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小说的审美观照_李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的《红楼梦评论》, 好像又进入另一种境界, 想探讨 复杂性和多侧面。尤其是景物的渲染烘托更是胜人
人生问题、心性问题。” “那阵子, 我变得痴痴呆呆, 无 一筹。如《橘子红了》中充满喜气的场景描写与故事
限虚无感、孤独感。” ( 注: 琦君:《三更有梦书当枕: 我 的悲剧结局形成极大的反差, 更突出秀芬那种“无奈
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 那一幅幅幽幽的影像, 都 深入开掘, 如《橘子红子》中,
在诉说着基本相同的古老故事, 温馨中透着怆痛。”
“在搖曳的灯影里, 他的眉眼妩媚动人, 但又似
有一丝闪烁的泪光。他心裏在想甚麼呢? 难道她还是 二
在 一 心 一 意 地 等 待 她 那 个 未 见 面 的 丈 夫— — — 我 的 大
先乎情”, 琦君用一双“情眼”看世界。在她的笔下, 处 场。怀孕后的秀芬, 顿时成了不能生养的二姨太的最
处都是爱, 万般皆有情。我们说, 童年生活经历对每 大威胁, 她匆匆忙忙从城里赶到乡下, 原本对她心存
个人的成长和性格的形成都起着巨大的影响, 而对 畏惧的秀芬为躲避二姨太的骚扰, 不幸小产, 抑郁而
益浓。而青春也在她十年迷茫的怀恋中, 悄然而逝。
琦君小说的故事, 或许只在从前中国旧社会男
婉若为心逸老师付出了全部的爱, 却不能与之相守, 尊女卑的家庭制度中才会发生。多妻制在中国传统
哪怕是一刻的相见, 唯有老师亲手刻的“长沟流月去 社会中, 一直是家庭的最大乱源。汉朝吕后残害戚夫
无声”的图章相伴……小说体现出琦君在处理爱情 人 是 一 个 历 史 上 著 名 的 例 子 ; 小 说《金 瓶 梅》西 门 庆
如 六 叔 所 言 :“ 世 上 有 很 多 事 是 叫 人 感 到 无 可 奈 何 的。”这是一种两难的悲剧, 而琦君在描写时仍保持 着她一贯的温婉作风, 没有呼天抢地, 更没有愤世嫉 俗, 秀芬和六叔间的点点滴滴, 全是透过第三者秀娟 的眼睛摄下来的。作为一个同龄人, 秀娟十分同情秀 芬的遭遇, 并时时为之抱不平— ——“秀芬、秀娟, 我们 相差只两岁, 真像姐妹。但是她是大伯的第三个妻 子, 她要跟一个像她父亲一般老的男人过一生一世, 却又不能经常在一起, 我心中又不由得为她担起沉 重的心事来。也有点怪大妈, 她一厢情愿地制造这么 一件古里怪气的事, 安排了一个年轻女孩的命运, 究 竟是怜惜她, 还是害了她呢? ”— ——从某种程度上来 看, 秀娟这个人物的设置也是体现出作家的某种社 会批判, 作家的心声、思想、善恶取舍等等, 往往是通 过这个未谙世事的小姑娘的口传达出来的, 而这恰 恰是普遍人性最本真的东西。唯其如此, 当这人性之 花被残忍地扼杀时, 那种痛才最铭心刻骨。一曲旧时 代弃妇的挽歌, 在琦君写来则别有一番动人滋味。
与作家对民族文化深刻的认同感是紧密相连的, 也 怪五四以来, 进步青年首先打倒的对象就是中国人
与她在散文中所表现出的深厚的乡土观念是一脉相 行之数千年的“封建家庭”制度, 鲁迅的《伤逝》、萧红
承的。因此, 同样的爱情题材在琦君写来就较其他作 的《小 城 三 月》、巴 金 的《家》、张 爱 玲 的《金 锁 记》等 ,
结局, 婉若自学生时代便疯狂地爱上了自己的国文 现母亲作为一个普通女人的内心的创痛, 写她因父
老师心逸先生, 从此她的心门便不再向其他任何人 亲纳妾, 夫妻恩情中断, 而遭受到种种的不幸与委
打开, 而这爱情带给她的是无边的痛苦和无望的等 屈。看过琦君脍炙人口的名著《髻》的读者, 都会记得
待, 因为心逸已有妻有女。而作为有妇之夫, 心逸也 二妈头上耀武扬威的发髻是如何刺痛着琦君母亲的
所在。
形象是中国传统旧社会里典型的贤妻良母, 善良无
《长沟流月去无声》也是琦君早期的一部爱情短 私 、忍 辱 负 重 、逆 来 顺 受 , 充 满 了“ 母 心 、佛 心 ”, 而 这
篇小说, 它讲述了一段师生恋, 这段凄美哀婉的爱 显然不是作者着力表现之处, 她无意于歌颂母亲的
情, 一如秀芬和六叔那样, 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其悲剧 伟大, 琦君的与众不同就在于她从女性的角度去表
凤同一“家族”: 琦君《橘子红了》里的二太太。
剧。”女作家琦君是凭感情来领会, 她把这个世界看
