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力衰竭患者52例临床诊治分析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52例临床诊治分析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52例临床诊治分析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2-03-23T16:25:31.8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41期作者:陈小莉[导读]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为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辽矿集团总医院梅河医院内科135019 陈小莉【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为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感染为主要发病诱因,且往往合并其他内科疾病,以冠心病为主,且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结论病因多,合并症多,症状不典型往往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特点,应引起足够重视,避免误诊误治。【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慢性心力衰竭是日趋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病结构或功能衰退损伤进而影响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的结果,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该病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及临床疗效欠佳的特点[1-4]。该病的患病率为0.50%~1.61%[5-7],其中,男性为0.70~0.95%,女性为1.00~2.28%[5-6]。该病发生后,不仅患者本人及患者的家庭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且也导致患者家庭和国家的经济及精神负担明显加重[]。本研究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等,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 2005 年慢性心衰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8]。其中,男性89例,女性83例;年龄65~93岁,平均年龄(78.63±6.82)岁。 1.2 研究方法收集并且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转归。 2 结果 2.1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诱因特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多有明显诱因,在17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有157例(91.28%)患者有明显诱因,55例(31.98%)为感染,41例(2 3.84%)为心律失常,33例(19.19%)心肌缺血,19例(11.05%)电解质紊乱,12例(6.98%)输液过速或者过量,9例(5.23%)贫血,3例(1.74%)因劳累和情绪激动诱发。 2.2 伴发疾病50例(29.07%)患者患有冠心病,43例(25.00%)患者伴发高血压,36例(20.93%)患者伴发糖尿病,27例(15.70%)患者伴发肺心病,13例(7.56%)患者伴发风心病,3例(1.74%)患者伴发心肌病。 2.3 临床表现 156例(90.70%)患者出现疲劳、乏力,98例(56.98%)患者出现咳嗽、气急,86例(50.00%)患者出现心律失常,61例(35.47%)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及气短,52例(30.23%)患者出现夜尿多及体重增加,35例(20.35%)患者出现下肢水肿,31例(18.02%)患者出现恶心及食欲减退,27例(15.70%)患者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21例(12.21%)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2.3 辅助检查 34例(19.77%)患者有贫血;45例(26.12%)患者血白细胞异常;47例(27.33%)患者血钠102~126mmol/L;49例(28.49%)患者血钾2.1~ 3.5mmol/L;X线胸片结果:98例(56.98%)患者肺纹理增多;46例(26.74%)患者心影增大;43例(25.00%)患者肺淤血;41例(23.84%)胸腔积液;39例(22.67%)患者肺炎;心电图检查结果:97例(56.40%)患者ST-T改变;76例(4 4.19%)患者心律失常,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心脏彩超结果:69例(40.12%)左室舒张功能减退,61例(3 5.47%)患者心脏射血分数降低(EF<0.5),21例(12.21%)患者单个或多个瓣膜狭窄和(或者)关闭不全,19例(11.05%)患者心包积液。 2.4 治疗及转归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常规卧床休息,制动,低流量持续吸氧,针对性的积极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原发病,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感染、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扩张血管,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及对症支持治疗。确诊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后,给予地高辛0.125mg/次,1次/日,氢氯噻嗪25mg/次,1次/日,安体舒通20mg/次,1次/日,依那普利2.5mg/次,1次/日,倍他乐克6.25mg/次,2次/日,为起始剂量,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渐调整剂量至靶剂量,同时辅以基础治疗。经过治疗15~25天积极治疗,146例患者病情缓解出院,17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9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老年人心衰的高发病率与左心室功能的老化及高血压及其他慢性致病因素的累加效应有关。