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情感障碍PPT
合集下载
双向情感障碍FPPT课件

精力和活动增加心境高涨或易激惹言语加快失去控制睡眠需求减少自高自大心境低落或悲伤兴趣或快感缺失睡眠紊乱注意力集中困难自罪或自我贬低食欲紊乱疲乏或精力减退自杀观念或行为严重的病例在躁狂或抑郁期间可能伴有幻觉凭空听到声音或看到事物或妄想怪异或不合逻辑的信念
精神和行为障碍
ICD—第V章 初级保健医生用简明版
• 锂盐可以帮助缓解躁狂和抑郁发作并能够预防复发。 其它可供选择的治疗包括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
8
药物治疗
• 如果使用锂盐: • 起始剂量为300毫克每日两次,平均剂量应达到600毫
克每日两次。 • 调整剂量时应经常测定理盐的血浓度,稳定患者应每
三 到 六 个 月 测 定 一 次 ( 需 要 的 血 浓 度 为 0.6— 1.0meq/1)。 • 震颤,腹泻,恶心或精神错乱可能预示锂盐中毒,如 果可能应测定锂盐血浓度并停用锂盐直至症状缓解。 • 疾病症状缓解之后应继续锂盐治疗至少六个月(长期 用药对于预防复发通常是必要的)。 • 在抑郁发作期间经常需要抗抑郁药物治疗但单独使用 可能诱发躁狂(参见抑郁症—F3#)。
1
双向情感障碍—F31
2
主诉
• 患者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下面所描述的抑郁,躁狂 或兴奋。
• 诊断要点:
• 躁狂期间出现:
• 精力和活动增加 心境高涨或易激惹
• 言语加快
失去控制
• 睡眠需求减少 自高自大 • 患者注意力容易转移。 • 患者也可能在某段时期内出现抑郁:
• 心境低落或悲伤 兴趣或快感缺失
9
专家会诊
• 下列情况考虑会诊: • 如果存在严重的自杀或破坏行
为的危险。 • 如果持续存在明显的抑郁或躁
狂。
10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精神和行为障碍
ICD—第V章 初级保健医生用简明版
• 锂盐可以帮助缓解躁狂和抑郁发作并能够预防复发。 其它可供选择的治疗包括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
8
药物治疗
• 如果使用锂盐: • 起始剂量为300毫克每日两次,平均剂量应达到600毫
克每日两次。 • 调整剂量时应经常测定理盐的血浓度,稳定患者应每
三 到 六 个 月 测 定 一 次 ( 需 要 的 血 浓 度 为 0.6— 1.0meq/1)。 • 震颤,腹泻,恶心或精神错乱可能预示锂盐中毒,如 果可能应测定锂盐血浓度并停用锂盐直至症状缓解。 • 疾病症状缓解之后应继续锂盐治疗至少六个月(长期 用药对于预防复发通常是必要的)。 • 在抑郁发作期间经常需要抗抑郁药物治疗但单独使用 可能诱发躁狂(参见抑郁症—F3#)。
1
双向情感障碍—F31
2
主诉
• 患者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下面所描述的抑郁,躁狂 或兴奋。
• 诊断要点:
• 躁狂期间出现:
• 精力和活动增加 心境高涨或易激惹
• 言语加快
失去控制
• 睡眠需求减少 自高自大 • 患者注意力容易转移。 • 患者也可能在某段时期内出现抑郁:
• 心境低落或悲伤 兴趣或快感缺失
9
专家会诊
• 下列情况考虑会诊: • 如果存在严重的自杀或破坏行
为的危险。 • 如果持续存在明显的抑郁或躁
狂。
10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的详细讲解PPT课件

睡眠问题:患者可能会经历失眠或过度 睡眠的情况。
症状
思维和行为改变:患者可能会 出现冲动行为、注意力不集中 以及自杀倾向等。
诊断
诊断
临床评估:医生会通过对症状的观察和 患者访谈来进行初步诊断。
心理评估:医生可能会使用标准化的心 理评估工具来进一步确认诊断。
治疗
治疗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和情感 稳定剂可以帮助控制情绪波动 。 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插 图疗法等心理疗法可以帮助患 者调节情绪和思维。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治疗
生活方式管理: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 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对于患者的康复至 关重要。
预后
预后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长期的疾 病,但通过合适的治疗和生活 方式管理,患者可以控制病情 并过上正常的生活。
定期的复诊和心理支持可以帮 助患者应对病情波动疗和心理支持, 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对患者的康复 也起到关键作用。
双相情感障碍的详细讲 解PPT课件
目录 概述 症状 诊断 治疗 预后 帮助和支持
概述
概述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 理疾病,表现为情绪的极端波 动和情感的不稳定性。 这种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和人 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症状
症状
情绪极端波动:患者会经历情绪的极度 高涨和低落,称为躁狂和抑郁状态。
症状
思维和行为改变:患者可能会 出现冲动行为、注意力不集中 以及自杀倾向等。
诊断
诊断
临床评估:医生会通过对症状的观察和 患者访谈来进行初步诊断。
心理评估:医生可能会使用标准化的心 理评估工具来进一步确认诊断。
治疗
治疗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和情感 稳定剂可以帮助控制情绪波动 。 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插 图疗法等心理疗法可以帮助患 者调节情绪和思维。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治疗
生活方式管理: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 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对于患者的康复至 关重要。
预后
预后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长期的疾 病,但通过合适的治疗和生活 方式管理,患者可以控制病情 并过上正常的生活。
定期的复诊和心理支持可以帮 助患者应对病情波动疗和心理支持, 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对患者的康复 也起到关键作用。
双相情感障碍的详细讲 解PPT课件
目录 概述 症状 诊断 治疗 预后 帮助和支持
概述
概述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 理疾病,表现为情绪的极端波 动和情感的不稳定性。 这种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和人 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症状
症状
情绪极端波动:患者会经历情绪的极度 高涨和低落,称为躁狂和抑郁状态。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PPT

详细描述
这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镇静剂和抗癫 痫药可能引起嗜睡、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促脑代谢药可能增加焦虑、失眠的风险。
03 非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01
02
03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调整患者的思维和行 为模式,帮助患者识别和 改变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 式,从而改善情绪状态。
VS
网络资源
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信息、交流和互助, 如线上社区、论坛等。
05 双相情感障碍的未来治疗 展望
新型药物的研发
创新药物
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病理生理机 制,研发新型药物,以更精确地 调节神经递质和相关信号转导途
径。
靶点选择
通过深入研究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 和发病机制,选择更有效的药物靶 点,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
