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
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1.概括内容,理清全文思路,了解文中记叙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展示《稻草人》的连环画图片,请同学来讲述故事。
老师提问:“大家都对这个故事很熟悉,那么谁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经过提问得出结论:“叶圣陶”。
然后教师接用多媒体展示叶圣陶生平“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
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然后,老师接着问:“为什么叶圣陶先生被称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学生们可能不知道,老师接着解释“因为他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并为此做出很大的
贡献,这是因为有他,我们现在才可以简洁易懂地交流。
那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的故事。
”并由此导入本课:叙事性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人物简介
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及要求:
1.注意生字难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掌握词语。
2.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明确:
1.字音字形
丁卯.(mǎo)触.及(chù)诲人不倦.(juàn)
修润.(rùn)商酌.(zhuó)不耻.下问(chǐ)
不妥.(tuǒ)恢.复(huī)颠沛.流离(pèi)
打拱.(ɡǒnɡ)譬.如(pì)拖沓.无理(tà)
累赘.(zhui) 监督.(dū) 鞠.躬尽瘁(jū)
掌握词语
修润:修改润色。
学而不厌: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
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南腔北调:形容人口音不纯,掺杂着方音。
不耻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商酌:商量斟酌。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累赘:拖累,麻烦,(文字)不简洁。
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2.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①段):回忆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及作者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②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③~⑤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⑥~⑧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⑨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三、精读课文——探究内容
精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说在立德这一方面,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是什么?
3.我为什么“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4.叶圣陶先生为什么说“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5.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的核心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读课文,思考,合作探究,明确答案。
1.因为在作者的印象中,叶先生多才且平实谦虚。
表达的是作者对叶先生满满的赞誉。
2.叶圣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因为叶圣陶先生德高望重,文学底蕴深厚,作者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而是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4.因为你写的文章不够简洁,删去的那一两个字完全是多余的,说明你没有很好地锤炼语言,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风“简洁”的重视。
5.主张的核心是“写话”和“简洁”。
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四、品读课文——透视人物
品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送到大门外。
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总的来说,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一面。
具体来看,
叶圣陶先生热情好客,礼数周到。
2.叶圣陶先生晚年不能起床的情况下,同客人告别“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表现了什么?
明确:再次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他的为人厚道不是一时半刻,而是伴随他的一生。
3.叶圣陶先生的复信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叶圣陶先生对朋友的尊重,充分体现了他为人宽厚。
4.关于叶圣陶先生对“做”和“作”的分工处理,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对于“做”和“作”的分工处理,叶圣陶先生经过商讨而定下标准并监督执行,体现他律己严,对工作负责的特点。
五、赏读课文——关注语言
1.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赞美叶圣陶先生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2.小组自主品析,然后组内展示,最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明确:
(1)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这句议论是对叶圣陶先生最高的评价,叶先生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
(2)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这句话描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好客,注重礼节。
(3)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以身作则”“鞠躬尽瘁”两个成语高度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品质。
(4)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
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作者从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赞扬叶圣陶先生的律己严,工作认真。
六、拓展延伸
1.搜集叶圣陶关于写作的名言。
(1)说话要没有多余的话,作文要没有多余的文句。
既然读者自然能领会到,那么明白写下反而是多余的了。
(2)读一篇文章,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点零零碎碎的事情,那就等于白读。
(3)记载一件东西,叙述一件事情,发表一种意见,吐露一腔情感,都可以成为文章。
把眼睛里看见的光景记下来,当然也成为文章。
2.微写作
亲爱的同学,读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叙述为主,兼以少许议论。
你是否被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所感染?是否被作者叙议结合的方法所吸引?那么,请你也拿起生花妙笔,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写一个人物,表现他(她)的特点吧。
(200字左右)
示例:
一天下午,我突然感到喉咙里有点痛。
到了晚上,感觉痛得更加厉害了。
于是,我告诉了妈妈。
只见爸爸妈妈条件反射似的蹦了起来,爸爸立马把我“按”在沙发上,妈妈则对我“严刑逼供”。
只听妈妈问道:“怎么样,还痛不痛?”“嗯!”我点点头。
这时爸爸插嘴道:“什么时候疼的?”“今天下午。
”我一五一十地“供”了出来。
随即,我们去了医院,经过诊断,原来只是轻微的扁桃体发炎,无大碍。
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父母所做的一切,我都看得很真切。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是我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对我的无尽的爱。
家是
一个避风港,能将烦恼都驱散;家是一个小码头,能让快乐都停靠。
家是由爱组成的。
有家真好!
七、本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从《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的一件件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感受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深刻体会了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作为一个大儒者的风范,希望同学们也能向优秀前辈学习,学习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并努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