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核心价值观角度看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小议中美饮食差异
学海纵横人类得以在地球上安身立命,最基本最重要的事就是“吃”。
中国有句耳熟能详的老古话“民以食为天”,英文中有句谚语“Bread is the stall of life.”(“面包是生命的支柱”)都不约而同的道出了饮食是人类生活第一件大事这一不争的事实。
对于人类这一共性的问题,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具体情况却大不相同。
对于中美两个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巨大的国家,二者在饮食习惯及饮食文化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异。
一、饮食结构的差异自然条件: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尤其是在生产力低下的人类社会早期。
主要依靠采集及狩猎作为食物来源的人类,大自然的赋予决定了一个地域的人的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即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处在东半球的中国和处在西半球的美国,气候、水源、土地及物种的巨大差异造成了二者在食材以及饮食习惯上的巨大差异。
每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是从生产力极低的原始社会开始逐步形成的,一个民族对食物原料的选择和喜好也在这个时期形成并固定下来。
即使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会对饮食技巧及烹饪手法不断发展创新,但对基本食材的喜好已经不会有太大改变。
生活方式:既然人们的饮食习惯都是从远古时候延续下来的,那么考察一下人类早期中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的主食是谷物,而西方人的主食为肉、奶;为什么中国人以筷子为主要餐具,而西方人则惯用刀、叉。
中国人的祖先早在距今七千年前后,就逐渐脱离以狩猎和采集经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阶段, 进入到以种植和养殖经济为基本方式的农业社会。
人们种植农作物,以五谷为主食,并且过着定居的生活,用筷子进餐非常方便;而西方人的祖先则一直是以航海和畜牧业为主,逐水草而居,以牛羊鱼肉为主食,刀叉方便携带,既可以捕获猎物又可以分割猎物进食,所以将刀叉作为主要的进餐工具。
再谈谈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酒。
在美酒配佳肴这一饮食习惯上,中西方做到了不约而同。
但酿酒的原料区别很大。
中国的酒以粮食为主要原料,而西方的酒以水果为主要原料。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之一,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并从多个方面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国家的不同之处。
一、价值观念与礼仪中国和美国在价值观念和礼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家庭和集体利益的重要性,尊重年长者和传统的价值观念。
相比之下,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权利,鼓励个人追求幸福和成功。
在礼仪方面,中国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尤其在社交场合表现得更为明显,而美国则更加注重直接和个人自由的表达方式。
二、沟通方式中国和美国在沟通方式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中国人普遍喜欢间接表达和含蓄的沟通方式,注重言外之意和非语言的传达。
相比之下,美国人更加直接和开放,倾向于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直接的沟通方式有时候可能会在不同文化间产生误解和冲突。
三、时间观念与态度中国和美国在时间观念和态度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长远的眼光和传统的价值观念,强调“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思想。
相比之下,美国文化更加注重效率和即时性,强调时间的精确和高效利用。
这种差异可能会在商务和工作场所产生摩擦,需要适应和互相理解。
四、教育体系中国和美国的教育体系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应试和记忆,学生在学校中需要完成大量的功课和考试。
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体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兴趣发展。
五、饮食文化中国和美国的饮食文化也存在巨大差异。
中国饮食注重均衡和营养,尤其强调米饭、面食、蔬菜和豆制品的摄入。
相比之下,美国饮食偏向快餐和高热量食物,以肉类和面包为主食。
这种饮食差异也反映了两国人们对于健康和饮食观念的不同认知。
六、宗教信仰和节日庆祝中国和美国在宗教信仰和节日庆祝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主要信仰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与宗教信仰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美饮食论文
中美饮食论文引言中美两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重要地位。
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讲究营养均衡、口味多样;而美国饮食文化则以多样性和快餐文化而闻名。
本文将比较中美两国的饮食文化,探讨其异同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1. 饮食习惯1.1 中华饮食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因此其饮食文化也流传至今。
中国饮食文化的标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营养均衡:中华饮食文化中强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鱼肉蛋奶等食物的搭配,追求饮食的平衡和健康。
•烹饪技巧:中国有着丰富的烹饪技巧,如蒸、炒、炸、煮、炖等多种烹饪手法,使得食物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增添了口感。
•地域差异: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也存在差异,如川菜、粤菜、鲁菜等代表了不同地方的饮食传统。
1.2 美国饮食文化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拥有多元化的饮食文化。
美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多样性:美国饮食文化受到各国移民的影响,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饮食习惯,如意大利披萨、墨西哥玉米卷等。
因此,美国被称为一个全球美食的集合地。
•快餐文化:美国是快餐文化的发源地,快餐食品如汉堡、炸鸡、薯条等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美式食品,并迅速传遍全球。
