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 肺系疾病
谈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几个关系天津津安医院马竹溪主任著
谈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几个关系天津市津安医院马竹溪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为邪侵。
“邪”是指一切内外致病因素。
《素问·调经论》“夫邪之所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明确提出六淫、饮食、环境、情绪等内外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的病因意义,《内经》中这种多因素致病理论对当今肺系疾病的防治仍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化尤其汽车工业的发展,电气化的推广,吸烟人口增加。
环境及空气污染的加重。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紧张等等有形、无形之邪均能犯肺致咳致喘。
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的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又可成为新的病因,使肺系疾病面广量大,其中不乏难点、要点。
兹就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几个关系加以阐述。
包括:一、久咳与瘀血的关系二、慢阻肺治疗中扶正与祛邪的关系三、慢性咳嗽与其他脏腑功能的关系四、燥咳与养阴的关系一、久咳与瘀血的关系1.久咳必致瘀肺主气、主治节、助心行血。
咳嗽初起,病在气分。
如失治或误治,殃及肺络,致使气血阻塞。
兼寒邪可使气血凝滞;兼阴虚肺燥,津枯血瘀;宿痰久羁,痰阻气机气滞血瘀;肺气受损、气不行血,气虚血瘀。
瘀阻肺络,又致宣降失司,咳嗽加重,《丹溪心法》:“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唐容川说:“盖人身气道,不可寒滞,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遇风寒而为咳”。
2.久咳必化瘀唐容川说:“一切不治之症”,总由不善祛瘀之故。
清·周学海说:“久病必治络”,我在临床中反对一味酸敛、滋补、宣散、温燥,而是在滋阴润肺、宣肺散寒、宣肺泄热、化痰燥湿、益气敛肺基础上,佐以活血化瘀,使气血流通、宣散有节、升降有序。
3.化瘀必行气清·韦协梦说:“治病以理气为先,而用药以通络为主”,方中加入一、二味血中气药,如川芎、香附、郁金等,使血随气行,咳瘀并除。
4.化瘀必养血既要活血化瘀,又要养血润燥,因为病久必耗伤血中津液。
滋阴养血,使血得濡润,以畅血行,同时防止辛散或温化而损伤阴血,使温而不燥、散中有润。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篇一:喘病西医护理常规喘病中医护理常规喘病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肺系疾病。
发作时喉间哮鸣有声,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喘息不得平卧居多证,严重者可由喘致脱出现喘脱之危重证候。
证型及临床表现1.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
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2.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
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3.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息,咯唾痰涎,量多色灰白,心胸憋闷,气短,不得平卧,脘痞纳少。
苔白腻,脉弦滑。
4.肺气郁闭证:常因情志刺激而恶性,发时立马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甚,或无痰声。
平素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
苔薄,脉弦。
病情观察要点1. 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2.3.4. 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反应时间征象,评价缺氧的程度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临证护理:咳嗽咳痰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
大大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促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塞雷县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叮咬、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肺系疾病中医护理中医护理学
咳嗽的病因病机 1
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 外感咳嗽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外邪犯肺 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咳
咳嗽的病因病机 2
内伤咳嗽
七情失调伤肝,郁而化火,肝火犯肺 饮食不节,劳倦伤脾,脾不健运,痰湿蕴肺 久病伤肺,肺阴亏虚,肺脏虚弱 肾主纳气,为气化之源,肾脏亏虚
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肺气上逆 咳
照本病护理。
悬饮的病因病机
寒湿浸渍,饮食不节,劳欲所伤,或素
体阳虚,肥胖湿盛,或年老多病等,
以致肺脾肾气化功能失调,三焦水道不 利,水液失于正常运化、输布,停积胸 胁而为悬饮。
Hale Waihona Puke 悬饮的辨证分型邪郁少阳证 饮停胸胁证 肺络不畅证
二 、护理要点
一般护理 1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胸水量多、胸满气急者,取半卧位休
肺系疾病中医护理中医护理学
咳 嗽
一 、概念与认识
咳嗽病名
指因邪客肺系,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肺 系病证。 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 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
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
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 参照本病护理。
9、咳痰无力咯痰困难者要协助排痰,定 时翻身拍背,体位引流排痰。必要时吸 痰。
10、痰液粘稠难咯出者,可用超声雾化稀 释痰液,便于排出。
一般护理 4
