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词阅读】北宋诗歌:绮靡壮阔藏风骨
2024-2025学年鹤壁市语文高三(上)第一次综合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鹤壁市高三语文(上)第一次综合检测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2024.08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
如从此时到彼时、从此地到彼地之间隔着一个长度,人们就把这种时间、空间相隔的长度叫做距离。
“心理距离”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这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
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
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
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以另一种眼光,从它那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
“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岑参),“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刘长卿),“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樊)。
在这些诗人的眼中,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
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
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
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
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
202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词(含答案)
专题47 古代诗歌阅读——词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辛弃疾一丘壑。
老子风流占却。
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
寻思前事错。
恼杀晨猿夜鹤。
终须是、邓禹【1】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2】。
长歌自深酌。
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
西风黄菊芗【3】喷薄。
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
入江海曾约。
遇合。
事难托。
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
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
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注释:【1】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
【2】黄阁:借指宰相官署。
【3】芗:同“香”。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丘壑”两句,写词人占尽一丘一壑之景,意态风流。
B.“鸢飞”“鱼跃”既可看作现实景象,也可视为内心幻象。
C.“西风”一句,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败落的氛围。
D.“遇合”一词,意为能遇到知人善任的伯乐,获得重用。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脉脉”句用一“逗”字,写出了山泉灵动活泼的情态。
B.词人以兰、杜若等香草自喻,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
C.“莫击磬门前”一句,词人用典故表达自己不想求仕之心。
D.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词人形象不尽相同。
3.本词结尾句说“进亦乐,退亦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进亦忧,退亦忧”。
请结合本词和《岳阳楼记》结尾段内容,分别谈谈你对辛弃疾之“乐”与范仲淹之“忧”的理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答案】1.C2.B2.辛弃疾之“乐”:①享受幽居美景,生活潇洒自在;②建功立业,实现政治抱负;③不以穷达为怀,不看重仕进。
范仲淹之“忧”:①身处朝堂,心忧百姓;②退居江湖,心忧国事;③同道难觅,知音难寻。
综合测试10 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阅读)-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教师版)
综合测试10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阅读)时间:60分钟满分:54分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2024·山东日照·三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共2小题,共9分)。
游敬亭山谢朓①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迴溪。
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多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②,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③。
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④。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①南朝齐建武二年(495年),谢朓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由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该诗作于宣城太守任上。
②纡组:系佩官印。
③丹梯:指寻仙访道之路。