•超大份量:美国人对食物的要求通常是“量大且物美”,大份量的食物已经成为美国餐桌上的一种常态。
2. 饮食习惯的差异中美饮食文化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食材选择在食材选择上,中美两国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差异而存在不同。
中国食材以大米、面食、豆类、肉类、海鲜等为主,讲究食物的新鲜和滋补功效。
而美国则以牛肉、猪肉、鸡肉等肉类为主,同时辅以各类蔬菜和水果。
2.2 烹饪方式中华饮食文化注重食物的原味,烹饪方式多样。
常见的烹饪方法有蒸、煮、炒、炖等。
而美国饮食文化倾向于煎炸烤等高温烹饪方式,以追求食物的口感和香气。
2.3 用餐方式中国人通常以米饭或面食为主食,搭配多样的菜肴,采用筷子进行进食。
而美国人则以主食和菜肴的分别进食,用刀叉进行取食,注重菜肴的口感和味道。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西方两种饮食文化的差异备受关注。
中国和西方国家不仅在菜肴口味、食材选择、餐桌礼仪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背后的文化背景与人们的价值观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首先体现在饮食观念上。
在中国,饮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社交媒介,人们常常通过共进餐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此外,中国人注重“食物药补,药食同源”,相信不同的食材对身体健康具有特定的功效,因此注重食疗的观念在中国十分普遍。
而在西方,饮食被视为满足身体需求的一种方式,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和饮食品质。
二、菜肴口味的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菜肴口味上。
中国菜以独特的口味和调料著称,例如酱油、蒜、姜、辣椒等。
中餐通常追求各种口味的平衡,注重色、香、味俱佳。
相比之下,西方菜肴偏向于简单和清淡的口味,更加注重原材料的原汁原味,追求食物的自然美。
三、餐桌礼仪的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餐桌礼仪上。
在中国,用餐时,人们可以随意地用筷子夹取食物,通常将大碗菜和小碗菜共享,反映了中国人倡导家庭和谐的价值观。
而在西方,用餐时通常使用刀叉等餐具,每个人有自己的盘子,并且尊重个人隐私。
西方餐桌上的礼仪更加注重个人空间和独立性。
四、文化背景与价值观的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口味和礼仪上,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文化背景与价值观的不同。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与饮食相关的传统文化,例如饮食哲学和中医食疗等。
中国人对饮食有着情感和文化的认同,饮食被视为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饮食观念更加现代化和个体化,更注重科学和健康的饮食方式。
总结: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可以从饮食观念、菜肴口味、餐桌礼仪和价值观方面进行比较。
中餐注重社交和食疗,口味多样丰富,而西餐注重营养和个体健康,注重原汁原味。
在餐桌礼仪上,中国餐桌更加注重家庭和谐,而西方餐桌更注重个人尊重和隐私。
透视中美饮食文化背后的意义——核心价值观
透视中美饮食文化背后的意义——核心价值观摘要:饮食文化是人类饮食行为,观念,技术及其产品的总和,不同国家饮食文化的差异折射出不同文化的价值观。
本文通过中美饮食文化中几方面的对比分析,发掘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以期了解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端正对各自文化的态度,增进双方理解和沟通。
关键词:中美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个人主义;饮食文化1 概述文化是思维的源泉,而价值观是文化的凝聚。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罗艳丽,2007:69)。
受中美两国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中美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
普遍认为,在中国,核心价值观是集体主义,而美国则是个人主义。
迄今为止,中外对中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的研究成果颇丰。
本文将通过中美饮食文化中制作方法,饮食方式以及用餐礼仪三方面的差异对比来探究中美核心价值观的差异,以求增进双方了解和沟通,尽量避免由于饮食文化不同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矛盾和冲突。
2 相关理论背景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核心。
价值观一旦形成,便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看法和行为,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胡文仲,1999:168)。
荷兰人类学家Hofstede在20世纪70年代初分离出四个衡量价值观的尺度,其中首要的一个就是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在中国,集体主义是首要的价值观,也是主要的文化模式之一。
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群体取向和他人取向。
“我们”的意识和“贬己尊人”的意识深深扎根于中国人心中。
而在美国文化中,每一个人都被当做一个完全不同的独特个体,各自有各自的空间,互不干涉,个人目标优先于群体目标。
3 饮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具有迥然不同的饮食文化。
本文把比较有代表性的中美两国的饮食文化的三个方面做了简要对比,以此来探讨其体现出的不同的核心价值观。
3.1制作方法中的“和”与“分”。
中美饮食文化中的制作方法的不同可以用“和合”与“分别”来概括。
从饮食文化差异透视中美核心价值观
从饮食文化差异透视中美核心价值观
罗艳丽
(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 # 湖北 宜昌 $$%&&’ )
摘要: 在对文化的分类中, 衣、 食、 住、 行等物质方面被分为表层文化, 它们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全部。但它们又无不受着诸 如价值观、 世界观等深层文化的影响, 受深层文化特别是核心价值观的支配。在一种文化中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不会轻 易改变, 所以饮食习惯也不会轻易改变。从中美不同的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去探讨彼此饮食文化的差异, 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跨 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也可以增强我们对本国文化的理解、 宽容和接受。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饮食文化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0 &’ , &&!" , &%
