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办法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一、不合格品处理办法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产品质量检测中发现不符合技术要求或质量标准的产品。
对于不合格品,必须采取合适的处理办法,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以下是一些不合格品处理办法:1.隔离处理: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首先要将其隔离,以防止不合格品的混入和继续使用。
隔离的方式可以是将不合格品放置在专门的区域,或者进行特殊的标记。
隔离处理也可以使得公司更容易进行追溯和分析。
2.维修修复:对于可以维修和修复的不合格品,可以进行相应的措施来修复其质量问题。
修理必须按照相应的维修标准和程序进行,以确保维修后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3.重新加工:对于一些具有再加工价值的不合格品,可以通过重新加工来改善其质量。
重新加工必须按照相应的工艺要求和标准进行,以确保重新加工后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4.报废处理:对于无法修复或者重新加工的不合格品,必须进行报废处理。
报废处理可以是将不合格品进行破坏、焚烧或者废弃。
报废处理时必须注明不合格品的原因和数量,以便于后续的追溯和分析。
纠正预防管理制度是为了纠正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预防不合格品再次发生而建立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些纠正预防管理制度的要点:1.质量管理责任: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的质量管理责任,确保每个员工都承担起质量管理的责任。
2.品质意识培养:加强品质意识培养,提高员工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和责任感,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够做到“质量无小事”。
3.工艺改进措施:通过对工艺流程的评估和改进,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工艺改进可以包括改变工艺参数、使用更好的设备和工具、优化生产过程等。
4.原材料管理:建立严格的原材料管理制度,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减少不合格品的原材料引起的问题。
6.培训与教育:组织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7.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2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第四章管理制度文件版本:第一版文件编号:____ny/zg-14九、不合格管理办法及控制程序(一)不合格产品管理办法1、定期由厂长召开质量例会,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人员参与。
2、由质量负责人及各科室负责人汇报生产中、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3、对于不按操作规程造成的质量事故、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质量事故进行处罚,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损耗人员进行奖励。
4、对外来检查人员提出的问题及企业内部查出来的问题及时性时研究,分析原因,及时想办法,及时提出预防措施,并监督实施。
5、不合格的处理(1)对于过程检验中。
计量不足,灭菌温度不够等情况,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纠正,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2)不合格品的原辅材料由检验员根据检验结果出具。
不合格品处理单,并做好置牌标识,购销科负责与供应商联系处理。
a、对发现原辅材料出现一般质量不合格的,由化验室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由质检科处理决定。
b、对发现原辅材料出现重大质量不合格时,由化验室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由质检科会同各有关部门参与质量评审作出使用或不使用的处理意见,报经理批准,购销科负责与供应郑州新农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质量手册第四章管理制度文件版本:第一版文件编号:____ny/zg-14商联系处理,办理退货手续,必要时取消合格供应商资格。
(3)不合格成品由检验员根据检测结果开出不合格处理单,并入不合格品临时堆放点或库房,进行隔离标识。
责任部门应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表,并根据表中的项目内容和完成时间及要求,制订纠正措施,按规定认真实施,并报质检科进行验证。
(4)本程序中涉及的各类记录、文件、应作为质量分析,信息反馈和质量统计,质量考核的原始凭证。
(二)不合格工作管理办法不合格管理是指不能正确依据《企业质量手册》很好的工作,很好地履行自己义务的行为的一种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1、在本职工作范围内不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致使不合格的部门领导和直接负责人,对由此引发的不良影响负全责,以造成影响的大小和经济损失多少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已造成的不合格,能重新再做的要重新再做,不能重新再做的要进行必要的修补或挽救。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1 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保证能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出厂至客户,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入司的外购外协件、原材料、半成品、白坯成品、机加成品、涂装成品、交付及交付后的不合格品、未标识品、可疑品的识别、处置和控制。
2 术语和定义2.1 不合格品:是指经检验和试验判定,产品质量特性与相关技术要求和图纸工程规范相偏离,不再符合接收准则的产品。
可疑产品也视为不合格品。
2.2 可疑的产品: 指无法辨认其状态,需进一步的检验和试验才能验证合格与否的产品。
2.3 工废:生产过程中非零部件自身不良所产生的废品。
2.4 料废:零部件自身存在缺陷不良产生的废品。
2.5 返工: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以满足规定要求。
2.6 返修: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尽管产品可能不符合原始要求)。
2.7 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2.8 A类零部件(“G”:关键零部件):指直接涉及人身安全及伤害、法律法规、技术性能、装配质量的重要零部件。
一般是指具有关键性能、特性的零部件。
2.9 B类零部件(“Z”:重要零部件):指间接涉及人身安全及伤害、法律法规、技术性能、装配质量及外观的重要零部件。