④睽:违背。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谢诗开头两句写远眺敬亭山,采用简笔勾勒,总写其貌:随后两句采用虚笔,写神仙灵怪安居于此山,—实景—虚境,笔触多变。
B.谢诗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敬亭山蔓藤交错、独鹤鸣叫、饥鼠夜啼等自然景象,烘托了内心的迷茫和痛苦,与“兼得寻幽蹊”蕴含的情感呼应。
C.李诗写众鸟高飞远去,孤云悠闲自在地飘走,暗示诗人观望敬亭山时间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D.谢诗和李诗写法不同:谢诗对敬亭山作了全方位的“逼真”描写,李诗则并未着力于此,而是将景物拟人化,以抒写自己的精神世界。
2.谢诗末句的“无睽”和李诗末句的“只有”都流露了诗人对自身状况的认识和情感态度,请结合全诗作出理解。
(6分)【答案】1.B2.谢诗:(1)诗人认为自己政治上受排挤,皇恩已薄,前途渺茫,选择畅游山水,寻仙访道于理无亏。
(2)“无睽”也流露出失意的怅惘和一丝怨愤。
李诗:(1)鸟飞尽,云飘走,客观上只有敬亭山陪伴自己:(2)深层看,“只有”委婉道出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无比孤独;(3)“只有”也流露出诗人对山的喜爱及以山为知己而获得的欣慰之情。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这篇《登幽州台歌·陈⼦昂(注释|翻译|赏析|讲解)》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作品简介】 《登幽州台歌》由陈⼦昂创作,被选⼊《唐诗三百⾸》。
作者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河依旧,⼈物不同”来抒发⾃⼰“⽣不逢⾠”的哀叹。
语⾔奔放,富有感染⼒。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限;第四句写诗⼈孤单悲苦的⼼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
句式长短参错,⾳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的唐诗三百⾸栏⽬。
【原⽂】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昂 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泪下。
【注解】:(1)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兴。
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建。
(2)前:向前看。
(3)古⼈、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的贤明君主。
指:燕昭王(4)念:想到。
(5)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
(6)怆然:悲伤的样⼦。
怆(chuàng 创)然:凄伤的样⼦。
(7)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
涕下:流眼泪。
【韵译】: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限渺远,我深感⼈⽣短暂,独⾃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讲解】: 这就是陈⼦昂登《幽洲台歌》的原⽂。
这⾸诗曾被誉为初唐诗歌之绝唱,是陈⼦昂的重要代表作之⼀。
它的这四句诗从语⾔、⽂字上没什么障碍。
⼤意是,往前看看不到古⼈,往后瞧瞧不见后来的⼈。
天地宇宙茫茫⽆垠,遼阔⽆边,⾃⼰孑然⼀⾝、⽆限孤独,禁不住伤感地流下了眼泪。
不过这只是字⾯上的意思。
但这⾸诗能成为初唐诗坛之绝唱,为历代所传诵,决不是这样简单的意思,⽽是有着更为深刻、丰富的含义,更为复杂的⼼情和丰富的余蕴的。
那么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这得结合陈⼦昂的经历、诗歌主张及创作实践加以探究。
第25篇 《短歌行》(原卷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25篇《短歌行》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短歌行》曹操青青子(),()()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鹿鸣,食野之()。
我有()宾,鼓瑟吹()。
明明如月,何时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度(),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南飞。
绕树三(),何枝可依?山不厌高,()不厌深。
周公吐(),天下归心。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2024·山东济宁·三模)曹操《短歌行》中“(),()”两句,以山海为喻,表达了对接纳人才、天下归心的渴望。
2.(2024·河北石家庄·三模)曹操《短歌行》用礼贤下士的诚心吸引人才,而《过秦论》中“(),()”两句写各国诸侯用珍宝土地招揽人才。
3.(2024·浙江绍兴·二模)中华文化在给孩子取名字时有从《诗经》与《楚辞》中选词的传统,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名字就取自《诗经·小雅》中的“(),()”两句,曹操在《短歌行》中也直接引用了这两句。
4.(2024·上海青浦·二模)曹操《短歌行》中,“(),()”两句写诗人沉思吟咏,表达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5.(2024·陕西·一模)古人创作诗词好仿《诗经》以比的手法叙事抒情,如曹操在《短歌行》中就曾用“(),()”两句比喻贤才的求而不得,以此点明忧愁不断的原因。
6.(2024·西藏拉萨·二模)三国时期,曹操视野广阔、气魄宏大,曾三下“求贤令”,在《短歌行》中借周公礼遇贤才的典故,表达自己广纳人才,要实现一统天下的宏图大业的句子是:“(),()。
”7.(2024·甘肃张掖·三模)古人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意即贤才难求。
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来表达自己贤才难求之忧。
2023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考试(新疆哈密市石油高级中学)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诗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
但这座山峰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
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