11、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 告医师。
12、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 即报告医师。
13、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 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 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师。
12、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水饮消退较慢或 病情反复者,耐心疏导,使患者树立治 愈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
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
喘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气喘等症状。
根据中
医理论,喘证属于肺系疾病,常常与肺气虚、肺热、肺痰等因素有关。
因此,针对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是调理肺气,清热化痰,以及调整体质,促进康复。
下面将就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对于肺气虚引起的喘证,中医护理方案主要是以补肺气为主。
可以采用
补益肺气的中药治疗,如人参、黄芪、白术等药物,同时辅以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以温补肺气,增强机体抵抗力,达到改善喘证症状的目的。
其次,对于肺热引起的喘证,中医护理方案主要是清热化痰。
可以采用清热化
痰的中药治疗,如天花粉、鱼腥草、贝母等药物,同时辅以穴位按摩、拔罐等中医疗法,以清热化痰,减轻喘证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此外,对于肺痰引起的喘证,中医护理方案主要是化痰平喘。
可以采用化痰平
喘的中药治疗,如半夏、桔梗、紫苏等药物,同时辅以推拿按摩、气功调理等中医疗法,以化痰平喘,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达到治疗的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和中医疗法外,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还包括调整饮食结构,避免
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等环境因素,保持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是针对不同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
括补肺气、清热化痰、化痰平喘等治疗方法,同时结合调整饮食结构、保持情绪稳定、改善生活环境等护理措施,全面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达到治疗喘证的目的。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中医护理方案,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早日康复健康。
中医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引言中医肺系疾病包括多种常见疾病,如感冒、哮喘、肺炎等,对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困扰。
为了有效治疗这些疾病,中医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原则,本文将对这些原则进行详细介绍。
中医肺系疾病治疗原则1.根据症状辨证施治中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具体来说,根据痰的性质(黄色、白色、粘稠等)、咳嗽情况(干咳、咳痰、痰多等)以及其他相关症状(鼻塞、喘息等),中医可以判定疾病所属的证候类型。
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2.疏风散寒、燥湿化痰中医认为有些肺系疾病是由于风寒湿痰侵袭所致。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常常会运用疏风散寒、燥湿化痰的方法。
例如,对于感冒引起的肺系疾病,中医常使用温中散寒的药物,如草果、苏子、陈皮等。
对于湿痰较重的疾病,中医则会使用干燥化湿的药物,如白术、炒山豆根等。
3.温肺化痰对于咳嗽咳痰较重的疾病,中医重视温肺化痰的治疗方法。
温肺化痰可以促进痰液的代谢和排出,减轻症状。
中医常使用一些温化痰药物,如桔梗、白芥子、半夏等。
4.滋阴润肺对于病情较重,引起肺系疾病的阴液不足的患者,中医会选择滋阴润肺的治疗方法。
滋阴润肺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抵抗力。
常见的滋阴润肺药物有沙参、麦冬、黄耆等。
5.辨证施治在实际治疗中,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的原则。
不同的患者,即使是相同的病症,也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和病机,因此治疗手段会有所不同。
中医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望诊、闻诊、切诊等手段,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针对性地给出治疗方案。
6.调理体质中医注重调理体质,通过中药调理患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具体来说,中医会根据中医辨证结果,选用调理体质的药物,如人参、黄芪、枸杞等。
7.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原则是与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在草药配方、穴位治疗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与西医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相结合,综合治疗肺系疾病。
全国名老中医治肺系疾病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肺系疾病经验*汪履秋,已故全国名老中医教授,从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擅长外感时病及内科杂病的诊治。
尤其在运用香附旋覆花汤辨治肺系疾病方面经验独到,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肺不张:肺不张可归属于中医学“肺痿”,范畴,乃久咳不愈演变而成。
’其发病与肺部其它疾患有密切关系,肺伤目久则痿,如肺痈、肺痨、哮喘、久咳等日久伤肺,均可转化为肺痿。
传统治疗从虚热、虚寒、寒热夹杂等入手。
汪老认为,肺主气而司呼吸,久病肺气不足,宣肃无权,气化功能减退,致气痰阻滞、肺络不和发为本病。
治疗宜从宣肺气、化痰瘀着手,方选香附旋覆花汤加减,取其宣肺气、化痰浊、和络脉之意。
