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8篇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8篇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8篇第1篇示例: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它涵盖了整个数学领域中最基本的知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建立了对数学的基本认识,同时培养了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1. 数的认识: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对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法、大小比较、数的顺序等。

学生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和练习,掌握这些基本的数的概念。

2. 加减法:加减法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运算,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加减法的口诀、进位、退位等运算规则,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5. 分数:小学阶段,学生也会接触到简单的分数概念,学会分数的读法、大小比较、简单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6. 算式的化简:小学数学中,学生还需要学会简单的算式的化简,包括公式化简、乘法分配律等内容,从而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算式运算问题。

7. 数据统计:小学数学中,学生也会接触到数据统计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等,从而能够分析和解读数据。

8. 几何:小学数学中,学生还会学习简单的几何知识,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等内容,从而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的几何图形。

第2篇示例:小学数学涵盖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各种数学知识,是学生们建立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

下面就是小学数学知识点的总结:一、数的认识1. 数的读法:从一到十,十到二十,一百以内的数,以及整数的读法;2. 数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3. 数的顺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排列数字的能力;4. 数的奇偶性:奇数和偶数的概念;5. 数的进位退位:十以内数的进位和退位;6. 数的量和重:认识长、面积、体积等量的概念。

二、加减法1. 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实现十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2. 进位和退位:十以内加法运算中的进位和退位;3. 数的应用:认识数的应用,解决生活问题。

三、整数1. 正整数和负整数:认识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2. 整数的加减法:实现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加减法运算;3. 整数的比较:认识整数的大小关系,比较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大小。

小学知识点总结数学(必备8篇)

小学知识点总结数学(必备8篇)

小学知识点总结数学(必备8篇)小学知识点总结数学第1篇整百、整千数加减法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计量较重的物品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1010克、(了解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 1斤=10两、1两=50克)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小学知识点总结数学第2篇1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1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米。

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

最全面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最全面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最全面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整数1.自然数和零都是整数。

2.自然数是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字,如1、2、3等。

6.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

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7.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

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为了读写方便,一个较大的多位数常常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二、小数1.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2.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3.小数的分类:⑴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如41.7、25.3、0.23等。

⑵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如4.333…、3.xxxxxxx…等。

⑶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如√2.⑷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三、正数和负数正数是大于零的数,数轴上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负数用负号“-”标记,如-2、-0.6、-32等。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

所有的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四、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五、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

直接得到小数,不能除尽的要进行长除法运算,直到小数部分无限循环为止。

(完整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完整版)

(完整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

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

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⑴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12.543 亿。

⑵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⑶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8、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以此类推。

(二)小数1、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7篇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7篇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7篇第1篇示例: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涵盖了许多基本的数学知识点,为学生在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小学数学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1. 自然数:0、1、2、3、4、5、6、7、8、9……2. 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例如:-3、-2、-1、0、1、2、3……3. 数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的关系。

4. 加法和减法:掌握简单的加减法口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5. 乘法和除法: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乘除运算。

二、数的整数:1. 数的读法:认识和掌握各位数的读法,例如:百位、十位、个位。

2. 三位数的加减法: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3. 三位数的乘除法:进行三位数的乘除法运算,掌握进位和借位运算。

三、分数与小数:1. 分数的认识:掌握分子、分母的概念,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

2. 分数的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3. 小数的认识:理解小数的含义和大小比较。

4. 小数和分数的转换:掌握小数和分数的互相转换。

四、长度、面积和体积:1. 长度的认识:理解长度的单位和长度的比较。

2. 长度的换算:掌握不同单位长度的换算方法。

3. 面积的认识: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面积的换算:掌握不同单位面积的换算方法。

5. 体积的认识: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体积的换算:掌握不同单位体积的换算方法。

五、图形与几何:1. 基本图形:认识并掌握直线、曲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

2. 图形的性质:了解图形的各种性质,例如:相似、相等等。

3. 图形的计算: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六、时间、温度与货币:1. 时间的认识:理解时钟、日历的使用方法,掌握时间的读法和计算方法。

