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指导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指导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指导

园本培训(二)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指导

重点问题:

1、了解幼儿园开展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内容。

2、了解与掌握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结构。

3、幼儿故事活动的选材、组织与指导要点。

一、幼儿园开展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内容

1、感知和理解丰富多彩的幼儿故事。

幼儿故事包括童话、幼儿生活故事、幼儿小说和寓言。

2、学习和欣赏语言优美的幼儿诗歌和散文。

幼儿诗歌包括儿歌和儿童诗两种类型,幼儿诗歌和幼儿散文一般想像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丰富优美语言和神奇的想像,是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结构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在讲故事之前,为了激发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创设一个可发挥幼儿文学想像,能让幼儿获得更直观体验的情境,让文学作品所展现的生活场景更加生动。

1、语言描述情境

教师在讲述文学作品前为幼儿描绘一个生动逼真的情境,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产生无穷的遐想,并对教师要讲述的作品产生强烈的兴趣。

如:故事《梨子小提琴》是这样为幼儿描绘的:“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有狐狸、狮子、小鸡、小兔、小松鼠等等。狐狸很坏,他喜欢欺负小鸡;狮子很凶,他喜欢追小兔。但是,有一天,当他们听了一种好听的音乐以后,就再也不欺负别人了。你想知道是什么音乐那么神奇吗?是谁带来了那么好听的音乐呢?”

2、设问引出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提问,与幼儿一起讨论一些与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以此来引出情境。

如: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小朋友,你们喜欢恐龙吗?你觉得恐龙是怎样的动物呢?假如有一天,它来到了我们生活的城市里,你觉得将会发生什么事呢?”在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以后,教师继续说:“小朋友们都说了很多可能发生的事,说得很好,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听听故事就知道了。”

3、艺术渲染情境

即利用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营造一种安静、和谐、优美的氛围,让幼儿在这种氛围中得到美的熏陶。

如:故事《梨子小提琴》可以这样创设情境:教师首先出示一幅小提琴的大图片,同时播放优美的小提琴乐曲,让幼儿安静地观察和欣赏。还可以结合提问

引导幼儿欣赏:“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样?听了音乐,你想做什么?”幼儿欣赏着美妙的音乐,同时大胆的想像,积极的思索,有助于初步体会“音乐能给人们带来快乐”这一故事主题。

(二)理解文学作品,体验作品情感

1、呈现文学作品

给幼儿呈现文学作品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如教师讲述作品、借助录音、情境表演、幻灯、多媒体动画展现作品内容。

不管运用何种方式给幼儿呈现文学作品,教师应注意给幼儿营造欣赏作品时以和谐、宽松的氛围和逼真、生动的意境,应尽可能的让幼儿在欣赏作品的时候能多渠道地相互作用,即作品欣赏与活动教具或动作结合;作品欣赏与音乐结合;作品欣赏与游戏结合,为幼儿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文学意境。

2、理解、体验文学作品

初步理解文学作品――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理解作品的主要情节和主要意思。可通过提问法和讨论法,结合图片、幻灯、录像等手段,引导幼儿初步理解作品的内容。

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语言,感受作品的美以及情感,感知作品的主要特色。同时还应让幼儿通过多种活动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获得愉快的直接体验。可围绕作品内容设计和组织几个相关的活动。如:可以组织观察走访,观看图片和动画片,情境表演等活动,引导幼儿理解与作品内容有关的自然和社会生活;可以通过绘画、折纸、音乐、舞蹈等活动,引导幼儿体会作品的情感和美。

(三)创造性想像和语言表述

在幼儿对文学作品有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让他们扩展自己的想像,并能创造性的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像。在立足于原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习续编和改编故事。

如:《猴吃西瓜》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我用瓜皮做什么”,让幼儿创造性想像并能用语言完整讲述。

三、幼儿故事活动的选材、组织与指导要点

(一)幼儿故事活动的选材

1、题材广泛,主题明确

如传统作品《白雪公主》、反映幼儿生活和反映幼儿能理解的社会生活的内容《重要电话》等作品。

有些故事虽然不能让幼儿得到明确的思想教育,但却能给幼儿带来快乐,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情趣,获得健康、积极的心态,同时能让幼儿展开想像的翅膀去飞翔,如《高老鼠和矮老鼠》等。

2、结构简单,情节有趣

由于幼儿对事物相互关系的理解往往比较简单,难以理解深层的关系,因此,一个幼儿故事应主要讲一件事情,涉及的人物不多,人物关系也比较简单。如《城里来了大恐龙》。

幼儿喜爱的故事还应有生动有趣、能吸引他们的情节。如故事《慢吞吞的小熊》。

3、形象鲜明,语言浅显易懂

故事中活灵活现、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常常能深深的吸引幼儿,有时他们甚

幼儿文学作品活动教案

幼儿文学作品活动教案 篇一: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指导教案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指导 一、幼儿园开展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内容 1、感知和理解丰富多彩的幼儿故事。 幼儿故事包括童话、幼儿生活故事、幼儿小说和寓言。 2、学习和欣赏语言优美的幼儿诗歌和散文。 幼儿诗歌包括儿歌和儿童诗两种类型,幼儿诗歌和幼儿散文一般想像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丰富优美语言和神奇的想像,是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结构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在讲故事之前,为了激发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创设一个可发挥幼儿文学想像,能让幼儿获得更直观体验的情境,让文学作品所展现的生活场景更加生动。 1、语言描述情境 教师在讲述文学作品前为幼儿描绘一个生动逼真的情境,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产生无穷的遐想,并对教师要讲述的作品产生强烈的兴趣。 如:故事《梨子小提琴》是这样为幼儿描绘的:“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有狐狸、狮子、小鸡、小兔、小松鼠等等。狐狸很坏,他喜欢欺负小鸡;狮子很凶,他喜欢追小兔。但是,有一天, 当他们听了一种好听的音乐以后,就再也不欺负别人了。你想知道是什么音乐那么神奇吗,是谁带来了那么好听的音乐呢,”