药用香附、旋覆花、苏子、杏仁、陈皮、法半夏、茯苓、薏苡仁。
方中香附、旋覆花善通经络,而逐胸中结痰;苏子、杏仁降肺气,以消痰化饮;陈皮、法半夏、茯苓、薏苡仁理气化痰燥湿。
加减:气滞明显加厚朴、桔梗、枳壳;血瘀明显加桃仁、红花、沉香、郁金;热象明显可加鱼腥草、瓜蒌皮、一枝黄花、桑白皮;气虚加黄芪、党参、自术;阴虚加沙参、麦冬、百合等。
验案:戴某,女,47岁。
主要特征为左侧胸部发闷,气短,时有咳嗽,咳吐浊痰涎沫,舌淡、苔薄白,脉细涩。
经外院检查多次.西医诊断为左上肺不张、肺功能减退,中医辨证属肺气不足、清肃无权、痰瘀阻滞治拟宣肺气、化痰浊、和络脉,予以香附旋覆花汤加减。
处方:香附、旋覆花(包煎)、苏子、杏仁、红花、法半夏、薏苡仁、瓜蒌皮各10克,陈皮、桔梗、枳壳各5克,鱼腥草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
服药1个月后。
痰浊渐去,肺虚牌弱之象显露,遂去枳壳、瓜萎皮、鱼腥草;加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10克,以补肺健脾。
又继续服药2个月后,复查肺不张已痊愈。
2.肺炎后期:肺炎相当于中医学“风温肺热病”。
多系感受温热之邪为患。
本病后期胸胁疼痛不减或炎症病灶难以吸收者。
汪老认为,此乃余邪未净,耗伤津液,津血同源,津伤则血枯,久病人络,络气不和。
肺炎喘嗽的中医护理指导
肺炎喘嗽的中医护理指导肺炎喘嗽是小儿最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鸣、气急、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重者患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
病位在肺,病机为邪犯与肺,肺气上逆,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好发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
中医药在防治此类呼吸道疾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那么如何做好肺炎喘嗽的护理护理呢?◆ 肺炎喘嗽的辨证分型及临症施护(一)风寒闭肺证① 病室避风,注意保暖。
②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
③ 高热时要多饮水,可用温水擦身,或杵针大椎、合谷、少商、商阳等穴以散寒退热或中药保留灌肠退热;或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胃经等推拿退热。
(二)风热闭肺证① 穿衣被盖不宜过暖。
② 指导多饮水,拍背协助排痰。
③ 高热者,可针刺大椎、风池等穴或点刺放血;或物理降温,必要时可用中药退热;或中药保留灌肠清热解毒;或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胃经等推拿退热。
(三)湿热闭肺证① 痰多黏稠不宜咳出时,医嘱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② 祛痰贴贴敷肺腧、大椎穴以化痰、止咳。
③ 小儿肺炎推拿:平肝经清肺经、清补大肠经、清补脾经以清肺化痰止咳。
(四)痰热闭肺证① 病室空气流通,湿温度适宜,避免干燥、灰尘及异味刺激。
② 患儿出现气急、喘憋时宜静卧,及时吸氧、吸痰。
③ 多饮水,予以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④ 便秘者,于中药汤剂中加清热通便药,或单用大黄或番泻叶泡水,使热从下泄。
⑤ 祛痰贴贴敷肺腧、大椎穴以化痰、止咳。
(五)阴虚肺热证① 盗汗多者,可用干毛巾擦干,并及时更换内衣,以免受凉。
② 干咳者可用百部、百合、杏仁、麦冬煎汤频饮,以滋阴润肺。
③ 祛痰贴贴敷肺腧、大椎穴以化痰、止咳。
(六)肺脾气虚证① 低热患儿应多休息,避免活动量过大;自汗患儿可用黄芪、浮小麦、麻黄根泡水频饮。
② 咳甚患儿可用黄芪、紫菀、款冬花泡水频饮;便溏者腹部热敷。
③ 祛痰贴贴敷肺腧、大椎穴以化痰、止咳。
④ 小儿肺炎推拿:平肝清肺经、清补大肠经、清补脾经以清肺健脾化痰止咳。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精)
3.
在一般情况下, 多逐渐演变为成痈期, 溃脓期, 随着大
量腥臭脓痰的排出, 可进入热势渐退、痰量日少之恢复期, 此
时多见气阴两虚之证。 (顺证)
4. 老人、儿童、体弱和饮酒成癖者患之, 因正气虚弱, 或 肺有郁热, 须防其病情迁延不愈或发生变化。 (逆证)
5. 在溃脓期, 若热毒壅盛而内陷, 亦可产生内闭外脱之危 象。
讨论范围
肺 痈 肺脓肿及化脓性肺炎
肺坏疽
支气管扩张
概 支气管囊肿 述 肺结核空洞
伴化脓感染而表现肺痈证候者
病因
肺 痈 感受风热
病
因 病
痰热素盛
机
病机 (以示意图表示)
外感风(寒)热
内
腠内
犯
理外
不合 固邪
肺
熏 蒸气耗 痰
壅热 血败肉腐
瘀 正虚 邪恋
恢复 慢性
初期
成痈
溃脓
病因病机小结
肺 痈
病位:
病性:
本病病位在肺。
其病理性质主要表现为邪盛的实热证候。
脓疡溃后方见阴伤气耗之象。
热壅血瘀, 蕴酿成痈, 血败肉腐化脓, 肺损络伤, 脓
病
疡溃破外泄。
因 病机关键: 病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 主要在于血瘀。血瘀则热聚,
血败肉腐酿脓。
肺痈的病理演变过程, 可以随
机
着病情的发展、邪正的消长, 表现
点
液平面, 或见两肺多发性小脓肿。
治疗原则
肺 痈 当以祛邪为原则
辨 证
采用清热解毒、
脓未成
应着重清肺消痈
论 治 化瘀排脓的治法
脓已成
需排脓解毒。按照有 脓必排的要求, 尤以排
中医肺系疾病
第一节咳嗽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中最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发病率甚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可达10%—15%,尤以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较大优势,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内经》对咳嗽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证候转归及治疗等问题已作了较系统的论述,阐述了气候变化、六气影响及肺可以致咳嗽,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肺为咳。
”《素问·咳论》更是一篇论述咳嗽的专篇,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了肺脏受邪以及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咳嗽的发生。
对咳嗽的症状按脏腑进行分类,分为肺咳、心咳、胃咳、膀胱咳等,并指出了证候转归和治疗原则。
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仅拟出了不少治疗咳嗽行之有效的方剂,还体现了对咳嗽进行辨证论治的思想。
隋《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在《内经》脏腑咳的基础上,又论述了风咳、寒咳等不同咳嗽的临床证候。
唐宋时期,如《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和剂局方》等收集了许多治疗咳嗽的方剂。
