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现代物理方法的应用

第八章现代物理方法的应用
第八章现代物理方法的应用

第八章现代物理方法的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

初步了解红外光谱和质子核磁共振谱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作用,并能认识简单典型图谱。

●教学重点

红外光谱和质子核磁共振谱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作用,认识简单典型图谱。

●教学难点

红外光谱和质子核磁共振谱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作用,认识简单典型图谱。

●教学时数: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2、讲授与教学图谱相结合;

3、传统教学方法与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4、启发式教学。

●教学内容

在科研中,分离得到的天然有机物或经化学反应合成的新有机化合物,都需要测定它的分子结构,因此,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很自然变成了研究有机化学的首要任务。过去用化学方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一项非常繁杂、费时的事情,甚至是很难完成的工作,因为要鉴定的"未知物"需要通过多种化学反应使它变成已知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才能推导出它的可能结构。在把"未知物"变成"已知物"的过程中,往往发生结构重排或某些出乎意料之外有反应,容易得到错误的结论。例如,对胆固醇结构式的确定经三、四十年(1889-1927)的工作,获得的结构式,后经X-射线衍射法证明还有某些错误。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可弥补化学方法的不足,物理实验方法可用微量样品,如质谱通常只用几微克,甚至更少的样品便可给出一张满意的质谱图,在较短时间内,正确的检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现在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已成为研究有机化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应用化学反应来确定分子结构,已沦为辅助手段。

本章主要对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scopy,简称UV),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IR),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简称NMR)和质谱(Mass Spectroscopy,简称MS)作一介绍。

第一节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电磁波谱包括了一个极广阔的区域。从波长只有千万分之一纳米的宇宙线到波长用米,甚至千米计的无线电波都包括在内。

1.1频率

所有这些波都有相同的速度,根据公式:

ν=c/λ

ν:频率,单位Hz;λ:波长,单位cm;c:光速;波长愈短,频率愈高.光波波长的单位很多,其换算关系为:1nm=10-7cm=10-3μm

频率的表示法:

(1)一种表示法为Hz,如波长为300nm的光,它的频率为ν=c/λ=(3*1010cm/s)/(300*10-7cm)=1015 s-1。

(2)一种表示法是用波数。就是在1cm长度内波的数目。如用波数表示,则在1cm内波长为300nm的光的波数为:1/(300*10-7)=33333cm-1就是300nm波长的光的波数为33333cm-1.

1.2电磁辐射能

电磁辐射是一种能量,当分子吸收辐射,就获得能量。获得多少能量决定于辐射的频率。

△E=hν;ΔE=获得的能量;h=planck常数,6.626*10-34J.S;频率愈高,获得的能量愈大。

1.3分子吸收光谱的分类

分子中有原子与电子。原子、电子都是运动着的物质,都具有能量。在一定的条件下,整个分子有一定的运动状态,具有一定的能量,即是电子运动、原子间的振动、分子转动能量的总和。

E分子=E电子+E振动+E转动(或E总=Ee +Ev +Er )当分子吸收一个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时,分子就由较低的能级E1跃迁到较高的能级E2,被吸收光子的能量必须与分子跃迁前后的能级差恰好相等,否则不能被吸收,它们是量子化的。

Δ E分子= E2- E1 = E光子= hν

上述分子中这三种能级,以转动能级差最小(约在0.05-10-4ev)分子的振动能差约在1~0.05ev之间,分子外层电子跃迁的能级差约为20-1ev。

⑴转动光谱

在转动光谱中,分子所吸收的光能只引起分子转动能级的变化,即使分子从较低的转动能级激发到较高的转动能级。

转动光谱是由彼此分开的谱线所组成的。

由于分子转动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很小,所以转动光谱位于电磁波谱中长波部分,即在远红外线及微波区域内。

根据简单分子的转动光谱可以测定,键长和键角。

⑵振动光谱

在振动光谱中分子所吸收的光能引起振动能级的变化。分子中振动能级之间能量要比同一振动能级中转动能级之间能量差大100倍左右。振动能级的变化常常伴随转动能级的变化,所以,振动光谱是由一些谱带组成的,它们大多在红外区域内,因此,叫红外光谱。

⑶电子光谱

在电子光谱中分子所吸收的光能使电子激发到较高的电子能级,使电子能级发生变化所需的能量约为使振动能级发生变化所需能量的10-100倍。

电子能级发生变化时常常同时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因此从一个电子能级转变到另一个电子能级时,产生的谱线不是一条,而是无数条。实际上观测到的是一些互相重叠的谱带。在一般情况下,也很难决定电子能级的变化究竟相当于哪一个波长,一般是把吸收带中吸收强度最大的波长λmax(最大吸收峰的波长)表出,电子光谱在可见及紫外区域内出现。

第二节紫外和可见光吸收光谱

2.1紫外光谱及其产生

⑴紫外光的波长范围

紫外光的波长范围为4-400nm;200-400nm为近紫外区,4-200nm为远紫外区。由于波长很短的紫外光会被空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吸收,研究远紫外区的吸收光谱很困难,一般的紫外光谱仅仅是用来研究近紫外区的吸收。

⑵紫外光谱

当把一束光通过有机化合物时,某一波长的光可能吸收很强,而对其他波长的光可能吸收很弱,或者根本不吸收。当化合物吸收一定波长的紫外光时,电子发生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叫做紫外吸收光谱,简称紫外光谱。

⑶电子跃迁的种类

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化合物的价电子有三种类型,即σ键电子、π键电子和未成键的n 电子,在电子吸收光谱中,电子跃迁主要是经下三种。

①σ-σ*跃迁

σ电子是结合得最牢固的价电子,在基态下,电子在成键轨道中,能级最低,而σ*态是最高能级。σ-σ*跃迁需要相当高的辐射能量。在一般情况下,仅在200nm 以下约~150nm才能观察到,即在一般紫外光谱仪工作范围之外,只能用真空紫外光谱仪才可观察出来(在无氧和二氧化碳的情况下)。所以测紫外光谱时,常常用烷烃作溶剂。

②n电子的跃迁

n 电子是指象N,S,O,X 等原子上未共用的电子。它的跃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n-π* 跃迁未共用电子激发跃入π* 轨道,产生吸收带,称为R带(基团型的,Radikalartig德文),由n-π*引起的,在200 nm以上。如:醛酮分子中羰基在275-295nm处有吸收带,为C=O中n-π*跃迁吸收带。第二种方式是n→σ*跃迁,这种跃迁所需的能量大于n-π*,故醇醚均在远紫外区才出现吸收带,~ 200nm。如甲醇λmax=183nm。