一般是指具有重要性能、特性的零部件。
2.10 C类零部件:指除A类(关键件“G”)、B类(重要件“Z”)以外的一般零部件。
2.11 A类不合格:零部件的关键特生(G)不符合要求且影响装配、安全、寿命性、性能及法规符合性的不合格;A类不合格不允许让步接收。
2.12 B类不合格:零部件的关键特性(G)不符合要求但不影响装配、配能性能的不合格或零部件的重要特性(Z)不符合要求经返工后不影响装配性能的不合格。
2.13 C类不合格:零部件的重要特性(Z)不符合要求但不影响装配性能的不合格或零部件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合格。
2.14 批量不合格:指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任意一种即为批量不合格:a) 一次性或连续出现A类或B类不合格品大于等于3件时;b) 一次性或连续出现C类不合格品大于等于10件时;c) 经济损失在500元以上时;3 职责3.1 总经理:负责对公司产品的重大批量质量事故的处置措施、对策的审批。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管理办法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管理办法QZ-HT.26-18-073一、为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处置和解决,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转,根据公司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批量不合格品的处置,零星的不合格品,按照质量控制体系中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三、检验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批量不合格品时,应于当天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报告单》,送交不合格品发生部门的部门主管,报告单的不合格品状态及不合格原因栏必须详细填写清楚。
四、不合格品发生部门的部门主管,对检验人员送交的《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报告单》中说明的不合格品状态和不合格原因进行确认,确认后在报告单上签字;如对报告单上说明的不合格品状态和不合格原因有异议时,应在报告单中写明具体理由后签字,签字后的报告单应予当天或第二天返还送交报告单的检验人员。
五、检验人员收到返回的《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报告单》后,于当日报送公司办公室指定专管人员。
六、公司办公室专管人员收到检验人员报送的《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报告单》后,进行登记、编号并分类发放;非质量原因的报告单,送交生产部门主管处理,质量原因的报告单,送交品检部门主管处理。
七、生产部门主管在接到公司办公室送交的《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报告单》后,应根据报告单上的不合格原因,于三天内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制订解决办法,并在报告单上写明处置意见后,返还公司办公室专管人员。
八、品检部门主管在接到公司办公室交来的《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报告单》后,根据报告单上的不合格原因,于三天内审核并制定处置办法,并在报告单上写明处置意见后,返还公司办公室专管人员。
九、公司办公室专管人员接到由生产部门及质检部门返还的《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报告单》后,应进行登记,并根据报告单上的处置意见于二天内分发给相关部门处理。
1、凡属操作人员人为原因造成不合格品的,如自检不到位,不按规定的工艺要求操作等,分发给发生不合格品的部门主管处理。
2、凡属工装夹具不适应原因造成不合格品的,分发给工装部门主管处理。
医疗器械生产不合格产品处理管理办法
医疗器械生产不合格产品处理管理办法1. 引言2. 定义2.1 不合格产品指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不符合相关质量标准、要求或规定的产品。
2.2 不合格产品处理对生产出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处理和追溯的过程。
3. 不合格产品的分类及处理流程不合格产品按照不同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分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1 分类A类不合格产品存在一定质量问题,但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可以进行修复或重新加工后使用。
B类不合格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需要进行退货或重新生产。
C类不合格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需要进行召回、销毁或报废。
3.2 处理流程3.2.1 A类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流程步骤一将不合格产品从生产线上分离,并进行分类标记。
步骤二由专人进行检验和测试,确认问题原因。
步骤三根据不同问题进行修复或重新加工处理。
步骤四经过重检合格后,可以重新投入使用。
3.2.2 B类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流程步骤一将不合格产品从生产线上分离,并进行分类标记。
步骤二由专人进行检验和测试,确认问题原因。
步骤三对不合格产品进行退货或重新生产处理。
步骤四重新生产的产品需经过质量把关,合格后方可投放市场。
3.2.3 C类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流程步骤一将不合格产品从生产线上分离,并进行分类标记。
步骤二由专人进行检验和测试,确认问题原因。
步骤三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召回、销毁或报废处理。
步骤四召回的产品需进行追溯与统计,以便排查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4. 监督管理和追溯为加强对医疗器械生产不合格产品的管理,需要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和追溯制度。
4.1 监督管理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估,查明是否存在不合格产品及其处理情况。
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并与相关责任人进行沟通和反馈。
做好不合格产品的统计工作,及时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
4.2 追溯制度建立完善的不合格产品追溯制度,确保能够快速定位不合格产品的来源和流向。
不合格品处置及应急措施
不合格品处置及应急措施“哎呀,这不行了!这可怎么办?”大多数时候,咱们遇到不合格品时,心里第一反应往往是崩溃,尤其是面对一大堆可能不能用的东西,真是让人头大。
你可能会想:“这东西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怎么才知道它不合格?”说实话,有时候产品外观看起来都挺好,一看上去就像没问题的样子,结果一用就让你抓狂。
其实呀,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就像人一样,哪里都有瑕疵。