另外,心衰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在老年人中常得不到积极治疗,这些因素导致老年人心衰发病率高,有效治愈率低。由于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差和心脏病相对较重,对非老年人无关紧要的负荷,就可使老年人发生心衰。因此,诱因在老年人心衰中所起的作用比非老年人更重要。本研究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感染为主要发病诱因,且往往合并其他内科疾病,以冠心病为主,且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造成误诊误治。这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9-10] 老年人有多种疾病并存,症状多变,病情反复,诊治较困难,老年人心衰不易诊断及恰当的治疗,患者和医生常认为心衰症状是老化的表现,因此,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工作中,既要注意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更要注意心力衰竭易被忽视的不典型症状,重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病因,多诱因,多种并发症共存的特点,尽早发现被其他疾病所掩盖的心力衰竭征象,减少误诊或漏诊,并及时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老人心衰去世前有什么症状

老人心衰去世前有什么症状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老人心衰去世前有什么症状》的内容,具体内容:老人心衰,用药物治疗心衰往往只能起到缓解症状、解除患者一时痛苦的作用。那么,老人心衰去世前症状是什么呢?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老人心衰去世前的症状,希望能帮到你。老人心衰去世前...老人心衰,用药物治疗心衰往往只能起到缓解症状、解除患者一时痛苦的作用。那么,老人心衰去世前症状是什么呢?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老人心衰去世前的症状,希望能帮到你。 老人心衰去世前的症状 1、老人心衰去世前的症状 心衰病人在去世之前大多会出现胸口闷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果发现不及时是会直接导致死亡的。或者是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达30~40次/分端坐呼吸面色灰白、发绀、极度烦躁、大汗淋漓同时可频发咳嗽等。心衰的诊断是预防的前提所以即使发现可以少很多的麻烦。根据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心血管病的病史,有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的临床症状,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肝脏肿大的体征,有心腔扩大、第三心音、水平升高等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有收缩性心力衰竭或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可作出诊断。 2、什么是老人心衰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功能不全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症,通常,这种损害源于收缩功能不全。所以心力衰竭多以心输出量降低为主。在这种情况下,

心室射血量降低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个大的,扩张的心脏和降低的射血分数,较为少见的是舒张功能不全。其心室充盈不足源于室壁顺应性降低、但多数不扩大。 3、老人心衰的症状 3.1、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较早出现的主要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最常见发生在重体力活动时,休息时可自行缓解。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发作。病人突然醒来,感到严重的窒息感到和恐怖感,并迅速坐起,需 30min或更长时间后方缓解,通常伴有两肺哮啼音,神经张力增高,肺小支 气管痉挛及卧位时隔肌抬高,肺活量减少等因素有关。 3.2、咳嗽、咳痰和咯血:咳嗽是较早发生的症状,常发生在夜间,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或停止。痰通常为浆液性,呈白色泡沫状,有时痰内带血丝,如肺毛细血管压很高,或有肺水肿时,血浆外渗进人肺泡,可有粉红色 泡沫样痰。 老年人心衰的主要特点 1、精神症状突出:心衰时常伴有失眠、焦虑不安,或嗜睡、表情淡漠、呆滞等。这与心衰时心脏排血减少,脑细胞缺氧有关。 2、心衰症状易被掩盖:老年人常有多种疾病并存,相互影响,造成病情复杂化,症状多样性,掩盖心衰症状。应关注老年人的心率与呼吸情况,如果出现心率过快或心律不齐,以及呈现阵发性呼吸困难时,就要虑及心衰,及时去看医生。 3、夜尿增多:夜尿增多是因为白天活动增多,回心血量相对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肾脏血流灌注量减少,故而尿量减少;但到了晚上,老年人卧床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体会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适量利尿剂、强心剂以及硝普纳联合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贝格尔(氏)肾病(BNP)、心功能分级(NYHA)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标签:重症心力衰竭;老年;临床治疗;疗效 心力衰竭是心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静脉回流无器质性障碍发生的情况下,心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而导致的心排出量明显减少,对机体代谢需求供应不足的一种综合征[1]。主要好发人群为老年人,其发病特点发病急,进展快且不易控制,病死率相对较高。为了减少病死率,很多专家都提倡“早发现,早治疗”这一宗旨,故临床诊断准确性对治疗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方式与疗效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59~3岁,平均年龄(69.2±3.7)岁;其中高血压24例、冠心病13例、肺心病16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利尿剂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血容量、心脏负荷明显降低,达到改善新功能的疗效[2]。