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性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1002班王安然2010334010214

摘要:文学作品与意识形态是互动的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首先,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的产物,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且折射出所属意识形态的色彩和特质。其次,文学作品又反作用于意识形态,将作者和创作主体的意识形态通过作品的传播,影响所处的社会意识形态。

关键词:文学,文学作品,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生活,是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古往今来,丰富的文学作品帮助人们战胜无数艰难险阻,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作者和创作主体的意识形态不仅可以影响读者个人,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

1.文学作品概述

文学作品,指散文或诗歌或小说或戏剧等形式的作品,尤指形式或表达优美并表现具有永久或普遍兴趣的作品。马克思主义对于文学的认识是:首先,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其次,它是用具体生动感人的形象,而不是象哲学、社会科学那样用抽象的概念去反映社会生活;其三,它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由此可见,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

2.意识形态概述

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3.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性

文学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此处“意识形态”

被看做是“人类社会意识的外化形态”。文学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即人类意识的外化、形态化,就这一点而言,它如同政治、哲学、科学、宗教、道德一样是一种意识形态。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命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论支点。这是因为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中反映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和思想要求、利益、愿望的那一部分思想观念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是先在的。

3.1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的产物,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离不

开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且折射出所属意识形态的色彩和特质,在文学的语言方式,结构中也沉淀体现了意识形态。任何时代的文学艺术, 都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从根本性质上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根本性质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社会结构中竖于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 它的产生和发展, 内容和形式, 创造和鉴赏, 都只能由经济基础与社会生活来说明。但我们又必须看到, 文学艺术是有别于哲学、政治学、法学等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它是与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同步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交织在一起。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3.2文学作品又反作用于意识形态,将作者和创作主体的意识形态通过作品的传播,影响所处的社会意识形态。作家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性别观念,人生态度等反映了意识形态。在文学选材、加工、成文之时,总要流露出一定的思想、情绪,传达作者的主观态度和评价。这个主观态度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作品所反映的主观判断仍然超越不了它自身所处的社会现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主观判断也同样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从本性上来说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和人的情感判断的反映。它自身的存在不完全被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不因为经济基础的变更而失去其存在基础。每一个时代的文学,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方面,特别是在反映以人为中心的核心社会生活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使得文学作品作为该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而具有意识形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