所以,面对不合格品,咱们第一步得冷静。
别急,咱们得先搞清楚这东西究竟哪里出了差错。
是外观上有瑕疵,还是性能不达标?比如有些电子产品,表面上看着没什么问题,但按下按钮,结果就是死机、死机、死机。
你心里可别急,先找出问题的根源。
产品的不合格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外形的毛病、尺寸不对,甚至有可能是材料没用对,反正各种可能都有。
一旦发现了不合格品,咱们不能就这么随便丢掉,得有个明确的处理方案。
要做的是记录下不合格的情况,这可不能马虎。
要是这东西是公司生产出来的,不把问题搞清楚,后面别的同类产品也可能出现类似问题,麻烦就大了。
别忘了,这也是对质量控制的一种反馈,给生产线一个警告:“嘿,咱们得注意点!”通过这些记录,能够帮助发现潜在的质量隐患,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而且啊,处置这些不合格品的时候,也不是随便丢掉就行,得有个标准流程。
不能一看到不合格就说“哎呀,赶紧扔了”,这么做可是对产品的不尊重。
比如说,很多时候,咱们可能遇到的是原材料不合格,这时候就得联系供应商了。
你想,原材料不行,后面的产品质量肯定也上不去,得把问题源头解决掉。
有些不合格品还能“返修”,就像咱们人有点小病小痛,不是每次都得去医院,偶尔也能自己在家扛一扛,拿个药吃吃啥的。
对待这些产品也是一样,不是每次都直接丢掉,能修的就修,毕竟浪费可不划算。
不过,修复不等于“强行凑合”。
别把不合格的东西当成好产品使,修修补补,重新试一下就行。
紧急情况的时候,也得有个应急措施。
举个例子,万一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某个环节出问题了,马上得停产,不能继续生产下去。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一、不合格品的处理办法:1.分类处理: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处理。
可以分为可修复不合格品和不可修复不合格品两类。
2.及时报告:发现不合格品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报告,并提供详细的不合格品情况和处理意见。
3.隔离与封存:合格品与不合格品要进行有效的隔离,防止不合格品误用或混杂入出货产品中。
不合格品应封存,并标明不合格原因和处理结果,确保不会再次流入生产线。
4.厂内修复:对可修复的不合格品,可以进行内部修复或改装。
修复后的产品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测试,确保达到合格品的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5.销毁处理:对于不可修复的不合格品,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进行销毁处理。
销毁过程要做好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监管。
6.追溯与调查: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找出不合格的原因和责任人,并进行相应的调查和处理。
针对相同或相似原因造成的不合格品,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问题。
7.总结经验教训:每次发现不合格品都应进行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在制定纠正预防管理制度时,要将这些经验教训纳入考虑,避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问题。
二、纠正预防管理制度:1.质量目标设定: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
要求各部门和个人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预防和纠正不合格品,达到质量目标。
2.质量控制点设立: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设立质量控制点,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每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检测和测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过程控制与纪律:建立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要求员工遵循操作纪律,确保每个步骤符合质量要求。
对不按规定操作和出现失误的情况,要及时予以纠正和警示。
4.持续改进:定期对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评审,找出不合理和存在问题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措施。
要鼓励员工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持续改进。
5.培训与教育: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和责任心。
不合格货物整改、退运和销毁管理制度(四篇)
不合格货物整改、退运和销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不合格货物的处理工作,保障企业的质量安全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不合格货物整改管理第二条对于发现的不合格货物,相关负责人应立即停止生产或销售,并进行整改工作。
第三条不合格货物整改应按照质量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第四条完成整改后,质量管理部门应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合格后方可放行。
第三章不合格货物退运和销毁管理第五条对于无法整改的不合格货物,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进行退运和销毁。
第六条对于需要退运的不合格货物,相关部门应及时联系运输公司,进行退运手续。
第七条对于需要销毁的不合格货物,应按照环保要求委托专业的销毁公司进行销毁,并保存销毁证明。
第八条不合格货物的退运和销毁所产生的费用由责任部门负担。
第四章不合格货物管理的相关责任第九条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不合格货物管理的整体协调工作。
第十条生产部门负责发现不合格货物的及时汇报和整改工作的落实。
第十一条销售部门负责发现不合格货物的及时停售和退货处理。
第十二条采购部门负责对供应商的货物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发现不合格货物应及时报告质量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相关部门负责统计和汇总不合格货物的情况,并定期向企业管理层报告。
第五章处罚措施第十四条对于故意销售不合格货物或不合格货物超过一定数量的相关责任人,将被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对于发现不合格货物后不及时停产、整改或者销毁的相关责任人,将被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六条对于发现不合格货物后故意隐瞒、虚报整改情况或销毁情况的相关责任人,将被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应及时提出并报经企业管理层审批。