根据情况联合使用强心苷类药物以及β-受体阻断剂等,临床上为了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以及调节心律失常的状态,多选用美托洛尔、维卡地洛等。根据以上治疗原则,对照组患者给予适量利尿剂、强心剂以及硝普纳联合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3],其中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d,而美托洛尔的服用剂量则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而定,一般情况下,在服用前期将药量控制12.5~25.0 mg/次, 2次/d,服用1周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量,但是要保证最高用量不能超过50 mg,以确保患者在耐受的安全范围内。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 【摘要】对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采取一般护理、对症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护理等护理措施,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使得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最终都发展成此病,是心血管病人的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常见综合症,大多伴有多年的心房颤动、高血压、瓣膜病及冠心病等。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是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合理完善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患心力衰竭的老年病人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0~78岁,平均68.2岁。其中冠心病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11例。 2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体位护理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变化并记录。轻度心力衰竭者,采取头高位睡眠以减轻肺淤血,减轻夜间呼吸困难症状。中度心力衰竭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明显者予半卧位或坐位。重度心力衰竭者者或急性左心衰竭者,取端坐位,同时双下肢下垂,使回心血量减少,用以缓解呼吸困难。 2.1.2 预防静脉血栓、压疮对长期卧床患者要定时翻身,注意患者的身体下垂部位,如取半卧位的患者应观察骶尾部,可下床活动者则应注意踝部及足等处,长期卧床者应注意受力的骶尾部,因此处皮肤极易形成压疮。应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并定时翻身,以免皮肤破损,防止压疮形成。据报道,在慢性心衰住院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0~80岁的占18.91%,属高发人群[2]。 2.1.3 吸氧管理鼻导管或鼻塞12h更换1次,以保持通道顺畅。湿润呼吸道,以加大湿度。合适的供氧温度为32℃~35℃。采取加温湿化氧疗和鼻腔滴入石蜡油或口唇擦拭甘油可防止患者持续吸氧造成口鼻干燥。CHF患者吸氧流量一般2~4L/min,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流量为1~2L/min。鼓励患者适当饮水[3],同时用氧效果要及时观察并记录。 2.2 对症护理患者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失眠、烦躁、尿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老年重症心衰的治疗资料。结果:本组78例患者中,2例因严重心肌缺血并发心源性休克死亡,5例合并尿毒症死亡,1例因重症感染并发DIC死亡,其余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对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治疗,在充分评估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并兼顾老年人生理、病理特征的基础上,合理应用常规抗心衰药物能够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标签: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0-0126-02 2005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重症心衰患者78例,本文拟对该类患者的治疗谈几点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8例患者中,女12例,男66例;年龄61~89岁,平均75岁。其中,冠心病30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扩张型心脏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2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3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标准分级,心功能均为Ⅳ级。 1.2诊断 本组患者均通过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B型利钠肽等检查明确病因及诱发因素。主要指标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少尿、下肢水肿、肺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增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心功能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31%~48%,B型利钠肽(BNP)大于400 pg/ml。 1.3治疗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与中青年相似,治疗多采取强心、利尿、扩张血管药物等综合措施[1]。但由于老年人往往伴有多器官功能减退,且生理的应激能力下降,影响药物疗效并易产生不良反应,同时也影响了药物的正常应用。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本组所有患者予以去除诱因,限钠限水,应用呋塞米20 mg,2次/d口服,螺内酯20 mg,2次/d口服,呋塞米40 mg,2次/d静注。