规律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 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 缓解压力、改善心境。
睡眠管理
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保证充 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有助于 情绪稳定。
放松技巧
学习并运用深呼吸、冥想、渐 进性肌肉放松等放松技巧,减
轻焦虑和压力。
04 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
早期识别与干预
早期识别
通过提高公众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识, 使患者及早被发现并接受诊断。
详细描述
锂盐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 长期治疗具有显著效果。然而,锂盐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需要密切监 测血药浓度和肾功能。
抗抑郁药
总结词
抗抑郁药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在抑郁发作期,可 以缓解抑郁症状。
详细描述
抗抑郁药通过增加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改善抑郁症状。然 而,抗抑郁药的使用需谨慎,避免诱发躁狂发作或使双相情感障碍恶化。
这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镇静剂和抗癫 痫药可能引起嗜睡、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促脑代谢药可能增加焦虑、失眠的风险。
03 非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01
02
03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调整患者的思维和行 为模式,帮助患者识别和 改变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 式,从而改善情绪状态。
VS
网络资源
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信息、交流和互助, 如线上社区、论坛等。
05 双相情感障碍的未来治疗 展望
新型药物的研发
创新药物
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病理生理机 制,研发新型药物,以更精确地 调节神经递质和相关信号转导途
径。
靶点选择
通过深入研究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 和发病机制,选择更有效的药物靶 点,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
规律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 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 缓解压力、改善心境。
睡眠管理
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保证充 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有助于 情绪稳定。
放松技巧
学习并运用深呼吸、冥想、渐 进性肌肉放松等放松技巧,减
轻焦虑和压力。
04 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
早期识别与干预
早期识别
通过提高公众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识, 使患者及早被发现并接受诊断。
详细描述
锂盐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 长期治疗具有显著效果。然而,锂盐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需要密切监 测血药浓度和肾功能。
抗抑郁药
总结词
抗抑郁药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在抑郁发作期,可 以缓解抑郁症状。
详细描述
抗抑郁药通过增加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改善抑郁症状。然 而,抗抑郁药的使用需谨慎,避免诱发躁狂发作或使双相情感障碍恶化。
双相情感障碍及其ppt课件

常用药物
常用的药物包括心境稳定剂、 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药物。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 药物副作用,定期评估疗效,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注意事项
心理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辅助 手段,旨在帮助患者认识和应对疾病, 提高应对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抗精神病药等。
03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教育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具有重要地
位。研究显示,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早期识别
未来的研究需要继续探索如何更早地识别双相情感障碍,以便尽早开始治疗,减少疾病对 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这需要深入研 究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以便为每个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建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支持群体, 提供相互交流和互助的平台,增强 患者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提供社会支持与资源
心理咨询与治疗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资源, 帮助患者应对心理问题,提高生
活质量。
社区服务
建立社区服务体系,提供生活照 顾、康复训练等服务,帮助患者
融入社会。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为双相情感障碍 患者提供医疗、教育、就业等方
预防复发
如何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要探索更有效的维持 治疗方案,帮助患者降低复发风险。
对患者及家庭的希望与建议
建立信任关系
与医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便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得到最佳的支持和治疗方案。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自杀问题:
• 是精神障碍疾病中自杀风险最高的一种疾病 • 自杀率为650/10万,高出正常人50倍,15%抑郁障碍最
终死于自杀。
• 自杀风险可因单身、分居、离婚和守寡而增高 • 自杀未遂女性高于男性,而自杀成功男性高于女性 • 自杀在第一次发作的早期有比较大的风险,40%自杀发
生于第一次住院的前6个月,50%的发生在第1年内。
物质依赖问题 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是产生抑郁的重要 危险因素,而抑郁情绪反过来又成为物 质依赖的重要原因之一。
躯体疾病 按照心身疾病观点,许多躯体疾病的发 生都与情绪问题有密切关系,同时抑郁 情绪也可影响原来躯体疾病的转归和预 后。
慢性疼痛问题 疼痛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有的患者慢 性疼痛成为抑郁障碍患者就诊的主要症 状。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与预后 四、护理
一、概述
1.基本概念
* 情绪 * 情感
2.心境障碍定义和分类 3.心境障碍的流行病学 4.心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或人接触 客观事物时所引起的体验。
情绪的内部变化
* 皮肤温度、汗液 * 心率、心电图、血压和血容量的变化 * 呼吸、消化系统、新陈代谢等变化
从什么途径获得更多病人信息? 从哪些方面评估患者?(希望获得哪些信息) 病人可能存在什么护理问题? 该如何解决病人的问题?