不合格货物整改、退运和销毁管理制度(二)是一个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用于规范和管理不合格货物的处理流程和方式。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管理制度的概述:1. 目的和适用范围- 确定本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和所涉及的货物种类。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存储或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与产品质量标准、规格要求或客户需求不符的产品。
合理的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处理不合格品,减少损失,并且预防不合格品再次发生。
以下是一个关于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的例子,供参考:一、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产品的质量、规格、外观、功能等方面与产品标准、规格、技术要求、合同约定以及客户需求不相符的产品。
二、不合格品的分类1.临时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未经审核,但经检测或质量抽查发现其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2.成品不合格品:指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经过检测或质量抽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3.外来不合格品:指从供应商收到的物料、零部件、半成品经过检测或质量抽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三、不合格品处理的程序1.不合格品的发现:包括内部检测、生产线上抽查、外部检测等多种方式。
2.不合格品的分类:按照不合格品的性质和问题分类,如规格不符、性能不达标、外观不良等。
3.不合格品的处理:包括暂时隔离、返工修复、报废处理等多种方式。
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要在制度中予以明确规定。
4.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对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汇总原因统计报告,以便后期加强纠正和预防。
1.不合格品责任分工制度:明确不合格品处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各个部门和岗位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相关的处理工作。
2.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制度:规定不合格品从发现到最终处理的流程,包括通知报告、隔离、处理、记录、汇总等环节,确保流程的顺畅和有效性。
3.不合格品原因分析制度:规定对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分析的方法和流程,以便找出问题根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5.不合格品统计与分析制度:建立不合格品的统计与分析制度,定期进行不合格品的统计和分析,找出问题的规律和趋势,为纠正和预防提供依据。
五、不合格品处理效果的评估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不合格品处理数量的统计、处理时间的评估、返工率的分析等。
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办法
4.6 采购部负责当供方产品在我司发现不合格时,联络供应商按照最终评审结论进行处置。
4.7 仓库负责对成品及供方的不合格产品进行隔离和保管。
4.8 副总经理负责对《不合格处理流程单》做最后批示。
4.9 公司承担质量损失月度累计超过500元后,仍需公司承担损失的,由总经理做最后批示。
五、不合格品评审处理流程5.1供方来料不合格品5.1.1 IQC按相关检验标准执行检验,对其符合性进行判定并做好标识、记录。
当产品不合格时,须将不良状况记录在《质量检查报告》经检验组长判定后由品质主管进行审核。
并在1小时内回复:退货、分选、特采及其它意见。
5.1.2 仓库根据不合格标识对产品实施隔离,确保不良品不与库存合格品混淆。
5.1.3 若不合格内容为一般、严重不合格或连续2次以上发生的同一问题,品质部应出具《质量信息联络单》递交采购部,由采购通知供应商,供应商应在5个工作日内回复我司书面整报告,交品质部存档(正式量产前的产品可不提交报告);采购部负责跟踪验证其效果。
5.1.4 品质内勤将审核后的《质量检验报告》,传递至采购部,由采购部组织生产、品质、技术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处理,副总经理按照评审建议,签字批准;供应商不合格品在评审决议中,有退回供应商、让步、特采使用和挑选使用四种形式:5.1.4.1 若决议为退回供方,则采购部需在24小时内通知供应商、办理退货手续并退出公司;5.1.4.2 若评审为让步、特采使用,需由采购部门提出特采申请,并由技术部作出评审并经副总经理签字批准;并由IQC用特采标签将此批产品隔离,单独流转,以保证不与其他相同产品相混淆,降低质量风险及可追溯性;5.1.4.3 若决议为挑选使用,副总经理签字确认后。
注明是供方挑选还是公司内部挑选。
若为供方挑选,须明确完成期限,挑选完成后,IQC应重新检验;若为公司内部挑选,则须在评审报告中明确挑选部门、挑选完成期限,以保证生产顺畅并将产生的费用统计下来经副总经理签字由供方加倍承担。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2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1.所有员工都必须意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降低不合格品,提高产品质量是减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体现。
2.在生产包装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机台巡查和工作自检,以此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和人为造成不合格品的增加。
3.接触到产品的所有工序员工,懂得慎重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进行分离,隔开避免混杂,造成工时成本的浪费。
4.所隔离出的不合格品,要由质检部对其评审,围绕返工、降级、报废及状况认可的不同程度进行定位。
5.区分开的不合格品,不可与其它合格产品混装、混放,须放置到指定地点,有必要的还可用相关标识予以注明。
6.当不合格品数量大于一般正常情况的,须由专人根据不合格品的数量、特征、损失程度、影响等及相关补救或再防发生措施情况,以书面、表格形式进行如实统计、汇报。
7.不合格品定位后,要进行及时处理,不可因长时的堆放而引发更严重的质变。
8.不合格品定位后,属于二等品的降价处理,产品尽快出售,不符合食用的产品,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严禁出售。
应当及时报废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用书面逐级汇报存档。
附:不合格的区分二等品(次品):偏膜、日期不明显,经过杀菌正常处理的产品。
废品:其它二等以下产品。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2)一、概述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相关质量标准或规定的产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不合格品的存在不仅对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有损害,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和质量风险。