如血压不低于100/60 mm Hg,可与硝酸甘油10 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50 ml中,以5~10 g/min微量泵持续泵入,每5~10 min增加5~10 μg/min,根据血压和病情确定维持量(适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者)。或硝普钠50 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50 ml中,以20~100μg/min微量泵持续泵入(适用于高血压性心脏病者)3~5 d。对心率大于60次/min,且无急性左心衰发作,心功能小于Ⅳ级者,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11.875 mg,1次/d口服,酌情逐渐增加至23.75 mg,1次/d口服,并长期维持(只要没有停药指征)。对血肌酐小于200 mol/ml,血压大于100/60 mm Hg者,给予缬沙坦80 mg,1次/d口服。如心率小于60 次/min原则上不用β受体阻滞剂,不常规应用洋地黄制剂。如有急性左心衰发作或病情需要,可予西地兰0.2 mg静注,也可予吗啡3~5 mg静注(或皮下注射),必要时可重复。对并发频发室性早搏者可予胺碘酮200 mg,3次/d口服,5~7 d后改为200 mg,2次/d口服,5~7 d后100~200 mg,1次/d,维持半个月至1年左右。对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可予150 mg胺碘酮溶入5%葡萄糖溶液40 ml

老年人心力衰竭如何鉴别诊断

老年人心力衰竭如何鉴别诊断? 心力衰竭必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心性哮喘与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鉴别支气管哮喘发作类似于心源性哮喘,心性哮喘左室扩大不明显或缺如时,需与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鉴别,其主要鉴别点是:支气管哮喘常有自青少年起的长期反复发作史或过敏史或呼吸系感染反复支气管哮喘发作史,应用解痉药物如氨苯碱等有效,抗心力衰竭治疗则无效;肺部以哮鸣音为主,可有细,中湿啰音,具有贮气性,常有胸腔过度膨胀,双侧膈肌下移且固定,肺部叩诊可呈过清音,由于该病常反复发作因而患者常有永久性肺气肿征象,心性哮喘有基础心脏病史和征象,年龄较大,多伴劳累性气促,肺部细湿啰音为主,多局限于肺底部,贮气不显著,两肺底叩诊仍呈清音或变浊,此外,还可用呋塞米进行利尿治疗鉴别,心性哮喘呋塞米静脉注射后病情可好转,支气管哮喘则无变化。 2.左心衰竭与支气管炎的鉴别老年病人尤其表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者也和急性左心衰竭相似,本症常有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史,肺部啰音散在且以干性啰音为主,无器质性心脏病病史和征象,按支气管炎治疗可奏效。 3.左心衰竭与间质性肺炎的鉴别亦多见于老年人,起病急骤,呼吸窘迫,口唇发绀,肺底湿啰音等,本症在胸片上有斑点状肺纹理增多,提示存在肺间质炎症;抗心力衰竭治疗无效而应用激素可奏效。 4.左心衰竭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鉴别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人可平卧,但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吸氧不能纠正;有过度换气征象,血气分析PaO2,PaCO2均降低,起病早期往往有显著增快的呼吸(>28次/min)和心率(>120次/min),有特殊的发病原因,但无发绀,肺部听诊清晰无啰音,胸部X线亦无阳性发现。 5.慢性右心力衰竭与肾病,肝硬化的鉴别这些病变均可出现双下肢水肿,腹水,肝大等表现,但一般都有各自不同的病史特点,而且常无颈静脉怒张可资鉴别,但应注意慢性右心力衰竭可以继发心源性肝硬化。 6.右心力衰竭与上腔静脉综合征的鉴别上腔静脉综合征因可引起颈静脉怒张有时需与右心力衰竭鉴别,右心力衰竭一般有有关心脏病病史及右心力衰竭的心脏症状和体征,上腔静脉综合征通常有颈胸部肿瘤病史,可有典型的广泛性颜面及上肢水肿,右心力衰竭一般无,心导管检查可发现上腔静脉综合征无右房右室压增高。 7.慢性右心力衰竭与缩窄性心包炎慢性心包缩窄的劳累性呼吸困难和腹部胀满出现早,且很常见,逐渐表现体循环静脉压增高的征象,酷似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同时,缩窄性心包炎也是右心力衰竭并不常见的病因,因其治愈可能性很大,识别此型心力衰竭极为重要,缩窄性心包炎常见于青少年,可无急性心包炎病史,腹水肝大往往比下肢水肿明显,心脏一般不大,心尖搏动减弱,部分病人呈负性心尖搏动,心音弱,脉压差小,约半数病人有奇脉,

护理指导下的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训练

护理指导下的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训练 发表时间:2015-10-15T13:40:19.810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作者:殷容光 [导读] 解放军总医院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训练。 殷容光 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853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训练的可能性及疗效。方法:选择45例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干预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行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并评估其生活质量的差异、再入院率及死亡率。结果: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LVEF、LVEDd及NT-proBNP明显改善(P<0.05)。两组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干预组的再入院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训练。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377-01 本文对23例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指导下的运动康复训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龄老年慢性充血性衰竭(CHF)患者45例。