度。
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
起源
影子银行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 美国,最初是为了规避金融监管 和提供更多金融产品而出现的。
发展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 影子银行逐渐扩展到全球范围,成 为各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危机
影子银行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其高 风险属性,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监 管关注和改革。
资产质量下降。
什么是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Paul McCully)在2007年提出,他定义影子银行为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从事与银行类似的金融活动却不受监管或几乎不受监管的金融实体与金融活动。
影子银行被提出后,因为其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而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吸引了世界金融监管部门和学术界的目光。
由于各国金融发展阶段、市场结构、监管环境等的不同,对影子银行的界定还未统一。
国际上比较权威的是2011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研究报告《影子银行:范围界定》中的解释。
该报告将影子银行界定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广义的定义,即游离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具有信用中介职能的金融实体和活动。
另一个是狭义定义,在广义定义的基础上,狭义影子银行体系还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通过期限或流动性转换、不完善的信用风险转移和高杠杆等方式引发系统性风险;二是进行监管套利,损害金融监管有效性。
综合来看,影子银行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一是不受监管或仅受弱监管,与传统银行业受到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等限制不同,影子银行进行监管套利规避或减小监管成本。
二是杠杆率高,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以少量的资金撬动大额的资金。
三是期限错配,大多通过短期融资获取资金,投资于证券化、期限较长的资产或项目。
四是不透明性,产品设计一般较为复杂,隐含的信用担保链条较长,存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难以披露、难以监管等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金融业中以银行理财、信托计划、民间金融等为代表的金融创新业务自2009年也迎来了发展高潮。
受此影响,新增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快速从2009年的75.7%下降到2012年的57.9%。
一时间引起国内外同业及媒体对中国影子银行快速膨胀的激烈讨论,国外众多金融机构甚至以此为由唱衰中国。
然而,中国的金融创新业务是否就一定等同于国外金融机构所指的影子银行呢?这是我们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探究其背后的影响、机遇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子银行系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伴随金融业转型而生的“影子银行”,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
2011年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公布社会融资规模,并以此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目标。
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发放的一般贷款及票据贴现,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已经从2002年的超过90%,下降到2011年一季度的53.5%。
这一方面说明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日益多元化,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贷款的替代作用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意味着银信合作理财、地下钱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已经逼近半壁江山。
影子银行体系的存在渐成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
“影子银行”在我国主要存在于民间金融、非正规的资产证券化、私募投资等监管灰色地带,其中尤以银信合作和民间金融等形式为甚。
银信合作是指银行通过信托理财产品的方式隐蔽地为企业提供贷款。
具体来说,通过银信合作,银行可以不采用存款向外发放贷款,而通过发行信托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并向企业贷款。
由于信托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表外资产而非表内资产,可以少受甚至不受银监部门的监管。
1.文献综述1.1国外的相关研究剑桥大学教授Geoffrey Ingham(2002)在《货币的未来》一书中提出影子银行体系一词,他所指的影子银行体系是从事地下外汇交易的机构,这个内涵与当前的概念有一定差异。
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执行董事Paul McCulley在2007年8月的美联储年度讨论会上将影子银行界定为非银行金融机构。
其后,影子银行体系就用于专指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和信用衍生品。
VV Acharya & P Schnabl(2008)揭示了影子银行创造信用衍生品的过程,以及如何将银行风险转移或隐藏在影子银行体系内部。
Paul Krugman(2008)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影子银行体系倚赖复杂的金融设计和安排,规避了常规金融监管,从事了更多的商业银行业务。
因为不受监管,他们比常规银行更容易拓展业务领域,但是金融危机导致人们从影子银行体系取出资金投向政府债券,影子银行的流动性骤然枯竭。
Tom Burns(2009)在分析金融危机的原因后指出,影子银行体系成为了新的金融风暴源。
Tobias Adrian & Hyun Song Shin(2009)认为影子银行在银行和资本市场融合的金融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高杠杆化和期限错配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后危机时代的金融体系,资产证券化与影子银行体系将受到严格的监管。
1.2国内的相关研究国内相关研究也出现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代表性的文献有:何德旭、郑联盛(2009)考证了银行的发展,指出在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金融结构、市场结构和制度规范等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影子银行的杠杆操作、业务界限突破、过度金融创新、信息披露不完整以及规避金融监管等特性给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风险,严重威胁金融体系的稳定。
易宪容(2009)认为,影子银行是以证券化的方式进行无限的信贷扩张,无限拉长了委托代理链,从而使其风险无限放大。
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是影子银行体系的崩塌。
巴曙松(2009)认为,应加强监管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进行相应的完善与调整。
辛乔利(2010)撰写了大众化读本来系统地介绍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主要机构、金融工具、创新方式和风险,揭示了影子银行崩溃的过程。
