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风骨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心雕龙 教学PPT课件

文心雕龙 教学PPT课件

• 小结: • 基本文学思想
• 1.原道、征圣、宗经 • 2.执正驭奇 • 3.局限:
• 对不符合儒家思想标准的作品予以较多排斥; • 未能认识风格质朴、题材朴素的文学的价值; • 对儒家经典语言特征的描述失真。
重要范畴
(一)神思:
1概念内涵: 指文学创作中的思维活动,相当于今 人所说的艺术思维或形象思维。
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 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
宗经:
一、经为一切思想与教化之源。世人从中汲取思想 的资源,得以陶冶性情。
二、经为一切文体之源。 三、经为“文”的风格和内容确立基本写作要求。 四、经还为“文”的创作提供了技法。 五、经为文学批评建立形式和思想上的统一标准。
辨骚:
……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谓不合传,褒贬 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 。
故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固知《 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乃《雅 》、《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观其骨鲠 所树,肌肤所附,虽取熔《经》旨,亦自铸伟辞 。……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 与并能矣。

《文心雕龙》的思想特点 儒释道三家兼之而以儒家为主。
论文之思想以儒家为准的;
创作思想推崇自然之道,受道家 思想 影响深; 论述方法与逻辑体系注重辩证, 吸取佛教思维方式。
《文心雕龙》价值与影响
《文心雕龙》的价值与影响:
1《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最 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章学著作,也 是一部文学史,分体文学史,古典 美学著作。
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即山而铸铜, 煮海而为盐也。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 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 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 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夫文以行立, 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励德树声,莫不 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流 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

文心雕龙—28·风骨

文心雕龙—28·风骨

文心雕龙—28·风骨文心雕龙—28·风骨《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

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

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

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

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

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

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

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

思不环周,牵课乏气,则无风之验也。

昔潘勖锡魏,思摹经典,群才韬笔,乃其骨髓峻也;相如赋仙,气号凌云,蔚为辞宗,乃其风力遒也。

能鉴斯要,可以定文,兹术或违,无务繁采。

故魏文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故其论孔融,则云“体气高妙”,论徐干,则云“时有齐气”,论刘桢,则云“有逸气”。

公干亦云∶“孔氏卓卓,信含异气;笔墨之性,殆不可胜。

”并重气之旨也。

夫翚翟备色,而翾翥百步,肌丰而力沈也;鹰隼乏采,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

文章才力,有似于此。

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

若夫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昼奇辞。

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

若骨采未圆,风辞未练,而跨略旧规,驰骛新作,虽获巧意,危败亦多,岂空结奇字,纰缪而成经矣?《周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

”盖防文滥也。

然文术多门,各适所好,明者弗授,学者弗师。

于是习华随侈,流遁忘反。

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

能研诸虑,何远之有哉!赞曰∶情与气偕,辞共体并。

文明以健,珪璋乃聘。

蔚彼风力,严此骨鲠。

才锋峻立,符采克炳。

解释《风骨》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八篇,论述刘勰对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

