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使作文内容深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是非取舍关系: 即指关系型题目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 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 们应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 能自负”。
3、并非绝对关系: 即指构成题目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 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 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 “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 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11、主要与次要 12、个体与集体 13、理论与实践 14、主观与客观 1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6、真理与谬误 17、否定与否定之否定 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9、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20、社会环境与个人成长
辩证思维作用
认识全面 论证周密 见解独特 立论深刻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 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则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 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 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高考作文对考生思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想自己的 文章思想肤浅、落后,观点片面、绝对,如果想写出有思 想、有见地的作文,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分析说理就显得尤 为重要。
叄 如何运用思辨写作
这些成语体现了怎样的辩证思维呢?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2)唇亡齿寒;一叶知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3)此一时彼一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4)吃一堑,长一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出淤泥而不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名师出高徒 (6)华而不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善于思辨, 助你写出硬核作文
肆 叁 贰 壹
目什 思 如 思
么 辨 何辨
录
叫 思
与 高
运写 用作
ຫໍສະໝຸດ Baidu辨 考 思的
作 辨误
文 写区
水 墨
作
中
国
壹 什么叫思辨
《礼记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思辨”在百度汉语的解释: 1.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 2.思考辨析 简而言之,“思辨”就是理性地思考辨析的能力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 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 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题目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 的,如上四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
1、过程与结果 2、整体与部分 3、原因和结果 4、必然与偶然 5、内容与形式 6、现象与本质 7、对立与统一 8、共性与个性 9、内因与外因 10、量变与质变
一旦利益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怀,我们的身边便会充斥利己主义的铁杆拥趸,责任 能够淡忘、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不是吗?毒奶粉泛滥,地沟油盛行,在唯利 是图的利益尽头,是良知的出局和底线的崩塌。【析危害】
这一年的一篇满分作文《以现实之心拥抱虚拟世界》便写出了这样 的对立统一:“真正内心强大之人不畏惧被虚拟的浪花拍打得面目 全非”,“同时,我们也应区别现实和虚拟,不自失于虚拟”,故 “心有现实,方不为所动。尽享虚拟,方与时俱进”。
以这样的思辨逻辑为文,作品读来便有几分成熟味、理性味、辨证 味,也更能捕获阅卷教师的心。
一 联系的观点
四
二 发展的观点
个
三 全面的观点
观
四 辩证否定观
点
1、对立统一关系: 即构成题目的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作文题,辩证唯物主义 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 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 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 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019年的作文题,“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 声”强调的是“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而非“只” 装着读者、“只”听读者的呼声,不“坚持自己的想法”;而次一句 “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也说得极为克制、理性,“应该” 坚持自己的想法,并非“只”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装着读者、不倾听 读者的呼声。这些措辞的分寸可谓恰到好处、滴水不漏。
实际上,哪个作家的创作没有或者不应有读者的立场?哪个读者的阅读没有或者 不应有作家的立场?文学创作不是闭门造车、空中楼阁,按马克思的话说是“源 于生活,高于生活”,史铁生发展了马克思的观点,说要“源于现实,实现现 实”;读者阅读也讲究“知人论世”“与作家对话”“与作品对话”,断然不可能 全是读者一方面的事。
“思辨”是议论文的生命,好的议论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 维的宽度。
贰 思辨与高考作文
2018年天津卷的“器”,可以指具体的器具,也可以指抽象的器量;可以是 匠人之器,也可以是大国之器。
2018年江苏卷的“语言”,可以是有声的,也可以是无声的;可以是花的色彩, 也可以是鸟的鸣叫。雕塑是语言,基因也是语言。这些材料本身都带有一 定的思辨色彩。
【2019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 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2015年的作文题,“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一句中有一 个“应该”,而“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一句中有一个 “可能”,这不就是在直白(但被绝大多数人忽视了)地昭示,“作品”与“人品”的 关系既非“一致”,亦非“背离”,乃是既“一致”又“背离”,既“背离”又“一致” 吗?着“应该”与“可能”二词,实际上就是在紧扣“作品”与“人品”两者关系的客 观常识,它们本来就不可能是绝对的“一致”,也不可能是绝对的“背离”。
4、并列共存关系: 即指构成题目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 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 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 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 “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 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 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这一年的满分作文《且以作品论英雄》,在行文中就分别论证了这样 两个论点: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 人品的渗透(例证:杜甫能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 主义诗句,其人亦有“情系百姓苦,心为天下碎”的高尚情怀);然 而,这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例证:莎士比亚《威尼 斯商人》推崇人性善,莎士比亚其人却在成名后一直为钱财奔波)。 最后,作者在两个分论点基础上跳出二维局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 何?……一旦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古今。作为重,道 为重,人品须臾如苍狗,应以作品论英雄!”
