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姓名:葛夫鹏
学号:3136604067
年级专业:13级环境设计2
班
寸录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j
六、实现可持续农业战略目标的方法I
七、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的I
八、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意义—I
九、我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在未来应选择的模式
、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延伸到农村及农村经济发展领域时而生成。在此之前,若干国家的一些有远见的学者早已开始了对常规农业现代化投入获得高产的反思,提出了侧重面有所不同的替代模式。人类出现之后,自然协调功能慢慢萎缩,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思维的发达,成了主宰自然优势物种,对自然环境的伤害越来越严重。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所以,我们有必要发展生态农业,改善我国农业发展结构,发展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促进我们国家的不断完善、进步。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农业是在总结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等替代农业模式, 在农业生产中贯彻可持续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强调农业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村贫困比例,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全面的发展。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在强调农业发展的同时,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农业需要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程度的结合,对环境负责的生产体系需要统一考虑一系列物理的、生物的和环境的因素,包括:
1)缩短施肥周期,减少农田养分流失,确保农田中的和外部投入的养分的有效结合。
2)保护和增强土壤储蓄养分、水分和抗侵蚀的能力。
3)有效使用轮作、作物覆盖、绿肥、作物残渣和动物粪便。
4)加大豆科作物和其他来源生物氮的使用。
5)在有机养分供应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平衡、有效地使用化肥。
6)通过作物耕作、栽培手段,包括害虫统一治理和其他形式的生物控制,对害
虫、疾病、杂草采用天然控制办法。
7)当害虫监测清楚表明对作物构成威胁、经济损失达到临界值,且使用其他方法明显无效时,考虑使用杀虫剂。
8)保持作物和畜禽的多样性,提高其生物和经济稳定性。
9)选用能够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抗害虫能力的作物品种。
10)对生态过程开展更广泛地多学科研究,重点强调具抗病原、抗虫、抗微量元素缺乏和抗毒性的作物育种。
11)通过采用适当的机械化,采用有效的耕作和栽培技术,改善土地管理和节约用水。
12)通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化肥管理、侵蚀控制和有效的输水体系,提高用水效
率。
13)通过防护林、草地管理和反刍动物繁育,保护和合理利用脆弱环境。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1)积极增加食物生产,并注意食物安全;
2)要努力促进农村综合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状况;
3)要合理利用、保护、改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六、实现可持续农业战略目标的方法
采取农业生态技术。具体包括立体种养技术、物质循环利用技术、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和庭院经济与开发利用技术等。
七、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历史的深刻反思和现状的系统把握,以及有针对性的国际
比较,力求对问题作一较深层次的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政策分析,以期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操作性较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农业是人类社会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农业是一切非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等事实的抽象描述上,而且还被经济学家依据大量实证分析基础上所作的严密。
八、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意义
1)国际意义:由于我国是一个的农业大国,首先,如何通过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制订出一套有效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并被付诸实施,从而保障我国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其次,世界上还有许多类似我国的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引起了他们的密切关注。如果我国能够成功地开创出一种成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或保障农业与整个国
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的路于来,则对面临着同样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国内意义:一是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向协调,在发展[ 经济的同时,注意资源、环境的保护,使资源和环境能永续地支撑农业发展,同
时,通过农业的发展促进资源和环境有效保护,使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有机的结合,既避免农业发展以破坏资源与环境为代价,又避免单纯强调保护而阻碍了开发、利用;二是有利于重新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使农业的功
能不断得到拓宽,促进农村全面、综合、协调地发展,增加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三是有利于从我国国情出发,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和方向,合理
开发利用环境,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九、我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1.认真分析各种模式的特点,选择最适应的地区进行分别实施。
具体说,在江河源头和西北等生态环境脆弱、生产和生态环境矛盾激烈的地区,选择中国式的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实施;在中部传统农业区和粮棉主产区,以实施集约型可持续农业模式为主,逐步向高技术农业模式迈进;在东南沿海和大中城市郊区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实施高技术农业模式为主,力争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先导和示范。
2•针对各种模式的问题和难点,各有所侧重的重点突破•以保证顺利推行。
(1)中国的生态农业模式正处于试点建设向大范围推广的过渡阶段,将来面临的困难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将有所不同。因此应该从如下方面完善:一是国家要向生态农业区提供规划设计、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宣传和鼓励优秀典型z二是用现代技术吸纳中国传统农业的轮种、套种、同作、施用有机肥等宝贵经验。三是合理配置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结构比例。注重农、林、牧、渔等各业的协
调发展。四是加强农村再生能源建设,多能互补地解决农村能源不足问题,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保证生态农业模式的实施。
(2)针对传统农业区的生态和资源组合特点,在发展集约持续农业时应将土地利用率放在首位。大力改造中低产田,稳定高产田产量,实行精耕细作,同步提高种、牧、渔、林产量和质量;合理配置劳力、科技、资金的投入和相互替代,
对环境资源实行保护性利用,强调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结合,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高技术农业是中国农业21世纪发展趋势之一,目前正处于摸索模拟阶段,面临的问题不少,主要是资金筹集、技术使用和推广人员培训、技术和资金提供的持续性等问题。还有城市郊区面积虽大,但农业人口比例高,粮食生产仍不可忽视。如上海、北京郊区有近10个县,数百万农业人口,这也是高技术农业发展的难题之一。
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在未来应选择的模式
借鉴国外经验,针对中国的国情,在实施可持续发展农业中,笔者认为应选择以下几种模式:
1)中国式的生态农业模式。即吸取西方生态农业的有益经验,依据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以生态效益为第一性中心、经济效益为第二性中心,运用生态经济原理指导和组织农业生产,把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纳入生态循环链内,参与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轮流交换和物质循环,以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建成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