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https://img.taocdn.com/s3/m/565b461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1.png)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一种热爱生命、关注人类情感体验、尊重人类价值的态度和行动。
在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是一种特别的关注,它关注的是新闻事件中的人性因素。
这种关怀温暖人心,让人们更加关注新闻报道,同时也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注受害者和弱势群体。
新闻报道往往会涉及到一些突发事件和社会问题,而受害者和弱势群体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和遗忘的人。
在报道这些事件时,新闻媒体应该注重受害者和弱势群体的权益和感受,充分呈现他们的苦难和不幸,引起读者共鸣和同情。
比如,一些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会就受害者的生存状态、救援状况、恢复情况等进行及时、详尽的报道,让公众对灾难中的受害者有更深的了解,也让受害者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第二,关注社会底层群体。
新闻媒体不仅仅要关注和报道社会上的高层人物和大事件,更要关心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和需求,传递他们的声音和诉求。
这些群体的生活状态和困难是很多人未曾了解和关注的,他们或许没有财富和权利,但是他们同样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比如,针对一些穷困地区的农民工、孤寡老人、儿童等,新闻媒体会开展很多相关报道,热心公益活动,为他们呼吁并筹集捐款,提供帮助和支持,把社会底层人群的诉求传递给公众和政府,为他们发声。
第三,关注人性的真实和善良。
新闻报道既有大事、大非和国家利益问题,也有日常生活和个人情感。
新闻媒体应该关注人性内在的真实和善良,传递人间真情与感动,让公众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善良,激励人们正视现实,不断超越自我。
比如,有一些报导是用特别生动的语言描述个人的悲欢离合、顺境逆境,尤其是关于感人故事的报道。
通过这样的报道,可以让读者在日常的新闻中感受到人们内在的善良和真实,让大家都变得更有同情心、爱心和理解心。
总之,人文关怀是新闻报道的必需品,是人类起码的应有之善。
它的出现不仅能够发扬人性的光辉,同时也是一种抗衡世俗冷漠的态度和力量,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美好。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8c1b32e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a.png)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尊重、关爱和关心,是新闻报道中应该具备的一种理念和态度。
在当今社会,新闻报道既要注重客观性和真实性,更需要关注人的情感和尊严,需要体现出一种温暖和关怀。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意识、内容选择和表达方式等方面探讨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人文关怀意识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人文关怀意识是新闻工作者对人性的尊重和关怀,是对被报道对象的理解和同情。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应该有一颗关爱人的心,尤其是在报道一些涉及到人命财产的事件或社会敏感问题时更应该细致入微。
这就需要记者在采访报道时,要有同情心,要设身处地为被采访对象着想,尽可能避免对被采访对象的伤害。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关注报道对象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从而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内容选择。
在新闻报道中,选择什么样的新闻事件和题材也体现了对人文关怀的体现。
相比于一些煽动性和爆炸性的新闻事件,一些关乎人民生活的温馨、感人的故事更能触动人心。
一些关于普通人生活中的故事,比如突发事件中的感人救援故事,或是关于弱势群体的故事,都可以展现出人文关怀。
通过报道这些温馨感人的故事,不仅可以唤起社会公众对人性美好的共鸣,同时也能够传递一种温暖和关怀的情感。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表达方式。
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将人文关怀情感表达出来也是很重要的。
在采访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可以借助一些温情的语言、动人的描写来展现出对被报道对象的关怀。
在报道一些灾难事件时,可以用一些感人的语言来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切与同情;在报道一些感人的故事时,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语言来表达对故事主人公的敬爱和敬仰。
通过温情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不仅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报道对象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可以唤起读者对人文关怀的共鸣。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今社会,人文关怀已经成为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新闻报道中,才能更好地体现新闻报道的意义和价值。
新闻报道中的暖意
![新闻报道中的暖意](https://img.taocdn.com/s3/m/25d5516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c.png)
新闻报道中的暖意
新闻报道中的暖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关怀:新闻报道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展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例如,在报道社会事件时,关注事件中的人物命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采访,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产生共鸣和同情。
2.正能量传递:新闻报道中经常涉及到一些积极向上的事件和人物,如社会公益活动、好人好事、科技创新等。
这些报道能够激发读者的正能量,让人们看到社会的光明面和进步,从而增强信心和希望。
3.温情故事:新闻报道中不乏一些温馨的故事,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这些故事往往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暖。
例如,报道一位母亲为了救治患病的孩子而四处奔波,或者报道一对老夫妻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都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和爱情的力量。
4.社会互助:新闻报道中经常报道一些社会互助的事件,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邻里守望相助等。
这些报道能够让人们看到社会的团结和互助精神,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新闻报道中的暖意主要体现在人文关怀、正能量传递、温情故事和社会互助等方面。
这些元素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社会。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https://img.taocdn.com/s3/m/b3cd3f3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b.png)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新闻报道是我们获取时事信息和了解社会动态的重要途径,而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更是引起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文关怀是指在新闻报道中对人性、人情、人生命、人文关系、人道主义精神等进行关怀和呵护,尊重个体的尊严和价值,给予个体应有的关怀和关注。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如何体现的。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表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呵护上。
