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概况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1、原理:采用抗-HBs包被反应板,加入待测样本,经孵育后,加入抗-HBs-HRP,当样本中存在HBsAg时,该HBsAg与包被抗-HBs结合并与抗- HBs-HRP结合形成抗-HBs-HBsAg-抗-HBs-HRP复合物,加入TMB底物产生显色反应,反之则无显色反应。
2、标本采集与处理?2.1 受检者准备:对于体检对象抽血前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采血前应禁食4-6小时。
2.2静脉采血:除非是卧床病人,一般在采血时取坐位。
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因此影响测定水平。
故在采血前至少应静坐5分钟。
一般从肘静脉取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
2.3采血管:一般采用血清做检验,可以用一般洁净的塑料管或玻璃试管作为容器。
2.4标本处理:血清:采血后,室温下自然放置1-2小时,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在于3000转每分钟离心15分钟,吸出血清待用。
血浆:采血后,样本和抗凝剂轻轻颠倒混匀6-8次后,充分离心,将血浆与血细胞分离后,吸出血浆待用。
2.5标本接收:接收标本时应检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要求密封、无溶血、无杂物)、所用试管是否正确、试管是否填写完整、并问讯采血日期,对不合格标本应退回重采,并填写记录。
2.6标本储存:一般该标本应随到随做,血清和血浆标本在2-8o c 保存。
如需长期保存,可在-20℃保存,并避免反复冻融。
3、试剂与仪器:3.1测定试剂:3.1.1生产厂商: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3.1.2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3.1.3包装:48T×1、96T×13.1.3试剂配置: 25倍浓缩稀释液 40ml×1瓶HBsAg微孔反应板 96孔HBsAg酶结合物 6.2 ml×1瓶HBsAg阳性对照 1.0 ml×1瓶HBsAg阴性对照 1.0 ml×1瓶显色液A、B液各8.0 ml×1瓶终止液 7 ml×1瓶封板纸 5片说明书 1份3.2测定仪器:3.2.1酶标仪:上海安泰 MODEL MT-8583.2.2洗扳机: ANALYTECH8284、操作步骤:4.1配液:配制工作浓度洗涤液(以纯化水做25倍稀释)4.2编号:将样品对应微孔按序编号(共预留阴性对照孔3孔、阳性对照1孔、建议预留空白对照1孔)4.3加样:加入75微升待测样本和阴、阳性对照与反应孔中。
乙肝五项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 2008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年会报道——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2a(派罗欣)治疗 HBeAg阴性CHB 随访4年患者HBsAg清除率达11%
• 志存高远 夺银摘金——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 -2a(派罗欣)全国乙肝视频会议报道
• 志存高远 夺银摘金 免疫控制治疗策略和追求HBsAg清除的重要性——2008年乙肝免 疫专家峰会报道
乙肝五项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概况
2006 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一般人群 HBV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 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HBV感染的临床转归
急性乙肝病毒感染
95% 婴儿期获得的感染 5% 成人期获得的感染 慢性HBV感染
处于HBsAg和HBeAg消失与
-
+
Anti-HBe和Anti-HBs出现之间
的一个缺口时期;既往感染
-
+
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有免 疫力
+
+
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
-
-
主动免疫
-
-
未感染HBV,属易感者
16 种 少 见 模 式
序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 或DANE颗粒核心中
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而只能检测到抗-HBc
持续时间:6~18个月
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 抗HBc-IgG:凡“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性
乙肝五项各项指标详解
乙肝五项各项指标详解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外壳蛋白,是乙肝感染后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可作为乙型肝炎早期诊断和普查指标。
孕妇、手术前、输血前、有创检查前都要检查血清HBSAg,及时发现HBV感染。
血清HBSAg阳性表示HBV感染,常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肝炎恢复后,一般在广4个月内HBSAg消失,持续6个月以上则认为转为慢性肝炎Q无症状HBsAg携带者是肝功能正常的乙肝患者,虽然肝组织已有病变,但无临床症状。
血清HBs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需要结合乙型肝炎血清学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HBsAg阴性常见于隐匿性HBV感染者,这类患者因HBsAg抗原表位变异,造成HBSAg阴性,但是血液或肝组织中HBVDNA阳性;也见于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引起HBV突变,导致HBSAg阴性Q 需要注意的是:个别病例胆红素浓度过高可使血清HBSAg结果出现假阳性。
对于接受高剂量生物素(维生素B7)(>5mg∕天)治疗的患者,须在末次生物素治疗8小时后采集样本。
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样本可能凝固不全,纤维蛋白存在可能会影响结果,因此应在肝素治疗前采集样本。