琦君的小说总能给读者以心灵上的安慰 与 净 作悲剧。因此, 由于琦君骨子里的悲观气质.她的作
化, 原因就在于她作为一位女性作家, 自有一种独特 品呈现出惊心动魄的深刻。社会的波澜壮阔是时间
的 读 书 回 忆》,《琦 君 散 文》, 浙 江 文 艺 出 版 社 , 1995 的受苦与牺牲”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年, 第240页。) 看来,《红楼梦》的虚无思想对琦君也
沃 尔 波 尔 有 一 句 常 被 引 用 的 名 言“: 这 个 世 界 ,
有影响。还有在一些女性形象属于《红楼梦》的王熙 凭理智来领会, 是个喜剧; 凭感情来领会, 是个悲
题材上的一大特点, 即注重精神与伦理的完善, 而忽 的众妻妾从头厮杀到尾, 留给我们一幅最生动的中
视爱情的现实价值, 这种观念的文化依据, 即是来自 国“ 封 建 家 庭 ”浮 世 绘 ; 李 瓶 儿 与 尤 二 姐 都 是 做 小 妇
民族传统的道德准则— ——所谓“发乎情, 止乎礼”。它 的典型悲剧人物, 中国家庭权力斗争下的牺牲品。难
[ 作者简介] 李伟( 1974- ) , 女, 江苏盐城人,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81
2007.9
语 文 学 刊
作家作品
读 者 却 分 明 能 触 摸 到 一 些 重 大 的 人 生 课 题— ——生 父 母 早 逝 , 她 自 小 就 在 大 伯 家 长 大 , 与 大 妈( 即 琦 君
是拂之不去, 而且印象愈来愈鲜明。如果不再写传, 封建作品中的激烈与悲愤, 但无声的控诉更能催人
我那些敬爱的亲人, 长辈刻骨铭心的创痛, 默默认命 泪下。《橘子红了》所描写的两难悲剧, 秀芬与六叔之
的受苦与牺牲, 岂非永不为世人所知? 我又岂能甘 间的纯真的爱, 若在现代社会, 这对有情人定会终成
心? 又怎么对得起他们呢?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 莫 眷属, 然以当时的社会伦理, 这段爱情必须以悲剧收
琦君作为台湾女性文学的第一代作家, 她的小 说继承了五四文学的传统, 沿袭了冰心等人的路子, 撷取身边小事入文, 或反映封建社会中女性的艰难 处境, 或表达对大陆家乡风物人情的怀念, 以其深厚 的文学底蕴与浓厚的乡土意识, 得到了读者的认同。 琦君的小说浅白而深刻, 笔下人物无不倾注入了作 者的深情, 唯其真挚, 才能动人。读者看琦君小说, 永 远没有读不懂的疑惑。但是, 从作者的娓娓述说中,
可 忽 视 。《红 楼 梦》对 琦 君 的 小 说 来 说 , 它 在 个 性 解
借秀娟的眼对人物眼神的描写, 生动准确地刻
放、悲剧精神、女性形象塑造和叙事模式等方面都具 画出了秀芬对两个男子的感情, 孰轻孰重, 读者一目
有原型和示范的作用。琦君酷爱《红楼梦》, 12岁就学 了然。
着《黛 玉 笔 记》笔 调 写 了《碎 玉 记》, 后 来 又 将《红 楼
死、善恶、是非— ——无所不包, 读者如果细心一点、耐 笔下的“母亲”) 的感情相当深厚。熟读琦君作品的读
心一点, 一层又一层, 透过那些普普通通的情节, 终 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
能感受到大的震撼。所谓“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深 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
刻, 于平淡处显波澜, 我想这应该是琦君小说的魅力 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源泉。她笔下的母亲
2007.9
语 文 学 刊
语文学刊
的 曲 笔 把 中 国 封 建 家 庭 中 妇 女 的 痛 苦 写 得 如 此 深 承焘的得意弟子, 故而被冠以“才女”称号, 她的小说
刻, 令人难忘。同时, 小说中正派人物对自己发妻不 笔法细腻婉约, 字里行间无不透出极浓的书卷气, 显
自觉的残忍, 显得尤为可怕。作家白先勇说,“琦君是 示其闺秀风范。她善于抓住人物的眼神及心理活动
语文学刊
琦君小说的审美观照
○李 伟
(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2)
【摘 要】青灯、流月, 母爱、佛心……构成了琦君小说独特的美感世界, 作家将自己对于大自然和故土故园的爱、对人生的 爱倾注笔端, 融会成涓涓细流, 滋润着读者的心田。本文将主要立足于其早期作品来分析探讨琦君小说的题材思想和美感特质。