每个社会都存在着某些特殊的群体,比如贫困家庭的孩子、失业人员、老年人、残疾人等,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得到特殊的关怀和帮助。
优秀的新闻报道会通过深入的采访和细致的报道,向社会传递这些弱势群体的真实生活状况和困难,唤起社会的关注和帮助之心,促使社会更多地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
报道关于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现状,或者残障人士的生活困境等,都能引起社会关注和援助,体现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还表现在对个体命运的尊重和关注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命运和价值,新闻报道应该尊重每个被报道者的个人意愿和隐私,不以猎奇心态揭露他们的隐私,不以娱乐化的手法曲解他们的故事。
优秀的新闻报道应该真实地呈现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通过深入的采访和真实的报道,让被报道者感受到尊重和关怀,而不是感到侵犯和伤害。
这样的报道不仅会使被报道者感到温暖和关怀,也会唤起读者的同情和关爱,促使社会更多地关心个体的命运和人文关系。
对灾难中的幸存者进行深入采访,真实地展现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生活状态,能够引起公众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体现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还表现在对社会道德和公共秩序的关注上。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公共秩序,而新闻报道应该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破坏社会道德风尚的行为进行批评和警示,唤起社会的良知和正义之心。
优秀的新闻报道会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侵权事件、腐败现象等进行深入追踪和报道,揭露问题的本质和影响,敦促相关部门和公众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和秩序稳定。
关于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运用分析
![关于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运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3a8a2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7.png)
关于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运用分析一、关怀个体,把握人物细节在新闻报道中,对于涉及个体的报道需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的运用。
这包括对于个体命运的关注、情感的表达以及社会背景的揭示。
在报道中,新闻媒体可以通过采访、现场观察等手段深入了解受访者的情感和处境,同时在报道中通过各种手法传递出这些情感和细节。
只有把握了这些细节,才能更好地触动读者的情感,引起读者对助人故事的关注,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比如在报道一起慈善救助的案例时,可以通过深入的采访、细微的描写来呈现救助者和受助者的情感和故事,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些社会现象的真相。
只有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新闻报道才能更加饱满、触动人心,其传播效果也会更好。
二、关怀社会,发现问题关键新闻报道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发现社会问题、传递社会温度。
在面对一些社会突发事件或者突出问题时,新闻媒体需要发挥人文关怀的力量,深入调查事实真相,揭示问题核心,同时也要关注受害者的命运和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社会关注这些问题,并有效推动问题的解决。
在新闻报道中,特别是在面对一些社会丑闻、突发事件时,对于人文关怀的运用显得更加重要。
新闻媒体不能只是关注事件本身的发展和结果,更要考虑到事件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深入调查、采访受害者和相关人员,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现出事件的核心和影响,同时也更有利于对问题的解决和引起社会的关注。
三、关怀读者,增强情感共鸣在新闻报道中,传递正能量、增强社会温度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责。
人文关怀的运用,更有利于增强新闻报道的社会温度和感染力,也更有利于吸引读者的关注。
通过深入的情感表达和细腻的描写,新闻报道可以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加报道的感染力和传播效果。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9193835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4.png)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人文关怀是指人们对于人性的尊重、关爱和关注,体现出对人类经验、价值和尊严的重视。
在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体现十分重要,它不仅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也是对于读者、受众以及社会的一种关怀和尊重。
下面将从报道立意、对象选择、信息处理和价值导向等角度分析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的立意上得到体现。
新闻报道应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人的痛苦和人的渴望。
在选择报道的时候,应注重选择那些关乎人民利益、日常生活和健康发展的信息,如社会问题、民生事务等。
在报道选择和编辑中,要尽量避免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和消极信息的过度渲染,以免对受众产生负面效应。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对象的选择上得到体现。
人文关怀要求新闻报道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被边缘化的群体和艰难困苦的个人。
这些群体和个人往往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挑战,他们的声音和需求需要被听到和关心。
新闻媒体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报道机会,对他们的遭遇和需求进行客观准确的报道,帮助他们争取自身权益和改善生活条件。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的信息处理中得到体现。
在信息采集和报道过程中,新闻媒体应当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并注重情感和温度。
对于一些涉及到人性、情感和幸福等的问题,新闻报道不仅要呈现事实,也要关注被报道对象的情感和内心感受。
要在报道中展现出对被报道对象的尊重和关怀,让读者和受众能够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的价值导向上得到体现。
新闻媒体要清楚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注重传播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
在报道中,要注重传递希望、鼓舞人心的信息,呈现人们的坚韧和拼搏精神。
还要对社会不公正现象和欺压弱者的行为进行批评,传达公正的声音和价值观。
人文关怀应该贯穿于新闻报道的始终,是新闻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通过在报道立意、对象选择、信息处理和价值导向等方面体现人文关怀,新闻报道能够更好地关注和呵护人性,传递正能量,满足受众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https://img.taocdn.com/s3/m/7508544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9.png)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指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对于关注和尊重人的尊严、权益和福祉的关注和关心。
在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应当贯穿整个报道的过程,从选题、采访、撰写到编辑等各个方面,在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关心和尊重被报道对象的人性、价值和尊严。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对被报道对象的尊重和关注上。
新闻报道应当以人为本,关心被报道对象的安全、健康和权益。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当尊重被采访者的意愿和感受,避免刻意追求煽动和娱乐效果,尤其是在涉及个人隐私和敏感话题的报道上。