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Bsurfaceantibody,HBsAb)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
HBsAb阳性常见于HBV感染恢复期或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其为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但是如伴有高效价HBSAb者,不能排除肝脏有持续性HBV感染的可能。
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抗体应答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30年。
HBsAb阴性常见于未曾感染HBV或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群。
但是HBsAb阴性不能排除HBV感染,HBsAb是HBV感染后最晚出现的特异性抗体Q急性HBV感染6个月后可检测到HBSAb,慢性HBV感染者可能数年都不能检测到HBSAb。
乙肝五项详细说明
乙肝五项说明: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后,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
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
2.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
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清除乙肝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
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感染了乙肝,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3.乙肝e抗原: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可查出乙肝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乙肝e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乙肝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
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5.乙肝核心抗体: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
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乙肝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乙肝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乙肝五项指标结果怎么看?武汉国中堂肝病研究所专家在这里简单给我们做个介绍:1)第一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其余阴性。
说明被乙肝病毒感染了。
很多单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已被清除,不再具有传染性。
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体内可以查到乙肝病毒的存在,仍具有传播性,应注意传染,更不能献血。
2)第一项、三项阳性,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阳性,其余三项阴性。
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可能处在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或乙肝携带者活动期,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一、三、五项阳性就是常说的乙肝大三阳,意义与一、三项阳性差不多。
3)第一、四项阳性,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体(HBeAb或抗HBe)阳性,其他阴性。
曲阜市农村中小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况及其传染性的调查分析
HB A s g阳性率 无 显著差 异 。 1 3 性 别 分 布 : 性 中小 学 生 共 调 查 1 9 . 男 0人 , 7 HB A s g阳性 2 4人 , 0 阳性 检 出率 为 I . ; 性 共 I4 女
调查 12 4 3人 , H& A 阳 性 1 0人 , 性 率 8 4 , g 2 阳 .3
带 者 中 1 . 5 以 上 具 有 明 显 的 传 染 性 。如 此 数 量 6 9
面丽 _ _
童
检 罚 数 阳性 数 阳性 率 t )
的传 染 源 , 学 校 师 生 、家 庭 、社 会等 人 群健 康 的 对 危害 不可低 估 。因此 ,对 HB A s g携带者 , 别 是伴 特 有 HB Ag及 / s 或抗 一HB c阳性 者 应 区别 对待 , 取 采 相应 的防 治措施 ,加 强 治疗 和 管理 , 免 和控 制 其 避 传播 。 2 2 在我 国现 在大 部分大 学 生 、 、 . 中 小学 生招 生 时 ,
但统计学处 理(
18 , > 0 0 ) . 1 P . 5 ,各 年龄 组 间
新生 查体 和定 期 为学生 查 体 是很有 必 要 的 。但 是有 部分 边远地 区 , 特别 是贫 穷落 后 的山 区 , 此 问题没 对
有 引 起 重 视 , 是 不 可 忽 视 的 ,HB A 这 s g阴 性 的 学 生 要 加 强 卫 生 宣 教 和 卫 生 防 护 并 给 予 乙 肝 疫 苗 预 防
接种 , 确保 中小 学生 的身 体健 康 , 是提 高 民族 身体 这 素 贡的重 要 措 施 之 一 ,把 乙肝 疫 苗纳 人 我 国 免 疫 程 序是 预 防 HB 的关 键 措施 。由于 我 国原 来 没 有 V 把 乙 肝 疫 苗 纳 入 正 常 的 免 疫 程 序 . 中、 学 生 使 小 HB 感 染 有 上升 趋 势 。但 随 着 人 民生 活 条 件 的 提 V 高 . 划免 疫 的正规化 , 会抵 制 HB 的漫延 。 计 将 V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分类与处理论文
浅谈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分类与处理【摘要】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即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血液检测单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症状者,属终身带毒,可能一生都不发病,如常人一样正常工作和学习。