2、设问引出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提问,与幼儿一起讨论一些与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以此来引出情境。 如: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小朋友,你们喜欢恐龙吗,你觉得恐龙是怎样的动物呢,假如有一天,它来到了我们生活的城市里,侈觉得将会发生什么事呢,”在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以后,教师继续说:“小朋友们都说了很多可能发生的事,说得很好,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听听故事就知道了。” 3、艺术渲染情境 即利用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营造一种安静、和谐、优美的氛围,让幼儿在这种氛围中得到美的熏陶。 如:故事《梨子小提琴》可以这样创设情境:教师首先出示一幅小提琴的大图片,同时播放优美的小提琴乐曲,让幼儿安静地观察和欣赏。还可以结合提问引导幼儿欣赏:“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样,听了音乐,你想做什么,”幼儿欣赏着美妙的音乐,同 时大胆的想像,积极的思索,有助于初步体会“音乐能给人们带来快乐”这一故事主题。 (二)理解文学作品,体验作品情感 1、呈现文学作品 给幼儿呈现文学作品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如教师讲述作品、借助录音、情境表演、幻灯、多媒体动画展现作品内容。 不管运用何种方式给幼儿呈现文学作品,教师应注意给幼儿营造欣赏作品时以和谐、宽松的氛围和逼真、生动的意境,应尽可能的让幼儿在欣赏作品有时候能多通道地相互作用,即作品欣赏与活动教具或动作结合;作品欣赏与音乐结合;作品欣赏与游戏结合,为幼儿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文学意境。

文学作品幼儿园教案

文学作品幼儿园教案 【篇一:中班语言儿歌教学设计】 中班语言儿歌教学设计:《小雨点》 罗应梅 设计思路: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 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 体验和理解。而儿歌《小雨点》语言朴实、短小精悍,是一首优美 的儿童诗,以清新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小雨点落在花园里、 池塘里、田野里的情形,唤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很适合中 班幼儿特点。因此我尝试运用图谱来进行儿歌《小雨点》的教学。 让幼儿通过图谱来轻松的理解和记住儿歌,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儿歌 中所表现的意境,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美。并让幼儿通过生活 经验来大胆地进行儿歌的仿编。 活动目标: 1、利用图谱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理解动词:张、摇、爬。 3、体验儿歌所带来的和谐、美好的情境,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活动准备: 课件、与儿歌有关的可操作图谱、小雨点图片。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宝宝们,今天老师要让你们猜一个谜语,看看谁最聪明最爱动 脑筋。 师: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幼儿动脑筋想)宝宝们 真聪明,猜出了是雨,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和雨有关的儿歌。 2、出示小雨点图片,引出儿歌名称 师:是一首什么儿歌呢?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看看图里有什么?(小雨点)对,是小雨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儿歌就叫《小雨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儿歌的名字吧! 3、观看课件,欣赏儿歌。 让幼儿边观看课件边欣赏儿歌。 4、学习儿歌《小雨点》。

(1)、出示可操作性图谱,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内容及理解动词张、摇、爬。 师:宝宝们,刚刚听到的儿歌里说小雨点落下来发出怎样的声音啊,它们都落到了哪些地方?(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儿歌的句式进行 总结并依次出示图谱) 师:(出示花园图片)小雨点落到花园里,花儿乐得怎么样?(张嘴巴)教师请幼儿把张嘴巴的花儿贴的花园图里,并让幼儿学学张嘴巴 的动作,理解动词“张”。(小雨点落到鱼池里和田野里的教学方法 跟小雨点落到花园里相同)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完整跟读儿歌,提示幼儿吐字清楚、有感 情地朗诵。 (3)、分别以集体、小组形式背诵儿歌。 5、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仿编儿歌。(附:儿歌图谱) 韵语教学《像什么》活动设计 刘子萍 【设计意图】 韵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它不仅形象有趣,押韵上口,使人喜欢 诵读,更重要的是其利于记忆。《像什么》一课,做到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奇特联想与 定位联想进行识字,这样便于理解,避免枯燥,易于背诵。但根据 中班幼儿具体情况,孩子们识字甚少,对1.2.3.4几个数字仍很模糊,不能正确书写,所以本次活动,我运用了图谱教学来帮助幼儿记忆 本首儿歌内容,同时又对1.2.3.4几个数字进一步地加深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儿歌内容感兴趣,能背儿歌。 2.学会字:1.2. 3.4 3.学习词语:什么、铅笔、鸭子、耳朵、旗子。 【活动准备】 图谱. 字卡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本科修订稿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本科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院(系、部):学前教育学院 教研室(实验室):艺术教研室 课程名称:儿童文学 授课班级:2012级学前教育 主讲教师:王晓阳 职称:讲师 使用教材:《学前儿童文学》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制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 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二)了解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婴幼儿心理特征 (二)婴幼儿语言特征 四、授课时长 两课时 五、授课方式 讲授、自主练习 六、教学进程及内容 (一)引入 从几则孩子的有趣问答开始,思考孩子的视角和成人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1、学前儿童文学的含义: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2、学前儿童文学三个关键词: (1)文学:具体生动的形象,真挚丰富的情感,审美理想,语言艺术。 (2)儿童:婴幼儿生理、心理、语言特点构成接受能力,作品应与之保持一致。 (3)学前:0-6岁,包括7-8岁的低年级小学生。 注意:真正优秀的学前儿童作品是既适合婴幼儿阅读又适合成人阅读的,只是理解层次不同而已,孩子更关注故事本身,成人更欣赏美学意蕴。 第二节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1、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期末辅导资料