新闻报道应当始终保持对被报道对象的尊重和关注,避免伤害或侵犯其合法权益。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还体现在对待不同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与支持上。
新闻报道应当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向他们倾听和宣传他们的声音,为他们发声。
报道中应当尽量避免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和偏见,减少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现象的存在。
对于一些需要社会关注的问题,如儿童权益、老年人福利、残疾人权益等,新闻报道应当积极发声,宣传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
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还需要倡导善良、友善和公正。
新闻报道应当做到公正、客观、权威,真实还原事实,不夸大、不缩小事实。
报道中应该尊重被报道对象的选择和意愿,不为了吸引眼球而进行侮辱、中伤和恶意诋毁。
新闻报道应当反对泛娱乐化和低级趣味,尊重公众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信息,满足公众对真相和价值的需求。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还需要回归基本道德底线,拒绝丑恶的竞争和不道德的行为。
新闻工作者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尊重新闻伦理,不做不实报道、不刻意歪曲事实或捏造事实。
新闻机构也应当建立健全的新闻监督机制,及时纠正错误报道和进行道德约束。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的尊严、权益和福祉的关注和关心。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应当始终保持对被报道对象的尊重和关注,关心弱势群体的利益和声音,宣传善良友善和公正的价值观,回归基本道德底线。
只有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新闻报道才能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服务于社会和公众。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57a6a5c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6.png)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人文关怀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内容选择上。
新闻报道应该选择那些真实、有意义且重要的信息和事件进行报道,而不应该沉迷于娱乐性的内容和低俗的语言。
人文关怀要求记者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和权益,为他们的声音提供平台。
一些新闻会专门关注贫困地区的发展状况,呼吁社会关注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倡导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人文关怀也要求媒体对社会上的不公平和冤枉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帮助受害者维护合法权益。
通过选择这些内容进行报道,媒体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
人文关怀还体现在新闻报道的方式上。
新闻报道不仅要讲述事实,还应当用心去感知和理解,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新闻报道可以通过采访受访者,展示他们的声音和情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生活和处境。
新闻报道也可以透过细节的描写来渗透人文关怀,例如通过描写一个神医医治病人的故事,传递医者仁心的价值理念;通过描写一个志愿者帮助弱势群体的事迹,传达社会公益的重要性。
这些方式可以使观众产生共鸣和关爱之情,从而促使社会更多地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
人文关怀还体现在新闻报道的立场角度上。
新闻报道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人的尊严和权益。
新闻媒体应该保持独立性,对于社会中的不公平和不正义现象进行有力的批评和指责。
在报道一起社会公共安全事件时,新闻媒体应该秉持人文关怀的原则,关注受害者的权益,并对责任人的行为进行追责和谴责。
新闻媒体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促进社会的公正和进步,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内容选择、报道方式和立场角度三个方面。
新闻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应注重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和福祉,通过采访、描写和追责等方式,传递人文关怀的价值观念,同时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能更好地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社会进步和和谐。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18331fe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d.png)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人文关怀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价值观之一,它体现了对人类生活的尊重、关怀和关注。
新闻报道作为传递信息、反映社会现象的重要媒介,应当秉持人文关怀的精神,关注人类的尊严、权益和福祉。
在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体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体现在充分尊重个体的权益和尊严。
新闻报道应当依法依规、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和事实,不歪曲事实、不损害他人的声誉和权益。
在报道涉及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时,应当谨慎处理,避免给个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或侵犯其合法权益。
在报道中对个人的成就、贡献等方面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展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体现在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和权益。
新闻报道应该关注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和弱势群体的权益,发出公正的声音,呼吁社会的关注和改善。
关注儿童贫困问题,报道儿童教育、营养、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福利保障;关注残疾人群体的生活需求和就业问题等等。
通过报道和讨论这些问题,可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关怀,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体现在激发公众的同情和关怀。
新闻报道不仅应该传递信息,还要通过情感的呼唤和渲染,激发公众的同情心和关怀之情。
报道一些悲剧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时,除了报道事实和经过,还可以从个人的生活经历、心理体验等方面展现相关人群的困境和需求,引起公众的同情和关注。
这样的报道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关爱和援助,还有助于传播正能量和社会共同价值观。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体现在追求深度报道和多维度的视角。
新闻报道应该遵循全面、客观、多元的原则,突破传统的新闻报道框架和概念,深入调查、分析和报道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
通过深度报道,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呈现事件的背景、影响和后续发展,从而增强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新闻报道应该关注不同群体和利益相关方的声音和意见,避免单一视角的片面报道,给公众提供更丰富多样的信息供参考。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https://img.taocdn.com/s3/m/a30b08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b.png)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作为传播信息和记录历史的重要媒介,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实陈述,更应当具有人文关怀的情怀。