2. 温度的认识: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换算。

3. 货币的认识:认识各种货币的名称和面值,掌握货币的兑换和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优秀12篇)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优秀12篇)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优秀12篇)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一(一)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个位、十位。

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五)实践活动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二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小学生数学知识点总结8篇

小学生数学知识点总结8篇

小学生数学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数的概念与运算1. 数的认识:小学生需要掌握基本数的概念,包括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

了解数的性质,如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等。

2. 数的运算: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包括加、减、乘、除。

学会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过程。

二、图形与几何1. 图形的认识:了解常见图形的名称、特点及性质,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 图形的测量:掌握长度的基本测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3. 图形的变换: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基本变换,学会运用这些变换进行图案设计。

三、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初步认识:了解函数的概念,会画简单的函数图像,如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2. 方程的初步认识:了解方程的概念,会解简单的线性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

四、数据与概率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会使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整理。

2. 数据的描述与分析: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会运用这些统计量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3. 概率的初步认识:了解概率的概念,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五、生活中的数学1. 时间的计算: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时间的加减法以及时间的乘法(如计算火车运行时间)。

2. 长度、重量和容量的计算:掌握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基本换算关系及计算方法。

3. 钱的计算:掌握钱的加减法及简单的乘除法运算,学会找零钱及计算购物时的总花费。

4. 图形的组合与拼摆:了解如何将简单图形进行组合或拼摆成更复杂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解题技巧与思维训练1. 解题技巧: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技巧,如观察法、尝试法、列举法、归纳法等,学会运用这些技巧解决数学问题。

2. 思维训练: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

七、数学文化与欣赏1. 数学史话:了解一些数学史话,如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圆周率的计算等,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数学是一门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一、数与代数1、整数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如 1、2、3 是正整数,0 是零,-1、-2、-3 是负整数。

整数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加法和乘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从 0 开始,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3、小数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运算与整数类似,但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4、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加减法要先通分,将分母化为相同的数再进行计算。

5、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6、因数和倍数如果数 a 能被数 b 整除(b≠0),a 就叫做 b 的倍数,b 就叫做 a 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7、奇数和偶数整数中,能够被 2 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 2 整除的数是奇数。

8、质数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 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二、图形与几何1、线与角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以延伸。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

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

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⑴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12.543 亿。

⑵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⑶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8、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二)小数1、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如1/10记作0。

所有小学知识点数学总结

所有小学知识点数学总结

所有小学知识点数学总结小学数学知识点涵盖了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一、数的认识1. 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如1, 2, 3等。

2. 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

3. 奇数和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是奇数,能被2整除的是偶数。

4. 质数和合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有其他因数的是合数。

二、四则运算1. 加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从一个数中去掉另一个数的运算。

3.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三、分数和小数1. 分数: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数,如1/2。

2. 小数:小数点后有若干位数的数,如0.5。

四、度量衡1. 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等。

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3.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等。

4. 质量单位:千克、克等。

五、几何初步1. 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 立体图形:如立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3. 周长:图形边缘的长度。

4. 面积:平面图形的内部区域大小。

5. 体积: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

六、代数初步1. 变量: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通常用字母表示。

2. 表达式:由数字、变量和运算符组成的式子。

3.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七、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 数据的收集: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

2. 数据的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等。

3. 数据的描述:用图表、平均数等方式描述数据的特征。

八、问题解决1. 问题理解:明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2. 策略选择: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3. 问题解答: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公式和运算规则,更重要的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学生可以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数学基础知识数的概念1.自然数:正整数和0,用于表示物体个数和序号。

2.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用于表示物体个数、序号和相反意义的量。

3.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用于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

4.分数:表示两个整数之间的关系,分子表示部分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了几份。

数的运算1.加法: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3.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

4.除法: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5.幂运算:求一个数的n次方的运算。

计量单位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2.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等。

3.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等。

4.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等。

5.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天、月、年等。

6.货币单位:元、角、分等。

分数的运算1.分数加法: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分子相加;分母不同的分数需要通分后相加。