明代,《景岳全书》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类,《明医杂著》指出咳嗽“治法须分新久虚实”,至此咳嗽的理论渐趋完善,切合临床实际。
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病证的一个症状。
本节是讨论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病证进行辨证论治,其他疾病兼见咳嗽者,可与本病证联系互参。
【病因病机】咳嗽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病因为外感六淫之邪;内伤咳嗽病因为饮食、情志等内伤因素致脏腑功能失调,内生病邪。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均是病邪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
基于“聚于胃关于肺”理论从调“谷道”通“气道”治疗肺系疾病
基于“聚于胃关于肺”理论从调“谷道”通“气道”治疗肺系疾病【摘要】肺系疾病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与胃肺相通有着密切关系,通过调理“谷道”通“气道”可以有效治疗肺系疾病。
中医药具有显著优势,其中食疗和穴位按摩等调理方法应用广泛。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了这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结论指出,“聚于胃关于肺”理论为肺系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中医中药将成为重要的辅助手段。
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肺系疾病的康复。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并治疗肺系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胃肺相通、肺系疾病、聚于胃、气道、谷道、中医药、食疗、穴位按摩、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康复。
1. 引言1.1 胃肺相通的中医理论在中医理论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则是“聚于胃关于肺”,即胃和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主要负责脾胃炼精化气,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而肺为人体最柔软的脏腑,主要负责呼吸,管理水液,宣发清气。
肺与胃在中医理论中有着密切的关联。
根据中医理论,肺的主气来源于水谷精气,而水谷精气的吸收和转化是由胃来完成的。
所以说,胃肺相通的理论强调了胃肺之间的密切联系,指出了胃的影响对肺的重要性。
如果胃功能失调,就会直接影响到肺的正常功能,导致肺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在治疗肺系疾病时,我们不仅要关注肺脏本身的病变,还要重视胃脏的调理。
通过调理胃的功能,促进水谷精气的营养吸收和转化,可以有效地提高肺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从而达到治疗肺系疾病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医师常常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调理方案,包括食疗、穴位按摩等方法,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1.2 肺系疾病的特点肺系疾病是指肺脏本身的疾病以及与肺脏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包括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等。
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易于引起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肺系疾病常常由呼吸道感染、气道炎症、肺部结构损伤等因素引起,病情较为顽固和反复,容易导致慢性化、复杂化。
中医 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遵循整体观念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中医注重病因的辨析和个体的辨证论治,以及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下面将从中医的视角来介绍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
1. 个体化治疗原则中医强调个体差异,认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疾病表现是不同的,因此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针对肺系疾病,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特点和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师应针对患者的肺气虚弱、痰湿、瘀血等不同病理表现来进行针灸、草药调理等个体化治疗。
2. 强调整体观念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肺只是整个五脏之一。
在治疗肺系疾病时,中医不仅仅关注肺本身的病变,还会考虑其他脏腑的影响。
例如,在治疗气虚型的肺系疾病时,医师可能会调理脾胃功能,以增强气血的生化功能和调节体液代谢。
3. 辨证论治中医治疗肺系疾病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理变化来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肺系疾病的病因可以分为外感、内伤和情志等多种类型,而病机可表现为热、寒、虚、实等不同的证候类型。
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证候类型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4. 调整阴阳平衡中医治疗肺系疾病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肺主气,称为一身之司令。
如果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就会导致肺气无法正常运行,从而引发疾病。
治疗时会通过针灸、中药调理等方法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恢复肺气的正常运行。
5. 符合整体中医理论中医治疗肺系疾病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还需要符合整体中医理论。
例如,中医认为肺系疾病与五脏关系密切,通过针灸、中药或其他中医疗法来调整五脏的功能,以及调整气血和体液的平衡。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包括个体化治疗、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调整阴阳平衡和符合整体中医理论。
