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实例及区别;(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模型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方式;(2)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原理和区别;(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问题导入:什么是物质跨膜运输?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2)学生结合实例,分析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区别。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实例;(2)教师利用模型演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5. 课堂小结:(2)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3. 观察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中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方式的理解程度如何?3.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5.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等方面。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案 说课稿
图三中a点的限制因素是什么,b点的限制因素是什么?
总结:分析坐标图的关键是先看好横纵坐标的含义,利用基础知识解决横纵坐标的关系。举例点评。
五、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
1、物质浓度
2、氧气浓度:能量
3、温度:膜流动性和能量
展示动画
展示动画
展示图片
展示动画
图片分析
引入三、胞呑和胞吐作用:动画演示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
提出问题:胞吞作用参与的细胞器是哪一种?溶酶体
胞吐作用参与的细胞器是哪一种?高尔基体
总结:胞吞和胞吐作用是一些结构和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
学生自主完成物质跨膜运输三种方式的比较。
四、解读坐标图: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各个坐标图代表的方式是什么?判断依据是什么?
需要其他物质参与吗?
水分的渗透作用中水分跨膜符合这种方式吗?
总结:自由扩散的特点是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要其他参与物质参与。例如:水分子,气体分子,脂溶性物质等
2、协助扩散:展示动画
提出问题:物质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需要其他物质参与吗?
总结:协助扩散的特点是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协助。例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提问: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
二、主动运输: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物质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需要其他物质参与吗?
ATP主要由那种细胞器产生?
载体具有什么特点?
总结:主动运输的特点是物质分子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和供应能量的ATP。例如:氨基酸,各种离子,五碳糖、碱基等。
提出问题:什么是选择透过性?大分子能不能通过细胞膜?分泌蛋白怎么从细胞中分泌出来?
教学目标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种类和特点。
3. 让学生能够运用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种类。
2. 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教学难点:1. 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机制。
2. 物质跨膜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例(如渗透现象)引入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种类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机制,重点讲解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实际意义。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物质跨膜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课堂讲解:讲解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如营养物质吸收、废物排出等。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生物现象,让学生运用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进行解释。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理解和应用。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三、课后作业1. 请列举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2. 请运用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解释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请总结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种类、特点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实例分析:评价学生运用物质跨膜运输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应用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的学习资料。
2. 实例:收集一些与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实际例子。
3. 练习题:编写一些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练习题。
4. 教学视频:寻找一些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视频资料,以便进行课堂讲解和演示。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实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方式。
2.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教具:细胞膜模型、物质跨膜运输动画、PPT课件。
2.学具:实验报告、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PPT展示细胞膜结构,引导学生关注细胞膜的作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膜的吗?(二)新课讲解1.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1自由扩散:展示动画,解释自由扩散的特点,如氧气、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
1.2协助扩散:展示动画,解释协助扩散的特点,如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1.3主动运输:展示动画,解释主动运输的特点,如氨基酸、离子的跨膜运输。
2.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2.1物质浓度梯度:讲解浓度梯度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2.2膜的通透性:讲解膜的通透性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展示细胞吸水、失水的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2.案例二:展示神经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
(四)实验探究1.实验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吸水、失水现象,分析原因。
2.实验二:观察神经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分析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2.强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2.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动画、实验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2.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互动良好。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主动运输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强化。