人文关怀是指在新闻报道中对人性、情感、尊严和价值的关注和呵护,是对被报道对象的尊重和关爱。
在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应当贯彻于整个报道的过程中,从选题、采访、编辑到报道的方式和语言都应当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新闻报道应当选取具有人文关怀的话题。
在众多的新闻事件中,一些人文关怀的话题通常被忽视,而这些话题往往是最需要被报道和关注的。
贫困地区的教育情况、残疾人的生活境遇、老年人的生活困难、儿童的成长环境等等,这些话题都需要得到更多的报道和关注。
而对于这些话题的报道,应当立足于尊重和保护被报道对象的尊严和隐私,避免过度曝光和伤害。
新闻报道应当注重人文关怀的采访和报道方式。
在采访被报道对象时,应当尊重和理解他们,不应当对其进行刻意的挖掘和妄加揣测。
采访问题的提出应当遵循被报道对象的心理和情感,不应当强求对方回答敏感话题。
在报道方式上,应当注重对报道对象的描绘和表达,尊重他们的尊严和感受,避免过度渲染和煽情。
在报道语言上也应当注重人文关怀的表达,避免使用带有歧视、侮辱和伤害性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新闻报道应当关注被报道对象的诉求和需求。
在报道中,应当突出被报道对象的利益和诉求,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在报道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情况时,应当提出问题所在并呼吁社会关注和帮助;在报道一些残疾人的生活困境时,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支持。
在报道的还可以组织相关的慈善活动,为被报道对象提供帮助和支持。
新闻报道应当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的结合。
在新闻报道中,应当发现社会问题,并借助媒体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通过报道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情况,推动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通过报道一些残疾人的生活境遇,推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和支持。
而在这些报道中,人文关怀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唤起了社会对于人性关怀的共鸣,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5ef1499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a.png)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1. 引言1.1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在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一种关注人类情感、尊重人类尊严、弘扬人性价值的理念,是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人文关怀体现了记者对被报道对象的尊重和关注,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加人性化、温暖人心。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一篇充满人文关怀的报道,往往能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和思考,让人们更加关注和关心报道中的主题。
而缺乏人文关怀的报道往往显得冷漠和无感,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还在于其能够传递人性化的信息和价值观。
人文关怀的报道往往会关注弱势群体、传递正能量,引导社会对于人性的尊重和关爱。
这种人文关怀的报道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怀,激发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2 人文关怀对新闻报道的意义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人文关怀可以让新闻报道更加贴近人心、更具人情味,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在新闻报道中融入人文关怀,可以让报道更加生动、更加立体,触动读者的内心深处,引起他们对事件的深思和体会。
人文关怀对新闻报道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让新闻报道更加细腻、更加温暖。
新闻报道往往是关于现实生活中各种事件的记录和报道,而人文关怀可以让这些事件不仅仅是冰冷的事实,更多的是关于人的故事、情感和思考。
通过人文关怀,新闻报道可以变得更加真实、更加有温度,让读者在读到新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2. 正文2.1 人文关怀体现在新闻报道的主题选择上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主题选择上,体现了对人类生活、情感和关注的关怀。
新闻报道的主题选择是决定新闻报道方向和内容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人文关怀所强调的是对人性、情感和社会价值的关注,因此在主题选择上可以看到这种关怀的体现。
在选择报道的主题时,新闻媒体会更加关注那些具有人情味和情感共鸣的话题。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https://img.taocdn.com/s3/m/dd95133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1.png)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指在新闻报道中关注和尊重人类的尊严、权益和情感,以及传递积极人文价值观的一种态度和行为。
人文关怀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之一,有助于塑造一个充满关爱和温暖的社会氛围。
人文关怀体现在新闻报道的选题上。
新闻媒体应该关注那些具有人文关怀意义的话题,如社会弱势群体的命运、社会关系的和谐与冲突、人性的光辉和丑陋等。
通过关注这些话题,可以引起公众的同情、关注和思考,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的构建。
人文关怀体现在新闻报道的视角和态度上。
新闻媒体应该关注普通人的声音和视角,传递他们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
报道一些普通人的励志故事,激励更多人追求自己的梦想;报道一些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引导更多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新闻报道也要尊重被报道对象的权益,尽量避免对其进行侵犯和诋毁。
人文关怀体现在新闻报道的语言和形式上。
新闻报道要以客观、准确、细致的方式描述事实,同时要注重用温暖、真实的语言表达关怀和关注。
报道一些感人的人生故事时,可以通过引用受访者的直接话语等方式,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还可以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后续跟踪上。
新闻报道应该追踪报道后事态的发展,以及受访者的生活和变化,让读者更了解事件的真实结果,并对相关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这种后续跟踪可以激发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促进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
有时候在追求独家新闻或创造轰动效应的过程中,新闻媒体也会忽视人文关怀,过于追求轰动的标题和故事,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新闻的失真和伤害。
新闻从业者应该时刻牢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遵循职业道德和伦理标准,以传递正能量、塑造良好社会氛围为己任。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导向,体现了新闻媒体对广大公众的尊重与关注。
通过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倡导社会公正与和谐、鼓舞人心和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等方式,新闻报道可以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https://img.taocdn.com/s3/m/e3a8a43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a.png)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指在报道中关注人的尊严、人权、人的利益、人的安全等人文因素,以提高社会公众对人性问题的关注和关心,增强社会的人文关怀意识。
