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鱼我所欲也》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

合集下载

鱼我所欲也教案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优秀教案优秀教案:鱼我所欲也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关鱼类的基本知识,包括鱼的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鱼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特征和分类,培养学生对鱼类的兴趣。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如鱼类的呼吸方式和栖息环境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幻灯片、实物标本、课件等。

2. 教学材料:《生物教材》、《鱼类图谱》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鱼类图片,引发学生对鱼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你们见过这种鱼吗?它有什么特点?”2. 探究(15分钟)a. 通过幻灯片展示鱼类的基本特征,包括鱼类的体形、鳞片、鳃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特征。

b. 分组让学生自主探究鱼类的分类,每组选择一种鱼类进行观察和描述,然后向全班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3. 实践(20分钟)a. 将实物鱼类标本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鱼类的外部特征,并用手指指出鱼类的眼睛、嘴巴、鳃等部位。

b. 引导学生观察鱼类的呼吸方式,通过观察鱼鳃的运动和鱼类的呼吸行为,让学生了解鱼类的呼吸方式。

c.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鱼类栖息环境,通过图画、文字等方式展示该环境的特点,并解释为什么适合该鱼类生存。

4. 拓展(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鱼类的有趣行为视频,激发学生对鱼类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5. 总结(5分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对鱼类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鱼类的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观察和描述鱼类的特征,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鱼类栖息环境的选择。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3. 领会并实践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原文及翻译2. 词汇和句型的讲解与练习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原文的阅读与理解。

2. 词汇和句型的掌握与应用。

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言文的解读。

2. 文中复杂句型的分析与运用。

3. 文中深层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文、词汇和句型、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互动法:讨论、问答、小组活动。

3. 实践法: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写作练习。

3.2 教学手段1. 教材:原文、翻译、相关注释和讲解材料。

2. 多媒体:PPT、视频、音频、网络资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原文:指导学生阅读原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词汇和句型:分析并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4. 翻译与讨论:对照翻译,讨论文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提供相关的练习和作品,进行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

4.2 时间安排1. 导入:10分钟2. 阅读原文:20分钟3. 讲解词汇和句型:15分钟4. 翻译与讨论:20分钟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15分钟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1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鱼我所欲也》公开课教案设计

《鱼我所欲也》公开课教案设计

《鱼我所欲也》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鱼我所欲也》是一本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名著,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

该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情感纠葛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百态和社会现实。

本公开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鱼我所欲也》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并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目标1.了解《鱼我所欲也》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2.理解《鱼我所欲也》的主题和核心思想;3.学会分析文本,并运用文学批判方法进行文本解读;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内容1.《鱼我所欲也》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介绍;2.《鱼我所欲也》的主题和核心思想解读;3.文本分析和批判思维培养。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鱼我所欲也》的封面和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对《鱼我所欲也》有什么了解?你对这本书有什么期待?第二步:背景介绍(15分钟)1.介绍《鱼我所欲也》的作者曹雪芹,并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介绍清代社会的背景和特点,以及《鱼我所欲也》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3.讲解《红楼梦》的创作意图,探讨曹雪芹创作该作品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步:主题和核心思想解读(30分钟)1.结合文本,讨论《鱼我所欲也》的主题和核心思想是什么;2.引导学生分析《鱼我所欲也》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对社会现实的揭示;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鱼我所欲也》的主题进行阐述,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第四步:文本分析和批判思维培养(45分钟)1.指导学生运用文学批判方法,对《鱼我所欲也》进行深入分析;2.学生选择一段文本进行解读,并结合文中细节和形象分析作者的用意;3.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批判,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相应的论证;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交流彼此的分析和论证结果。

第五步:总结和展望(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生对《鱼我所欲也》的理解程度;2.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里的6篇《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鱼我所欲也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语言的抒情效果。

3.学习屈原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情境导入】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那是为了纪念我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屈原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呼唤风、雷、电,那他期盼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戏剧《屈原》。

