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之自我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之自我心理学自我心理学是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和理解个体内心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等心理过程。
在生活中,自我心理学对于理解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自我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以及其中的一些重要研究领域。
一、自我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自我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个研究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态度的分支学科。
自我是指个体对自身的知觉、评价和意识,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
自我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的身份和群体的理解和接纳程度。
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自我认同,例如性别认同、文化认同等。
2. 自尊与自信: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价值感和自我评价的情感体验。
自信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和能够应对困难的信心。
3. 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和信心的评估。
自我效能感强的个体更有可能成功完成任务。
4.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进行自我管理和调控的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个体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
5. 自我理解:自我理解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心体验、动机和目标的理解和反思。
通过自我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做出适应性的行为选择。
二、自我心理学的理论模型自我心理学的理论模型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概念: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理想和自我一致性。
1. 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感觉、态度和能力以及外界对自己的评价的知觉和认知。
个体通过与他人交往和比较,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认知。
2.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包括对自己的外貌、性格、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自我评价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3. 自我理想:自我理想是个体对于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或达到的标准的期望和价值观。
自我理想可以是个人内在的期望,也可以是外界对个体的期待。
4. 自我一致性:自我一致性是指个体内部各个自我构成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11讲)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Psyche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有机整体又是一个层次分明相互作用的人格结构
所意识到的一切东西包括知 觉、记忆、思维、情感等
处于无意识的表层包含了 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 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一些遗传的先天倾向 反映了人类几千年进 程中的集体经验,是 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 心理内容
荣格认为,意识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促进个性化。 个性化(individuation),就是一个人愈来愈意识 到自己的独特性,愈来愈富于个性,愈来愈不同于他 人的过程。个性化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充分地认识自己 或达到一种自我意识,或称为自我意识的拓展。从而 产生了一个重要的人格因素——自我(ego)。
名门之后
“卡尔的孙子” “牧师家的卡尔”
祖父(瑞士著名学者名医)
彼此怨恨