因此,建立和完善不合格品处理制度,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维护企业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不合格品分类不合格品可以根据其性质和来源进行分类,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生产过程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2. 销售过程不合格品:指在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3. 客户投诉不合格品:指由客户投诉产生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4. 检验抽查不合格品:指在检验抽查过程中被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5. 退货产品:指客户因为产品质量问题主动要求退货的产品。
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范
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范标题: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范引言概述: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产品规格要求或者质量标准的产品,如果不及时处理和管理,不合格品可能会对企业形象、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和实施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范至关重要。
一、建立不合格品处理管理制度1.1 制定不合格品处理管理制度:明确不合格品的定义、分类、处理流程和责任人,确保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1.2 设立不合格品处理管理机构: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不合格品的管理工作,保证不合格品处理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1.3 定期评估和更新管理制度:定期对不合格品处理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更新,及时调整和完善管理流程,确保管理制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二、不合格品识别与分类2.1 制定不合格品识别标准:明确不合格品的识别标准和方法,确保不合格品能够及时被发现和分类。
2.2 实施不合格品分类管理: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案和措施。
2.3 建立不合格品信息记录系统:建立不合格品信息记录系统,记录不合格品的数量、原因、处理过程和结果,为后续管理和分析提供依据。
三、不合格品处理流程3.1 制定不合格品处理流程: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规范和有序。
3.2 实施不合格品处理措施:根据不合格品的分类和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返工、报废、销毁等。
3.3 跟踪和验证处理结果:对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进行跟踪和验证,确保处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不合格品责任追究4.1 确定责任人和责任部门:明确不合格品处理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确保责任的明确和落实。
4.2 进行责任追究和整改措施:对不合格品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防止不合格品再次发生。
4.3 完善责任追究记录和报告:建立责任追究记录和报告制度,及时记录和上报不合格品责任追究的情况,确保责任的追踪和整改。
不合格品的管理措施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的管理措施及处理流程在企业管理中,不合格品的处理可真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
你要知道,遇到不合格品,处理得当可是关键中的关键,处理不当那可是让人头疼的大麻烦。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管理这些不合格品,从检测到处理,一步一步把它们搞定,让咱们的工作流程更加顺畅。
1. 不合格品的定义及影响1.1 什么是“不合格品”?首先,不合格品就是那些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不符合标准的产品。
说白了,就是“达不到标准”的商品。
比如你买的衣服拉链坏了,或者你家的电视机显示屏有点坏,那就是不合格品。
它们不符合质量标准,所以咱们得处理它们。
1.2 不合格品的影响不合格品不仅仅是让人心烦,还可能影响公司的声誉和经济效益。
试想一下,如果你买了一个坏掉的产品,不仅自己不高兴,可能还会把这事儿告诉十个人,公司的名声可就被拉下了。
而且,不合格品还可能导致生产线停滞,浪费时间和资源,真是麻烦大了。
2. 不合格品的检测与分类2.1 检测流程咱们得先弄明白怎么发现这些不合格品。
通常,生产线上的质检人员会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查。
这就像是在考试前的复习,检查得越仔细,发现问题的几率越大。
质检人员会用各种仪器和方法,确保每个产品都符合要求。
有问题的产品就得标记出来。
2.2 分类处理找到不合格品后,咱们得分类处理。
这就像是分门别类的整理家务,先分清哪些是“不可挽回的”,哪些是“可以修复的”。
有些不合格品可能只是小问题,修复一下就行了;有些则可能是根本性的缺陷,修复了也没用,那就得按“报废”处理。
3. 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3.1 记录与报告处理不合格品的第一步是记录。
这就像是写日记,记下每一个不合格品的详细情况,包括出现的时间、原因、数量等。
这些记录不仅帮助咱们找出问题的根源,还能提供改进的依据。
然后,把这些记录整理成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这样大家都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3.2 纠正措施接下来,咱们得采取纠正措施。
这就像是考试中发现自己错题一样,要找出问题的原因,然后进行修正。
食品公司不合格产品处理规定
食品公司不合格产品处理规定
为了加强不合格产品的控制,特做出如下规定:
1、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入库中、不使用,谁进的货谁负责退货。
2、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3、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4、因设备发生故障、停电或其它原因造成生产中断时,质检员严格检验该批产品,如该批产品不符合标准,质检员填写《不合格产品处理报告单》。
5、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属一般性问题,要及时排除,属严重质量问题,作销毁处理。
