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毒性药物的分类

肾毒性药物的分类
肾毒性药物的分类

日期:20156年6月16日

地点:护士值班室

内容:肾毒性药物的分类

主讲:王薇

参加人员签名:

一、肾脏是药物中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

由于肾脏大量的血流灌注、肾小管浓缩、排泌的功能特点及髓质肾单位肾小管间质区域血液供应相对不足的特点使肾脏成为药物中毒的主要靶器官。

二、肾脏易受药物损害的原因

1 肾脏血供应量大

2 内皮表面积大:与药物接触面积大

3 药物或排泄物在肾脏浓度高

4 肾脏对药物敏感性高,代谢率高、耗氧高

5 髓质肾单位肾小管间质区域血液供应相对不足

6 老年人肾脏储备能力下降

三、常用肾毒性药物如下

1.非甾体抗炎药

(1)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对正常人的肾脏只有很小影响,但对易感个体影响较大,引起急性过敏性间质肾炎。

(2)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肾乳头坏死和慢性间质性肾炎。

(3)滥用可引起肾盂变异细胞癌、膀胱癌等。

2.化疗药

顺铂、卡铂、环磷酰胺、卡氮芥、司莫司丁、甲氨碟呤、干扰素、环孢菌素A

3.抗微生物药

(1)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

(2)环丙氟哌酸

(3)四环素类大剂量静脉滴注可引起肾皮质斑块性坏死。

(4)磺胺类可引起尿结晶、腰痛、血尿

(5)头孢菌素类

I代:头孢噻啶、头孢噻吩

可引起Coombs试验阳性,急性肾小管坏死。

II代、III代头孢菌素肾脏毒性相对较小。

4.影响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药物

(1)皮质激素、雄激素:可引起水盐贮留。

(2)氯环丙脲:可引起吸收性低钠血症。

(3)地美环素、西沙比利:可引起可逆性肾性尿崩症。

(4)锂盐:可损伤尿浓缩功能,引起慢性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5)醋唑磺胺:可引起肾脏钙质沉着病和肾结石。

5.其它药物

奥美拉唑、蝮蛇抗栓酶、雷尼替丁

四、药物肾脏损害的类型

1. 急性、慢性肾衰竭

(1)肾前性肾衰竭(ACE抑制剂、NSAID、利尿剂);

(2)肾小管坏死(抗菌药、化疗药、造影剂、甘露醇、马兜铃酸、利福平、各种重金属、有机溶剂);

(3)肾乳头坏死(NSAID);

(4)急性间质肾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氨基糖代类;喹诺酮类;利福平;异烟肼;万古霉素;呋喃妥因; NSAID;利尿药;别嘌呤醇;氢氧化铝;安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科资料,急性肾间质-小管病变中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占73.7%,主要由抗菌药等引起。

(5)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特别是小血管炎引起的RPGNⅢ型,主要见于丙基硫氧嘧啶;

(6)溶血性尿毒症(肿瘤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顺铂等);

(7)肾内梗阻引起的ARF,如磺胺类药物结晶及Vit D过量引起的高钙血症、醋唑磺胺;

(8)慢性间质—小管性肾炎(含马兜铃酸类药物、环孢素肾病、NSAID等)。

2.肾脏病综合征

(1)肾病综合征(青霉胺;汞剂;金制剂;有机铋、银;海洛因;丙磺舒;三甲双酮、卡托普利)

(2)急性肾炎综合征:

急性肾炎(琥珀胆碱、乙醇)

过敏性紫癜肾炎(青霉素、别嘌呤醇、噻嗪类利尿药)

3.其他

(1)可逆性肾性尿崩症(地美环素)

(2)出血性膀胱炎(环磷酰胺)

常见肾毒性药物有那些简述

常见的肾毒性药物有哪些? 1、抗生素及其它化学治疗药物: ①常损害类:两性霉素B、新霉素、头抱霉素Ⅱ等; ②较常损害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磺胺药等; ③偶见损害类:新青霉素(Ⅰ、Ⅱ、Ⅲ)、氨等青霉素、羧苄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头抱霉素(Ⅳ、Ⅴ、Ⅵ)、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2、非类固醇抗炎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炎痛喜康、阿斯匹林、复方阿斯匹林(APC)、非那西汀、安替比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及甲氧萘酸等。 3、肿瘤化疗药:顺铂、氨甲蝶吟、光辉霉毒、丝裂霉素-C、亚硝基脲类、5-氟尿嘧啶等。 4、抗癫痛药:三甲双酮、苯妥因钠等。 5、麻醉剂:乙醚、甲氧氟烷等。 6、金属及络合剂:青霉胺、依他酸盐等。 7、各种血管造影剂。 8、其它:环抱霉素A、甲氰咪哌、别嘌吟醇、甘露醇、汞撒利、海洛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哪些药物有肝毒性 1.金属类药物如锑、汞、砷等。

2.麻醉镇静药如乙醚、氯仿、吗啡、冬眠灵、巴比妥类安眠药,以及苯妥英钠等 抗癫痫药。 3.解热镇痛药如保太松、复方阿斯匹林、扑热息痛及消炎痛等。 4.抗菌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等。 5.抗结核药如异菸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等。 6.其他如驱虫药、抗癌药、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塞、利尿酸等)。 7.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甲哌氯丙嗪及其他吩嗪类药物和氯哌啶醇、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 8.类固醇类如同化类固醇、避孕类固醇可致胆汁阏积。 9.抗甲状腺药如甲亢平、他巴唑、甲基硫氧嘧啶,硫尿嘧啶可引起肝细胞-毛细 胆管型损害,丙基硫氧嘧啶可致肝细胞损害。 10.中草药也会引起药物性肝炎。 肾毒性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最早症状可为蛋白尿和管型尿,继而可发生氮质血症、肾功能减退,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肾衰和尿毒症等。肾毒性可为一过性,也可为永久性损伤。可导致肾毒性的常见药物有某些抗菌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麻醉药、碘化物造影剂、碳酸锂、氨苯蝶啶等。 目录 肾毒性概述 不可自行加大药量和延长用药时间 常见肾毒性西药 中药肾毒性