六、教学拓展1.进一步讲解物质跨膜运输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引言概述:物质跨膜运输是细胞内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它涉及到各种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运输和转运。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等。
一、主动运输1.1 利用离子泵进行跨膜运输:离子泵是一种蛋白质通道,能够将离子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
这种方式需要消耗能量,通常是通过ATP酶的水解来提供能量。
1.2 利用载体蛋白进行跨膜运输:载体蛋白是一种膜蛋白,能够在细胞膜上形成通道,将特定的物质从一个区域转运到另一个区域。
这种方式也需要能量的消耗。
1.3 利用囊泡运输进行跨膜运输:囊泡是一种细胞器,能够将物质包裹在内部,然后通过融合或分裂的方式将物质从一个区域转运到另一个区域。
二、被动运输2.1 扩散运输:扩散是一种 passively 的运输方式,物质会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移动,直到达到平衡状态。
这种运输方式不需要能量的消耗。
2.2 水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水通道蛋白是一种特殊的膜蛋白,能够形成通道,促进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这种方式也是 passively 的运输方式。
2.3 离子通道介导的运输:离子通道是一种膜蛋白,能够形成通道,促进离子的跨膜运输。
这种方式也是 passively 的运输方式。
三、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调控3.1 调控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可以通过调控特定蛋白的表达水平来控制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和方向。
3.2 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可以影响细胞膜上的蛋白通道的活性,从而调节物质的跨膜运输。
3.3 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等也可以影响细胞膜上蛋白通道的活性,进而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四、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4.1 营养物质的吸收:通过物质跨膜运输,生物体可以吸收到必需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4.2 毒物的排出:物质跨膜运输也可以帮助生物体将代谢产物和毒物排出体外,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技能目标:能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强调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回答问题2.参与讨论与交流,学会合作3.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三、课时安排:1课时探究2.尝试根据自由扩散的特征总结影响自由扩散速率的因素,并绘制随着影响因素的变化物质运输速率的变化曲线,然后尝试描绘曲线变化的原因探究3.尝试总结协助扩散速率的因素,并用数学曲线图反映出来,同时尝试描绘曲线变化的原因二、主动运输1.定义: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运输探究4.分析P71表4-1(1)根据丽藻细胞液与池水的多种离子浓度比,总结离子进入细胞的特点?(2)实验还发现如果参用蛋白酶或呼吸抑制剂处理丽藻细胞后,丽藻对池水中各种离子的吸收量明显下降,这说明什么问题?小结:运输方式自由扩散协助运输主动运输运输方向高→低高→低一般:低→高载体协助不需需要需要消耗能量不需不需需物质举例氧气、二氧化碳、氮气、苯水、甘油、乙醇等进出细胞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葡萄糖、氨基酸、离子等进出细胞图解典例:对法囊藻(一种海藻)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的成分与海水的成分很不相同,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1)K+和 Cl-在细胞内不断积累,而 Na+和 Ca2+等在细胞液中的启量却低于海水的含量,这表明______________ 。
(2)K+和 Cl-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这种吸收方式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法囊藻细胞液中的各种离子浓度与海水中各种离子浓度不成比例,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非跨膜运输的方式1.胞吞: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2)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型,了解细胞膜的结构;(2)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各种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3)运用对比法,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2)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3)物质跨膜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难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分子机制;(2)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3)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膜模型,引导学生关注细胞膜的结构;(2)提问:什么是物质跨膜运输?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2)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分子机制;(2)通过对比法,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3)结合生活实例,阐述物质跨膜运输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 课堂练习:(1)设计一些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挑选部分学生进行解答展示,并给予评价。
四、课后作业2. 选取一个生活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1. 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概念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掌握情况;3.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程度。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2.解析:通过现象展示-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的思路,结合讲授与讨论的方法得出相关概念,同时让学生列表总结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解析:(1)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4)知道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解决方法]1、介绍扩散现象,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
3、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现象,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
[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主动运输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涉及到能量和载体的利用。
[解决方法]通过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播放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讲清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优化课堂学习与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本节课采用“现象展示-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的教学模式,融合运用引导启发、观察分析、对比归纳、联系实例等方法,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节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景问题1:设问导入:请说出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知识,温故知新。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2:问题探讨问题(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提示〗从图上可以看出,氧气、二氧化碳、氮气、苯等小分子(苯还是脂溶性的)很容易通过合成的脂双层;水、甘油、乙醇等较小的分子也可以通过;氨基酸、葡萄糖等较大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则不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
物质的跨膜运输说课稿
物质出 入细胞 的方式
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的高低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需要能量