据统计我国约有十分之一的人携带乙肝病毒。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母婴传播及免疫功能较弱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肝病毒。
这种携带者保持了人类中乙型肝炎病毒的存活,终究是危害健康的隐患,因此,须认真对待,防患于未燃。
【关键词】乙肝;抗原;携带;处理【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51-011 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分类1.1 甲类:曾患过肝炎而本人则全然不知,因其临床症状和肝脏损害轻微且很快痊愈,仅表现为病后的hbsag携带状态,在健康体检时查出的属此类。
本类携带者病毒不复制,没有传染性。
此类hbsag携带者应进行医学跟踪,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时了解有无肝损害,若有应及时治疗。
1.2 乙类:健康携带者,经反复多次肝功能化验均正常,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甚至作肝活检亦未见病理改变,肝组织结构完整。
这类hbsag携带者可以照常工作、学习和劳动,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的改善可自然转阴。
1.3 丙类: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这类患者有病毒复制,并有传染性。
此类hbsag携带者经证实有病理损害,应按现症病人对待,及时进行治疗。
2 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医学处理2.1 保护肝脏:绝对戒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精神轻松愉快,合理膳食,注重营养,定期检查乙肝表面抗原及肝功能,必要时可服用抗坏血酸、保肝维养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加强肝脏营养,切忌盲目乱用药,更不可相信广告或庸医的所谓“包治”,“百分之百转阴”之类的骗人假话,以免上当受骗。
2.2 家庭及个人卫生:无症状hbsag携带者家庭及其他成员可注射乙肝疫苗进行预防,本人的生活用具(剃须刀。
HBsAg携带率在中国的地区分布
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工作实施方案
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 干预措施。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 妇,医务人员应详细了解其肝炎病史及诊 治情况,密切监测肝脏功能,给予科学的 营养支持和指导。
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工作实施方案 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 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 白(100国际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 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月龄婴儿的3 次乙肝疫苗(10ug重组酵母/20ug仓鼠卵母 细胞)接种。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皮疹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神经系统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肝肾疾病
15.38(6/39)
7.69(3/39) 2.56%(1/39) 2.56(1/39)
1994篇报道均为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国内1994-2003 年间涉及乙肝疫苗不良反应的 39篇报道均为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对新生儿时期漏种的儿童未进行补种 对高危人群及意外暴露者未进行免疫
关于高危人群加强接种
下列人员在抗-HBs 滴度降至10mIU/ml以下时, 可给予一次加强免疫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家庭接触者 医务人员 器官移植患者 血液透析患者
肿瘤患者
与疫苗有关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事件
报道百分率(%)
41.03(16/39) 23.08(9/39)
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提示除母婴传播外,还存在水平传播
庄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5月第25卷第5期:376
乙型肝炎的传播模式
地区 高流行区 HBV标志物 流行率 >7%, 占全球人口的 45% 2%-7%, 占全球人口的 43% <2%, 占全球人口的 12% 终身 携带率 >60% 感染人群 出生时和 儿童早期 感染为主 20% -60 % 感染发生在 各年龄组, 以儿童为主 <20% 感染发生在 成人中的高危 人群, 以青壮年为主 性传播 母婴传播 水平传播 性传播 传播方式 母婴传播 水平传播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概况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概况卫生部在2006年开展了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全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
城市、农村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差异不显著,西部地区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于东部地区。
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低,为0.96%。
5~14岁人群为2.42%。
15~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高,达8.57%。