全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说明风骨的必要性。

所谓“辞之待骨”,就是指文辞的运用必须有骨力;“情之含风”,则指思想感情的表达,要有教育作用。

九、刘勰的《文心雕龙》 共21页PPT资料

九、刘勰的《文心雕龙》 共21页PPT资料

刘勰其人及其时代
按:永泰元年为公元498年,中兴二年为502 年,期间相距约四年。《梁书·刘勰传》说, 《文心雕龙》成书之后,曾经拿给沈约看, 请他审定,此时,沈约正值“贵盛”之际。 而沈约“贵盛”自齐和帝始。由此推定, 《文心雕龙》成书当在齐末,即公元501-502 年间。
《文心雕龙》的体例
神思论
1、何谓神思? 神思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范畴,集中讨论的是文学创作的相关问题, 其中包括艺术想象。陆机较早深入论述了这 一问题,刘勰第一次规范了神思这一概念, 并给它以完整而准确的含义。他认为,神思 是超越时空的,具有一种身在此而心在彼, 可以由此及彼的联想功能,在文学创作中具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心雕龙》的体例
一般分将《文心雕龙》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文之枢纽(文学/章总论)。这是全书的总 论,其中包括《原道》、《征圣》、《宗经》、 《正纬》、《辨骚》5篇文章。在这部分里,刘勰 表白了他的创作指导思想是儒家思想,表明他效法 圣人及经典的态度。《原道》论述了文学(章)的 本质和人文的起源与发展。《征圣》指出,圣人文 章以“政化”(政治教化)、“事迹”(礼仪事 功)、“修身”(涵养心性)为基本内容,是后人 学习的典范。《宗经》强调学习经典的重要。 《正纬》和《辨骚》运用儒家之道与文采来评判纬 《文心雕龙》的体例,刘勰在《序志》篇中有 一个概括: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 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 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 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 于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 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 于《知音》,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 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 用,四十九篇而已。”

201909刘勰的《文心雕龙》.PPT.ppt

201909刘勰的《文心雕龙》.PPT.ppt
7
? 刘勰的一生,是在社会思潮风雷激荡中走完 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儒、释、道三家相 互斗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发展完成期。 道家攻击佛教破国、毁家、捐身、乃化外之 教;佛教又以“至道宗极,理归乎一;妙法 真境,本固无二”(刘勰《灭惑论》)的理 由予以回击。这样的结果必然造成“内圣外 圣,义归理一”(沈约《均圣论》)的众教 归一的思想。
11
? 需要明白的是,建功立业并非刘勰最高理想, 而是趋于至道妙境的一种“教体”,这正是 他“随感现应”思想的体现。这样才能理解 他写《文心雕龙》时眼光不拘一隅,既赞诸 子学说,“亦学家之壮观”(《文心雕 龙·诸子》),又赞王弼、何晏之玄谈为 “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人伦之英也” (《文心雕龙·论说》),还赞“非汤武而 薄周孔”的嵇康“志高而文伟”……显示出 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
17
二、《文心雕龙》构成
? 简单介绍一下, 1.书名;2、写作动 机; 3.总体结构
18
1.书名Leabharlann ? “雕龙”,驺奭,战国齐人,
据《史记·孟荀列传》,当
? 《序志》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 心也。昔涓子(齐人) 《琴心》、王孙《巧心》 (《汉书·艺文 志》《王 孙子》,一名《巧 心》),心哉美矣,故 用之焉。古来文章,以 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 羣言雕龙也。
12
? 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他虽以儒者入世而终身 不娶、晚年又回归佛门的似乎矛盾的态度。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对《文心雕龙》缜 密的论述方法和严密的逻辑体系感到惊异, 因为这正是方法论上对佛教因明学的借鉴。 至于有论者言刘勰因郁郁不得志而出家,又 因此而不久于人世,这是不足为信的主观臆 断。
13
? 刘勰的著作,除《文心雕龙》外,只保存下 来《灭惑论》和《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 像碑》两篇文章,其余尽皆散佚。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
❖ 最后他提出了如何写好风景物色的问题。他 说,自然物色是不变的,所谓“物色尽”、 “物游恒姿”,但作者的构思却各各不同, 作品表现的情志、情趣也各不相同,因此还 是可以做到“虽旧弥新”,写出新生面,做 到“物色尽而情由余”
❖ 刘勰将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为情而造文” 和“为文而造情”比较,认为“为情造文”
是优良传统,其“要约而写真”,而“为文
造情”是不良倾向,其特点为“淫丽而烦
滥”。因此写文章要述志为本,言与志反,
文岂足征。本文一开头有“圣贤书辞,非采
而何?”说明文采是有必要的,但堆砌辞藻
不能过分,因为“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 他提倡自然之美,正如"铅黛所以饰容,而盼 倩生于淑姿",文章的美靠思想内容的纯正。" 理正而螭藻,使文不灭质,博不溺心",情文 并茂,雅丽又朴实地显出本色美,方为好文 章。
❖ 接着他论《诗经》、《楚辞》、汉赋以致 “近代”(指刘宋时期)作品中的物色描绘。 论《诗经》和刘宋作品较祥,论《楚辞》、 汉赋较略。
❖ 论《诗经》时,他说:“诗人感物,连类不 穷。”类者,事也。刘勰之意是说诗人见到 自然物,受到感动,变产生许多相关的联想。 比如人和事。接着就用字而言,他认为《楚 辞》、汉赋写物不如《诗经》。
❖ 《文心雕龙》也正是这样,它论各种作品,于诗、 赋外,对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实用文 体都一一设专篇加以认真讨论。
❖ 总之,凡是用文字写下来的东西,都是“文”, 都是“文章”,其范围远远大于今日所谓文章。 因此,可以说,《文心雕龙》既是一部指导文章 写作的书,又包含许多文学理论的内容,是我国 古代文章学、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伟大著作。
07中师(3)班
❖ 2007014143207 ❖ 2007014143216 ❖ 2007014143238

