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实验室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血液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男(4.0~5.5)×1012/L 血红蛋白:男120~160g/L 女(3.5~5.0)×1012/L 女110~150g/L
新生儿(6.0~7.0)×1012/L 新生儿170~200/L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婴幼儿、15岁以前的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后;高原、剧烈运动;阻塞性肺气肿、发绀型先天心脏病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类型/百分数/绝对值
1.中性粒细胞(N):①杆状核(st):0~5 0.04~0.05
②分叶核(sg):50~70 2~7
2.嗜酸性粒细胞(E):0.5~5 0.05~0.5
3.嗜碱性粒细胞(B):0~1 0~0.1
4.淋巴细胞(L): 20~40 0.8~4
5.单核细胞(M): 3~8 0.12~0.8
临床意义:
①白细胞计数增多与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
1.中性粒细胞增多:新生儿、妊娠、分娩、高温、严寒、饱餐、剧烈运动等;急性感染(主要原因)、严重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可作为内出血诊断指标)、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生疾病及恶性肿瘤。
2.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革兰阴性菌、病毒、原虫等)、血液疾病、理化损伤、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疾病。
3.核左移: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中毒/溶血反应及白血病。
4.核右移:主要见于造血功能减退。
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恶性肿瘤、传染病。
③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等。
④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4~6天的婴儿至6~7岁儿童;病毒\杆菌感染、淋巴细胞性恶性组织病等。
2.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先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⑤单核细胞增多:感染、血液病等。
(三)红细胞比容测定
男0.40~0.50L/L 女0.37~0.48L/L
临床意义:
1.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减低:各种贫血。
(四)网织红细胞测定
百分数:成人0.5~1.5 新生儿3~7
绝对值:(24~84)×109/L
临床意义:
1.评价骨髓造血功能:增多提示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等。减少提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常见于再障、骨髓病性贫血等。
2.观察贫血治疗效果。
(五)红细胞沉降率
男0~15mm/1h末女0~20/1h末
临床意义:
血沉增快:12岁以下儿童、60以上老人、月经期、妊娠三个月以上。炎症(感染是最常见原因)、组织损伤、恶性肿瘤、血浆球蛋白增高性疾病等。
(六)血小板计数
100~300×109/L
临床意义:
1.增多:骨髓增殖性疾病;急性感染/溶血、某些恶性疾病等。
2.减少:血小板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分布异常。
二、尿液检查
(一)外观
正常新鲜尿液多呈淡黄至深黄色,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淡红或红色:为肉眼血尿。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和尿路结石、泌尿系统炎症、泌尿系肿瘤、感染及出血性疾病。
2.茶色或酱油色:主要为血红蛋白尿。见于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3.深黄色:为胆红素尿。见于梗阻性黄疸和干细胞性黄疸。
4.乳白色:①脓尿和菌尿:见于泌尿系感染。②脂肪尿:见于肾病、挤压伤、骨折、肾病综合征等。③乳糜尿:见于丝虫病、肿瘤、腹部创伤等所致的淋巴循环受阻。
(二)气味
正常尿液为挥发性芳香味,久置有氨臭味。
临床意义:
新鲜鸟有氨臭味见于膀胱炎或尿潴留;蒜臭味见于有机磷中毒;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老鼠尿味见于苯丙酮尿症。
(三)尿比重
晨尿1.015~1.025,随机尿1.003~1.035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肾前性少尿、糖尿病、蛋白尿等。
2.减少: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尿崩症等。
(四)酸碱度
多在6.0~6.5之间。肉食为主者偏酸,素食偏碱。久置可变碱性。
临床意义:
1.降低:见于酸中毒、高热、脱水、通风等。
2.增高:见于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五)尿蛋白测定
参考值:0~80mg/24h
临床意义:
见于剧烈运动、发热、受寒或精神紧张;肾小球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等)、肾小管性(肾盂肾炎、重金属中毒等)、混合性(见于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累的疾病)、溢出性(浆细胞病、急性血管内溶血、急性肌肉损伤等)。
(六)尿糖测定
参考值:0.56~5.0mmol/24h
临床意义:
摄入性、应激性、代谢性(可作为糖尿病诊断)、内分泌疾病、肾性糖尿(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七)显微镜检查
红细胞:0~3/HP 白细胞:0~5/HP
上皮细胞:①肾小管上皮细胞:无;②移行上皮细胞:无或偶见;③扁平上皮细胞:少量。
透明管型:0~偶见/HP 生理性结晶:可见磷酸盐、草酸钙、尿酸等。
临床意义:
1.红细胞:(镜下血尿)肾形红细胞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非肾性红细胞见于泌尿性结石、肿瘤等。
2.白细胞:(镜下脓尿)多见于泌尿系感染。
3.上皮细胞:提示肾小管病变,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病综合征等;肾移植术后持续增多提示出现排斥反应;出现较多的片状脱落的移行上皮细胞提示肾盂至尿道有炎症或坏死。
4.管型:①透明管型:大量出现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②细胞管型:肾实质损害最可靠的诊断依据之一;白细胞管型是鉴别上下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据。③颗粒管型: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
5.结晶:若磷酸盐、尿酸及草酸钙结晶持续出现于新鲜尿中并伴有较多红细胞应考虑结石;胆红素结晶见于阻塞性黄疸和干细胞性黄疸;酪氨酸、亮氨酸结晶见于急性肝坏死、白血病等;胆固醇结晶见于尿路感染、乳糜尿;磺胺类药物结晶见于使用磺胺类药物者。
三、粪便检查
(一)一般性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