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当归四逆汤治疗顽固性咳嗽一例临床报道

当归四逆汤治疗顽固性咳嗽一例临床报道

当归 四逆 汤治 疗 顽 固性 咳 嗽一 例 临床 报道
刘 国华
湖北省 汉 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医 医院 , 湖北 汉川 4 10 360
【 关键词】 当归四逆汤 ; 固 咳嗽 ; 顽 性 临床报道
当归 四逆汤 出 自《 伤寒论 》 功能 温经散 寒 , , 养血 通脉 。临床 致肺失宣肃所 至。故治 法为温 经散 寒 , 血通 脉 , 养 宣肺 止 咳。方
术文献 出版社 ,0 7 19 20 :0 . 不过一旦停药 , 再发率很高。近年来 , 尽管抗生 素不断 问世 , 的 [ ] 陈灏珠. 新 3 实用 内科 学[ . 1 M] 第 2版. 北京 : 民卫 生出版社 , 人 有效抗 生素不 断加盟治疗 , 预防措施也 日益 加强 , 但其发 病率 、 复 2 05: 21 0 2 7.
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 行正 规治疗 ,o 以上 尿菌 可转 为 阴性 , 9%
染者 6 [ ] 吉林 中医药,05,5 3 :2 5例 J . 20 2 ( )3 . 尿 的发生率可高达 1%。 目前对 于泌尿 道感染 的治 疗主要 还是 [ ] 魏 睦新 , 立群. 2 2 谢 中园临床合理用药手册 [ . M] 北京 : 科学技
2 结 果 .
本研究结果表 明, 自拟中药汤结合抗生素不仅 有助 于改善患
者 的临床症状 , 而且可 有效 降低 复发 率 , 得 临床应用 和进 一步 值
研究 。组方 中白花蛇舌草 、 鱼腥草 、 地丁草 、 芙蓉 叶为清热解 毒之 锦草有清热解毒 , 活血止血之效 ; 以鸭跖草 清热泻火 , 辅 利水通 淋 和石韦清热凉血 , 水通 淋 ; 利 配以 白芍缓急 敛 阴, 和血 补血 ; 生 而 地养 阴清热使湿 热清而不 伤阴 , 茯苓健 脾渗湿 以防苦寒 之品碍脾 伤 胃, 全方诸药协同 , 共奏清热解毒 , 利湿通 淋 , 活血凉血之 功 , 标

当归四逆汤方证的临床应用

当归四逆汤方证的临床应用

!"#$%&'()$*+,-./0'/1 ,234,567.89:6/9;<=,>8.?'9'</.0;@A'/6B6;C6?'D'/6E;*A./?</F;"/'G68B'9H;<=;>8.?'9'</.0;@A'/6B6;C6?'D'/6E;*A./?</F;I8<G'/D6E;J'/./;1KLL3ME;@A'/.N,
本方立足养血,以温通为主,温阳散寒并用,养血 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有温养厥阴以散寒
※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高建东传承 工作室项目No.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
邪之功,调营卫以通阳气之效,尤能活血以通利经脉[*]。 笔者跟师门诊期间,观察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变化多端, 多有效验,现就导师临床应用当归四逆汤验案举隅 ) 则,以飨同道。
案1失眠 (高血压)。高某,女,+( 岁。$,-. 年 ) 月 $" 日初诊:患者面白,瘦弱。既往体健,发现血压 升高 - 月余,现血压 -),., //01。诉近期睡眠差,难 以入睡,睡后易醒,伴头晕、头胀,经期易延后,纳可, 二便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辨病属不寐,辨证为血 虚寒凝,方选当归四逆汤加减内服:当归 (, 1,桂枝 -* 1, 炒白芍 -* 1,通草 -+ 1,川芎 -+ 1,细辛 ( 1,炙甘草 % 1,吴茱萸 -+ 1,生姜 ( 片,茯苓 (, 1。" 剂,每日 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第 !" 卷第 # 期 总第 $%% 期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当归四逆汤可以看作是桂枝汤的加减,桂枝汤去生姜,加上通草、细辛、当归三味药。

桂枝汤本身可以疏通经脉。

当归,《本草纲目》记载道:“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之痛,和血补血。

”当归常与芍药相配,用于妇人腹痛、月经不调等。

细辛最能发散风寒而止痛能治骨节疼,能开痹气,通草可通络。

肝脉血虚受寒,寒滞肝脉,所以必须加桂枝、细辛、通草通阳以散寒,与当归、芍药相配还有调和营卫、调和气血的作用。

大枣用得最多,用二十五枚,赵本作十二枚,补津液,补脾胃,使细辛不会发生流弊。

一、抓住三个主证:血虚、冷、痛“手足厥寒”就是手脚偏凉,本方证的手足冷,以指尖为甚,虽夏天亦阴冷异常,四肢逆冷,故方名“四逆”。

《伤寒论》中以“四逆”命名的方剂有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三方主治证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

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腕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

因此,三方用用药、功用全然不同,正如周扬俊所言:“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

”(《温热暑疫全书》)“脉细欲绝”提示阴血不足。

临床上运用当归四逆汤应抓住三个主证:一是血虚,血虚是病机,此处以病机代症状,指唇爪不华、面色苍白、目涩头晕等;二是冷;三是痛,腹痛、头痛、腰痛、腿痛、脚痛等,大多遇冷更剧。