这些原则对于肺系疾病的治疗可以起到指导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中医治疗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护理方案
拔罐时应选择肌肉丰满、皮肤平滑、没有毛发的部位,避开疤痕、皮肤皱褶、松弛以及大血管处。拔罐过程中要 随时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患者感觉。拔罐后避免受凉,注意拔罐部位的保暖,4~5小时后洗温水或热水澡,不要 洗冷水澡,否则冷气再次入侵,所做拔罐等同于无效。
艾灸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根据病情选择艾灸部位,将艾条点燃后,在距离施灸部位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灸,以患者感到温 热舒适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向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医护理知识手册、健康 处方等资料,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指导家属参与护理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如协助患者排痰、拍背等,促进 患者康复。
04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规 范
拔罐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操作规范
选择适当大小的罐具和舒适的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用闪火法或投火法将罐吸附于所选部位,留罐10 ~15分钟。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后,即可顺利起罐。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 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以及病原学检查如痰培养、血清学检测等。胸部影像学检查
(如X线胸片、CT等)对于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02 中医对咳嗽认识与治疗原 则
中医对咳嗽病因病机分析
外感咳嗽
主要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六 淫邪气侵袭肺系,导致肺气失宣,引 发咳嗽。
饮食原则及禁忌食物清单
饮食原则
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 物为主,避免过于油腻、辛辣、 生冷的食物。
禁忌食物清单
如辣椒、生姜、大蒜等辛辣刺激 性食物;肥肉、油炸食品等油腻 食物;冷饮、冰淇淋等生冷食物 。
中医经典理论在肺系病中的应用
黄吉赓名医传承工作室
我们的临床中西医结合是采取中医理论来治 疗西医的疾病,并用实验室指标来证实中医 中药的疗效。深入的研究则从痰液中找寒症、 热症的物质基础;对于肺、脾、肾的虚症则 从肺放射摄影、肺通气功能、性激素、免疫 力能等方面去探索;对于某些急剧发作的痰 饮、咳嗽、哮喘的治疗,又需中西药结合的 治疗。
按语:患者系外感引动宿痰伏饮,邪热灼伤肺津,故予沙参 麦冬汤合泽漆汤加减,前方润肺清燥,清化痰热为主,后方 以温化痰饮为主,两方合参,即达显效。后因咯痰转难,大 便亦趋干结,为肺热、阴亏、肠燥之故,因此减去温化寒饮 的泽漆,而加上清润化痰的瓜蒌皮、海蛤壳,从而使咯痰转 易,咳痰很快消失。继与左归丸合麦门冬汤(地黄合剂)化 裁,长期调理以补肾纳气巩固疗效。药物配伍:南北沙参各 9 麦冬9 石斛9 黄芩9 泽漆30 半夏9 紫苑15 白前15 枳壳9 桔梗9等,服药7帖,咳嗽、痰量明显减少,唯咯痰转难、大 便干结,故加瓜蒌皮、海蛤壳又服一周,痰转易咯,咳痰继 续好转。
辨证论治
肺系疾病,虽有不同的病证,但症状上往往 不离咳、痰、哮、喘。所以我非常重视对咳、 痰、哮、喘的采集,通过八纲和脏腑相结合 的辨证,以确定标本、缓急、轻重、先后的 治则治法,这就很便于临床医师在医疗、教 学、教研工作中积累资料、收集资料、整理 资料、分析资料和综合资料,有利于不断深 化中医药学医、教、研工作。
(二)本虚标实证阶段(慢性迁延期)
痰饮、咳嗽、哮喘中西医药结合的典 型病例
(二)本虚标实证阶段(慢性迁延期)
[例一]脾虚痰湿证
黄某某,女,57岁。2014.2.18日,咳痰1月。咳(+),喉痒, 痰20口,小,白粘,易咯出。胸闷气短,哮(+),喘 (++—)。易汗,纳减,口干饮多喜温。苔薄舌胖偏暗红, 脉细弦(72)。胃镜:糜烂性胃炎史,近无不适。血小板从 39~89,WBC2.2~2.59。2014.2.13CT:左侧胸腔积液,双肺气 肿;双肺散在结节影伴钙化。
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
肺系疾病一、感冒凡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与,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为主要表现得外感病症,称为感冒。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时行感冒感冒一词,最早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1)风寒感冒症状: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无汗,咯痰白稀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或葱豉汤加味(2)风热感冒症状:主证+流黄涕,咽痛,咯黄痰,发热重恶寒轻,汗出,口干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药:银翘散(3)暑湿感冒症状:主证+流浊涕,发热,汗出热不解,头身困重,小便短赤治法:清暑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4)体虚感冒A:气虚症状:经常感冒反复不愈,恶寒重发热轻,气短乏力治法:益气解表方药:参苏饮(玉屏风散预防)B:阴虚症状:手足心热,恶寒轻,口渴咽干,干咳少痰治法:养阴解表方药:加减葳蕤汤C:血虚症状: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质淡,苔白,脉细或浮而无力治法:养血解表方药:葱白七味饮D:阳虚症状:头痛身痛,面色皎白,四肢不温,语声低微,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无力治法:温阳解表方药:参附再造丸(5)时行感冒症状:主证+壮热寒战,咽喉肿痛,全身症状较重治法:清热解毒,宣肺解表方药:柴葛解肌汤加减(柴胡、葛根、黄芩、石膏、贯众、羌活、大青叶、银花、连翘、板兰根、甘草)常用具有抑制流感病毒得中草药:板兰根、菊花、银花、连翘、丹皮、栀子、紫草、秦皮、胖大海、蚤休、贯众、茶叶(6)调护:避风寒,清淡饮食,多饮水二、咳嗽肺失宣降,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得一种肺系疾病。
咳嗽就是肺系疾病得一个主要症状,又就是具有独力性一种疾患。