一、 制作手法
台湾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 《 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 中谈到: “ ( 文化异, 斯学术亦异。中国重和合, 西方重分别 ” 转引自郭 鲁芬, 余慧君, 。中西烹调的不同在于 “ 合” 与“ 分” 的不 )""* ) “ 同。中式饮食的制作方法被称为 “ 烹调 ” , 烹” 就是把食物加 “ 工熟, 调” 则是调出五味。 把食物加工成熟只是中式烹饪的 第一步, 也是最基本的一步, 这一步几乎人人都会, 然而中国 厨师讲究的则是如何调味。材料的原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原材料加上各种辅料经加热过程产生出来的味道。去掉原 味,追求调和后的新味,这正是集体主义价值观中注重他人 。同时 和群体, 否认自我, 求同与和合的体现 ( 藤延江, )""* ) 中餐讲究 “ 色、 香、 味、 形、 器” 五个标准的统一, 统一后产生一 种新的意境,并带给人以视觉和味觉美的享受,这种统一同 样体现出了一种整体思维。此外,中式烹饪在原材料的搭配 和刀工上也很讲究。在搭配上,中式菜肴讲究的是几种原材 料在味道上特别是在加工过程中是否相和而不是相斥,成功 的搭配能使做出来的菜肴互相吸取原材料的长处从而达到 一种新的意境。在刀工上也同样很讲究,是切成丝还是条几 种原材料都必须一致。 而西式烹饪则突出原材料的本味和本色,所以一道菜端 上来, 菜是菜, 肉是肉, 两者截然分开并列于盘中。这体现出 西方文化中 “ 突出个性, 注重自我 ” 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这种 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体现在沙拉的制作过程中尤其明显。中式 菜肴中以熟菜为主,即使冷盘也是在厨房加工、调味并冷却 过后端上桌的。而美式菜肴以生、 冷菜式居多, 讲究原材料的 原汁原味, 所以一道沙拉端上来, 无论是色、 香、 味几乎都保 持原状。另外, 西餐的制作过程很少用调味料或添加剂, 食用 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在餐桌上自行调味,这也体现出在个人 主义文化中人们对个体和差异的尊重。
中美餐饮文化差异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一、饮食观念不同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从这句话我们就能看出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他们将饮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追求。
在世界规模内,中国人的食谱可以堪称是相当普遍了。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但凡能吃的都会拿来吃。
据专家研讨,中国人吃的蔬菜品种是西方人的六倍多,在烹饪进程中,中国人注重色香味俱全,其次才是营养的搭配。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
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
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美国人注重的则是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在各种厚味佳肴凑集的同时,美国人更看好的是与效率相干的适用主义。
他们的实用主义重要体现在以下多少个方面:首先是健康方面。
美国人越来越意识到健康饮食对身材的重要性,现在的美国人也在逐渐地阔别“垃圾食物”。
其次是金钱方面。
在吃穿住行之中,美国人更乐意在穿住行以及游览、娱乐方面多投入些,而在吃方面破费的较少。
最后是快捷和方便。
“时间就是金钱”原来就是西方社会文化典型特点之一,再加之生涯节奏快、单亲家庭多等原因,美国人广泛不大乐意在家中做饭。
二、日常饮食特点比较中国饮食以其工艺高深、工序完全、流程谨严、烹调办法庞杂多变等特点在世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在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中,主食以米、面和杂粮为主。
菜肴以畜、禽、蔬菜、水产品、海产品和干货为主。
食物制造上注重荤素搭配,主辅搭配,及色、香、味、型、质、养等的有机组合。
注重因时、因地、因人而变,讲究五味协调,强调食疗、食养,以适口者为上。
烹饪方式变化较多,常见的烹饪二三十种之多;调味讲究变化,注重原料的本味施展,即所谓“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菜式变更丰富,普遍实施三餐制。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1.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强调菜肴的口感和烹饪技巧。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更注重营养均衡和食物的原汁原味,强调生食、沙拉和烤肉等。
2. 家庭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尊老爱幼、孝道等价值观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较为突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
3. 礼仪文化:在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在社交场合非常注重礼仪,如尊老爱幼、谦虚有礼等。
而西方文化中,礼仪相对简单,更强调平等和直接的表达。
4. 教育观念:中国教育观念注重学术成绩和考试分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压力。
而西方教育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5. 时间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观念相对灵活,人们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较为严格,人们注重效率和准时性。
这些只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19中西方大学生饮食文化和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大学生饮食文化和价值观的比较研究丁爱侠(宁波大学 外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西方大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加频繁。
饮食文化作为非语言交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方大学生交流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饮食技术体系方面和饮食基本观念两个方面的差别,分析受饮食文化影响的中西方大学生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
解析了中西方大学生受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在社会交往、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的差异。
深入研究这些文化差异可以帮助中西方大学生消除跨文化交流引起的误解和障碍。
