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朗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爱上朗读

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朗读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步加深的过程。当前,在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三多一少”的问题,教师空洞繁琐的分析多,不必要的提问多,灌输式的讲解多,学生潜心读书的时间少。要改善这种状况,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爱上朗读从而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提高教学质量。

一、让学生在范读中感受朗读的美妙

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这种现象:让学生自己阅读,爱怎样读就怎样读,学生读过之后指名读,在被点名诵读的几个学生都没有读好的情况下,教师却总会再请,由于屡次受挫,学生越读越没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课文,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子,要很流利地读出来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在低年级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语音是口耳之学,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加上学生极强的模仿能力,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如笔者教《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时,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小竹排,顺水流”,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对景物喜爱之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学生读着读着就陶醉了,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亲身感受着那里如画的动人美景。

二、让学生在自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笔者将一节课中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读出汉字的读音,然后个别检查,看学生是否读得准确,给比较容易读错的字注音。而在读音准确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要读准每个字,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功夫。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已经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了。这时,笔者再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针对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使他们在朗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对读好课文的信心,进而爱上朗读。

三、让学生在引导下感受朗读的激情

语文是母语教学,学生在生活中都在观察、体验、学习,也就是说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取、重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引导。有的课文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有体验,然而学生没有读出该有的情感。正是因为没有找到让学生体会的切入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的:要求有感受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教师要在引导上多下工夫,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和积累生活经验,在朗读中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即使课文中写的人或事离自己的生活较远,学生也可以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还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此外,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入情入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体会。如在教课文《自己去吧》的时候,笔者请两位学生分别头戴鸭妈妈和小鸭的头饰,进行角色扮演。当小鸭子从蛋壳里钻出来,睁开眼睛看见漂亮的花,清清的小河,会想到什么?学生说:“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心里很高兴,小鸭请求妈妈带他去游泳。

这时请学生朗读小鸭说的那句话:“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通过角色的扮演,学生立即读出了高兴、恳求的语气。鸭妈妈听到了小鸭的恳求,摸了摸小鸭的头亲切地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鸭妈妈那亲切的语气,充分地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总之,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激情。

四、让学生在朗读中得到思维的拓展

我们都知道,人不管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人体多器官的共同参与来完成的。同样,朗读也是学生多器官的紧密配合而完成的。朗读时,眼、嘴、脑、耳等多种器官配合、协调,集中思想,倾注感情,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音的语言这个复合感知的过程,能开拓思维,激发情感;训练说的过程,让学生读出文中语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把对局面文字的感知和情感联系来理解课文,再现情境,意会内涵。

学生通过对课文《自己去吧》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已经深刻地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抓住这一点,笔者利用学生特别喜爱小动物的心理,请学生任意选择几种喜爱的小动物,仿照课文的故事形式创编小故事。

可当几位学生讲完故事后,就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他们讲的故事不精彩。”笔者马上就问;“哪儿不精彩?”她说:“他们没有把动物是怎样掌握本领的过程讲具体,只是跟课文上一样说:过了几天就学会了本领。”笔者连忙竖起大母指表扬她。

笔者适时地提出:小鸭自己学游泳会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呢?由于许多学生喜欢游泳,学过游泳,对这一问题自然十分感兴趣,纷纷结合自己所见所闻和实践经验进行想象:小鸭呛水,小鸭遇到风浪,小鸭碰到障碍物……,想象丰富又合理。

通过练习之后,学生讲的故事就更精彩有趣了。这样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认真思考,引导学生用准确、通顺、完整的句子说话,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规范学生在说话、造句、写作等各方面的语言能力,逐步使口语规范化,发展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陶冶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至理名言提醒我们:注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让学生爱上朗读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让我们一起努力,使朗读之花开满语文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