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明显低于15~59岁人群。
全国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为50.09%。
城市高于农村,西部高于东部地区。
1~4岁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1.24%,5~14岁人群为56.58%。
15~59岁人群最低,为47.38%。
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本次调查1~14岁儿童40129人,其中有乙肝疫苗接种史32732人,占81.56%。
1~4岁和5~14岁调查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9.39%和50.59%,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73.37%和43.91%,乙肝疫苗全程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城市高于农村,东部高于西部,医院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高于在家出生儿童。
乙肝疫苗免疫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
1发病机制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
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
HBV本身对肝脏无明显损伤,主要通过人体的免疫应答造成肝细胞损伤,HBV感染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如果机体免疫反应正常,可以清除感染的病毒而痊愈;免疫反应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续存在,成为慢性乙肝。
医学上肝炎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种类型,其中乙肝是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文章目录*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注意事项*四、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 相关疾病2. 相关症状*五、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 不适宜人群2. 不良反应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基本信息1、定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别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阳性(或滴度升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50%~98%患者早期呈阳性,可协助早期诊断。
急性患者阳性持续2个月以上,30%的患者转为慢性,3个月不能转阴者则长期携带可作为病情预后的指标。
2、专科分类传染病检查3、检查分类血液检查4、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5、是否空腹空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正常值反向被动血凝法(RPHA):1∶8 免疫粘连血凝法(IAHA):1∶8 对流电泳法:阴性酶标法(ELISA):阴性放射免疫法(RIA):阴性2、临床意义该项检查用于判断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乙肝)病毒。
HBsAg阳性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指标,HBsAg本身具有抗原性,无传染性。
其他肝功能正常而仅仅HBsAg阳性者,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HBsAg的滴度高低可判断患者的传染性,一帮HBsAg的滴度越高,HBsAg及乙肝病毒DNA阳性的可能性越大,传染性也就越大。
“大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
提示乙肝病毒感染,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
并不能提示病情是否严重。
“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
提示: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少。
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原及乙肝核心抗体等乙肝两对半指标解读
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原及乙肝核心抗体等乙肝两对半指标及结果解读乙肝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脏炎症,是威胁我国人群健康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密切接触、母婴、血液和性传播。
近九成感染者不会出现临床症状,而后,部分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或原发性肝癌,对健康危害大。
乙肝实验室诊断,乙肝两对半是必须占有很大一席之地。
实际上HBV 的免疫学标记一共 3 对,分别是 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sAb (乙肝表面抗体);HBeAg(乙肝 e 抗原)、HBeAb(乙肝e抗体);HBcAg(乙肝核心抗原)以及 HBcAb(乙肝核心抗体)。
HBcAg 在血清中不易检出,所以只检测剩下的两对抗原抗体和一个单独的乙肝核心抗体,俗称两对半。
乙肝两对半HBsAg(乙肝表面抗原)位于乙肝病毒的表面。
在表面,所以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最先出现,在急性肝炎潜伏期即可出现阳性,是乙肝早期诊断和普查的指标。
HBsAb(乙肝表面抗体)是机体针对乙肝表面抗原产生的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以暴揍表面抗原,所以在机体感染或接种乙肝疫苗后会出现。
HBsAg 与 HBsAb 同时阳性可能是不同亚型重复感染或病患正处于血清转换期,即 HBsAg 消失,同时伴 HBsAb 出现。