外祖父(巴塞尔大主教) 母亲♀(笃信宗教 )
神学+宗教
父亲♂(神学博士牧师 暴躁多疑)
过着严谨的清教徒生活,几乎把信仰当成他生命的全部
科学+医学
荣格(恋母仇父)
童年时期
敏感内向 孤僻幻想 (独子,两个哥哥都在他出生前夭折) 父母的争吵 缺乏玩伴 死亡和葬礼
几位心理学家在克拉克大学,1909。前排左起:S .弗洛伊德, G.霍尔,C.荣格后排左起:A.A.布里尔 ,E.琼斯,S.费伦奇
微澜渐起
1910年国际精神协会的成立到1912年《里比 多的变形与象征》
在书中首次将“精神分析”这个术语变成“分析心 理”使自己的学说区别于弗洛伊德的学说:分析心 理学 analytical psychology 分歧日益增大 关系渐趋紧张
人格面具的作用: 积极作用: 人格面具有利于人在社会中生活,促使我们与他人和睦相 处。它不仅有利于实现个人目的,取得个人成就,同时也是社 会生活与共同福利的基础。 消极作用: “面具膨胀”(inflation):过分关注人格面具则必然 要牺牲人格结构中的其他组成部分,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新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前三阶段称为早期的自我心理学。
第四阶段称为后期的自我心理学。
包括知觉、运动、记忆、学习和抑制等机能。最初,
没分化。半岁-1岁,初级自主性开始成熟起来。 次级自主性:从伊底的冲突中发展起来并为健康地适应生 活的工具的那些自我机能。最初服务于伊底的那些防 御机制,逐渐变成一种独立的结构,摆脱了冲突领域。
三、能量的中性化
能量中性化:把一种本能能量改变成非本能模式
态心理学转向研究自我适应的正常心理。把精
神分析的研究内容纳入普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试图建立精神分析与学院心理学之间的联系。 试图建立精神分析的发展心理学。
自我心理学的演变
第一阶段:1885-1897,弗洛伊德提出最初的防御概念。 第二阶段:1897-1923,弗洛伊德将自我看成一种本能。 第三阶段:1923-1937,弗洛伊德给自我相对独立地位, 安娜进一步阐述自我的防御功能。 第四阶段:哈特曼建立自我心理学。
新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第一节 古典精神分析到精神分 析的自我心理学
一、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思想
弗氏理论可划分:
创伤范式、内驱力范式和自我范式
最初10年:创伤方式。 如果病人在催眠状态下能回忆并说出过去的创 伤和痛苦情绪体验(主要性创伤),症状就会 消失。 自我是对创伤性经验的防御。 后来发现,病人所说的创伤性大多是假的,是病 人主观臆测出来的。
一步。
局限:
在自我与伊底的冲突与防御中来研究自我。
自我心理学发展的关键是让自我离开伊底,使自
我成为没有冲突的领域。
第二节 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 的建立
一、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自我的适应机能(知觉、思维、记忆、语言、创造力的
发展乃至各动作的成熟和学习等),并不是自我与伊
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自我研究评述
假设 : 一 是关 于人 的心 灵 的三个 层 次 , 即意 识 、 前 意 识 和潜 意识 的划分 , 前 意 识 和潜 意 识 共 同构 成 了人
的无 意识 ; 二是 关 于人格结 构理 论 的三个部 分 , 即伊 底、 超我 和 自我 的划 分 。这 两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假 设 基本 上 涵 盖 了 弗 洛伊 德 精 神 分 析 的 主 要 思 想 J 1 ∞。许 多 学 者 认 为, 弗 洛伊 德最 伟 大 的功 绩 在 于他 揭 开 了人 类 无 意 识 的奥秘 。弗 洛伊 德在 早 期 注重 的 是潜 意识 与 “ 伊
精 神 分 析 心 理 学 中 的 自我 研 究评 述
秦 或
( 商丘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 院, 河南 商 丘 4 7 6 0 0 0 )
摘 要: 精神 分析 作 为现代 心理 学的 一个 重要 学派 , 经历 了百年 的发 展 历程 , 其 内部 先后 生发 出 驱 力心理 学 、 自我心理 学、 客体 关 系心理 学和 自体 心理 学等 理论模 式 。几种 理论模 式从 不 同角度和
层 面探 索 自我 并挖掘 人格 发展 的 动 力 。 弗洛伊 德 把 自我 看做 是 本 能 冲动 和 超 我 需 求之 间 的传 递
者 。 自我 心理 学将 自我 的适应 作为人 格发展 的动 力 , 提 升 了 自我 的功 能 。客体 关 系心理 学认 为 自 我、 伊 底及 超我 都是 由不 同群 集的 内在 客体 关 系组成 的 。 自体 心理 学将 研 究的重 点放在 自体上 , 把
的, 它 的作用是 迫使 心灵 指 向本 能欲 望 的满 足 , 纯 粹 依 照“ 快 乐原 则 ” 追 求 本 能 能量 的释 放 和 紧 张 的 解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圣才出品】
第11章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11.1 复习笔记一、自我心理学概述(一)自我心理学的起源1.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思想(1)创伤范式时期创伤范式时期与自我心理学有关的是弗洛伊德在1894年所写的《神经—精神病症》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防御”概念,这是后来的“自我防御”概念的先导。