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的一个方面是关注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包括儿童、老人、残疾人等,这些群体在生活中容易受到伤害和欺压。
新闻媒体应该关注他们的权益,并通过报道揭开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和忽视。
通过报道弱势群体的困境和需求,可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关心,进而推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和帮助行动。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还包括关注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不公平和不正义的存在会导致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侵害,而新闻媒体应该关注这种现象并进行报道。
通过揭示社会不公平和不正义现象,可以激发公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关注,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改革和完善,从而保护公民的人权和利益。
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还包括关注自然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现如今,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
新闻媒体应该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的调查与报道。
通过呼吁公众关心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发展、提倡低碳生活,可以推动社会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视,为后代留下更好的自然环境。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还体现在关注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新闻媒体应该关注科技发展、教育进步、文化传承等与人的发展相关的话题,并进行报道。
通过报道科技创新、优质教育、文化传承等案例和成功经验,可以激发社会对发展的关注和积极参与。
新闻媒体也可以报道一些社会进步的需求和倡议,呼吁公众参与推动社会更好的发展。
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通过报道强调人的权益、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和人的发展等问题,可以引起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媒体应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利益至上的原则,深入报道社会问题,并积极倡导人文关怀意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https://img.taocdn.com/s3/m/879662b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c.png)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作为社会的重要信息传递渠道,不仅要关注新闻事件的客观事实和数据,也需要关怀人文关系,满足社会公众对于人文关怀的需求。
人文关怀是一种关注人的情感、价值观和精神层面的关心,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闻报道要关注弱势群体。
社会中存在着一些弱势群体,例如贫困人群、残疾人、失业者等,他们常常面临着生活困境和不公平待遇。
新闻媒体应该致力于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报道他们的困境和需要,以增加公众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新闻报道要注重道德伦理的考量。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和编辑应该对所报道的内容进行伦理道德的审视和把控,避免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和对亲友的伤害。
不应夸大事实,操纵新闻事件的影响力,以免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新闻媒体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促进社会道德进步。
新闻报道要给予人性化的关怀。
新闻报道不仅是简单的新闻事实的传递,更是对人性化需求的关注。
新闻媒体应该注重报道中的信息包装,通过温情的笔调和精心的组织,传递人类情感的温暖。
在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报道中,可以突出救援者的勇敢和牺牲精神,以及幸存者的坚强和乐观,这些温暖的情感可以激发社会正能量,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新闻报道要关注社会价值观的传递与塑造。
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引导者和社会意见领袖,应该注重传递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引导公众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新闻报道中可以分享正能量的新闻故事,展示社会正义的追求和人类的美好。
例如报道社会公益事业、志愿者活动等,可以激励更多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关注弱势群体、道德伦理的考量、人性化关怀和社会价值观的传递与塑造等方面。
通过这些关怀,新闻媒体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于人文关怀的需求,提高公众的生活幸福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新闻媒体应该秉持人文精神,传递正能量,成为社会的守护者和引路人。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c8a1efa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0.png)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是指在报道过程中关注人的感受、情感和人性,注重个体的尊严和权益,对被报道对象给予理解和关怀的态度。
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作为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文关怀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新闻报道的主题选择、报道的态度、报道的方式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主题选择的方面。
新闻报道最基本的特点是对社会事件、事态以及个人遭遇的客观描述,但是在选择报道的主题时,新闻媒体应该注重体现人文关怀的视角。
新闻媒体可以关注那些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如社会底层的贫困人口、残疾人、孤寡老人等。
通过对这些弱势群体的报道,可以引起公众关注和社会关怀,进而推动公共政策的改善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还体现在报道的态度。
新闻报道应当以客观、公正、真实的态度来呈现事实,但是也应该注重对被报道对象的人文关怀。
报道中不仅要关注事件的结果和影响,也要关注事件背后的人们的感受和情感。
在报道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时,新闻媒体应该表达对受灾群众的同情和关怀,呼吁社会大众伸出援助之手,以减轻受灾群众的痛苦。
在报道涉及悲剧或个人遭遇的事件时,新闻媒体应该谨慎处理,避免对被报道对象造成伤害,同时要通过报道来传递善意和关怀。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还体现在报道的方式。
新闻报道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方式来报道。
在报道中,新闻媒体可以运用一些人性化的手段,如采访被报道对象的亲友、邻居或同事,以深入了解被报道对象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地传达事实。
新闻媒体还可以通过报道个人经历、心路历程等方式,让读者更加贴近被报道对象,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这些方式,新闻报道能够打破冷冰冰的事实表达,更好地传递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https://img.taocdn.com/s3/m/3e2aa7a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12.png)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1. 引言1.1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它体现了媒体对人性、人情、人伦的关注和尊重。