建安风骨与曹植.ppt

建安风骨与曹植.ppt

“天道”对于人的社会具有绝对的垂范作用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 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 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 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天地相 和,降下甘露,无人分配,自然均匀。 宇宙一开始有秩序,就有了名份。既 有了名份,人就该知道自己的限度, 不可僭越。知道人的限度而及时止步, 就可以平安无患了。道,引导天下万 民归向自己,就好像河川疏导诸水流 向大海。)
人神殊途而无法交接
• 曹植的《洛神赋》,当也是这一风气 下的产物。恐怕他只是假托一个神话 人物,把世俗的男女之情升华到诗意 的完美形态。比较前人所作,《洛神 赋》更多地渲染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 情意缱绻却又因人神殊途而无法交接 的惆怅哀怨,避免了这一类作品中常 见的掩盖在神话色彩之下的粗俗暗示, 格调高雅,感情真切,具有较高的审 美价值。对神女容貌、情态的刻画, 非常细致生动,为前所未有。
什么是“道”
• 《老子》一书中充满着神秘主义的气息,论 述到什么是“道”,并没有给一个确切的概 念,而是用一种模糊的语言传达给人一种形 而上的感悟:“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 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 以说它是无,因为它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 以说它是有,因为它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 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它的奥妙。从实有 的角度,可以看到它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 是说法不同而已,两者实际上是同一的。这 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 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
• 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 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 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 女》诸赋相提并论。其实,曹植此赋 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 《湘夫人》那种浓厚的抒情成分,同 时又具宋玉诣赋对女性美的精妙刻画。 此外,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 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

刘勰《文心雕龙》PPT

刘勰《文心雕龙》PPT
刘勰《文心雕龙》
1
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 文学理论的专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上一部最杰出的重要著作。 它体例周详,论旨精深,结构严密,条理分明。 清人章学诚称之“体大而虑周”。
2
鲁迅《论诗题记》:“篇章既富,评骘遂生。 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 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 为世楷式。”(《鲁迅全集》第八卷) 既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也是一部文章学著作, 又是一部文学史、各种文体的发展史,而且还 是一部古典美学著作。 “龙学”
一、论文学的本质与起源---- 《文心雕龙·原道》
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 现形式。
《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 何哉?”
“德”即“得道”
“道”----广义的人文所体现的“道”:是指宇 宙万物内在的普遍自然规律,是接近于老庄所 说的哲理性的自然之道。
14
狭义的人文所体现的“道”:是指儒家的社会 政治之道。 刘勰认为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乃是对作为普 遍的自然规律的哲理之道的具体运用和发挥。
☆“然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 必请勰制文。” 政治上:追求仕进 《文心雕龙·程器》:
5
☆“盖士之登庸,以成务为用。 ……安有丈夫学 文,而不达于政事哉。”
☆“是以君子藏器,待时而动,发挥事业,固宜 蓄素以绷中,散采以彪外,楩楠其质,豫章其 干,摛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穷则 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若此文人,应 梓材之士矣。”
17
人文是体现道的,而圣人之文又是阐明道的最 集中最典型的代表,“六经”又是圣人之文的 经典,因此,人文的写作自然必须效法圣人, 以“六经”为楷式。 内容上,圣人文章是“政化”(政治教化)、 “事迹”(礼仪事功)、“修身”(修身养性) 为基本内容的; 形式上,圣人文章具有“或简言以达旨,或博 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 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刘勰《文心雕龙》52页PPT