中草药与肾毒性

中草药与肾毒性 背景 ?据 WHO 数据,传统医学作为主要治疗或者辅助治疗,用于全世界 75%-80% 的人口,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传统医学包括中医,中草药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其替代治疗已风靡世界。数据显示,中草药已出口至日本、韩国、印度、德国、荷兰及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在内的 175 个国家和地区,估计 2012 年总市值 831 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 20%。鉴于中草药无需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故潜在危害需要全球提高重视。 ?中草药主要由天然化合物和复杂的有效成分组成,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但经常被医生和患者认为无害而忽视。中草药所致的肾损伤发病率很难评估,由于药物的副作用通常是自愿上报,而中草药的副作用报道很少,数据的缺失给人安全的错觉,特别是肾毒性方面。本文将综述中草药的肾毒性。 中草药与肾毒性相关 ?大量的基础研究关注于中草药相关肾毒性,发现主要的肾毒性成分是马兜铃酸和生物碱化合物。马兜铃酸是一类致癌、致突变和肾毒性的植物化学物质,它们主要来源于马兜铃属植物;肾毒性生物碱来源于雷公藤;另外中草药可能含有蒽醌,类黄酮和具有肾毒性的糖苷。 与中草药相关的肾毒性表现

?AKI:中草药的肾毒性大多来自患者报告,许多中草药相关 AKI 病理未明确,最常见原因是急性肾小管坏死及急性间质性肾炎。1994 年有学者报道了 2 例因金松双黄酮导致的 AKI,是一种从大红豆杉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曾用于治疗糖尿病,患者肾活检提示急性间质性肾炎伴急性肾小管坏死;2006 年报道了一例口服热水浸泡柏木后出现 AKI、急性肝衰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症,因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肾活检显示为急性肾小管坏死、间质性肾炎及血红蛋白管型。另有报道穿心莲内酯导致的 AKI,主要病理表现是急性肾小管坏死,机制尚不明确。 ?中草药与 CKD:中草药与 CKD 关系最密切的是马兜铃酸,故通常被称作中草药肾病。2008 年 Vanherweghem 及其同事首次描述了 9 名年轻比利时女性进行性慢性间质纤维化及晚期肾功能衰竭,发现均正使用中草药减肥,肾活检显示有 8 人表现为广泛的间质纤维化而肾小球改变轻微,自此以后发现马兜铃酸为可能的致病因子,马兜铃酸肾病患者大多数来自亚洲。过量摄入马兜铃酸是马兜铃酸肾病及巴尔干肾病的主要原因,马兜铃酸肾病典型表现是肾功能快速下降(6 月-2 年),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高血压、严重贫血、代谢性酸中毒,超声检查肾脏缩小,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的风险很高,约为 40%-46%;巴尔干肾病是一种慢性肾小管间质病,表现为异常高频率尿频,可能由于暴露水平低,肾功能减退进程缓慢(10-20 年)。体内及体外试验已经阐明了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生机制:(1) 内质网应激和损伤 (2) 氧化应

国内外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以下为收集到的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的一些标准。从这些分级标准可以看出,各标准之间无论是分级还是界限值都有较大差别,这给化学品的国际贸易和化学品危险信息的传递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消除分级标准之间的差别,建立协调、统一的化学品分级标准,由国际劳工组织(IL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TDG)三个国际组织共同提出框架草案,建立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2002年9月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出:各国应在2008年全面实施GHS。为适应国际化学品分类统一的这种必然趋势,结合国内化学品管理的实际需要,《剧毒目录》在剧毒化学品判定标准上参照了GHS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1 GHS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1) 1h 数值气体和蒸气除2,粉尘和雾除4;2)某些受试化学品在试验染毒时呈气液相混合状态(有气溶胶),而有些则接近气相,如为后者按气体分级界限分级(ppm ) 表2 TDG 第14修订版关于危险货物急性毒性判定标准 * LC 50(4h )×4=LC 50(1h ) 表3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WHO/IPCS. The User’s Manual for the IPCS Health and Safety Guides, 1996. 表4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农药危险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The WHO Recommended Classification of Pesticides by Hazard and Guidelines to Classification 1990-1991. 表5 欧盟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欧盟理事会《关于统一危险物质分类、包装与标志法律法规指令(2000/33/EEC)》.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讨论课)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药源性疾病日趋严重: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报告:我国近来每年有19.2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死亡人数是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以上。 (案例) 第一节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略) 1、肾血液循环特点: (1)肾的血液供应丰富,肾血流量大。约占心输出量的1/4,90%的血液供应皮质。 (2)肾动脉在肾内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 (3)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高,有利于原尿生成。 2、肾小球的滤过膜 滤过膜包括三层: 1、内皮细胞层 2、基膜 3、上皮细胞层(肾小囊脏层) 影响滤过膜通透性的因素: (1)分子大小 (2)电荷正常时滤过膜表面(基膜、足细胞膜)覆盖一层带负电荷的蛋白多糖,使带负电荷的较大分子不易通过。 第二节药物肾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一、肾脏对药物毒性的易感性(原因) 1、肾血流量丰富,占心输出量的1/4,血流量的改变容易影响肾结构和功能 2、肾脏肾组织呈高代谢状态,需氧量大,多种酶作用活跃,易遭损伤 3、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和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使药物-组织接触面积大 4、肾小管具有尿浓缩功能,使某些药物在肾小管间质中的浓度提高