③π→π*跃迁

乙烯分子中π电子吸收光能量,跃迁到π*轨道。吸收带在远紫外区。当双键上氢逐个被烯基取代后,由于共轭作用,π→π*能级减小。吸收带向长波递增。由共轭双键产生的吸收带称为K带,其特征是摩尔消光系数大于104。在近紫外区吸收,CH2=CH2λmax=162nm,CH2=CH-CH=CH2λmax=217nm。

2.2Lambert-Beer定律和紫外光谱图

(1)Lambert-Beer(朗勃特-比尔)定律

当我们把一束单色光(I o)照射溶液时,一部分光(I)通过溶液,而另一部分先被溶液吸收了。这种吸收是与溶液中物质的浓度(c)和液层的厚度成正比的。这就是Lambert-Beer定律。透射光强度(I)和入射光强度(I0)之比,即I/I0为透射比。LogI/I0为透光率,A=- LogI/I0为吸光度(吸收度);c: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L:液层的厚度,单位cm;ε:摩尔消光系数。从理论上说,ε的大小表示这个分子在吸收峰的波长可以发生能量转移(电子从能位低的分子轨道跃迁到能位高的分子轨道)的可能性。ε值大于104是完全允许的跃迁,而小于103跃迁几率较低,若跃进迁是禁阻的,ε值小于几十。当c为百分浓度时,ε为

百分消光系数,以表示。

(2)紫外光谱图

以吸光度或消光系数(ε或logε)为纵坐标,以波长(单位nm)为横坐标作图得到的紫外光吸收曲线,即紫外光谱图(纵坐标常常用ε或logε)。

(1)处有一个最大吸收峰,位于波长280nm,用λmax=280nm表示。最大吸收峰为化合物的特征数值。

在一般文献中,紫外吸收光谱的数据,多报导它的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和摩尔消光系数。如:

表示样品在甲醇溶液中,在252nm处有最大吸收峰,这个吸收峰的摩尔消光系数为12300。当消光系数很大时,一般用logE或logε表示。

⑶紫外光谱图中常见的几种吸收带及常用光谱术语。

R 吸收带(来自德文Radikalartig(基团)):为n→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如C=O,-NO2 ,-CHO.其特点εmax<100(logε<2),λmax 一般在270nm以上。

K 吸收带(来自德文Konjugierte(共轭)):为π→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如共轭双键。该带的特点εmax>10000。共轭双键增加,εmax向长波方向移动,εmax 随之增加。

B 吸收带(来自Benzenoid一词(苯系)):为苯的π→π*跃迁引起的特征吸收带,其波长在230-270nm之间,中心在254nm,ε 约为204左右,

E 吸收带(Ethylenic(乙烯型)):也属于π→π*跃迁。可分为E1 和E2带,二者可以分别看成是苯环中的乙烯及共轭乙烯键所引起的。苯的E1为180nm,εmax >10000;E2为200nm,2000<εmax<14000。

生色基(发色团):共价键不饱和原子基团,能引起电子光谱特征吸收,一般为带π电子的基团。如:C=C、C=O、C=N、NO、NO2等。

助色基(助色团):饱和原子基团,本身在200nm以上没有吸收,但当它与发色基团连接时,可使发色团的最大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使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叫助色团,如:-OH 、-NH2、-Cl、-SH 等。一般为带p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2.3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般紫外光谱是指200-400nm的近紫外区,只有π→π* n→π* 跃迁才有实际意义,也就是说紫外光谱适用于分子中具有不饱和结构的,特别是共轭结构的化合物。

⑴共轭体系增长,吸收峰的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如:

⑵共轭链的一端引入含有未共用电子的基团(如:-NH2,-OH)和烷基时,可以产生p-π,σ-π超共轭,使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

2.4紫外光谱的应用

⑴推断官能团(确定不饱和化合物的结构骨架)

如在200~250nm有强吸收带(ε>10000),可能含有双键的共轭单位;在250~300nm有弱吸收(ε<100)表示可能有羰基存在。

⑵检查化合物的纯度

第三节红外光谱

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中,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重要得手段。用它可以确定两个化合物是否相同,若两个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完全相同,则一般他们为同一化合物(旋光对映体除外)。也可以确定一个新化合物中某些特殊键或官能团是否存在。

3.1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表示吸收带的位置。以透射百分率(Transmittance %,符号T%)为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吸收带为向下的谷。

3.2红外光谱的产生

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1、分子振动的分类:

⑴伸缩振动(ν):原子沿着建轴伸长和缩短,振动时键长有变化,键角不变。

⑵弯曲振动(δ):组成化学键的原子离开键轴而上下左右的弯曲。弯曲振动时,键长不变,但键角有变化。

①:面内弯曲:

②:面外弯曲:

2、红外光谱的产生

当分子吸收红外光子,从低的振动能级向高的振动能级跃迁时,而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振动能:E vib=( V + 1/2) hν;

V=0,1,2,3...称为振动量子数,ν=振动频率,h=普朗克常数(6.36×10-34焦耳.秒)

△E = hν

在分子中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所需要的能量大于转动能级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所以发生振动能级跃迁的同时,必然伴随转动能级的跃迁。因此,红外光谱也成为振转光谱。

只有偶极矩大小或方向有一定改变的振动才能吸收红外光,发生振动能级跃迁,产生红外光谱。不引起偶极变化的振动,无红外光谱吸收带。

3、原理

对于分子的振动,为了便于理解可以用经典力学来说明。用不同质量的小球代表原子,用不同硬度的弹簧代表各种化学键。

根据胡克(Hooke)定律,两个原子的伸展振动视为一种简谐振动,其频率可依下公式近似估计:ν=1/2π(k/μ)-1/2

k:力常数, μ:折合质量=m1m2/( m1+m2 ) , m1和m2分别为二个振动质点的质量。

π和c为常数,吸收频率随键的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键连原子的质量增加而减少。化学键的力常数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则振动频率越高,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即短波区)。

当振动频率和入射光的频率一致时,入射光就被吸收。因而同一基团基本上总是相对稳定地在某一稳定范围内出现吸收峰。

如:C-C,C-N,C-O 1300~800 cm-1

C=C,C=N,C=O 1900~1500 cm-1

C≡C,C≡N 2300~2000 cm-1

C-H,N-H,O-H 3650~2850 cm-1

4、红外光谱区域划分

一般说来,红外光谱可分为两部分:

(1)3800~1400 cm-1部分是官能团特征吸收峰出现较多的部分,叫官能团区。

(2)1400~600 cm-1部分对各个化合物来说这一部分的特异性(个性)较强,其中各峰出现情况受整个分子结构影响较大,虽然也有官能团特征吸收落在此区域(特别是弯曲振动峰),但是总的说来,这一部分光谱是反映整体分子特征的,称为指纹区,他对鉴定各个有机化合物是很有用的。

(3)吸收峰的种类

①基频吸收峰:分子吸收红外光主要发生由基态到第一激发态的跃进,由这种跃进所产生的吸收叫基频吸收。振动的频率与其吸收峰频率是一样的。

②倍频峰:有的基团除了在基频有强的吸收外,在比基频高一倍或n倍处还出现了弱的吸收,称倍频峰。倍频带的频率不严格地等于基频带的整数倍,一般只有第一倍频带具有实际意义。吸收频率近似于基频的两倍。

5、烃的特征吸收峰

(1)烷烃:

νC-H 3000~2800cm-1为甲基,亚甲基的C-H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

δC-H 1465~1360cm-1甲基在1375cm-1一个特征吸收峰(强);

异丙基在1370和1385cm-1出现等强度的的两峰(强);

叔丁基,在1370和1395cm-1出现不等强度的两个峰,低波数的吸收峰为高波数的吸收峰强度的两倍;。

亚甲基在1465cm-1左右处出现特征峰。

-(CH3)n- (n≥4):在722-744cm-1出现吸收峰;

-(CH2)n- (n<4):吸收移向高波数方向;

环丙烷由于键角变小,C-H的伸缩振动移向3050cm-1

(2)烯烃:

ν=C-H 3095~3010cm-1(中)

νC=C:1680~1600cm-1,其强度和位置决定了双键碳上的取代基和双键的共轭情况,对称性强其峰就弱,共轭使峰增强,波数则略低。

在980~650cm-1出现弯曲振动吸收峰,由此可以判断取代基数目、性质以及顺反异构等情况。

如:

数学物理方法第三章答案完整版

第三章答案 1. (6分)已知齐次状态方程Ax x =&的状态转移矩阵)(t Φ如下,求其逆矩阵)(1 t -Φ和系统矩阵A 。 ??? ???+-+---=Φ--------2t t 2t t 2t t 2t t 3e 2e 3e 3e 2e 2e 2e 3e )t (。 解: ??????+-+---=-Φ=Φ-2t t 2t t 2t t 2t t 1 3e 2e 3e 3e 2e 2e 2e 3e )t ()t ( (3分) ? ? ? ? ??=Φ==4-3-21|)t (A 0t & (3分) 2. (8分)求定常控制系统的状态响应。 ()()()()()()0101,0,0,11210x t x t u t t x u t t ??????=+≥== ? ? ?--?????? & 解:11t t t At t t t t t t e te te e e t t te e te -------+??+??== ? ?----?? ?? (4分) 0()()(0)()()10t t t t t x t t x Bu t d e te e d te e e ττττττ τττ------=Φ+Φ-????+??=+=??????--?????? ?? (4分) 3.(3分) 已知齐次状态方程Ax x =&的状态转移矩阵)(t Φ如下,求其系统矩阵A 。 ?? ? ???+-+---=Φ--------2t t 2t t 2t t 2t t 3e 2e 3e 3e 2e 2e 2e 3e )t (。 解:? ? ? ? ??=Φ==4-3-21|)t (A 0t & (3分) 4.(8分)已知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u x x ?? ????+??????=111101&, 初始条件为1)0(1=x ,0)0(2=x 。求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响应。 解:解法1:?? ? ???=??? ? ????????---=Φ--t t t e te e s s L t 01101)(1 1; (4分) ?? ????-=??????-+??????=???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e e te e te e d e e t e e te e x 212111)(00100τττττ。 (4分) 解法2: ?? ????--=??????--+??????--=+-=-s s s s s s s s s s x s Bu A s s x 21)1(1 11)1(11)1(1)}0()({)I ()(22221 ;

数学物理方法第八章作业答案

P 175 8.1在0x =的邻区域内,求解下列方程: (1) 2 (1)0x y''xy'y -+-= 解:依题意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2 2 10(1) (1) x y''y'y x x + - =-- 2 ()(1) x p x x = -,2 1()(1) q x x =- - 可见0x =是方程的常点. 设方程的级数解为0 ()n n n y x c x ∞ == ∑,则1 1 ()n n n y'x nc x ∞ -== ∑,2 2 ()(1)n n n y''x n n c x ∞ -== -∑ 代入原方程得2 2 2 1 2 2102 2 2 1 (1)(1)0(1)(1)0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c x x n n c x x nc x c x n n c x n n c x nc x c x ∞ ∞ ∞ ∞ ---====∞ ∞ ∞ ∞ -====---+- =? -- -+ - =∑∑∑∑∑∑∑∑ 由0 x 项的系数为0有:202012102 c c c c ?-=?= 由1 x 项的系数为0有:311313200 (0)c c c c c ?+-=?=≠ 由2x 项的系数为0有:42224201143212012 24 c c c c c c c ?-?+-=?= = 由3 x 项的系数为0有:533355432300c c c c c ?-?+-=?= 由4x 项的系数为0有:64446403165434010 80 c c c c c c c ?-?+-=?= = 由5 x 项的系数为0有:755577654500c c c c c ?-?+-=?= 由6 x 项的系数为0有:866686025587656056 896 c c c c c c c ?-?+-=?== …… ∴ 方程的级数解为 2 4 6 8 0100000 1115()2 24 80 896 n n n y x c x c c x c x c x c x c x ∞== =++ + + + +???∑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练习及答案

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1.指出下列化合物能量最低的电子跃迁的类型。 答案: ⑴. π-π* ⑵.n-σ*⑶.n-π* ⑷. n-σ* ⑸. п-п* 2.按紫外吸收波长长短的顺序,排列下列各组化合物。 ⑴. ⑵.CH3-CH=CH-CH=CH2 CH2=CH-CH=CH2 CH2=CH2 (3).CH3I CH3Br CH3Cl ⑷. ⑸. 反-1,2-二苯乙烯顺-1,2-二苯乙烯 答案: ⑴以环己酮为基准,添加共轭双键及增加助色基都使UV吸收产生红移。 ⑵以乙烯为基准,添加共轭双键及增加助色基都使UV吸收产生红移。 CH3-CH=CH-CH=CH2>CH2=CH-CH=CH2>CH2=CH2 ⑶杂原子的原子半径增大,化合物的电离能降低,吸收带波长红移。n ? s* CH3I>CH3Br>CH3Cl ⑷以苯环为基准,硝基苯增加p-p共轭,氯苯增加p-p共轭,UV吸收红移。 ⑸反式异构体的共轭程度比顺式异构体更大。 反-1,2-二苯乙烯>顺-1,2-二苯乙烯 3.指出哪些化合物可在近紫外区产生吸收带. (1) (2)CH3CH2OCH(CH3)2(3) CH3CH2C≡CH