6、对所有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进行销毁处理时,应有处理记录。
记录的内容主要有: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不合格原因、处理方式、处理方与被处理方签字、日期等。
7、违反以上规定要视其情节对违规者罚款200-500元处理。
8、质检员要做好记录,以备考查。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及管理办法
文件名称一、目的:为了使桃花一公司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得以顺畅,使不合格品得到追溯,提高质量意识,减少质量损失,将实物质量提升,特此编制该办法。
二、适用范围:桃花一公司三、注释:批量:1、大件(71120/220V-7010、71244-V7010、71393/493-V7010、车门总成)3件为批量;2、其他件10件为批量;四、内容:1、产生不合格品,由质保部检验员判定为返修或报废,若检验员不能判定,可请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判定,对于不合格品判定后能通过返修成为合格品时,由检验员填写《不合格品返修通知单》,由当班班组长确认,并在《不合格品返修通知单》上签字确认后报质保部审批,质保部审批《不合格品返修通知单》的同时在单据上注明具体返修时间节点,返修单一联交车间,车间按返修单上具体要求完成返修工作,检验员同时填写《不合格品返修跟踪记录表》,按质保部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返修件的检查,将结果填于《不合格品返修跟踪记录表》上,返修产品确认返修合格后签入库单据,准予入库;若返修不合格,进行二次返修处理,二次返修流程按上述返修流程执行,直至返修合格入库;对未按时间节点返修,造成返修件返修不及时按月度绩效考评对车间进行考核;若车间对返修件管理不当导致返修件不明原因“丢失”,使该批返修件未跟踪闭环,对返修班长和车间主任负激励100元每次;2、不合格品判定为不能通过返修达到合格时,由检验员填写《报废通知单》,由当班主任签字确认后,报质保部审批,10件以下报废件由质保部部门主管审批,10件以上由分公司总经理审批,审核通过后,检验员用黄色记号笔在报废件上标明报废原因及日期,车间将报废件及时清理现场,若报废通知单审批未通过,按返修件处理流程执行;3、因检验员过失错检,首检出错,造成批量返修或报废的,造成损失金额1000元以内,给予检验员100元/次的罚款,质保科长承担50元/次的罚款,质保部长100元/次的罚款;造成损失金额1000-5000元给予检验员200元/次的罚款,质保科长承担100元/次的罚款,质保部长200元/次的罚款;造成损失金额5000元以上,给予检验员300元/次的罚款,质保科长承担200元/次的罚款,质保部长300元/次的罚款;4、生产中不合格品批量返修或报废,造成损失金额1000元以内对该操作员100元/次的罚款,对责任班长50元/次的罚款,对责任车间当班副主任给予50元/次罚款,主任给予100元/次罚款;造成损失金额1000-5000元对该操作员200元/次的罚款,对责任班长100元/次的罚款,对责任车间当班副主任给予100元/次罚款,主任给予200元/次罚款;造成损失金额5000元以上,对该操作员300元/次的罚款,对责任班长200元/次的罚款,对责任车间当班副主任给予200元/次罚款,主任给予300元/次罚款;若因原材料、模具、设备原因出现质量问题由车间填写问题反馈单,报分公司领导同意后生产,所造成的损失不予考核;因首件未确认,盲目生产导致批量报废或返修所有考核加倍;5、因人为问题造成个别废品件,对操作员进行10元/件考核;当班班组长5元/件考核,当班副主任主任按进行5元/件考核;6、生产中若因原材料、模具、设备原因出现质量问题由车间填写问题反馈单,报分公司领导同意后生产造成的质量损失由桃花一公司承担;由人为问题(包含原材料、模具、设备原因车间未上报私自生产)造成的质量损失由车间全额承担;由于首件未确认,盲目生产造成的质量损失由责任车间全额承担;正常生产非整改验证类,生产前调整模具产生的报废件超过3件由车间承担,小于3件车间不予承担;7、因机器人故障放料偏或机器人掉件一个批次不得超出3件,超出3件,A线班长进行50元考核,对当班副主任进行20元考核,对主任进行30元考核,所造成损失由车间全额承担;8、因仓管未按先进先出导致仓库产品批量锈蚀,或因物管部门员工操作不当造成批量返修或报废由对物管科长100/次考核;由物管协调车间返修,所造成的损失由桃花一公司承担;因物管人员导致产品变形造成一定损失,对物管科长进行10元/件考核,所造成的损失由桃花一公司承担;因某种车型产量较小,造成长时间未发货导致的锈蚀件,物管科需通知生产部协调人员安排除锈;10、因物流叉车或物流过程防护不当造成返修或报废,对当事叉车工或驾驶员给予100元/次质量考核,对责任部门主管给予100元/次质量考核。
产品发生不合格处理方法
产品发生不合格处理方法一、不合格品的处置不合格品是指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而不能达到产品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的规定要求的产品,通常需采取以下处理办法:1. 停止生产。
当发现产品不合格时,要立即停止生产,以防不合格品流入市场,损害消费者利益,同时与质监部门保持联系,由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和鉴定。
2. 分类处理。
对于不同程度的不合格品,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可进行分类处理,对严重的不合格品进行销毁处理,对轻微的不合格品进行改进、修补或者改变用途等处理手段。
3. 确定质量责任。
对于造成不合格的产品,需要在产品质量责任中对此进行记录和处理。
同时,对不合格产品经检测评定严重影响质量安全的情况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和验证。
二、防止再次发生不合格品1. 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
及时发现和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针对这类问题持续开展改进措施,避免再次出现同类问题。
2. 根据不合格品的情况,及时调整生产机制和流程,达到防止再次出现不合格品的目的。
3.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完善产品开发、生产、检验、销售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同时,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或由质监部门进行外部审核,以确保标准持续得到执行。
4. 提高员工质量素养和培养员工质量意识。
通过各种培训和教育方式,提高员工的质量素养和技术水平,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以确保产品的稳定生产和质量提升。
5. 按照严谨的质量要求制定生产标准和检验标准,确保产品的稳定生产和质量提升。
三、完善售后服务对于已经流入市场的不合格产品,需要及时进行控制、修补或者退换货处理。
同时,对于不合格品所带来的影响,企业也需要承担相应的道义义务,积极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和难题,维护企业品牌形象和声誉。
四、与质监部门保持联系对于有关产品质量事项,企业应当与当地质监部门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保持联系和沟通。
及时关注权威机构的信息和管理规定,并在发生不合格品时主动向其汇报,接受监督和指导,及时反馈并整改处理不合格品,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2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一)、目的。