【新课解读】一、整体感知理思路(一)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明确:一部分: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郑袖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写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形象。

(二)读“雷电颂”部分,回答问题。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文,谈谈自己的诵读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补充:(1)从文章形式看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2)从语言特点看是一首激情澎湃、气势雄伟的散文诗。

(3)从创作风格看文中的屈原和急风、怒雷、闪电这些雄伟的自然力量融合,想象奇特,气势宏伟,充满了浪漫色彩。

2.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分析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教师讲述创作背景:《屈原》创作于1942年。

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D反动统治极为黑暗的时候。

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高潮。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D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便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鱼我所欲也教案反思

鱼我所欲也教案反思

鱼我所欲也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孟子文章的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孟子论证方法。

2.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孟子文章中的比喻和论证方法。

2.掌握文章的论证结构。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孟子及其学说的了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孟子论证方法,如比喻、对比等。

3.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观点。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孟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孟子文章中的观点。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孟子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孟子的论证方法。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孟子文章中的论证结构。

四、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孟子文章中的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孟子的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分析孟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孟子文章中的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作业,及时反馈。

六、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2.教师讲解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鱼我所欲也》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鱼我所欲也》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鱼我所欲也》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是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孟子》。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孟子与景公的对话,表达了孟子主张民本思想,强调君主要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体现了孟子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

文章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针对《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学生可能对孟子及其思想体系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孟子的思想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培养关爱百姓、以民为本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朗读、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理解、文章主旨的把握。

2.难点: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文章深层次价值观的领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孟子与景公的对话场景。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教师通过情感共鸣,引导学生领悟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参考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于课堂讨论和拓展。

3.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字词发音和课文理解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如:“孟子为何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鱼我所欲也》这首古代诗词的背景和含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欣赏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发现诗歌中的美感和哲理。

4. 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诗歌分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诗歌背景介绍《鱼我所欲也》这首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让学生了解到这首诗是古代诗人的一种思考和表达方式,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

2. 学习诗歌的基本技巧a. 学生学习韵律和节奏:诗歌是一种有规律的语言艺术形式,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中的韵律和节奏。

b. 学生学习诗的意象和修辞:通过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美感。

3. 分析诗歌内容与主题a. 学生阅读《鱼我所欲也》全文,分析诗歌中具体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方式。

b. 学生讨论诗歌传达的主题和思想:如人生哲理、爱情、自然与人的关系等。

4. 诗歌欣赏和创作a. 学生欣赏其他古代和现代诗歌,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喜好和鉴赏能力。

b.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尝试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鱼我所欲也》的背景,介绍诗人和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诗歌的基本技巧:a. 讲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模仿朗读和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b. 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探索诗歌中的意义和美感。

3. 分析诗歌内容与主题:a. 学生阅读《鱼我所欲也》全文,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b.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进行讨论和交流。

4. 诗歌欣赏和创作:a. 学生欣赏其他古代和现代诗歌,学习欣赏和评析诗歌的技巧。

b.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 总结与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作品,进行互相欣赏和评论,总结学习的成果和收获。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诗歌欣赏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

鱼我所欲也公开课教案(通用11篇)

鱼我所欲也公开课教案(通用11篇)

鱼我所欲也公开课教案鱼我所欲也公开课教案(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我所欲也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鱼我所欲也公开课教案篇1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

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

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

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学习任务1. 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2. 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

3. 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

学习方法1. 采用“诵读—积累—感悟”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2. 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文章观点找论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3. 善于联系当代,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鉴古人的思想精华。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疏通课文大意,找出疑难之处,留待课堂解决。

2. 默读课文,基本断句准确。

3. 教师推荐网站,了解孟子。

关于孟子孟子故居孟子简介学生根据教师推荐网站,或自行搜索,全面了解孟子,分组查找以下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孟子简介、孟子人生、孟子思想、孟子学说、孟子故居、孟子故事、孟子名言、出自《孟子》的成语。