在新闻报道中融入人文关怀,不仅能够温暖人心,更能够传递正能量,引导社会更加关注弱势群体、人道主义事件、志愿者和文化传承等人文关怀问题。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对受灾群众的关怀和关注,更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呼吁和支持。
通过报道揭示人道主义事件、宣传慈善事业,媒体能够为社会传递爱心和温暖,推动社会建设更加公正和和谐。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媒体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的人文关怀更显珍贵和必要,它能够让社会更加关注人文关爱问题,促进社会共同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对受灾群众的关注和关怀在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体现在对受灾群众的关注和关怀是至关重要的。
面对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突发事件,受灾群众往往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他们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怀和援助。
媒体通过报道受灾群体的遭遇和需要,帮助将他们的困境传达给更广大的社会公众,引发人们的同情和援助行动。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对受灾群众的关注和关怀,不仅有助于传递信息和呼吁社会援助,也有助于帮助受灾群体重建信心、恢复正常生活,体现了媒体作为第四权力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
【这里可以再继续扩展阐述】。
2.2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呼吁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呼吁,是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责任之一。
社会中存在着许多弱势群体,包括贫困人群、残疾人士、农民工、儿童等,他们往往面临着生活困境和社会歧视。
新闻媒体通过报道这些群体的生活现状和所面临的困境,可以唤起社会的关注和关怀。
报道社会弱势群体的故事可以是对他们心灵的温暖和慰藉,也可以是对社会的一种警示和呼吁。
通过报道他们的生存现状和艰辛,可以引起社会公众的同情和关注,促使更多人参与到关爱和帮助弱势群体的行动中。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https://img.taocdn.com/s3/m/ecd2965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e.png)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指对于人性、人的尊严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表达出来的关注和关怀。
在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是一种重要的理念和价值观,它将人的利益和尊严放在首位,关注社会的公正、平等和人道主义。
以下是对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的一些讨论和观点。
人文关怀是新闻报道中的必要元素之一。
新闻的本质是关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现象,反映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人文关怀能够让新闻报道更具有温度和人情味,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新闻报道不只是简单地传递信息,更要关注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关注社会中弱势群体的权益和生活状况。
只有具备人文关怀,新闻报道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人文关怀需要通过新闻报道来呈现。
新闻的目的是传递真实的信息和事实,因此报导中应该有人文关怀的价值和表达。
对于一些重大事件或社会问题的报道,除了简单的事实陈述,还应该关注人的情感、思想以及行为带来的影响。
新闻报道要关注人们的命运和努力,呈现他们的喜怒哀乐、辛酸和欢乐。
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能更全面、客观地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
人文关怀需要在新闻报道中体现社会责任感。
新闻媒体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应该勇于揭示社会问题和不公平现象,引导公众关注并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来。
新闻媒体应该站在公正和人道主义立场上,为弱势群体发声,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既是媒体对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担当,也是传媒机构在社会中取得公信力和较好的口碑的必要条件。
人文关怀需要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支持。
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准,注重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
他们要有敏感的洞察力和对社会问题的提问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新闻报道传递问题,引导公众去思考、去关注、去行动。
新闻从业人员还应该具备善于沟通和表达的能力,以及对于人性的理解和关怀,让新闻报道更贴近人们的需求和声音。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和理念。
它体现了对人性、尊严和公正的关注;它需要通过新闻报道来呈现,关注人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它需要媒体具备社会责任感,为弱势群体发声;它还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准,引导公众关注社会问题。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bb7a4e6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d.png)
论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人文关怀是指在对待他人和社会问题时,体现出的关怀和尊重。
在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体现尤为重要,因为新闻是社会上发生的一切事情的记录和报道,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命运和情感。
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成为了新闻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体现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应具有社会责任感。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的“第四权力”,应该为公众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监督政府和其他社会机构的行为。
在报道中,应当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传递他们的声音和诉求,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对于一些弱势群体的困境和苦难,新闻报道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援助,促进社会关注和改善。
只有在关注和呼应群众诉求的新闻媒体才能真正发挥其社会责任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
体现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应注重情感表达。
新闻报道并不应该只是简单的事实陈述,更要关注人们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在报道中,新闻从业者应该努力表现出对受害者和遭遇不幸的人们的同情和关怀,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真实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事件背后的人性光辉。
对于一些灾难事件或者悲剧事件的报道,新闻媒体可以通过采访受害者和亲属,展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反应,让公众对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样的报道不仅能够激发公众的同情和援助之心,也能让社会更加关注这些事件的发生和预防。