举例
被 动 运 输
自由扩散
高→低
否
否
水、O2、甘油、CO2、胆固醇、维生素等
协助扩散
高→低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 运输
低→高
是
是
K+、Na+等无机盐的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等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学课本P72胞吞和胞吐的内容,借助演示动画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大分子和颗粒是通过胞吞和胞吐方式进出细胞的,这是利用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该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合成的脂双层
利用课件展示图片:人工合成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 设立问题情景,为学生的有效发散思维提供背景,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突破难点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扩散实验,导出扩散的概念,根的跨膜运输》 说课稿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高一年级生物 徐建敏
教 材 分 析
A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对应《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B
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1
2
教学反思
借助多媒体动画呈现水分子进出细胞膜的过程,并以此与扩散现象作对比,教师讲授O2和CO2进出细胞的现象,引出自由扩散概念和特点。
资料:研究发现血液中葡萄糖的量比红细胞里的多, 葡萄糖能对红细胞跨膜运输。
学生思考葡萄糖能进入红细胞的原因,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讲授葡萄糖是如何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的,接着引导学生总结出协助扩散的特点。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
2. 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
3. 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
2. 通过实例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
3. 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作业布置】1. 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预习后续章节,了解各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二章:扩散【教学目标】1. 理解扩散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扩散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扩散的概念。
2. 扩散的特点。
3. 扩散的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扩散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扩散的特点。
3. 讲解扩散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1. 复习扩散的概念和特点。
2. 练习扩散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渗透【教学目标】1. 理解渗透的概念和条件。
2. 掌握渗透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渗透的概念。
2. 渗透的条件。
3. 渗透的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渗透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渗透的条件。
3. 讲解渗透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1. 复习渗透的概念和条件。
2. 练习渗透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主动运输【教学目标】1. 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机制。
2. 掌握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主动运输的概念。
2. 主动运输的机制。
3. 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主动运输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主动运输的机制。
3. 讲解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1. 复习主动运输的概念和机制。
2. 练习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教学目标】1. 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2. 展望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方向。
【教学内容】1. 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2. 展望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方向。
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第一篇: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标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类比和对比地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2、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反映了细胞膜的功能,这是在细胞膜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同时培养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教学难点]主动运输[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演示实验:向一杯清水中加入某种棕色液体,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学生:整杯清水颜色变成棕色教师:这是什么现象?学生:扩散教师: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现象。
通过扩散整杯清水中都有了棕色物质分子的存在。
我们怎样判断出这是什么物质呢?学生:可以闻气味,鉴定化学性质等。
(前面同学已经闻到气味,请一位后排同学验证)教师:我们可以闻出这是醋的味道。
说明醋分子除了在水中扩散,还进入了我们的肺泡,进入我们的嗅觉细胞。
那么这些分子是怎样进入我们的人体细胞的?会遇到什么障碍吗?学生:物质进出细胞需要通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回顾旧知]复习: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与蛋白质可以(运动),故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教师:生物学基本的观点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就是:物质怎样进行跨膜运输来出入细胞?[师生互动]教师:细胞一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在实际的探究中,显微镜的操作比较复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引言概述:物质跨膜运输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过程,它涉及到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特定的运输机制。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扩散1.1 浓度梯度驱动:物质自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不需要外部能量。
1.2 简单扩散: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脂双层直接扩散,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1.3 依赖通道蛋白: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如离子通道,实现特定物质的跨膜运输。
二、主动运输2.1 能量耗费:物质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运输,需要外部能量。
2.2 载体蛋白介导: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如载体蛋白和泵蛋白,实现特定物质的跨膜运输。
2.3 背逆转运:通过转运蛋白,在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中,同时运输其他物质。
三、囊泡运输3.1 胞吞作用:细胞通过细胞膜的膜囊将外部物质包裹进来,形成胞吞体,再将其运输到细胞内部。
3.2 胞吐作用:细胞通过融合胞吐体与细胞膜,将内部物质释放到细胞外。
3.3 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的调控:通过细胞信号传导和调节机制,控制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的发生。