(2)驱力范式时期在驱力范式时期,弗洛伊德仍把自我本能从属于性本能,而且它的能量还需要性本能供给。
此时弗洛伊德关于自我的思想还是一种本能理论,把自我看成是一种驱力。
(3)自我范式时期①弗洛伊德不再把自我看作是简单的本能力量,而把它看做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这样就从本能理论转到了结构理论,这也是精神分析从伊底心理学向自我心理学迈出的很重要的一步。
②弗洛伊德也修正了他以前理论中与自我心理学相矛盾的一些内容。
他放弃了早期主张焦虑是对不可发泄的性紧张的一种有害反应的观点,而主张焦虑是自我发出的一种危险到来的信号。
这与整个自我心理学的方向是一致的。
2.安娜的自我心理学思想(1)安娜重视自我的作用,反对伊底对心理活动具有绝对支配作用。
在安娜看来,伊底和超我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我们只能观察到自我。
只有当伊底、超我和自我不一致时,我们才能了解这两种心理组织。
安娜主张自我约束伊底,把分析自我作为解决所有精神分析问题的起点。
(2)安娜还进一步系统总结和扩展了弗洛伊德对自我防御机制的研究。
尽管自我的功能很多,但其防御功能却是主要的。
它们直接和自我的强度、性质紧密相关,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自我发展总离不开防御机制的发展,通过防御机制的活动可以看到自我的影子。
(3)安娜对自我心理学的另一贡献是她将精神分析法用于儿童心理治疗,提出了发展线索概念。
她在长期从事儿童分析工作中,观察儿童成长过程,发现他们通过伊底和自我交互作用,逐渐增加对外界的信赖性,终于形成了自我对内外现实的控制能力。
(4)安娜仍在自我与伊底的冲突与防御中来研究自我,而发展自我心理学的关键任务是让自我离开伊底,使自我成为没有冲突的领域。
第十一讲 心理咨询中的相互关系
第十一讲心理咨询中的相互关系心理咨询的核心是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实际接触。
在来访者眼中,他们与心理咨询师的关系在心理治疗中起着最大的作用。
一、咨询关系中心理咨询师的意象(一)精神分析中的移情概念:心理治疗师就像容器一样弗洛伊德是最早尝试弄清心理治疗师与病人之间的关系中发生了什么的人物。
1880年,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在“谈话疗法”中经常发现病人对他们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即移情),如钦佩、性吸引、生气和仇恨。
他们发现,这些情绪不是由心理治疗本身产生的,而是病人“精神生活中最为隐秘部分”的表现。
因此,心理治疗师的核心任务就是创造一种让来访者展示移情反应的关系。
对于治疗师产生的反移情,弗洛伊德认为应该对治疗师进行充分的个体分析使之能够免于反应,从而保持绝对中立。
但桑德尔.费伦茨则认为治疗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反移情。
精神分析师与来访者的关系类型就像容器一样具有包容性。
他们创造一种安全的环境,让来访者可以尽情表达痛苦和破坏性的情感。
他们还重视边界或框架的意象,以此描画咨询关系的特点。
(二)创造成长的条件:心理咨询师作为权威者形象存在(三)咨询师作为老师、教练、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形象存在(四)“未知”态度:心理咨询师作为编辑形象存在二、咨询关系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1、父母——小孩?2、外科医生——患者?3、智囊——雇主?4、失败者——证明者?5、指导者(权威)——求助者?6、安全场所的营造者——困扰者?我最认可的关系:工作联盟三、咨询关系为什么重要?1、咨询关系是推动咨询的首要因素卡尔.罗杰斯:“治疗中的推动因素主要不是依靠咨询员的人格,也不是他的技术,甚至不是他的态度,而是所有这些在治疗关系中被当事人如何体验。
”2、咨询关系是取得咨询效果的基础四、咨询关系的影响因素(一)咨询员的特征1、专业技能技能是指求助者认为咨询者将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一种知觉。
这种知觉来自于:(1)咨询者表现出的技能水平(如李中莹)(2)相关的教育背景,专业训练或经验(王建平)(3)证书或执照(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4)资历、身份地位(钱铭怡、毕淑敏、樊富珉)(5)办公室的环境布置(如展示文凭、证书、专业著作等)(6)咨询者的外表除第一项之外,其他都主要影响第一印象,技能水平在两个方面尤为重要:非言语线索:(1)目光接触;(2)身体前倾;(3)言辞表达流利。
第四节 自我心理学
安娜征求他是否愿意接受作为儿童精神分析 者的培训,艾里克森接受了该提议,以每月 支付 7 美元的培训费接受 A.弗洛伊德的精 神分析训练,从此走上了精神分析的道路。
为了和父亲的事业“争宠”,她不惜从高 中毕业后就开始跟随父亲,几十年来致力 于精神分析事业;
为了照顾晚年患病的父亲,为了将父亲的 事业发扬光大,她甚至终生未婚。
安娜15 岁以前已经开始阅读父亲的论文,自 行研习精神分析。14 岁即出席旁听父亲主持 的精神分析研讨会。
1912 年安娜中学毕业,此后她没有上过大 学。中学毕业后,她曾担任过小学教师。
安娜是弗洛伊德最小的孩子,也是弗洛 伊德六个子女中唯一继承父业的人。 在她出世以前,弗洛伊德曾希望她是个 男孩。自幼不受父亲重视,她自己曾在 与朋友信函中称当时如果有避孕药,她 是不会来到这个世界的。