要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就要掌握化难为易 的方法,而其中巧妙运用辩证思维最为关键,行云流水般 的行文背后都一定有严密有度的思维逻辑。
《人民日报》时评精选一
有利益考量,也要有理想情怀
“如今的青年怎么了”,近来,关于青春的话题持续引发社会热议。有声音批评, 本是最富朝气锐气、最有权利做梦的年轻一代,不少人却陷入利益的羁绊,精致利己 而老于世故,热衷实惠而耻谈理想。
马克斯·霍克海默与西奥多·阿道尔诺的《启蒙辩证法》就曾强调:“一元性思维在特定 的条件下将导致思想的暴力和专制。当一切思想和观念都必须合乎某个预设的价值规范 或合法化根据时,丰富多样的现象必定会被简单化地纳入某种先在的解释模式之中,只 剩下一种思想,一种价值,一种标准。”因此,几乎可以说,为文时,只有“思辨性” 地写出既“一致”又“背离”的辩证关系,才是正确的审题。
当今中国,利益的正当性早已“除魅”。对利益名正言顺的主张,让人人得享发 展成果,“利益觉醒”可说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马克思早有断言:“人们 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刻意回避利益,岂止是陈腐迂阔,离开 利益的齿轮,世界将空挡滑行。对个人也好,对社会也好,都如小平同志所言,“如 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
【挖根源】
但是,考量利益,并非让利益的追求绝对化。表面上看,精致的利益计较未必无益 于社会的进步。相反,它有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利益最大化的风轮,很容易 鼓荡物质的城堡遍地开花。然而,这样的城堡却精神凋敝,缺乏良性演进的可能。只在 意自己的人不会在意公共问题,只关心物质利益的人不会关心社会福祉。
当然,这道题是一个比喻,它最后要我们写的是作为“生活”的“作家”,我们 如何对待我们“生活”的“读者”。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既要有“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的人格独立、思想独立,也要有“走自己的路,且听听他人怎么说” 的胸襟开放、思想开放。活在这个纷繁芜杂、诱惑众多、外在制约不足的时代, 必须要保有足够的清醒与独立,“很多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但活着活着就渐 渐成了盗版”的悲剧具有普世性,可见独立之难、独立之可贵,“不忘初心”不 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人人可活成自己、活出自己的新意與真我的风采的难得 境界。独立固然可贵,但海纳百川、兼听则明、合作共赢仍是生存必需的智慧, 前辈的提点、同辈的坐标甚至晚辈的善意,都是生命发展壮大的必需营养,同行 的合作、跨界的借鉴,更是人生行稳致远、突破创造的绝佳供给,在这个万物紧 密联系的世界里,任谁也不能超然物外、绝对“遗世独立”。
再看2016年的作文题,便可“一目了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 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一句,显然也“小心翼翼”地落脚于“适 当”一词,以表达既要“拥抱”又要“适当保持距离”的思辨指向。试问,这 个汹涌澎湃、无处不在的“虚拟新世界”,你怎么可能全然“置身事外”?你 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人,又怎么可能彻彻底底地扎进这个“虚拟新世界”?完 全的“拥抱”与完全的“远离”,这两种作文立意本身就有违常识,又如何 “自圆其说”?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提出:“多元思维主张的是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关系, 它超越了二元思维的对立格局,变为更复杂的结构关系。”唯有写出二者的对 立统一,文章方有思维含量、思想重量。
实际上,时常陷入利益羁绊的又何止青年?一事当先,做还是不做,往往悉心思 忖;分内工作,竭尽全力还是敷衍塞责,尚得仔细权衡。得与失,取与予,风险与收 益,付出与回报——在利益的坐标系上,很多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演绎着价值排序, 精准计算着投入产出。一切似乎都进行得准确顺畅。只是,当物质的欲望填满生活, 利益的喧嚣遮蔽生命的星光,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也会惘然惆怅:为什么,我们“两 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摆现象】
【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 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 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 “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 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適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3、并非绝对关系: 即指构成题目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 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 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 “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 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11、主要与次要 12、个体与集体 13、理论与实践 14、主观与客观 1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6、真理与谬误 17、否定与否定之否定 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9、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20、社会环境与个人成长
辩证思维作用
认识全面 论证周密 见解独特 立论深刻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 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则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 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 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高考作文对考生思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想自己的 文章思想肤浅、落后,观点片面、绝对,如果想写出有思 想、有见地的作文,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分析说理就显得尤 为重要。
叄 如何运用思辨写作