血清转换期为临床上慢性乙肝治疗的最终目标,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HBeAg(乙肝 e 抗原)乙肝e抗原是 HBV 内衣壳蛋白的分泌型,是一种可溶性抗原,主要存在于乙肝患者的外周血中,为病毒复制及传染性强的标志,一般出现的比 HBsAg 稍晚。
HBeAb(乙肝 e 抗体)是机体针对乙肝 e 抗原产生的抗体,一般出现于 HBeAg 阴转后,阳性表示患者处于急性肝炎恢复期,病毒复制水平低,传染性下降,病变趋于静止。
HBeAg 和 HBeAb 同时阳性可见于 HBeAg 血清学转换,同样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是目前临床上慢性乙肝治疗近期目标。
乙肝表面抗原检查报告
乙肝表面抗原检查报告一、乙肝表面抗原检查报告乙肝表面抗原检查报告是通过检测人体血液中是否存在乙肝表面抗原来判断乙肝病毒感染的一种方法。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即表示患者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一般需要进一步检查其他乙肝病毒相关指标,如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等来确定感染的程度和病情。
二、乙肝的治疗方法乙肝病毒感染是一种慢性病毒性肝炎,长期感染可能会导致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治疗非常必要。
目前,乙肝的治疗主要分为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两种方式。
1.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德福韦二甲酯、恩替卡韦、拉米夫定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量,从而延缓病情的发展,避免肝炎、肝硬化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如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害等。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随时调整用药方法和剂量。
2.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是指对乙肝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炎、肝硬化等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常见的对症治疗包括肝保护治疗、消炎治疗、营养治疗等。
肝保护治疗主要是通过中药、保肝药物等来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
消炎治疗则是通过使用消炎药物来缓解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症状。
营养治疗则是通过合理的膳食结构和多种营养素的补充来维持患者的营养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帮助抵御病毒侵袭。
三、乙肝的注意事项1. 注意个人卫生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因此,预防乙肝感染的关键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
要勤洗手,避免与乙肝患者共用牙刷、刮胡刀、剃刀等用品,不共用注射器、针头等注射器具,避免不安全性行为等。
2. 定期体检对于有乙肝病毒感染风险的人群,如医务人员、血液制品受血者、性工作者等,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尽早进行治疗。
3. 饮食健康乙肝病毒感染会引起肝炎、肝硬化等状况,因此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营养均衡,减少对肝脏的负担,尽可能避免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同时也应该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酒对肝脏的伤害。
近年健康体检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情况结果分析
乙肝疫 苗接 种率 问 建议 易感 人 去定 期进 行体 检 , 。 乙肝 病毒 携 带 者应 自 实行 分餐 制 , 时 检查 肝 功能 和两 对 半 。通过 本 觉 按 文对健 康体 检人 员 乙肝病 毒 携带 情 况 的调查 , 乙肝 防治 工 为 作提 供 一定 的 依 据 , 引起 卫 生 部 门对此 关 注 , 高 我 市 乙肝 提
见 表 1 。
本 院进 行 健康 体 检者 的乙型 肝炎 病 毒 携带 情 况进 行 检测 , 结
果 报道 如 下 : 1资料 与 方法
11一 般 资 料 .
22HB 携 带者年 龄 分布 . V 20 0 8年 9月一 0 0年 8月 HB 21 V携带 者年 龄分 布 见 图 1 。
【 sr c] jcie T n lz ecryn ttso s gi eh a h epew orcie e t h c u , n Ab tat Ob et : oa ayet arigs u f v h a HB A t el yp o l h eevdah a hc ek p a d nh t l
21 1 第8第2 0年1 1 3 l 月 卷 期
调查研究
近年健康体检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 I况结果分析 青
商延 芳 。 金春 章 南京 市 中 医院 医学 检验 科 , 苏南 京 江 2 00 10 1
【 要】目的 : 健 康体 检者 乙 型肝炎 表面 抗原 ( BA ) 摘 了解 H s g携带 情况 , 讨更 加有 效 的预防控 制措 施 。方 法 : 20 年 探 对 07 9月一 00年 8 的 3 7 名 来 该 院进 行健 康 体 检者 的静 脉 血 样 , 21 月 79 0 采用 酶 联 免疫 吸附 试验 法 (LS 检 测 H sg E IA) BA 。 结 果 :790名健 康体 检 者 中 , BA 阳性 1 1 名 , 率 为 3 %。 中男性 阳性率 为 4 %, 3 7 H sg 6 4 阳性 . 7 其 . 女性 阳性 率 为 3 %。 0 - 3 结 论 :07年 9月~ 00年 8月 乙型 肝 炎病 毒 携 带 者呈 逐 年 上 升 趋 势 ,并 且 男 性 高 于女 性 , B A 20 21 H s g阳性 者集 中于 4 ~ 0岁年 龄 组 , 好 H s g 66 做 B A 监测 工作 , 防和 降低 乙 型肝 炎感 染刻 不 容缓 。 预 f 关键 词】乙型肝 炎表 面抗 原 ; 阳性 率 ; 带情 况 ; 携 健康 体检 者 【 图分 类号】R 1 .+ 中 5 26 2 f 文献标 识 码】 C 【 章编 号】1 7 — 7 1 2 1 ) 1 b 一 4 — 2 文 6 4 4 2 (0 1 1 ( ) 13 0