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恋父情结”对安娜产生了 很大影响。 弗洛伊德说“女孩子最初表露的感情,就是对 父亲的爱慕。”
1923-1938 年,她在维也纳私人开业, 从事精神分析治疗工作。 1925-1928 年曾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 学会主席,并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教育学 院院长,她还积极参加了国际精神分析学 会的活动,并担任过该会的名誉主席。
1938 年,纳粹德国入侵奥地利之初,安 娜曾被德军逮捕,获释后陪同父亲赴英国 伦敦避难,一面照顾已患口腔癌多年的父 亲,一面继续在伦敦从事儿童精神治疗工 作。
安娜的贡献
第十一讲 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教学课件
哈特曼是二战后在精神分析方面最著名的理论家。《自我心 理学与适应问题》(1939)一书,可与弗洛伊德的《自我与伊 底》(1923)相提并论,是自我心理学发展的第二座里程碑。
继哈特曼之后自我心理学的杰出代表,他进 一步发展了哈特曼所重视的社会环境对自我 适应作用的思想,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 三个方面考察了自我的发展,提出了以自我 为核心的人格发展渐成说。
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
对自我的理解 同意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层结构说,但认为自我是独立自主的, 并能够把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综合起来,决定个人的命 运。同时赋予健康的自我许多积极特性:能够创造性解决人 生发展阶段的诸问题。
哈特曼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方面澄清了弗洛伊德体系中关于 自我心理学一些模糊认识;另一方面他把精神分析中的一些 命题的表述恰当地纳入普通心理学范畴(如知觉、记忆、思 维、创造力等),试图建立精神分析与学院心理学之间的联 系。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自我不一定要在伊底 和超我的冲突中成长,能够在经验上存在于 心理冲突之外的过程。
14岁时开始旁听著名的“星期三讨论会”。17岁阅读父亲的作品,并常 与父亲讨论精神分析用语的含义。
22岁因连串噩梦侵扰,迫使弗洛伊德违背“禁止对亲朋好友进行精神分 析”的禁令,历时4年之久将安娜作为自己心理研究的对象之一。
高中毕业后开始跟随父亲,为照顾晚年患病的父亲和将父亲的事业发扬 光大终生未婚。
自我的起源:自我和伊底都是从同一种先天 的生物学禀赋即未分化的基质中分化出来的。 从起源上区别自我和伊底,标志自我心理学 的最重要进展。使我在发展上也独立于伊底,是自我的自主性发展。
精神分析疗法辅导课程11
4
一 心理的焦虑
有些心理学家企图对恐惧和焦虑这两种 主观感觉加以区别,认为恐惧是特殊的, 主观感觉加以区别,认为恐惧是特殊的, 而焦虑是一般的。 而焦虑是一般的。一个人在就医或参赛时 会变得激动和不安,这种表现是恐惧; 会变得激动和不安,这种表现是恐惧;如 果一个人总是感到惊恐、烦恼和紧张, 果一个人总是感到惊恐、烦恼和紧张,但 又常常不能说出原因, 又常常不能说出原因,这种情况就称作无 名的焦虑。 名的焦虑。
二 抑制
三பைடு நூலகம்
否认
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 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因为 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 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感到恐惧的人可以不注意引起 恐惧的真正本质而把它解释为激动, 恐惧的真正本质而把它解释为激动,或者把失败的消极 含义和后果解释成有价值的学习经历等等, 含义和后果解释成有价值的学习经历等等,这可以看作 是否认的表现。 是否认的表现。一个明知自己患了癌症的病人否认自己 的疾病,或一个心爱的人业已死去, 的疾病,或一个心爱的人业已死去,但家人却相信他还 活着并即将回家等等,这也可以看作是否认的表现。 活着并即将回家等等,这也可以看作是否认的表现。否 认的防御作用可使个体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至于一下子 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否认不同于压抑, 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否认不同于压抑,在否认中个 体选择性地注意和再解释,而不是从意识中抹去经验。 体选择性地注意和再解释,而不是从意识中抹去经验。
17
自我防御机制可以把我们自己的错误、 自我防御机制可以把我们自己的错误、失误 归咎于他人,也可以把自己的欲望、 归咎于他人,也可以把自己的欲望、态度转移到 别人身上。因此在表现上可能是“借题发挥” 别人身上。因此在表现上可能是“借题发挥”, 也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也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可能是 五十步笑百步” 以“五十步笑百步”。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所描 写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 的精神胜利法, 写的阿 的精神胜利法,也多为这一类的自我防 御机制(当然也包括有某些其他机制)。 )。伊索寓 御机制(当然也包括有某些其他机制)。伊索寓 言中,狗叼骨头过桥, 言中,狗叼骨头过桥,见桥下水影以为另一只狗 来抢骨头,于是吠咬一声而骨头落水。 来抢骨头,于是吠咬一声而骨头落水。水中反映 的正是他自己的影子, 的正是他自己的影子,想抢夺骨头的愿望在倒影 中现展出来,这正是投射的例子。 中现展出来,这正是投射的例子。
