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分类和应用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

合集下载

常见夏季肠道传染病种类

常见夏季肠道传染病种类

常见夏季肠道传染病种类
*导读:本文主要介绍常见的传染病种类。

……
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16字原则治疗夏季肠道传染病.
常见夏季肠道传染病种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由细菌或细菌的毒素引起。

常常有共同进餐的人一齐发病的情况,且有严重呕吐的症状。

2、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病人有排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可呈黏液脓血状,常伴有发热,儿童患者可能会休克。

3、阿米巴痢疾: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粪便呈果酱样。

4、病毒性肠炎:也叫做流行性腹泻。

病人常伴有感冒等症状。

5、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

以发热为初始症状,全身不适、乏力,没有食欲,可有咳嗽和咽炎。

病情逐渐加重时,体温呈阶梯状升高,可在5—7天内升到39℃—40℃,此种发热出汗不多,也不伴有寒战。

部分病人有轻微腹泻,血常规检查时,白细胞有减少。

6、病毒性肝炎:主要指甲肝与戊肝。

病人觉得浑身无力,厌食,特别不愿吃油腻的东西,常感恶心、腹泻,右上腹痛,随着病程的发展,有的患者出现发烧,眼球发黄,小便也发黄。

延伸阅读点击进入传染病科有保肝功效的天然食物有哪些警
惕!这就是艾滋病症状!图文:梅毒症状图片大全认清3种流感关注五要点警惕!隐匿性乙肝危害更大女人得性病有什么特征?与性病患者接吻会染性病吗甲型流感:请正解“达菲”我要用“食疗”战胜乙肝 4大生活细节防甲型流感
更多传染病知识尽在中国第一传染病门户。

伤寒菌痢出血热阿米巴课件[可修改版ppt]

伤寒菌痢出血热阿米巴课件[可修改版ppt]

3 中毒性细菌性菌痢
病原菌 福氏或宋氏痢疾杆菌
易感人群 2-7岁儿童 病变特点 呈卡他性肠炎、滤泡性肠炎
临床特点
消化道症状不明显 全身中毒症状重:
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
阿米巴病
(amoebiasis)
概述:
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 原虫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寄生虫 病。原虫主要寄生在结肠引起原 发病损,称为肠阿米巴病,因其有 痢疾症状,又称阿米巴痢疾。
外毒素 肠黏膜坏死 假膜
水样腹泻 神经系统症状
内毒素 损伤血管壁
DIC和血栓形成 感染性休克
三、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部位:大肠(主要)乙状结肠和直肠 类型:
1.急性菌痢 2.慢性菌痢 3.中毒性菌痢
1.急性菌痢:
病变: 早期:急性卡他性炎症(黏液性)
表现: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及 炎细胞浸润,点状坏死。
周边及底部:伤寒肉芽肿。
临床表现: 中毒症状明显,稽留热 ;玫瑰疹;肝脾肿
大;血、粪细菌培养(+);肥达氏反应(+)
(3)溃疡期:第3周(危
险期) 病变: 多发性溃疡,圆 形、卵圆形,长轴与肠的 长轴平行,重者穿孔/出 血
临床表现:症状同坏死期
,症状好转,粪菌(+),
血菌(-)。
(4)愈合期:第4周
小肠 经碱性消 下段 化液脱囊
4个小滋 养体
以二分裂方 式增殖,随 粪便下行
结 肠
机体抵抗力下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肠功能紊乱
肠壁粘膜
粘附素 粘附于靶细胞

吞噬RBC、组 滋
织细胞

成孔肽嵌入
靶细 胞膜
通透 溶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一)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及感染性腹泻病等。

(二)霍乱的症状与治疗霍乱是由01群和0139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

临床特点起病突然,剧烈腹泻。

一般为无痛性腹泻(偶有腹痛)。

每日几次至几十次的腹泻,大便呈黄水样,米浴样,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肌肉痉挛(小腿痉挛)。

治疗原则轻度脱水,以口服补液为主,中、重型脱水者,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救,症状减轻后改为口服补液。

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可选用四环素、强力霉素与氟腑酸。

(三)伤寒的症状与治疗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治疗原则首选药物为氟喹诺酮类,儿童、孕妇可用头孢曲松、氯霉素等。

肠出血者应暂禁食,大量出血者应输血,肠穿孔时应及早手术治疗。

(四)痢疾的症状与治疗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慢性肠道传染病。

急性菌痢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有发热。

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压痛,中毒型可急性发作,高热,并有感染性休克症状,有时出现脑水肿,甚至出现呼吸衰竭。

治疗原则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可给口服补液盐。

必要时可输液,其它如对症治疗,降温、治腹痛。

药物治疗可用毗贩酸、诺氟沙星,中毒型菌痢用环丙沙星。

(五)感染性腹泻的症状与治疗感染性腹泻是由侵袭性大肠杆菌、肠产毒大肠杆菌和空肠弯曲菌等引起的炎症性或分泌型腹泻。

其临床表现,腹泻为稀便、水样便、脓血便等,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症重者因大量失水引起脱水甚至休克等。

治疗原则对症治疗,改善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同时对不同的病原体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

(六)肠道传染病的诊断主要以分离出各疾病的病原菌为难。

在流行区内以第一例病原学诊断为准,以后发生的病例可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进行临床确诊。

常见肠道传染病,如何辨别?