一、护理评估
(一)资料来源 病人 家属及其他相关人员 护理观察
(二)评估的内容
1.个人史及家族史 2.身体:外观、自理能力、营养、睡眠、排泄、活动 3.情绪:状态、稳定性 4.认知:判断力、思维能力、自知力 5.思维:过程、内容 6.社会:教育、工作、婚姻、应对方式、支持系统、物
第2次发作 第3次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PPT可编辑全文

双相障碍 ——临床表现
Φ 起病年龄较早,多为青年期起病 抑郁发作与躁狂发作交替出现,间歇期精神状态可
完全正常,为复发性疾病 Φ 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起病较急,自然病程数周至数月, 平均3个月;抑郁发作起病相对较缓,自然病程6个月至1 年,平均9个月 Φ 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无固定的顺序,间歇期长短不一 ,可从数月至数年不等
31
明确诊断可能需经过10年时间 与其他疾病的症状重叠可能导致误诊
– 1/3患者误诊 – 一些患者得到明确诊断之前至少经过4位医师就诊
患者否认诊断 共病 (例:焦虑障碍, 饮食障碍, 物质滥用) 儿童 / 青少年(误诊, 病耻感)
Evans 2000; Hirschfeld 2002, 2003; Citrome 2005
阿立哌唑
◦ 便秘, 静坐不能, 镇静, 震颤, 坐 立不安, 锥体外系障碍
a≥5%且至少2倍于安慰剂
各类药物的美国处方信息
1 Chapter
心境障碍的护理
躁狂发作 的护理
抑郁发作 的护理
第二节 心境障碍的护理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第二节 心境障碍的护理
健康史
生理心理
社会状况
持续性心境障碍表现为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 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甚 至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年,有 时甚至占据个体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因而造成相 当程度的主观痛苦和功能障碍。
22
心境高涨:愉快、热情、乐观; 愤怒、敌意、攻击行为
思维奔逸:联想加速,随境转移 意念飘忽、音联意联
活动增多
23
夸大观念和夸大妄想 睡眠需求减少 食欲增加、性欲亢进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心理学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

随后于当年10月出现晚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 醒。自感心理压力大,学习困难。之后渐出现发 愁,总想不好的事,自诉再好的事自己也高兴不 起来,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自觉乏力,不 想上课,不愿出门,不愿交往,自感处处不如人。 自觉前途没希望,活着没意思,生不如死,反复 有想死的念头。再次就诊,诊断:双相障碍,目 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予抗抑郁 剂治疗病情好转。目前为丙戊酸钠维持治疗,病 情稳定。
亚型
临床上以目前发作类型确定双相障碍 的亚型:①目前为轻躁狂:②目前为不伴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③目前为伴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④目前为轻 度或中度抑郁;⑤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 状的重度抑郁;⑥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 的重度抑郁发作;⑦目前为混合性发作; ⑧目前为缓解状态。
诊断
CCMD—3诊断标准 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 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 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
病因研究
一、遗传性研究 双相障碍的病因过程、致病因素如何 造成双相障碍的病理生理尚部清楚。但来 自国内外的家系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 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 (1)遗传风险度:有家族史者为30%— 41.8%,双相障碍先证者亲属患本病的概率 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 病的几率也越高。
临床表现
混合状态兼有抑郁和躁狂(或轻躁狂)症状, 以此区别于单相障碍。最典型的例子包括:在躁 狂症的高峰期暂时转为哭泣,或在抑郁阶段发生 思维赛跑现象。双相障碍患者中至少有1/3的人, 其全部病情发作,或发作中一部分时间,呈现这 种混合状态。普遍表现为情绪激动,烦躁不安, 哭泣,严重失眠,思维加速,夸大,精神运动性 激越,自杀意念,迫害妄想,幻听,犹豫不决和 意识模糊。这些表现又称焦虑性躁狂,亦即以抑 郁症状为主导的躁狂症。女性和有抑郁气质的人 常易罹患焦虑躁狂。
双向情感障碍PPT课件

• 双相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躁狂发作需持续 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 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
.