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课件
在后来才能意识到它” ? 在自我心理学发展前,精神分析的目标是
释放被囚禁的能量,而今则是要改善防御, 并促进自我功能的发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安娜对于防御机制的研究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 要的意义 .因此尽管自我的功能很多,但其防御功能却 是主要的 .它们直接和自我的强度,性质紧密相关,具 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防御机制
精神分析师任务的转变 ? 精神分析师的兴趣是把无意识体验意识化,
是无意识本我冲动所热望的解放者……精 神分析师不再像是从战壕后面解救俘虏, 而是对文明进行全面进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求是情境性的、人际的,还是个人的。 描述正常的发展过程,因此可被用来作为
界定顺应不良的参考框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发展线索的主要特征: ? 从依赖到情绪上的自我信赖 ? 从吮吸动作到正常的饮食 ? 从大小便不能自控到自控 ? 从对自己的身体管理不闻不问到负起责任 ? 从以自我为中心到建立友谊关系 ? 从游戏到工作
安娜·弗洛伊德( 1895~1982 )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是弗洛伊德 6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当安娜还是一个孩 子得时候,她就开始对父亲描述自己的梦,而其中 几个梦被弗洛伊德写进了《梦的解析》
? 13岁,参加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的星期三讨论会 ? 1912年,17岁,安娜在维也纳担任小学老师 ? 阅读了父亲的书,并与他讨论精神分析用语的含义 ? 23岁,弗洛伊德对安娜进行精神分析 3年 ? 1923年参与临床实践 ? 1925—1928年曾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 并担任过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名誉主席
人格心理学之自我心理学
第四节自我心理学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亦称做精神分析的发展心理学。
它是S·弗洛伊德后期理论奠定的基础,以及在他逝世后由安娜·弗洛伊德、哈特曼、埃里克森等人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想或理论体系,并代表着正统的精神分析运动的新发展。
自我心理学由哈特曼正式建立并广为发展。
一、自我心理学思想的形成(一)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大致可以划分为创伤范式、内驱力范式和自我范式三个发展阶段。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弗洛伊德从本我心理学向自我心理学的发展。
精神分析运动最初10年是创伤式范式(the trauma paradigm)时期。
弗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
这就是所谓创伤范式理论。
但后来却又发现,病人所述的创伤大多是假的,是病人主观臆想出来的,这迫使他不得不寻找新的途径。
在这个时期,他已经提出了最初的防御概念,这是他早期的自我心理学思想。
大约从1897年起,弗洛伊德放弃了创伤范式,转向了“内驱力范式”(drive paradigm),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驱力范式与本我对应,故称本我心理学。
随后他又提出了“自我本能”、“自恋”等重要概念,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的思想从此萌发。
但他认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一样,具有欲望以及追求自身的满足,同时认为自恋就是自我本能欲望的一种表现、并把自恋解析为“自体性欲的满足”(auto-erotism)。
因此,此时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思想还是一种本能论,把自我看出一种内驱力。
从1923年弗洛伊德发表《本我与自我》一书开始,他的思想从内驱力范式转向自我范式,也标志着自我心理学的思想初具轮廓。
这时,他不再把自我看作简单的本能力量,而把它看作人格结构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同时,弗洛伊德也修正了他以前理论中与自我心理学相矛盾的一些内容,如他的焦虑理论,提出了焦虑是自我发出的一种危险到来的信号,并着重研究了自我防御机制,如压抑、退化、认同、固着等。