入选标准:入院时NYHA分级为4级;年龄>75岁;心力衰竭症状稳定>1个月;说话时不伴有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min;静息心率<110次/min;中度乏力以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周内出现进行性运动耐量下降或者运动或静息时出现呼吸困难;3周内发生心肌梗死;未控制的糖尿病;急性全身疾病或发热;近期心脑血管事件;血栓性静脉炎;活动性心肌炎或心包炎;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需要外科手术的返流性心瓣膜病;新发生的心房纤颤。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治疗组(后简称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基础上护理康复干预组(后简称干预组)。其中常规治疗组22例,除药物治疗外不给予其它干预,但记录其日常运动锻炼情况。常规治疗基础上护理干预组23例,给予药物治疗+运动康复训练。 1.2 运动训练计划,按以下4个阶段逐步进行 第一阶段(1周)—通气及床上被动活动训练:通气训练包括腹式呼吸及放松疗法;被动运动方式活动各关节( 如肩、肘、膝关节等)。以上训练每次5~10 min,每日4 次,但不应有疲劳感。 第二阶段(1周)—床上主动活动训练:初期进行不抗阻的简单卧位四肢活动,后期过渡到坐位主动活动,活动时心率增加不超过10-15次/分,活动时间为30min/天,每周3-5次。 第三阶段(2周)—床下主动活动训练:包括立位及坐位的通气训练,床边肢体伸展训练及床边慢走训练,活动时心率增加不超过10-15次/分,活动时间为30min/天,每周3-5次。 第四阶段(1-12月)—户外有氧训练:主要为室外的缓慢步行,50-500米/天,前期可在陪护人员的帮助下完成,后期尽量由患者自主完成。部份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原因,不能完成此阶段的训练。 1.3 运动训练的指导与质量控制 第一、二阶段患者多处于住院期间,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心脏内科护师进行通气训练、被动及主动活动训练。第三、四阶段患者多于居家治疗,由责任护师电话随访,指导其训练计划,患者采用Borg量表(6~20分)来进行自我疲劳评分。每次训练要求患者达到13~15分。 1.4 效果评价指标: 基线期指标: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水平、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 (MLHFQ)。 随访末期指标(12个月):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NT-proBNP水平、再住院率及死亡率。 1.5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值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 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基线期人口资料与心功能比较: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等方面无差异(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等评价指标的比较(表2):干预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NT-proBNP水平及MLHFQ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两组前相比无差别(P=0.317)。 2.3 干预组的再住院率为17.4%,明显低于对照组27.3%(P<0.01)。但两组间平均住院天数、死亡率并无差别(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揭示出,适当的运动不仅改善人体运动器官的功能,而且对于心血管、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均有积极的影响,并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本研究的观察对象为老年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初期的运动训练均在有心电监护下进行,每次活动前后均记录心率、血压及描记心电图,记录健身运动前后及晨起的心率和血压变化,食欲和睡眠情况等,并随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并观察其客观表现。后期的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措施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6-08-10T15:51:12.71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作者:李雁 [导读]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急诊内科得到精心的护理服务,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江苏省老年医院(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急诊科) 210000 【摘要】目的: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急诊内科应用的护理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救治的52例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对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活动护理、用药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的有效护理,病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52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二次入院的患者有2例,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6%。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急诊内科得到精心的护理服务,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了死亡几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临床上大力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老年;重症心理衰竭;急诊内科;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205-01 重症心力衰竭多发生在老年患者人群中,主要是受到老年患者心肌收缩功能的消弱,影响了周身的血液循环与机体组组细胞代谢功能,使得静脉回流无法供应机体需求,致使发生了重症心力衰竭形象。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等,严重时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受到老年患者自身因素等的影响,给临床护理工作增添了很多的难度。