刘勰《文心雕龙》52页PPT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刘勰《文心雕龙》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中国文学世说新语兰亭集序文心雕龙PPT课件

中国文学世说新语兰亭集序文心雕龙PPT课件
魏晋时期形成清谈玄理、品评人物的风尚,清谈巩 固其志气,药与酒陶冶其趣味,而名人效应之下, 清谈、药与酒渐渐在魏晋社会流行起来了。因此说, 魏晋风度其实是一种人格范式。
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王谢世家、桃源 陶令等是这种人格范式的鲜明代表。
6
刘义庆《世说新语》
7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 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
王子猷是魏晋名士,高洁放诞简傲,竹子在他心目 中是高洁人格的象征,须臾不可离。竹子有节、中 空,象征着虚怀若谷和浑身气节。主干挺直、坚韧, 象征人格坚忍不拔。
名士的气节与风度,典雅别致的人生情趣。
14
雪夜访戴
王子酞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 望皎然。因起仿徨,咏左思《招隐诗》②,忽忆戴安 道。时戴在剡③,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 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 尽而返,何必见戴?”
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
9
《世说新语》*
全书善用作比较、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 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世说新语》除了有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 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 笔记影响尤其之大。
《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 用的都是口语,而意味隽永,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 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3)这是魏晋风度的一种表现,是洒脱不拘俗礼的 真率性情的体现。
(4)如果敲门,即使是不拘俗礼的名士之间,其言 谈对话行为做作,也不会超脱人世。会破坏王子猷 一夜独与自然精神相往来的生命审美感受;人间交 往有待他日,今日,王子猷只为享受自然山水之乐。
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 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第四章 文心雕龙 优质课件

第四章 文心雕龙 优质课件

夫神思方運,萬塗競萌,規矩虛位,
刻鏤無形;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 於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雲而並驅矣。 方其搦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 始。何則?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實而難巧也。 是以意授於思,言授於意,密則無際,疏 則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義 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養術,無 務苦慮,含章司契,不必勞情也。
“東則有劉彥和之《文心》,西則有亞裏斯多 德之《詩學》,解析神質,苞舉洪纖,開源發流, 為世楷式。” ——魯迅《詩論題記》
又如日本學冠東西的著名學者興膳宏先生也 說:
《文心雕龍》規模宏大,體制詳備,是中國文 學批評史上了不起的傑作。在西歐早期的古典文 藝理論中,如亞裏斯多德的文藝理論,就沒有 《龍》著那樣的系統性。 ——興膳宏《文心雕龍在日本》
4、“風骨”說
詩總六義,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氣 之符契也。是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沈吟鋪辭, 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 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 則文風清焉。若豐藻克贍,風骨不飛,則振采失鮮, 負聲無力。是以綴慮裁篇,務盈守氣,剛健既實, 輝光乃新,其為文用,譬征鳥之使翼也。故練於骨 者,析辭必精;深乎風者,述情必顯。捶字堅而難 移,結響凝而不滯,此風骨之力也。若瘠義肥辭, 繁雜失統,則無骨之征也;思不環周,牽課乏氣, 則無風之驗也。
神思,中國美學史用語。指作家在想像 力活躍時或處在靈感狀態下進行的創作構思。
劉勰《文心雕龍·神思》指出:“文之思 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 然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 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其思理之致 乎!”跨越時空的想像和活躍的靈感來自作 者的秉性才識,虛靜的心境,深邃的思索和 高度自由的內心狀態。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心雕龙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心雕龙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