临床上,只要抓住血虚、冷、痛三点即可用,是肝经循行的部位也可以用。

故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冻疮、雷诺氏病、红斑性肢痛、头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坐骨神经通、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齿痛及女性的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有较好的疗效。

当归四逆汤临床运用举例

当归四逆汤临床运用举例

当归四逆汤临床运用举例当归四逆汤一方出自《伤寒论》,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木通(现多用通草)、大枣七味药组成。

《伤寒论》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主治阳虚阴盛,血虚寒厥引起的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和不松则痛之证。

当归四逆汤是治疗厥阴经证之方,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而阳生,若受寒邪,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脉微而厥。

此方以当归补血活血为君,和养厥阴肝脉,佐细辛,其味辛能达三阴,外湿经而内通五脏,通草其性极通,内通窍外通荣。

细辛配通草通达内外,和络利经,白芍配甘草以甘酸柔肝缓急而止痛。

桂枝辛甘以通阳气,通阳而散寒,大枣补虚。

上七药以辛甘并举,酸甘并用,通补兼施,急缓兼顾,是医圣仲景创立且包含温经通络祛痛,补益养荣祛痛和缓急和络祛痛三法的一张治痛良方。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该方三法治疗痛证,效果卓著。

报告如下。

1 腰椎间盘脱出症王某,女,38岁,农民,一九九零年五月七日就症。

自述腰臀部挚痛八年余。

曾两次住院治疗,症断为腰椎间盘脱出症,均未获效。

形体消瘦,扶拐助行,脉细而弱,舌淡,质青紫,苔薄白,切少腹隐痛,饮食欠佳,二便调。

腰痛屈伸不利,闭经三年余。

细审病因,时值寒冬,月事来潮,夜寐之中,忽遇急事,裸体,赤足出屋,雪中行走一分钟余,次日觉小腹稍冰凉,此后渐至月经量少,腰臀部挚痛,逐渐经闭不行。

腰臀部挚痛,活动更甚,已丧失劳动力一年余。

辩证:寒邪久羁任督殃及胞宫,则腰臀部挚痛。

寒为阴邪,故小腹冰冷。

以寒邪凝滞任督,殃及血室论治。

立法:温经散寒,通脉止痛。

正和温经通络祛痛法,处方:当归四逆汤力口炮附片。

方药:酒当归10g、桂枝10g、酒白芍10g、细辛6g、炮附片30g、(先煮1小时)、通草6g、炙甘草6g、大枣3枚。

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分服,共三剂。

二诊服上方诸症大减,脉有起色,唯小腹冰冷如故,月事来潮,经量不多,脉柔缓和匀,舌质红润,苔薄白,饮食增进,精神转佳,弃杖而行,上方去黑附片吴萸,守原方四剂以善其后。

当归四逆汤临床运用四则

当归四逆汤临床运用四则

4 偏头痛
某女,32岁。1995年3月15日就诊。自诉右侧偏头痛6年余,每年发作3~4次,常于感寒受凉或劳累过度时发作,以太阳穴周围疼痛为甚,常伴有眩晕呕吐。疼痛缓解期常有神疲嗜睡,食少纳呆,失眠多梦等症。素来身体瘦弱,四肢清凉,脉细软无力,舌质淡,苔少。证属气血亏虚,元阳不足,寒客经脉,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拟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蔓荆子、钩藤、党参、大枣、黄芪、生姜各10g,细辛、桂枝、吴萸各5g。3剂。二诊头痛减轻。更进3剂,头痛告愈,唯精神、食欲尚差,少寐多梦。前方去吴萸、生姜,加光山、枣仁、茯苓等连服10余剂而愈。
2 肩关节周围炎
某女,52岁。1994年3月10日就诊。诉右肩部疼痛2年余,同侧上肢活动受限,遇寒加重。痛甚时有前臂及手指麻木沉重感,常需家人协助穿衣梳头。西医诊断为右肩关节周围炎。曾服用多种西药,疗效不佳。近来因出现胃部不适、食欲下降等药物副作用,而转求中医治疗。查患者右肩部无红肿,上肢外展及抬举活动受限,脉细缓无力,舌质淡,苔薄白微腻,胃脘部轻度压痛。综观脉证,证属气血亏虚,寒客经脉的“寒痹”。拟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处方:当归、白芍各15g,桂枝8g,细辛6g,秦艽、葛根各12g,桑寄生、党参、焦术、木通、大枣、甘草、生姜各10g。3剂。5日后复诊,疼痛减轻,生活已能自理。守上方加熟地、阿胶,继进12剂愈。
3 手足冻伤
某女,18岁。1991年12月19日就诊。自诉8年来每逢寒冷季节或手或足必发冻疮,不能从事手工劳动。诊见其双手泛发红肿痒痛,脉细迟无力,舌淡苔白,形体瘦弱。且素有畏寒肢冷,不胜劳累之感。辨证系真阳不足,气血亏虚,四未失于温养,寒客肌肤为病。取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方意,酌加温阳益肾之品标本兼治。处方:桂枝、细辛各6g,当归、白芍、熟地、木通、大枣、炙甘草各10g,干姜8g。2剂好转,4剂而愈,至今未复发。