常见肠道传染病,如何辨别?

常见肠道传染病,如何辨别?随着天气不断转暖,许多患者会出现拉肚子现象。

而这一现象出现,可能会造成肠道传染病。

而这类传染病又被称为“吃进去”传染病,是在不经意间获得。

常见肠道传染病引起病因众多,如何进行分辨,这便成为难题。

识辨不清患者会认为是吃坏肚子或是受凉,因而去忽略该病,导致会出现病情恶化。

那么,面对这类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肠道传染病,如何去正确辨别?去及时有效控制呢?本篇文章便和各位读者一起学会分辨常见肠道传染患病。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通过经口侵入肠道,包括因细菌、病毒及其它病因,引起感染而导致患得。

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消化系统传播。

且随着天气温度持续升高,即将进入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

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

严重腹泻会导致机体重度脱水,伴发烧、全身酸痛、昏迷和休克等症状,甚至有生命危险。

如果在平时患者出现了腹泻症状,最好是立即去医院进行检查,这样才能够了解肠道疾病原因。

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有食物、水源、接触传播等,保持良好饮食生活习惯,可预防肠道感染性疾病。

二、常见肠道传染病1.细菌性肠道传染病(1)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所食用食物被细菌所沾染,最后引起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一般分为胃肠型食物中毒和神经性食物中毒。

如何辨识该病以及区分两者特点如下:A.胃肠型食物中毒,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

其症状相比较神经性食物中毒症状较轻;B.神经性食物中毒:症状较严重,一般是由于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霉素食物,如变质牛肉、羊肉,火腿、腊肉、罐头、发酵豆制品等而引起中毒性疾病,这类病犯病到发病时间短,发病急,属于神经系统疾病,该病致死率高。

因为此类传染病需对症下药,且发病时间短,发病急,所以一旦出现此类情况,请及时送医。

(2)细菌感染性腹泻:细菌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细菌引起,以腹泻为主要表现。

如何辨识:细菌所引起腹泻所表现症状轻重程度不一致,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反应,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明显腹痛,且腹泻次数增多,主要表现为稀便,同时可因炎症作用而产生发热现象。

《肠道传染病》PPT课件

《肠道传染病》PPT课件
《肠道传染病》PPT课件
• 肠道传染病概述 • 常见肠道传染病介绍 • 预防与控制策略 • 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 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肠道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肠道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经 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 体的一类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肠道传染病可 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 寄生虫性等类型
高危人群识别
儿童、老年人、孕妇及免疫低下人群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危人 群,应特别关注。
管理策略
对高危人群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注意饮食 卫生等。同时,加强病情监测和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
患者教育和家属参与重要性
患者教育
向患者详细解释肠道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提高患 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接种效果评估
对接种者进行定期随访和 效果评估,确保疫苗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
社区环境整治和消毒措施
环境卫生整治
定期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清理垃圾 、污水等污染源。
消毒措施
对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等进行定期消毒,减 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宣传教育
加强肠道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防 护意识和能力。
疫情监测与报告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症状
预防
无症状感染、急性阿米巴痢疾(发热、腹 痛、腹泻、粘液血便)、慢性阿米巴痢疾 (腹泻、贫血、消瘦)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加强水源 和粪便管理,及时治疗患者和无症状感染 者Βιβλιοθήκη 伤寒与副伤寒病原菌
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症状
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 脉、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 胞减少

传染病(伤寒、菌痢)

传染病(伤寒、菌痢)
bacillary dysentery
概述
是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假膜性肠炎。以大量 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为特征。夏秋季多见。 临床特点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普遍易感,儿童多发
病原体
痢疾杆菌
福氏 宋内氏 鲍氏 志贺氏
G-,短杆状,产生内毒素 致病力强
志贺氏菌还产生
外毒素
传染过程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患者phoid Fever
概 述
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夏
秋季多发,主要病变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
统增生。
临床特点
持续高热 相对缓脉 精神低落 血象不高 肝脾肿大 玫瑰疹
消化道症状
病 因 Pathogen
病原体 -
伤寒杆菌
主要致病因素
内毒素
菌体抗原O

Widal’s反应
鞭毛抗原H 表面抗原Vi
肠系膜淋巴结、脾、肝、骨髓
其它病变
胆囊
心肌
病菌+内毒素
繁殖
重脉,缓脉
中枢神经系统
肾 皮肤 肌肉
伤寒面容
颗粒变性 玫瑰疹 肌痛,知觉过敏
并发症
•肠出血:血便、大出血,2-8% • •肠穿孔:最严重并发症,3-4% • •支气管肺炎:小儿,继发感染 • 死亡原因:败血症、肠穿孔、肠出血
细 菌 性 痢 疾
发病机理
胃酸 痢疾杆菌→正常菌群拮抗 →乙状结肠、直肠 SIgA →内毒素→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及全身中毒反应
菌痢的临床类型及病变
大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 1、急性细菌性痢疾 • 急性卡他性炎
• 假膜性炎 • 溃疡:康皮、大小不一、浅表 • 愈合:肉芽组织、上皮
急性卡他性炎
充血水肿 粘液增加 炎性渗出 点状出血 点状糜烂