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时间:2008-04-23字体:大中小为掌握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评价1992年我国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的效果,卫生部在2006年开展了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乙肝免疫预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据介绍,本次调查工作由卫生部统一组织实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调查方案设计及技术指导。
为使调查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卫生部成立了调查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工作小组,先后4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对该方案进行论证,并在江苏省和山东省分别开展了现场预试验。
本次调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监测点”上进行。
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农村的1~59岁人群共81775人。
卫生部公布了本次调查的结果:一、全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
城市、农村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差异不显著,西部地区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于东部地区。
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低,为0.96%。
5~14岁人群为2.42%。
15~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高,达8.57%。
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明显低于15~59岁人群。
二、全国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为50.09%。
城市高于农村,西部高于东部地区。
1~4岁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1.24%,5~14岁人群为56.58%。
15~59岁人群最低,为47.38%。
三、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本次调查1~14岁儿童40129人,其中有乙肝疫苗接种史32732人,占81.56%。
1~4岁和5~14岁调查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9.39%和50.59%,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73.37%和43.91%,乙肝疫苗全程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城市高于农村,东部高于西部,医院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高于在家出生儿童。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HBsAg存在于病毒颗粒的外壳
以及小球形颗粒和管状颗粒。
于感染后2-12周,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前,即可
由外周血液中检测到,急性自限性HBV感染时血中HBsAg持续时间一般为4~12 周,至恢复期消失,但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可持续存在多年。
乙肝病毒的感染性并非完全与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保持一致,失去感染性,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仍能保留,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s。
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在HBsAg转阴后一段时间,可自血中测到抗—HBs,抗HBs出现后,在6~12个月内其滴度逐渐上升至高峰,以
后逐步下降,并可持续10年左右。
抗-HBs对同型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近期感染者所产生的抗-HBs为IgM抗体,而长期存在血中的为IgG抗体。
HBsAg有“a”、“d”、“y”、“r”、“w”等多种抗原决定簇,其中“a”
是共同的抗原决定簇,“d”、“y”和“r”、“w”为主要的亚型决定簇。
HBsAg
有8种亚型和2种混合亚型,其中以adr,adw,ayr,及ayw4种亚型为主。
各亚型的
地理分布不同,adr亚型主要分布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adw亚型主要见于北欧、美洲及澳洲,ayw亚型主要在非洲、中东和印度,ayr亚型罕见。
在我国的主要是adr
亚型,但广西的东北部则主要为adw亚型,西藏,新疆及内蒙则以ayw亚型为主。
亚型的测定并无临床意义,但对流行病学调查、预防研究有一定意义。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治好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治好吗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反应几乎或全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传染源,但有很多人对乙肝病毒的携带状态感到困惑,特别是他们是否能够被治愈。
本文将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能否被治愈的问题。
乙肝病毒感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2亿人感染乙肝病毒,其中大约有3500万人慢性感染。
许多患者在感染后能够自愈,而一部分患者则无法清除乙肝病毒,结果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被分为慢性携带者和传染性携带者。
慢性携带者是指持续病毒DNA阳性的人,通常在血清中检测到HBsAg阳性并且肝功能正常。