当归四逆汤解说及比较

当归四逆汤解说及比较

当归四逆汤解说及比较【来源】《伤寒论》【命名】以本方主药当归及主治证血虚寒客之四肢厥逆而命名。

【组成与方解】桂枝-----温通经脉,宣通阳气鼓君当归-----温补肝血君白芍-----养血和营臣细辛-----温经散寒,以助桂枝之力臣通草-----通血脉佐甘草、大枣-----益气健脾,调和诸药使本方证是素体阳气与阴血亏虚,复感外寒所致。

手足厥寒----今素体阳气不足,阴血亏虚,外感寒邪入里,凝滞经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卫阳不能达四末温煦四肢;这种手足厥寒只是手指及腕踝部不温,与四肢厥逆之手冷过肘、足冷过膝有别。

另外,外寒太盛,直中经络,导致经脉收引,气血运行不畅,则可见腰、股、腿、足疼痛。

舌淡苔白,脉细欲绝或沉细,是阴血不足,寒邪内侵之象。

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根据《内经》“寒者热之”,“虚者补之”的原则,本方中的当归甘温,入肝经,补血和血,为温补肝经要药;桂枝辛温,温经通脉,祛散经脉寒邪且能畅通血行,两味共用为君。

以白芍、细辛为臣,白芍养血和营,与当归相合,补益营血,与桂枝相伍,调和营卫与气血;细辛辛温,外温经脉,内温脏腑,通达表里,以散寒邪,可助桂枝温经散寒。

通草为佐,以通经脉。

甘草、大枣味甘,益气健脾,调和诸药,共为使药。

诸药合用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共奏温经通脉,养血散寒之功。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1)阳气不足而又血虚,外受寒邪。

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或沉细。

(2)寒入经络、腰、股、腿、足疼痛。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素体血虚,寒凝经脉病证之方,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或细微欲绝为辨证要点。

对寒凝经脉所导致的肢体及关节痹痛亦有效。

2.使用注意本方只适用于血虚寒凝之四肢厥冷,其他原因引起的四厥病证不宜使用本方。

3.随证加减治疗血虚寒凝之腰、股、腿、足疼痛,可酌加川续、牛膝、鸡血藤等以活血止痛,强筋健骨;若牵引小腹冷痛,肢冷脉沉,或妇女经期少腹冷痛者,加乌药、小茴香、高良姜、木香等,以暖肝理气止痛;若巅顶痛,呕吐白沫等属于内有久寒,可加吴茱萸、生姜降逆止呕,散寒止痛。

当归四逆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当归四逆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当归四逆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当归四逆汤传统用于营血亏虚、寒邪凝敛、阻滞脉络、血行不畅、手足厥寒、四肢麻木、冷痛、脉微细或沉细而涩。

该方虽年代久远,但现代临床仍应用不衰,且增加了许多新的应用。

笔者查阅文献,从当归四逆汤现代药理作用和临床新用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标签:当归四逆汤;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当归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由当归12g,桂枝9g,白芍9g,细辛3g,通草6g,甘草6g,大枣12g配伍组成,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功效。

该方虽属传统方剂,但由于其组方严谨、配伍精良和疗效明确,经后人不断探讨与实践,本方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如今在内科、外科、妇科及皮肤科等疾病上都有广泛的临床应用,现将当归四逆汤的现代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 药理作用1.1 抗凝及抗血栓形成、扩张末梢血管、增加血管灌流量末梢循环障碍除了与血管本质情况、心肌功能等有关外,还与血液性质状态密切相关。

血小板聚集、高凝及血栓形成等异常状态均为引起末梢循环障碍的主要因素。

当归、芍药、细辛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机体的耐缺氧能力。

因此,当归四逆汤及其组成药物的增强心肌收缩功能、抑制血凝、改善循环、扩张外周血管、促进血栓溶解及降低血液粘滞度的功效在临床治疗上有重要意义,也可能是本方“温经散寒”功效的药理基础之一。

黄芳[1]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小鼠口服当归四逆汤后,能显著延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复钙时间,表明该方具有抗凝作用;并通过血小板聚集试验及血栓形成试验证明当归四逆汤能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以及大鼠动-静脉旁路的血栓形成。

高雪岩等[2]报道了当归四逆汤中甘草的主要化学成分甘草酸是植物性的凝血酶抑制剂,体内可具有抗凝血活性。

游国雄[3]等证实家兔口服当归四逆汤后,两耳小血管扩张充血,且维持时间较长,表明该方的确能够扩张末梢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1.2 镇痛、抗炎作用阮叶萍等[4]通过对当归四逆汤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发现当归四逆汤对热刺激、机械刺激、化学刺激所诱发的动物疼痛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呈现一定时效-量效关系。