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这样宋人就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于是宋人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
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
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
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
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的山水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
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
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
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
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
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
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
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
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
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宋诗终于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
上海二中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海二中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①不遇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②,看竹③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
吕逸人即吕姓隐士。
②凡鸟: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稀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风”字而去,嘲讽稀喜是“凡鸟”。
③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
B.诗人寻友不遇,借典故表达了未见到吕逸人的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
C.作者笔下的吕逸人所居之境,青山妩媚,流水多情,身处自然,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
D.这首诗既有上下句虚实相间,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笔姿灵活,变化多端,颇有情味。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作简要分析。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__________________,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__________________,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__________________,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青海西宁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
青海西宁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考语文押题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养心殿中,道光皇帝屏退了众人,殿内一点斑驳的烛光映照着御笔,留下了细长的影子。
御案一旁,是决定大清未来发展的立储鐍匣。
暮色已至,整个紫禁城里都很静,各个宫门也都下了钥,“小心火烛”喊过了两遍了。
往日这个时候,皇帝早已经歇下了,寝殿外四个八个的有那么几名太监。
唯独今天,这里依然有烛火,却没什么人气。
这几个字是他刚刚在“中正仁和”匾额前“溜达”一百二十四圈决定出来的。
殿门口侍立着伺候他的太监穆水方,他爱管他叫“小方子”。
小方子远远地看不着道光在“立储名单”上到底写了什么,但那毕竟是秘密立储嘛,秘密的东西,是个人都愿意去偷偷瞟一眼。
只见道光深思熟虑后,叹了口气,写了些什么。
小方子只见他的其中一笔是长长的一竖。
小方子心里知道,这太子立的是六爷了。
大家都知道,这未来的储君不是四爷奕詝就是六爷奕诉。
既然其中一笔是“丨”,不是六阿哥又会是谁呢?但小方子心里清楚,他不会像当年和珅那样,在乾隆爷禅位大典前一天晚上,偷偷跑入嘉庆爷的潜邸,告诉他被选为“继承人”的好消息——毕竟,和珅死的太惨了,小方子当年可是听说过的。
道光撂下笔,等着墨迹干透了,才小心翼翼地把密旨卷好,封进了鐍匣内。
招了招手,指了指东面。
小方子会意,知道皇上要把鐍匣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后。
直到道光皇帝驾崩那一日,小方子都没有说出这个谜底。
随着“上崩”从圆明园传出,传向紫禁城,传向全国,这个谜底也总算是要揭开了。
毕竟是伺候过道光的老人儿了,小方子合计着怎么着也该自己享享清福了,不如这个时候说出皇上——不,这个时候应该叫“先帝”——的接班人,让六阿哥好记着自己侍奉先帝有功。
专题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专题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一、(2023·河北衡水·河北衡水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煮海歌①(节选)柳永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遇;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
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馀财罢盐铁。
太平相业②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③。
[注]①这是柳永为晓峰盐场监官时的作品。
煮海:指的是煮海水制盐。