0617《幼儿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与教学》2014年6月期末考试 指导 一、考试说明 《幼儿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与教学》通过对幼儿文学作品基本理论的学习,以及对幼儿诗歌、散文、童话、生活故事、图画书等内容的学习及赏析以及对幼儿文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以期更好地在实践中使用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教育及引导。 本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题型及分值如下: 1、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2、填空及简答: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3、简答题:共3题,共50分。 二、章节重点内容 第一章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概述 1、17世纪以前的儿童读物 17世纪以前属世界儿童文学的史前时期,没有儿童文学,只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儿童读物。一种是非文学的训诫书、知识书;一种是受儿童喜爱的、浅显的民间口头创作和成人文学。如: 2~6世纪在印度成书的《五卷书》,是一种大故事套小故事结构的作品。 6~7世纪在希腊问世的《伊索寓言》,是以动物故事为题材,用形象的小故事比喻、说明生活道理,形式短小精悍。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部被高尔基誉为人民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式的名著。 12~13世纪法国出版的《列那狐传奇》,是儿童最喜爱的、最早的一部长篇动物故事诗。 2、17世纪儿童文学的诞生 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有了对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特世界的认识后,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读物和文学作品,才逐渐出现。 法国古典主义作家让·德·拉封丹的《寓言诗》,由239首寓言诗组成。 3、18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 18世纪中叶,法国的卢梭出版了儿童教育自传体小说《爱弥儿》,这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的小说。 4、19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 安徒生是闻名世界的童话作家,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举世闻名,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代表作。 5、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进步思潮猛烈冲击古老中国的趋势。1921年前后,影响最大的是叶圣陶的童话、冰心的散文。。 冰心的《寄小读者》是她留学美国时寄往国内的文艺通讯,计29篇,1926年结集出版。 第二章赏析幼儿文学经典作品的相关理论 1、文学作品的内容 (1)题材;(2)主题;(3)情节;(4)人物和环境。

中班文学作品活动教案

中班文学作品活动教案 导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文学作品活动教案:《快乐的小屋》,供各位参考。 1、引导幼儿理解诗歌所展现的想象境界,感受诗歌中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基调。 2、帮助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1、根据作品内容,制作活动教具一套。 2、准备各种积木、大插塑等。 1、组织教学,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住的屋子是怎样的?你感觉你住的屋子快乐吗?有一群小朋友,他们自己建造了一个小屋,并且是一个非常快乐的小屋,为什么快乐呢?让老师来把这首好听的诗歌读给你们听吧。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小动物门会感到快乐呢? 3、运用活动教具,再一次朗诵诗歌,帮助幼儿体验小动物们建造小屋时的喜悦心情。 提问:为什么小动物会感到快乐?什么材料建造的房

子?房子里有 谁?分别在干什么? 为什么是萤火虫给小屋点灯?为什么说是纺织娘弹琴?蜘蛛织 窗帘?蛐蛐唱歌? 小结:小动物们通过自己双手的辛勤劳动,搭建了美丽的小屋,所以大家 在一起感觉特别的快乐. 4、带领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发散幼儿思维: 讨论: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建造小屋呢?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6、延伸: 亲子游戏:请小朋友们和家长一起用各种积木、大插塑搭建自己心中的小屋。 快乐的小屋 小朋友用鹅卵石, 搭了一间小花屋, 萤火虫给小花屋点亮了灯, 小蜘蛛给小花屋织好了窗帘, 小麻雀在屋旁种上了花草, 纺织娘来小花屋弹琴,