当归四逆汤临床新用验案

当归四逆汤临床新用验案

因重感冒引发胸闷心慌.经西医确诊为病毒性心肌毙.由于思想负担过重,日夜恐惧不已.虽经治病毒性心肌炎巳愈.但留下顽固性失眠之证。

3年来难以A睡.且寐时易醒.醒后神若无主.辗转床第.苦不堪言,四处求医.其问中药无数荆未能改善症状,服安眠药也难以奏效.尹师临诊时患者形体消瘦,眼圈发黑,面色无华,神情紧张.诉说几年来睡眠不好.很难入睡,刚人睡常被恶梦惊醒,醒后无法再睡,伴头晕目眩,肢倦神疲,纳食无味.舌质淡萏薄腻,脉细滑无力.综观以往病历记载,补心脾,养气血.安神定志等常法均已试用。

尹师提出治疗要有新思路,此病重在调理脾胃.佐以养血安神,投升阳益胃汤加碱。

黄芪309,半夏、白芍、白术、茯苓各109,党参129.麦甘草69-柴胡、防风各99.黄连59,龙齿309,酸枣仁ISg.3剂,每日121,并嘱咐患者药前半小时吃温粥1小碗,药后半小时吃大枣6枚。

3d后再谚,患者面带喜色。

精神转佳,眼圈发黑明显减逗,诉说服药当晚睡眠就有改善,第3天获得从未有过的甜睡。

原方加答芽、麦芽各159,7剂告愈,随访1年未见反复。

接:“失眠”又称。

不寐”,引起失踞的原因报多,本例患者不眠3年之久,初起畏惧病毒性心肌炎,思想负担过重,考虑问题太多为之诱因.思虑过度易伤脾.脾失运化.痰温内生.胃失和降,。

胃不和则卧不安”故而失眠。

脾胃失和.气血生化泛源,放而纳食无昧,形体消瘦。

面色无华。

清阳不升,洼职不降,敛头晕且眩.方中黄芪、党参、麦甘草补益脾气}自木、茯苓,半夏益胃祛痰化湿,柴胡、防风、半夏升清降浊,促进脾胃升降适宜l白芍配龙齿、酸枣仁和营敛阴,养血安神.经云。

不得碾…卫气独其外,行于阳,不得人于阴…故不得瞑”。

此乃芍药引药人阴妙用之址。

学生同服药前后为何吃粥吃枣时,尹师指出:喝粥可以鼓舞胃气,振奋脾阳,使脾胃元气迅速得到恢复;吃枣可以帮助药物消化和发挥药物效果,正如经云。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就是这个道理。

尹师还提示上方中有小柴胡汤组成成分,而小柴胡扬治疗定时失眠有较好疗效,此为经验之谈.笔者在临床中治疗失眠病人时,投升阳益胃汤确有疗效。

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举隅

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举隅

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举隅摘要】笔者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属血虚、阳气不足、寒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的多种皮肤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当归四逆汤皮肤病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当归四逆汤的组成:当归三两(12g),桂枝三两,去皮(9g),细辛三两(3g),芍药三两(9g),甘草二两,炙(6g),通草二两(6g),大枣二十五枚,擘(8枚)。

本方所治的手足厥寒,既不同于阳虚阴盛的寒厥,又不同于热邪郁遏的热厥。

是由于营血不足,寒凝经脉所致。

虽也叫“阴厥”,但与四逆汤所治的阴厥四逆大有区别。

本方所治之证,是阳气不能温暖四肢而致手由指到肘,足由趾到膝都冷,同时还见到阳虚血弱脉细欲绝。

所以既需要温散寒邪,还要补血通脉。

因为肝为藏血之脏,病入厥阴,久之未有不伤血分者。

少阴重在存阳,四逆故用姜附;厥阴重在养血,四逆故用归芍;四逆汤药少力专,回阳宜急;本方药多义广,善能温通血脉。

因此,本方既有桂枝、细辛散表里的寒邪、温通经脉,又有当归、芍药的补血养营,再加上甘草、大枣的温养脾气,通草通利血脉关节,于是手足温和,脉也复常。

附子、干姜本来也是治疗阴厥的主药,但辛热助阳太甚,阴血反会被消灼,本证虽是阳虚但又阴弱,所以不能使用这两味药。

许宏说:“阴血内虚,则不能荣于脉,阳气外虚,则不能温于四末,故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也。

故用当归为君以补血,以芍药为臣辅之而养阳气,以桂枝、细辛之辛以散寒温气为佐,以大枣、甘草之甘为使,而盖其中补其不足,以通草之淡,而通行其脉道与厥也。

”陈亮斯说:“四逆之名多矣,此当归四逆汤,固不如四逆汤及通脉之热,亦不若四逆散之凉,盖四逆之故不同,有因寒而逆,有因热而逆,此则因风寒中于血脉而逆,当归四逆所由立也。

风寒入于血脉,则已人营气之中,阴阳虽欲相顺接而不可得,邪涩于经,营气不流,非通其血脉不可,当归辛温血中气药,能散内寒而和血,故以为君。

然欲通血脉,必先散血中之邪,桂枝散厥阴血分之风者也,细辛泄厥阴血分之寒者也,故以二物为辅。

当归四逆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功能、腰痛程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当归四逆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功能、腰痛程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当归四逆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功能、腰痛程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症状包括腰部疼痛、下肢麻木、肌肉无力等。