刘文雯等(2010)研究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背景、内在本质和崩塌原因,辨析中国信托公司与影子银行体系在经营理念、运作方式、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并最终提出影子银行体系的崩塌对中国金融结构发展和信托行业成长的启示。
郑阳(2010)解释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信用的过度扩张,而影子银行便是这种信用扩张的工具。
李建军、田光宁(2011)在总结国内外对影子银行体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
建议在全球和中国金融稳定的视角下,系统研究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层构、金融工具的计量、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将影子银行体系评估嵌入金融部门评估框架体系当中,将现有的银行、证券与保险三个监管委员会合成统一的传统监管子系统,与影子金融监管协作委员会并列,重点监管市场准入与行为的合规性,形成传统机构监管与影子金融功能监管的双元制模式。
2.影子银行系统概述影子银行系统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影子银行的实质是以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等方式行使着传统银行的功能,但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形式。
影子银行体系(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采用。
所谓影子银行(Shadow Banks),是指那些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正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
从金融学定义上讲,影子银行是指通过高度杠杆操作持有大量复杂金融工具,但无足够资本及监督机制作为支撑的中间金融机构。
之所以将这些非银行运营的金融机构与融资安排称为“平行银行系统或影子银行体系”,是因为它们虽不是银行,却发挥着银行的功能。
这些机构没有类似传统银行拥有的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等保护机制,不接受商业银行受到的严苛监管,其经营活动不公开、不透明,使得其风险难以估量,有较大不确定性。
简而言之,它们是现代经济生态下无银行之名而有银行之实的银行体系。
2.1影子银行存在发展的条件2.1.1内部条件影子银行是现代金融业最充满活力的创新领域,招募了一大批最尖端的科技人才,使用最先进的IT技术,发明了最复杂的金融工具,为金融业创造了空前的繁荣。
(1)金融模型的发明和应用影子银行将数学和物理模型引入金融领域,用尖端科学破解金融市场的复杂难题。
20世纪50年代,马科维茨首次引用数学方差表示风险概念,并用数学模型揭示风险与回报的关系,从而将数学模型引入金融模型。
在此基础上,20世纪60年代中期,夏普发明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20世纪70年代初期,布莱克和舒尔斯发明了期权定价模型,将数学模型在金融市场的应用提升到一个崭新阶段,并催生出从全局把握风险的管理工具Var模型。
(2)金融人才结构的变化数学和物理模型的流行改变着金融市场,也改变着金融界的用人观念。
大型金融机构与名牌院校合作,诱使一大批科学界的泰斗、学术界的精英离开实验室,将最尖端的数学、物理学、统计学等理论运用到资本市场的实践中。
Quant(量化分析师)成为金融领域内最顶尖技术人才。
Quant在金融机构的主要工作就是设计和执行数学模型。
在风险管理方面,了解和分析金融市场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在交易方面,为衍生产品和各类证券定价、预测市场走势,发现新的市场套利机会。
Quant是交易员和基金经理的技术支持。
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使用的交易模型、各类抵押贷款证券的设计、证券化平台与信用衍生品的结合、结构投资载体(SIV)的新型银行赢利模式等领域都运用了精深的科学公式和复杂的科学模型。
(3)追逐高额回报影子银行在顶尖科学家们的协助下,利用数学与物理模型破解金融市场难题,凭借所发明的产品和工具,使影子银行跨入了“快钱时代”。
在美国长达20多年的经济繁荣期,企业破产之类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极低,使得各类风险模型在日常操作中表现的近乎完美,以风险敞口为标的的金融产品取得了超额回报,风险管理模型使影子银行掌控了风险的不确定性。
影子银行以短期资金批发市场为依托、投资高收益证券的模式、以特别目的载体为核心,利用表外工具和避税天堂买卖资产,在各个中间环节收取手续费;利用最新技术与模型开发的交易策略投机、套利,并不断加大杠杆,取得更大的收益;通过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工具和产品,围绕着风险转移,在交易中赚取保费。
在过去的20多年的时间里,影子银行借助监管方面存在的灰色地带,在宽松的环境里,使用金融创新及高科技手段,短时间内迅速崛起。
影子银行从规模到影响力都超越传统的商业银行,成为金融市场的主力军。
2.1.2 外部条件(1)金融自由化浪潮的推进金融自由化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对金融活动的一些监管逐渐放松甚至取消,允许金融机构之间业务交叉,国与国之间相互开放资本市场,扩大了外资银行在本土经营的限制,对于银行利率的管制也逐渐放宽甚至取消。
金融市场逐渐呈现出业务自由化、利率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以及离岸市场迅速发展趋势。
以美国为例,这期间一系列放松监管的法律条文相继出台,倡导金融自由化的浪潮。
1999年11月4日出台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在废除了《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的基础上,允许并倡导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合并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允许混业经营,以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
这为商业银行进军投行业务、MBS、CDO等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业务提供了机遇,一些大型人寿保险公司争相收购投资银行,美国国际集团和联合保险公司则大规模参与信用衍生品交易。
美国混业经营为期金融市场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为影子银行提供了巨大的舞台。
《大宗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将场外交易(OTC)产品不在监管当局的管辖范围之内,使得影子银行迅速崛起,OTC产品迅速发展。
OTC产品中一个最流行的产品是信用违约掉期(CDs),由于不在监管范围之内,使得CDS卖方在准备金方面不做任何规定,造成过度交易,留下巨大隐患。
格林斯潘在美联储任期期间,曾明确表示“不断增加的系统风险已成为需要全面了解的问题,但是定制更多的(监管)新规定会产生重大的错误,因为同银行的风险测量模型相比,监管当局的风险管理方案过于简单不准确”。
这实际上就是公开承认了监管机构在风险防范手段上落后于市场参与者,不如让其自行调控、自我管理。
(2)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的规避虽然金融自由化浪潮极大的放宽了对金融业务的限制,但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巴塞尔协议》最低监管资本要求极大增加了其经营成本,使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再加上来自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挑战,商业银行的业务增长和利润回报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对此商业银行大力开发金融创新工具,使商业银行跻身影子银行系统,加快了影子银行的发展步伐。
比如,商业银行设立特别目的载体(SPV)和各类表外投资工具,把过多的资金和高风险的贷款捆绑打包进行证券化,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这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巨额利润。
其次,商业银行发明了大量的信用衍生品,使贷款不需要转移出财务报表,便可以将风险转移出去。
(3)风险分散的要求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市场供求、价格、资本的移动等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日益增大,这种情况产生的一个最直接后果便是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