(4) (5) CH2=C=O (6).CH2=CH-CH=CH-CH3 答案: 可在近紫外区产生吸收带的化合物是⑷,⑸,⑹。 4、图8-32和图8-33分别是乙酸乙酯和1-己烯的红外光谱图,试识别各图的主要吸收峰: 答案: 图8-32己酸乙酯的IR图的主要吸收峰是:①.2870-2960cm-1为-CH3,>CH2的V C-H碳氢键伸缩振动。 ②.1730cm-1为V C=O羰基伸缩振动。③.1380cm-1是-CH3的C-H弯曲振动。④.1025cm-1,1050CM-1为V C-O-C 伸缩振动。 图8-33,1-己烯的IR图主要吸收峰是①.=C-H伸缩振动。②.-CH3,>CH2中C-H伸缩振动。③. 伸缩振动,④.C-H不对称弯曲振动。⑤.C-H对称弯曲振动。⑥.R-CH=CH2一取代烯。

数学物理方法第二次作业答案

第七章 数学物理定解问题 1.研究均匀杆的纵振动。已知0=x 端是自由的,则该端的边界条件为 __。 2.研究细杆的热传导,若细杆的0=x 端保持绝热,则该端的边界条件为 。 3.弹性杆原长为l ,一端固定,另一端被拉离平衡位置b 而静止,放手任其振动,将其平衡位置选在x 轴上,则其边界条件为 00,0x x l u u ==== 。 4.一根长为l 的均匀弦,两端0x =和x l =固定,弦中张力为0T 。在x h =点,以横向力0F 拉弦,达到稳定后放手任其振动,该定解问题的边界条件为___ f (0)=0,f (l )=0; _____。 5、下列方程是波动方程的是 D 。 A 2tt xx u a u f =+; B 2 t xx u a u f =+; C 2t xx u a u =; D 2tt x u a u =。 6、泛定方程20tt xx u a u -=要构成定解问题,则应有的初始条件个数为 B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一根长为l 两端固定的弦,用手把它的中 点朝横向拨开距离h ,(如图〈1〉所示)然后放 手任其振动。”该物理问题的初始条件为( D )。 A .?????∈-∈==] ,2[),(2]2,0[,2l l x x l l h l x x l h u o t B .???? ?====00 t t t u h u C .h u t ==0 D .???????=?????∈-∈===0 ] ,2[),(2]2,0[,200t t t u l l x x l l h l x x l h u 8.“线密度为ρ,长为l 的均匀弦,两端固定,开始时静止,后由于在点)0(00l x x <<受谐变力t F ωsin 0的作用而振动。”则该定解问题为( B )。 A .?????===<<-=-===0 ,0,0)0(,)(sin 0000 2 t l x x xx tt u u u l x x x t F u a u ρ δω u x h 2 /l 0 u 图〈1〉

数学物理方法第二篇第4章

第四章 分离变量法、本征函数法 在讨论有界区域具有齐次边界条件的数学物理问题时可寻求变量分离形式的解,这就是分离变量法. §2.4.1一维有界区域齐次方程齐次边界条件 混合问题的分离变量法 以弦的横振动为例,设弦长为l ,两端固定的一维自由振动的混合问题是 ?? ? ??≤≤==≥==>≤≤=) 0(),()0,(),()0,()0(, 0),(,0),0()0,0(),,(),(2l x x x u x x u t t l u t u t l x t x u a t x u t xx tt ψ? 由于边界条件是齐次的,因此设问题有变量分离形式的解: )()(),(t T x X t x u =, 这里X (x )与变量t 无关,T (t )与变量x 无关,将它代入方程,分离变量得到 ) ()() ()(2 x X x X t T a t T ''= '', 这是一个恒等式,左边仅是t 的函数,右边仅是x 的函数,而x ,t 是两个无关的独立变量,所以这个等式只能是常数,记为λ-,于是有 λ -=''= '') ()() ()(2 x X x X t T a t T , 从而得到两个常微分方程:

)()(,0)()(2 =+''=+''x X x X t T a t T λλ, 对齐次边界条件也有, )()(, 0)0()0(==t T l X T X , 由于求非零解,所以0)(≠t T ,只有,0)(,0)0(==l X X ,由此就得 到关于X (x )的施斗姆-刘维尔本征值问题: ?? ?===+''0 )(,0)0(0)()(l X X x X x X λ, (1)0<λ不是本征值. (2)0=λ,得B Ax x X +=)(,A ,B 为待定常数,由0)0(=X 得B =0, 由0)(=l X 得Al =0,0≠l ,所以A =0,表明0=λ也不是本征值. (3)当0>λ时,方程的通解为 x D x C x X λλs i n c o s )(+= 由0)0(=X 得C=0;由0)(=l X 得关于λ的方程 0sin =l D λ 由于求问题的非零解,所以0≠D .只有0sin =l λ,从而得到问题 的可列个本征值: ,...) 3,2,1(,== n l n n πλ 即 ,...) 3,2,1(,)( 2 ==n l n n πλ 对应的本征函数(把非零常数D 省去)有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答案[1]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答案: 第二章: 1、(1)a 与b 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以0z 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 (2)左半平面0,x <但是除去圆22(1)2x y ++=及其内部;圆2211()416x y -+= 2、2 ,cos(2)sin(2)i e i π ππ+; 32,2[cos(sin(3)i e i π ππ+; ,(cos1sin1)i e e e i ?+ 3、22k e ππ--; (623)i k e ππ+; 42355cos sin 10cos sin sin ?????-+; 11()sin ()cos 22b b b b e e a i e e a --++- 1 ()cos 2 y y ay b e e x e ---- 4、(1) 2214u υ+= 变为W 平面上半径为1 2的圆。 (2)u υ=- 平分二、四象限的直线。 5、(1) z ie iC -+; 2(1) 2i z -; ln i z - (2) 选取极坐标 ,, ()2 2 u C f z ?? υ==+=6、ln C z D + 第三章: 1、 (1) i π (2)、 i ie π-- (3)、 0 (4)、i π (5)、6i π 2、 设 ()!n z z e f n ξ ξ= z 为参变数,则 () 1 220 1 1 () 1(0)2!2! 1()()!!! ! n z n n n l l n n n n z z n z e d f d f i n i n z d z z e e n n d n n ξξξξξξξξπξξπξ ξ +=== ====? ? 第四章: 1、(1) 23 23 ()()ln 22z i z i z i i i i i ---+-+- (2)23313 (1) 2!3!e z z z ++++ (3) 211111()()[(1)(1)](1)11222k k k k k k z z i i i z z z i z i z i ∞=---=-=--++--<+-+∑ 2、(1) 1 n n z ∞ =--∑ (2) 11()43f z z z =--- ①3z <时 11011()34k k k k z ∞ ++=-∑ , 34z <<时