自我心理学
表征
两个参照世界或者框架加以区分:
可观察客体的外部世界:存在于社会环境中, 我们每天能观察到。
存在于心的内部世界:是主体对外部世界形 成的心理图像和内在表征;也就是说主体是 如何经验和表征外部世界的。
内在客体可能并非真实情境的精确反应。但 是它的确表征了儿童与母亲相关的经验,并 表达了儿童的内在心理世界。
儿童和成人都非常关心自己是否被人接纳.
二.强调早年关系的重要性
客体关系理论家关注前俄狄浦斯期。3岁前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个体最初的精神发展是 在非常早、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在这个 过程中,婴儿从与母亲完全共生的状态,经 过自我表象与客体表象从熔合到分化,最终 完成精神上的个体化与分离过程,从而形成 一个稳定的内在精神世界。
丰富了自我防御机制.
将精神分析法用于儿童心理治疗,提出 了自我发展路线.
自我的发展路线
通过对儿童自我生活的分析和观察,她为 本我和自我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个新的术 语,称之为“发展路线”。
自我发展的六条路线:
(1) 从依赖他人到情绪上的自信 (2) 从吮吸动作到正常饮食 (3) 从大小便不能自控到能自控 (4) 从对自己身体的管理不闻不问到负起责任 (5) 从关注自己的身体到关注玩具 (6) 从自我为中心到建立友谊关系
3、 转向自我范式.标志着自我心理学的思 想初具轮廓。“防御”处理Libido与现实 的关系(自我心理学)
(1) 焦虑是自我发出的一种危险到来的信 号(第二焦虑论)
(2) 防御机制:压抑、退化、认同、固着 等等
(二)安娜的理论
我和精神分析学是一对从 一出生就争着引起父亲注 意的双胞胎。
——安娜·弗洛伊德
如果婴儿的饥饿,母亲没有给予即刻的响应,就出 现了负向的自我经验(挫折、苛求的婴儿)、不关 心而且令人挫折的客体(找不到的母亲)、负向的 情绪经验(愤怒甚至是害怕)。
精神分析心理学课件
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模式。
输0入2
标题
解释与阐释需要治疗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 验,能够准确把握患者的无意识表达,并从中提取关 键信息。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
文化差异与心理现象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现象的异同, 揭示文化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跨文化比较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特征、 行为模式和治疗方法,深入了解文化 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文化敏感性和适应性
提高精神分析心理学在跨文化环境中 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以更好地服务于
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和群体。
2
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广泛应用,帮 助咨询师理解来访者的深层心理需求和冲突,从 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3
虽然精神分析学派在心理学领域的影响力逐渐减 弱,但其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临床心理学 的贡献仍然不可忽视。
PART 02
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
无意识与潜意识
无意识与潜意识的概念
无意识与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无意识 指的是那些被压抑的、无法被个体意识到的心灵部分;而潜 意识则是那些被遗忘或被抑制但仍然存在于心灵深处的记忆 和情感。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吸收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 方法,推动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多 元化发展。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梦境与象征
梦境与象征的概念
梦境是睡眠中的心理活动,而象征则 是梦境中用来表达情感和欲望的方式。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梦境是潜意识的 表达,而象征则是梦境的语言。
精神分析初级50讲讲义
精神分析初级50讲第一讲:精神分析是什么曾氏语录:1. 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2. 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3. 经典精分与新精分是平行的,两者可整合为精分理论的整体,而不是互为表里,一深一浅;或者说“力比多和攻击性的指向是关系”;4. 精神分析的价值:育儿学&人格鉴赏学;5. 老天对人是不公平的,它给我们的时间,不够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管是从生物学角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