2.分数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减,分子相减;异分母分数需要通分后相减。

3.分数乘法:分子相乘的积作为新分数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新分数的分母。

4.分数除法:将除法转换为乘法,即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其倒数。

小数的运算1.小数加法:将小数点对齐,按位相加,保留相应位数的小数。

2.小数减法:同小数点对齐,按位相减,保留相应位数的小数。

3.小数乘法:忽略小数点,按整数乘法计算,然后根据因数中小数点后的位数确定结果中小数点的位置。

4.小数除法:将除数乘以10的整数次幂,使其成为整数,然后进行整数除法,最后将商的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平面几何1.点: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物体。

2.线段:有两个端点的线段,可以测量长度。

3.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延伸的线段。

4.直线:无端点,无限延伸的线段。

5.角: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形成的图形。

6.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完整版)一、整数的认识小学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是数字知识,数字包含整数、分数、小数等。

整数是小学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之一,整数有正整数、负整数和0三种,在数轴上表示正整数、负整数和0,正数向右,负数向左,原点为0。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要学会根据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灵活运用。

例如:小明口袋里有8个苹果,他给同桌3个,还剩几个?这道题目就需要我们用到整数的加减。

二、算式及运算的基础1.基础算式: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方式,是小学数学基础,通常要求在小学2-3年级之前必须掌握。

例如:3+5=8,7-4=3,6*9=54,15÷3=5。

2.算术口诀表:算术口诀表,通常包含5×6,6×7,7×8,8×9,它们是小学数学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在学习乘法口诀时,我们可以通过口诀表来强化记忆。

3.分数的认识:分数在小学二年级就会涉及到,分数是指把整数分成若干等份的一种表示方法。

在学习分数时,需要学生能够计算分数的加减乘除及分子分母的互换。

三、几何图形的认识几何图形的认识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很重要,几何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图形的基本形状、结构,依据题目进行计算。

四、长度、体积、重量的认识在学习长度、体积和重量时,我们需要了解“米、厘米、千克、克、升、毫升”的概念,从而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时间的认识时间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我们需要学会根据时钟或日历,确定时间的时、分、秒,之后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计算,例如小明早上6点醒来,他需要多少时间做好早餐?六、分析数据信息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需要学生对一些简单的统计及数据进行分析,例如:某班级有40名学生,带零食来的有20个,其余的没有带,最多的是带了什么零食?最少的是带了什么零食?七、题型总结1.加减乘除计算类:是小学数学学习基本题型。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整数1.整数的概念和性质2.整数加减法3.整数乘法4.整数除法5.整数的混合运算6.整数的比较和排序7.整数的绝对值8.整数的应用问题二、小数1.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小数加减法3.小数乘法4.小数除法5.小数的比较和排序6.小数的应用问题三、分数1.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分数的大小比较3.分数的加法4.分数的减法5.分数的乘法6.分数的除法7.分数的应用问题四、倍数和约数1.倍数的概念和性质2.倍数的判断和求解方法3.约数的概念和性质4.约数的判断和求解方法5.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6.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7.倍数和约数的应用问题五、比例和单位换算1.比例的概念和性质2.比例的判断和运算方法3.比例的应用问题4.长度单位换算5.面积单位换算6.容积单位换算7.重量单位换算8.时间单位换算9.温度单位换算10.单位换算的应用问题六、面积和体积1.平行线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三角形的面积3.梯形的面积4.圆的面积5.立方体的体积6.长方体的体积7.圆柱体的体积8.圆锥体的体积9.锥台的体积10.面积和体积的应用问题七、图形与坐标1.点、线、面的概念2.图形的分类和性质3.图形的判断和构造方法4.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特点5.正方形和菱形的特点6.三角形的分类和特点7.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特点8.圆的性质和构造方法9.坐标系和坐标点的表示方法10.坐标点的移动和变换11.图形和坐标的应用问题八、数据统计和概率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2.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方法3.平均数和中位数的计算方法4.概率的概念和性质5.概率的计算方法6.数据统计和概率的应用问题以上是小学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这些知识点包括整数、小数、分数、倍数和约数、比例和单位换算、面积和体积、图形与坐标、数据统计和概率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全面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全面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全面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 数的认识:自然数、0和整数的认识。