九年级下语文鱼我所欲也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九年级下语文鱼我所欲也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孟子“性善论”的思想。

2.学习孟子文章的论证方法,体会其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孟子“性善论”的思想。

2.学习孟子文章的论证方法,体会其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2.对孟子“性善论”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

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孟子的了解,引导他们回顾孟子“性善论”的基本观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鱼我所欲也》,询问他们对此的理解。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了解孟子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分析孟子“性善论”的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孟子的观点。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

问题1:孟子是如何论证“性善论”的?问题2:文章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孟子的人性观?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五)小组分享1.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发言。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1.学生复习课文,熟记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七、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孟子“性善论”的理解有所提高。

但部分学生对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复习。

2.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解、讨论、分享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较为简短,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教学评价:本节课学生对孟子“性善论”的理解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对文章的深入分析能力仍有待加强。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与反思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与反思
在具体教学中,我又注重了文言文的特点。进行了反复地诵读,让学生读通、读懂、读出韵味。在字词梳理时,我们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提出疑问,做好学案有关内容,再全班交流的方式,避免了课堂氛围的沉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本节课取得这样效果主要是因为:
首先自己做到胸有成竹,然后降低自己的身份,走进学生,和学生们一起探讨问题。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字音:
(1)不为(wéi)苟得也(2)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3)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
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名称:《鱼我所欲也》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选自《孟子》散文;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朗读、背诵全文;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学生齐背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学生齐背课文
背诵是积累知识的必然,不断的积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及等次




学习准备
预习效果
学习工具
参与态度
思考表现
问答表现
合作表现
学习效果
2、过程与方法: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精选11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

课堂氛围与互动情况
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鼓 励学生提问、发表意见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 与度。同时,我也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关注他们的 学习状态和情绪变化。
互动情况
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保持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们能 够积极回答问题、提出疑问,我也能够及时给予回应和指导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们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彼此之 间的学习和进步。
0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反思,更好地满足学生 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03 推动教学改革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教学 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教学内容概述
文本解读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散 文,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理
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价值观。
文化背景
教学方法运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示范等。通过讲解,我向学生传授 了相关的知识和背景;通过讨论,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通过示范,我帮助学生掌 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效果
从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来看,学生们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比较满意。他们表示,通 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还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04
学生学习情况反思
学生学态度及参与度
01
学习态度积极
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表现出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02
参与度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思考和表达 ,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激励。
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

《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和施行“仁政”的政治主张;2.了解本文比喻、推理、层进等论证方法和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论辩艺术;3.掌握欲、得、患、甚、是、贤、心等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比喻、推理、层进的论证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生与死,义与利是自古以来人民议论的人生课题。

我们将要学习的《孟子》中《鱼我所欲也》这篇古文,论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政治主张“法先王”,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在人性方面,因袭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性善。

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孟子观点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

不过他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商品经济的今天,都具有积极意义。

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新课教学:⒈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某些字的读音。