四、细胞膜运输蛋白4.1 载体蛋白:通过与物质结合,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
4.2 通道蛋白:形成通道,使特定物质能够通过细胞膜。
4.3 泵蛋白:耗费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运输。
五、细胞外液环境调节5.1 渗透调节:细胞通过调节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液的平衡。
5.2 pH调节:细胞通过调节细胞内外液的pH值,维持细胞内外液的酸碱平衡。
5.3 离子浓度调节:细胞通过调节细胞内外液中的离子浓度,维持细胞内外液的离子平衡。
结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细胞的需求,细胞可以选择不同的运输机制。
这些运输方式的正常进行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生存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引言概述:物质跨膜运输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它涉及到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和平衡维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被动扩散、主动运输、细胞吞噬、胞吐和渗透调节。
一、被动扩散:1.1 简介:被动扩散是指物质在浓度梯度的驱动下,自由地通过细胞膜进行运输的过程。
1.2 特点:被动扩散不需要能量消耗,是一种自发的过程。
1.3 影响因素:物质的浓度梯度、温度、分子大小和膜通透性是影响被动扩散速率的重要因素。
二、主动运输:2.1 简介:主动运输是指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帮助下,逆浓度梯度进行运输的过程。
2.2 特点:主动运输需要能量消耗,能够实现对物质的选择性运输。
2.3 分类:主动运输可分为原位运输和胞内运输,前者是指运输物质从胞外进入细胞内,后者是指运输物质从细胞内排出。
三、细胞吞噬:3.1 简介:细胞吞噬是指细胞通过细胞膜的变形,将外界的固体颗粒包裹进细胞内部形成吞噬体的过程。
3.2 过程:细胞吞噬包括识别、吸附、内吞和溶解等步骤。
3.3 功能:细胞吞噬可以用于摄取营养物质、清除细胞外的垃圾以及抵御外界的病原体。
四、胞吐:4.1 简介:胞吐是指细胞通过细胞膜的变形,将细胞内部物质包裹在囊泡中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4.2 过程:胞吐包括囊泡形成、运输和融合等步骤。
4.3 功能:胞吐可以用于排泄废物、释放信号分子以及分泌细胞外基质等功能。
五、渗透调节:5.1 简介:渗透调节是指细胞通过调节细胞内外溶质浓度的平衡,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稳定。
5.2 机制:渗透调节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渗透调节蛋白和离子通道来实现。
5.3 重要性:渗透调节对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以及细胞的正常功能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结论:物质跨膜运输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方式,它涉及到被动扩散、主动运输、细胞吞噬、胞吐和渗透调节等多种机制。
了解这些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功能,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原理和生理过程。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篇)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篇)《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 1教学目标本节课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内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我理解这项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另外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分析,本节课制定的技能方面的目标是:能够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强调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回答问题;(2)参与讨论与交流,学会合作;(3)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模块的第2章和第3章的内容分别是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本章和第5章的内容都属于细胞的功能。
第3章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大致的功能,本章着重介绍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其中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通过性膜,而这种功能与膜的结构有关,这样进入本章的第二节内容,能进入膜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否相同,这正是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可见这节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本节内容又与本模块第五章的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以及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2、教学重点(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2)图表数据的解读确定的依据:该重点是由本节所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围绕物质进出细胞膜的几种方式展开的,因此应该将其确定为教学的重点。
另外根据《标准》所提倡的“落实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的观点,本节内容在对坐标图表分析上有较好的教学价值,因此我将“图表数据的解读”也作为了本节课的一项重点内容。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说课稿 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一、教材分析三种跨膜运输方式是必修一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重点。
但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内容抽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像加以解释更加容易理解。
二、学情分析第三章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学生们对细胞基本结构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本章我们将主要学习细胞的输入和输出,前两节已经学习了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流动镶嵌模型,学生们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了一定了解,为接下来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提供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
2.能力目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三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及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教师讲述:往清水中滴一滴蓝墨水,清水很快变为蓝色,这就是扩散。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都与环境进行着物质的交换。
物质的进入必须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师运用课件展示: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问题1:请说出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细胞膜为什么具有流动性?学生: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磷脂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具有流动性。
教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选择透过性教师:物质是如何穿过细胞膜的?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图片:人工合成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问题2:问题探讨问题(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学生:从图上可以看出,氧气、二氧化碳、氮气、苯等小分子(苯还是脂溶性的)很容易通过合成的脂双层;水、甘油、乙醇等较小的分子也可以通过;氨基酸、葡萄糖等较大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则不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
问题(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