另一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致肺气不清,失于宣肃。
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区别:1、喘证: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2、哮病:喉中哮鸣有声为特征3、肺胀:咳、痰、喘、肿、悸。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常规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常规哮病,是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的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是临床常见难治病之一,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既往有无特异性病史、家族性病史。
(2)了解患者发病的诱因及是否接触过敏原。
(3)观察患者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痰液的量、颜色、性状。
(4)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呼吸型态,是否有哮鸣音。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①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
3.风哮o证候: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打喷嚏、咳嗽等Q舌淡苔白,脉浮紧Qb.寒哮。
证候: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憨气逆,痰多且色白、多泡沫,易咳,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恶寒,天冷或受寒易发。
肢冷,面色青晦。
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Οc.热哮。
证候:喉中痰鸣如吼,痰液黄稠,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扇动,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d.虚哮。
证候: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至持续喘哮,咳痰无力。
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脉沉细或细数。
②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
a,肺脾气虚证。
证候: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澹。
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b.肺肾两虚证。
证候:气短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痰液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膝酸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额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患者哮喘发作时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急性发作期,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给患者安全感。
患者急性发作时取半坐卧位或坐位,因夜间发作较多,应加强夜间巡视。
肺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三、肺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五)肺与大肠: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之 间相互为用关系
肺气壅塞→气机不足,津不下达→大肠传 导失司→便秘;
大便秘结,腑气不通→肺失宣降→胸满咳 喘
四、肺系病证常用方剂及药物应用
(一)常用方剂归类 1.辛温宣肺散气:荆防败毒散、杏苏散
三拗汤、止嗽散 射干麻黄汤 小青龙汤 麻黄汤 华盖散
肺肺系系病疾证 病
(一)肺脏的主要生理机能
主呼吸之气:气体交换
{ 1.主气,司呼吸 主一身之气:宗气的生成
(一)肺脏的主要生理机能
2.主行水:通过宣发肃降运动,推动和调节 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即“通调水道”
{汗液 尿液
(一)肺脏的主要生理机能
3.朝百脉,主治节
(1)肺朝百脉:全身的血液即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 呼吸,进行体内外气的交换,通过肺的宣降,将富含 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二)虚证
1.肺气虚:以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和全身机能 活动减弱为要点,痰清稀,声低,自汗,畏风, 易外感,舌淡苔白,脉虚。见于咳嗽、感冒、 哮病缓解期、喘证、肺痨、肺胀;
2.肺阴虚:以肺病常见症状和阴虚内热证共见,咳 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清瘦, 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 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见于咳 嗽、感冒、肺痨。
及于心。
五、肺系病证辨证的注意要点
(二)注意肺系病证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肺系病证常见的病理类型
3. 痰湿阻肺 外感急性发作属实 慢性发作为本虚标实
在咳嗽、哮病、喘证、肺胀中见:以咳嗽痰多质 粘白 易咯,伴胸闷,甚则气喘痰鸣,舌淡苔白腻,脉滑
形成: ①感受寒湿→肺失宣降→肺不布津→津聚为痰 ②肺气亏虚→输布失常→水湿凝聚为痰→上渍于肺 ③久咳伤肺→肺失输布水液→聚湿酿痰→阻滞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肺系疾病第一节感冒的护理一、感冒的定义、病因感冒是指感受风邪,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多由于六淫之邪、时行病毒侵袭人体所致。
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可参考本病护理。
二、感冒的常见辩证分型、主要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1.风寒感冒倦怠乏力、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喷嚏、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白。
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以辛温解表。