《 幼儿文学与创作》 B卷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 《幼儿文学与创作》(B 卷) (下列各题的备选项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正确错选、不选、多选均不得分;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适合婴幼儿听赏念唱、形体短小的歌谣指的是( ) 儿歌 B.幼儿诗 C.幼儿戏剧 D.童话 2.儿歌《雨铃铛》的作者是( ) 赵家瑶 B.金波 C.鲁兵 D.柯岩 3.黎锦晖在《小朋友》杂志上发表了儿童歌舞剧(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幼儿戏剧 《大灰狼》 B. 《麻雀与小孩》 C.《小熊请客》 D.《兔妈妈种萝卜》 4.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以歌唱、舞蹈为主要手段的儿童剧,一般不用台词或辅以少量台词的幼儿戏剧是( ) 幼儿戏曲 B.幼儿歌舞剧 C.幼儿话剧 D.木偶剧 5.童话集《讲给孩子们的故事》,标志着创作童话的诞生(既作家童话或文学童话),作者是( ) A.安徒生 B.金斯莱 C.王尔德 D.普金希 6.我国的第一本个人收集整理的儿歌集《演小儿语》的作者是( ) 柯言 B.严文井 C.吕坤 D. 叶圣陶 7.童话的幻想主要是通过( )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的 比喻 B.夸张 C. 象征 D.拟人 8.寓言在世界上的三大发祥地是( ) A.埃及、希腊、中国 B.埃及、印度、中国 C.埃及、希腊、印度 D.印度、希腊、中国 9.童话的基本特征是( ) A.幻想 B.稚拙性 C.趣味性 D.故事性 10.“擦桌子,抹椅子,拖得地板像镜子,照出一个小孩子。小孩子,卷袖子,帮助妈妈 扫屋子,忙得满头汗珠子。”这首儿歌属于( ) A 游戏歌 B.谜语歌 C.字头歌 D.问答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 1分,共10分) :童话故事、 和 。 2.从幼儿故事的表现形式,可将幼儿故事分为 、 。 3.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表现有: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 、 、连锁调、谜语歌、颠倒歌、字头歌。 4.历史故事应该尊重史实不能随意虚构,它包括 和 。 5.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的作者是 。 = 。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 5 分,共15分) 1.幼儿历史故事: 2.童话: 3.木偶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幼儿文学的文体特点?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 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概述 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类别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 是指那些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想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类别 它包括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 教育性 文学性 浅易性 趣味性 二、对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一)对0-3岁婴幼儿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1、0-3岁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特点 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开展具有随机性、日常性、反复性等特点。 可以如下展开: (1)多开展“平行”的亲子阅读 (2)初步养成倾听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大声朗读、专家讲、讲述自编的作品)(3)利用各种途径让婴幼儿感受文学作品,多观看儿童美术片或动画片 (4)让婴幼儿多重复感受文学作品,多种途径帮助婴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复述)2、0-3岁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目标 0-1岁半: (1)能安静地听成人念儿歌,讲简短的故事或念最浅显的儿歌,喜欢听唱歌等好听的声音; (2)对图书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喜欢听成人讲述图书上的故事或儿歌等;(3)对动画片表示出极大的关注。

1岁半-3岁: (1)喜欢听故事,欣赏儿歌,看动画片,能简单复述故事或儿歌的部分或者一句话; (2)能大方朗读儿歌,学唱儿歌; (3)能主动自觉地翻阅图书,对故事或儿歌朗诵、动画片等文学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4)能用情景表演或角色游戏来表演部分故事内容。 (二)对3-6岁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室围绕文学作品开展的一个系列活动。 (1)围绕文学作品教学开展活动。 (2)整合相关内容,开展一个主题、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网络)。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发展的是学前儿童的完整语言。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整合、渗透于其他教育(四领域)活动中。 (三)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目标 1、文学作品的认知目标 (1)丰富作品相关的社会知识。 (2)知道文学作品有童话、诗歌、散文等体裁,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3)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学会标准发音,扩展词汇,了解各种语言句式的表达2、文学作品的情感态度目标 (1)对书面语言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文学作品,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乐意欣赏文学作品。 (2)体验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真善美,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脉络和语言美,发展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文学作品的技能目标 (1)学会倾听,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 (2)会说、说好普通话。 (3)感知文学作品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尝试艺术性结构语言的能力。 三、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

幼儿文学活动教案

幼儿文学活动教案 导语: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是让幼儿充分感知作品,理解作品意境,受到美的熏陶的活动。下面为你整理的幼儿文学活动教案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与大自然的美,感受秋雨的神奇和大自然的变化,让幼儿了解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动植物在秋季要准备过冬。 2.让幼儿感受文章的意境美,画面美,语言美。 3.让幼儿能积极投入地欣赏文学作品,体验欣赏的乐趣。 1.知识准备:活动前丰富幼儿关于秋天季节特征的知识。 2.物质准备:《秋天的雨》课件,《秋天的雨》有声读物,配乐《秋日私语》 导入1.猜谜语,教师集中幼儿注意力,引出主题。 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小朋友,现在是秋天了,那秋天下的雨是什么雨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秋雨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 基本部分: 1.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播放朗诵《秋天的雨》,让幼儿初步感知作品。 2.欣赏第一,第二段,让幼儿对秋雨有个更深的认识,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文中出现的植物,颜色。教师用幻灯片的形式让幼儿观察幻灯片上的画面,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小朋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植物啊,这些植物都像什么啊?你们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颜色啊?" 3.欣赏第三段,让幼儿感受秋天的气息。 小朋友,你们知道秋天有味道吗?秋天的味道是什么样的?通话幻灯片形式,引导幼儿回答,回答时教师要尽量让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表述。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秋天的雨很甜,很香,闻到这样的香味,你们的小脚丫是不是被勾住了?你们平常都喜欢什么样的食物。若幼儿回答油炸食品类,教师要提醒幼儿少吃。 4.欣赏第四,第五段,引导幼儿感受动植物如何过冬,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小朋友,我们知道秋雨带来了很多,那老师要告诉你们秋雨还是一个金色的小喇叭,那你们想想小喇叭会说什么?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回答问题,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回答完后,提出问题:"文中都提到了哪些小动物和植物,它们是怎么过冬的?"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句回答。 总结: 小朋友喜欢秋天的雨吗?在这个美丽的季节,你们快乐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读一遍。 1.让幼儿继续了解秋天的变化,了解四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让幼儿了解动物过冬。 3.让幼儿试着创编句子。 4.让幼儿分组表演过冬的样子,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