5、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结构特点,使大分子物质易于停滞于局部 6、肾小管间质区域血液供应相对不足 7、多种药物或其代谢物的主要排出途径 8、肾脏具有酸化尿液之功能,其pH的改变有可能影响药物之溶解性,可发生管内沉积 二、药物的肾脏损害部位与类型 (一)损伤部位: 1、肾小球损伤 2、肾近曲小管损伤 3、髓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损伤 4、肾间质损伤 (二)损伤类型: 药源性肾脏疾病几乎包括各种类型的肾脏疾病,如: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 ?免疫介导肾小球损伤 ?急性间质性肾炎 ?肾小管梗阻性损伤 ?其它 1、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 是指各种病因(如药物)引起双侧肾脏在短期内泌尿功能急剧降低,导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5%~10%与药物有关。 引起ARF的主要药物: 抗生素类(70.2%)、解热镇痛药(21.1%)和各种中药(24.6%),有19.3%的病人为综合用药所致。 2、免疫介导肾小球损伤 ?免疫复合物经肾小球时沉积在局部,继而引起Ⅲ型变态反应(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如非甾体抗炎药、肼苯哒嗪等引起的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炎。 3、急性间质性肾炎

化学品毒性分类

化学品毒性分类 艾晓欣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分级以及在不同规范中的对比关键词化学品毒性苯的毒性 1、概述 化学品,系指工业用和民用的化学原料、中间体、产品等单分子化合物、聚合物以及不同化学物组成的混合剂与产品。不包括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药品等。 毒性,指外源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或简称为损伤生物体的能力。也可简单表述为,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 在目前国内现行规范中危险化学品毒性的定义在不同规范中有时会有不同的解释,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熟知各规范的要求,以及各规范的应用领域,从而使我们的设计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2、相关术语 (1)急性吸入毒性: 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持续吸入一种可吸入性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2)半数致死浓度(LC50): 指在一定时间内经呼吸道吸入受试样品后引起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浓度。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受试样品的质量(mg/m)来表示。 (3)急性经皮毒性: 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经皮肤接触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4)急性经口毒性: 一次或在24h内多次经口给予实验动物受试样品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5)半数致死剂量(LD50): 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经皮给予受试样品后,使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剂量。以单位体重接受受试样品的质量(mg/kg bw或g/kg bw)来表示。 (6)皮肤刺激性: 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7)皮肤腐蚀性: 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引起的不可逆组织损伤。 (8)眼刺激性: 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9)眼腐蚀性: 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10)皮肤致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皮肤对一种物质产生的免疫源性皮肤反应。对于人类这种反应可能以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融合水疱为特征。动物的反应不同,可能只见到皮肤红斑和水肿。 (11)亚急性经口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口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2)亚急性经皮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皮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3)亚急性吸入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呼吸道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常见的肾毒性药物有哪些

常见的肾毒性药物有哪些? 1 、抗生素及其它化学治疗药物: ①常损害类:两性霉素B、新霉素、头抱霉素Ⅱ等; ②较常损害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磺胺药等; ③偶见损害类:新青霉素(Ⅰ、Ⅱ、Ⅲ)、氨等青霉素、羧苄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头抱霉素(Ⅳ、Ⅴ、Ⅵ)、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2 、非类固醇抗炎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炎痛喜康、阿斯匹林、复方 阿斯匹林(APC)、非那西汀、安替比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及甲氧萘酸等。 3 、肿瘤化疗药:顺铂、氨甲蝶吟、光辉霉毒、丝裂霉素-C、亚硝基脲类、5- 氟尿 嘧啶等。 4 、抗癫痛药:三甲双酮、苯妥因钠等。 5 、麻醉剂:乙醚、甲氧氟烷等。 6 、金属及络合剂:青霉胺、依他酸盐等。 7 、各种血管造影剂。 8 、其它:环抱霉素A、甲氰咪哌、别嘌吟醇、甘露醇、汞撒利、海洛因、低分子右 旋糖酐等。 哪些药物有肝毒性

1. 金属类药物如锑、汞、砷等。 2. 麻醉镇静药如乙醚、氯仿、吗啡、冬眠灵、巴比妥类安眠药,以及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 3. 解热镇痛药如保太松、复方阿斯匹林、扑热息痛及消炎痛等。 4. 抗菌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 素等。 5. 抗结核药如异菸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等。 6. 其他如驱虫药、抗癌药、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塞、利尿酸等)。 7.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甲哌氯丙嗪及其他吩嗪类药物和氯哌啶醇、环类抗抑郁药 阿米替林。 8. 类固醇类如同化类固醇、避孕类固醇可致胆汁阏积。 9. 抗甲状腺药如甲亢平、他巴唑、甲基硫氧嘧啶,硫尿嘧啶可引起肝细胞-毛细 胆管型损害,丙基硫氧嘧啶可致肝细胞损害。 10. 中草药也会引起药物性肝炎。 肾毒性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最早症状可为蛋白尿和管型尿,继而可发生氮质血症、肾功能减退,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肾衰和尿毒症等。肾毒性可为一过性,也可为永久性损伤。可导致肾毒性的常见药物有某些抗菌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麻醉药、碘化物造影剂、碳酸锂、氨苯蝶啶等。 目录 肾毒性概述 不可自行加大药量和延长用药时间 常见肾毒性西药 中药肾毒性