关键词:饮食文化;文化价值观;大学生;比较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 5124(2011)05 - 0109 - 04随着国际交往的迅速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多种渠道走出国门,到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和生活,同样也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大学生进入到国内大学学习交流。
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跨文化交际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生活形式。
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由于受地域特征、气候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西方大学生具有迥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思维方式的形成和社会价值观的建立。
在某种程度上说,中西方大学生饮食文化之间的冲突实质上是价值和价值观上的冲突。
[1]本文通过研究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对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生活上的体现,希望增进双方的了解和沟通,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互相借鉴,共同学习。
一、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包括饮食技术体系和饮食基本观念的差异,突出表现在饮食观念和审美标准方面。
(一)饮食技术体系的差异1. 餐具:筷子VS刀叉。
西方人用餐时使用不锈钢或金属制成的刀叉和汤勺,而中国人多用木质或竹质筷子以及金属或陶瓷制成的汤勺取食。
《2024年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教学研究》范文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教学研究》篇一一、引言饮食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差异不仅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也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其饮食文化差异尤为显著。
本文旨在探讨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并对其在教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二、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1. 食材选择与烹饪方式美国饮食以便捷、营养为主,食材选择广泛,包括各种肉类、蔬菜、水果、谷物等。
烹饪方式多以烤、炸、炒、煮为主,注重口感和营养的平衡。
而中国饮食则以食材的多样性、烹饪技巧的精湛著称,讲究色、香、味、形、器的和谐统一。
在食材选择上,中国菜更注重食材的时令、地域和品质,烹饪方式则以炒、炖、煮、蒸等为主,追求原汁原味。
2. 餐饮习俗与餐桌礼仪中美两国的餐饮习俗和餐桌礼仪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中国,餐饮是一种社交活动,家庭聚餐和宴会是常见的社交形式,餐桌礼仪严谨,尊重长辈,讲究礼节。
而在美国,餐饮更注重个人需求和自由,家庭聚餐虽然也重要,但社交场合的餐饮更偏向于轻松、自由。
此外,中美两国的餐饮习俗在用餐顺序、餐具使用、饮酒文化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3. 饮食观念与健康观念中美两国的饮食观念和健康观念也存在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强调“药食同源”,认为食物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口味需求,还可以滋补身体、防病治病。
而美国饮食文化则更注重营养均衡和科学饮食,强调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在健康观念上,中美两国也存在差异,如中国人更注重养生和保健,而美国人更注重个人健康和体育锻炼。
三、教学研究针对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教学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可以在国际交流课程中设置中美饮食文化比较的课程,让学生了解两国在食材选择、烹饪方式、餐饮习俗、餐桌礼仪等方面的差异。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两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第一篇: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摘要:饮食文化在民族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与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
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历史文化以及价值取向。
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中西方有着天然不同的饮食文化,而不同的饮食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
关键字:饮食文化中西方差异价值观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在黄土地上崛起的民族,千百年来,翻腾的黄河和肥沃的土地供养了亿万炎黄子孙,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耕种和捕猎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饮食文化,并在一代代人的学习和传承中将其保留并发展了下来。
饮食文化是构成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然而,在距离神州大地千万里之远的西方世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和传统。
由于地理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不同,西方人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成为主要是以放牧、打猎为主的游牧民族。
这就决定了他们的饮食结构中以动物性食品为主,这一点从根本上与中国人以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性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完全不同。
而这些饮食文化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两种不同的中西方文明,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中西方的价值观。
饮食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食材、口味、烹饪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一定程度的差异。