体现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应当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在报道中,新闻从业者应该重视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关注人们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通过对周围人们的生活和情感故事的报道,可以让新闻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情感和真情。
这种关注也能够推动社会关系的和谐和进步,增进人们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体现出人文关怀的价值和意义。
体现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还应该注重对人们内心世界的关怀。
在报道中,新闻从业者应该努力挖掘人们的喜怒哀乐、思想感情等方面的故事,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人们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的报道,可以让读者更加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为弘扬人文关怀的真正意义做出贡献。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https://img.taocdn.com/s3/m/08ef1fe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5.png)
说说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指在新闻报道推出的时候,要考虑到被报道事件或现象背后的人文情感和人性关怀,以便传递出更加真实、贴近人心、让人共鸣的社会新闻。
与普通新闻相比,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更加注重人文情感、温情以及关怀,将新闻从一种单纯的信息传递转化为带有故事性和情感性的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文关怀考虑当事人的感受新闻报道是涉及到人类生活的艺术,关乎到人类的情感问题。
新闻报道中的不仅仅是事件本身,更是当事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不仅仅是要传递事件的信息,还要体现事件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承受人们的痛苦以及面临的困境,避免在报道中伤害他们的感情。
同时,在报道中,要为当事人给予关怀、理解和支持,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些情感,化腐朽为神奇。
二、人文关怀考虑当地文化特色和现象人文关怀中也包含了对所涉及到的文化、历史等等方面的考虑。
不同的地域之间会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
在报道中,我们要为读者提供了解当地文化现象和背景的资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
这样不仅可以传递更丰富多彩的信息,也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和兴趣。
三、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性和温情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对当事人的关怀,同时也包括了人性和温情的内容。
在报道中,往往会涉及到与人性相关的内容,如爱、恶、善、恶意、友善等等,而这些内容,都是由人性所决定的。
因此,新闻报道中应该有一个人性化的视角,去体现人的温情和情感情况,包括他们对事件的反应、对生活的感悟等等。
这样报道的内容会更加真实、立体、生动。
对于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我们要更加关注社会责任和良心。
在报道中,我们需要对事件进行透彻的调查和分析,以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我们的报道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的发展有何种作用。
因此,新闻报道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体现我们对社会的热爱和关注。
人文关怀新闻报道案例
![人文关怀新闻报道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09ef02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5.png)
人文关怀新闻报道案例案例一:“暖心外卖小哥,送餐途中伸援手”在咱们这个城市的某个街头,发生了一件特别暖心的事儿。
有个老人突然在过马路的时候摔倒了,周围的人一下子有点懵,不知道该咋办才好。
这时候,一个外卖小哥骑着车正好路过。
他本来是着急送餐的,时间对他来说那可就是金钱啊,晚一分钟都可能被顾客给差评。
但是呢,他看到老人摔倒后,想都没想就停下车来。
他先把自己的车停稳,然后跑到老人身边,小心翼翼地把老人扶起来。
还轻声细语地问老人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疼。
周围有人就说:“小伙子,你不怕被讹诈啊?”外卖小哥就特别憨厚地笑着说:“哪能看着老人摔倒不管呢,讹诈这种事儿哪有那么多。
”他看老人有点头晕,就陪着老人在路边坐了一会儿,直到老人感觉好一些了。
这时候,他才想起来自己还有餐没送呢。
他赶紧给顾客打电话解释情况,没想到顾客也特别通情达理,不但没有给差评,还说要给他好评呢。
这件事儿被路边的一个路人用手机拍了下来,发到了网上,大家都纷纷给这个外卖小哥点赞,说他是城市里的温暖使者,这就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小美好啊。
案例二:“社区为孤寡老人打造温馨家园”在那个老旧的社区里啊,住着好些个孤寡老人。
他们子女不在身边,生活有时候挺孤单、挺不方便的。
社区的工作人员就想啊,得让这些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于是,他们就搞了个大计划。
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去拜访这些孤寡老人,先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
有的老人说自己冬天房子里冷,有的说自己腿脚不方便买菜做饭都成问题。
那社区工作人员就开始行动啦。
他们组织了志愿者,给老人们的房子做保暖措施,给窗户加密封条,还在门上挂厚帘子,让屋里暖和和的。
而且啊,社区还专门在社区中心开了个小食堂,每天按照老人们的口味做营养又可口的饭菜。
那些腿脚不好的老人,就有志愿者专门给他们送饭上门。
社区工作人员还定期组织一些小活动,像老年书法班、棋牌赛啥的,让老人们能聚在一起乐呵乐呵。
有个李大爷就特别感动地说:“我本来以为自己只能孤孤单单地过日子了,没想到社区给我们整得这么好,现在感觉生活可有盼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作者:师本贤
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15期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人文关怀理念开始深入到新闻人的意识并运用到新闻实践中,并逐渐被新闻从业者和广大受众所接受。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
顷刻之间,地动山摇、房倒屋塌;顷刻之间,家园化为瓦砾,亲人生离死别——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重大灾情牵动着华夏儿女每一个人的心。
各媒体纷纷推出了大规模的抗震救灾专题报道,温家宝总理“抢救生命,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百倍努力”的话语凸现在各媒体的报道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成了报道的主题词,抗震救灾的报道,关怀人的生命尊严、关注灾区群众的困难,凸现了责任、爱心、人性、善良的光辉,体现了媒体浓烈的人文关怀精神。
纵观近年来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的媒体将目光投向了普通百姓,关注平常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情感需求,新闻报道中的“人”作为个体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这种从现实和精神上体现出的真诚的人文关怀,让人感到欣慰。
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有哪些现实意义呢?在新闻报道实践中,如何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呢?
首先,在新闻报道中只有关注人,才能更好地坚持“三贴近”原则。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强调指出,新闻宣传报道思想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作为党、国家和人民的喉舌的新闻媒体,只有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新闻报道的全过程,只有真正地“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民意、民情,做好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传声筒”,才会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也只有这样,新闻媒体才能真正做到“三贴近”。