药物性肾损害

药物性肾损害 药物性肾损害,指肾脏对治疗剂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因药物过量或不合理应用而出现的毒性反应,是由包括中草药在内的不同药物所致、具有不同临床特征和不同病理类型的一组疾病。近年来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或滥用药物致使药物引起的急慢性肾衰的报道日渐增多,其中急性肾衰约占34.2%,同时由于部分医师对药物毒副作用认识不足或将药物的中毒症状误认为原发性肾脏病的表现而延误治疗,甚至发展为不可逆转的肾衰。因此,了解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并合理用药,对于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概述 (一)、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病机制 1、直接肾毒性药物通过直接损害机制损伤肾小管。其直接作用与浓度有关,当药物在肾小管内浓度增高至中毒浓度时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当毒素浓度低时,主要损害小管细胞的功能,在近端小管引起Fanconi综合症;在远端小管可引起浓缩功能及排酸功能丧失。如毒素浓度高,则可导致小管细胞坏死,在近端小管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在远端小管引起肾性尿崩症或肾小管性酸中毒。 2、免疫反应某些药物及其降解产物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改变了宿主蛋白的结构,使其成为抗原从而诱发免疫反应;此外坏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亦可成为抗原,致使自身抗体形成,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机制导致肾小管和肾间质的病变。免疫反应性肾损害一般与药物的剂量无关。 3、梗阻性因素某些药物如磺胺、氨甲喋呤等可在尿路中形成结晶堵塞肾小管、肾盂、肾盏或输尿管,因尿路梗阻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4、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某些药物(如二性霉素B、NSAIDS、止痛剂等)可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下降而致肾损害。 5、药物性肾损害诱发因素原有肾病变,特别是已有肾功能减退、低蛋白血症、血容量不足、严重贫血及老年患者等,均使药物对机体的毒性加大,常诱发肾损害。 (二)、药物性肾损害的肾脏病理改变 各种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对肾脏某些部位有特殊的亲合力,因而不同药物所致肾病变的组织学变化有所不同,其中以肾小管—间质受累最为常见,肾小球和肾血管受累者较少。 1、以肾小管—间质受累为主者 (1)急性肾小管坏死以氨基甙类抗生素引起者最为常见,其次是头孢类抗生素,系由药物对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直接毒性所致。二性霉素B、羟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大剂量青霉素等对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直接毒性亦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主要病理改变表现为近端肾小管上皮变性、坏死、基底膜断裂及间质水肿。重症病变可延及远端肾小管,甚至累及肾小球。 (2)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常由于青霉素族(如半合成青霉素、新青霉素I、II、III、青霉索G、氨苄青霉素等)及头孢菌素类的过敏反应所致。肾间质呈变态反应性炎症病理变化,表现为肾间质高度水肿、有多数嗜酸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IgG沿肾小管基底膜呈线样沉积,常伴C3沉积,同时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及坏死。 2、以肾小球受累为主者 非甾体类消炎药、利福平、青霉素、青霉胺所致的肾损害可以肾小球受累为主。病理变化表现为肾小球肾炎。药物不同,病变类型亦可能不同;利福平可引起新月体肾炎,消炎痛、青霉胺或青霉素可引起肾小球轻微病变、局灶增生性肾炎、新月体肾炎或膜性肾病。 (三)、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表现 药物性肾损害在临床上常表现为以下几种综合征。 1、急性肾衰综合征 药物肾毒性所致的急性肾衰综合征多为非少尿型,用药后每日平均尿量常大于1000m1,但血肌酐、尿素氮迅速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尿比重及尿渗量下降,可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停药后肾功能渐恢复,肌酐清除率复升,进入多尿期后血肌酐及尿素氮降至正常范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功能及结构恢复正常则需半年至一年之久。重症、病情复杂者及老年患者肾功能损害常难以恢复而逐渐演变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需依赖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 2、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综合征 由于药物过敏所致,临床表现为用药后出现:①全身过敏反应,包括药物热、药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及关节酸痛、血嗜酸白细胞计数升高、血IgE升高。②肾脏过敏反应,表现为无菌性白细胞尿,尿沉渣见

肾脏病饮食注意事项及肾毒性药物

肾脏病饮食注意事项及肾毒性药物 血磷高者忌食高磷食物如: 1.奶制品:牛奶、干酪、奶油; 2.鸡、鸡蛋黄; 3.肉类:特别是脑、肾、猪肝、瘦牛肉、瘦猪肉肉汤; 4.鱼类:沙丁鱼,黄鱼,带鱼,对虾; 5.干果,硬果,如:核桃、花生等 可以食用低磷食物: 豆油、凉粉、冬瓜、麦淀粉、猪排骨、鸡蛋白、苹果、番茄 血钾高者忌食: 1. 水果:香蕉、葡萄、西瓜、杏子、橘子、哈密瓜、甜瓜、干红枣; 2. 蔬菜:菠菜,香菜,苋菜,油菜,甘蓝,黄瓜,韭菜,大葱,青蒜,莴苣,土豆,山药,鲜豌豆,毛豆,芋头,土豆,蘑菇,香椿,百合,榨菜,黄花菜,干花生; 3. 海产品类:紫菜,海带,虾皮,鲳鱼,泥鳅; 4. 粮食:荞麦,玉米,黄豆,黑豆,绿豆; 5. 茶叶;食醋;麦乳精; 血尿酸高者忌食 动物内脏、鱼虾蟹蚌、啤酒、菇类、豆类、菠菜