也正是有了这些差异,饮食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不同的饮食文化孕育了不同的思想与观念,而不同的思想与观念又在潜移默化中造就了不同的价值观。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总体可以从饮食观念、饮食结构、饮食礼仪和饮食方式这四个方面来讨论,并通过这四方面的论述来阐明中西方价值观的不同点。
首先,从饮食观念上来看,在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中国菜肴极其重视“味”,其次才是“色”与“香”。
论中西饮食差异所凸显的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
论中西饮食差异所凸显的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舌尖上的中国》爆红,这部纪录片唤醒了我们对中国美食的骄傲和感动。
民以食为天,在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当中,饮食文化是其中的璀璨一笔,那么我们现在将目光拉长、放远,看看在地球的另一面,比较一下西方饮食文化和我国饮食文化之间有些什么样的差异呢?在中国,饮食不仅仅是为了果腹充饥,同时还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
简单地说,中国人吃的是口味,“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所在。
饮食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鸡鸭鹅鱼,而是一道道带着酸甜辣咸不同口味的佳肴了。
而西方是一种理性的、讲求科学的饮食观念。
他们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多少,特别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
西方人吃的是营养。
他们很少或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
在饮食上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实用与功利的目的。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
而在西方,宴会的核心却在于人们之间的交谊,食品只是在宴会当中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所以也就缺少了在中国饮食时共乐的情调。
谈到中西方饮食的差异,其实从主食上面来看,就存在很大的区别。
中国人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肉食为菜,相辅相成,协调中和。
在西方的饮食中,主食便是各种肉食,如我们常常提到的牛排、鱼排等。
中国人倾向于吃熟食,而在西方,食物生熟结合,蔬菜很多时候以菜沙拉方式出现,甚至肉食也会生吃。
不同的饮食文化也同样影响着不同的民族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其主要于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文明国家,对于熟知大地,分清节气的民族而言,食物必然是丰富多彩的。
中外文化比较中国和美国
中外文化比较中国和美国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文化强国,其间存在着许多值得比较的文化差异。
中美两国的文化之间既有相异之处,也有相似之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美文化进行比较,力求准确展现两国的差异和联系。
一、价值观念比较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美国是个人主义文化的代表,强调个人权利、个人自由和竞争意识。
而中国则偏向集体主义文化,注重家庭、团队和社群的利益,强调集体协作和社会联系。
2. 时间观念:美国人更注重时间的效率和准时性,秉持着“时间就是金钱”的价值观。
相比之下,中国人更注重人际关系和灵活性,常常以“情面”为重。
3. 社会地位观念:美国强调个人能力和成就,认为每个人都有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论出身和背景。
中国则注重家族和社会地位,尊重长辈和权威,社会地位常常与家庭背景相关。
二、交际方式比较1. 表达方式:美国人往往直接、坦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喜欢直截了当地解决问题。
而中国人更多采用间接的方式,通过暗示和含蓄的表达来传递信息。
2. 礼貌和尊重:美国人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注重平等待人,喜欢称呼对方的姓名。
而中国人注重尊重和礼貌,常常使用敬语和尊称。
3. 人际关系:美国人的人际关系较为宽松,注重独立性和个人空间。
中国人则重视团队和社会关系,注重人际互动与合作。
三、饮食文化比较1. 饮食习惯:美国人喜欢快餐和便利食品,追求快捷和方便,饮食多样且包罗万象。
相比之下,中国人更注重饮食的均衡和营养,讲求五味调和,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2. 用餐礼仪:美国人用餐时一般使用刀和叉,注重餐桌礼仪,吃饭时谈笑风生。
中国人使用筷子,也注重用餐礼仪,讲究餐桌的庄重和团结。
3. 餐厅文化:美国的餐厅注重效率和服务质量,顾客往往自助方式点餐。
中国的餐厅多数采用点菜制,服务员会主动帮客人点餐,重视人与人的沟通和服务体验。
四、节日传统比较1. 春节与感恩节:中国的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庆祝农历新年为主,家庭团聚,辞旧迎新。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教学研究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教学研究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美两国拥有独特而多样的饮食文化,虽然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与融合越来越频繁,但仍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饮食习惯、菜肴特点和餐桌礼仪等方面探讨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并分析其教学研究的意义和挑战。
一、饮食习惯差异中美两国的饮食习惯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吃饭为天”,讲究合理搭配、色香味俱佳。
相对而言,美国人更加注重快捷和便利,注重个人的口味和喜好。
1. 中餐与西餐中餐以多菜一汤、主食搭配为特点,突出协调与均衡。
较为常见的有米饭、面食、汤品和一些蔬菜、肉类等。
相比之下,西餐则以肉类、面包、土豆等为主食,配以沙拉或烤蔬菜等。
中餐讲求“一汤一饭”,而西餐则更注重主食与配菜的搭配与调味。
2. 用餐时间和频率中国人习惯三餐规律,通常为早餐、午餐和晚餐,也有人会加上一些小吃或夜宵。
而美国人则更加注重减少正餐的次数,更倾向于多次吃零食或轻食来填充能量。
3. 饮食习俗与意义在中餐文化中,餐桌上总是少不了热闹的气氛和亲友团聚。
很多中国人认为,“先有饭,后有理”,为了表达对客人的热情和尊重,主人通常会将最美味的菜肴留给客人。
而在美国,用餐往往更注重便捷和效率,更多时候是个人用餐。
二、菜肴特点差异中美两国的菜肴特点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配料、烹饪方式和口味上。
1. 配料选择中餐注重使用新鲜的食材,讲究在菜肴中保留食材的原味。
常见的配料有葱姜蒜和各种调料,如酱油、醋、料酒等。
而在美餐中,更注重使用各种调味酱料、奶油、黄油等,给菜肴增添丰富的味道。
2. 烹饪方式中餐的烹饪方式多样,包括炒、煮、炖、蒸、烤等,具有丰富的口感和层次。
相对而言,西餐常见的烹饪方式有煎、炸、烤等,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为主。