传统的中药治疗方式包括当归四逆汤等方剂,这些方剂以中药为基础,具有调理人体气血、养护脊柱健康的作用,并能够减轻脊柱疼痛和炎症反应。

本文旨在探讨当归四逆汤的治疗效果和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影响。

一、当归四逆汤介绍当归四逆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当归等中药配制而成。

这些中药成分能够活血化瘀、温通经络、调理气血两虚等,从而缓解腰痛、改善肌肉僵硬等脊柱疾病的症状。

当归四逆汤是一种口服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当归四逆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现有的研究表明,当归四逆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例如,一项针对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当归四逆汤治疗组的腰部功能、疼痛程度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1)。

此外,一项针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当归四逆汤联合中药颗粒治疗能够显著减轻腰痛、改善神经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2)。

三、当归四逆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功能的影响腰部功能是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结果表明,当归四逆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后,患者的腰部功能显著改善。

例如,一项针对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研究显示,当归四逆汤治疗组的腰部活动度、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这些结果表明,当归四逆汤能够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功能,促进康复。

四、当归四逆汤对腰痛程度的影响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现有研究表明,当归四逆汤能够明显减轻腰痛程度。

例如,一项针对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当归四逆汤治疗组的腰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在6个月随访期间均有统计学意义(4)。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临床运用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临床运用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临床运用【摘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具有多种临床应用。

在临床上,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寒热错杂、中风偏瘫、月经不调等疾病。

该汤剂主要功效包括温中散寒、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对肠胃功能紊乱、血液循环不畅等有明显疗效。

在使用时需遵守禁忌症,如孕妇、高血压患者等不能使用。

在未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可能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成为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了解其药物组成、临床应用范围以及禁忌症等,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一药方的临床运用,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典故,药物组成,临床应用范围,功效,疗效,禁忌症,注意事项,总结,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典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典故源自于《伤寒论》中的经典医方。

据传,当时有一位名叫张仲景的医学大师,在治疗伤寒病患时发现了这一神奇的汤剂。

他观察到患者出现四肢寒冷、冷汗淋漓、脉象沉紧等症状时,便研制出了这个以当归、四逆散、吴茱萸和生姜为主要药物的汤剂,用以温阳散寒,救治寒病的良方。

这个典故不仅展示了张仲景医术高超,更体现了中医药“以药合法”的治疗理念。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作为经典方剂之一,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并为许多患者带来了健康与希望。

这个典故的流传,使得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在中医药界中备受推崇,成为了许多医生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剂之一。

其独特的药物组成和疗效,在中医临床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中医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1.2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药物组成1.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

当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畅引起的痛经、月经不调等问题。

2. 四逆:四逆包括四物、四逆散、四逆汤等,主要功效是温经止痛、散寒祛湿。

四逆可以改善寒痛、怕冷、手脚发凉等症状。

3. 吴茱萸:吴茱萸是一种温中理气的药材,具有促消化、祛湿化痰的功效。

当归四逆汤治疗腹泻的医案

当归四逆汤治疗腹泻的医案

当归四逆汤治疗腹泻的医案当归四逆汤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中药方,具有温中止泻的功效,是治疗腹泻的良方。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医案,通过这个医案,我们可以了解当归四逆汤的使用方法及疗效。

患者是一名中年男性,最近几天一直出现腹泻的症状,每天拉肚子至少四五次,而且粪便呈水样,伴有腹痛、腹胀等不适感。

经检查排除了细菌感染等原因,被确诊为非感染性腹泻。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临床症状,中医医生判断患者的腹泻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寒引起的。

于是,医生决定采用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

当归四逆汤由当归、干姜、炙甘草和生附子组成,是一味温中补虚的方剂,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

医生将当归四逆汤按照比例配制好,让患者每天分三次服用。

在服药的同时,医生还建议患者要遵循特定的饮食原则,避免寒凉和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生冷食物、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等。

患者在接受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药和调整饮食。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的腹泻症状明显减轻。

他的大便变得稠固,并且次数也减少到一天两次。

腹痛和腹胀现象也有显著改善。

患者感觉自己的脾胃功能逐渐恢复,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

到了第二周,患者的腹泻完全停止。

他的大便恢复正常,一天一次或者两次。

腹痛和腹胀的不适感也没有再出现。

患者的体力恢复良好,精神状态更加积极向上。

通过这个医案,我们可以看出当归四逆汤治疗腹泻的疗效是非常显著的。

当归作为主药,具有温经补气的作用,可以调和脾胃功能。

干姜能够温中散寒,炙甘草可以调和药性,而生附子则有温阳止泻的作用。

这些药物组合在一起,能够很好地温中止泻,恢复脾胃功能。

然而,尽管当归四逆汤疗效显著,但并不是所有腹泻病人都适合使用。

临床上还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来判断是否合适使用该方剂。

同时,使用中药也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正确的用药方法和用量进行治疗。

总之,当归四逆汤作为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对于腹泻的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通过医案的分享,大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归四逆汤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

希望通过中医药的疗效,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早日康复。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厥阴篇,为血虚寒凝的代表方。

