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评述中对比文件结合启示的判断-向虎(简化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发明审查部
D1 √ √ √
部分 公开
D2 √ × ×
部分 公开
× 部分
公开 + 公 公知 常识
Page 23
推荐的意见陈述
修改:未修改。 请审查员注意:对比文件1中没有公开吊具上架的任 何内容。 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 技术特征在于: 1)所述前后小车的吊具系统各包括 一吊具上架和两吊具,两吊具对称悬挂在吊具上架的 下方;2)前小车和后小车各包括起升机构、小车架 、小车运行机构、钢丝绳缠绕机构、司机室。
D2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21
对比文件2
焦点问题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22
特征对照表
本申请权利要求1
双小车集装箱起重机 其主体结构包括门框(1)和架设在其上方的大梁(2)以及前 小车(3)和后小车(4),在大梁(2)和门框横梁(1)上各 设有一组轨道(5,6) 在门框横梁(1)的下方设有集装箱中转平台(7),前小车(3 )在大梁(2)的轨道(5)上运行 前后小车(3,4)各包括一套吊具系统,所述前小车和后小车 各包括起升机构、小车架、小车运行机构、钢丝绳缠绕机构、 司机室和一套吊具系统 所述前后小车(3,4)的吊具系统各包括一吊具上架(46)和 两吊具(47,48),两吊具( ) 两吊具(47,48)对称悬挂在吊具上架( 46)的下方,使前后小车(3,4)均可一次性吊起两个40英尺 集装箱或四个20英尺集装箱或一个40英尺集装箱加两个20英尺 集装箱 等 集装箱或等重量的其它集装箱组合 其 集装箱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14
案情介绍 背景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申请号为 背景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专利申请号为 200410017335.0(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暂不看 )的专利申请“可吊双 )的专利申请 可吊双40英尺箱的双小车集装箱 起重机”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案,在集装箱起重机 上设置两部小车,并在门框横梁下方设置一个中 转平台。两部小车中的一部在原有的大梁轨道上 运行,形成前小车,前小车可一次性装卸二个并 排的40英尺集装箱或四个20英尺集装箱或一个 英尺集装箱或 个40 英尺集装箱加二个20英尺集装箱。另在门框横梁 上设置一组轨道 上设置 组轨道,让另 让另一部小车在该轨道上运行 部小车在该轨道上运行 ,形成后小车,后小车可一次性装卸一个40英尺 集装箱或二个20英尺集装箱。
技术方案
权利要 求书
机械发明审查部
附图2
案情介绍—权利要求书
一种双小车集装箱起重机,其主体结构包括门框(1)和架设 在其上方的大梁(2)以及前小车(3)和后小车(4),在大 梁(2)和门框横梁(1)上各设有一组轨道(5,6),在门框 横梁(1)的下方设有集装箱中转平台(7),前小车(3)在 大梁(2)的轨道(5)上运行,后小车(4)在门框横梁(1) 的轨道(6)上运行,前后小车(3,4)各包括一套吊具系统 ,所述前小车和后小车各包括起升机构、小车架、小车运行机 所述前小车和后小车各包括起升机构 小车架 小车运行机 构、钢丝绳缠绕机构、司机室和一套吊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后小车(3,4)的吊具系统各包括 )的吊具系统各包括一吊具上架( 吊具上架(46)和 两吊具(47,48),两吊具(47,48)对称悬挂在吊具上架( 46)的下方,使前后小车(3,4)均可一次性吊起两个40英尺 集装箱或四个20英尺集装箱或一个40英尺集装箱加两个20英尺 集装箱或等重量的其它集装箱组合。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26
推荐的意见陈述 事实上,由于所述前后小车的吊具系统各包 事实上 由于所述前后小车的吊具系统各包 括一吊具上架和两吊具,两吊具对称悬挂在 吊具上架的 方 吊具上架客 上 定 吊 吊具上架的下方,吊具上架客观上限定了吊 具上架下方对称悬挂的两吊具的相对位置, 有利于两吊具的平衡,有利于对集装箱的吊 取定位。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15
案情介绍 技术方案
轨道5 大梁2 前小车3
权利要 求书 轨道6 地面运 输车9
机械发明审查部
集装箱船8 中转平台7
附图1
Page 16
案情介绍
起升机构41 小车架42 小车运行 机构43 钢丝绳缠 绕机构44 吊具上架 46 司机室45 吊具47、 48
Page 17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27
推荐的意见陈述 •由此可知,对比文件 由此可知 对比文件1-2 1 2没有完全公开权利要求1 的全部技术特征,而且上述区别技术特征也并非 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采用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后 本领域的公知常识。采用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后, 可使前后小车均能方便地实现双40英尺集装箱或 四个20英尺集装箱或一个40英尺加两个20英尺集 装箱的装卸。因此,本发明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 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对比文件1-2 1 2满足专利法第22条 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机械发明审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Page 11
显著的进步的判断