4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 生物学因素 • 遗传学因素 • 心理社会因素
.
5
临床表现
双相障碍,指发病以来, 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又有抑郁发作。 1 躁狂状态
.
3
疾病简介
• 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是在一段时间内 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情感是指人们感知客观事物时所伴随 的相应态度和外部表现,如喜、怒、哀、乐、悲、恐、惊等 体验和表情。
•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既往称为情感障碍(Afective disorders)是指以心境或情感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 组精神障碍。
• 异乎寻常的心情高兴。 • 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
。 • 患者活动多,好交往,好
管闲事。 • 躁狂状态时,患者自我感
觉良好,通常对自己病情 没有认识能力。 • 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是躁狂 状态特征性表现。
.
6
2 抑郁状态 核心症状 ①情绪低落。 ②兴趣缺乏。 ③快感缺失。
伴随的其他心理症状 ①焦虑 。②思维迟缓。③极度烦躁 ,坐立不安,不能自控。④ 自责自罪。⑤严重时悲观绝 望、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 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⑥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①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②语量增多;
③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 的体验;
④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⑤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 划和活动;
⑥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⑦睡眠需要减少;
.
4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 生物学因素 • 遗传学因素 • 心理社会因素
.
5
临床表现
双相障碍,指发病以来, 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又有抑郁发作。 1 躁狂状态
.
3
疾病简介
• 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是在一段时间内 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情感是指人们感知客观事物时所伴随 的相应态度和外部表现,如喜、怒、哀、乐、悲、恐、惊等 体验和表情。
•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既往称为情感障碍(Afective disorders)是指以心境或情感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 组精神障碍。
• 异乎寻常的心情高兴。 • 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
。 • 患者活动多,好交往,好
管闲事。 • 躁狂状态时,患者自我感
觉良好,通常对自己病情 没有认识能力。 • 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是躁狂 状态特征性表现。
.
6
2 抑郁状态 核心症状 ①情绪低落。 ②兴趣缺乏。 ③快感缺失。
伴随的其他心理症状 ①焦虑 。②思维迟缓。③极度烦躁 ,坐立不安,不能自控。④ 自责自罪。⑤严重时悲观绝 望、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 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⑥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①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②语量增多;
③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 的体验;
④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⑤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 划和活动;
⑥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⑦睡眠需要减少;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成 • 社交活动多,随便请客
ppt精选版
11
躯体症状
• 交感神经亢进的症状 • 食欲增加 • 性欲亢进 • 睡眠需求减少
ppt精选版
12
其他症状
• 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 • 但不能持久,易被周围事物所吸收 • 可有片断幻觉、妄想 • 谵妄性躁狂:意识障碍、错觉、幻觉、思
维不连贯 • 轻躁狂:症状类似,但无精神病性症状,
• 碳酸锂:急性躁狂发作时用量为600~2000mg/日, 血锂浓度为0.8~1.2mmol/L ;维持治疗剂量为 500~1500mg/日,浓度0.4~0.8mmol/L ;血锂 浓度不宜超过1.4mmol/L
• 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和 丙戊酸盐,剂量为400~ 1200mg。妥泰、拉莫三嗪(特别是双相抑郁常用)
流行病学
患病率:1992 终生患病率0.083%,时点患病率0.052% 江西 抑郁症终生患病率1.15%,时点患病率0.95% 国外 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3~25%,双相0.5~1%
性 别:男:女为1:2 ,年龄20~40岁(女早于男) 起 病:躁狂-急、亚急,抑郁-缓慢(秋、冬) 病 程:躁狂3个月,抑郁6个月,发作性 预 后:15~20%慢性
ppt精选版
25
ICD-10续
• F31.4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 重度抑郁发作 F31.5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 度抑郁发作 F31.6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状态 F31.7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缓解状态 F31.8其他双相情感障碍 F31.9双相情感障碍,未特定
5.神经影像变化
结构性改变、功能性改变
6.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性生活事件、经济状况、女性
ppt精选版
ppt精选版
11
躯体症状
• 交感神经亢进的症状 • 食欲增加 • 性欲亢进 • 睡眠需求减少
ppt精选版
12
其他症状
• 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 • 但不能持久,易被周围事物所吸收 • 可有片断幻觉、妄想 • 谵妄性躁狂:意识障碍、错觉、幻觉、思
维不连贯 • 轻躁狂:症状类似,但无精神病性症状,
• 碳酸锂:急性躁狂发作时用量为600~2000mg/日, 血锂浓度为0.8~1.2mmol/L ;维持治疗剂量为 500~1500mg/日,浓度0.4~0.8mmol/L ;血锂 浓度不宜超过1.4mmol/L