传染性携带者是指病毒DNA能够在血清或其他体液中检测到,并且有肝功能异常。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除了对个人健康的威胁外,他们还可能成为乙肝病毒的传播源。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治疗的目标通常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恢复肝功能来减少炎症和减轻肝损害。
根据目前的临床实践和指南,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抗病毒治疗和肝保护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通过使用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或干扰素等药物来抑制病毒的复制。
这些药物能够降低病毒载量,减少炎症反应,提高肝功能。
然而,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完全清除乙肝病毒,它只能抑制病毒复制,缓解肝脏炎症和损害,防止疾病的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决策通常基于一系列因素,包括血清HBV-DNA水平、肝功能、肝纤维化程度和病毒基因型等。
对于慢性乙肝携带者和易感染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应该开始抗病毒治疗,以减少后续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
除了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应该接受肝保护治疗。
这包括饮食调理、适度锻炼和避免饮酒等。
此外,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乙肝病毒相关指标的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要治愈乙肝病毒携带者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目前尚无完全清除乙肝病毒的治愈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一)简述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俗称“澳抗”,为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的一种糖蛋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早期(1~2个月)血清里出现的一种特异性血清标记物,可维持数周至数年,甚至终生。
HBsAg可从多种乙型肝炎者的体液和分泌物(血液、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中测出。
参考范围:ELISA法或化学发光法
阴性
(二)临床意义
(1)异常提示慢性或迁延性乙型肝炎活动期,与HBsAg感染有关的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2)慢性HBsAg携带者,即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而HBsAg尚未转阴,或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而患者既无乙肝症状也无ALT异常,即所谓HBsAg携带者。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HBsAb )
(一)简述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是人体针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产生的中和抗体,为一种保护性抗体,表明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大多数HBsAg的消失和HBsAb的出现,意味着HBV
感染的恢复期和人体产生了免疫力。
参考范围:
ELISA法或化学发光法:阴性
(二)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
(1)乙型肝炎恢复期,或既往曾感染过HBV,现已恢复,且对HBV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2)接种乙肝疫苗所产生的效果。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 化验结果是2、5阳或2、4、5阳性什么意思?
•
是个健康的结果,若是6个月后的结果那就更
好。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生下的宝宝没几个不
是这情况的。一般来说,乙肝大三妈妈生下的宝
宝产生抗体后是2、5阳性,乙肝小三母亲的宝宝 是2、4、5阳性。这些是胎儿期经脐血进入体内
• (2)可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程 序。
• (3)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合用小剂量 的白细胞介素-2。
• (4)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对乙肝疫苗 的免疫应答,可配合使用。
• 什么时候加强乙肝疫苗?
• 当化验结果出来后抗体是阴或弱阳时 应该立即加强,另外我建议3岁和6岁也各 加强一针。即入幼儿园时和入小学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保健
• 1、谨慎用药可以护肝 • 2、劳逸适度保证休息 • 3、饮食清淡戒烟、戒酒
• 4、知足常乐调整心态 • 5、定期检查时刻警惕 • 3-6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乙肝五
项等,随时观察,做到有备无患
关于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问 题
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能不能怀 孕?
• 目前的看法是只要在肝功正常时乙肝大三 阳、乙肝小三阳患者都可怀孕,但要注意 阻断。
的病毒不完整颗粒,有些医生把这种情况算在感
染之列是不科学的。5或4、5可能在长时间后自 然消失,也可以重打0、1、6疫苗来促成消失, 总之,是完全健康的。
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成功率是多少?
• 总计平均是95-97%左右的阻断率,这是国 家公认的机率。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母乳吗?
