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文化常识导学案(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历史文化常识导学案(三)
宜阳一高语文组高平
十、目录辞书
【经史子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晋荀勗(xu)。
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类书】辑录汇集资料,以利寻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
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四库全书】我国古代最大的——部丛书。
纪昀、陆锡熊等四千余人编,
【康熙字典】清代张五书、陈廷敬等编纂;在我国字书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字典”为书名是迄清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字书。
【辞海】现代大型综合性百科词典。
十一、其他
人们所称的“三伏”出现在农历的(六月)古人用“六畜兴旺”形容家境繁荣,其中六畜指(猪马牛羊犬鸡)古代人所说的“寒舍”是指(自己的住房)
长城修建后关内关外的说法中“关”指的是(山海关)
重阳节喝的是(菊花酒) 古语所称“细软”是指(钱财)
【茶酒中药】古人泡茶注重用水,以下被视为上等茶水的是
(山泉水)
我国第一部详细记述茶艺的著作是(唐代陆羽的《茶经》)
我国古代酿酒的主要原料是(粮食)
古代所称的“杏林高手”是指(医术高明之人)
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
第一部神话小说《搜神记》
第一部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唐以前)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天地万物都存在着金、木、土、水、火五种属性,称之为五行。
而五行之间又有相克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循环不断,生生不息。
朝代与五行相生:汉代前朝代的更替是相克为多,汉代后多则多为相生。
如果先入为主,或凭以往的答题经验作答,则会选错。
相克说(武统接班):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相生说(文统受禅):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每一德都有对应的本色,金德尚白色,木德尚青色,水德尚黑色,火德尚红色,土德尚黄色。
排序:金:白位置:西
木:青位置:东
水:黑位置:北
火:红位置:南
土:黄位置:中。
五行与季节的关系: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
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
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
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
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因有四季而有四行,但夏天和秋天之间要有过渡段,因此便有了土,土代表气的平稳运动。
五时( 秋春冬夏长夏)、五行与时辰的关系
时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24小时共分为12个时辰,从晚上11点开始,与12属相相对应: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五行来说:寅、卯、辰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
巳、午、未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丑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代表四方。
我国的三大国粹:中国画,中国医学,中国京剧
〈〈水经注〉〉是汉代桑钦的一部河道学专著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
(3)干支纪年法。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
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我国古代是用干支纪年的,大家常看到用“甲午”“戊戌”“丁卯”这样的纪年法。
近代史上的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
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
因为地支和生肖都是有十二个,所以每一个地支都对应一个生肖。
1.求天干的方法。
2.求地支的方法。
2005年是乙酉年(鸡年),2008年是戊子年(鼠年)等。
(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5)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6)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季节,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盆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
每月的特殊日子有特定称呼,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
一昼夜分十二时辰,用十二地支称呼,每时辰两小时。
每夜分五更9鼓)每更两小时。
此外,鸡鸣指早上三、四点,日出时叫旦、晨、朝,黄昏,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
夕、暮、黄错,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
【岁时历法】
1.纪月常用序数(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
阴历每月初一称"朔",十五称"望",十六叫"既望",月末一天称"晦"。
2.干支纪日如:元丰六月丁丑。
3.用十二地支纪时
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die)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现代时段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旦:早晨(夙)中午:(日中、亭午、晌午)傍晚:暝朔:农历初一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
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点
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3点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
附:各个时辰的部分别称
夜半【yè bàn】:子夜夜分中夜未旦宵分
鸡鸣【jī míng】:荒鸡
平旦【píng dàn】:平明旦明黎明早旦日旦昧旦早晨早夜早朝昧爽旦日旦时
日出【rì chū】:日上日生日始日晞旭日破晓
食时【shí shí】:早食宴食蚤食
隅中【yú zhōng】:日禺禺中日禺
日中【rì zhōng】:日正日午日高正午亭午日当午
日昳【rì dié】:日昃日仄日侧日跌日斜
晡时【bū shí】:馎时日馎日稷夕食
日入【rì rù】:日没日沉日西日落日逝日晏日旴日晦傍晚
黄昏【húang hūn】:日夕日末日暮日晚日闇日堕日曛曛黄
人定【rén dìng】:定昏夤夜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
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寒食:清明前两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禁火三日
清明:四月初,踏青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