低脂饮食 1.肉类:烤煮牛肉、牛肝、羊肉、鸡肉。 2.鱼类及其它海产品:鲤鱼、鲟鱼、比目鱼、蛤肉、蟹肉、虾、牡蛎。 3.蔬菜:芦笋、茄子、鲜扁豆、莴苣、豌豆;土豆、菠菜、南瓜、西红柿、 卷心菜、花椰菜、黄瓜、绿辣椒、胡萝卜、白箩卜。 3.水果:所有的水果及果汁(新鲜的、罐装的或冰冻的均可)。 4.乳制品:脱脂牛奶(鲜奶或奶粉)、人工奶油、家用奶酪。 5.面包和谷物等:大米、面包、通心粉、咸苏打饼干、玉米粉。 6.调味品类:蜂蜜、果酱;番茄酱、生姜、芥末、咖啡茶 7.限制动物脂肪摄入,饮食中供给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鱼油)及植物油(豆油、菜子油、香油) 优质低蛋白饮食 应选择高生物价蛋白质,主要是动物蛋白,鸡蛋(去蛋黄)、牛奶、瘦肉、鱼等 对肾脏有毒副作用的中草药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以下为收集到的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的一些标准。从这些分级标准可以看出,各标准之间无论是分级还是界限值都有较大差别,这给化学品的国际贸易和化学品危险信息的传递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消除分级标准之间的差别,建立协调、统一的化学品分级标准,由国际劳工组织(IL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TDG)三个国际组织共同提出框架草案,建立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2002年9月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出:各国应在2008年全面实施GHS 。为适应国际化学品分类统一的这种必然趋势,结合国内化学品管理的实际需要,《剧毒目录》在剧毒化学品判定标准上参照了GHS 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1 GHS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第3级50<LD 50 ≤300 200< LD 50 ≤ 1000 500< LC 50 ≤ 2500 2.0< LC 50 ≤ 10 0.5< LC 50 ≤ 1.0 第4级300< LD 50 ≤ 2000 1000< LD 50 ≤ 2000 2500 <LC 50 ≤ 5000 10< LC 50 ≤ 20 1.0< LC 50 ≤5 第 5 级 5000 注:1) 1h数值气体和蒸气除2,粉尘和雾除4;2)某些受试化学品在试验染毒时呈气液相混合状态(有气溶胶),而有些则接近气相,如为后者按气体分级界限分级(ppm) 表2 TDG第14修订版关于危险货物急性毒性判定标准 包装类别 大鼠经口 (mg/kg) 兔经皮 (mg/kg) 大鼠吸入 (粉尘和 烟雾, mg/L)* ⅠLD 50≤5 LD 50 ≤50 LC 50 ≤0.2

化学品毒性分类

化学品毒性分类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化学品毒性分类 艾晓欣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分级以及在不同规范中的对比关键词化学品毒性苯的毒性 1、概述 化学品,系指工业用和民用的化学原料、中间体、产品等单分子化合物、聚合物以及不同化学物组成的混合剂与产品。不包括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药品等。 毒性,指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或简称为损伤生物体的能力。也可简单表述为,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 在目前国内现行规范中危险化学品毒性的定义在不同规范中有时会有不同的解释,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熟知各规范的要求,以及各规范的应用领域,从而使我们的设计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2、相关术语 (1)急性吸入毒性: 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持续吸入一种可吸入性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2)半数致死浓度(LC50): 指在一定时间内经呼吸道吸入受试样品后引起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浓度。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受试样品的质量(mg/m)来表示。 (3)急性经皮毒性: 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经皮肤接触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4)急性经口毒性:

一次或在24h内多次经口给予实验动物受试样品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5)半数致死剂量(LD50): 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经皮给予受试样品后,使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剂量。以单位体重接受受试样品的质量(mg/kg bw或g/kg bw)来表示。 (6)皮肤刺激性: 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7)皮肤腐蚀性: 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引起的不可逆组织损伤。 (8)眼刺激性: 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9)眼腐蚀性: 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10)皮肤致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皮肤对一种物质产生的免疫源性皮肤反应。对于人类这种反应可能以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融合水疱为特征。动物的反应不同,可能只见到皮肤红斑和水肿。 (11)亚急性经口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口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2)亚急性经皮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皮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3)亚急性吸入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呼吸道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4)致突变性: 受试样品引起原核或真核细胞、或实验动物遗传物质发生结构和/或数量改变的效应。