数学物理方法大作业

基于分离变量法的波导中的电磁波研究 1 空间当中的电磁波 在迅变情况下,电磁场以波动形式存在,电磁场的基本方程是麦克斯韦方程组,对于在0==J σ情况下的迅变场,麦克斯韦方程组为]4[ ?? ? ?? ???? =??=????=????- =??00B D t D H t B E (1) 为了便于求解,通常将(1)式化为 ??? ????=??-?=??-?0101 22 2 22 22 2 t B c B t E c E (2) 必须指出的是,(2)式中第一式E 的三个分量X E ,y E ,z E 虽然是三个独立方程,但是其解却是相互关联的,因为(1)式到(2)式麦克斯韦方程变为二阶的麦克斯韦方程,故解的范围变大了。为了使波动方程(2)的解是原方程(2)的解,必须是波动方程的解满足条件 0=??E 。 求解方程(1),即为求解 ???? ??? ????- =??=??=??-?t B E E t E c E 0012222 (3) (3)式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可以求得定解. 对于定态电磁波,场量可以表示为 t i e z y x E E ω-=),,( (4) 考虑(4)式,(3)式可表示如下:

? ?? ? ? ?? ??-==??=+?E i B E E k E ω002 2 (5) 设电磁波为时谐波,并考虑到关系H B μ=,由(5)式可得到z y x ,,三个分量的6个标量方程: x y x H i E y E ωμγ-=+?? (6) y x z H i E x E ωμγ-=-??- (7) z x y H i y E x E ωμ-=??- ?? (8) x y z E i H y H ωεγ=+?? (9) y x z E i H x H ωεγ=-??- (10) z x y E i y H x H ωε=??- ?? (11) 以上6个方程经过简单运算,可以将横向场分量y x y x H H E E ,,,用两个纵向场分量 z z H E ,来表示,即: )(1 2 y E i x H k H z z c x ??-??- =ωεγ (12) )(12 x E i y H k H z z c y ??+??- =ωεγ (13) )(12 y H i x E k E z z c x ??+??- =ωμγ (14) )(12 x H i y E k E z z c y ??-??- =ωμγ (15) 式中222 k k c +=γ

数学物理方法第08章习题

第八章 习题答案 8.1-1 证明递推公式: (1)()()()x l x x x l l l P P P 1=' -'- (2)()()()()x l x x x l l l P 1P P 1+=' -'+ (3)()()()()x l x x l l l P 12P P 11+=' -'-+ 证明:基本递推公式 ()()()()()x l x l x x l l l l 11P 1P P 12+-++=+ ① ()()()()x x x x x l l l l ' -'+'=-+P 2P P P 11 ② (1)将①式对x 求导后可得: ()()()()()()()x l x l x l x x l l l l l '++'=++'++-11P 1P P 12P 12 ③ 由③-()?+1l ②可得 (目的:消去()x l ' +1P ) ()()()()()()x l x l x x l l l l P 1P 12P 12+-++'+ ()()()()()x l x x l x l l l l '++'+-'=--P 12P 1P 11 整理可得:()()()x l x x x l l l P P P 1=' -'- (2)将()()()x l x x x l l l P P P 1=' -'-乘以l 得: ()()()x l x l x lx l l l P P P 21=' -'- ④ 由③-④得 (目的:消去()x l ' -1P ) ()()()()()()x l x l x x l l l l '+=++'++12P 1P 1P 1 整理可得:()()()()x l x x x l l l P 1P P 1+=' -'+ (3)由2×③-()12+l ×②可得: (目的:消去()x l ' P ) ()()()()()()x l x l x l l l l '++'+++-+11P 12P 12P 24 ()()()()()x l x l x l l l l P 12P 22P 211++' ++'+- 整理可得:()()()()x l x x l l l P 12P P 11+=' -'-+

数学物理方法123章作业解答

另:()y x u u ,=,()y x v v ,=,?? ?==? ρ?ρsin ,cos y x ? ?ρ ρ ρ sin cos y u x u y y u x x u u ??+ ??= ????+ ????= ?? ρ ?????ρ?ρρ??ρ? ρ??= ??+ ??= ??+ ??- =??? ? ????+-??=???? ??????+????= ??u x u y u y v x v y v x v y y v x x v v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111 ? ?ρ ρ ρ sin cos y v x v y y v x x v v ??+ ??= ????+ ????= ?? ρ ?????ρ?ρρ??ρ? ρ??- =??- ??- =??+ ??- =??? ? ????+-??=???? ??????+????= ??v x v y v y u x u y u x u y y u x x u u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111 所以,有 ?????? ???-=????=??ρ?ρ?ρρv u v u 11 第18页 第2题

第27页 指出下列多值函数的支点及其阶。 (1) ) (a z - 解:根式的可能支点是∞点和根式内多项式的零点,现在来逐个考察这些点的性质。 ① a z =:在此点的邻域内任取一点 1 11φρi e a z +=(11 <<ρ),则有 2 11)(φ φ ρρi i e e a z = = - 当保持 1ρ不变 π φφ211+→(绕 a z =一周)时,有

2018物理二轮复习100考点第十七章物理思维方法专题17.13数学物理方法

专题17.13 数学物理方法 1.(2008·上海)如图所示为研究电子枪中电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简化模型示意图。在Oxy 平面的ABCD区域内,存在两个场强大小均为E的匀强电场I和II,两电场的边界均是边长 为L的正方形(不计电子所受重力)。 (1)在该区域AB边的中点处由静止释放电子,求电子离开ABCD区域的位置。 (2)在电场I区域内适当位置由静止释放电子,电子恰能从ABCD区域左下角D处离开,求所有释放点的位置。 (3)若将左侧电场II整体水平向右移动L/n(n≥1),仍使电子从ABCD区域左下角D处离开(D不随电场移动),求在电场I区域内由静止释放电子的所有位置。 (2)设释放点在电场区域I中,其坐标为(x,y),在电场I中电子被加速到v1,然后进入 电场II做类平抛运动,并从D点离开,有,, 解得xy=,即在电场I区域内满足议程的点即为所求位置。 (3)设电子从(x,y)点释放,在电场I中加速到v2,进入电场II后做类平抛运动,在高度为y′处离开电场II时的情景与(2)中类似,然后电子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D点,则有

