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人物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 金 时 代

晚清张謇还是时期立宪运动的领袖,曾主持发动了三次国会请愿运动。在民国任工商部 长时,他指出过去的措施,在“无导民兴业之心”,卒之糜费而乏效果。今后部办企业, 概行停罢,悉听民办 他生前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举办了不少工厂企业和 教育文化事业。他的“实业救国”虽不能挽救旧中国危亡,但却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和 文化的发展。张謇将大生纱厂早期的棉纱产品使用“魁星”商标,下设有“红魁”、 “蓝魁”、“绿魁”、“金魁 ”、“彩魁”等不同产品线。商标的主要部分就是魁星点 斗,独占鳌头的形象。投产后的第二年,大生纱厂得纯利5万两;第三年得纯利10万两; 到1908年累计纯利达到190多万两。在大生纱厂经营好转之后,集资招股的问题似乎再也 不存在了。 1901 年张謇等人决定再招 20 万两新股,一年之内就成功集到 20.75 万两。 1904 年,张謇决定扩张,筹建大生分厂。原来不肯出资的桂嵩庆此时也“自愿入股二 万”。当初写信指控张謇的浙江候补道朱幼鸿,此时亦入股1万两。和大生一厂筹备时的 艰难相比,大生二厂从筹备到开工仅29个月,很轻松地就收足了80万两股本。“大生纺 织股份有限公司”在商部正式注册,并且取得了“百里之内二十年不准别家设立纺厂” 的专利权,张謇的社会威望也与日俱增,成为各派争相延揽的人物。
名 人 评 价

很少有人简单地把张謇称为“商人”,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 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政治和社会声望极高,所以被称为“绅商”。 用今天的视角来看,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 职业经理人兼公益家。毛泽东主席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 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当代学者章开沅先生也指出:“在中国 近代史上,我们很难发现另外一个人在另外一个县办成这么多事业, 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由于张謇在南通的特殊地位,他的名字与南 通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 胡适认为他在建设南通的过程中“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影 响及全国”。胡适这样评价张謇: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 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 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 国 丁文江在张謇追悼会上演说时曾指出:数年前余在美时 美前总统罗 斯福死后,凡反对之者,无不交口称誉。今张先生死,平日不赞成他 的人,亦无不同声交誉”张謇在民国时期有着较高的声誉,这与他在 中国实业、教育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是分不开的。
作 品

《屡出》 屡出真成惯,孤怀亦自遥。 小车犹择路,独木已当桥。 鹳影中霄月,蛙声半夜朝。 无人能共语,默默斗旋杓。 从孙观察公奉差淮安纪行 湖田处处鸭阑遮,一片菱花间藕花。 养得鸭肥菱藕足,一年生计抵桑麻。



来自书籍 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啬翁自订年谱》 等,今有《张謇全集》传世。
张 謇
级 泰 语 晋 雨 范 冬 梅 15

简 介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 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 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 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以家乡 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 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 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 为“状元实业家”。2015年4月18日,以我国近代著名状元实业家、 教育家、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张謇命名的万米级载人深渊器科考母船 “张謇”号开工建设。


张 謇 故 居
张 謇 纪 念 馆
江 苏 海 门 市 常 乐 镇 始 建 于 上 世 纪 年 代 80

谢 谢 观 赏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 的眼光。”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规模,当时西方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 国纺织市场留出了一个巨大空间。1913 年以后,和其他地方的纺织企业一样,大生一厂、 二厂连年赢利,兴旺一时,仅1919年两厂赢利就高达380多万两,创下最高纪录。总计从 1914年到1921年的8年间,大生两个厂的利润有1000多万两。1920~1921年,上海报纸天 天刊登大生的股票行情,是当时市场上最抢手的股票之一。此时,大生已拥有纱锭13.7 万多枚,张謇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教 育 为 民

左图为 1905 年,张謇与 马相伯在吴凇创办的复 旦公学,这就是复旦大 学的前身。

早 年 求 学

1853年7月1日(清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日 ),张謇(英译Chang Chien) 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市常乐镇。张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后被称 “四先生”清咸丰六年(1856年)张謇4岁时,由父开始教识《千字 文》。5岁时因背诵《千字文》无讹,父令随伯、仲、叔三兄入邻塾, 从海门邱大璋先生读书。但是张家祖上三代没有人获得过功名,也就 是所谓“冷籍”。当时科举规定,“冷籍不得入试”。12岁时,謇父 自辟家塾,延请老家西亭宋效祁先生授读其三子。14岁时,因效祁先 生病故,父命謇负笈往西亭,从效祁先生的从子宋琳先生读书,膳宿 其家。为了取得应试资格,张謇15岁时由他的一位老师宋琛安排,结 识了如皋县的张家。张家同意张謇冒充自家的子嗣报名获得学籍,同 治七年(1868年)16岁时,由于祖上是三代没有功名的冷籍,为了走 上科举正道,经宋琛安排,謇冒用如皋县人张铨儿子张育才的名义报 名注籍,经县、州、院三试胜出,得隶名如皋县学为生员。从16岁中 秀才到27岁之间,张謇每两年就去江宁参加一次乡试,先后5次都未 得中。但是从此如皋县张家开始用冒名一事来要挟张謇,连续索要钱 物,最后索性将张謇告上了公堂。这场诉讼延续数年,令张謇十分狼 狈,家道也因此困顿。 1869年,张謇科举考中秀才。
兴 办 实 业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民族危机促使帝后两党矛盾有所激化。以翁同 龢 为首的“清流”拥戴光绪帝,好发主战议论,其主要抨击目标为畏日如虎 的李鸿章,实际上都是借以冲击主和的后党,企图为虚有“亲政”其名的皇 帝争取若干实权。名噪一时的新科状元张謇,由于历史渊源和政见相近,很 快就成为“清流”的佼佼者,是“翁门”弟子中的决策人物。然而正在主战、 主和两派斗争激烈之际,张謇因父丧循例回籍守制。光绪二十一年( 1895 年) 初,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奏派张謇举办通海团练,以防御日本海军随时可能 对长江下游的侵犯,由于清政府在中日战争中落败并签订了《马关条约》, 通海团练半途而废。同年底,加入康有为组织的上海强学会 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大生纱厂正式在通州城西的唐家闸陶朱坝破土动 工,次年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到1899年开车试生产时,运营资金仅有数万两, 没有资金购买棉花当原料。张謇情急之下以每月1.2分的高利向钱庄借贷。向 股东告急,无人响应;而打算将厂房出租却又遭到恶意杀价。最后作为张謇 多年挚友和忠实助手的沈敬夫提议破釜沉舟,全面投产,用棉纱的收入来购 买棉花,维持运转。幸而随后几个月里,棉纱的行情看好,纱厂的资金不断 扩展,使工厂得以正常生产还略有结余。大生纱厂终于生存了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