对肾脏损害小的降压药附: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时降压药的选用

对肾脏损害小的降压药 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对我媳妇用降压药的原则建议: 禁用止痛药、感冒药等肾毒性药物,避免肾脏病变加重;禁用ACEI、ARB类降压药。 通过下面那篇文章,终于搞清楚了我媳妇的慢性肾衰竭为什么要禁用ACEI、ARB类降压药。一是肌酐偏高;二是生肌酐清除率过低;三是属于高血压合并肾衰竭属于较为严重的情况。 为了减轻降压药对肾脏功能的损害,一是选降压药需经过肝脏代为宜;二是只能选择钙通道阻滞药氨氯地平;三是选择血管扩药高特灵为宜。 ACEI和ARB类的都可以,依那普利,缬沙坦,代文,厄贝沙坦都是肾科常用的。ACEI类的比较便宜 1.血管紧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悦宁定)、苯那普利(洛丁新)、福辛普利(蒙诺)等。有靶器官保护作用,其中洛汀新的肾脏保护作用得到多种实验证实,也是目前肾脏科应用比较多的药,但是这一类因为个体差异约10%患者有干咳的副作用。 2.血管紧素受体拮抗剂(ARB):如缬沙坦(代文)、洛沙坦(科索亚)。作用同ACEI类,都有肾脏保护作用,不引起干咳,但是临床有的医生反应降压效果不如ACEI,另外价格高于ACEI。 另外如果是二期以上得高血压,单用以上一种降压药一般很少能达标的,所以建议根据情况可以和其他类降压药连用,建议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 建义仔细阅读一下药物说明书,如对肾功能有影响的降压药最好不用,以下是对肾无影响的降压药:洛沙坦,伊贝沙坦,Valsartan,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西拉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以上降压药对其他种类的降压药而言,副作用少.请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 降压药对人的肾脏有害那么吃什么样的降压药不伤害肾脏呢? 建议您买卡托普利片,该药除降压外,对肾脏还有保护作用。生产厂家推荐如下: 1。华氏制药 2。齐鲁制药厂 3。天方药业股份公司 一般来说中药降压药的肾毒性小,如罗布麻片等,西药利尿降压药如速尿、呋塞米等有些小,注意选择应用。 这个情况一般用卡托普利有对肾脏的保护的作用。平时建议你保持心情舒畅,多吃蔬菜,适量的运动。 你好考虑可以应用依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对肾脏伤害较小,建议低盐、低脂饮食。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这个情况一般用卡托普利有对肾脏的保护的作用。 意见建议: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 国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以下为收集到的国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的一些标准。从这些分级标准可以看出,各标准之间无论是分级还是界限值都有较大差别,这给化学品的国际贸易和化学品危险信息的传递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消除分级标准之间的差别,建立协调、统一的化学品分级标准,由国际劳工组织(IL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TDG)三个国际组织共同提出框架草案,建立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2002年9月在约翰斯堡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出:各国应在2008年全面实施GHS。为适应国际化学品分类统一的这种必然趋势,结合国化学品管理的实际需要,《剧毒目录》在剧毒化学品判定标准上参照了GHS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1 GHS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1) 1h 数值气体和蒸气除2,粉尘和雾除4;2)某些受试化学品在试验染毒时呈气液相混合状态(有气溶胶),而有些则接近气相,如为后者按气体分级界限分级(ppm ) 表2 TDG 第14修订版关于危险货物急性毒性判定标准 * LC 50(4h )×4=LC 50(1h ) 表 3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WHO/IPCS. The User ’s Manual for the IPCS Health and Safety Guides, 1996. 表4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农药危险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The WHO Recommended Classification of Pesticides by Hazard and Guidelines to Classification 1990-1991. 表5 欧盟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1、肝毒性中药 川楝子: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较强,可发生中毒性肝炎 ALT、AST显着升高。 配伍:白芍。一收一散,疏肝之中兼敛肝阴,补肝体而和肝用,刚柔相济。 栀子:有毒成分:栀子苷 血清中ALT↑、AST↑、TBIL↑。 肝组织微粒体细胞色素CYP3A2的含量和活性均降低。 机制:可能是栀子苷能抑制CYP3A2使毒性成分代谢减慢、蓄积而使中毒反应明显。 补骨脂:血清中AST、ALT、ALP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 肝脏形态结构基本正常 何首乌:有毒成分:由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组成的蒽醌类 化合物. 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一时一毒” 关系 款冬花:有毒成分:吡咯烷类生物碱 血清中ALT 、AST、TBIL的含量均升高, 肝组织水肿,点状坏死甚至碎片状坏死,也可见少量的炎细胞浸润。山豆根:醇提物和水提物均可造成肝损伤,但是水提组分的毒性大于醇提的.并呈现“量一时一毒”关系。

血清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含量下降.MDA(丙二醛)含量增加,其含量的变化可能与氧化损 伤有关。 山豆根致肝损伤涉及许多基因的改变.PPAR(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 活型受体)信号通路与其相关。 苍术:有毒成分:苍术甙 致命性的广泛肝坏死,伴有低血糖和肾衰。 苍耳子:水提物的肝毒性要明显大于醇提物,长时间和大剂量的用药会加重肝损伤。 血清中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 肝组织的DNA受到损伤,DNA的合成受到影响。 ?肾毒性和致癌性的潜在危险,人们对大黄安全性的忧虑还波及到何首乌、芦荟、决明 子、番泻叶、虎杖等众多的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 ?传统中药理论与肝毒性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是在五味理论中,资料表明具苦、甘、辛、成四种气昧属性的中药之间肝毒性的发生率虽无明 显差异,但均有发生 酸性生津养阴和酸能人肝的中医理论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2、肾毒性中药 柴胡:有毒成分:挥发油及柴胡皂苷。 常用量 中毒量:35g以上。可致敏。 天花粉:有毒成分:天花粉蛋白。