,,,。 解得,即在电场I区域内满足方程的点即为所求位置。 【点评】大于题述要求的单个或分离位置,可以用位置坐标表示;对于连续位置则需要用方程表示。 2.(2008·四川)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 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3.(2014·四川省雅安三诊)如题79B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顶端静止释放,从轨道末端O点水平抛出,击中平台右下侧挡板上的P点。以O为原点在竖直面内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挡板形状满足方程 y=6-x2(单位:m),小球质量m=0.4 kg,圆弧轨道半径R=1.25m,g 取10 m/s2;求: (1)小球对圆弧轨道末端的压力大小; (2)小球从O点到P点所需的时间(结果可保留根号)。

数理方程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数理方程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一、由于广义函数的出现,它提供了处理偏微分方程的又一种新方法,其中许多经典的方法(突出的如Fourier分析)进一步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后还陆续出现了拟微分算子、Fourier积分算子、微局部分析、超函数等新的强有力的数学理论工具同计算机系统的完美结合,堪称为时代的发展的加速器,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发展,并应用于处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问题,数理方程在工程性学科中的应用,更深刻的给变了岩土工程的发展进程。 二、偏微分方程在科技发展与国民经济中的巨大作用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很多重要的科研问题都要求偏微分方程的解,为相应的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保证安全可靠且高效地完成任务。例如:岩土工程却是以实践和试验为基础的工程性学科,但近年来正在发展中的计算土力学,为岩土工程的发展和应用工程实践提供了便捷通道。现实中的工程问题是不能或很难用工程试验的方法来究的,怎样在试验前作较准确的预测,由于理论的发展远滞后于工程实践的应用需要,人们必须寻求新的路径:既能满足实践的定量需要,又尽可能的符合理论的定性要求。因此,发展出多种偏微分问题的处理方法,《数学物理方程遇特殊函数》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在计算土力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处理一些实际课题时,电子计算机已越来越成为一个

重要的工具,要能有效地将数学物理方程遇特殊函数同电子计算机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其先决条件是:(1)建立合理的数学物理模型。对决定岩土性质的重要变量及参数,通过大量偏微分方程及数学模型来描述;比较及优化各种模型,选定能符合实际工程的模型。(2)确定合理的数学物理方程的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实际中的边界条件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初始条件更是无法精确地确定,所以就存在“抓主忽次”的问题(即能真实地反映问题,又能简化方程,更能方便计算)。 (3)对相应的偏微分方程进行定性的研究。许多偏微分方程的非级数解的存在与否仍然备受争议,我们只要确定存在性、稳定性、适应性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分析。(4)寻求或选择有效的求解方法,特别是数值的求解方法(即设幂级数为微分方程的解,确定系数即可,取满足精度要求的有限项进行计算)。(5)编制高效率的程序或建立相应的应用软件。这些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使用计算机所得结果的精确度及耗资的大小。目前MATLAB在处理偏微分方程与特殊函数方面取得成功的例子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数值求解微分方程的数值解在岩土工程中的意义。基于数理方程遇特殊函数的理念,借助新兴学科的发展成果,成就了许多数值软件和数值模拟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例如:ABAQUS、FLAC 2/3D、FEM、CEM等计算软件的。 三、现代数值方法的作用与功能可归纳为: 1 强有力的分析计算器作用 输入某一工程的基本几何参数、力学参数与施工条件, 通过数值分析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 第一章: 应用矢量代数方法证明下列恒等式 1、3r ?= 2、0r ??= 3、()()()()()A B B A B A A B A B ???=?-?-?+? 4、21 ()0 r ?= 5、()0A ???= 第二章: 1、下列各式在复平面上的意义是什么? (1)0; 2 Z a Z b z z -=--= (2) 0arg 4z i z i π -<<+; 1Re()2 z = 2、把下列复数分别用代数式、三角式和指数式表示出来。 1; 1i i e ++ 3、计算数值(a 和b 为实常数,x 为实变数) s i n 5i i ? s i n s i n ()i a z i b z a i b e -+ 4、函数 1 W z = 将z 平面的下列曲线变为W 平面上的什么曲线? (1)2 2 4x y += (2)y x = 5、已知解析函数()f z 的实部(,)u x y 或虚部(,)x y υ,求解析函数。 (1) 22 sin ;,(0)0;,(1)0x u e y u x y xy f u f ?==-+===; (2) (00)f υ== 6、已知等势线族的方程为22 x y +=常数,求复势。 第三章: 1、计算环路积分:

2 211132124sin 4(1).(2).1 1sin (3). (4). () 231 (5). (1)(3)z z z i z z z z z e dz dz z z z e dz dz z z z dz z z π π+=+====-+--+-? ???? 2、证明:21()!2!n n z n l z z e d n i n ξξ πξξ=? 其中l 是含有0ξ=的闭合曲线。 3、估计积分值 222i i dz z +≤? 第四章: 1、泰勒展开 (1) ln z 在0z i = (2)1 1z e -在00z = (3)函数2 1 1z z -+在1z = 2、(1) 1 ()(1)f z z z = -在区域01z <<展成洛朗级数。 (2) 1 ()(3)(4)f z z z = --按要求展开为泰勒级数或洛朗级数:① 以0z =为中心展开; ②在0z =的邻域展开;③在奇点的去心邻域中展开;④以奇点为中心展开。 3、确定下列函数的奇点和奇点性质 5 2 1 (1);(2)(1)s i n c o s z z z z -+ 第五章: 1、计算留数 (1) 2 (1)(1)z z z -+在1,z =±∞点。 (2) 3 1sin z e z -,在0z =点; (3) 31 cos 2z z -在孤立奇点和无穷远点(不是非孤立奇点);