该方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组成。

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

细辛外温经脉,内温脏腑;白芍养血和营,配当归酸甘化阴,增强养血之功,共为臣药。

通草通行血脉;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调生化之源,共为佐使药。

诸药配合,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共奏温经通脉之效。

临床应用时,无论内、外、妇科,凡有血虚寒凝皆可应用。

现举病例如下。

1.痛经刘某某,女,23岁,未婚。

2016年3月1日初诊。

患者月经3月未潮,患者平素喜食生冷瓜果。

现症见少腹作痛,得温则痛稍减。

伴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少气懒言,乏力,恶心,不思饮食。

舌淡苔薄白,脉细迟。

证属血虚寒凝。

治以温经祛寒养血。

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药物组成:桂枝12g,白芍15g,当归12g,延胡索12,细辛3g,通草10g,吴茱萸10g,干姜8g,白蔻仁l2g,大枣10枚,炙甘草10g。

服上方7剂后,月经来潮,腹痛止。

复诊重在调脾胃,以香砂六君汤加减调理以善其后。

按:《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曰:“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

可见,温经祛寒养血,疏肝破结为治疗痛经之大法。

本患者病起因为寒,又见形寒肢厥等虚寒症状,故选用当归四逆汤以温血祛寒通经。

然痛经原因甚多,有劳伤血脉,有肝郁气滞,有心脾两虚等不同,治当审证论治。

2.痹证魏某某,男,58岁。

2016年l1月16日初诊。

患者3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左下肢持续性钝痛,疼痛从左骶尾部沿大腿后面向胭窝及小腿外侧放射,遇冷则加重。

经过腰部拍片,查血沉,抗链“0”均无异常。

西医诊断:坐骨神经痛。

经服用抗风湿及止痛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寻求中药治疗。

现诊见患者舌淡白,脉细。

证属痛痹,寒邪阻络。

治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方以当归四逆汤加减。

药物组成:当归20g,白芍15g,桂枝12g,细辛3g,大枣8枚,甘草10g,牛膝20g,伸筋草15g。

当归四逆汤在妇科临床中的运用

当归四逆汤在妇科临床中的运用

当归四逆汤在妇科临床中的运用广元市朝天区中医医院(四川广元6280213)[BT)][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8-0102-02当归四逆汤,是《伤寒论》用于治疗厥阴病“手足厥寒,脉微欲绝”而设,功具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但细析其方剂组成,确有通里达外、养血疏肝、活血化瘀、温补冲任、利湿健脾的作用。

近年来,笔者在“女子以肝为先天”、用此方治疗妇科多种疾病,收到较好疗效。

现仅就临床运用的点滴经验,献诸同道,以资研讨。

1痛经:斯XX,女,20岁,某厂合同工。

2006年3月15日诊:经行腹痛,牵及腰肋,阴器坠胀,辗转难忍,头额冷汗。

月经淋漓不畅,色紫有块。

舌质淡、边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迟微弦。

此为寒滞厥阴,瘀阻冲任所致。

治当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即投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15克、白芍12克、肉桂6克(后下)细辛6克、木通15克、炙甘草6克、无萸8克、益母草20克、台乌15克。