2. 数的读写:认识各位数、写出数的读法和写法。

3. 数的大小比较:认识数的大小关系,比较大小的方法。

4. 数的分类:奇数和偶数的认识。

二、数的加减法1. 加法概念:认识加法的意义,掌握数的加法规则。

2. 加法计算:认识进位,学会各种进位运算的方法。

3. 减法概念:认识减法的意义,掌握数的减法规则。

4. 减法计算:认识借位,学会各种借位运算的方法。

5. 加减法综合计算:学会加减法综合计算的方法。

三、数的乘除法1. 乘法概念: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数的乘法规则。

2. 乘法口诀:掌握乘法口诀表,学会快速计算乘法。

3. 乘法计算:掌握乘法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4. 除法概念:认识除法的意义,掌握数的除法规则。

5. 除法计算:掌握除法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6. 乘除法综合计算:学会乘除法综合计算的方法。

四、数的倍数和约数1. 倍数的概念:认识倍数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2. 倍数的性质:掌握倍数的性质和应用。

3. 约数的概念:认识约数的概念,学会找出一个数的所有约数。

4. 约数的性质:掌握约数的性质和应用。

五、分数和小数1. 分数的认识:认识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分数的大小比较: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3. 分数的加减乘除:学会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4. 小数的认识:认识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5. 小数的加减乘除:学会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六、长度、面积和体积1. 长度的认识:认识长度的概念,学会长度的单位和换算。

2. 面积的认识:认识面积的概念,学会面积的单位和换算。

3. 体积的认识:认识体积的概念,学会体积的单位和换算。

七、时间、钟点和日历1. 时间的认识:认识时间的概念,学会时间的单位和换算。

2. 钟点的认识:认识钟点的概念,学会读写时间和解决时间问题。

3. 日历的认识:认识日历的概念,学会使用日历解决问题。

八、图形的认识1. 点、线、面的认识:认识基本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小学生常用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常用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常用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1. 数的认识学习认识0-100的数字,包括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2. 数的比较学习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比较符号比较数字的大小。

3. 加法和减法初步学习两位数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掌握十以内的加减法口诀。

4. 数的排序学会将一组数字按大小顺序排列。

5. 分钟和小时学习认识时钟和表盘上的钟点和分钟数。

二年级1. 三位数的认识学会认识100-1000的数字,包括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2. 加法和减法学习两位数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阶,初步学习进位和退位运算。

3. 数的解释学习组合数的各种解释形式,包括物品的个数、长度、重量、容积等。

4. 三角形和四边形学习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形状和性质。

5. 时钟和日历学习认识钟面上的分钟和小时,以及日历上的星期和月份。

三年级1. 十位数和百位数学习认识千位数以内的数字,包括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

2. 加法和减法学习千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掌握进位和退位的运算方法。

3. 乘法初步学习乘法口诀表,学会进行乘法运算。

4. 除法学习整除和余数的概念,初步学习除法运算和倍数的概念。

5. 分数学习认识分数,包括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简化。

四年级1. 数的拆分学习用不同的加法和减法算式简单化复杂的加减法运算。

2. 乘法和除法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表,掌握除法运算和乘除法的应用。

3. 小数学习认识小数,包括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

4. 几何图形学习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属性和关系,包括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等。

5. 数据和图表初步学习用数据和图表表示信息,包括条形图、饼图、折线图等。

五年级1. 加减混合运算学习混合运算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运算顺序和括号的运用。

2. 乘法和除法学习进一步的乘法口诀表,学会速算和乘除法混合运算。

3. 分数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包括整数和分数的运算和比较。

4. 小数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和化简。

5. 百分数学习认识百分数,包括百分数的大小比较和换算。

最全面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小学数学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的基础阶段,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重点掌握。

下面是针对小学数学的最全面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一、数的认识:1.自然数的认识:1、2、3、4...2.零的认识:了解‘0’的概念。

3.负数的认识:了解负数概念及负数与正数关系。

4.分数和小数的认识:了解分数和小数的含义及互相转换关系。

二、数的运算:1.加减法运算:认识加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法则。

2.乘法运算:学会乘法口诀及乘法的运算法则。

3.除法运算:了解除法的意义及运算法则。

4.分数运算:分数的加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5.小数运算:小数的加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6.综合运算:综合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