发明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好 的技术效果 发明提供了一种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构 思不同的技术方案 其技术效果基本上 思不同的技术方案,其技术效果基本上 达到了现有技术的水平 发明代表某种新技术发展趋势 尽管发明在某些方面有负面效果,但在 其他方面具有明显积极的技术效果
机械发明审查部 代理机构业务能力促进
创造性评述中对比文件结合启示的判断
机械发明审查部
机械发明审查部
2015.04
主要内容
相关概念 判断原则 审查基准 案例分析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2
相关概念
创造性的定义 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 的实质性特点和 著的进步 该实用新型有实质 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 性特点和进步
存在技术启示的情形
所述区别特征为公知常识 所述 别特征为公知常 所述区别特征为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关 的技术手段 所述区别特征为另 篇对 文件中披露的 所述区别特征为另一篇对比文件中披露的 相关技术手段,该技术手段在该对比文件 中所起的作用与该区别特征在要求保护的 发明中为解决该重新确定的技术问题所起 的作用相同
非显而易见
有益的技术效果
机械发明审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Page 3
相关概念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 知晓申请日(优先权日)之前的普通技术知识; 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 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但他 不具备创造能力; 如果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能够促使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在其他技术领域寻找技术手段,他也应具有 从该其他技术领域中获知该申请日或优先权日之 前的相关现有技术 普通技术知识和常规实验手 前的相关现有技术、普通技术知识和常规实验手 段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Page 4
机械发明审查部
判断原则
判断创造性的原则
不仅要考虑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身,而且还 要考虑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技术 问题和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将发明作为一 个整体看待。 允许将 允许将一份或者多份现有技术中的不同的 份或者多份现有技术中的不同的 技术内容组合在一起对要求保护的发明进 行评价。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24
推荐的意见陈述
对比文件2中,其具有两套起升机构,也就是说,一个 小车配备有两套吊具系统 每个小车下配有2个可伸缩 小车配备有两套吊具系统;每个小车下配有 式吊具(该对比文件中的“吊具”概念与申请文件中 不同) 每个吊具能同时起吊2个20英尺集装箱或1个 不同),每个吊具能同时起吊 40英尺集装箱;其在吊双箱时的基本作业方式是,双 吊具同时下降接近双箱 然后 个吊具先下降对挂 吊具同时下降接近双箱,然后一个吊具先下降对挂一 箱,锁定后,另一个吊具再下降对挂另一箱并锁定, 最后两个吊具同时起升。 最后两个吊具同时起升 对比文件2的主要优点是即使其中的一套起升机构发生 的主要优点是即使其中的 套起升机构发生 故障,另一套起升机构也可以正常工作;但是,起吊 双40英尺集装箱时需要两个吊具协同作业才能进行。 英尺集装箱时需要两个吊具协同作业才能进行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25
推荐的意见陈述
请审查员注意:对比文件 请审查员注意 对比文件2中也没有公开吊具上架,而且 中也没有公开吊具上架 而且 该文件中的两个吊具分属于不同的吊具系统。 因此,对比文件2没有公开区别1)中的技术特征,而且 对比文件2也没有给出 也没有给出“吊具系统包括一吊具上架和两吊 吊具系统包括 吊具上架和两吊 具,两吊具对称悬挂在吊具上架的下方”任何启示。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13
案情介绍 背景技术:现有技术的集装箱起重机一般只配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集装箱起重机一般只配一 部小车,该小车在大梁的轨道上运行,与地面运 输车的距离较远 因而与地面运输车的配合难度 输车的距离较远,因而与地面运输车的配合难度 较大,影响作业效率。另外,在作业时集装箱角 锁销的装卸一般是由小车吊着集装箱靠近地面由 工人在地面完成,小车只能在工人完成集装箱角 锁销的装卸后方可进入下一个循环 锁销的装卸后方可进入下 个循环,这也影响了 这也影响了 装卸效率。
机械发明审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Page 12
案例分析一 发明名称:可同时吊双 发明名称 可同时吊双40英尺箱的双小车集装箱 起重机 背景技术:世界集装箱运输的旺盛需求和集装箱 背景技术 世界集装箱运输的旺盛需求和集装箱 港口吞吐量的不断增长,对集装箱装卸技术装备 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迫切需要开发设计高效 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发设计高效 率的岸边集装箱装卸系统,以满足船舶大型化和 高速化对起重机生产率的要求。 高速化对起重机生产率的要求
机械发明审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Page 7
确定发明的区别特征和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