肾毒性药物的分类

日期:20156年6月16日 地点:护士值班室 内容:肾毒性药物的分类 主讲:王薇 参加人员签名: 一、肾脏是药物中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 由于肾脏大量的血流灌注、肾小管浓缩、排泌的功能特点及髓质肾单位肾小管间质区域血液供应相对不足的特点使肾脏成为药物中毒的主要靶器官。 二、肾脏易受药物损害的原因 1 肾脏血供应量大 2 内皮表面积大:与药物接触面积大 3 药物或排泄物在肾脏浓度高 4 肾脏对药物敏感性高,代谢率高、耗氧高 5 髓质肾单位肾小管间质区域血液供应相对不足 6 老年人肾脏储备能力下降 三、常用肾毒性药物如下 1.非甾体抗炎药 (1)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对正常人的肾脏只有很小影响,但对易感个体影响较大,引起急性过敏性间质肾炎。 (2)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肾乳头坏死和慢性间质性肾炎。 (3)滥用可引起肾盂变异细胞癌、膀胱癌等。 2.化疗药 顺铂、卡铂、环磷酰胺、卡氮芥、司莫司丁、甲氨碟呤、干扰素、环孢菌素A 3.抗微生物药 (1)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 (2)环丙氟哌酸 (3)四环素类大剂量静脉滴注可引起肾皮质斑块性坏死。 (4)磺胺类可引起尿结晶、腰痛、血尿 (5)头孢菌素类 I代:头孢噻啶、头孢噻吩 可引起Coombs试验阳性,急性肾小管坏死。

II代、III代头孢菌素肾脏毒性相对较小。 4.影响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药物 (1)皮质激素、雄激素:可引起水盐贮留。 (2)氯环丙脲:可引起吸收性低钠血症。 (3)地美环素、西沙比利:可引起可逆性肾性尿崩症。 (4)锂盐:可损伤尿浓缩功能,引起慢性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5)醋唑磺胺:可引起肾脏钙质沉着病和肾结石。 5.其它药物 奥美拉唑、蝮蛇抗栓酶、雷尼替丁 四、药物肾脏损害的类型 1. 急性、慢性肾衰竭 (1)肾前性肾衰竭(ACE抑制剂、NSAID、利尿剂); (2)肾小管坏死(抗菌药、化疗药、造影剂、甘露醇、马兜铃酸、利福平、各种重金属、有机溶剂); (3)肾乳头坏死(NSAID); (4)急性间质肾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氨基糖代类;喹诺酮类;利福平;异烟肼;万古霉素;呋喃妥因; NSAID;利尿药;别嘌呤醇;氢氧化铝;安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科资料,急性肾间质-小管病变中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占73.7%,主要由抗菌药等引起。 (5)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特别是小血管炎引起的RPGNⅢ型,主要见于丙基硫氧嘧啶; (6)溶血性尿毒症(肿瘤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顺铂等); (7)肾内梗阻引起的ARF,如磺胺类药物结晶及Vit D过量引起的高钙血症、醋唑磺胺; (8)慢性间质—小管性肾炎(含马兜铃酸类药物、环孢素肾病、NSAID等)。 2.肾脏病综合征 (1)肾病综合征(青霉胺;汞剂;金制剂;有机铋、银;海洛因;丙磺舒;三甲双酮、卡托普利) (2)急性肾炎综合征: 急性肾炎(琥珀胆碱、乙醇) 过敏性紫癜肾炎(青霉素、别嘌呤醇、噻嗪类利尿药) 3.其他 (1)可逆性肾性尿崩症(地美环素) (2)出血性膀胱炎(环磷酰胺)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作者姓名:高丰 指导教师:赵玲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药物制剂 完成日期:2010-11-23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高丰 (四川农业大学药物制剂,雅安 625014) 【摘要】药物治疗可使人类受益(主要作用),但也可引起人体多种器官损害,而肾脏则是受损害最为严重的器官之一。一些药物可对肾脏产生直接毒性作用或通过过敏反应造成肾脏损伤。研究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药物;肾脏;毒性作用 【引言】 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同时它又是一个调节器官,通过分泌激素样的物质调节体内的代谢,肾脏功能的完整性与机体内环境平衡密切相关,肾脏在代谢、废物排泄和对细胞外液容量调节、电解质组分、酸碱平衡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肾脏还合成并释放激素和活性物质。药物损伤肾脏将导致上述功能受损,并对全身代谢有严重影响。肾毒性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最早症状可为蛋白尿和管型尿,继而可发生氮质血症、肾功能减退,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肾衰和尿毒症等。肾毒性可为一过性,也可为永久性损伤。可导致肾毒性的常见药物有某些抗菌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麻醉药、碘化物造影剂、碳酸锂、氨苯蝶啶等。 1 药物致肾脏损伤的机制 1.1直接肾毒性多种药物经血液进入肾脏时易被滤过并被浓缩,使肾组织内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器官组织,尤其是肾小管内及肾小管周围的浓度更高于其他组织。因此,肾小管细胞 接触药物的浓度比其他细胞更高。肾小管细胞的高代谢活动,更增加了肾小管对药物损伤的易感性,使药物对肾脏的损伤常表现为肾小管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各种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损伤肾脏,其作用强度依赖于所接触药物的浓度、持续时间长短及肾脏对药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等因素。 1.2导致肾脏缺血药物对肾脏的损伤,除了直接作用于肾脏细胞外,还与药物引起肾脏缺血有关,二者相互作用。肾脏损伤的机制包括:(1)肾毒性药物直接引起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减少髓质的血流,导致缺氧性损伤。(2)肾毒性药物妨碍肾血管的自主调节活动,使。肾脏缺血更易发生,从而加重。肾小管的损伤。(3)肾毒性药物引起的膜损伤和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脱偶联可增加细胞的无效用氧,加大肾小管细胞对氧的供需矛盾,引起缺氧性损伤。(4)肾毒性药物在线粒体的水平也可导致ArP产生减少,从而引起类似缺氧的细胞损