什么叫“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用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 比,从而发现不同之处,优化思维。
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林冲当时为什么要戴着枷锁?林冲、洪教头是什么关系?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 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识 的“隐患”。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尖子生好方法:听课时应该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猜想老师还会讲什么,会怎样讲, 怎样讲会更好,如果让我来讲,我会怎样讲。这种方法适合于听课容易分心的同学。
第 三 单 元 文心雕龙
单 元 导 航
• ◇文海书韵◇ • 从“ɑ、b、c、d”到“平平仄 仄”,从“香山红叶红满天”到 “沧海月明珠有泪”,从骆宾王的 《鹅》到庄子的《逍遥游》,我们 无时无刻不在感受中华语言的魅 力。她仿佛那邻家的闺中少女,让 人猜不透她的心思,她的世界总是 变化万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鲜,负声无力。 振采失鲜:呈现的文采不鲜明
是以缀虑裁篇, 。没有骨,用字浮泛不实,辞
务盈守气,刚健 藻不鲜明;没有风,声律的讲
既实,辉光乃新, 求就显得软弱无力。
其为文用,譬征 刚健句:《易·大畜》:“刚健
鸟之使翼也。
笃实,辉光日新。”
征鸟:指鹰隼等猛禽。
12

若丰藻克赡,风 骨不飞,则振采 失鲜,负声无力。 是以缀虑裁篇, 务盈守气,刚健
如果辞藻华瞻,但风骨萎 靡,那么文采的呈现,便 失却了它的鲜艳;声律的 讲求,便显得软弱无力了。 因此构思为文,布局谋篇, 务必充实内在情感,涵养
既实,辉光乃新, 文气。风骨果然刚健,作
其为文用,譬征
品才能光辉灿烂,万古常
鸟之使翼也。
新。它对文学创作的作用,
正如高飞远扬的鸟儿之使
用翅膀。
13
故练于骨者,析①辞 ①析:考究、分析。
3
《风骨》篇结构内容
一、讲“风”、“骨”的必要性,以及和作品情 辞的关系。总的要求是:文辞要端直刚健,情感 清明爽朗。
二、讲文采和“风骨”的关系,强调作品要文采 与“风骨”兼备,才是理想的作品。
三、讲如何做到作品文采和“风骨”的统一。刘 勰认为必须学习经书,同时也参考子书和史书, 进而创作新意奇词,才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论 鉴赏论:《知音、指瑕》
流变论:《通变、时序》
2
《风骨》解题
《风骨》篇的“风骨”一词,原是用 于汉魏以来品评人物的词语,指人物 的风神骨相。后来又用以绘画,刘勰 借用这一用语来论述对文学作品的基 本要求。
其中“风”是对作品情感内容方面的 美学要求,“骨”是对作品语言文辞 方面的美学要求。“风骨”即要求内 容富有感染力,语言刚健挺拔。
5
第二部分
故魏文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 不可力强而致。”故其论孔融,则云“体气高 妙”;论徐干,则云“时有齐气”;论刘桢, 则云“有逸气”。公干亦云:“孔氏卓卓,信 含异气,笔墨之性,殆不可胜。”并重气之旨 也。翬翟备色,而翾翥百步,肌丰而力沈也; 鹰隼乏采,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文章 才力,有似于此: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 若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 笔之鸣凤也。
赞曰:情与气偕,辞其体并。文明以健,圭璋乃 聘。蔚彼风力,严此骨鲠。才锋峻立,符采克炳。
7
诗总六义,风冠 其首①,斯乃化 感之本源,志气 之符契也②。是 以怊怅述情,必 始乎风;沉吟③ 铺辞,莫先于骨 。
①风冠其首:“六义”的 次序按照《毛诗序》是风 、赋、比、兴、雅、颂, 风居首位。 ②志:情志。气:个性、 气质。符契:信约,指作 品和志气一致。符,古代 的凭信之物。契,约券。 ③沉吟:低声吟咏。