• 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和 丙戊酸盐,剂量为400~ 1200mg。妥泰、拉莫三嗪(特别是双相抑郁常用)
流行病学
患病率:1992 终生患病率0.083%,时点患病率0.052% 江西 抑郁症终生患病率1.15%,时点患病率0.95% 国外 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3~25%,双相0.5~1%
性 别:男:女为1:2 ,年龄20~40岁(女早于男) 起 病:躁狂-急、亚急,抑郁-缓慢(秋、冬) 病 程:躁狂3个月,抑郁6个月,发作性 预 后:15~20%慢性
ppt精选版
25
ICD-10续
• F31.4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 重度抑郁发作 F31.5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 度抑郁发作 F31.6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状态 F31.7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缓解状态 F31.8其他双相情感障碍 F31.9双相情感障碍,未特定
5.神经影像变化
结构性改变、功能性改变
6.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性生活事件、经济状况、女性
ppt精选版
双相情感障碍课件

挑战二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社会支持。
应对策略一
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学习情绪 调节技巧和应对压力的方法,以帮助自己保持稳定的状态。
应对策略二
患者需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并寻 找支持和帮助的途径,如加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支持团体 等。
对家庭与社会的启示
双相情感障碍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双相情感障碍概述 • 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与表现 •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与干预 • 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与日常管理 • 双相情感障碍的案例分享与启示
01
双相情感障碍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 其特征是患者会经历情绪的剧烈 波动,包括抑郁和躁狂发作。
坚持药物治疗
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
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及时寻求心理咨 询、心理治疗等专业帮助。
参加支持小组
加入双相情感障碍支持小组,与病友 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社会支持与资源
家庭支持
家人应给予患者关心、理解和支持,为其创 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认知障碍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 减退等。
生理症状
如头痛、肌肉紧张、心慌等。
伴随症状
01
02
03
焦虑症状
表现为紧张不安、担心未 来等。
强迫症状
表现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 为。
幻觉和妄想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 幻听、幻视或妄想症状。
03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
疗与干 预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重要 手段之一,主要通过使用抗抑郁药、 抗躁狂药和情绪稳定剂来控制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社会支持。
应对策略一
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学习情绪 调节技巧和应对压力的方法,以帮助自己保持稳定的状态。
应对策略二
患者需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并寻 找支持和帮助的途径,如加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支持团体 等。
对家庭与社会的启示
双相情感障碍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双相情感障碍概述 • 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与表现 •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与干预 • 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与日常管理 • 双相情感障碍的案例分享与启示
01
双相情感障碍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 其特征是患者会经历情绪的剧烈 波动,包括抑郁和躁狂发作。
坚持药物治疗
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
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及时寻求心理咨 询、心理治疗等专业帮助。
参加支持小组
加入双相情感障碍支持小组,与病友 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社会支持与资源
家庭支持
家人应给予患者关心、理解和支持,为其创 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认知障碍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 减退等。
生理症状
如头痛、肌肉紧张、心慌等。
伴随症状
01
02
03
焦虑症状
表现为紧张不安、担心未 来等。
强迫症状
表现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 为。
幻觉和妄想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 幻听、幻视或妄想症状。
03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
疗与干 预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重要 手段之一,主要通过使用抗抑郁药、 抗躁狂药和情绪稳定剂来控制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二)心境障碍的分类
心境障碍的定义
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 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
§情感高涨或低落 §伴有认知和行为改变 §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反复发作,间歇期完全缓解,或转为慢性
不同诊断标准中对心境障碍的分类
双相障碍
•分型(DSM-IV): I型 躁狂和抑郁循环发作
思维过程或内容改变
自我认识障碍 个人应对无效 社会交往障碍 自理能力缺失或下降 ……
三、护理措施