常见肠道传染病基本知识

常见肠道传染病基本知识

常见肠道传染病根本知识一、常见肠道传染病得类型肠道传染病就是由相应得肠道致病菌引起得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 传播快,涉及范围广为特征.它可以引起散发、流行、爆发、甚至世界性大流行, 不仅危害人民健康,而且影响人民正常得生活、生产、旅游、经贸、交通运输 , 甚至社会安定.肠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秋季.1、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就是指由痢疾杆菌引起得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传染源就是痢疾患者与带菌者.主要通过肠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主要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与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与〔或〕中毒性脑病.2、伤寒与副伤寒伤寒与副伤寒就是分别由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得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就是伤寒或副伤寒患者与带菌者. 主要通过肠道传播.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通过病人或带菌者得粪便排出,污染水、食物,经口使人感染;还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苍蝇与嶂螂等传递病原菌而传播. 伤寒杆菌在水中不仅可以存活并保持毒力,而且还可以繁殖,因此,水源被污染后,易造成伤寒与副伤寒得流行. 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与青壮年发病率最高.病后免疫力持久.主要临床表现:持续发热,相对缓脉,有腹胀、便秘、腹泻等肠道病症,还可出现精神恍惚、表情冷淡等神经系统病症,局部病人全身可出现玫瑰色皮疹.3、急性胃肠炎多由被细菌及其毒素或病毒污染得食物引起,致病菌主要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群、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等.其媒介食物主要为肉类、蛋类、水产品、凉拌菜等.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病症4、甲型肝炎甲型肝炎就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得一种病毒性肝炎.传染源就是甲型肝炎患者与病毒携带者.主要传播途径以粪便排出 ,经口使人感染,多由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水与食物得传播,特别就是水生贝类等,就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得主要传播方式.儿童发病率高.患者康复后通常会终身免疫 , 不会成为长期带病毒者.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加深、皮肤与巩膜黄染等病症.5、霍乱霍乱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得烈性肠道传染病.属于甲类传染病.传染源就是霍乱患者与带菌者.通过被病人与带菌者粪便或排泄物污染得水、食物以及日常生活接触与苍蝇等不同途径进行传播或蔓延,其中水得作用最为突出.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急,起病快.发病迅速出现频繁得水样腹泻,粪便通常呈米汤状,后出现喷射性、连续性呕吐.病人可能很快会有脱水及肌肉痉挛、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假设不能及时接受治疗或治疗不当,患者可能会死亡.6、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就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得急性传染病.半岁至5岁得小孩容易得病,病症多为发病很急,忽然发烧,精神不好,很象感冒,烧三、四天后自动退烧,但过一至五天又发烧,第二次发烧两、三天后可能发生腿或胳臂不能动得现象,完全瘫软无力,所以叫"小儿麻痹症"o 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 H7感染性腹泻O157 : H7大肠杆菌感染就是一种食源性疾病,病人与无病症携带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人群对病原体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程度得特异性免疫力.O157 : H7大肠杆菌感染可表现为无病症感染、轻度腹泻、出血性肠炎〔HC〕、溶血性中毒综合〔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TTP〕其中以出血性肠炎最常见.典型得出血性肠炎得临床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先期水样便,1~2天后出现类似下消化道出血得鲜血样便或血便相混,低烧或不发烧,局部病人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8、细菌性食物中毒凡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得食物,引起得急性中毒性胃肠炎与其她病症, 称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可爆发、易集体发病.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严重可失水与致中毒症.二、常见肠道传染病得根本诊断方法诊断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与粪便常规及病原学检查等来综合诊断.三、预防举措预防肠道传染病得关键就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与饮水卫生,养成良好得卫生习惯:(1)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外出旅游、出差、工作要挑选卫生条件好得饭店就餐 ,并尽量少食凉拌菜, 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⑵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得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3)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度,生活有规律.增强体育锻炼,增强对疾病得反抗能力.⑷搞好环境卫生,增强粪便、垃圾与饮用水得治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卫生村、卫生镇,消灭苍蝇、嶂螂、老鼠等传染媒介.(5)高危人群可接种伤寒疫苗、口服痢疾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注射甲肝疫苗等.(6)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病症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得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四、霍乱得应急处理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危重病人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指定得隔离病房.确诊与疑似病例应分开隔离.治疗原那么1、轻度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2、中、重型脱水病人,须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救、待病情稳定、脱水程度减轻、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3、在液体疗法得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腹泻量与缩短排菌期. 可根据药品来源及引起流行得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得敏感性 ,选定一种常用抗菌药物, 连服3天.解除隔离标准1、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如无粪便,可用肛拭子从直肠取粪便〕未检出霍乱弧菌者解除隔离.2、患者经治疗病症消失后,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日起,住院隔离.不得少于七天.3、慢性带菌者,大使培养连续七天阴性,每周培养胆汁一次,连续两次阴性者可解除隔离,但尚需进行流行病学观察.疫点疫区处理疫点疫区得划定及处理得目得在于及时发现与治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迅速限制疫情.对从首例病人检出得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应及时做噬菌体-生物分型.如为流行株要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并按以下规定处理.如为非流行株,按一般腹泻病菌处理.1、疫点、疫区得划定疫点:指与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同一门出入得住户或与其生活有密切关系得假设干户为范围.疫区:根据疫点得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一个乡或毗邻乡,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2、疫点处理疫情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时,城镇于2h 内,农村于6h内,以最快得通讯方式向发病地得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卡.隔离治疗传染源:病人、疑似病人与带菌者要立即就地隔离治疗.转送病人时对途中污染得物品、地面与运送病人得工具要随时消毒处理.疫点消毒:做好随时消毒与终未消毒.对病人、疑似病人与带菌者得吐泻物与污染过得环境、物品、饮用水进行消毒.验便:对疫点内所有人员,自开始处理之日起每日验便一次.第一次采便应在服药前进行.病家与密切接触者预防服药:可根据药敏试验情况与药物来源选择一种抗菌药物,连服2天.3、疫点得解除:在传染源隔离后,疫点内所有人员验便连续两次阴性,无续发病人或带菌者出现时可予以解除.如无粪检条件,自疫点处理后5日内无新病例出现时亦可解除.4、疫区处理:增强饮用水消毒与水源治理、饮食卫生与集市贸易治理、做好粪便治理、改善环境卫生.及时发现传染源,按规定处理,预防传播.五、关于霍乱、伤寒等重点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一〕应急救治工作步骤1、医师接诊病人,进行就地抢救.2、医师接急救通知后,到发病地点,边抢救边运送.3、对肠道传染病住院患者,积极进行救治〔抢救〕,及时组织专家组对于急、重病人进行会诊,并提出治疗方案.3、采集患者标本,送检验中央监测,指导临床用药.4、院内感染工作人员随时进行监督、监测、指导.预防院内感染得发生.5、相关科室根据?传染病消毒标准?,对肠道传染病病区进行严格消毒,预防传染病得传播及流行.〔二〕、疫情报告根据各市、区重点肠道传染病监测方案得要求,对于霍乱、伤寒等重点肠道传染病及时网络直报.〔三〕、物资、药品保证物资及药品准备:储藏一次性防护服、重型防护服、肠道传染病治疗药品、检验试剂、消毒剂等.〔四〕、责任对在肠道传染病疫情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得,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得责任。