①相业:宰相的功业。
①夏商周时节:儒家理想的太平盛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描写了煮海之民的艰辛,表现出柳永为官关心民疾、为民请命的一面。
B.诗中的煮海之民与《卖炭翁》中的老翁神似,都辛勤劳苦至极却无法果腹。
C.诗人从赋税重、徭役多、皇帝寡恩等不同角度揭示了造成人民痛苦的原因。
D.结句希望宰相发挥盐在治国中的作用,立下功业,重现夏商周的太平盛世。
2.有人认为“安得母富子不贫”中“母富”应为“母贫”更符合逻辑。
你赞同“母富”还是“母贫”?请结合诗歌阐述理由。
【答案】1.D2.我认为“母富”更符合逻辑。
“母富子不贫”,是说一代代的煮海人都能安居乐业,不再受贫。
“安得母富子不贫!”以反问的语气强化了这种美好愿望是不能实现的。
表现了柳永对统治阶级搜刮政策的不满及对盐民的深切同情。
如果用“母贫”,诗歌的表现力和批判的力量不如原句强烈。
如果认为“母贫”更符合逻辑,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发挥盐在治国中的作用”错,“太平相业尔惟盐”作者希望统治者对盐民推行仁慈的政策,洗尽甲兵,停止征输,罢除盐铁之税,这才是太平盛世宰相的功业。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我认为“母富”更符合逻辑。
“母富子不贫”,“母”和“子”代表两代,甚至代代煮海人。
是说一代代的煮海人都能安居乐业,不再受贫。
“安得母富子不贫!”“安得”怎么能够,以反问的语气强化了这种美好愿望是不能实现的。
甘肃省玉门市一中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甘肃省玉门市一中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庭芳纳兰性德堠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
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
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
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②胜负,翻覆如斯。
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
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
年华共、混同江③水,流去几时回。
(注)①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
②棋枰:棋盘,棋局。
③混同江:水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写眼前实景,景中见情,营造一种厚重、凄迷的历史氛围。
B.上片六、七句,极尽折转,写出作者欲以满腹经纶报效国家的雄心。
C.下片四至七句,抒写了历史之无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只剩“断碣残碑”的慨叹。
D.该词一改作者描写爱情、友情、乡情的哀感顽艳词风,属于清怨悲壮的边塞词。
2.全词以“悲”字贯穿全文,请结合词的上片简要分析这一“悲”字是如何体现的?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某高校宿管阿姨徐根娣本来要退休了,结果她所管的800多名学生集体“请愿”,将她留了下来,原因之一是徐阿姨不到一个月就能记住所有新生的姓名、专业、班级、籍贯。
材料二:蛟龙号是目前全球下潜深度最大的载人潜水器,为我国深海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母新轮机长刘军是幕后英雄之一,他像保姆一样呵护蛟龙号的安全,确保了每次任务圆满成功。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
2023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质量检测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人士大夫在诗词中常表期待归隐田园和山林之意,而诗词中也常言向往寄身江海。
但不同于归隐田园的躬行实践,诗人的江海余生,侧重彰显漂泊中的自由洒脱,是对“生活在别处”的浪漫想象。
首先,“江海”作为常见意象,除实指江河湖海外,也表心胸开阔、才情过人之意。
当江海表隐逸之情时,最典型的表达是终老江海。
这非文人骚客的独有想象,孔子就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因失意而欲退隐是文人常态,但终老江海中更重洒脱之意。
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便非常典型,因遭遇挫折而想扬长而去。
另一范例是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李白与苏轼的想象潇洒且快意,这固然与两人性格有关,但即使柳宗元也曾言“幸因解网入鸟兽,毕命江海终游遨”。
显见诗人的江海余生不仅意欲逃离尘劳,更期待寄身江海后的超脱。
在这类想象中,“江海”常与“五湖”结合。
越王复国后,因其“可与履危不可与安”,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李白尤爱此典,翩然而去的范蠡,实现了他“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理想。
范蠡“乘轻舟”而去,故“小舟”“扁舟”也是高频意象。
“扁舟”虽自由,却只够容身,不能如陶渊明所言“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但驾扁舟于江海间,不再附着权力体系,也不留恋私人情感。
诗人想象“寄余生”的“江海”,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水域,不论人生失意还是功成身退,都能于其中彻底远离尘世纷扰。
其次,将江海余生与归隐田园相较,更能显其差异。
固然二者都意在脱离仕宦尘劳,不再被其束缚,从而掌握人生自主性。
且从可行性言,似乎都可付诸实践。
但江海余生中,不论是“江海”“五湖”还是“扁舟”,都非具象所指,也非实际规划。
以苏轼为例,他多次表示人生远景是和苏辙“归田”,其言“老去归田只此身”,又说“归田计已决”,后来苏轼也确实在宜兴买地。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金陵怀古(其四)王安石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
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
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回顾往事起笔,写赵宋王者之师的摧枯拉朽之势,“将军谈笑士争降”与“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颔联前一句写敌国的黄旗不复飘扬,所谓“三百年王气”黯然而终;后一句用了龙泉宝剑的典故,“紫气空收”表明敌国君主的运数已尽。