(整理)数学物理方法

《数学物理方法》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物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是继高等数学后的一门数学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1) 掌握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程、特殊函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解题计算方法;(2) 掌握把物理问题归结成数学问题的方法,以及对数学结果做出物理解释。为今后学习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等理论物理课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本课程的重点是解析函数、留数定理、傅里叶变换、数学物理方程、分离变数法、傅里叶级数法、本征值问题等。 本课程的难点是把物理问题归结成数学问题,以及各种数学物理方程的求解。 二、参考教材: 必读书:《数学物理方法》,梁昆淼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第3版。 参考书:《数学物理方法》,汪德新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3版;《数学物理方法》,赵蕙芬、陆全康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2版。 三、考试要点: 第一章复变函数 (一)考核知识点 1、复数及复数的运算 2、复变函数及其导数 3、解析函数的定义、柯西-黎曼条件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复数三种形式的转换。 2、掌握复变函数的导数和解析等基本概念,并掌握判断导数是否存在和函数是否解析的 方法。 u 。 3、了解解析函数与调和函数的关系,并能从已知调和函数u或v,求解析函数iv 第二章复变函数的积分 (一)考核知识点 1、复变函数积分的运算 2、柯西定理 (二)考核要求 1、理解单通区域和复通区域的柯西定理,并能用它们来计算复变函数的积分。

2、掌握应用原函数法计算积分。 3、掌握柯西公式计算积分。 第三章幂级数展开 (一)考核知识点 1、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2、解析函数的泰勒展开 3、解析函数的洛朗展开 (二)考核要求 1、理解幂级数收敛圆的性质。 2、掌握把解析函数展开成泰勒级数的方法。 3、掌握把环域中的解析函数展开成洛朗级数的方法。 4、理解孤立奇点的分类及其类型判断。 第四章留数定理 (一)考核知识点 1、留数的计算 2、留数定理 3、利用留数定理计算实变函数定积分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留数定理和留数计算方法。 2、掌握利用留数定理计算三类实变函数定积分。 第五章傅里叶变换 (一)考核知识点 1、傅里叶级数 2、傅里叶变换 3、δ函数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形式和定义在有限区间) ,0(l上的函数的傅里叶展开。 2、掌握非周期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3、掌握δ函数的性质及其傅里叶积分的形式。 第七章数学物理方程的定解问题

现代物理学的九大终极问题

现代物理学的九大终极问题 潘多拉之盒 在1900年,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得意地声明道:“在物理上没什么没被发现的重大东西了。剩下的一点未知事物也很容易精确地观测。”但是在接下来的三十年中,量子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已经颠覆了这个结论。今天,没有物理学家敢断言我们对物理和宇宙的认识“接近完成”。相反,每一个新的发现似乎又打开了又一个“潘多拉之盒”——喷涌出更深更多的物理问题。 这里有我们挑选出来的著名而开放性的物理未解难题。

无论天体物理学家如何推敲数字,宇宙的的组成模型已经不需要再加上什么了。但是,虽然重力在时空中向内聚(pulling inward),宇宙的构造却不断向外延伸——越来越快地向外膨胀。为了解释这一点,天文学家提出了一个看不见的介质通过推开时空来抵消掉重力的影响,这东西就被叫做“暗能量”。在大多广为接受的暗能量模型中,暗能量是一个”宇宙常数“——一个空间的固有属性,拥有”负压力”来把宇宙空间拉开。当空间膨胀时,更多地方被腾出来,然后暗能量随之而入。基于观测到的扩展速度,科学家们认为暗能量总和组成了宇宙70%以上的部分。但竟然没有人知道如何找到它。

显然,宇宙中84%的物质不吸收也不发射光线。“暗物质”,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无法直接观测,也没法间接探测到。暗物质的存在是从可见物质的重力效应、辐射和宇宙结构理论中推导出来的。这个神出鬼没的物质理论上遍布整个星系,而且应该是弱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世界上已经有几个寻找WIMP的探测器,不过目前还没成功嗅探出来。 七、熵是怎么回事?

时间不断向前流逝,因为宇宙的熵(即它的混乱度)只会增加,并且我们没法扭转这一增加的过程。“熵总是增加”的这一事实涉及这样的逻辑:混乱的物质排列总是比有规则的排列普遍,而且当你改变事物时,它往往会陷入混乱无序(#耳机线)。但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过去的熵如此之低?换句话说,为什么宇宙在最初是有序的——当大量能量被压挤在狭小的空间中时? 六、平行宇宙存在吗? 天体物理数据表明时空并非弯曲,而可能是”平“的,因此它会延伸下去。如果是这样,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地方(即我们认为的”宇宙“)只是一个无限大的绗缝多元宇宙(quilted multiverse)中的一块补丁罢了。与此同时,量子力学的法则也推定:每个”宇宙块“(总共大概有10^22^122个宇宙块吧)的粒子排列配置拥有可能性上限,所以,相对于无限的“补丁式宇宙”,肯定会有一些微粒排列重复的宇宙——而且有无限个这样雷同的平行宇宙(里面有完全相同的你我),也会有只差了一个粒子位置不一样的宇宙,和差了两个粒子的宇宙……到完全不同的宇宙。 这个逻辑有破绽吗?还是说,这种离奇的结论的确无误?这怎么可能?假如正确,我们又会如何证实平行宇宙的存在?

数理方程8-11章习题精选(计算题)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精选 §8-3 1. ??? ?? ???? +===><<=-===.2sin 52,2)0;0(020 202x x l u l u t a u t l x u a u t l x x x xx t π,  2. 222222220200 0,(0)0,1315cos cos cos 0 23252x x x l t t t u u a x l t x u u l a t x x x u x u l l l πππ====???-=<

现代物理学的九大终结问题

现代物理学的九大终结问题 在1900年,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得意地声明道:“在物理上没什么没被发现的重大东西了。剩下的一点未知事物也很容易精确地观测。”但是在接下来的三十年中,量子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已经颠覆了这个结论。今天,没有物理学家敢断言我们对物理和宇宙的认识“接近完成”。相反,每一个新的发现似乎又打开了又一个“潘多拉之盒”——喷涌出更深更多的物理问题。 这里有我们挑选出来的著名而开放性的物理未解难题。 九、暗能量是什么? 无论天体物理学家如何推敲数字,宇宙的的组成模型已经不需要再加上什么了。但是,虽然重力在时空中向内聚(pulling inward),宇宙的构造却不断向外延伸——越来越快地向外膨胀。为了解释这一点,天文学家提出了一个看不见的介质通过推开时空来抵消掉重力的影响,这东西就被叫做“暗能量”。在大多广为接受的暗能量模型中,暗能量是一个”宇宙常数“——一个空间的固有属性,拥有”负压力”来把宇宙空间拉开。当空间膨胀时,更多地方被腾出来,然后暗能量随之而入。基于观测到的扩展速度,科学家们认为暗能量总和组成了宇宙70%以上的部分。但竟然没有人知道如何找到它。 八、暗物质是什么? 显然,宇宙中84%的物质不吸收也不发射光线。“暗物质”,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无法直接观测,也没法间接探测到。暗物质的存在是从可见物质的重力效应、辐射和宇宙结构理论中推导出来的。这个神出鬼没的物质理论上遍布整个星系,而且应该是弱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世界上已经有几个寻找WIMP的探测器,不过目前还没成功嗅探出来。 七、熵是怎么回事?