8
诗总六义,风冠其 首,斯乃化感之本 源,志气之符契也 。是以怊怅述情, 必始乎风;沉吟铺 辞,莫先于骨。
译文:《诗经》包括风、雅 、颂三种体裁和赋、比、兴 三种表现手法,“风”排在 第一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 它是感化的根本力量,是志 气的具体体现。所以,深感 动人地叙述情怀,必须从有 感化力量的“风” 开始;反 复沉吟地铺陈文辞,没有比 注意“骨” 更重要的了。
4
第一部分
“《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 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 辞,莫先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 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精 爽,则文风清(一作生)焉。若丰藻克赡,风骨不 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是以缀虑裁篇,务盈 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 使翼也。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 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不滞,此风骨之 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思 不环周,索莫乏气,则无风之验也。昔潘勖锡魏, 思摹经典,群才韬笔,乃其骨髓峻也;相如仙赋, 气号凌云,蔚为辞宗,乃其风力遒也。能鉴斯要, 可以定文;兹术或违,无务繁采。
6
第三部分
若夫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洞晓情变,曲 昭文体,然后能莩甲新意,雕画奇辞。昭体故意新而 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若骨采未圆,风辞未练, 而跨略旧规,驰骛新作,虽获巧意,危败也多”盖防文之滥也。然文术多门,各随所好, 明者弗授,学者弗师。于是习华随侈,流遁忘反。若 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 能研诸虑,何远之有哉!
凡是骨髓凝炼的,语言的 表达就必然精妙;风力深 厚的,感情的抒发就必然
必显。捶字坚而难移,显豁。文字锤炼,确切难
结响凝而不滞,此风 移,声律安排,厚重而不
必精;深乎风者,述 情必显。捶字坚而难
②结响凝:使声调有力 。凝,是声调有力。 滞:死板、呆滞。
移,结响凝②而不滞, ③统:体统,条理。
此风骨之力也。若瘠 ④索莫:作“牵课”,
义肥辞,繁杂失统③ , 即勉强。
则无骨之征也;思不
环周,牵课乏气,则
无风之验也。
14
故练于骨者,析辞必 精;深乎风者,述情
9
故辞之待骨, 如体之树骸, 情之含风,犹 形之包气④ 。
结言端直⑤ ,
则文骨成焉; 意气骏爽⑥ ,
④形:指人的形体。气, 气血之气。这句比喻 风对文情即文章内容 的重要。
⑤端直:端正有力。
⑥骏爽:明快爽朗。
则文风清(生) 焉。
10
故辞之待骨, 如体之树骸, 情之含风, 犹形之包气。 结言端直, 则文骨成焉; 意气骏爽, 则文风清焉。
文心雕龙•风骨
.
1
文体论: 《明诗》以下二十篇
总论:
神思论:《神思、物色、 熔裁、附会、隐秀》
《原道》 创作论: 方法论:《情采、事类、
《征圣》 《总术》 比兴、夸饰》
《宗经》
声律论:《声律、章句、
结 语: 《
《正纬》
丽辞、练字》

《辨骚》

作家论:《养气、才略、程器》 志》 风格论:《体性、风骨、定势》
语言依存于骨骼一样的 思想内容,就好象身体 的支撑要靠着骨架子; 作品中的感情,也包含 着长风一般的力量,正 如人的形骸里面运行着 血气。要语言运用得准 确不易,文章的骨骼才 撑得起来;有充沛的感 情气势,文章的风力才 能清越骏发。
11
若丰藻克赡,风 丰藻:辞藻丰富。赡:富足。
骨不飞,则振采 风骨不飞:风骨萎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