(一)总体原则 1.安全性:避免病人伤害自己或他人 2.支持性:身心全面支持 3.指导性:心理社会因素认识、理解和控 制预防症状,疾病和治疗有关知识
(二)主要措施
1.安全方面
2.生理方面
3.心理方面
4.社会方面
有效生命年缩短问题
• 抑郁障碍显著好转的14个月累积率为94%,还有4%的疗效 比较差 • 抑郁障碍患者康复后14个月的复发累积率为87%; • 各种抑郁障碍慢性化趋势为35-50%; • 抑郁障碍对认知功能、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后遗 影响将持续2年或以上。
抑郁障碍的护理
四、抑郁障碍的护理
抑郁障碍的主要症状
关于“三无症状”
无望(hopeless) 无助(helpless) 无价值(worthless)
关于“三自症状”
自责(self-blame)
自罪(delusion of sin)
自杀(自杀观念、自杀企图、自杀未遂)
抑郁障碍的伴随症状
伴随症状
思维迟缓和行为抑制
注意力不集中 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和妄想) 焦虑症状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觉醒增多、缺乏 睡眠感等) 躯体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和功能性疼痛
双相情感障碍护理PPT课件

谢谢
双相情感障碍护理PPT 课件
演讲人
01 双 相 情 感 障碍属于比 较常见的精神 心理科
疾病的一种,得了双相情感障碍的病人,
作为家属或者朋友应该督促患02 第 一 、 督 促服药:必 须要与患者商 量,或
者督促他坚持服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双相情感障碍这个疾病非常容易反复发作, 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嘱咐患者定期服 药,坚持到医院复诊,医生根据病情变化 来调整药物的治疗方案。
03 第 二 、 心 理支持:作 为家人或者朋 友,一
定要对这种病人给予足够的关心与心理上 的支持。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双相情感 障碍病人包括其他精神障碍患者,恢复好 社会功能,重新步入社会,走向正轨的一 个比较好的方案。
第三、注意言谈举止:在与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交流、护理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他们的言谈举止,如果有抑郁倾向的病人,在谈及自残、 自伤等社会事件的时候一定要加以注意,跟他们聊天的时候一定要 注意有没有这方面的倾向。如果有,必须马上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带他们到医院复诊,看病情是否有变化、有波动,是否需要药物调 整。
双相情感障碍精品PPT课件新版

• 诊断:躁狂症
9
双相障碍的人群防治
控制人群中双相障碍的最有效方法是社区 防治,人群防治的重点是学校和各种职业 场所的人群,其基本策略涉及以下内容。
10
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
• 政策和各部门的支持 • 人群培训 • 精神卫生的健康教育 • 社会心理干预 • 心理应激应对模式的指导 • 疾病与危险因素监测 • 人群防治计划的设计与评估
核心症状 抑郁情绪 快感缺失 自我评价低
3
诊断
典型躁狂症三高症状 情感高涨 联想加速 活动增多 躁狂发作症状持续≥1周 核心症状:情感高涨
4
治疗
躁狂发作 • 急性严重躁狂
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奥氮平、 利培酮与喹硫平等)→情绪稳定 剂(碳酸锂及抗癫癎药丙戊酸盐、 卡马西平)。 电休克
5
治疗
• 普通躁狂症 碳酸锂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11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2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6
预后
大 多 数: 发病年龄早: 发病年龄晚: 发病次数频: 快速循环型: 慢性抑郁症: 精神病性: 自 杀:
好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差 较差 10%~15%
7
【典型病例】
• 某女,30岁,话少流泪,整天唉声叹气三月。 • 本次病程三月,说话逐渐减少,活动也比以前减少,不愿出
9
双相障碍的人群防治
控制人群中双相障碍的最有效方法是社区 防治,人群防治的重点是学校和各种职业 场所的人群,其基本策略涉及以下内容。
10
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
• 政策和各部门的支持 • 人群培训 • 精神卫生的健康教育 • 社会心理干预 • 心理应激应对模式的指导 • 疾病与危险因素监测 • 人群防治计划的设计与评估
核心症状 抑郁情绪 快感缺失 自我评价低
3
诊断
典型躁狂症三高症状 情感高涨 联想加速 活动增多 躁狂发作症状持续≥1周 核心症状:情感高涨
4
治疗
躁狂发作 • 急性严重躁狂
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奥氮平、 利培酮与喹硫平等)→情绪稳定 剂(碳酸锂及抗癫癎药丙戊酸盐、 卡马西平)。 电休克
5
治疗
• 普通躁狂症 碳酸锂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11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2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6
预后
大 多 数: 发病年龄早: 发病年龄晚: 发病次数频: 快速循环型: 慢性抑郁症: 精神病性: 自 杀:
好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差 较差 10%~15%
7
【典型病例】
• 某女,30岁,话少流泪,整天唉声叹气三月。 • 本次病程三月,说话逐渐减少,活动也比以前减少,不愿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裂症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周沫
精选课件
1
精神分裂症与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由于脑部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发 生病理生理变化和功能损害,出现 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异常。
精神症状: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表情、动作和书 写等表达或表现出来的症状。 精神症状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
精选课件
2年
•其他:未定型
精选课件
7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国际常用的临床诊断标准
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DSM-IV(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
国内通用的临床诊断标准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选课件
8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目前认为最适宜的长期治疗应该是联合治疗,包括药 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康复治疗
• 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 现,也可混合存在;每次发作往往持续相当时间(躁 狂≧1周,抑郁≧2周)