学生: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的脂双层,但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推测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能够转运葡萄糖的蛋白质。
2024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范文
2024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高中生物教材的一部分,介绍了细胞内物质跨越细胞膜的方式。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机制。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①认知目标: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扩散、渗透、主动运输和胞吞作为常见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②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物学现象中的物质跨膜运输过程。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促进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的发展。
3、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掌握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机制。
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渗透和之间的区别,以及理解主动运输的机制。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引导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导入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学法是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PPT和实验演示,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所示: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时,我会给学生出一个问题:“你知道细胞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通过讨论,引出细胞膜的概念。
环节二、讲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通过PPT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它是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的,并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环节三、探究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如扩散、渗透、主动运输和胞吞。
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每种方式的特点和机制。
环节四、巩固和拓展运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不同运输方式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物学现象。
环节五、全课总结在课堂末尾,我将提供一个综合总结的环节,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点,并回答一些复习问题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板书设计为了增强教学的可视性,我设计了以下板书内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细胞膜的结构- 不同的运输方式- 扩散- 渗透- 主动运输- 胞吞这样设计的板书能够突出重点,使学生更加清晰易记。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实例及比较;(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利用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2)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实例及比较。
2. 难点:(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原理和机制;(2)实例分析中相关因素的判断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2)准备模型、图片等教学道具;(3)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和实例分析。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3)提前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PPT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2)提问:什么是物质跨膜运输?为什么它很重要?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实例。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机制;(2)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讲解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应用和比较;(3)教师利用模型、图片等道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小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讨论成果;(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实例分析:(1)教师展示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例中的现象;(3)教师点评实例分析,强调相关知识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三种主要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3. 让学生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三种主要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其实例。
2. 教学难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和调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跨膜运输的奥秘。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自由扩散:概念、特点、实例。
3. 协助扩散:概念、特点、实例。
4. 主动运输:概念、特点、实例。
5. 物质跨膜运输的调控:激素、神经递质等的影响。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第二课时:自由扩散的原理和实例。
3. 第三课时:协助扩散的原理和实例。
4. 第四课时:主动运输的原理和实例。
5. 第五课时:物质跨膜运输的调控。
教案示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第一课时: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一、导入(5分钟)1. 提问:什么是物质跨膜运输?为什么物质需要跨膜运输?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质跨膜运输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从一侧运输到另一侧的过程,对于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自由扩散(8分钟)1.1 讲解自由扩散的概念和特点。
1.2 举例说明自由扩散的实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
2. 协助扩散(6分钟)2.1 讲解协助扩散的概念和特点。
2.2 举例说明协助扩散的实例,如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3. 主动运输(6分钟)3.1 讲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3.2 举例说明主动运输的实例,如钠离子、钾离子的跨膜运输。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特点和实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三种主要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扩散、渗透和主动运输。
能够区分和应用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图示,观察和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利用模型和实验,探究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和机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到物质跨膜运输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物质的定义和特点跨膜运输的概念和意义2. 第二节:扩散扩散的定义和过程扩散的速率和平衡影响扩散的因素3. 第三节:渗透渗透的定义和条件渗透压的概念和计算半透膜的选择和应用4. 第四节: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定义和过程主动运输的驱动力和机制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5. 第五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讨论和解释实例中的现象和问题三、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和投影片:包括物质跨膜运输的图示和实例。
