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摘要]作为一种语言分析方法,批评话语分析已经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文章从哲学基础、语言学基础、分析工具、研究现状及趋势等几个方面对批评话语分析进行述评。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意识形态;权力
一、引言
“批评话语分析”(CDA=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又称“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是20世纪70年代末首先在英国兴起的有关话语分析方法的学科。它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并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关系。批评话语分析认为语篇是说话者在形态结构和意识形态意义两方面进行选择的结果;它的方法论主要建立在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上,但也不排斥其他语言理论中有关的概念与方法。它在分析中特别强调对语篇生成、传播和接受的生活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发现和分析语篇中那些人们习以为常因此往往被忽视的思想观念上,以便人们对它们进行重新审视…。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语言学基础、分析工具、研究现状及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述评。
二、哲学基础
批评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们根据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等早期著作,提出了批判性社会理论。批判的对象是意识形态。他们认为意识形态不仅具有阶级性,而且具有整体性,其特征是对社会全体成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不知不觉的压制,即使对它持不同意见的人也不能例外。他们进而认为,当今工业社会中的电视、报刊等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为现存社会对人的统治和操纵作辩护的,本质上是压制人性的虚假意识,必须批判。受批判性社会理论的启发,批评话语分析认为作为电视、报刊等意识形态工业中介的语言也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因此可以从语言分析的角度对这些工具进行批评。不过与“西马”激进的意识形态批判相比,批评话语分析家的意识形态概念要相对“温和”、“中性”一些。Fowler指出,提到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家并不是指一些虚假的思想或者因暴露出“被歪曲的意识形态”而在政治上不受欢迎的信念,更恰当地说它是一个中性的定义,与人们安排和证明自己的生活方式相关。Kress和Hedge也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认为它是从某一特定立场组织的思想体系,既包括歪曲现实的政治态度和理论,又包括科学和形而上学。Fairclough一方面认为意识形态不应等同于蛊惑性的宣传或偏见,另一方面又强调意识形态与人类的兴趣相关。意识形态涉及从某一特定的兴趣的角度对“世界”的表述。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激进主张不仅体现在对“意识形态”、“批评”等概念的定义上,还体现在它的学科主张和批评方式上,它坚持以语言学为主体,以语言
分析为手段,以此揭示语言与意识形态相互间的关系。
三、语言学基础
批评话语分析最主要的语言学基础是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家们接受Halli—day的观点,认为使用中的语言同时具有三大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根据Fowler和Fairclough,概念功能指的是说话者对世界及其各种现象的经验;人际功能指说话者对相关现象的态度和评价,用以在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建立一种关系;语篇功能是上述两种功能的工具,正是通过语篇功能,说话者才能说出可以被听话者理解的话语,该功能可以使话语与产生它的上下文及语境发生联系。
Halliday的“作为社会行为的语言”这一观点对于批评话语分析家(Chouliaraki &Fairclough,1999;Fairclough,1989,1992,1993,1995,1995;Fowler等1979;Fowler1991;Kress&Hodge,1979,1993)来说是一个核心观点。像社会语言学一样,批评话语分析认为语言结构和社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社会语言学里,语言与社会这两个概念是分离的,因此,人们不得不去谈论两者之间的联系,面对于批评话语分析来说,语言是社会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批评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另外一个主要观点是:说话者在词汇和语法两方面进行选择,这些选择有意或无意地受一些原则支配,并具有系统性。因此选择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的。Fowler等认为“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不是任意的或惯用的,而是形式代表内容”。总而言之,语言是受意识形态驱动的社会行为。
四、分析工具
Fairclough提出了如下的批评话语分析框架,他认为任何话语都具有三个维度:语篇(text)、话语实践(discourse practice)、社会实践(social prae—tice),如图1:
图1批评话语分析框架
图1表明,语篇是交际过程或者话语实践的产物。这个过程包括语篇的生成(production)、传播(distrlbution)和接受(consumption),所有这些都是由特定的社会实践条件决定的。在此基础上,Fair-clough提出了批评话语分析的三个方面或者三个步骤:(1)描写(describe)语篇的形式结构特征;(2)阐释(interpret)语篇与生成、传播和接受它的交际过程的关系;(3)解释(explain)交际过程和它的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语篇的各个层次和各种结构都可能具有意识形态意义,但对语篇作批评性分析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详细考察其中的每个语言成分。通常的做法是,在“对语篇的语境、功能和相关的社会关系具备丰富的直觉知识和准确理解”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中可能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某些语言结构和过程,然
后就整个语篇的意识形态作出有意义的概括。批评话语分析通常可以通过如下四种语言结构或过程来揭示语篇的意识形态意义。
(一)及物性(transitivity)
及物性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与小句(clause)如何表现概念功能有关,其作用是“把经验世界分成易操作的一组过程”,并表明各种过程的参加者和情景成分。过程主要有六种: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这些过程实际上是对小句表达概念意义的方式的概括和分类,它们与现实中真正发生的过程和存在的状态并不一定有对应关系。“选择哪类过程来表达一个真正的过程会具有重要的文化、政治或意识形态意义。”
(二)情态(modality)
情态系统表达人际功能。考察语篇的情态系统主要有两个目的:(1)弄清说话者对话语命题真实性所承担的责任的程度和对未来行为作出的承诺或承担的义务;(2)了解说话者对听话者和情景成分的态度,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和权力关系等。在英语里,除了情态动词、情态形容词和情态副词之外,人称代词、实义动词、时态和直接/间接引语等都可以表达情态意义。
(三)转换(transformation)
“转换”一词来自生成转换语法,但其含义在此有所不同。在生成转换语法中,它仅指两种语法结构之间的变化关系,但在批评话语分析里这种关系必须从话语的性质、语境和目的等方面加以理解。考察英语语篇中的转换需要特别注意名物化(nominalization)和被动化(passivazation)的运用。名物化指说话者本来可以用动词结构或句子表达某个意思,但却选择了名词短语。它有两种方式:(1)添加适当的派生词缀把其他词类的词转化成名词,如consciousness(意识)、acceptance(接受);(2)用名词短语代替动词结构或句子,如the deten—tion of black pupils(留下黑人学生)(比较Somebodydetained black pupils(有人把黑人学生留下);theshooting of 174 Africans(枪杀174名非洲人)(比较Somebody shot 174 AfricaDs(有人枪杀了174名非洲人))。名物化有如下四个效果:(1)大量使用名词性成分代替动词性结构能有效削弱整个语篇的动作感;(2)在名物化结构中情态和时态被删除,模糊时间概念和掩饰过程的参加者及因果关系等,创造一种非人格化的(impersonal)效果;(3)名物化结构使过程变成事物,从而产生客观化的效果;(4)影响词汇化(lexicalization),即产生新的词和短语以定义新概念或巩固现存概念。被动化具有三种效果:(1)删除动作参加者;(2)词汇化;(3)主题化(thematization),即把一个名词短语置于句首,以突出它所表达的信息。
(四)分类f(classification)
分类是指用语言赋予外部世界以秩序。语篇的分类系统指语篇对人物和事件的命名和描述,主要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实现。分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没有词,我们的世界将是一座经验的沙丘”。但是,语言绝非一种客观的分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