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研究述评
岳婷婷
【摘要】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学者探索英语教学的重要论题。

从相关文献来看,目前的研究成果呈现出研究对象多元化、研究方法多样化以及研究视角多维度的特征。

通过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研究的不足,并指出研究应该更多地关注英语教师在身份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名称】《英语教师》
【年(卷),期】2016(016)009
【总页数】3页(P67-69)
【关键词】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研究述评
【作者】岳婷婷
【作者单位】030051,山西太原,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我国对于教师身份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许多学者关注教师身份认同方面的研究,如对教师身份认同现状、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的探索。

而近几年来,有些学者开始关注教师身份的动态建构,考虑更多的是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动态地建构多重身份,以提高教学效率。

由此,与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相关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是我国学者关注的重点课题,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也是
学者不断探讨的问题。

随着身份建构研究的兴起,一些学者不再局限于过去研究的英语写作、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等角度,而是将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的相关问题作为新的切入点来研究英语教学活动。

目前我国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的相关研究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活动中的英语教师
对于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的研究,我国学者关注更多的是发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身份建构现象,且研究对象多为大学和高中英语教师。

徐敏和陈新仁(2015)研究
了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身份建构的类型和语用策略。

王卓和白雪芳(2015)则对高校商务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的意义和实践策略进行分析。

此外,刘筑湘(2014)以邵阳市新邵县第一中学的五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课堂话
语进行分析。

此外,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很多人开始选择利用网络学习英语,网络教学也成为一种趋势,因此,一些学者开始研究网络教学(或在线教学)中英语教师的身份建构。

吴珏(2015)对英语网络课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建构身份的语用策略进行
分析。

(二)新手型英语教师和优秀英语教师
我国学者对于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的研究对象基本可以分为新手型教师和优秀教师两类。

Tsui (2003)认为新手型英语教师是指已经完成职前训练,成功获得教师资格证却几乎没有教学经验的在校教师。

耿菲(2014)就曾探讨了大学英语新手教
师学习教学的过程,以及这种实践经历是如何建构教师身份的。

吴一安教授在对优秀英语教师的调查问卷中将优秀英语教师界定为:至少八年教学经验;教学成绩优异;非常受学生敬重和欢迎;获得过各级优秀英语教学嘉奖(杨盼盼 2014)。

杨盼盼(2014)从自我视角、学生视角和社会环境视角三个方面对中学优秀英语教师身份建构进行描述,并提出了中学优秀英语教师身份建构应具备
的五项具体内涵,即语言技能观、语言知识观、情感态度观、学习策略观和文化意识观。

在研究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的相关问题时,我国学者采用最多的是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以及实证研究法。

在采用个案研究法时,多以访谈和课堂观察为主。

有些学者也会将两种或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并辅以问卷调查法。

总体来说,在研究过程中,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

耿菲(2014)在研究课堂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建构时,采用了个案研究方法,对一名大学新手英语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调查,利用课堂观察和课堂录像以及访谈等研究方式收集音频、视频资料,之后将这些资料转写成文本,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

杨盼盼(2014)则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学优秀英语教师的身份建
构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该研究中,作者通过对八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和专业发展,并且向学生发放了问卷调查,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习策略指导以及文化意识传播情况。

除此之外,还整理了各位教师的课件,并将访谈的音频和教师的课件转写成文本,进行定性分析,并用Excel办公软件对调查文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的相互结合获取了更为全面的数据和资料,有利于更好地对教师身份建构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除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多样化以外,我国学者也从多个视角对英语教师的身份建构进行了分析,如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和语言顺应论等。

其中,话语分析是最为常见的研究视角。

大部分研究者在研究英语教师身份建构时,以Fairclough的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侧重于从该理论中的话轮转换、礼貌语、
话语交际结构以及情态语等方面来分析教师话语,研究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如何通过使用这些话语策略来建构其身份的。

刘筑湘(2014)正是将Fairclough的话语分析模式作为理论基础,发现在英语课堂中教师通过话轮转换、话题控制等话
语手段建构了其专业身份;教师通过模糊语、共同话题以及礼貌指令语建构其关联身份,并且这两种教师身份在建构过程中相互协调。

同时,英语教学活动往往涉及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这一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尤为显著。

由此,跨文化交际也成为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有些学者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着手,探讨英语教师身份建构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试图以文化教学为手段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张亚敏和刘小欣(2014)就以跨文化交际为出发点,研究课堂内外的文化对于英语教师身份建构过程的影响,并认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这样才能建构教师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由于语用学的迅速发展,许多学者开始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基础,研究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身份建构的动态顺应性,这也成为一个比较新颖的研究视角。

徐敏和陈新仁(2015)以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论为依据,指出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建构了博学型、权威型、亲和型以及同伴型这四种身份,而这些多元身份的建构正是体现了其在物理、社交和心理语境因素层面的动态顺应性,有利于满足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交际需求。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近年来,虽然我国学者在英语教师身份建构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研究成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研究对象不全面
目前,关于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的研究,我国学者将研究对象重点集中在大学教师和高中教师,而很少有文献以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

小学和初中正是英语学习起步和打基础的阶段,对今后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将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也纳入研究范围。

此外,现有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新手型英语教师和优秀英语教师,对于职前英语教师和普通英语教师关注较少。

与新手型英语教师和优秀英语教师相比,职前英语教师和普通英语教师更具有普遍性,也是英语教师成长过程中更为基础的阶段。

所以,
今后的研究也要更加关注这两类教师身份建构的相关问题。

(二)研究内容单一化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笔者发现,目前大多数文献对于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的研究局限于分析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建构了哪几种类型的身份,或是对教学中建构的两种身份类型进行比较和分析,或是探索英语教师通过哪些策略和手段建构了某种类型的身份,内容比较单一。

但是,仅仅将研究重点放在以上提到的几方面是不够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建构多元身份的过程中并不是只涉及这几方面。

英语教师的身份建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身份建构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一些难题,例如,在什么教学环境中应该建构什么样的身份,如果身份无法成功建构该怎样应对,该如何进行身份重构等,这些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问题也关系到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因此,学者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为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建构身份提供建议。

我国学者对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建构多元身份进行深入探索将有助于英语教师解决身份建构中出现的问题,进而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耿菲.2014.基于课堂教学的大学英语新手教师的身份建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6):20-24;43.
刘筑湘.2014.基于教师话语的高中英语教师身份构建研究[D].湖南大学.
王卓,白雪芳.2015.商务英语教师的身份建构与专业化发展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5):15-17.
吴珏.2015.英语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语用身份及其话语建构[J].广西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165-171.
徐敏,陈新仁.2015.课堂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建构及顺应性[J].外语教学,(3):50-54.
杨盼盼.2014.中学优秀英语教师身份建构实证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
张亚敏,刘小欣.2014.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身份的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4):37-39.
Tsui,A.B.M.2003.UnderstandingExpertiseinTeaching: Case studies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Verschueren,J.1999.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London:Arnol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