三11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诊断标准_01

三11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诊断标准_01

三11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诊断标准WS 287-2008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诊断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的诊断、报告。

第一部分细菌性痢疾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 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2.2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toxic bacillary dysentery 起病急骤,突起寒战、高热,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或)呼吸衰竭。

3 诊断依据 3.1 流行病学史患者有不洁饮食和(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

3.2 临床表现 3.2.1 潜伏期数小时至 7d,一般 1d-3d。

3.2.2 临床症状和体征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每天排便 10 次-20 次,但量不多,呈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

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有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

3.2.3 临床分型 3.2.3.1 急性普通型(典型)起病急,畏寒、1/ 22发热,可伴乏力、头痛、纳差等毒血症症状,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部压痛。

3.2.3.2 急性轻型(非典型)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

3.2.3.3 急性中毒型 3.2.3.3.1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感染性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厥冷、发绀、脉细速、血压下降等,可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常伴有腹痛、腹泻。

3.2.3.3.2 脑型(呼吸衰竭型)脑水肿甚至脑疝表现,如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呼吸衰竭,可伴有ARDS,可校址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

3.2.3.3.3 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的临床表现:3.2.3.4 慢性急性细菌性痢疾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超过 2 个月以上。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机制也不尽
相同。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HAV和HEV感染引起,HAV/HEV经口进 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并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 中。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 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 反应所引起的;戊型肝炎早期肝脏的炎症主要有HEV直接致细胞病变,而在 病毒清除期肝细胞的病变主要由HEV诱导的免疫反应引起。 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治疗均不需抗病毒治疗,主要以支持治疗,辅以适当 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避免饮酒、疲劳,避免使用损肝药物。强调早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 退,可逐步增加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需住院隔离治疗至起病后3周、 临床症状消失、血清总胆红素在17.1umol/L以下,ALT在正常值2倍以下时可 以出院,但出院后仍应休息1-3月,恢复工作后应定期复查半年-1年
传播途径
水,食物传播 粪口传播 接触传播 昆虫传播
临床表现
肠道传染病共同的临床表现:大多数会有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 道症状。可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 ,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 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主要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可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传播,经水传播是最主 要的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 病人和健康的带菌者是传染源。病后带菌可达1年以上。 临床表现主要有剧烈腹泻、呕吐、神态不安、表情淡漠、声音嘶哑、 头昏、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引起脱水死亡。人感染霍乱后,潜伏期通 常为1~2天。大多数病例起病急,多为剧烈腹泻开始,然后呕吐,少 数先吐后泻,大多数无腹痛,少数有腹部隐痛或腹部饱胀感。每天腹 泻数次至十多次或更多,少数甚至大便失禁,无法计数。 霍乱的发病季节一般在5~11月,流行高峰为7~10月。但随着气候的 变暖,4月上旬甚至3月中下旬也会出现病例。 霍乱病人与疑似病人需要隔离治疗,密切接触都也要采样并隔离,进 行医学观察。病人的吐泻物、生活用水、衣物、饮食用具等都要严格 消毒。病人家庭的家具、地面、墙壁、