3. 口味偏好中国人偏爱酸甜咸辣的口味,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的调味料。
相对而言,美国人更偏好清淡口味,注重食材本身的味道和口感。
三、餐桌礼仪差异中美餐桌礼仪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用餐礼仪、食物顺序和拒绝接受食物等方面。
关于中美饮食文化差异有哪些
关于中美饮食文化差异有哪些中美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得两国产出不同的农畜产品;中美不同的历史文化,使得两国有不同的餐具和餐桌礼仪。
为此,下面店铺整理了中美饮食文化差异一以供大家阅读。
关于中美饮食文化差异一、餐饮礼仪的差异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
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
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
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
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
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
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
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
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文化必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关于中美饮食文化差异二、饮食观念的不同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认识与理解
一、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源头1. 中西方饮食文化源自不同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2. 我国饮食文化以谷物为主,侧重于色、香、味的协调3. 西方饮食文化以肉类和乳制品为主,偏重于口感和营养价值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认知差异1. 我国传统饮食文化注重平衡饮食,强调荤素搭配2. 西方饮食文化偏向于快餐文化,偏好高热量、高脂肪食品三、菜肴制作方式的不同1. 中餐注重刀工和火候的掌握,强调原汁原味2. 西餐更注重烘焙和烹煮技巧,追求口感和外观四、餐桌礼仪的差异1. 我国餐桌文化注重节俭,强调家人团聚2. 西方餐桌文化注重礼仪,讲究用餐方式和餐具使用五、饮食文化对健康的影响1. 我国饮食文化强调养生,追求食物的协调性2. 西方饮食文化多偏向高热量、高油脂食品,容易导致肥胖和心脏病六、中西饮食文化的交融与发展1. 全球化影响下,中餐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和欢迎2. 中西方饮食文化已经开始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特色菜肴七、跨文化交流与饮食文化的影响1. 国际间的交流促进了饮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2. 饮食文化的多样性让人们更加开放和包容,也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八、中西饮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1. 中西饮食文化的融合和创新将会继续发展2. 人们对健康、环保和多样化饮食的需求将对中西饮食文化产生影响以上是有关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认识与理解的文章,通过对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源头、认知差异、菜肴制作方式、餐桌礼仪、健康影响、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希望本文能够增进人们对中西饮食文化的理解,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九、中西方饮食文化对环境的影响1. 我国饮食文化强调季节性食材和食物的平衡搭配,减少了餐饮业的食品浪费。
2. 西方饮食文化中大量的快餐文化和包装食品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我国饮食文化的环保影响我国饮食文化中注重使用季节性食材,尊重食材的生长周期。
农历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概念,让我国人在饮食中更加注重食物的新鲜和季节性。
这种选择食材的方式有助于保护环境,不鼓励大量使用冷冻、加工食品,减少了对环境的资源消耗。
对中美文化差异的看法和感悟
对中美文化差异的看法和感悟中美文化差异是一门广泛讨论的话题。
就个人观察而言,中美文化差异浑然天成,深深影响了两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行为。
在我看来,这些差异不仅是两种文化的独特之处,也是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宝贵资源。
首先,中美文化差异表露在饮食习惯上。
中国人喜欢多样化、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以粮食为主要食物。
然而,美国人更喜欢速食和加工食品,饮食以肉类为主导。
这种差异反映出两国人民对食物、饮食方式以及健康观念的不同重视程度。
其次,中美文化差异还表现在沟通方式和社交习俗上。
中国文化注重保持面子和和谐关系,因此,普遍存在着间接沟通的倾向。
而美国文化更加以直接、个人主义为主导,倾向于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这种差异在工作环境中尤为明显,需要双方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沟通。
此外,中美文化差异还可以从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观察。
中国文化强调家庭、身份和尊重长辈,注重集体利益。
相比之下,美国文化更加注重个人权利、追求自由和独立。
这种差异反映在家庭结构、教育方式、工作态度等方面。
尽管中美文化差异存在,但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对方文化中学到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互相尊重和包容是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通过了解和欣赏对方的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中美之间的理解与合作,建立更加和谐的国际关系。
同时,这也有助于丰富我们自己的视野,培养我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总之,对中美文化差异的认识和体悟使我明白世界是多元的,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通过欣赏、尊重和学习对方的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拓宽自己的视野,增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种文化之间的互动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促进了全球的繁荣和和平。
美国和中国的饮食文化有哪些不同?