建立一个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和处理标准操作程序,以达到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控制性管理的目的。
(二)、范围。
适合本企业出现的所有不合格医疗器械。
(三)、责任人。
业务部、配送中心、质管部及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本sop负责。
(四)、程序1、购进医疗器械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由验收员填写“拒收报告单”报质管部,质管部鉴定后明确拒收意见的医疗器械入退货库(区),保管员登入不合格品台帐,并及时办理退货手续,退原发货单位;或入不合格品库报废处理。
2、(1)在库养护检查,出库复核发现的不合格医疗器械应立即挂黄牌暂停发货,养护员填写“质量复查报告单”报质管部。
(2)、质管部立即进行电脑停售,并填写“停售通知单”报业务部门。
(3)、质管部经复查确认合格的则办理电脑解除停售手续,并填写“解除停售通知单”送业务、仓储部门摘去黄牌继续销售;确认不合格的,则由业务员办理“不合格品移库单”,商品移入不合格品库,保管员登入“不合格品台帐”,已配送出库的,由业务部门发出“产品收回通知单”进行回收。
3、配送退回医疗器械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入不合格品库,保管员登入“不合格品台帐”。
4、经确认的不合格医疗器械,质管部根据《医药商品调拨责任制》的规定,明确鉴定处理意见,即:由供货方负责的按退货处理,由业务部门填写“进货退出通知单”,通知配送中心退货;超出供方负责范围期限的按报废处理,由保管员填写“报损审批表”,报业务、质管、财会部门审核,由总经理审批报损。
5、已办理报损审批手续的报废医疗器械,定期由保管员列出清单,质管部写出“销毁医疗器械报告”(附销毁产品的清单),经分管业务经理审批和有关部门核对签字后,由质管部组织人员进行销毁,销毁过程质管部应做记录,特殊管理医疗器械的销毁应报药监部门监毁。
6、各级医疗器械监督部门抽查检验不合格和文件通知,禁止销售的医疗器械,按有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7、质管部建立所有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报损、报告、销毁记录等内容的质量问题档案8、每半年质管部应会同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情况分别进行一次汇总分析,写出汇总分析报告,报分管质量、业务和储运的副经理,作为进行医疗器械质量分析和质量责任划分的依据,并由责任部门制定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办法编制:日期:审定:日期:采购会签: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版次:B/1受控状态:2018年06月01日发布 2018年06月01日实施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公司程序文件编号: ZM/CX-8.3-B01版次及修改状态:B/1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办法第 1 页共 8 页一、目的为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樽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全过程的不合格品控制。
三、术语及定义错检:由于人为原因造成检验失误,对产品状态错误的判定。
漏检:经检验的产品,部分或全部项目没有经过检验、判定就流入下一道工序。
轻微不合格:外观上存在轻微缺陷,不影响产品使用的不合格。
一般不合格: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经过返工/返修,能满足要求的不合格。
严重不合格:直接影响产品使用或性能的不合格。
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特采:原材料不符合品质要求时,已进行了选别,追加工等最大努力后,仍不能完全满足品质规格,为了使生产不陷于停顿或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在影响品质不大的情况下,限定数量,用于生产。
让步接收:对使用或放行未能满足顾客/或规定要求的产品/或服务的授权。
四、职责4.1 品质部负责对产品的符合性进行判定、标识、追踪、结案,参与评审决议。
4.2 技术部针对品质部所开出的品质异常组织生产部、采购部、品质部、销售部等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4.3 技术部负责对不合格品实施评审和技术支持,包括根本原因分析及制定纠正预防措施,返工、返修方案的制定,参与评审决议。
4.4 生产部负责对判为不合格的产品进行隔离、全检,并按照技术部的返工、返修方案对不良品进行返工、返修。
参与评审决议;4.5 生产部负责发现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并及时报告当班检验及当班班组长。
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公司程序文件编号: ZM/CX-8.3-B01版次及修改状态:B/1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办法第 2 页共 8 页4.6 采购部负责当供方产品在我司发现不合格时,联络供应商按照最终评审结论进行处置。
4.7 仓库负责对成品及供方的不合格产品进行隔离和保管。
4.8 副总经理负责对《不合格处理流程单》做最后批示。
4.9 公司承担质量损失月度累计超过500元后,仍需公司承担损失的,由总经理做最后批示。
五、不合格品评审处理流程5.1供方来料不合格品5.1.1 IQC按相关检验标准执行检验,对其符合性进行判定并做好标识、记录。
当产品不合格时,须将不良状况记录在《质量检查报告》经检验组长判定后由品质主管进行审核。
并在1小时内回复:退货、分选、特采及其它意见。
5.1.2 仓库根据不合格标识对产品实施隔离,确保不良品不与库存合格品混淆。
5.1.3 若不合格内容为一般、严重不合格或连续2次以上发生的同一问题,品质部应出具《质量信息联络单》递交采购部,由采购通知供应商,供应商应在5个工作日内回复我司书面整报告,交品质部存档(正式量产前的产品可不提交报告);采购部负责跟踪验证其效果。
5.1.4 品质内勤将审核后的《质量检验报告》,传递至采购部,由采购部组织生产、品质、技术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处理,副总经理按照评审建议,签字批准;供应商不合格品在评审决议中,有退回供应商、让步、特采使用和挑选使用四种形式:5.1.4.1 若决议为退回供方,则采购部需在24小时内通知供应商、办理退货手续并退出公司;5.1.4.2 若评审为让步、特采使用,需由采购部门提出特采申请,并由技术部作出评审并经副总经理签字批准;并由IQC用特采标签将此批产品隔离,单独流转,以保证不与其他相同产品相混淆,降低质量风险及可追溯性;5.1.4.3 若决议为挑选使用,副总经理签字确认后。
注明是供方挑选还是公司内部挑选。
若为供方挑选,须明确完成期限,挑选完成后,IQC应重新检验;若为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公司程序文件编号: ZM/CX-8.3-B01版次及修改状态:B/1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办法第 3 页共 8 页公司内部挑选,则须在评审报告中明确挑选部门、挑选完成期限,以保证生产顺畅并将产生的费用统计下来经副总经理签字由供方加倍承担。
5.2 过程不合格5.2.1 检验员按照标准对半成品、成品进行抽查或全检,并按照标准对产品进行记录、判定,填写《质量检查报表》。