肠道传染病培训综合资料

肠道传染病培训综合资料

肠道传染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健康危害
肠道传染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 产生严重影响,如引发脱水、 电解质紊乱、休克和死亡等。
社会影响
肠道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会对 社会产生严重影响,如影响经
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公共卫生应对
为应对肠道传染病的影响,需 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包 括加强监测和预警、提高卫生 意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规
病例报告制度与流程
报告制度
制定病例报告制度,明确 报告对象、报告流程和责 任人。
信息采集
建立病例信息采集系统, 收集病例的基本信息、症 状、诊断结果和治疗情况 。
信息上报
将采集到的病例信息及时 上报至相关机构,以便进 行疫情分析和应对措施制 定。
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数据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 括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和 传播途径等,以评估疫情现状
和发展趋势。
数据应用
将分析结果应用于疫情的防控工 作中,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 供科学依据。
数据可视化
将数据以图表、图像等形式进行可 视化展示,以便更直观地了解疫情 情况和变化趋势。
06
肠道传染病疫情的现场调查与处理
现场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01
确定调查目的和问题
02
制订调查方案
明确调查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制定调查计划。
分类
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霍乱、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血吸虫病等。
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传播途径
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 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感染、食
物传播和媒介昆虫传播。
季节性
肠道传染病的发病通常有季节性 ,如夏秋季为高发期。
地区分布
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与地理环境、气 候条件、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不 同地区分布的肠道传染病种类也有 所不同。

肠道传染病分类与应用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

肠道传染病分类与应用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
伤寒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病
肠道传染病的共同特点
1、传 染 源: 病人和携带者 2、传播途径: 粪-口
3.相似临床表现:
4.相似病变性质: 5.相似病理变化:
发热、腹痛 大便性状改变 里急后重 感染性炎症 肠道溃疡形成
第二节 伤 寒 typhoid fever
第二节 伤 寒
概念: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 病。 病变特点: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形成 伤寒肉芽肿,尤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病变 最明显,又称肠伤寒。属于急性增生性炎。 临床表现: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肿大、 皮肤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
纽扣状溃疡
mouth neck
bottom
mucosa
muscularies mucosa
submucosa
烧瓶状溃疡 Flask-shaped ulcer
镜 ①无结构、淡红色坏死病灶; 下 ②在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及肠 壁小静脉内可见阿米巴滋养体。
阿米巴滋养体
临床病理联系
中毒症状(轻) 肠道症状:里急后重、腹痛、腹泻 大便性状:大便量多,果浆样,呈 棕红色糊状伴腥臭味, 粪检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肿胀的淋巴组织中心坏死。
坏死原因: ①过敏反应 ②局部缺血 ③内毒素
③溃疡期:(第3周)
坏死组织脱落形 成溃疡,外形与淋巴 滤泡的形态相似:圆 形或椭圆形,其长轴
与肠管长轴平行,溃
疡底部高低不平,边 缘隆起。
溃疡一般深达粘膜下层,甚至穿透浆 膜→穿孔
④愈合期:(第4周)
溃疡处肉芽组织增生,修复缺损,粘 膜上皮再生覆盖愈合。
噬受损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伤寒杆菌 和坏死的细胞碎片。
伤寒细胞
伤 寒 肉 芽 肿
三、主要器官病变

二肠道传染病(用)

二肠道传染病(用)

流行特征 发病季节:夏秋为多,终年可见。 流行地区:温带和热带多见。 多散发 儿童青壮年多见
临床表现—伤寒
无黄疸型:较黄疸型肝炎多见,症状体征及肝 功能异常程度较黄疸型轻
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㈡ 慢性肝炎:病程大于6个月
轻度:病情较轻,可有疲乏、厌油、肝区不适
肝肿大、压痛、轻度脾肿大,肝功能指标仅1或 预后: 2项轻度异常
中度: 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轻度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及部分中度、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伴肝病面容、肝掌、
脉压增高
重度者可转为肝硬化或肝癌 蜘蛛痣,进行性脾肿大,肝功能持续异常,无门
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㈢ 重型肝炎:预后死亡率70%~90%
急性病程:小于3周,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黄疸迅速加深,
肝脏进行性缩小,14日内出现二度以上肝性脑 病,酶-胆分离,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多因肝 肾功能衰竭、脑水肿、脑疝死亡
重型肝炎 淤胆型 肝炎
肝炎 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㈠ 急性肝炎:病程小于6个月
黄疸型:黄疸前期:起病较急,发热,伴乏力及
预后:
转为慢性
消化道症状
多数良好,少数(乙肝 10%、丙肝50%) 尿黄,肝区痛,肝大质软有叩压
痛,可有脾大 肝脾回缩
黄疸期: 上述症状减轻,出现身目黄染,
恢复期: 消化道症状及黄疸减轻消失,
作 业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特征? 怎样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
新疆察布查尔地区是我国肉毒梭菌中毒多发地 区,以该地区为例,其土壤中该菌检出率为22.2%, 未开垦荒地该菌检出率为 28.25%,该地区粮谷、 豆类经厌氧条件的发酵制品该菌检出率分别为12.6 %和14.88%。 青海省1960~1995年间共发生肉毒中毒45起, 主要分布在牧区,中毒食品是动物性食品主要是密 封越冬牛肉,食用方式以生食为主。

伤寒、细菌性食物中毒、痢疾,霍乱

伤寒、细菌性食物中毒、痢疾,霍乱

伤寒、细菌性食物中毒、痢疾,霍乱伤寒掌握: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病原治疗。

熟悉:伤寒杆菌的抗原性,流行病学,临床类型,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并发症的治疗。

一、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理组织改变主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尤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