• 乙肝大三阳,在进行了阻断后(孩子出生后 打了球蛋白和疫苗)的情况之下,可以母乳。 乙肝小三阳DNA阴者更是放心,但注意乳 头有损时要避免。如果乙肝大三阳确实觉 得不放心,可以人工进行,一样是聪明可 爱的宝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概况
卫生部在2006年开展了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全国1~59岁人群乙
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
城市、农村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差异不显著,西部地区人
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于东部地区。
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低,为0.96%。
5~14岁人群为2.24%。
15~59岁人群最高,达8.57%。
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明
显低于15~59岁人群。
全国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为50.09%。
城市高于农村,西部高于东部
地区。
1~4岁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1.24%,5~14岁人群为56.58%。
15~59岁人
群最低,为47.38%。
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本次调查1~14岁儿童40129人,其中有乙肝疫苗接种史32732人,占81.56%。
1~4岁和5~14岁调查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9.39%和5.059%,乙肝疫苗首
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73.37%和43.91%,乙肝疫苗全程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城市高于农村,东部高于西部,医院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高于在家出生儿童。
乙肝疫苗免疫与乙肝
表面抗原携带情况。
1 发病机制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
染病。
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
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
重的一种传染病。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
HBV本身对肝脏明
显损伤,主要通过人体的免疫应答造成肝细胞损伤,HBV感染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
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如果机体免疫反应正常,可以清除感染的病毒而痊愈;免疫反应不足
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续存在,成为习惯性乙肝。
医学上肝炎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种类型,其中乙肝是流行最广泛、危害最
严重的一种传染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简称异型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本病遍及全球,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
泻及腹胀,部分病例有发热、黄疸,约有半数患者起病隐匿,在检查中发现。
乙型病毒感染
人体后,广泛存在于血液、性接触、密切接触等传播,所以乙肝发病具有家族性。
但并不是每个感染病毒的人都会成为乙肝患者,这与患者感染的病毒数量、毒力和感染方式
等因素密切相关,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免疫反应状态,也在乙肝病情和病情和病程的转归上
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可能出现下面结果:不发病且产生保护性乙肝表面
抗体、长期慢性无症状带毒者、轻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外膜蛋白,可在感染HBV后早期出现。
HbsAg本身无传染性,但因其和HBV常同时存在,故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标志。
它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泪水、鼻咽泌物、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
在感染
乙肝病毒后2~6个月,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指标可持续阳性。
单凭乙
肝表面抗原阳性是不能断定其有无传染性的,而主要取决于病毒在肝内的复制程度。
如果病
毒的复制很活跃,大量的病毒颗粒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人的血液就有很强的传染性。
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很多,如HbsAg,HBV-DNA、抗HBclgM等,最简便廉价的方法就
是查一下乙肝五项指标。
如果HbsAg、HbcAg和抗HBc三项阳性(即为大三阳)其血液就有
高度传染性;如果抗-Hbe阳性,其血液的传染性就较低一般来说, HbsAg阳性者可以和正常
人一样参加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他们对周围的同志不构成明显的威胁。
HbsAg阳性携带
者结婚前最好先查一下本人的HbeAg和抗Hbe,如果抗Hbe阳性,说明传染性较低,可以结婚;如果HbeAg阳性,就要查对方的血清,如果是抗-HBs阳性,说明对方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不会再感染。
2 常规检查及意义
乙肝一项是诊断乙肝感染的基本依据。
HbsAg(+)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提示病毒复制
及传染性;抗HBs(+)表示有保护性抗体,对乙肝有免疫力,注射乙肝疫苗及自然感染痊愈后
都可产生抗HBs;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提示有传染性;抗Hbe(+),一般情况
下提示乙肝病毒低复制或不复制,少数情况下结合DNA检测明确是否存在病毒变异;抗HBc
提示感染过乙肝;抗HBc提示感染过乙肝;抗HBc-IgM(+)提示病毒复制。
3 鉴别诊断
3.1 典型和非典型急、慢性乙肝大多有典型或非典型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乙肝血清标志物不仅HbsAg阳性,还可出现其他项目阳性。
急性乙肝、抗-HbcIgM大多阳性,
慢性乙肝大多抗-HbcIgM或抗-HbcIgG阳性
3.2 亚临床型乙肝
感染HBV后呈一过性过程,无症状及体征,HbsAg呈短暂性阳性转阴,一般在6个月内才出现抗-HBs。
3.3 乙肝潜伏期
乙肝潜伏期一般不超过180天,若在此期间出现转氨酶升高及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即可确认。
3.4 乙肝后HbsAg持续阳性状态20%乙肝患者(亚临床型和显性乙肝患者)HbsAg可持续阳性,在恢复期多有转氨酶升高及其他乙肝表现。
3.5 某些疾病易伴有HbsAg阳性
如肝硬化、肝癌、慢性肾炎,脉管炎及过敏性紫癜等疾病大多伴有HbsAg阳性,可能系乙肝病毒肝外损伤,但各处有明显疾病特征,不难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