美国和中国的饮食文化有哪些不同?一、饮食方式在美国饮食文化中,人们倾向于采用自助式,而中国餐饮文化中则更注重传统的家庭聚餐和食物共享。
1. 美国自助式餐饮美国的餐馆普遍采用自助式餐饮,顾客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食物,自己动手装盘,不必等待服务员服务。
这种餐饮模式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也能符合美国人追求自由快捷和方便的心理。
2. 中国家庭聚餐中国人注重家庭聚餐,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共进美食。
在中国,用餐时,家庭成员之间都会主动用筷子夹菜放到别人盘子里,这种餐桌礼仪体现了中国人的亲情和尊重。
二、饮食习惯中国和美国在饮食习惯上也存在一些不同,比如在食物口味、食材选用等方面。
1. 美国口味比较单一美国人相对偏爱单一的口味,他们普遍喜欢口感鲜咸的食物,吃饭时也会用很多调味品来增添味道。
而辛辣、酸等口味的食物在美国则相对较少。
2. 中国爱吃辣椒中国人喜欢用辣椒调味,中国菜中的麻辣火锅和四川菜等都非常有名。
辣椒的成分可以促进食欲和代谢,具有良好的营养特点。
三、饮食习俗在饮食习俗上,中国和美国也存在差异,比如在用餐时的礼节和规矩等方面。
1. 美国人用餐较为随意美国人相对来说,用餐时不太注重正式礼节,餐桌上也没有太多的规矩。
在用餐时,开放式厨房和开放式餐厅环境非常受到欢迎,也更符合美国人追求随意、舒适和便捷的心理需求。
2. 中国注重餐桌礼仪中国人非常注重餐桌礼仪,比如需要拉一道屏风来遮住风,让吃饭的人感到舒适;使用筷子时不能直接夹取公共盘子里的食物,而应先将食物放放到自己的盘子中,表现出尊重和礼貌。
这种礼仪规矩体现了中国人的文明素养和人际交往建设。
结论总的来说,美国和中国的饮食文化存在一些区别,但归根结底,它们都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为人们提供符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并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各自的文化内涵。
在互联网时代的趋势下,中美两国的饮食文化也在逐渐融合和转变,越来越多的中餐在美国开设店铺,同时美式快餐在中国市场也越来越受欢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之比较2 英汉否定形式的语用对比研究3 Hawthorne’s Religious Notion: an Analysis of The Scarlet Letter4 试析索尔•贝娄《只争朝夕》中的犹太寻根主题5 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6 论《绯闻女孩》中的美国社会文化特征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 “大”与“小”的语义相对性及翻译9 埃德娜:一个孤独的女战士——解读凯特•肖邦的《觉醒》10 对《卡斯特桥市长》主人公亨查德矛盾性格的分析11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2 论《重返巴比伦》中女性的身份的自我建构13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14 A Study of Cultural Influence upon Internet Language15 论《宠儿》中社区与逃离的关系16 Approaches to the Limits of Translatability for English Palindromes17 分析《土生子》中的种族主义的恶性影响1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nne of Green Gab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al Aesthetics19 浅析《宠儿》中三位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之旅20 论《飘》中斯嘉丽的精神源泉21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22 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23 An Analysis of Dick Diver’s Tragedy in Tender Is the Night Based on Adler’s Individual Psychology24 《爱玛》女主角爱玛伍德豪斯人物分析25 Analysis of Conrad’s Ambival ence In Heart of Darkness2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7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28 论《红字》中的道德观29 Comparative Studies on Metaphors with Animal Im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3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1 The Name Translation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32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33 商务英语口译能力的培养与对策34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35 中国纺织业出口现状和对策36 《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解析37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Phonetics in JEFC Teaching38 从约翰·斯坦贝克《菊花》看大萧条时期美国妇女的婚姻生活39 通往女性自由之旅--论约翰·罗伯特·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40 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41 提高高中生英语听力的策略和技巧42 从《篡夺》中看辛西娅奥兹克作品中的反偶像崇拜精神43 An Analysis of the Nam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44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45 中美企业广告文化对比研究46 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47 英汉委婉语中体现的文化异同48 对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简爱的女性主义分析49 《永别了,武器》中的“有”和“虚无”50 浅析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物的身份建构51 风筝在《追风筝的人》中的象征意义分析52 浅谈来自《圣经》的英语习语53 从功能对等论看中餐菜单的英译54 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55 论《红字》中的孤独感56 从《红楼梦》两个译本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57 房地产广告的英译研究58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59 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与翻译技巧60 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61 分析西方末世论在美国电影中的体现62 从信息层面探析语言翻译中的动态对等原则63 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64 文类、历史与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65 A Brief Study on Brand Name Translation66 The Death of Willy Loman an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67 一项有关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因素的调查研究68 《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69 从跨文化角度看导游词翻译的词汇空缺现象70 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71 论《动物庄园》的反讽艺术72 中文被动句的英译73 女性主义的觉醒:论凯特•肖班的《觉醒》74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的英译-以红楼梦为例75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76 浅析《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的写作风格77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78 从苔丝和曼桢的角色分析中西文化下女性的抗争79 互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应用80 An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Nella Larsen’s Novel—Passing81 从迈克尔杰克逊看美国梦82 中式英语成因之分析83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84 三种人物塑造方式:莎士比亚《李尔王》受欢迎的原因85 《蝴蝶梦》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研究86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异化87 浅谈《认真的重要性》里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冲突88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89 