C.颈联笔触从怀古幽思中回到现实,将眼前残破的城楼、废旧的宫殿与新生的草木形成对比,对赵宋王朝的衰败发出无限感慨。
D.全诗语言概括精练,主题极富深意,既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也包含诗人作为思想家深沉睿智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琴艺术吴钊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因琴相知、因人绝弦的千古美谈,讴歌了超越现实存在的心灵沟通,在被后世传诵数千年的岁月中,每每会激起“天下谁人能识君”的深深感叹。
古琴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音乐体系的基本特征,构成了华夏民族音乐审美的核心,经过两千载岁月浸润而臻于完善,已成为再现中华传统艺术风貌、重拾传统文化记忆、传承民族文化血脉的重要精神遗产。
古琴艺术与中国其他传统器乐艺术形式相比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律学、乐学、斫琴工艺、演奏技巧、传承方式以及哲学、文学、社会生活等领域都具有突出的高雅文化特点。
相比于传统乐器,古琴琴体形制特殊,制作工艺精致,兼具视觉审美与实用器物的双重价值。
2025届福建龙岩市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福建龙岩市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令王安石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的作品,首句歌颂了“历遍穷通”的伊尹和吕尚,展示了一代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感情。
B.“若使当时身不遇”词人为伊尹和姜子牙感到庆幸,也为没有被知遇的英雄而惋惜。
C.下阕首写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遇合”就会“风虎云龙”,使国家兴盛。
D.本诗用典贴切,借用历史中二位“英雄”,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2.某位评论家说:“二翁合也,均本诗之□□也”,这两个字是本词的词眼。
你知道词眼是什么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历史是对过去的认知,这是一条再简单不过的常识。
然而问题在于:什么是“过去”?我认知的又是“过去”的“什么”?是行动,还是思想?对于克罗齐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过去”和“现在”再无法脱开干系;而对于柯林武德来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和哲学要实现同一。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过去”?“过去”是指刚刚过去的“过去”,还是已过去久远的“过去”?对前者的意识可称“当代史”,而对后者的意识则是“过去史”。
我们对当代史的兴趣容易解释:我们生活在它的巨大影响之下,它鼓舞万物,摩荡时世。
但我们为何对遥远的古代史充满兴趣?原因仍与上相同,古代未成绝响,它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在人类的精神活动中,“现在”并非遗世独立,“过去”保留在“现在”之中。
甘肃省高台一中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高台一中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开篇指出弟侄虽然生活贫穷,但意志并未消沉,依然执着于学业。
B.诗人赞美自己的弟侄处于世道纷乱之时,却不受外界的影响,勤奋修业。
C.虽处“干戈地”,却修“礼乐风”,颔联凸显了诗人弟侄卓然高洁的品格。
D.诗人勉励弟侄不要荒废学业、虚度光阴,年少时付出的辛苦于终身有益。
2.诗歌的颈联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诗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润泽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利用自然的朴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
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
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治理体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黄沙漫天妥善杀鸡取卵如火如荼B.黄沙漫天妥当以卵击石如日中天C.过眼云烟妥善杀鸡取卵如日中天D.过眼云烟妥当以卵击石如火如荼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广东省潮州市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潮州市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驿舍①陆游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②。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
皆馆于是。
”②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
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奋发有为和超然物外的情感。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2.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
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套路贷”案件,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
被害人因沉迷网络赌博,不仅花光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债务,在同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款数目从6000元累积到10余万元,翻了近20倍。
(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偕1.3万欠100余万》)材料二: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并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催贷。