5.2.2 当发现实际检测数据与标准不匹配时,检验员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采用红色不合格品标识卡),并立即通知生产部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5.2.3 检验员在1小时内开具《不合格评审处理单》,若不合格内容为一般、严重不合格或连续2次以上发生的同一问题,检验员还应出具《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一同传递至品质内勤处,简单说明不良信息。
品质内勤负责单据和不良信息的传递。
5.2.4 品质内勤按照《不良品评审处理单》上,各部门的意见签署顺序依次进行传递。
5.2.5 各部门收到《不良品评审处理单》,应在0.5天内完成意见的签署(技术部在1天内签署完成),不允许托单、压单等情况,否则按50元/天考核押单部门。
5.2.6 如不良原因跟原材料有关,则由采购部先签意见后再传递到品质部;品质部给出复验判定结果和处理意见以及报废产品价值的计算(所有半成品、成品或原材料,制程中造成的报废损失全部统一按10元/Kg计算)。
5.2.7 技术部收到《不合格品评审处理单》与《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应在1天内组织生产、品质等相关部门评审,分析原因,评估潜在风险,并且确定整改方案和纠正/预防措施;确定不合格品是否予以修复,若能修复,则应制定返工、返修方案并确定完成时间;5.2.8 副总经理根据评审意见进行复核,并在0.5天内完成最终处理意见签批。
5.2.9 所有考核或损失直接由部门或个人承担的《不合格品评审单》,不需呈送总经理审批;只有需公司承担的损失,月度累计金额≥500元后的评审单才呈送总经理处审批。
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公司程序文件编号: ZM/CX-8.3-B01版次及修改状态:B/1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办法第 4 页共 8 页5.2.10 品质内勤应及时将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审批后的《不良品评审处理单》及《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分发至生产、技术、采购、行政、财务、仓库等相关部门,并作好文件签收记录。
5.2.11相关责任部门签收到品质部,分发出已评审完成的《不合格品评审处理单》后,必须按副总经理或总经理最终处理意见,在规定的时间内执行完成相应的不良品处理;如最终处理意见没签时限完成,则以收单之时算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合格品处理;超出规定时限没处理完成不合格品的,按50元/天考核责任部门。
5.2.12 采购部根据《不合格评审处理单》的最终处理意见,在1天内联系供应商处理。
如需退货处理的可要求其办理退货程序,并做好相关账目记录及统计。
5.2.13 行政部将《不合格评审处理单》中的考核情况进行汇总统计,上交至财务执行。
5.2.14 生产部根据《不合格品评审处理单》与《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的最终处理意见对该批产品进行处置;生产部需在副总经理或总经理签字批准的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
5.2.15 返工/返修后的产品,由生产部重新报检,经检合格后再进入下道工序或办理入库;若返工/返修后不送检或同一批不良品在返工/返修连续报检超过2次仍不合格的,按200元/单考核责任部门;5.2.16 凡检验员粘贴的不合格标识卡,任何人不得私自撤销,若因特殊情况需撤销,则必须联络粘贴检验员,经检验员复检合格后方可撤销。
否则按500元/张考核责任部门。
5.2.17 任何不良品的返修处理时间不得超过1个月,如有超期的则由品质部将对应的《不合格品评审处理单》呈送副总处签署考核意见。
5.2.18 品质部相应检验员根据《不合格评审处理单》与《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上的最终处理意见,进行跟踪完成情况及整改效果。
5.2.19 报废品由生产部凭《不合格品评审处理单》办理退库手续。
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公司程序文件编号: ZM/CX-8.3-B01版次及修改状态:B/1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办法第 5 页共 8 页5.2.20 仓库负责根据《不合格品评审处理单》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报废产品由仓库每月集中处理一次。
六、不合格品控制流程图来料不合格制程不合格不合格品标识与隔离填写质量检验报告填写通知单和评审单组织评审主管审核原因分析提出纠正来料不合格评审预防措施退货、报废保存副总特采审批相关挑选记录总经理让步放行审批返工/返修执行纠正预防措施品质NG检验OKNG验证保存效果相关记录OKQC监督控制进入下工序或入库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公司程序文件编号: ZM/CX-8.3-B01版次及修改状态:B/1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办法第 6 页共 8 页七、考核7.1 质量考核:7.1.1 对《不合格评审处理单》中的不合格,经查实属人为原因的,一般不合格扣罚责任主管100元/项/次;重要、安全项的处罚按以下规定处理:7.1.2 当发生成批不合格品,造成直接损失在1仟元~5仟元为三等质量故;7.1.3 当发生成批不合格品,造成直接损失5仟元~1万元为二等质量事故;7.1.4 当发生成批不合格品,造成直接损失大于1万元为一等质量事故。
7.1.5 当发生上述1~3等质量事故时,由责任部门查清原因、责任和防止重复发生,在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的基础上,三天内写出书面的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包括提出对责任人员的处理意见,送品质部审查。
并提出处理意见,各种质量事故考核如下:7.1.6 对发生三等质量事故,对责任部门按直接损失的30~40%进行考核,并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7.1.7 对发生二等质量事故,对责任部门按直接损失的20~30%进行考核,并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7.1.8 对发生一等质量事故,对责任部门按直接损失的10~20%进行考核,并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7.1.9 对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未审批),强行闯关流入下道工序的,罚责任岗位100~500元/次。
7.1.10对生产过程中丢失、故意损坏《产品状态标识卡》的,罚责任部门100元/次。
7.1.11检验员对《产品状态标识卡》要认真填写,字迹清楚,不得漏签,任何人不得在标识卡上乱写乱画,违者罚款50元/次。
7.1.12对后道工序发现前道工序流下来的人为因素的不合格,根据情况励问题发现人50元/次,对问题责任人按50元/次进行考核。
7.1.13对监督检查的产品如存在错检、漏检现象,品质部承担30%的责任。
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公司程序文件编号: ZM/CX-8.3-B01版次及修改状态:B/1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办法第 7 页共 8 页7.2 供应商考核7.2.1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不合格产品,经查实属外协供应商原因的,由供应商承担质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