⒉解题:这是一个判断句。

“鱼”是主语,“所欲”是谓语,“我”是所字结构“所欲”的定语。

全句意为: 鱼是我所喜欢的。

作者主要借《鱼我所欲也》来宣扬他的性善论。

⒊分析讨论课文第一段:提出论点,分析论证,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

⑴串解讨论以下词语在文中用法①欲——能愿动词,喜爱、想要。

②可得:同义。

兼——动词,同时得到,“兼”是副词状语置后。

③患——事物性名词,祸患。

(有时可做动词,患得患失。

)辟,同“避”,躲避。

④甚——超过、胜过,动词。

(有时用做副词,放动词或形容词前。

)⑤是——代词,此。

鱼我所欲也 精品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 精品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精品优秀教案《鱼,我所欲也》精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理解并背诵《鱼我所欲也》这首古文诗;2. 理解古文诗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阐释;3. 分析并理解古文诗的修辞手法,感受其艺术魅力;4. 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个人向往的文章。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古文诗《鱼我所欲也》;2. 分析并理解古文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3. 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文章。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文诗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阐释;2. 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文章,并表达个人向往之处。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鱼我所欲也》的复印件;2. 课件及多媒体设备;3. 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与《鱼我所欲也》进行对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人钟情于自然景物的描绘?3. 引导学生思考:《鱼我所欲也》这个题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Step 2 学习和理解《鱼我所欲也》1. 教师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读课文。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 分组讨论课文的意义,并进行汇报。

Step 3 分析古文诗中的修辞手法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鱼我所欲也》这首古文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 找出诗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Step 4 感悟古文诗的意义1. 引导学生思考:古文诗《鱼我所欲也》想表达的是什么?2. 学生自由表达对《鱼我所欲也》这首古文诗的理解和感受。

Step 5 探究个人向往之处1.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对自然的向往,如海洋、森林、高山等。

2. 学生自由发挥,表达个人对自然的向往。

Step 6 撰写个人向往之文章1.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所学修辞手法,撰写一篇关于个人向往的文章。

2. 学生互相交流、修改,提高文章的质量。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理解和背诵《鱼我所欲也》这首古文诗,还可以学习到古文诗中的修辞手法,并通过撰写一篇个人向往之文章来运用所学知识。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古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 分析并解读文章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 文章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深入领会。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孟子》及其作者孟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鱼我所欲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文章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思考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效果。

收获感悟:《鱼我所欲也》的课堂教案

收获感悟:《鱼我所欲也》的课堂教案

教案主题: 《鱼我所欲也》教材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文第八篇教学目标:1. 了解《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的寓意和主题,并深刻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看法。

2. 通过课文分享、交流等方式,学生能够思考生命意义,明白人生需要有目标和善用资源。

3. 启发学生意识到其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并对待生命有更深刻的态度和认识。

教学内容:一、怀疑与解开谜底1. 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看标题,你能想起哪些古典作品?在《高老庄》中,有忠信一案,忠臣被判死刑,杀了他的官员毒死了自己的儿子来获得财产。

《红楼梦》中林黛玉送鸟逝去, 与鱼同葬的悲愤情节。

但这只是一个标题,会不会鱼并不是谋杀对象呢?请大家看下去,不要被标题迷惑。

二、理解生命的本质1. 学生们一组讨论,各组讨论鱼的寄托意义是什么。

2. 请各组展开讨论,分析父亲送鱼这件事,其寓意、父亲想通过送鱼告诉自己的孩子的东西。

3. 建议将孩子送鱼的行为和《儒林外史》中的 "一代失喙" 进行比较和对比,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理解。

三、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深化主题1. 请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认为自己的生命意义是什么?是否与人类共存有关?2. 学生们可以以家长、朋友、偶像等为例子,展开想象,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生命影响他人,做到真正的有意义。

3. 准备一些关于 "如何看待生命" 的视频/文章,帮助学生深刻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通过与标题有关的古典作品的引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探究意欲。

2. 引导学生缕清文章神秘的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本质。

二、理解与讨论1. 向学生介绍鱼作为亲情的寄托,鼓励和帮助他们分析其中的深层含义。

2. 建设性指导学生如何思考自己的生命意义,并利用生命影响他人做出贡献。

三、影像交流1. 通过影像资料的交流,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

2. 提供一些优秀媒体作品/小说/音乐,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的愉悦和珍惜。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语文教学是语言的教学,是文化思想的承传和浸润。

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在于诵读的指导和落实。

《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细读该文,心里无底,毕竟是大作,似乎每一字词都是精华,每一标点都需反复咀嚼,于是,备课成为痛苦的历程;又害怕于文言文的考试功利,自然不敢马虎与轻率,深知“面面俱到”无疑等同“面面不到”,但还是按部就班,以最“踏实”的方式演绎文本。