2. 实验材料和设备:包括半透膜、不同物质的溶液、测量工具等。
3. 参考资料和书籍: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料和教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通过课件和投影片,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主要方式。
3. 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和特点。
4.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理解,并进行交流和解释。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评估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理解程度。
3. 学生作业和测验: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掌握情况。
六、第六节: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绍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概念和功能。
讨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实例及区别;(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利用模型和图表,形象地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3)运用比较法,深入理解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2)强化生命观念,认识物质跨膜运输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3)提高环保意识,关注物质跨膜运输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分类;(2)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实例及区别;(3)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分子机制;(2)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生理意义;(3)物质跨膜运输与生物体的适应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2)提问: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中有什么重要性?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分类;(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实例及区别;(2)通过模型和图表,形象地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3)阐述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生理意义;(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练习与巩固:(1)布置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知识的理解;(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 总结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实例及区别;2. 思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举例说明;3. 查阅资料,了解物质跨膜运输与环境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一、课时:45分钟
二、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三、学情分析
第三章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学生们对细胞基本结构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好奇和探索精神,我们将开展更详细的学习。
本章主要内容是与细胞膜有关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前两节已经学习了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流动镶嵌模型,学生们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了一定了解,接下来可以学习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
四、内容分析
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与区别是高考重点。
另外跨膜运输较为抽象,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像加以讲解。
五、教学材料:书、板书、PPT。
六、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图像法。
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
2.能力目标: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三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胞吞胞吐。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及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
九.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教师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知道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都与环境进行着物质的交换。
物质的进入必须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那么物质是以什么方式通过细胞膜的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板书)
第二部分(三种跨膜运输方式):
教师讲述:一些分子可以通过脂双层结构,而另一些分子不能通过,但细胞也吸收这些分子,这些分子跨膜的方式是什么方式呢?首先我们看第一种方式;
一、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
二、1、自由扩散:展示动画
教师提问:1.物质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2.需要其他物质参与么? 3.水分的渗透作用中水分跨膜符合这种方式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自由扩散的特点是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要其他参与物质参与。
例如:水分子,气体分子,脂溶性物质等
2、协助扩散:展示动画
教师提问:1.物质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2.需要其他物质参与吗?
教师总结:协助扩散的特点是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协助。
例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教师提问: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
二、主动运输: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1.物质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2.需要其他物质参与吗? 3.ATP主要由那种细胞器产生? 4.载体具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主动运输的特点是物质分子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和供应能量的ATP。
例如:氨基酸,各种离子,五碳糖、碱基,核苷酸等。
第三部分(胞呑和胞吐):
教师引导:大分子能不能通过细胞膜?分泌蛋白怎么从细胞中分泌出来?
教师讲述:胞呑和胞吐作用(动画演示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
教师提问:1.胞吞作用参与的细胞器是哪一种?(溶酶体)2.胞吐作用参与的细胞器是哪一种?(高尔基体)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胞吞和胞吐作用是一些结构和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
请学生们自主完成物质跨膜运输三种方式的比较.。
第四部分(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及坐标图分析):
教师讲述:我们通过刚才讲的三种方式各自的条件来分析,可得影响物质运输的因素有:物质浓度、氧气浓度(能量)、温度(膜流动性和能量)。
但是不是每个因素都可以影响所有方式,同学们想想为什么?
教师总结:
1、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1)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2)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
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1)载体的种类和数量;2)氧气浓度(能量)。
教师画图:各个坐标图代表的方式是什么?判断依据是什么?
a点是什么原因不在升高。
a点的限制因素是什么,b点的限制因素是什么?
物质浓度:
氧气浓度:
主动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