时间不断向前流逝,因为宇宙的熵(即它的混乱度)只会增加,并且我们没法扭转这一增加的过程。“熵总是增加”的这一事实涉及这样的逻辑:混乱的物质排列总是比有规则的排列普遍,而且当你改变事物时,它往往会陷入混乱无序(#耳机线)。但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过去的熵如此之低?换句话说,为什么宇宙在最初是有序的——当大量能量被压挤在狭小的空间中时? 六、平行宇宙存在吗? 天体物理数据表明时空并非弯曲,而可能是”平“的,因此它会延伸下去。如果是这样,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地方(即我们认为的”宇宙“)只是一个无限大的绗缝多元宇宙(quilted multiverse)中的一块补丁罢了。与此同时,量子力学的法则也推定:每个”宇宙块“(总共大概有10^22^122个宇宙块吧)的粒子排列配置拥有可能性上限,所以,相对于无限的“补丁式宇宙”,肯定会有一些微粒排列重复的宇宙——而且有无限个这样雷同的平行宇宙(里面有完全相同的你我),也会有只差了一个粒子位置不一样的宇宙,和差了两个粒子的宇宙……到完全不同的宇宙。 这个逻辑有破绽吗?还是说,这种离奇的结论的确无误?这怎么可能?假如正确,我们又会如何证实平行宇宙的存在? 五、为什么物质比反物质多? 为什么物质,比它的电荷相反、自旋方向也相反的双胞胎——反物质粒子的总量更多?反物质,根本上是说是”物质为什么存在“的问题。我们假设,宇宙中的物质和反物质对称相抵,而且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物质和反物质一起被生产出来了。但是如果这样的话,两者不会存活到现在:在那时质子和反质子就会互相湮灭,电子和正电子彼此抵消,中子和反中子也这样,——只留下一大堆光子。对于这些东西,我们目前还没法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四、宇宙命运如何?

数学物理方法

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数学物理方法 所属专业:物理、应用物理专业 课程性质:数学、物理学 学分:5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这门课主要讲授物理中常用的数学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线性空间和线性算符、复变函数、积分变换和δ-函数、数学物理方程和特殊函数等,适当介绍近年来的新发展、新应用。本门课程是物理系学生建立物理直观的数学基础,其中很多内容是为后续物理课程如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等服务,是其必需的数学基础。 这门课中的一些数学手段将在今后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往往构成了相应领域的数学基础。一般来讲,因为同样的方程有同样的解,掌握和运用这些数学方法所体现的物理内容将更深入,更本质。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以普通物理、高等数学和部分线性代数知识为基础,为后继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研究有关的数学问题作准备,也为今后工作中遇到的数学物理问题求解提供基础。 (四)教材:《数学物理方法》杨孔庆编 参考书:1. 《数学物理方法》柯朗、希尔伯特著 2. 《特殊函数概论》王竹溪、郭敦仁编著 3. 《物理中的数学方法》李政道著 4. 《数学物理方法》梁昆淼编 5. 《数学物理方法》郭敦仁编 6. 《数学物理方法》吴崇试编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部分线性空间及线性算子 第一章R3空间的向量分析 第一节向量的概念 第二节R3空间的向量代数

第三节R3空间的向量分析 第四节R3空间的向量分析的一些重要公式 第二章R3空间曲线坐标系中的向量分析 第一节R3空间中的曲线坐标系 第二节曲线坐标系中的度量 第三节曲线坐标系中标量场梯度的表达式 第四节曲线坐标系中向量场散度的表达式 第五节曲线坐标系中向量场旋度的表达式 第六节曲线坐标系中Laplace(拉普拉斯)算符▽2的表达式第三章线性空间 第一节线性空间的定义 第二节线性空间的内积 第三节Hilbert(希尔伯特)空间 第四节线性算符 第五节线性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向量 第二部分复变函数 第四章复变函数的概念 第一节映射 第二节复数 第三节复变函数 第五章解析函数 第一节复变函数的导数 第二节复变函数的解析性 第三节复势 第四节解析函数变换 第六章复变函数积分 第一节复变函数的积分 第二节Cauchy(柯西)积分定理 第三节Cauchy(柯西)积分公式 第四节解析函数高阶导数的积分表达式 第七章复变函数的级数展开

基于MATLAB在数理方程的应用

《MATLAB语言》课程论文 基于MATLAB在数理方程的应用 姓名:廖威 学号:12010245212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班 指导老师:汤全武 学院:物理电气信息学院 完成日期:2011.12.12

基于MATLAB在数理方程的应用 (廖威 12010245212 2010级通信班) [摘要] MATLAB 是近几年传播最快、影响最大的数学类应用软件。应用MATLAB 求解《数学物理方法》中的一些题目,使原来繁琐的手工计算变得简便,而且可将数理方程的解及一些特殊函数以图形的形式显示出来,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数理方程当中有许多的复杂的数值及数学符号的计算《数学物理方法》是许多理工专业的必修课和重要基础课,也是一门公认的难度大的课程。因课程内容抽象,数学推导繁琐,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非常枯燥。MATLAB 是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型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具有优秀的数值计算功能和强大的数据可视化能力。本文以一些典型习题为例,介绍了MATLAB 在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数理方程和特殊函数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MATLAB 积分变换数学物理方程特殊函数图形绘制 一、问题的提出 MATLAB是近几年传播最快、影响最大的数学类应用软件。应用MATLAB求解《数学物理方法》中的一些题目,使原来繁琐的手工计算变得简便,而且可将数理方程的解及一些特殊函数以图形的形式显示出来,形象、直观,便于理解。而且MATLAB强大的科学运算、灵活的程序设计、便捷的与其他程序和语言接口的功能,显示出其很强的优越性…… 二、MATLAB在解偏微分方程中的应用 应用MATLAB 求解数学物理方程,可通过编程或直接利用偏微分方程工具箱求解,直接利用偏微分方程工具箱更为简单、方便。在数理方程课上我们学习解矩形域方程的问题: 例1:在矩形域-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