谈谈如何为儿童选择文学作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e2403958.html, 谈谈如何为儿童选择文学作品 作者:张小琴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2年第11期 [摘要] 儿童文学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阅读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意义深远。成人有责 任为儿童选择和提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儿童快乐健康成长提供一片沃土。本文在为儿童提供阅读的儿童文学主题、题材、内容等方面做了一点粗浅探索,以使儿童在阅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开启心智,健康成长。 [关键词] 儿童;儿童文学;精神食粮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时代,在童年里所阅读的文学作品有可能会直接影响人一生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在中小学时代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儿童成长期年龄跨越度很大,这一时期的儿童在心理特征、认知范围、欣赏趣味等方面由于年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如何为儿童选择阅读的文学作品,如何让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应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充分重视。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点肤浅的探索。 一、对作品主题的选择 文学的主题是通过作品中描写的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儿童在不同时期的理解力和社会道德标准不同,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主题选择上也有所不同。幼儿在社会化成长过程中,有许多思想需要培养,有许多行为需要养成,让幼儿经常欣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会逐渐培养起他们良好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对小班的幼儿应选择如俄国阿.托尔斯泰的童话《拔萝卜》,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中班的幼儿对主题的理解在逐渐增强,如佚名的《狼来了》,培养儿童诚实不撒谎的好品格;大班的幼儿对主题则带有思考性,如童话《小猫钓鱼》,养成儿童做事专心致志。童年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倾向以及社会道德行为的能力正逐步形成。他们所能接受的儿童文学的主题应明朗、健康、积极向上。柯岩的儿童诗《帽子的秘密》所揭示的主题是学英雄“不看帽子看行动”,童年期的儿童对美丑、善恶、是非的判断往往从事物的表象出发,这样的主题就很容易接受。少年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常常是处于半成熟与半幼稚相混合,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伴随,自觉性与被动性相交错的状态,被心理学家称为人生的“危险期”、“困难期”。为让少年顺利度过人生的危险期和困难期,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要丰富多彩且正面积极引导。对现实既要展示生活中美好光明的一面,也不回避消极阴暗的一面。如郁秀的小说《花季雨季》,描写了新兴城市深圳的高速发展、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和面对的各种竞争压力,让社会的复杂性和两种世界观、人生观的矛盾进入中学生视野,使花季的少年面对这样的环境和现实作出自己的判断,认识生活中除了阳光还有泥泞,从而正确把握人生。这样的主题比较真实、全面,少年期儿童能客观地接受。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欣赏儿童文学,一定要为他们选择好主题。

幼儿文学课教案

《幼儿文学》 教案

第 1 至 4 课时 第一章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教学计划 本章共四节,计划安排4课时,学习这些基础知识,要注意把握知识要点,帮助学生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幼儿文学的基础知识。 理解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心理和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幼儿文学的特点及审美功能 教学方法与教具准备 1.教师讲解与学生领悟、讨论相结合。 2.常规教具。 第 1 课时 什么是幼儿文学 教学目的: 1.把握幼儿文学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2.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幼儿文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幼儿文学的本质特点 教法与教具准备: 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2.常规教具。 教学计划: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幼儿文学与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由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组成。 ㈠幼儿文学:

以0—6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的文学。也包括0—3岁的婴儿。 主要文体: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生活故事、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等。 ㈡童年文学: 是以7—12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的文学。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以学习为基本活动。 主要文体:童话、儿童小说和儿童诗、科学文艺等。 ㈢少年文学: 是以12—15岁的少年为接受对象的文学。 主要文体:少年小说、报告文学、少年诗与散文、寓言等。 二、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㈠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 幼儿文学首先必须是文学,既然是文学,就要遵循文学的一般规律,即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㈡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的文学: 幼儿文学不仅具有文学的一般属性,而且具有自己的个性,即“幼儿”属性。 幼儿文学必须是“为幼儿”的文学。幼儿文学服务于幼儿,是成人作者适应幼儿的审美需求而创作或改编的。 三、我国幼儿文学发展概况: 1.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主要作家:郑振铎、叶圣陶、黎锦晖。 主要刊物:《世界儿童》、《小朋友》等。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十余年间,幼儿文学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首先,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作家群体。 其次,幼儿文学创作大面积丰收。 再次,幼儿文学理论建设、教学科研有了长足的发展。 最后,进入80年代以来,幼儿文学界的学术研讨活动、横向交流空前活跃。 四、总结: 本章主要认识“幼儿文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是学习幼儿文学的初步准备。 学生应该大致了解到幼儿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情况。

[整理版]幼儿文学教案

[整理版]幼儿文学教案 教案 第 1 至 4 课时 第一章幼儿文学基本理论教学计划 本章共四节,计划安排 4课时,学习这些基础知识,要注意把握知识要点,帮助学生了解 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幼儿文学的基础知识。 理解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心理和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幼儿文学的特点及审美功能 教学方法与教具准备 1.教师讲解与学生领悟、讨论相结合。 2.常规教具。 第 1 课时 什么是幼儿文学 教学目的: 1.把握幼儿文学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2.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幼儿文学。教学重点与难点: 幼儿文学的本质特点 教法与教具准备: 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2.常规教具。 教学计划: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幼儿文学与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由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组成。 ?幼儿文学: 以0—6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的文学。也包括0—3岁的婴儿。 主要文体: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生活故事、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等。 ?童年文学: 是以7—12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的文学。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以学习为基本活动。 主要文体:童话、儿童小说和儿童诗、科学文艺等。 ?少年文学: 是以12—15岁的少年为接受对象的文学。 主要文体:少年小说、报告文学、少年诗与散文、寓言等。 二、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 幼儿文学首先必须是文学,既然是文学,就要遵循文学的一般规律,即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的文学: 幼儿文学不仅具有文学的一般属性,而且具有自己的个性,即“幼儿”属性。