三、计算技巧:1.消去法:运用演算法进行运算简化。

2.翻倍法:运用倍数进行运算简化。

3.取近似法:学会合理估计数值。

4.整体法:发现问题中的整体规律,用整体推导解决问题。

四、数的认识与计算中的性质:1.数字的整体性质:了解数字由位数组成,及位数的意义。

2.原数和向上、向下取整:了解向上、向下取整的原理及应用。

3.数轴的应用:能在数轴上表示和比较数。

4.逆数与倒数:认识逆数的概念及逆数与倒数的关系。

5.数字的零头:学会去尾法。

6.倍与比:了解倍与比的概念及应用。

五、数量关系:1.大小比较:能辨别数值的大小关系。

2.数量与合,差,积和商的关系:了解数量之间的基本关系。

3.数倒和数互换:能将数值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倒读或重新排列。

4.估计与精确: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或得到精确值。

六、数表与运算:1.乘法口诀表: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独立运用。

2.100以内的加减乘除计算表:能熟练进行100以内的加减乘除运算。

3.单位换算表:学会常用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七、图形与运动:1.坐标系和坐标轴:学会在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

2.图形的基本属性:学会识别和描述图形的形状、边长和角度等基本属性。

3.面积与周长的认识:了解面积与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 数的认识- 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 分数: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后的部分。

- 小数:表示整数部分后的小数部分,由整数和小数点及小数部分组成。

-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 数的运算- 加法: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总和。

-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

- 乘法:表示重复加法,即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重复相加。

- 除法: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每份的大小就是商。

3. 数的比较- 整数大小比较:正整数大于零,负整数小于零,正整数大于负整数。

- 分数大小比较: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子大的分数大。

- 小数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大;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大的数大。

4. 四则运算法则- 先乘除后加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再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 括号优先:在有括号的情况下,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

5. 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 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6. 几何图形的性质- 点、线、面:点是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线由点组成,面由线组成。

- 角度:表示两条射线的夹角,通常用度数表示。

- 周长:平面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总和。

- 面积:平面图形内部的区域大小。

7. 几何图形的计算- 三角形面积:底乘高除以2。

- 四边形面积:根据形状不同,计算方法各异。

- 圆形面积:π乘以半径的平方。

- 立体图形体积:根据形状不同,计算方法各异。

8. 度量单位- 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等。

-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等。

9.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 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等处理。

10. 概率与统计- 概率: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 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5、整数的读法:①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

②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

③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二)小数1、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2、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3、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4、小数的分类⑴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41.7 、25.3 、0.23都是有限小数。

⑵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例如:4.33 ……3.1415926 ……⑶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л⑷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三)分数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3、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4、比较分数的大小:⑴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⑵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就大。

⑶分母和分子都不同的分数,通常是先通分,转化成通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⑷如果被比较的分数是带分数,先要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带分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它们的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大的那个带分数就大。

5、分数的分类⑴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⑵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⑶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6、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及分数的基本性质⑴除法是一种运算,有运算符号;分数是一种数。

因此,一般应叙述为被除数相当于分子,而不能说成被除数就是分子。

⑵由于分数和除法有密切的关系,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可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和通分的依据。

7、约分和通分⑴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⑵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⑶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⑷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⑸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8、倒数⑴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⑵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⑶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四)百分数1、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

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2、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3、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5、数的互化⑴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⑵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

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⑶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⑷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⑸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⑹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⑺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五)数的整除1、因数和倍数⑴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⑵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⑶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奇数和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①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0也是偶数。

②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3、质数和合数⑴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⑵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4、6、8、9、12都是合数。

⑶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4、分解质因数⑴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⑵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

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⑶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①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②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③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④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⑷公倍数①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倍数。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

②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性质和规律(一)商不变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二)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3、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2、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三、运算法则(一)四则运算的法则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二)运算定律1、加法运算定律⑴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⑵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2、乘法运算定律⑴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⑵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