• 躁狂主要表现:情感高涨或易激惹、言语和活动增多 抑郁主要表现:情感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
不足致疲劳感增加和活动减少
• 损害和降低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 表现更复杂,治疗更困难,预后更差,自杀危险更大
2
精神分裂症与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概 念: 以精神活动的分裂为特征,表现出思维、情感、意 志行为等多方面异常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终身患病率: 全球3.8~8.4‰,美国13‰(WHO)
治疗现状:2/3患者需住院,仅一半患者能获得治疗
病 因: 未明。 (与遗传因素、神经病理和神经发育、内分泌及神经免
疫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均有关)
(2—6 月)
辅助心理治疗 及社会支持
6 月—
消除症状
恢复健康
回归社会
此表来自:Gerald Maguire, M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02 APA
精选课件
10
急性期治疗目标
• 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状
– 快速控制激越,消除阳性症状 – 部分改善情感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症状
自知力丧失等 稳定期:阳性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但阴性
、情感、认知损害症状仍存在、社 会心理功能受损严重,且极易出现 病情波动、加重。
因此不用“痊愈”一词更确切
精选课件
4
精神分裂症病程变化
良好
社会心理功能
发病前期 前驱期 进展期
稳定期/复发期
差
时间
精选课件
5
精神分裂症症状及特点
阳性症状
妄想 幻觉 言语混乱 紧张症
应)能力
精选课件
12
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治疗
• 精神症状消失三个月(慢性复发患者消失6个月)以上,自 知力恢复完整,可以考虑减低药物剂量
• 减药宜缓慢,维持剂量通常为最小有效治疗剂量,继续治 疗3~5年(多次复发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甚至终生用 药)
• 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辅导,宣传疾病治疗和预防疾病复发 的相关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社会适应能力
• 减少危害(个人、家庭、社会) • 缩短住院时间(药物选择、药物用法、其它治疗) • 减少残余症状,为巩固与维持治疗打下基础
精选课件
11
维持期治疗目标
• 预防疾病复发或预防原已稳定的病情再度恶化 进一步改善症状(阴性、情感、认知损害症状)
• 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如何选药?) • 恢复社会功能,尽早回归社会 • 提高患者及家属应对社会或躯体应激的(社会适
•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以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思维、情感、
行为紊乱)为优势症状群
•紧张型分裂症:以紧张综合症为优势症状群,常见紧张性木僵
•单纯型分裂症:1. 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阴性症状为主
2. 社会功能受损严重,趋向快速精神衰退
3. 常在青少年期起病,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
精选课件
16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指标:STEPS
1 安全(Safety & Tolerability) 2 疗效(Efficacy) 3 经济(Payment) 4 简便(Simplicity)
精选课件
17
双相情感障碍
精选课件
18
双相(情感)障碍概述
• 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 (情感)障碍
• 药物疗法:典型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 电休克治疗 • 其它辅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康复治疗等)
精选课件
9
精神分裂症的完整治疗
完全控制症状 、 全面恢复功能
控制行为 解除阳性症状 改善阴性症状 预防复发
如:激惹 攻击
(1—6 天)
幻觉、妄想、 敌意
(7—30 天)
改善认知功能、 情绪和抑郁症状
负担及危害:
经济负担:患者、家庭、社会
直接损失:住院费、监护费和药费 间接损失:残疾和工作能力下降引起的损失
社会偏见:患者及家庭沉重的心理负担,高自杀率
社会问题:物质滥用、犯罪和精暴选力课件
3
精神分裂症疾病分期
发病前(期):社会心理功能有明显缺陷 前驱期:症状缓慢、隐匿出现,同时伴有社
会心理功能减退 进展期:症状明显、突出,如幻觉、妄想、
精选课件
19
双相(情感)障碍概述(续)
• 终生患病率:5.5~7.8%(Angst,1999) • 发病年龄高峰:15~19岁 • 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
认知缺陷
注意 记忆 执行功能 (如, 抽象思维)
社交/职业功能障碍
工作 人际关系 自我照顾
共病物质Biblioteka 赖 躯体疾病精选课件阴性症状
情感淡漠 言语贫乏 意志缺乏 快感缺失 社会退缩
心境症状
抑郁 焦虑 强迫 自杀 躁狂
6
精神分裂症临床分型
根据临床症状群的不同:
•偏执型分裂症:以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为优势症状群
药等)
l 心理社会因素
– 缺乏社会支持 – 应激环境
Gerald Maguire, M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02 APA
精选课件
15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方法
• 口服
逐渐递增剂量法(常规剂量滴定法) 快速加量法(仅适用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 肌肉和静脉注射 • 其他
• 对于依从性不好的患者可选用长效制剂
精选课件
13
维持治疗的理由
• 维持治疗期自行停药
– 1年内,54%的患者病情复发 – 2年内,75%的患者病情复发
• 而坚持维持治疗的患者仅有17%病情复发
精选课件
14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因素
l 疾病及治疗的相关因素
– 疾病的自然病程:病情波动,自身恶化 – 可能与多巴胺D2受体亲和力的变化有关 – 自知力恢复不完整,治疗依从性差(不愿就诊、自停药或不规则服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周沫
精选课件
1
精神分裂症与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由于脑部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发 生病理生理变化和功能损害,出现 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异常。
精神症状: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表情、动作和书 写等表达或表现出来的症状。 精神症状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
精选课件
2年
•其他:未定型
精选课件
7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国际常用的临床诊断标准