这些成语体现了怎样的辩证思维呢?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2)唇亡齿寒;一叶知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3)此一时彼一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4)吃一堑,长一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出淤泥而不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名师出高徒 (6)华而不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善于思辨, 助你写出硬核作文
肆 叁 贰 壹
目什 思 如 思
么 辨 何辨
录
叫 思
与 高
运写 用作
ຫໍສະໝຸດ Baidu辨 考 思的
作 辨误
文 写区
水 墨
作
中
国
壹 什么叫思辨
《礼记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思辨”在百度汉语的解释: 1.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 2.思考辨析 简而言之,“思辨”就是理性地思考辨析的能力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 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 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题目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 的,如上四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
1、过程与结果 2、整体与部分 3、原因和结果 4、必然与偶然 5、内容与形式 6、现象与本质 7、对立与统一 8、共性与个性 9、内因与外因 10、量变与质变
一旦利益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怀,我们的身边便会充斥利己主义的铁杆拥趸,责任 能够淡忘、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不是吗?毒奶粉泛滥,地沟油盛行,在唯利 是图的利益尽头,是良知的出局和底线的崩塌。【析危害】
这一年的一篇满分作文《以现实之心拥抱虚拟世界》便写出了这样 的对立统一:“真正内心强大之人不畏惧被虚拟的浪花拍打得面目 全非”,“同时,我们也应区别现实和虚拟,不自失于虚拟”,故 “心有现实,方不为所动。尽享虚拟,方与时俱进”。
以这样的思辨逻辑为文,作品读来便有几分成熟味、理性味、辨证 味,也更能捕获阅卷教师的心。
一 联系的观点
四
二 发展的观点
个
三 全面的观点
观
四 辩证否定观
点
1、对立统一关系: 即构成题目的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作文题,辩证唯物主义 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 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 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 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019年的作文题,“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 声”强调的是“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而非“只” 装着读者、“只”听读者的呼声,不“坚持自己的想法”;而次一句 “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也说得极为克制、理性,“应该” 坚持自己的想法,并非“只”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装着读者、不倾听 读者的呼声。这些措辞的分寸可谓恰到好处、滴水不漏。
实际上,哪个作家的创作没有或者不应有读者的立场?哪个读者的阅读没有或者 不应有作家的立场?文学创作不是闭门造车、空中楼阁,按马克思的话说是“源 于生活,高于生活”,史铁生发展了马克思的观点,说要“源于现实,实现现 实”;读者阅读也讲究“知人论世”“与作家对话”“与作品对话”,断然不可能 全是读者一方面的事。
“思辨”是议论文的生命,好的议论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 维的宽度。
贰 思辨与高考作文
2018年天津卷的“器”,可以指具体的器具,也可以指抽象的器量;可以是 匠人之器,也可以是大国之器。
2018年江苏卷的“语言”,可以是有声的,也可以是无声的;可以是花的色彩, 也可以是鸟的鸣叫。雕塑是语言,基因也是语言。这些材料本身都带有一 定的思辨色彩。
【2019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 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2015年的作文题,“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一句中有一 个“应该”,而“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一句中有一个 “可能”,这不就是在直白(但被绝大多数人忽视了)地昭示,“作品”与“人品”的 关系既非“一致”,亦非“背离”,乃是既“一致”又“背离”,既“背离”又“一致” 吗?着“应该”与“可能”二词,实际上就是在紧扣“作品”与“人品”两者关系的客 观常识,它们本来就不可能是绝对的“一致”,也不可能是绝对的“背离”。
4、并列共存关系: 即指构成题目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 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 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 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 “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 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 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这一年的满分作文《且以作品论英雄》,在行文中就分别论证了这样 两个论点: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 人品的渗透(例证:杜甫能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 主义诗句,其人亦有“情系百姓苦,心为天下碎”的高尚情怀);然 而,这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例证:莎士比亚《威尼 斯商人》推崇人性善,莎士比亚其人却在成名后一直为钱财奔波)。 最后,作者在两个分论点基础上跳出二维局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 何?……一旦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古今。作为重,道 为重,人品须臾如苍狗,应以作品论英雄!”