其次,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可以引导受众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与社会的现代化。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转型期的问题日益凸现,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尖锐化,亟须新闻媒体及时地进行引导。
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一直把受众等同于被动的接受者,媒介就是单一的传播者,而忽略了每一个受众的个性、参与性与耐受性。
因此,我们的新闻媒体亟须把目光从教条式的口号宣传转向平民大众乐于接受的饱含人文精神的鲜活新闻事实。
冯天瑜先生曾说:“已经迈开现代化步伐的中国,针对目前现代化开发的一些弊端,用呼唤人文关怀的努力来救活功利主义导致的文化失范,是十分正当的。
人文关怀与工具理性地协调发展才是文明进步的健康之路。
”事实上,社会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依靠人的现代化才能实现。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更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众传媒,传媒以人文关怀为价值本位,真实客观地反映外部世界,将有助于引导受众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人与社会的现代化。
最后,人文关怀精神的注入有利于媒体自身品格的塑造。
开播于1996年的凤凰卫视经过十余载的发展,已经成为华语媒体中的一个品牌。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先生在“2004·中国新视角”搜狐年度高峰论坛上致辞中表示:“凤凰卫视一贯把人文关怀作为我们的理想和目标。
我们应该在我们的旗帜上写上‘发现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价值、张扬人的价值’。
”把人文关
怀做到极致,人的权利至上、人的价值至上,这些在凤凰卫视的节目中已经成为最基本的理念,也是凤凰卫视赢得全球华人关注和赞誉的关键所在。
再如《南方周末》始终致力于展现普通百姓的感动、悲伤、愤怒、希望和疑问等最基本的民生状态,记录下他们为希望而奔忙、为正义而主张、为秩序而思考的身影。
它真诚地为民众呐喊的努力赢得了读者的信任,树立起了独特的媒介形象和公信力。
综上所述,新闻报道重视人文关怀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名有良知的新闻工作者应时刻把“人文关怀”的理念存放在心中、体现在笔下。
新闻报道要关注普通人的需求、愿望,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基本权益,在新闻报道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考虑人的情感、人的感受。
新闻报道要体现对于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曾有一个新闻图片,画面捕捉的是一名骑自行车的市民在大雨中因为陷进无盖污水井中而倒地。
事后,人们纷纷议论这名摄影记者的职业道德问题。
许多人批评这名摄影记者,明知有危险而不去提醒过往市民,却守株待兔等待所谓“精彩”镜头的出现。
新闻记者首先是一个人,而后才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应该时刻把对人的关怀放在首位。
河北卫视《午间视野》栏目中曾播出一条新闻《灵寿县寨头中学:学校明知规定,故意超员运学生》。
讲述的是记者在采访途中遇到灵寿县寨头中学正在运送放学回家学生的校车大都超员了100%。
记者在采访客观情况的同时,极力地劝说校车司机不要超载运送学生。
这种常规采访之外的劝说就是发自内心的对于人的生命的敬重和关爱,人文关怀说到底是对人及人的价值的尊重。
在新闻报道中,尤其是在报道普通平民、弱势群体时,更应该尊重他们的处境、他们的人格尊严,体现出人文精神,《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在这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它在喧哗的新闻“热点”中,把目光瞄准了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人民,关注他们的艰难生活、悲惨命运,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
另外,2007年河北卫视《午间视野》栏目贯穿全年的“与爱同行·爱心编织轮椅梦”系列节目也是关注并帮助弱势群体的一个典型。
通过“与爱同行·爱心编织轮椅梦”系列节目,《午间视野》共筹集募捐了100多部轮椅并全部送到贫困的肢残者家中,使他们走出了多年未出的家门。
通过报道一个个肢残人士的命运,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残疾人群体的氛围,履行并彰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体现了媒体的人文关怀精神。
由此可见,弱势群体的媒介诉求与新闻媒体的价值追求的一致性说明这正是新闻节目展现人文关怀的最佳领域。
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应该避免为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以肤浅的感情取代理性的思考。
在当今的一些新闻中,经常可见纯粹为了体现“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的现象。
人文关怀并未融入到新闻理念中,从而造成了关注题材越来越琐碎,新闻立意越来越庸俗。
事实上,人文关怀不应仅仅成为媒体报道的角度和题材选择的方向,作为一种精神,它更应该成为新闻媒体工作者所持有的一种理念。
如果简单而纯粹地为了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缺乏冷静理性的思考,缺乏对人生价值的尊重和人生意义的深层次探讨,这样就很容易使媒体成为高高在上的救世主,所谓人文关怀化的“同情”和“关爱”就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
总之,从感性欲求回归于理性关照,人文主义的天平才不会倾斜。
其次,应该避免新闻节目在注入“人文关怀”,“突显人”的过程中走向极端。
一些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巨大的利润诱惑和功利主义思想的驱使下,将原本应给予人文主义关怀的新闻事件当成了其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的工具。
他们在传播中大量运用视觉新闻,极尽渲染之能事,强烈刺激人的感官。
如在灾难发生后,记者为了抓取“生动鲜活”的现场,挖掘所谓的“人性化细节”,不顾人的感受。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大量及时的新闻报道让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第一时间了解了灾情,营造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舆论氛围,也使中国人民的国民精神和公民精神进一步升华,让团结友爱、同舟共济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进一步升华,让全国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但是毋庸置疑,有些新闻报道也不无遗憾,一位老人被压在废墟中,一直痛苦呻吟,救援人员在极力劝阻老人不要发出声音,保留体力,我们的现场记者却做了这样的现场报道:“大爷,能听见吗?大爷?说说话。
”大爷又发出了呻吟声。
不知道记者要听老人说什么,难道此时还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重要的吗?在运送伤员的直升机上、救护车上,也经常可以看到我们的记者在对那些被埋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时,已经很虚弱的伤员进行采访,这些采访难道真的就那么重要吗?一些记者为了拍摄下生动感人的情景,不顾灾难受害主体及其家属的悲痛,毫无顾忌地触碰已经很脆弱的情感底线,直到采访出眼泪才算罢休,殊不知这些粗鲁的采访方式实际上是对采访对象造成“二次伤害”。
在有些报道中,采访对象在一种完全无知的情况下接受诱导式甚至设计式的采访,然后记者将这种“非常态”状况下获取的图片、图像和文字公之于众,这对采访对象来说有失公平,也侵害了他们个人隐私权。
这种传播行为是把受众仅仅看作自然的人、本能的人,对大众作为“社会人”缺乏合理的情感关注、道德提升,显然这是对人的简单理解,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忽视,是有悖于人文关怀的原则的。
在当前中国的新闻实践中,新闻的人文关怀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认知和实践,媒体正以越来越浓的人情味与亲和力出现在广大受众面前,而新闻的人文关怀也成为社会评价媒体品位和格调的一种尺度,新闻媒体只有秉持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坚持“人文主义”精神,才能在众多新闻媒体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河北电视台)
编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