《纯真年代》女性意识探析90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91 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92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93 英汉幽默语的对比研究及其翻译94 从《祝福》的英译本谈文化空缺词的翻译95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96 论跨文化商务中的非言语交际97 从商标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98 浅议女性哥特主义在《暮光之城》中的体现99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意义100 从跨文化视角看中国红色旅游的翻译策略101 An Ecofeministic Approach to Ernest Hemingway’s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02 《西游记》和《哈利波特》的对比103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104 On the Female Influences on Pip’s Character in Great Expectations105 英语谚语的民族性及其艺术特色106 解析《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形象107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法”108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109 接受美学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II》为例110 Pronunciation Problem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11 《小城畸人》里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11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1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14 我国中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现存的问题与对策115 杰克的悲剧与海明威的世界观116 Cause Analysis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17 极致现实主义与现代自然主义──分析杰克伦敦小说《野性的呼唤》118 论《劝导》中女性角色的地位119 中美道歉语的跨文化研究120 论广告与文化121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父子冲突122 分析《天使,望故乡》的精神主题123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翻译124 浅析唐诗翻译的难点和策略125 《马丁•伊登》中马丁•伊登美国梦的分析126 Demystification of Model Minority Theory127 浅谈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128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国内手机APP营销现状及其策略分析129 xx大学影视英语教学调查130 浅析李尔王的陷落131 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132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Numerical Idioms and English Numerical Idioms 133 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象征主义解读134 On Dreiser’s View of Womanhood in Sister Carrie135 An Analysis of Life and Death in Mrs. Dalloway136 从生态批评理论的角度分析《鲁滨逊漂流记》137 论译语本土化的可行性与局限性138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139 金钱决定婚姻140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 from Social Perspectives141 英汉汽车广告中常用“滑溜词”的对比分析142 浅析嘉莉妹妹成功的原因143 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中的应用144 英语中法语借词刍议145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146 《尤利西斯》的象征艺术147 浅析《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善”与“恶”的转变148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149 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自然主义观150 浅谈中西体态语的差异151 试析商务英语的修辞特征及其汉译152 西游记神话人物称谓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153 中英基本颜色词比较和翻译154 从西方讽刺剧看品特的威胁喜剧155 An Analysis of Women’s Status in Pride and Prejudice156 Scarlett O'Hara and Feminism157 Humanism in A Tale of Two Cities158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159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黄色墙纸》中的女性主义160 英汉禁忌语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策略的比较研究161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成长历程的研究162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163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64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性格特征165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家庭观166 Pragmatic Empathy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167 对《璃琅三部曲》中爱尔兰人的人性分析16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169 《嘉莉妹妹》中的象征主义170 Irony Art in Orwell’s Animal Farm171 汉英谚语中关于文化价值观的比较172 从“动态对等”看品牌名的翻译173 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174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in Wallace Stevens’ Poems175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 to Brand Name Translation176 The Cultural Predicament and Transcendenc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the Allusion in News 177 论《家》和《儿女一箩筐》中的中美家庭文化差异178 Lex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179 《十日谈》中的乡村意象180 析乔治艾略特在《织工马南》中的语言特色181 浅析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182 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中主要人物性格分析183 从《劝导》看简•奥斯汀创作思想的发展184 浅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宿命论色彩18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186 浅析简爱的双重性格187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188 英语阅读中的词汇教学189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90 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面具191 《红字》中作者霍桑对清教认识的模糊性192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193 从文化差异透视女性的不同命运—薛宝钗与韩美兰对比研究194 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195 传统道德与时代新意识之战―论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婚恋观196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原型人物解析197 中国高校名的英译198 从摩尔•弗兰德斯看世纪英国女性地位199 圣经典故的翻译200 探析《奥赛罗》的三大悲剧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