选择适宜的幼儿文学作品,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选择适宜的幼儿文学作品,促进幼儿 的社会性发展 作者:于风丽 幼儿文学作品融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对陶冶幼儿的情操具有极大的价值。幼儿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审美价值、社会文化意义以和在欣赏感悟、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意义,对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园是一所以开展社会性教育为课程特色的幼儿园,长期以来,我们从选择适宜的幼儿文学作品人手,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选择以丰富幼儿社会认知为主要内容的幼儿文学作品 社会认知在社会性发展中起基础作用,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只有在社会认知的基础上,才会表示出稳定性和自觉性。社会认知包括幼儿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环境、对社会活动、对社会行为规范以和对社会文化的认知。围绕社会认知的内容选择幼儿文学作品,能够更好地丰富幼儿的认知水平,并为更好地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形成优良的社会

行为与技能奠定基础。例如中班教育内容——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围绕教育目标“了解社区环境中的主要设施标志,知道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我们选择了故事《大黄狗进城》。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大黄狗”进城看小朋友,了解城市的变化:窄窄的羊肠小道变成宽宽的马路,城市中架起了便当的立交桥,舒适的生活小区里有了方便的诊所、学校、商店、饭店等。不只协商幼儿在有趣的童话欣赏中认识、理解周围环境的巨大变化,而且促使幼儿发生了要探索自身居住的小区、幼儿园周围环境的愿望。又如,在“规则真重要”主题活动中,我们力求通过主题的实施,引领幼儿认识生活中的多种标志,知道其与人们的关系,并能够在生活中遵守规则。围绕该主题的设计意图,我们选择了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作品中描述了兔子先生外出散步,遇到禁止鸣笛、注意火车、禁止吸烟、平安门等一系列标志,由于自身不理解这些标志而做出了一系列滑稽可笑的事情,从而使幼儿轻松认识了生活中的标志,更明确了不遵守规则的危险。另外,儿歌《小小标志作用大》、童话《自由国历险记》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的规则、明确遵守规则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本科)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院(系、部) :学前教育学院 教研室(实验室) :艺术教研室 课程名称:儿童文学 授课班级:2012级学前教育 主讲教师:王晓阳 职称:讲师 使用教材:《学前儿童文学》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制

课程 名称 儿童文学总计: 51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 3 讲课:54学时 实践:27学时 任课 教师 王晓阳职称讲师 授课 对象 专业班级: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共4个班基本 参考资料和教材《学前儿童文学》李莹、肖育林复旦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的任务 内容课时分配章内容学时数 1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6 2 儿歌 6 3 幼儿诗 6 4 婴幼儿童话 6 5 婴幼儿故事 6 6 婴幼儿图画书 6 7 婴幼儿散文 4 8 幼儿戏剧8 9 作品集萃 3 合计:51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 公共选修课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二)了解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婴幼儿心理特征 (二)婴幼儿语言特征 四、授课时长 两课时 五、授课方式 讲授、自主练习 六、教学进程及内容 (一)引入 从几则孩子的有趣问答开始,思考孩子的视角和成人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1、学前儿童文学的含义: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2、学前儿童文学三个关键词: (1)文学:具体生动的形象,真挚丰富的情感,审美理想,语言艺术。 (2)儿童:婴幼儿生理、心理、语言特点构成接受能力,作品应与之保持一致。 (3)学前:0-6岁,包括7-8岁的低年级小学生。 注意:真正优秀的学前儿童作品是既适合婴幼儿阅读又适合成人阅读的,只是理解层次不同而已,孩子更关注故事本身,成人更欣赏美学意蕴。 第二节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1、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1)自我抑制能力较差,易激动,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 (2)独立行走和摆弄物体。自主性开始建立,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目标前进,锲而不舍。 https://www.360docs.net/doc/8e2403958.html,/w51/play_album-aid-10301434_vid-Njc5NTQ1ODc.html (3)有一定的概括性,能进行想象和思维,有了自我意识。

精选儿童文学作品的母题精选

儿童文学作品的母题 爱的母题、顽童母题、自然母题、成长母题(1).爱的母题:《灰姑娘》、特莱维丝的《玛丽·波平斯阿姨》、斯坦贝克的《小红马》、冰心的《寄小读者》 爱的母题所体现的是成人对于儿童的眼光 .........,可分为母爱型和父爱型两种。 1)母爱型儿童文学作品 早期的民间童话都是母爱型的作品,如《灰姑娘》。“遇到难题绕道走”,人生的一切困难都有外在的力量帮助解决。 现代母爱型儿童文学作品是“带着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来作爱的传达,它采用极适合儿童口味的表现形式,在审美上侧重于“审美 情感的升华”,在情绪基调上也是“亲.切温馨 ...”的。如《玛丽·波平斯阿姨》。 2)父爱型儿童文学作品 父爱型儿童文学作品的最大特征是“直面人生 ....”,它是以现实的深刻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人生中的难题。如斯坦贝克的《小红马》。母爱型儿童文学传达的是“亲切温馨”的艺术氛围,父爱型儿童文学传 达的是“端庄深邃 ....”的艺术氛围。 (2).顽童母题: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 顽童母题的儿童文学作品指向的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渴望自由 ..、向 往无拘无束的天性 ..。