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

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的严重并发症。

(一)病原学 1.伤寒杆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 D 群,不形成芽胞,无荚膜,革兰染色阴性。

2.呈短杆状,有鞭毛,能运动。

3.在普通培养基中能生长,但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更佳。

不产生外毒素,菌体裂解释放出内毒素。

(内毒素和外毒素的区别)。

4.本菌具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5.伤寒杆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强(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1/ 26与带菌者均是传染源。

所有带菌者,尤其是慢性带菌者,是引起伤寒流行,尤其是散发流行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伤寒可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与蟑螂等传递病原菌而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对本病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少有第二次发病者(约2%) 4、流行特征:世界各国均有发病,以温带和热带地区为多。

流行多在夏秋季(三)临床表现 1、潜伏期:723 天,一般 1014 天 2、初期(第 1 周):发热伴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特点:体温呈阶梯式上升 3、极期(2-3 周):发热:高热、稽留热,持续 10-14 天消化道:食欲不振,腹胀、便秘,右下腹压痛神经系统:中毒性脑病循环系统:相对缓脉,可并发心肌炎肝脾肿大:一周末时出现,质软有压痛皮疹:7-13 天胸腹部淡红色小斑丘疹 10 个以下 2-4mm 压之退色 4、缓解期(3-4 周):体温逐渐下降,食欲好转;肝脾回缩,仍可出现并发症 5、恢复期(第 5 周):1 个月左右完全恢复;体弱、慢性疾病、并发症患者病程可延长(四)临床类型 1、轻型:原因:早期接受有效抗菌药物者、年幼儿童特点:发热、毒血症状轻、病程短 2、普通型:典型临床经过者 3、迁延型:原因:机体免疫力低特点:病程 5 周以上,肝脾肿大显箸 4、消遥型:特点:毒血症状轻,易漏诊 5、暴发型特点:起病急,毒血症重。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主要包括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的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以及其他通过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脑炎)一类传染病。

二、流行病学特征1.传染源: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2.传播途径: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4.分布特点(1)地区分布:遍布世界各地。

在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经济条件差、卫生设施落后、饮水和环境不卫生的地区,发病率高,且容易引起流行或暴发。

(2)季节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

每年的5-10月为流行季节,高峰在7月和8月份。

(3)人群分布:多发于文化程度低、个人卫生习惯差的人群。

人群分布除机体抵抗力的差异外,主要与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多少有关。

5.影响发病的因素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社会因素如居民的生活条件、卫生设施、风俗习惯、战争、饥荒等,自然因素如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水旱灾害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强度。

而个人卫生习惯、机体免疫水平及病原体变异或传入新菌型等,对发病强度影响也很大。

二、临床表现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三、预防措施随着气温增高,夏秋季肠道传染病也进入高发季节,为了预防发生肠道传染病,特提醒公众注意:1. 养成“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 尽量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街头摊点就餐,尽量在外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3. 注意家庭饮食卫生,食物制作要加热3分钟以上。

尽量不吃剩饭菜。

冰箱不是“保险箱”,冰箱内储放的直接入口食品,经卫生处理后才能进食。

4. 加工凉拌菜时,加工者要把双手清洗干净,一定要用专用的熟食案板和刀具,不要和生肉刀具和案板混用,将生菜在加工前用开水过一下,盛放凉拌菜和色拉的容器要专用。

肠道传染病培训课件

肠道传染病培训课件

肠道传染病培训课件一、肠道传染病的定义及分类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通过口腔摄入食物或水,经过肠道感染而引起的传染病。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肠道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和真菌性四大类。

其中,细菌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沙门氏菌病、志贺氏菌病、霍乱、大肠杆菌感染等;病毒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肠道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感染等;寄生虫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阿米巴痢疾、隐孢子虫病、血吸虫病等;真菌性肠道传染病相对较少见。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口腔摄入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水,也可通过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等途径。

易感人群包括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免疫抑制剂使用者等。

不良的生活习惯、卫生条件差、饮食不洁等因素也会增加肠道传染病的发病风险。

三、肠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肠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因病原体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重症病例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肠道传染病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体分离培养、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等。

四、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

具体措施如下:1.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不洁食物等。

2.注意食品卫生,生熟食品分开处理,食物充分煮熟,剩饭剩菜及时冷藏,不食过期食品。

3.加强饮用水管理,确保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

4.改善环境卫生,做好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5.针对易感人群,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6.加强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五、肠道传染病的治疗原则肠道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包括病原治疗、对症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病原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包括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抗炎等;并发症治疗则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措施。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休息和营养状态,有助于病情恢复。

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词
包括伤寒、副伤寒、阿米巴病等。
详细描述
除了细菌性痢疾和霍乱,夏秋季还有伤寒、副伤寒、阿米巴病等肠道传染病。这 些疾病的症状包括发热、腹痛、腹泻等,治疗以抗生素为主,预防措施与细菌性 痢疾和霍乱相似,包括保持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等。
03
夏秋季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
食物传播
食物传播是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由于高 温高湿的环境容易导致食物变质,如果食用了被病原体污染 的食物,就会引发肠道传染病。因此,保持食品卫生,避免 食用过期、变质、受污染的食物是非常重要的。
霍乱
总结词
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严重腹泻病,可导致脱水甚至死亡。
详细描述
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患者会出现剧烈腹泻、呕吐、脱 水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和死亡。治疗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为主,同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措施 包括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注意个人卫生等。
其他常见肠道传染病
此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要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同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 等也有助于预防食物传播的肠道传染病。
水源传播
水源传播也是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重要途径。由于夏季雨 水较多,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如果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就 可能感染肠道传染病。因此,要选择清洁可靠的水源,尽 量避免饮用生水或未经消毒的水。
夏秋季肠道传染病概述
01
02
03
定义
夏秋季肠道传染病是一类 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经 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如痢 疾、霍乱、食物中毒等。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水、食物、接触 污染的手、物品等方式传 播。
症状