但是有一点好的地方,就是我们活在21世纪初叶,在这之前,已经有无数的勇敢的和智慧的人,他们已经为我们了解更多的人性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知道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然后我们自己也保留一些探索的好奇心和能量;Note:1:精神分析是一门怎样的学问:1.1它研究一个人在早年跟父母亲的关系之间是怎样形成自己的人格,以及这个人格对他成年以后有什么影响;——关于移情1.2 在两个人的关系之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那另一个人教会的;——关于反移情1.3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以后,都需要学会很多自我保护机制;关于阻抗1.4 与其他心理学派相比,精神分析的特点:1.4.1决定论的观点;——移情、强迫性重复;早年的经历和关系决定了潜意识的活动方式,潜意识决定了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方式;1.4.2意识“三分法”——意识、前意识(preconsiousness)、潜意识(unconsciousness);——三者相互渐变,界限模糊,不截然可分——精分是唯一研究潜意识的学问;前意识——活动时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稍加思考后可意识到;潜意识——活动时和思考时都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精神分析方法引导下可被意识到;1.5与进化论及有关演化的理论相比进化论、进化心理学:时间跨度——数量级大(万年或百万年);关注群体;精分:时间跨度——人的一生(几十年);关注个体;涉及治疗方法;也涉及进化心理学理论;2:流派:2.1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经典精分创始人和初学者;生物还原论倾向较强;贡献:内驱力理论(力比多&攻击性);Special Note:力比多:即性欲或性驱力,这里的“性”不是指(或不仅指)生殖意义的“性”,而是泛指创造、愉快、亲密、温暖等等美好“感受”。
11.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
二、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一)哈特曼(Heinz Hartmann,1894-1970)
出生于德国的名门望族,家世显赫。 主修医学课程,还选修许多哲学和社会科 学课程 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在维也纳随安娜学 习精神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移居美国,主办《 儿童精神分析研究》杂志,致力于创立精 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曾任纽约精神分析 学会会长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 主要著作:《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 (1939)、《自我心理学文集》(1964)。
自我与伊底都是从同一种先天的生物学的禀赋——“未 分化的基质”中分化出来的。 初级自主性:那些先天地独立于伊底的没有冲突的自我 机能。 次级自主性:从伊底的冲突中发展起来并作为健康地适 应生活的工具的那些自我机能,也就是指最初服务于伊 底的防御机制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立的结构,摆脱了冲突 的领域。
2.自主性的发展
一、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贡献 二、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局限
一、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贡献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澄清了弗洛伊德和安娜对自 我心理学的概念和体系的模糊思想,探讨了没有 冲突领域的自我心理学规律。 埃里克森进一步发展了哈特曼所重视的社会环境 对自我适应作用的思想,对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 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人格发展的渐成论原则
把人的发展看作一个进化的过程,认为人的一生是 一个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这些阶段是 以不变的序列逐渐展开的,而且在不同的文化中是 普遍存在的。每个阶段能否顺利地度过则是由社会 环境决定的。 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由一对冲突或两极对立所组 成,并形成一种危机。所谓危机是指发展中的一个 重要转折点。危机的积极解决,就会增强自我的力 量,人格就得到健全发展,有利于个人对环境的适 应;危机的消极解决,就会削弱自我的力量,会使 人格不健全,阻碍个人对环境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