2023届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届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宋韵美学具有非唐的大国韵度。
如果说唐代诗人的大量边塞诗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国气度和多民族文化交融,那么,宋代艺术就不免刻意调低了此一音高,而以相对纯粹的中国品格凸显出来,它以婉约风格的宋词和经典色彩的天青色宋瓷为代表。
又如果说唐人以气胜,那么宋人以韵胜。
气更偏于自然,韵则偏于人化。
不妨说,宋代文化终于脱胎换骨,形成了中华文明传统的新内核,它具有某些内敛又优美的品格,这些品格具有极度向内搜求的特点。
似乎,近世感的获得是不需要历史连续性的,这就使得向历史回溯失去了必要性和动力。
质言之,唐宋之际发生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基础性的意义上,我们说它的大国韵度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唐”的。
(摘编自张节末《论“宋韵”的美学向度》)材料二:关于宋代文化的特点,有不少学者作过探讨。
著名宋史专家刘子健具体论证了宋代尤其是南宋文化的“内省”特点。
傅乐成教授总结唐、宋文化“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唐代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宋代文化则在“民族本位”的基础上,转向“单纯与收敛”,到了南宋,由于道统思想的确立,其“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坚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
也就是说,宋代文化具有既单纯内敛又具有排他性的特点,这与刘子健的“内省说”有相同之处。
宋代文化的确具有“内省”或“内敛”等特征,但如果作深入观察,也许可以发现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宋人在“祖宗家法”引导下,通过内省创造的所谓“宋型文化”,与“开放性”“复杂性”等特征并非对立。
与“四夷既服”、雄踞东亚的唐代不同,宋代版图狭小;而在五代十国的近一个世纪,北方少数民族的实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北宋就经常遭到西夏的侵扰;南渡后,更是只剩半壁江山。
因此,宋人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
【高一上】2023—2024上学期名校高一期末考试试题精编古代诗歌阅读(五)含答案
【高一上】2023—2024上学期名校高一期末考试试题精编古代诗歌阅读(五)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0.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三句虚实相生,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远的时间背景,风格雄浑苍凉。
B. “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
C.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是对“江山如画”的映照。
D. “羽扇纶巾”写的是诸葛亮,此处借诸葛亮衬托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的儒将形象。
11. 根据教材第三单元学习任务,读书小组要给《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一则文学短评。
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写景·咏史·抒情。
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笑。
请你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至节宿翁源县与叶景小酌①杨万里此县谁言是强名②,古来十室亦琴鸣。
只嫌六七茅竹舍,也有两三鸡犬声。
村酒分冬胜虚度,霜风一夜辨新晴。
半生客路逢佳节,佳节何曾负半生。
【注】①淳熙七年(1180),杨万里从家乡出发到广东任职。
诗人匆匆赶路,经过翁源县,作下这首诗。
至节,本诗中指冬至。
②强名:勉强称做,虚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联写诗人在翁源县的所听所见,“琴鸣”“茅竹舍”“鸡犬声”,蕴含着怡然之情。
2021年浙江省海盐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浙江省海盐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女织王开岭①古人的生活图景,一语概之:女织男耕。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田夫蚕妾、牛郎织女,乃最典型的人生单元,亦是最完美的衣食组合与温饱设计,堪称天意。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华夏先民的栖息史,五千年的村野炊烟,就这么飘飘袅袅,在“锄禾日当午”的挥汗和“唧唧复唧唧”的织声中,走到了二十世纪。
②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钟一样,停了。
这个朴素的生活方程、貌似永恒的家务公式,逻辑解散了,使命结束了。
城市,彻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织的“大脱产”时代;乡村,耕虽依旧,织却消匿。
这是技术飞跃和社会分工之果,无可非议。
③我想说说“女织”,从人生美学的角度。
对“女织”的蒸发,我略感惋惜。
我指的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她,我看重的是“织”的情感内容和性别审美。
当一位女性在为恋人、丈夫、孩子织一件毛衣,围巾或袜子时,她用手指和棒针、用密密麻麻的经纬和几个月聚精会神——所完成的仅仅是一个物吗?当然不,这更像一场无声的抒情。
她用温婉和柔韧,用细腻和漫长,用遐想和劳累,实现了一桩女性独有的心愿。
每一针、每一环,都是一记笔划、一个字眼,她把所有心思都织了进去,融入这件最贴身的东西里去了。
这比花要美,比甜言蜜语动听,比珠宝首饰贵重。
为此,她的手可能会磨茧,但她不在乎,心里甜。
④我记得年少时,中国女人的怀里都有一团毛线,须臾不离,像抱着婴儿。
即便在我青春时,这个情景仍随处可见。
那会儿,机器造羊毛衫已铺天盖地,但她们仍不放弃这事业。
⑤那是个不嫌“慢”的时代。
那是个用手工抒情的时代。
那个时代的女人,都会留下一枚标志:食指和中指的上部略显糙厚。
她们是美丽聪慧的女人,多情而勤奋的女人,懂得“织”的元素和成分,懂得“亲手”的含义,懂得用“繁琐”“辛苦”构造一件贴身之物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