这类儿童文学作品关注的是儿童的自由发展 ....,它把童年看做自然的人生,并试图保持儿童内在的热爱自由的天性。顽童母题的儿童文 学作品传达的是“奇异狂放 ....”的艺术氛围。顽童的出奇的淘气和顽皮,甚至是淘气和顽皮带来的混乱,都可以带给读者带来审美情感的高涨,引起感动或是兴奋。 (3).自然母题: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法布尔的《昆虫记》 动物小说、大自然文学、环境文学、山水诗与散文大多属于自然母题。 如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和法布尔的《昆虫记》等都是自然母 题的经典之作,儿童文学的自然母题作品追求的传达的是“率真 ..”与 “憧憬 ..”的艺术氛围。 (4).成长母题:刘健屏的《初涉尘世》、曹文轩的《草房子》《根鸟》《红瓦》 刘健屏的长篇小说《初涉尘世》就是通过刻画一个家庭突遭变故 的农村少年怎样在闯荡社会的过程中从天真幼稚到日益坚强的性格 .. 变化 ..来体现成长的。 曹文轩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系列儿童小说《草房子》、《根鸟》、《红瓦》三部曲也是典型的表现成长母题的儿童文学作品。成 长母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常见于少年小说中,表现少年的自我意识 ....的觉 醒、朦胧而优美的精神情愫、渴望成人 ....社会的理解为主要内容。

幼儿文学作品教案20篇(中班 绘本故事“小羊睡不着)

活动名称:绘本故事“小羊睡不着” (中班语言;涉及主题——在农场里) 活动目标: 1、感知有趣的故事内容,尝试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达。 2、萌发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了解过牛、羊等动物; 物质准备——课件、幼儿自主阅读的画面材料、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主角,引出故事 (播放PPT1——绘本封面) 1、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再介绍小羊的名字) 2、小结 ——是呀!小羊莎莎甜甜地睡在妈妈的怀抱里,睡得多香呀。可是,一开始时莎莎一点儿也睡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跟老师一起来看看、说说这本叫《小羊睡不着》的图书吧。 二、观察画面,猜测并理解故事内容 1、结合PPT,教师边讲述边提问 (夜晚来临,月亮、星星都出来了,动物们都睡了。) ——猜猜,哪些动物睡了呢? ——看,谁睡得正香呢? 2、教师继续讲述 ——莎莎睡不着,它可能会做些什么事呢?(幼儿猜测) (分角色扮演小鸟、鸭子、奶牛,学学小羊“莎莎”的话) 3、结合PPT,教师与幼儿讲述这一段 4、继续提问 ——动物们都不理莎莎,你们告诉莎莎,应该怎么办?

5、教师继续讲述并提问 ——莎莎把妈妈叫醒了,她会让妈妈做什么事呢? ——妈妈被吵醒了有点儿不高兴了,“怎么了,莎莎?”“妈妈,给我唱首歌吧!我睡不着!”“好吧。”妈妈说,“只唱一首就睡觉哦!” ——妈妈唱什么样的歌,能让莎莎安静下来,很快就睡得着呢?(追问:是热闹的、很高兴的、害怕的还是安静温柔的呢?) ——老师把妈妈唱了什么歌在你们的椅子下面,拿起来看看吧。 ——妈妈给莎莎唱了什么样歌曲呢?(幼儿自由讲述,教师随机小结并 演唱歌曲的内容) 6、教师继续讲述 【妈妈问:“莎莎,你到底要听什么样的?”“我要听甜甜的、柔柔的才能睡着。”莎莎说。播放摇篮曲“它要像小草一样甜……像花儿一样香……像妈妈一样温柔……”。】 ——这次,妈妈会唱什么歌曲? 7、教师清唱摇篮曲并讲述最后一段 (莎莎听着听着,眼睛渐渐地闭上了。妈妈把莎莎搂到身边,轻轻地说:“睡吧,宝贝儿!”然后她也闭上了眼睛。) 三、拓展经验 师:宝贝,你们有睡不着的时候吗?睡不着时,会做些什么事?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会跟你们说些什么? 四、延伸活动 1、完整欣赏故事。 2、戴上头饰表演。

儿童文学教案

《儿童文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2节)第一节儿童文学的基本 含义 一、概念的确,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正是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 精神需求和成长需要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种,“ 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1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 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二、范围事实上,存在着两种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种是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种是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两者之间有,许多明显的不同之处。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读者 一、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 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而存在。是因为它有着自已特殊的服务对象和读者群体,这就是儿童。总之,儿童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读者,而成人在一定条件下,也必然会加人到儿童文学的读者队伍中来。 二、儿童读者的特殊性相对于成人读者而言,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具有 十分明显的特殊性。 儿童读者的文学能力结构包括生理、心理、文化三个层面。 (一)生理层面 (二)心理层面 (三)文化层面 三、儿童读者的多样性 相对于成人读者而言,儿童读者的审美心理和文学阅读能力表 现出十分明显的特殊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儿童作为独

特的文学读者群,其内部就没有任何变化和差异了。 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诸多方面。 第三节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2节) 一、儿童年龄特征儿童读者的文学阅读能力和兴趣由于其年龄特征的不同而分化,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事实。不过在心理学研究中,由于年龄特征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人们对年龄特征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肯定年龄特征的存在,有人则只承认对某一事物认知的发展阶段性,而不承认总的、概括的年龄特 征。 我们一般把整个儿童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幼儿期(3-6 岁)、童年期(7--12 岁)、少年期(13-15 岁)。各个时期的儿童在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感情、意志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心理年龄特征。 二、儿童年龄阶段适应性儿童阶段是人的一生中生活范围和生活内容迅速扩大、身心发展不断实现飞跃的阶段,也是文学阅读兴趣、范围、能力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 从儿童文学作品和报刊的编辑出版看,儿童文学对儿童年龄阶段的适应性特点是十分明显的。 幼儿文学是适应学龄前幼儿的文学接受特点而创作的文学作品。 童年文学、少年文学由于童年期、少年期读者阅读心理的发展,尤其是审美情感的日渐丰富和审美理解能力的日渐提高, 其思想、情感的容量和力度都有了加强,而不似幼儿文学那样相对浅显和单纯。 少年文学处于童年文学向成人文学的过渡阶段,其美学空间也是独特的。特别是少年读者的独立思考和理解 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平,因此少年文学作品在主题、意蕴等方面,都较幼儿文学、童年文学要深广一些。 第四节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一、概论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即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既然同是文学,它们的具体美学特质就具有某种相关性。