洪涝灾害之后容易出现的疾病有哪些

洪涝灾害之后容易出现的疾病有哪些

洪涝灾害之后容易出现的疾病有哪些洪涝灾害之后容易出现的疾病洪涝灾害后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包括乙类传染病中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丙类传染病中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如果食物和水源被污染,还可能有其他肠道感染性疾病。

这些肠道感染性疾病的症状主要是发热、腹痛、腹泻。

不同疾病可能还有自己的特点,可以用于鉴别,例如伤寒副伤寒通常会持续高热,人会变的精神差、表情淡漠,皮肤可以有玫瑰疹,严重的病例可能会有肠出血、肠穿孔风险。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主要是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有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压痛。

感染性腹泻是由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空肠弯曲菌等引起的,腹泻为稀便、水样便、脓血便等,伴恶心、呕吐、食欲不好、发热、腹痛,重症病例可以因大量失水引起脱水,甚至休克等。

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以往在世界多个地方因为洪涝灾害,水源被污染而突然爆发,在我国近年来霍乱已经很少见,其症状特点主要是起病突然,剧烈腹泻,一般为无痛性腹泻,大便可以每天从几次到几十次不等,大便呈黄水样或清水样,患者因为腹泻丢失水分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严重者可发展为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除了引起腹痛、腹泻的肠道传染病,还有表现为肝炎的肠道传染病,例如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也是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者水产品而感染的,如果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厌腻、恶心、腹胀、稀便、肝区疼痛以及眼睛发黄、尿黄、皮肤黄染等,需要警惕甲肝和戊肝。

洪涝灾害后需要警惕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布鲁菌病、鼠疫、炭疽、钩端螺旋体病和血吸虫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鼠传染给人类的,携带病毒的鼠类分泌物、排泄物等被搅起漂浮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可以从呼吸道吸入而感染人类;被鼠类咬伤或破损伤口直接接触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新鲜排泄物、进食带毒鼠类粪便污染的食物,经口腔或胃粘膜也可能被感染。

周围如果有老鼠出没,感染者往往突然出现发热38℃以上,伴随全身酸痛、乏力、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