首先要分析要求保护的发明与最接近 的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哪些区别特征; 然后根据该区别特征所能达到的技术 效果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
机械发明审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wenku.baidu.com家知识产权局 Page 8
关于技术效果
机械发明审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Page 5
审查基准
突出的实质性特点的判断
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确定最接 的现有技术 确定发明的区别特征和发明实际解决 的技术问题 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技术人 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
机械发明审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Page 6
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对说明书中没有明确记载的技术效果 对说明书中没有明确 载的技术效果 的认定
机械发明审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Page 9
判断是否显而易见
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和发明实际解 决的技术问题出发 确定现有技术整体上是否存在某种 技术启示
机械发明审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Page 10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28
引申问题:技术启示审查标准
机械发明审查部 附图1 附图2
Page 18
对比文件1
上部轨道2 大梁1 前小车5 门框连续梁3 下部轨道 轨道4 后小车6
焦点问题
中转平台7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19
对比文件2(原图)
焦点问题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20
焦点问题
•1、对比文件 对比文件1是否公开了 是否公开了“所述前后小车的 所述前后小车的 D1 吊具系统各包括一吊具上架”? •2、对比文件 对比文件2是否公开了“所述前后小车的 是否公开了 所述前后小车的 吊具系统各 括 吊具 架和两吊具 两吊 吊具系统各包括一吊具上架和两吊具,两吊 具对称悬挂在吊具上架的下方”,或是否给 出 吊具系统包括 吊具上架和两吊具,两 出“吊具系统包括一吊具上架和两吊具,两 吊具对称悬挂在吊具上架的下方”技术启示?
现有技术中与要求保护的发明最密切相 关的 项技术方案。 关的一项技术方案。 例如可以是,与要求保护的发明技术领 域相同,并且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 效果或用途最接近和/或公开了发明的技 术特征最多的现有技术,或者虽然与要求 保护的发明技术领域不同,但能够实现发 明的功能,并且公开发明的技术特征最多 的现有技术。其中首先考虑技术领域相同 或相近的现有技术。
D1 √ √ √
部分 公开
D2 √ × ×
部分 公开
× 部分
公开 + 公 公知 常识
Page 23
推荐的意见陈述
修改:未修改。 请审查员注意:对比文件1中没有公开吊具上架的任 何内容。 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 技术特征在于: 1)所述前后小车的吊具系统各包括 一吊具上架和两吊具,两吊具对称悬挂在吊具上架的 下方;2)前小车和后小车各包括起升机构、小车架 、小车运行机构、钢丝绳缠绕机构、司机室。
D2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21
对比文件2
焦点问题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22
特征对照表
本申请权利要求1
双小车集装箱起重机 其主体结构包括门框(1)和架设在其上方的大梁(2)以及前 小车(3)和后小车(4),在大梁(2)和门框横梁(1)上各 设有一组轨道(5,6) 在门框横梁(1)的下方设有集装箱中转平台(7),前小车(3 )在大梁(2)的轨道(5)上运行 前后小车(3,4)各包括一套吊具系统,所述前小车和后小车 各包括起升机构、小车架、小车运行机构、钢丝绳缠绕机构、 司机室和一套吊具系统 所述前后小车(3,4)的吊具系统各包括一吊具上架(46)和 两吊具(47,48),两吊具( ) 两吊具(47,48)对称悬挂在吊具上架( 46)的下方,使前后小车(3,4)均可一次性吊起两个40英尺 集装箱或四个20英尺集装箱或一个40英尺集装箱加两个20英尺 集装箱 等 集装箱或等重量的其它集装箱组合 其 集装箱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14
案情介绍 背景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申请号为 背景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专利申请号为 200410017335.0(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暂不看 )的专利申请“可吊双 )的专利申请 可吊双40英尺箱的双小车集装箱 起重机”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案,在集装箱起重机 上设置两部小车,并在门框横梁下方设置一个中 转平台。两部小车中的一部在原有的大梁轨道上 运行,形成前小车,前小车可一次性装卸二个并 排的40英尺集装箱或四个20英尺集装箱或一个 英尺集装箱或 个40 英尺集装箱加二个20英尺集装箱。另在门框横梁 上设置一组轨道 上设置 组轨道,让另 让另一部小车在该轨道上运行 部小车在该轨道上运行 ,形成后小车,后小车可一次性装卸一个40英尺 集装箱或二个20英尺集装箱。
技术方案
权利要 求书
机械发明审查部
附图2
案情介绍—权利要求书