幼儿园文学活动教案幼儿园儿童文学教案

幼儿园文学活动教案幼儿园儿童文学教案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顽皮的风嘟嘟》是充满了儿童情趣,和生命力的童话故事。以下是精心的幼儿园儿童文学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故事《顽皮的风嘟嘟》 设计理念: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顽皮的风嘟嘟》是充满了儿童情趣,和生命力的童话故事。我将故事与白板课件巧妙地结合起来,把“风嘟嘟”顽皮的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幼儿,白板不仅可以把抽象的东西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还可以把各种声音和动作结合在一起,使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课件里鲜明、生动的形象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的视觉与听觉并用,进而最大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预设了情感、认知、能力这三方面的目标。旨在通过让幼儿理解故事,了解自然界风的变化,感受风与人们密切的关系,进而知道用植树造林来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设计思路:

故事《顽皮的风嘟嘟》,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幼儿对于风并不陌生,也喜欢风。风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风的特点是什么?风与人们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呢?这些问题幼儿的理 解都是片面的。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风,故事里,幼儿在认识“风嘟嘟”这个虚拟形象的前提下,通过老师提供的一个个画面中,仔细观察并用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并通过模仿来体验风大风小的特点。在分段欣赏故事中,让幼儿了解风在自然界中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在观看短片中,感受风与人们密切的关系,哪些是风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希望,进而知道用植树造林来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目标预设: 1.理解作品内容,并能大胆、完整的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2.通过了解自然界风的变化,体验风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3.知道用植树造林,来保护自然我们的大自然。 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走进幼儿经典文学作品

语言教学专题培训讲座稿 《有品质的语言教学活动》 幸福幼儿园李跃梅 经典幼儿文学作品,是众多优秀作者认真酝酿,反复推敲而成的心血之作,是经过无数人甚至于几代读者认可而被传承下来的优秀作品。曾经,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这样经典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大量存在。如故事:《下雨了》、《金色的房子》、《猴子捞月亮》,诗歌《小弟和小猫》、《小雨点》等等,他们贴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有的重在习得简单的对话,有的关注于对词、句的理解,有的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语言带来的幽默和情绪表达的快乐感。这些无一不深刻影响着孩子们对文字、文学的兴趣,是使幼儿终身受益的良友! 但是在幼儿园现行的语言教学活动中,一些问题的出现弱化了经典幼儿文学作品的美和教育价值。 ●随意改编经典作品:对待经典作品态度不严肃,出于随意或是教育的惰性,想当然的对原作品进行编改。改编后的作品又偏离原作品的创作主旨,字、词、句丧失掉原文的淬炼之美。 以《猴子捞月亮》为例。老师自己改编为:“从前有一群猴子,在山上玩,有一只小猴子发现水里有一只月亮,他叫起来:‘快来呀,月亮掉在水里了’……”而故事原文是:“夜晚,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们有的在树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闹闹,好不快活!” 简略分析,就能比较出原作和新创之间的差异。原文中的“夜晚”一词是一个很正式的书面词,而“有的……有的”是一个连词,“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AABB的动词,把猴子群居和活跃易动的习性生动的描绘出来了。这显然是老师改编后的故事无法表现和达到的。

经典的作品可以创编吗?当然可以,但一定不是随意的、想当然的,顺口就来的改编。我们要思考,改编是否把精髓保留下来了,是否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这样的创编才是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 ●没有引领孩子们认真品味作品:文以载道,每一个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用以表述情感或是思想的载体,需要读者去认真解析、细细品味。而纵观一些老师的活动,我们会发现,每个故事、每首诗歌永远都采用那几个共性问题,即:“这是在哪里,它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最后结果是怎样的啊?”这些问题可以问。但是如果一个故事、一首诗歌只问这几个问题,思想没有了,情感没有了,味道没有了。就像我们每天进餐,永远只有白饭一碗,没有精致小菜佐餐一样,肚子是可以填饱,但没有味道。 ●没有情绪的表现作品:一个故事、一首诗歌,哪怕是短短的饶口令,有的是深情、有的是谐趣、有的是欢乐,有的就是简洁的陈述,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情感,而如果老师在没有没有营造孩子们安静倾听的环境下,不讲究发音的标准、从头读到尾、没有适当的断句,没有感情的起伏……那么再优秀的作品都会被毁掉。 反思我们的行为,应该要充分重视优秀幼儿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审美价值、社会文化意义,并立足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对孩子成长负责的态度,深度挖掘经典幼儿文学作品蕴含的积极教育价值,引领孩子们去欣赏、去品味、去思考,这样才能制定出有效促进孩子们倾听、表达、早期阅读的适宜目标,达成“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一教育宗旨,从而契合《指南》中浓厚的人文教育理念,让孩子获得语言的最佳发展。 ●有意识的为孩子们选择经典的幼儿文学作品 阅读对孩子而言肯定是有益的。但是,对待阅读的内容,教师作为具备专业职业素养的成人,要有为孩子甄别、筛选的能力,为孩子的阅读把好第一道关。首先,留意有哪些优秀的作者创作了哪些优秀的作品。其次是看出版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