上这篇课文之前,我以为学生们会比较容易理解和阅读。

走进课堂后,发现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所以为的那样。

事先,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借助课文中的注视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

这一环节之后,大多数学生都发出一句感叹“老师,这篇文章太难理解了。

”我就顺势说:“难理解的地方在哪里呢?”“整篇文章都不知道在讲什么?”听到这句话后,我感到很震惊。

我的自我以为又一次被打破。

换句话说,我课前预设的在这堂课中是实现不了的。

“怎么办呢?”我对自己寻求帮助。

对了,对一篇文章的理解首先要先读上几遍。

因此,我采用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齐读的方式,对这篇文章作一次初步的理解。

然后,在对学生的不理解之处做解释和讲解。

可是,在课堂上,我忽视了学生,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让学生之间互相解决呢?在他们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再去做进一步讲解呢?我为什么要喧宾夺主呢?现在,回顾一下我自己的那堂课,我觉得为什么不让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特点呢?在学生提出这篇文章的提点上,示范朗读,示范背诵呢?这样,说,读,背,理解可以在一个层面上解决。

以后,自己首先应该做到胸有成竹,然后降低自己的身份,走进学生,和学生们一起探讨问题。

初三的学生生活得很单调。

这个学生需要一个人来调节他们的课堂,让他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打破所有科目都是一样的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形式,让学生加入到学习的行列中去。

这样,才能做到让他们快乐学习,轻松学习。

为什么,自己想到那么多,只有在课后才能悟出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编号:DG13485201600078972981
创作者:玫霸*
18、《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和施行“仁政”的政治主张;
2.了解本文比喻、推理、层进等论证方法和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论辩艺术;
3.掌握欲、得、患、甚、是、贤、心等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比喻、推理、层进的论证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生与死,义与利是自古以来人民议论的人生课题。

我们将要学习的《孟子》中《鱼我所欲也》这篇古文,论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政治主张“法先王”,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在人性方面,因袭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性善。

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孟子观点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

不过他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商品经济的今天,都具有积极意义。

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新课教学:
⒈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某些字的读音。

⒉解题:
这是一个判断句。

“鱼”是主语,“所欲”是谓语,“我”是所字结构“所欲”的定语。

全句意为: 鱼是我所喜欢的。

作者主要借《鱼我所欲也》来宣扬他的性善论。

⒊分析讨论课文第一段:提出论点,分析论证,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

⑴串解讨论以下词语在文中用法
①欲——能愿动词,喜爱、想要。

②可得:同义。

兼——动词,同时得到,“兼”是副词状语置后。

③患——事物性名词,祸患。

(有时可做动词,患得患失。

)辟,同“避”,躲避。

④甚——超过、胜过,动词。

(有时用做副词,放动词或形容词前。


⑤是——代词,此。

⑥如使:假使。

⑦由是:用这种方式。

⑧用:采用、采纳。

⑨贤——才能、德行好。

⑩心——思想。

⑵分析讨论内容层次方法:
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分成三层:
第一层:由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

第二层:推理论证过程。

第三层:“义”不仅是贤者所具备的,也是人人皆有的。

①提问:起始层在本段的结构作用,所用论证方法?
提出论点——“舍身而取义”设喻引出:①喻:所欲→鱼、熊掌→取熊掌②引出:生、义→取义
②提问:展开层的内容、论证方法、论证结构?
论证对待生与死的不同态度;运用推理的方法;论证结构:
第一步:辨证分析(正面)
生,欲→甚于生(义)→故不苟得( 即,为了“义”可以死,恶→甚于死(不义)→故不避患舍生。