要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就要掌握化难为易 的方法,而其中巧妙运用辩证思维最为关键,行云流水般 的行文背后都一定有严密有度的思维逻辑。
《人民日报》时评精选一
有利益考量,也要有理想情怀
“如今的青年怎么了”,近来,关于青春的话题持续引发社会热议。有声音批评, 本是最富朝气锐气、最有权利做梦的年轻一代,不少人却陷入利益的羁绊,精致利己 而老于世故,热衷实惠而耻谈理想。
马克斯·霍克海默与西奥多·阿道尔诺的《启蒙辩证法》就曾强调:“一元性思维在特定 的条件下将导致思想的暴力和专制。当一切思想和观念都必须合乎某个预设的价值规范 或合法化根据时,丰富多样的现象必定会被简单化地纳入某种先在的解释模式之中,只 剩下一种思想,一种价值,一种标准。”因此,几乎可以说,为文时,只有“思辨性” 地写出既“一致”又“背离”的辩证关系,才是正确的审题。
当今中国,利益的正当性早已“除魅”。对利益名正言顺的主张,让人人得享发 展成果,“利益觉醒”可说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马克思早有断言:“人们 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刻意回避利益,岂止是陈腐迂阔,离开 利益的齿轮,世界将空挡滑行。对个人也好,对社会也好,都如小平同志所言,“如 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
【挖根源】
但是,考量利益,并非让利益的追求绝对化。表面上看,精致的利益计较未必无益 于社会的进步。相反,它有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利益最大化的风轮,很容易 鼓荡物质的城堡遍地开花。然而,这样的城堡却精神凋敝,缺乏良性演进的可能。只在 意自己的人不会在意公共问题,只关心物质利益的人不会关心社会福祉。
当然,这道题是一个比喻,它最后要我们写的是作为“生活”的“作家”,我们 如何对待我们“生活”的“读者”。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既要有“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的人格独立、思想独立,也要有“走自己的路,且听听他人怎么说” 的胸襟开放、思想开放。活在这个纷繁芜杂、诱惑众多、外在制约不足的时代, 必须要保有足够的清醒与独立,“很多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但活着活着就渐 渐成了盗版”的悲剧具有普世性,可见独立之难、独立之可贵,“不忘初心”不 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人人可活成自己、活出自己的新意與真我的风采的难得 境界。独立固然可贵,但海纳百川、兼听则明、合作共赢仍是生存必需的智慧, 前辈的提点、同辈的坐标甚至晚辈的善意,都是生命发展壮大的必需营养,同行 的合作、跨界的借鉴,更是人生行稳致远、突破创造的绝佳供给,在这个万物紧 密联系的世界里,任谁也不能超然物外、绝对“遗世独立”。
再看2016年的作文题,便可“一目了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 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一句,显然也“小心翼翼”地落脚于“适 当”一词,以表达既要“拥抱”又要“适当保持距离”的思辨指向。试问,这 个汹涌澎湃、无处不在的“虚拟新世界”,你怎么可能全然“置身事外”?你 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人,又怎么可能彻彻底底地扎进这个“虚拟新世界”?完 全的“拥抱”与完全的“远离”,这两种作文立意本身就有违常识,又如何 “自圆其说”?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提出:“多元思维主张的是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关系, 它超越了二元思维的对立格局,变为更复杂的结构关系。”唯有写出二者的对 立统一,文章方有思维含量、思想重量。
实际上,时常陷入利益羁绊的又何止青年?一事当先,做还是不做,往往悉心思 忖;分内工作,竭尽全力还是敷衍塞责,尚得仔细权衡。得与失,取与予,风险与收 益,付出与回报——在利益的坐标系上,很多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演绎着价值排序, 精准计算着投入产出。一切似乎都进行得准确顺畅。只是,当物质的欲望填满生活, 利益的喧嚣遮蔽生命的星光,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也会惘然惆怅:为什么,我们“两 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摆现象】
【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 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 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 “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 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適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