连服两剂病愈,三年来未复发,已结婚顺产一男孩。

按:痛经之病,常见于未婚女子,也势急,痛势剧。

多因不善劳作,效隐曲不伸,感受寒邪成病。

方中吴萸、细辛、木通、肉桂温经通络;当归、益母草化瘀调经;自芍、甘草缓急止痛:台乌配吴萸暖肝散寒。

笔者常以本方为基础方,治疗痛经病,取效迅速。

有热者以赤芍易白芍,去台乌,加黄连、柴胡、栀子、丹皮之类,疗效也颇为显著。

2月经量多陈XX,女,35岁,教师,已婚。

经行量多,色紫有块,腹痛拘急年余,辗转治疗未愈。

2007年5月27日会诊:经行量多如崩,心慌气短,面白少华,全身酸软无力,食欲不振,鼻塞清涕,舌质黯,苔薄白有津,脉浮弱。

急投当归四逆汤:当归15克、白芍15克、桂枝20克、木通6克、细辛6克、炙甘草6克、生姜15克、大枣15克、益母草20克、茜草20克、黄芪50克、附片15克。

服两剂后,痛止血减,后以逍遥散加茜草、黄芪调理而愈。

按:月经量多,久治不愈,极易演成崩漏之证。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王付
制作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三两(9g) 芍药三两(9g) 桂枝三两(9g) 细辛三两(9g) 通草二两(6g) 大枣25枚 甘草二两(6g)
当归四逆汤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升,日三服。
当归四逆汤
功用:温通血脉, 养血散寒。
集及 血栓形成、扩张末梢血管、 改善微循环、缓解肠胃及 子宫平滑肌痉挛、抗炎、 镇痛、镇静、促进消化等 作用。
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
血虚寒厥证是当归四逆 汤主治的基本适应证,主治 痛经,闭经,手足疼痛等, 则是当归四逆汤临床主治扩 大应用,对此要有足够的认 识与了解。
当归四逆汤配伍
方解:当归→益血活血 芍药→补血缓急 桂枝→温经通脉 细辛→温经散寒 通草→通利血脉 大枣→益气生血 甘草→益气缓急
当归四逆汤
用药要点
温阳散寒药与补血药 相用,以温补阳气与阴血; 补血药与益气药相用,气 能化血。
当归四逆汤
用方要点
以手足不温,或麻木, 或疼痛,面色不荣,舌淡 为辨证要点。
当归四逆汤
中医证:血虚寒厥证
手足厥寒,或手足麻木,或手足 疼痛,或面色不荣,或肌肉或关节肌肉 麻木或疼痛,或痛经,或闭经,或腹痛 ,舌淡苔薄白,脉细欲绝。 原文
当归四逆汤
西医疾病
用于治疗循环系统之大动脉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脑血栓形成, 心力衰竭,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等; 消化系统之霉菌性肠炎,肝硬化腹 水,胃痉挛,慢性肝炎,手术后肠 粘连等;精神、神经系统之运动性 癫痫,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雷诺氏病,坐骨神经痛等;骨科之 肥大性脊椎炎,肩关节炎,风湿性 关节炎等;男科之前列腺肥大,精 索静脉曲张,慢性非特异性附睾炎 等;妇科之慢性盆腔炎,闭经,痛 经,月经周期性水肿等;以及小儿 硬皮肿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

当归四逆汤医案两则

当归四逆汤医案两则

当归四逆汤医案两则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可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是治疗血虚寒凝证的经典方。

一般认为本方是治疗冻疮的专方,笔者临床运用此方治疗冻疮、下肢关节疼痛多例,效果满意,经得起重复验证。

案一:膝关节疼痛验案患者仇某,男,40岁。

2009年12月18日初诊。

主诉:双膝关节疼痛3天。

患者电话中告知,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膝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外观不红肿,触摸局部皮温不升高;胃纳好,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脉未见,余无特殊不适。

既往无关节炎病史。

中医诊断:痹证,寒湿凝滞经络。

方药:当归四逆汤原方。

处方:当归60g,桂枝15g,白芍15g,细辛10g,通草10g,生甘草10g,大枣5枚。

5服,水煎服,日一服。

服3服药后膝关节疼痛减轻,5服药后疼痛消失。

按:“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其中“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内有久寒”是本方证关键。

从构成本方的药证分析,不难发现本方即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

方中当归可以养血止痛,“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细辛主治“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可以解表散寒,大凡经络脏腑沉寒痼疾用之可驱;通草用意不太好解,教材谓其通经脉以畅血行,这样解释似乎有假药物功效主治简单堆砌以随文敷衍之嫌,笔者认为可能和四肢末梢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局部水肿有关,如冻疮常常见有手背肿胀。

综上所述,全身疼痛(头、胸、少腹、四肢),尤其以四肢关节的沉寒痼疾疼痛(如多年关节疼痛,遇冷加重等),或肿胀,脉沉细是本方证特征。

此外,日本汉医从腹诊角度对本方证特征进行探索,认为“腹皮拘挛者似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之腹证,且有左侧脐旁天枢(脐左右各一寸)之上下挛痛者,又似当归芍药汤、当归建中汤证。

在右少腹腰间有结聚者,而手足冷,脉细无力者,属当归四逆汤证。

”案二:误治“冻疮”医案患者王某,男,43岁。

杨海波应用当归四逆汤的经验

杨海波应用当归四逆汤的经验

杨海波应用当归四逆汤的经验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杨海波中医门诊当归四逆汤是对治少阴、厥阴病的好方子,应用广泛,几乎每天都用的着,在此我把自己的应用心得和大家交流。

一、当归四逆汤证解:“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脉——细微欲绝,营血不足,血少无力鼓动,也说明寒重,寒性收引,血过来的少,就出现这个不足的脉象。

“手足”——是人体的末端,属表,四肢百骸皆属于表,太阳少阴共主一身之表,太阳主阳之表,少阴主阴之表;这个证病位在表(手足、末梢);病性属寒;病态是虚,合起来就是表虚寒,是少阴表证。

“厥”——“凡厥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伤寒论、宋337条)”。

“厥”者,寒也,手足冷——指头寒——手足厥寒——四肢厥逆,一个比一个严重,但都离不开寒。

厥寒在表:动脉血(营或荣),带着营养(含氧气、养分、温热),通过微循环运送到组织参与代谢,再由静脉血(血)带走浊邪(代谢产物、寒气),“手足厥寒”,是身体末端动静脉循环不好,发生手足冷、冻疮、雷诺氏病、糖尿病足、、、都些血管病;厥寒在里:脏厥,就是脏寒了,为什么寒那?道理是一样的,根源就是营血不足,或运行不好,局部中寒、积----------------------本文档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在网上可以免费浏览,谢谢大家的支持!!!----------------------寒,“寒”性收引,加重了这个过程,结果就是温暖和有营养的东西带不来,浊邪带不走,真的形成了五证的“滞证”,滞就是痰凝、气滞、血瘀,是人体病态下的产物,都是些垃圾;“当归四逆汤主之”,表寒,在表的阳气不足,少阴表证,就用当归四逆汤。

药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只说说通草。

“通草《神农本草经》,辛苦凉。

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

“通利九窍+血脉+关节”,多厉害,古代的通草就是木通,关木通含马兜铃酸有肾损害,出过事,就用川木通,开方就不能写“通草”了,就是写成川木通。

当归四逆汤临床新用(1)