即为了“义”可以舍“生”。

)
第二步:假设分析(反面)
由是则生→不用(结果)→有甚于生者(原因)
由是避患→不为→甚于死者
第三步:因果分析
所欲→莫甚于生(最喜生)→何不为(不择手段求生)
所恶→莫甚于死(最恶死)→何不用(不择手段避祸)
③提问:结论层的内容、结构作用、论证方法?
层进法;使中心论点升华;为本段作结:非贤者有→人皆有→贤者勿丧
⑶总结:第一段首先用喻证法提出论点,然后进行分析论证,运用推理的方法,分辨证、假设、因果三个层次进行说理,逻辑严密,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最后用层进式作结。

全段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

在我们将要写的议论文写作中,要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和段的结构形式。

作文题:浅谈义与利。

还可回顾借鉴一下前些时大学生关于“义大于利”还是“利大于义”的电视辩论大赛。

质疑。

三、小结
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四、作业:
〈1〉整理笔记
〈2〉翻译课文。

〈3〉背诵课文。

第二教时
一、分析第二段:
1、分析第一层:举例论证“义”的存在。

用类似“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阐明为人要辨别义和利,不应苟且偷生。

词义:
①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②②豆:古代盛汤用的器皿。

③弗:不。

④呼尔:吆喝的样子。

⑤⑤蹴:踢,表示不尊重。

⑥不屑:瞧不起。

2、分析第二层:
⑴直斥王侯贵族和追求功名利禄的士人不义而贵。

孟子认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贫乏者得我”都是身外之物,和人的生命相比,实在不足道。

但这些人正是为了这些身外之物,竟不管是否合乎礼义的原则,接受了优厚的俸禄。

他们与那种宁可饿死,也不愿接受“嗟来之食”的人相比,该是多么可耻可鄙啊。

所以孟子质问他们“是亦不可以已乎? ”最后指出这就叫失去了人的本性。

⑵词义:
①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量器,极言其多。

②不辩礼义:即“不辩以礼义”,不按礼义来分别。

辩,同“辨”,辨别。

③加:增加。

这里指所获得的益处。

④穷乏:贫困、穷苦。

乏:缺少钱财。

⑤得,同“德”,用做动词,感激。

⑥与,同“欤”,语气词。

⑦向:从前、以前。

⑧是:近指代词,指“这些”。

⑨亦:加强语气,无义。

⑩本心:本性,“舍生取义”的本心。

二、写作特点:
1、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①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第一节)、举例论证(第二节)。

②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而摒弃利己私心的做法。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排比。

比喻:有力阐明义重于生,突出主旨──鱼、熊掌,一箪食、一豆羹。

对比:对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赞扬,对苟且偷生、临难苟免的人斥责。

不受“嗟来之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排比:有助于逐层深入地阐明道理,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这一特点使本文充分体现了孟子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

三、作业:
1.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作品编号:DG13485201600078972981
创作者:玫霸*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2、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3、整理笔记
4、翻译课文。

5、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鱼我所欲也》是九年级下册继《孟子二章》后又一篇儒家经典文章。

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宣传了“性善论”。

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对学生有的教育意义极大。

这篇文言文,对初中生来说有点深奥,教学时容易让学生陷于枯燥乏味的困境,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我备课时,精心设计题目。

应该说我们的学案设计比较科学,操作性强。

给了学生一个抓手,便于他们有效学习。

学案涵盖了重点字词的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与理解,注重了文章脉络的分析,论证方法的把握,紧扣了文本。

又注意了一词多义的现象归纳,词类活用的点化,通假字的总结,还注意了与已学知识的联系巩固,让学生继续形成并掌握好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注重了学生知识的巩固与迁移。

同时我还紧联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学会辩证地分析与认识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使文化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与发展。

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使三维目标得以很好地实现。

在具体教学中,我又注重了文言文的特点。

进行了反复地诵读,让学生读通、读懂、读出韵味。

在字词梳理时,我们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提出疑问,做好学案有关内容,再全班交流的方式,避免了课堂氛围的沉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有所收获,获得了快乐。

作品编号:DG13485201600078972981
创作者:玫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