一种双小车集装箱起重机,其主体结构包括门框(1)和架设 在其上方的大梁(2)以及前小车(3)和后小车(4),在大 梁(2)和门框横梁(1)上各设有一组轨道(5,6),在门框 横梁(1)的下方设有集装箱中转平台(7),前小车(3)在 大梁(2)的轨道(5)上运行,后小车(4)在门框横梁(1) 的轨道(6)上运行,前后小车(3,4)各包括一套吊具系统 ,所述前小车和后小车各包括起升机构、小车架、小车运行机 所述前小车和后小车各包括起升机构 小车架 小车运行机 构、钢丝绳缠绕机构、司机室和一套吊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后小车(3,4)的吊具系统各包括 )的吊具系统各包括一吊具上架( 吊具上架(46)和 两吊具(47,48),两吊具(47,48)对称悬挂在吊具上架( 46)的下方,使前后小车(3,4)均可一次性吊起两个40英尺 集装箱或四个20英尺集装箱或一个40英尺集装箱加两个20英尺 集装箱或等重量的其它集装箱组合。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26
推荐的意见陈述 事实上,由于所述前后小车的吊具系统各包 事实上 由于所述前后小车的吊具系统各包 括一吊具上架和两吊具,两吊具对称悬挂在 吊具上架的 方 吊具上架客 上 定 吊 吊具上架的下方,吊具上架客观上限定了吊 具上架下方对称悬挂的两吊具的相对位置, 有利于两吊具的平衡,有利于对集装箱的吊 取定位。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15
案情介绍 技术方案
轨道5 大梁2 前小车3
权利要 求书 轨道6 地面运 输车9
机械发明审查部
集装箱船8 中转平台7
附图1
Page 16
案情介绍
起升机构41 小车架42 小车运行 机构43 钢丝绳缠 绕机构44 吊具上架 46 司机室45 吊具47、 48
Page 17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27
推荐的意见陈述 •由此可知,对比文件 由此可知 对比文件1-2 1 2没有完全公开权利要求1 的全部技术特征,而且上述区别技术特征也并非 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采用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后 本领域的公知常识。采用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后, 可使前后小车均能方便地实现双40英尺集装箱或 四个20英尺集装箱或一个40英尺加两个20英尺集 装箱的装卸。因此,本发明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 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对比文件1-2 1 2满足专利法第22条 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机械发明审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Page 11
显著的进步的判断
发明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好 的技术效果 发明提供了一种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构 思不同的技术方案 其技术效果基本上 思不同的技术方案,其技术效果基本上 达到了现有技术的水平 发明代表某种新技术发展趋势 尽管发明在某些方面有负面效果,但在 其他方面具有明显积极的技术效果
机械发明审查部 代理机构业务能力促进
创造性评述中对比文件结合启示的判断
机械发明审查部
机械发明审查部
2015.04
主要内容
相关概念 判断原则 审查基准 案例分析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2
相关概念
创造性的定义 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 的实质性特点和 著的进步 该实用新型有实质 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 性特点和进步
存在技术启示的情形
所述区别特征为公知常识 所述 别特征为公知常 所述区别特征为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关 的技术手段 所述区别特征为另 篇对 文件中披露的 所述区别特征为另一篇对比文件中披露的 相关技术手段,该技术手段在该对比文件 中所起的作用与该区别特征在要求保护的 发明中为解决该重新确定的技术问题所起 的作用相同
非显而易见
有益的技术效果
机械发明审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Page 3
相关概念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 知晓申请日(优先权日)之前的普通技术知识; 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 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但他 不具备创造能力; 如果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能够促使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在其他技术领域寻找技术手段,他也应具有 从该其他技术领域中获知该申请日或优先权日之 前的相关现有技术 普通技术知识和常规实验手 前的相关现有技术、普通技术知识和常规实验手 段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Page 4
机械发明审查部
判断原则
判断创造性的原则
不仅要考虑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身,而且还 要考虑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技术 问题和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将发明作为一 个整体看待。 允许将 允许将一份或者多份现有技术中的不同的 份或者多份现有技术中的不同的 技术内容组合在一起对要求保护的发明进 行评价。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24
推荐的意见陈述