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DSM-IV(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
国内通用的临床诊断标准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选课件
8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目前认为最适宜的长期治疗应该是联合治疗,包括药 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康复治疗
• 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 现,也可混合存在;每次发作往往持续相当时间(躁 狂≧1周,抑郁≧2周)
• 躁狂主要表现:情感高涨或易激惹、言语和活动增多 抑郁主要表现:情感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
不足致疲劳感增加和活动减少
• 损害和降低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 表现更复杂,治疗更困难,预后更差,自杀危险更大
2
精神分裂症与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概 念: 以精神活动的分裂为特征,表现出思维、情感、意 志行为等多方面异常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终身患病率: 全球3.8~8.4‰,美国13‰(WHO)
治疗现状:2/3患者需住院,仅一半患者能获得治疗
病 因: 未明。 (与遗传因素、神经病理和神经发育、内分泌及神经免
疫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均有关)
(2—6 月)
辅助心理治疗 及社会支持
6 月—
消除症状
恢复健康
回归社会
此表来自:Gerald Maguire, M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02 APA
精选课件
10
急性期治疗目标
• 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状
– 快速控制激越,消除阳性症状 – 部分改善情感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症状
自知力丧失等 稳定期:阳性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但阴性
、情感、认知损害症状仍存在、社 会心理功能受损严重,且极易出现 病情波动、加重。
因此不用“痊愈”一词更确切
精选课件
4
精神分裂症病程变化
良好
社会心理功能
发病前期 前驱期 进展期
稳定期/复发期
差
时间
精选课件
5
精神分裂症症状及特点
阳性症状
妄想 幻觉 言语混乱 紧张症
应)能力
精选课件
12
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治疗
• 精神症状消失三个月(慢性复发患者消失6个月)以上,自 知力恢复完整,可以考虑减低药物剂量
• 减药宜缓慢,维持剂量通常为最小有效治疗剂量,继续治 疗3~5年(多次复发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甚至终生用 药)
• 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辅导,宣传疾病治疗和预防疾病复发 的相关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社会适应能力
• 减少危害(个人、家庭、社会) • 缩短住院时间(药物选择、药物用法、其它治疗) • 减少残余症状,为巩固与维持治疗打下基础
精选课件
11
维持期治疗目标
• 预防疾病复发或预防原已稳定的病情再度恶化 进一步改善症状(阴性、情感、认知损害症状)
• 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如何选药?) • 恢复社会功能,尽早回归社会 • 提高患者及家属应对社会或躯体应激的(社会适
•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以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思维、情感、
行为紊乱)为优势症状群
•紧张型分裂症:以紧张综合症为优势症状群,常见紧张性木僵
•单纯型分裂症:1. 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阴性症状为主
2. 社会功能受损严重,趋向快速精神衰退
3. 常在青少年期起病,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
精选课件
16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指标:STEPS
1 安全(Safety & Tolerability) 2 疗效(Efficacy) 3 经济(Payment) 4 简便(Simplicity)
精选课件
17
双相情感障碍
精选课件
18
双相(情感)障碍概述
• 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 (情感)障碍
• 药物疗法:典型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 电休克治疗 • 其它辅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康复治疗等)
精选课件
9
精神分裂症的完整治疗
完全控制症状 、 全面恢复功能
控制行为 解除阳性症状 改善阴性症状 预防复发
如:激惹 攻击
(1—6 天)
幻觉、妄想、 敌意
(7—30 天)
改善认知功能、 情绪和抑郁症状
负担及危害:
经济负担:患者、家庭、社会
直接损失:住院费、监护费和药费 间接损失:残疾和工作能力下降引起的损失
社会偏见:患者及家庭沉重的心理负担,高自杀率
社会问题:物质滥用、犯罪和精暴选力课件
3
精神分裂症疾病分期
发病前(期):社会心理功能有明显缺陷 前驱期:症状缓慢、隐匿出现,同时伴有社
会心理功能减退 进展期:症状明显、突出,如幻觉、妄想、
精选课件
19
双相(情感)障碍概述(续)
• 终生患病率:5.5~7.8%(Angst,1999) • 发病年龄高峰:15~19岁 • 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
认知缺陷
注意 记忆 执行功能 (如, 抽象思维)
社交/职业功能障碍
工作 人际关系 自我照顾
共病物质Biblioteka 赖 躯体疾病精选课件阴性症状
情感淡漠 言语贫乏 意志缺乏 快感缺失 社会退缩
心境症状
抑郁 焦虑 强迫 自杀 躁狂
6
精神分裂症临床分型
根据临床症状群的不同:
•偏执型分裂症:以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为优势症状群
药等)
l 心理社会因素
– 缺乏社会支持 – 应激环境
Gerald Maguire, M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02 APA
精选课件
15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方法
• 口服
逐渐递增剂量法(常规剂量滴定法) 快速加量法(仅适用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 肌肉和静脉注射 • 其他
• 对于依从性不好的患者可选用长效制剂
精选课件
13
维持治疗的理由
• 维持治疗期自行停药
– 1年内,54%的患者病情复发 – 2年内,75%的患者病情复发
• 而坚持维持治疗的患者仅有17%病情复发
精选课件
14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因素
l 疾病及治疗的相关因素
– 疾病的自然病程:病情波动,自身恶化 – 可能与多巴胺D2受体亲和力的变化有关 – 自知力恢复不完整,治疗依从性差(不愿就诊、自停药或不规则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