夏季肠道传染病知

夏季肠道传染病知
对肠道传染病疫情。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需要保持 个人卫生、注意饮食卫生、加 强水源保护和食品监管等措施。
03
预防与控制
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
01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上厕所和更换
尿布后。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02
这些部位是细菌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避免触摸可以降低感染
风险。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培训
对医务人员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治 培训,提高其诊断和治疗能力。
应急预案与处置
预案
制定详细的肠道传染病 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
职责和应对措施。
物资储备
提前储备必要的医疗物 资和药品,确保应急处
置时能够及时供应。
隔离与治疗
协作与联动
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 疗,控制疫情传播。
加强部门间协作与联动, 形成防控合力,共同应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接种相关疫苗以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遵循预防性治疗指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预防性药物来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与感染者接触
如果知道有人患有夏季肠道传染病,应避免与其接触,并尽快就医 检查。
04
治疗与护理
及时就医
01
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 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 疗建议。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 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
主要病变。
主要症状为发热、腹痛、腹泻、 里急后重、脓血便、严重者有中
毒性休克等。
志贺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 出,通过污染的水、食物、生活 接触和苍蝇等传播,人群普遍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毒性菌痢:
①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中 毒性休克),常数小时内死亡。
②多见于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 ③肠道病变轻,仅表现为卡他性炎或
滤泡性肠炎。 ④临床上肠道症状轻。
第四节 阿米巴病
Amebiasis
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引起的传染 病,原虫主要寄生在结肠引起原发病损,称 为肠阿米巴病,因其有痢疾症状,又称阿米 巴痢疾。阿米巴原虫还可移行至肠外器官, 引起继发性阿米巴病,其中以阿米巴性肝 脓肿最为常见
一.肠阿米巴病(阿米巴痢疾)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
●致病机制:接触性溶解
(二)、病理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1、炎症性质:变质性炎(液化性坏死为主) 2、好发部位:盲肠和升结肠最多见 3、病理改变: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针帽状溃疡 纽扣状溃疡
烧瓶状溃疡 巨大的潜行性溃疡
针帽状溃疡
纽扣状溃疡
mouth neck
bottom
mucosa
muscularies mucosa
submucosa
烧瓶状溃疡 Flask-shaped ulcer
镜 ①无结构、淡红色坏死病灶; 下 ②在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及肠 壁小静脉内可见阿米巴滋养体。
阿米巴滋养体
临床病理联系
中毒症状(轻) 肠道症状:里急后重、腹痛、腹泻 大便性状:大便量多,果浆样,呈 棕红色糊状伴腥臭味, 粪检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大多数痊愈,少数转为慢性。
菌痢 假膜性炎 (假膜)
假膜 被胆 汁染 成黄 绿色
假膜 容易 脱落 形成 溃疡
溃疡特点
①浅(粘膜固有层) ②不规则(地图状)
临床特点
① 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发热、头痛、无力、食欲 ↓、WPC↑)毒血症引起.
② 肠道症状较重(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便次 数多、粘液脓血便)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
概念: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病变性质:大肠粘膜纤维素性炎(假膜性 炎)。 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 便、里急后重。全年均可发病, 以夏秋季 多见。
一、病因及传染途径
病原菌: 痢疾杆菌
福氏菌>宋内氏>鲍氏菌、志贺氏(外毒 素)
小肠
(肠道病变)
状 期
痊愈
二、病理改变
1、病变部位: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肝、脾、骨髓、淋巴结), 以 回肠下段的 孤立淋巴小结 和集合淋巴小结最明显。
2、病变特点: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 巨噬细胞急性增生,形成伤寒肉芽肿。
3、炎症性质:急性增生性炎 伤寒肉芽肿: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伤
寒肉芽肿(伤寒小结 typhoid body)。 伤寒细胞特点:巨噬细胞增生活跃,吞
伤寒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病
肠道传染病的共同特点
1、传 染 源: 病人和携带者 2、传播途径: 粪-口
3.相似临床表现:
4.相似病变性质: 5.相似病理变化:
发热、腹痛 大便性状改变 里急后重 感染性炎症 肠道溃疡形成
第二节 伤 寒 typhoid fever
第二节 伤 寒
概念: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 病。 病变特点: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形成 伤寒肉芽肿,尤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病变 最明显,又称肠伤寒。属于急性增生性炎。 临床表现: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肿大、 皮肤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
一般不形成明显的肠腔狭窄。
髓样肿 胀期
溃疡期
溃疡 穿孔
坏死期 伤寒脾
2.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病变:
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②脾脏肿大 ③肝脏肿大 ④骨髓:伤寒细胞增生、伤寒肉芽
肿形成和灶性坏死。
3.其他器官病变:
①慢性胆囊炎:成为慢性带菌者。“伤寒玛丽” ②毒素损伤——细胞变性、重则坏死
体温调定点上移,持续高热。 脑: 神志淡漠。 心肌:心肌纤维变性坏死,故临床上可
噬受损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伤寒杆菌 和坏死的细胞碎片。
伤寒细胞
伤 寒 肉 芽 肿
三、主要器官病变
1.肠道病变:分四期,每期约一周。
①髓样肿胀期:(第1周)
肠粘膜充血,集合、孤立淋巴小结肿 胀,凸出于粘膜 表面,呈灰红色, 质软,凹凸不平,
形似脑回。
集合淋巴 小结
孤立淋巴 小结
②坏死期:(第2周)
传染原:病人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传染。 发病机理:细菌释放的内毒素或外毒素破 坏肠粘膜或引起毒血症。
二、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1、主要病变部位:结肠,尤其是乙状结肠、 直肠 2、炎症性质:纤维素性炎
3、以肠道病变、全身变化、及临床经过 不同类型:
急性菌痢、慢性菌痢、炎→假膜性炎→假膜脱 落形成溃疡(大小、形态不规则的地图 状浅表溃疡)→愈合。
出现重脉、相对缓脉。
皮肤:出现玫瑰疹
肾脏:肾曲小管上皮水肿变性。
四、 并发症
①肠出血,肠穿孔 ②支气管肺炎。
小 结:
一个月的病程; 二大合并症(肠穿孔和肠出血); 三种检查方法(血清凝集试验或称肥达反应、粪 便细菌培养、血细菌培养); 四个期(肠道病变分为四期,髓样肿胀期、坏死 期、溃疡期、愈合期); 五大临床表现(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肿大、 皮肤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
③电解质紊乱、休克——排便多,失水、 失盐,血浆丢失。
(2)慢性菌痢
菌痢病程超过两个月以上者 称为慢性菌痢。
福氏菌感染转为慢性者居多。 临床症状时轻时重。 大便培养 :持续阳性。
病变特点:
① 病程长,慢性带菌者;
② 肠道病变此起彼伏、新旧共存; ③ 慢性溃疡或形成息肉;
④ 肉芽组织及瘢痕形成→肠壁增厚, 可造成肠狭窄。
肿胀的淋巴组织中心坏死。
坏死原因: ①过敏反应 ②局部缺血 ③内毒素
③溃疡期:(第3周)
坏死组织脱落形 成溃疡,外形与淋巴 滤泡的形态相似:圆 形或椭圆形,其长轴
与肠管长轴平行,溃
疡底部高低不平,边 缘隆起。
溃疡一般深达粘膜下层,甚至穿透浆 膜→穿孔
④愈合期:(第4周)
溃疡处肉芽组织增生,修复缺损,粘 膜上皮再生覆盖愈合。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原体:伤寒杆菌 菌体分解后可产生强烈的内毒素; 有O、H、Vi抗原,能产生相应抗体
(肥达氏反应,测O、H抗体)
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
传染途径: 粪口传染
发病机制
伤寒杆菌污染水源、食物

伏 期
胃,小肠淋巴组织繁殖
菌血症(全身单核巨噬系统繁殖)
内毒素 再次入血

败血症
(中毒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