对比文件2中,其具有两套起升机构,也就是说,一个 小车配备有两套吊具系统 每个小车下配有2个可伸缩 小车配备有两套吊具系统;每个小车下配有 式吊具(该对比文件中的“吊具”概念与申请文件中 不同) 每个吊具能同时起吊2个20英尺集装箱或1个 不同),每个吊具能同时起吊 40英尺集装箱;其在吊双箱时的基本作业方式是,双 吊具同时下降接近双箱 然后 个吊具先下降对挂 吊具同时下降接近双箱,然后一个吊具先下降对挂一 箱,锁定后,另一个吊具再下降对挂另一箱并锁定, 最后两个吊具同时起升。 最后两个吊具同时起升 对比文件2的主要优点是即使其中的一套起升机构发生 的主要优点是即使其中的 套起升机构发生 故障,另一套起升机构也可以正常工作;但是,起吊 双40英尺集装箱时需要两个吊具协同作业才能进行。 英尺集装箱时需要两个吊具协同作业才能进行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25
推荐的意见陈述
请审查员注意:对比文件 请审查员注意 对比文件2中也没有公开吊具上架,而且 中也没有公开吊具上架 而且 该文件中的两个吊具分属于不同的吊具系统。 因此,对比文件2没有公开区别1)中的技术特征,而且 对比文件2也没有给出 也没有给出“吊具系统包括一吊具上架和两吊 吊具系统包括 吊具上架和两吊 具,两吊具对称悬挂在吊具上架的下方”任何启示。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13
案情介绍 背景技术:现有技术的集装箱起重机一般只配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集装箱起重机一般只配一 部小车,该小车在大梁的轨道上运行,与地面运 输车的距离较远 因而与地面运输车的配合难度 输车的距离较远,因而与地面运输车的配合难度 较大,影响作业效率。另外,在作业时集装箱角 锁销的装卸一般是由小车吊着集装箱靠近地面由 工人在地面完成,小车只能在工人完成集装箱角 锁销的装卸后方可进入下一个循环 锁销的装卸后方可进入下 个循环,这也影响了 这也影响了 装卸效率。
机械发明审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Page 12
案例分析一 发明名称:可同时吊双 发明名称 可同时吊双40英尺箱的双小车集装箱 起重机 背景技术:世界集装箱运输的旺盛需求和集装箱 背景技术 世界集装箱运输的旺盛需求和集装箱 港口吞吐量的不断增长,对集装箱装卸技术装备 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迫切需要开发设计高效 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发设计高效 率的岸边集装箱装卸系统,以满足船舶大型化和 高速化对起重机生产率的要求。 高速化对起重机生产率的要求
机械发明审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Page 7
确定发明的区别特征和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
首先要分析要求保护的发明与最接近 的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哪些区别特征; 然后根据该区别特征所能达到的技术 效果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
机械发明审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wenku.baidu.com家知识产权局 Page 8
关于技术效果
机械发明审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Page 5
审查基准
突出的实质性特点的判断
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确定最接 的现有技术 确定发明的区别特征和发明实际解决 的技术问题 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技术人 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
机械发明审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Page 6
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对说明书中没有明确记载的技术效果 对说明书中没有明确 载的技术效果 的认定
机械发明审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Page 9
判断是否显而易见
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和发明实际解 决的技术问题出发 确定现有技术整体上是否存在某种 技术启示
机械发明审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Page 10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28
引申问题:技术启示审查标准
机械发明审查部 附图1 附图2
Page 18
对比文件1
上部轨道2 大梁1 前小车5 门框连续梁3 下部轨道 轨道4 后小车6
焦点问题
中转平台7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19
对比文件2(原图)
焦点问题
机械发明审查部
Page 20
焦点问题
•1、对比文件 对比文件1是否公开了 是否公开了“所述前后小车的 所述前后小车的 D1 吊具系统各包括一吊具上架”? •2、对比文件 对比文件2是否公开了“所述前后小车的 是否公开了 所述前后小车的 吊具系统各 括 吊具 架和两吊具 两吊 吊具系统各包括一吊具上架和两吊具,两吊 具对称悬挂在吊具上架的下方”,或是否给 出 吊具系统包括 吊具上架和两吊具,两 出“吊具系统包括一吊具上架和两吊具,两 吊具对称悬挂在吊具上架的下方”技术启示?
现有技术中与要求保护的发明最密切相 关的 项技术方案。 关的一项技术方案。 例如可以是,与要求保护的发明技术领 域相同,并且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 效果或用途最接近和/或公开了发明的技 术特征最多的现有技术,或者虽然与要求 保护的发明技术领域不同,但能够实现发 明的功能,并且公开发明的技术特征最多 的现有技术。其中首先考虑技术领域相同 或相近的现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