本次研究主要是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急诊内科应用的护理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救治的52例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包括男患者28例,女患者24例,年龄在68~83岁之间,平均年龄(74.6±2.1)岁,病程在3个月至12年,平均病程(5.2±1.3)年。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有效的诊断,确诊为重症心力衰竭,同时,均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特征,但是表现的程度不同,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有:心悸、胸闷、咳嗽等。 1.2方法 对所有的患者,入院后都在急诊内科接受了有效的护理方法,具体的护理内容有:①心理护理:重症心力衰竭的病程很长,具有反复性,治疗时间长,患者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与经济负担。因此,护理工作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心里变化情况进行疏导,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帮助患者找回失去的自信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缓解患者紧张的压力,排除患者的烦恼。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护理工作人员要对患者的心里变化情况进行评估。患者及家属的文化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患者办理好住院手续以后,护理工作人员要排除患者及家属对救治与监测等环节的排异性,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同时,护理工作人员要对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改善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对治疗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最后,护理工作人员通过一些辅助性的方法,消除患者的紧张与焦虑情绪,例如: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看一些励志的书籍等等。②饮食护理:老年患者与普通的患者不同,身体机能变化程度很大,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的饮食要格外的注意。患者的身体血液循环不好,钠盐代谢两不多,因此护理工作人员要指导患者多食用一些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易消化的食物,建议患者少食多餐,控制好进食量,并严格的控制好钠盐的摄入量。③活动护理:对患者进行活动护理的过程中,针对患者身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计划,帮助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同时,护理工作人员要给予患者争取的活动指导,对患者的身体起来进行有效的评估,符合评估标准的,可以进行下一项活动内容。④用药护理:在进行药物护理的时候,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给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坚持长期用药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并且,护理工作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同时,提出药物的可能出行的副作用等,当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与主治医师联系,及时的做出处理。⑤生命体征的观察: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假如患者伴有心率加快、失眠等症状,要及时的与值班以上联系,避免发生意外情况。如果患者伴有焦躁、大汗、胸闷等现象,可以初步判定患者发生了肺部水肿。护理工作人员要对患者取坐位姿势,确保患者双腿自然垂下,并且配合医生对患者施以有抢救。 2 结果 对52例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经过细致的护理以后,所有患者都康复出院。其中,有2例患者出院时间不长后,再次住院。通过调查得出,52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对护理结果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达到96%。 3讨论 重症心力衰竭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老年性疾病,对患者的生命有很大的威胁。这种疾病发病很急,病情很严重,因此,要争取到最佳的抢救与治疗的时间。 但是,抢救之后,还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更好的达到治疗的效果。依据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基于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在发病的同时,还伴有很多的其他并发症,因此,给急诊护理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度。经过本院多年的护理经验,总结出一套具有完善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案,既包括常规护理方案,又涵有了大量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用这套护理方案既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又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应在临床治疗上大力推广与使用。 综上所述,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睿.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6(29):126-128. [2]公维菊.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3):79. [3]杨秀娟.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150-151.