2.风热感冒恶风发热、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肿、声音嘶哑、咳嗽痰黄。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以辛凉解表。
3.暑湿感冒见于夏秋季节,周身酸困乏力、身热、无汗或少汗、头昏胀重、鼻塞流涕、胸闷泛恶。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以清暑袪湿解表。
4.气虚感冒恶寒发热、自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倦怠乏力。
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治以益气解表。
5.阴虚感冒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头痛咽痛、干咳少痰、手足心热心烦。
舌红,脉细数。
治以滋阴解表。
三、感冒的病情观察要点1.外感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周身不适等。
(1)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
(2)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口渴,鼻塞流涕黄稠,咽痛或红肿。
(3)咽部肿痛与否常为风寒、风热的观察辩证要点。
2.汗出(1)发热、汗出、恶风者属表虚证。
(2)发热、无汗、恶寒、身痛者属表实证。
3.咳嗽、咳痰咳嗽的程度、时间与规律;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
4.胃肠道反应有无纳呆、恶心呕吐、腹泻。
5.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若服药后出现大汗淋漓、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冷汗出为虚脱,立即通知医生。
四、感冒的症状护理1.风寒、气虚者室温可偏高;风热阴虚者室温宜偏凉爽;暑湿感冒者室内避免潮湿。
2.咳嗽咽痒者,应远离厨房、公路、工地等烟尘较多的场所,病室内禁止吸烟。
3.耳穴埋豆改善感冒症状:主穴:肺、气管、肾上腺等;配穴:内鼻、耳尖、咽喉等穴。
4.穴位按摩和灸法改善感冒症状:主穴:大椎、曲池、足三里等、配穴:风寒型加外关、风池;风热型加印堂、合谷、少商。
5.刮痧疗法治疗感冒:主穴:风池、合谷、百会、曲池、列缺。
配穴:鼻塞不通者配迎香穴;咽痛配尺泽穴;热甚配十宣穴;头痛甚配百会、太阳(双)、印堂。
6.拔罐法治疗感冒:取穴: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神阙、每穴留罐5~10min,每日一次。
五、感冒的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稀软易于消化为主,多饮水,少食多餐。
忌辛辣、油腻厚味、荤腥食物。
1.风寒感冒宜食发汗解表之品,如葱姜蒜调味等调味的食物,或予生姜红糖水热饮。
食疗方:姜葱粥、紫苏粥。
2.风热感冒宜食清淡凉润、以助清热之品,如秋梨、琵琶、藕、甘蔗、鲜芦根煎水代茶饮等。
食疗方:黄豆香菜汤、银翘粥(双花、连翘、芦根水煎去渣取汁与粳米同煮)等。
3.暑湿感冒宜食清热解表、祛暑利湿之品,如冬瓜、萝卜、鲜藿香或佩兰代茶饮等。
食疗方:荷叶粥、绿豆粥等。
4.气虚感冒宜食红枣、牛奶等温补、易消化之品,食疗方:山药粥、黄芪粥。
5.阴虚感冒宜食甲鱼、银耳、海参等清补之品。
食疗方:百合粥、银耳粥等。
六、感冒的中药使用的护理1.口服中药中西药之间间隔30min左右(1)中药汤剂:汤药不宜久煎、风寒感冒宜热服,服药后盖被安卧;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宜凉服。
(2)感冒清热冲剂: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清热解毒口服液: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感冒软胶囊:服药期间如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症状,立即停药。
(5)蓝苓口服液: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药;脾虚大便溏者慎用。
(6)藿香正气水(软胶囊):过敏体质者慎用,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食物。
2.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须前后用生理盐水做间隔液。
(1)双黄连注射液:首次静脉滴注过程中的前30min应缓慢,忌与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硫酸妥布霉素、硫酸奈替米星、硫酸依替米星)及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吉他霉素)、诺氟沙星葡萄糖、氯化钙、维生素c、氨茶碱、穿琥宁、刺五加、丹参、川芎嗪等配伍时宜产生浑浊或沉淀,过敏体质者慎用。
(2)柴胡注射剂:只用肌肉注射方式给药,严禁静脉滴注或混合其他药物一起肌注;月经期、体虚者慎用,无发热者不宜使用。
3.外用中药注意局部皮肤反应。
(1)贴敷药:取穴:大椎、神阙、风热感冒加涌泉(双);风寒感冒加合谷(双),早晚各一次。
(2)药浴法:药浴的水位宜在胸部以下,药浴温度38~40℃,药浴时间10min 为宜。
饥饿或过饱时不宜全身药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建议药浴;60岁以上患者药浴时须有家属陪伴;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药浴时出现任何不适,立即停止浸浴并报告医师。
泡洗中、后要适量饮水。
(3)药枕:一般选用透气性良好的棉布或纱布做成枕芯,药物不可潮湿,否则失效,每日使用6小时以上,连续使用2~3周。
七、感冒的健康宣教1.用药服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服用发汗药后,注意观察出汗量,防止大汗虚脱,避免汗出当风。
2.饮食多饮温开水,饮食有节,忌烟酒、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
3.运动感冒期间宜避免过劳,痊愈后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4.生活起居慎起居,避风寒,天暑地热之时,切忌坐卧湿地;坚持每日凉水洗脸,冷敷鼻部,增强耐寒能力;流行季节,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外出带好口罩。
5.情志保持心情舒畅,与人聊天、选择听音乐,伴有头痛者可听贝多芬的《A大调抒情小乐曲》;消除疲劳者可听《矫健的步伐》、《水上音乐》;增进食欲可听《餐桌音乐》等。
6.定期复诊遵医嘱定时复诊,若出现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或服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咳嗽、胸痛、咯血、或热盛动风抽搐时及时就医。
第二节咳嗽的护理一、咳嗽的定义、病因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
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