在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 两人都陷入了情感的两难 心。琦君替她母亲鸣不平, 为她母亲立碑作传, 忠实
境地。适逢时局动乱, 婉若随家人南下台湾, 有情人 地记录下一位菩萨心肠的妇人, 在情感上被丈夫抛
天各一方。时空的阻隔丝毫没有减少婉若对恩师的 弃后, 是如何默默地承受着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人的痛苦与屈辱。这是
思 念, 相 反 的 , 这 种 精 神 之 爱 就 像 那 陈 年 的 酒 , 历 久 琦君写得最铭心刻骨、最叫人难以忘怀的。
于作家, 早年的生活际遇在经过时间的过滤之后, 那 终, 在还没来得及喊出控诉的声音, 便像尘芥一样被
最动人心魄的一幕幕则会慢慢积淀, 成为作家挥之 扫出了这个世界。
不去的一种情结, 渗透到作品中, 并影响着作家创作
当年轰动一时的反封建的激进故事, 现在没有
82 思想的形成。琦君出身于知书达理的书香门第, 由于 人记得多少, 可琦君写的这个真实故事, 用隐而不露
家更显超凡脱俗之气。
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悲剧, 看到了子君、梅芬、鸣凤、长
琦君总是以怀旧或回忆的方式将童年少年时期 安等鲜活的生命如何被吞噬。琦君用她那含而不露、
的人和事嫁接到小说创作中, 体现出作家的真性 怨而不诽的手笔为我们谱写了一代弃妇的挽歌, 为
情— ——正如作家所言:“年几愈增长, 往事的记忆愈 那个逝去的时代造像。她的故事中或许没有许多反
一
琦君早期小说多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的 爱 情 故 事, 且 多 为 忆 旧 之 作 。 如 作 品《阿 玉》、《莫 愁 湖》、《菁 姐》和《紫 罗 兰 的 芬 芳》, 都 是 忆 旧 的 真 人 真 事改写而成的小说, 而且故事一般都是些爱情故事, 情节也相对比较简单。作者往往以爱情婚姻为切入 点, 描写新旧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精神困惑乃至无 可 奈 何 的 宿 命 悲 剧 。《橘 子 红 了》便 是 其 中 的 代 表 。小 说描写了两代弃妇的悲剧: 大妈为了让大伯回心转 意, 自做主张将十八岁的农家女孩秀芬娶进家门做 传宗接代的工具, 并期盼着通过生育来取得在家庭 中的地位。大伯回乡下与秀芬圆房之后, 便又匆匆离 开。但是故事并没有这么风平浪静地发展下去, 作家 以其真诚而炽热的人性关怀, 在秀芬这样一个农家 少女的身上挖掘出她作为一个已经接受了新思想影 响的青年, 心中涌动着一股强烈的追求自由向往美 好生活的真情。于是她和与她年纪相仿的六叔之间 萌发了朦胧而又纯真的爱情。这样的感情给了秀芬 极大的心灵安慰, 甚至成了她精神上的强大的支撑。 但同时她也清楚地知道, 这种爱情是没有结果的, 正
【关键词】琦君; 小说; 母爱; 美感特质
青 灯 、流 月 , 母 爱 、佛 心 …… 这 些 构 成 了 琦 君 小 说独特的美感世界。作家将自己对大自然和故土故 园 的 爱 、对 人 生 的 爱 倾 注 笔 端, 融 会 成 涓 涓 细 流 , 滋 润着读者的心田。本文将主要立足于她的早期作品 来探讨其小说创作的主要特色。
从 艺 术 上 来 看 , 琦 君 的 小 说 与《红 楼 梦》存 在 着 伯吗? ”
广泛、内在而又深刻的渊源关系, 它的生成除了直接
“就这么短短的一次见面, 彼此四目相望, 秀芬
受益于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审 千言万语无法表达的忧郁, 六叔满腔关怀却又不得
美意识外,《红楼梦》 这个中国文学的集大成者也不 不强作镇静的神情, 都清清楚楚看在我的眼里。”
又 如《失 落 的 梦》中 , 作 家 成 功 地 通 过 慧 的 心 理
梦》和《海 滨 故 人》熔 为 一 炉 , 创 出 中 篇 小 说《三 姐 描 写 , 把 女 主 人 公 的 酸 辛 、怨 恨 、怜 悯 、同 情 、关 怀 种
妹》。再后来又受到王国维的影响, 她说:“读了王国 种情绪, 细腻地显现在读者面前, 突出了人物性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