老年心衰病人的自我保养

老年心衰病人的自我保养 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简称,是心血管病的一种重症并发症。冠心病、心肌炎或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都可能在病情进展到一定阶段时发生心衰。 心衰,必需要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只能减轻症状、解除痛苦。如果心衰病人想防预病情复发,延年益寿,最主要的则是进步对心衰的熟悉,积极开展自我保养。 (1)心理调整:眼前已明确心血管病的发生与进展,包涵预后都与心理、情绪及社会刺激起因有关。良好的心理状态,乐观豁达的情绪和较强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可使个人神经――内分泌调节稳定、协调,有助于预防及改善疾病,进步生活质量。因此,病人要保持健康心态,乐观看待事物,遇事要冷静,能看得开,想得通,不为小事琐屑较量。特殊是对待疾病,要持“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积极治疗,但又不急于求成,胡乱求医,这样将有利于疾病痊愈。 (2)培养良好生活手段:良好生活手段包涵起居有时、膳食有节、生活规律、适当运动,以及戒烟、不饮酒或少饮酒等,这些都要依靠病人的自觉性来培养。 对于老年人心衰病人来说,培养良好生活手段极为重要,是维持病情稳定和进步生活质量的保证。当然做起来并不轻易,但只要重视,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要做到亦非很难,尤其老年病人不受工作和另外意想不到事情的干扰,做起来也相对轻易些。 (3)遵照医嘱服药:心衰病人在医院纠正心衰急性期症状后,大多仍需带一定的强心利尿剂回家施用。由于强心利尿剂具有严格的用药要求,特殊是强心甙类药物,不按时或乱服用轻易产生毒性作用,对健康伤害很大,甚至有生命危险。故而病人必需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如有不适及时请教医生而不是自行调整。此外,在修养及减轻期间应按期去医院复查和接受医生指导。 (4)防预诱因:心衰的急性发作大多与呼吸道被传染、劳累过分、情绪波动、膳食不当(暴饮暴食)及中断药物等有关,这些状况可称之为心衰引发起因或危险起因。据估量,约有80%~90%心血管疾病病人的心衰发生,是由于上述起因而引发的。如果能了解这些引发起因并认真控制,对预防心衰极为重要,可大大降低复发率及病死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ICU诊断及治疗效果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ICU诊断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重症监护室(ICU)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80例ICU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为基础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对症治疗,治疗组行对症治疗+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观察两组心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B型尿钠肽、心脏NYHA分级比较,治疗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ICU临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的临床疗效确切,保证患者临床恢复,改善心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意义。 关键词老年;重症心力衰竭;重症监护室 重症心力衰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疾病。相关资料记载,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约保持在 1.0%,大部分患者年龄超过60岁[1]。心室重塑的发生加重心肌的损伤,并发功能性恶化,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细胞因子,引起恶性循环,特别是重症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危重急症,在短时间内使病情恶化,故临床对重症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予以高度重视。为探究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作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对8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ICU 8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为基础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3~84岁,平均年龄(67.78±7.84)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1.2±1.3)年;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9~87岁,平均年龄(64.78±8.84)岁,病程5个月~3.5年,平均病程(1.9±1.1)年。80例患者中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例、冠心病27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肺源性心脏病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对症治疗:临床治疗采用常规疗法。常规疗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吸氧、注射利尿剂、强心剂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其中美托洛尔采用口服的方式,早晚各1次,25 mg/次。在患者用药1周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对剂量进行调整,最大剂量<50 mg。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采用口服的方式,1片/次,1次/d。两组观察治疗时间均为15 d,医护人员密切注意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心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心功能观察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B型尿钠肽及心脏NYHA分级。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5-10-21T15:15:00.963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作者:刘秀芳 [导读] 山东省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是不同病因引起器质性心血管病的主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刘秀芳 (山东省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博兴 256504)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整理、研究,总结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慢性反复胸闷、气促,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乏力,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指导患者运动锻炼等。结论: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168-01 慢性心力衰竭是不同病因引起器质性心血管病的主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1]。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与我国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其中冠心病33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9例;NYHA分级:II级26例,III级29例,IV级7例;其中男30例,女32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1.2+)岁。病史3~20年不等。 