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犯肺,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而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二、咳嗽的常见辩证分型、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痰清稀色白,气急咽痒,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全身酸软。
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2)风热犯肺:咳嗽频剧,咳痰不爽,痰黄粘稠,鼻流黄涕,头痛身热,恶风汗出。
舌苔薄黄。
脉浮数。
治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3)风燥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或痰中带有血丝,咳引胸痛,恶风发热,鼻干咽燥,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治以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2.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而粘,每于晨间咳痰尤甚,痰出咳风燥伤肺缓,胸闷,纳差、腹胀。
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2)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色稠黄,咯吐不爽,甚或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咽痛。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以清热化痰,粛肺止咳。
(3)肝火犯肺: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赤,咳引胸痛,可随情绪波动增减,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量少质粘或如絮条。
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以清肺泻肝,化痰止咳。
(4)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或午后潮热,盗汗,日渐消瘦,口干咽燥。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以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三、咳嗽的病情观察要点1.咳嗽的性质(1)干咳或刺激性咳嗽:急性或慢性咽喉炎、喉癌、急性支气管炎初期、胸膜病变等。
(2)咳嗽伴咳痰: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
2.咳嗽的时间与规律(1)突发性咳嗽:吸入刺激性气体、淋巴结或肿瘤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分叉。
(2)发作性咳嗽:支气管内膜结核。
(3)慢性咳嗽:咳嗽变异型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
(4)夜间咳嗽:左心衰竭和肺结核患者。
3.咳嗽的声音(1)声音嘶哑:声带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
(2)金属音: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癌肿直接压迫气管所致。
(3)声音低微或无力:严重肺气肿、声带麻痹或极度衰弱者。
4.痰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
(1)粘液性痰: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2)浆液性痰:肺水肿。
(3)脓性痰:化脓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5.伴随症状: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
6.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四、咳嗽的症状护理1.剧烈咳嗽,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及咯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频繁咳嗽引起胸痛时,可以手按住胸部痛处,减轻胸廓活动度,减轻胸痛。
3.痰液粘稠难咳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后用空掌心自下向上轻叩患者背部协助排痰。
4.咳痰多、呼吸有浊气,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5.耳穴埋豆:主穴:肺、气管、平喘;配穴:交感、神门、大肠。
6.拔罐治疗:主穴:大椎、膻中。
痰多者加丰隆穴;咽痒咳嗽甚者加天突穴温和灸10~15min;食欲不振者加足三里穴。
7.穴位按揉:重按风门、肺俞、中府、膻中等穴位3~5min。
外感风热加按风池、大椎、合谷等;燥热咳嗽者,加按脾俞、肾俞等;痰多者加按脾俞、胃俞、天突、足三里、丰隆等。
8.艾灸法:取穴:大椎、肺俞、风门穴。
风寒咳嗽加天突、合谷穴;痰湿咳嗽加天突、至阳穴;脾虚者加脾俞;喘甚者加定喘;每日灸一次,每次灸20min。
五、咳嗽的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饮水。
忌辛辣、油腻厚味、荤腥、刺激性食物。
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宜食葱白、生姜、蒜等辛温、清淡、宣肺止咳之品。
食疗方:姜汁冲白蜜。
(2)风热犯肺:宜食梨、枇杷、萝卜、海蜇、荸荠等清凉润肺之品,如咳嗽不止,用银花、杷叶泡水代茶饮。
食疗方:丝瓜汤、川贝炖冰糖。
(3)风燥伤肺:宜食梨、荸荠等清凉润肺食之品,也可用川贝、桑叶、冰糖研末开水冲服;如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可用梨炖白蜜。
食疗方:冰糖梨粥、玉竹粥、藕粥。
2.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宜食山药、赤小豆、糖菊饼、饮橘汁等健脾化痰之品。
食疗方:苡米粥、橘红粥。
(2)痰热郁肺:宜食梨、白萝卜、柚子、马蹄、冬瓜、丝瓜、苦瓜、川贝等清热化痰之品。
食疗方:枇杷粥。
(3)肝火犯肺:宜食菊花茶、梨、柑橘、萝卜、海蜇、芹菜等清凉疏利之品。
食疗方:麦冬芍药粥。
(4)肺阴亏耗:宜食桑椹、黑芝麻、甲鱼、海蛤、银耳、罗汉果、蜂蜜等滋补肺阴、富有营养之品。
如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可用梨炖白蜜。
食疗方:沙参山药粥、糯米阿胶粥等。
六、咳嗽的中药使用护理1.口服中药中西药间隔30min左右。
(1)中药汤剂:风寒袭肺宜热服,服药后加盖衣被;风热犯肺宜轻煎温服;风燥伤肺宜轻煎,少量频服;痰湿蕴肺宜饭后服用;痰热郁肺宜饭后稍凉服用;肺阴亏虚宜饭前稍凉服用。
(2)急支糖浆: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