对肾脏损害小的降压药__附_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时降压药的选用

对肾脏损害小的降压药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对我媳妇用降压药的原则建议: 禁用止痛药、感冒药等肾毒性药物,避免肾脏病变加重;禁用ACEI、ARB类降压药。 通过下面那篇文章,终于搞清楚了我媳妇的慢性肾衰竭为什么要禁用ACEI、ARB类降压药。一是肌酐偏高;二是内生肌酐清除率过低;三是属于高血压合并肾衰竭属于较为严重的情况。 为了减轻降压药对肾脏功能的损害,一是选降压药需经过肝脏代谢为宜;二是只能选择钙通道阻滞药氨氯地平;三是选择血管扩张药高特灵为宜。 ACEI和ARB类的都可以,依那普利,缬沙坦,代文,厄贝沙坦都是肾内科常用的。ACEI类的比较便宜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悦宁定)、苯那普利(洛丁新)、福辛普利(蒙诺)等。有靶器官保护作用,其中洛汀新的肾脏保护作用得到多种实验证实,也是目前肾脏科应用比较多的药,但是这一类因为个体差异约10%患者有干咳的副作用。 2.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缬沙坦(代文)、洛沙坦(科索亚)。作用同ACEI类,都有肾脏保护作用,不引起干咳,但是临床有的医生反应降压效果不如ACEI,另外价格高于ACEI。 另外如果是二期以上得高血压,单用以上一种降压药一般很少能达标的,所以建议根据情况可以和其他类降压药连用,建议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 建义仔细阅读一下药物说明书,如对肾功能有影响的降压药最好不用,以下是对肾无影响的降压药:洛沙坦,伊贝沙坦,Valsartan,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西拉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以上降压药对其他种类的降压药而言,副作用少.请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 降压药对人的肾脏有害那么吃什么样的降压药不伤害肾脏呢? 建议您买卡托普利片,该药除降压外,对肾脏还有保护作用。生产厂家推荐如下: 1。上海华氏制药有限公司 2。齐鲁制药厂 3。河南天方药业股份公司 一般来说中药降压药的肾毒性小,如罗布麻片等,西药利尿降压药如速尿、呋塞米等有些小,注意选择应用。 这个情况一般用卡托普利有对肾脏的保护的作用。平时建议你保持心情舒畅,多吃蔬菜,适量的运动。 你好考虑可以应用依苏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对肾脏伤害较小,建议低盐、低脂饮食。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这个情况一般用卡托普利有对肾脏的保护的作用。 意见建议:

化学品毒性分类

化学品毒性分类

————————————————————————————————作者:————————————————————————————————日期:

化学品毒性分类 艾晓欣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分级以及在不同规范中的对比关键词化学品毒性苯的毒性 1、概述 化学品,系指工业用和民用的化学原料、中间体、产品等单分子化合物、聚合物以及不同化学物组成的混合剂与产品。不包括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药品等。 毒性,指外源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或简称为损伤生物体的能力。也可简单表述为,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 在目前国内现行规范中危险化学品毒性的定义在不同规范中有时会有不同的解释,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熟知各规范的要求,以及各规范的应用领域,从而使我们的设计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2、相关术语 (1)急性吸入毒性: 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持续吸入一种可吸入性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2)半数致死浓度(LC50): 指在一定时间内经呼吸道吸入受试样品后引起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浓度。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受试样品的质量(mg/m)来表示。 (3)急性经皮毒性: 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经皮肤接触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4)急性经口毒性: 一次或在24h内多次经口给予实验动物受试样品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5)半数致死剂量(LD50): 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经皮给予受试样品后,使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剂量。以单位体重接受受试样品的质量(mg/kg bw或g/kgbw)来表示。 (6)皮肤刺激性: 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7)皮肤腐蚀性: 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引起的不可逆组织损伤。 (8)眼刺激性: 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9)眼腐蚀性: 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10)皮肤致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皮肤对一种物质产生的免疫源性皮肤反应。对于人类这种反应可能以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融合水疱为特征。动物的反应不同,可能只见到皮肤红斑和水肿。 (11)亚急性经口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口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2)亚急性经皮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皮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3)亚急性吸入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呼吸道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关于药物的肾脏毒性

.TRS_EditorTAB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 .TRS_Editor{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 .TRS_EditorP{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ne-height :2;} .TRS_EditorH1,.TRS_EditorH2,.TRS_EditorH3,.TRS_EditorH4,.T RS_EditorH5,.TRS_EditorH6,.TRS_EditorHR,.TRS_EditorBLOCKQU OTE,.TRS_EditorDL,.TRS_EditorDD,.TRS_EditorDT,.TRS_EditorO L,.TRS_EditorUL,.TRS_EditorLI,.TRS_EditorPRE,.TRS_EditorCO DE,.TRS_EditorTEXTAREA,.TRS_EditorSELECT,.TRS_EditorCITE,. TRS_EditorPRE,.TRS_EditorCENTER,.TRS_EditorTABLE,.TRS_Edit or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ne-height:2;} .TRS_EditorFORM,.TRS_EditorFIELDSET,.TRS_EditorLEGEND,.TRS _EditorSELECT,.TRS_EditorTR,.TRS_EditorTD,.TRS_EditorTH{ma rgin-top:0;margin-bottom:0;line-height:2;} .TRS_EditorBUTTON,.TRS_EditorOPTION,.TRS_EditorADDRESS,.TR S_EditorDFN,.TRS_EditorEM,.TRS_EditorVAR,.TRS_EditorKBD,.T RS_EditorINPUT,.TRS_EditorSMALL,.TRS_EditorSAMP,.TRS_Edito rSUB,.TRS_EditorSUP,.TRS_EditorSPAN,.TRS_EditorA,.TRS_Edit orB,.TRS_EditorI,.TRS_EditorU,.TRS_EditorS,.TRS_EditorSTR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