1.2 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与责任护士、责任医生共同探讨,总结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探讨开展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意义。 1.3 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见表1。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进行了相应的治疗护理,患者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遵医嘱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定时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同时注意保暖。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舒适,床铺干净平整。观察患者皮肤水肿消退情况,定时更换体位,避免水肿部位长期受压形成褥疮或破溃。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睡眠,协助患者取有利于呼吸的卧位如高枕卧位、半坐卧位或端坐位。 2.2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根据不同患者选择合适宣教方式,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诱因、治疗、病程、常见症状;了解常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不良反应。指导患者预防感染,注意保暖,避免情绪激动,讲解戒烟戒酒的重要性。心力衰竭是一种难治性的慢性疾病,许多患者常因病情反复发作而多次入院,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因此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或烦躁焦虑,对治疗绝望甚至轻生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融洽关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提供有关治疗信息,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注意正面效果,使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鼓励家属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和物质关怀,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自身价值,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2.3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膳食,调整生活方式,根据心衰程度来确定水钠摄入量:轻度心衰患者钠摄入控制在2~3g/天(钠1g相当于氯化钠2.5g),中、重度心衰患者小于2g/天,总液体摄入量每天1.5~2.0L为宜[2]。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讲解限制水钠摄入的重要性。在兼顾患者饮食偏好和营养的同时,鼓励患者进低脂高维生素饮食,避免食用产气食物及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不宜过饱。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 2.4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遵医嘱实施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疗效与毒副作用,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有液体潴留的心衰患者给予利尿药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按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每分钟15~30滴为宜,监测水电解质平衡情况,防止低钾、低镁血症发生。给予强心剂、扩血管药物时,要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律、体温、血压、脉压差及心电图变化。患者服用洋地黄药物之前,应测1分钟心率,如果低于60次/分钟或节律不规则,应暂停服药并告知医生。 2.5 指导运动锻炼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指导适度运动,鼓励患者参与设计活动计划,以促进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对稳定的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每天多次步行,每次5~10分钟,并酌情逐步延长步行时间[3]。对于绝对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每2小时给予被动肢体活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张钦芳.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4):102-103. [2]王吉耀主编.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97. [3]王吉耀主编.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97.

老人心衰临死前的症状

老人心衰临死前的症状 老人心衰临死前的症状1、老人心衰临死前有哪些症状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它可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病人在去世之前大多会出现胸口闷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果发现不及时是会直接导致死亡的。或者是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达30~40次/分端坐呼吸面色灰白、发绀、极度烦躁、大汗淋漓同时可频发咳嗽等。 2、老人心衰如何急救 镇静:皮下或肌肉注射吗啡5-10mg或杜冷丁50-100mg,使病人安静,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呼吸困难。对老年人,神志不清,已有呼吸抑制,休克或合并肺部感染者禁用。 减少静脉回流: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必要时,可加止血带于四肢,轮流结扎三个肢体,每5分钟换一肢体,平均每肢体扎15分钟,放松5分钟,以保证肢体循环不受影响。 吸氧:加压高流量给氧每分钟6-8升,可流经25-70%酒精后用鼻管吸入,加压可减少肺泡内液体渗出,酒精能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从而改善通气,也可使用有机硅消泡剂消除泡沫。

强心药:用洋地黄类药物者,可静脉注射快速作用的洋地黄类制剂,如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等,对二尖瓣狭窄所引起的肺水肿,除伴有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外,不用强心药,以免因右心室输出量增加而加重肺充血。 3、老人心衰的症状 出现消化道症状。心衰往往伴有内脏瘀血,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严重者可致胃肠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等。 精神症状突出。心衰时常伴有失眠、焦虑不安,或嗜睡、表情淡漠、呆滞等。这与心衰时心脏排血减少,脑细胞缺氧有关。 夜尿增多。这是因为白天活动增多,回心血量相对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肾脏血流灌注量减少,故而尿量减少;但到了晚上,老年人卧床休息,回心血量相对增加,心输出量增多,从而引起夜尿增多,成为心功能不全的标志之一。 出现肺部体征。如果患者出现可疑症状;可贴近老人的胸部听听。如果听见明显的哮鸣音或湿罗音,表明老人已有心功能不全,必须立即送医院就诊。 心衰症状易被掩盖。老年人常有多种疾病并存,相互影响,造成病情复杂化,症状多样性,掩盖心衰症状。 老人心衰的原因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占诱因的首位,患肺炎的老年人97%死于心衰。 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等可增加心室率,减少心室充盈时间,增加心肌耗氧量等,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心衰的重要诱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