当归四逆汤临床新用(1)

主治命门火衰,肾阳不足所致的遗尿、尿频等证。

方用熟地、首乌补肾益精,菟丝子、炒韭予、故纸温阳补肾,怀牛膝、续断、桑寄生强筋壮骨。

益智仁、桑螵蛸补肾缩尿,芡实、莲须、五昧子固肾涩精,茯苓、黄芪、山药、白术益气健脾。

2三甲复脉汤治疗甲状腺囊腺瘤石某,女,53岁,2004年12月14日初诊。

四个月前出现胸闷气短,烦躁易怒,眩晕健忘,口苦咽干,心悸失眠多梦,手足心热,颈前渐肿大如鸽卵,舌质紫、苔白干,脉弦。

P88次/min,BP26.13/14.67kPa,甲状腺II。

肿大,质较硬,活动欠佳。

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右叶厚2.6cm,左叶厚1.9cm,峡部0.2cm,甲状腺右叶内探及3.2cm×2.6cm液性暗区,周边可见少量实质回声。

右叶内探及两个等回声光团,1.5cm×1.2cm,1.Ocm×0.6cm,周边可见血流信号。

甲功三项:无异常。

中医诊断:瘿病(痰结血瘀,肝经郁热),西医诊断:甲状腺囊腺瘤,原发性高血压病。

治法:消痰软坚,逐瘀散结,疏肝泻热。

方剂:三甲复脉汤加减。

药物:鳖甲、牡蛎、白芍、海藻、瓜蒌、浙贝母、夏枯草、茯苓各609,穿山甲、龟版、地骨皮、麦冬、槐花各409,柴胡309,1剂研细末,每次59,日3次,温开水冲服。

2005年1月28Et复诊,诉服药后胸闷烦躁手足心热均减轻,睡眠好转,颈前肿物明显缩小,BP24/13.33kPa,继服上方。

2005年7月21日复诊,因路途遥远,来往不便,故以电话问诊调药至今,微感心悸胸闷、眩晕。

BP24/14.67kPa,在当地行甲状腺彩超:左侧叶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分布均匀,其内未见异常回声,右侧叶内可见一大小为10.8mm×10.8mm的无回声团块,界清。

上方加龙骨、石膏各609,仍研细末口服。

按:三甲复脉汤除具有滋阴潜阳,熄风复脉作用外,还有良好的软坚散结作用。

瘿肿中医认为多与肝气郁滞、痰浊胶结、瘀血凝滞有关,一般药力所不及,故以善能攻坚之鳖甲,配用破血逐瘀之穿山甲;再用牡蛎、浙贝母、夏枯草、海藻、瓜萎化痰软坚;龟版、自芍、麦冬养阴柔肝;柴胡、槐花、地骨皮疏肝泻热;茯苓健脾除湿,综观全方,软坚散结而不伤正气,消痰逐瘀以除其结滞之根,药性平和.适宜甲状腺腺瘤、囊肿等畏惧手术、及不适合于手术等患者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8-04-08T15:59:34.3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期作者:郭亚薇屈彬
[导读]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厥阴篇,为血虚寒凝的代表方。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中医医院 071000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厥阴篇,为血虚寒凝的代表方。

该方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组成。

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

细辛外温经脉,内温脏腑;白芍养血和营,配当归酸甘化阴,增强养血之功,共为臣药。

通草通行血脉;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调生化之源,共为佐使药。

诸药配合,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共奏温经通脉之效。

临床应用时,无论内、外、妇科,凡有血虚寒凝皆可应用。

现举病例如下。

1.痛经
刘某某,女,23岁,未婚。

2016年3月1日初诊。

患者月经3月未潮,患者平素喜食生冷瓜果。

现症见少腹作痛,得温则痛稍减。

伴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少气懒言,乏力,恶心,不思饮食。

舌淡苔薄白,脉细迟。

证属血虚寒凝。

治以温经祛寒养血。

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药物组成:桂枝12g,白芍15g,当归12g,延胡索12,细辛3g,通草10g,吴茱萸10g,干姜8g,白蔻仁l2g,大枣10枚,炙甘草10g。

服上方7剂后,月经来潮,腹痛止。

复诊重在调脾胃,以香砂六君汤加减调理以善其后。

按:《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曰:“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

可见,温经祛寒养血,疏肝破结为治疗痛经之大法。

本患者病起因为寒,又见形寒肢厥等虚寒症状,故选用当归四逆汤以温血祛寒通经。

然痛经原因甚多,有劳伤血脉,有肝郁气滞,有心脾两虚等不同,治当审证论治。

2.痹证
魏某某,男,58岁。

2016年l1月16日初诊。

患者3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左下肢持续性钝痛,疼痛从左骶尾部沿大腿后面向胭窝及小腿外侧放射,遇冷则加重。

经过腰部拍片,查血沉,抗链“0”均无异常。

西医诊断:坐骨神经痛。

经服用抗风湿及止痛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寻求中药治疗。

现诊见患者舌淡白,脉细。

证属痛痹,寒邪阻络。

治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方以当归四逆汤加减。

药物组成:当归20g,白芍15g,桂枝12g,细辛3g,大枣8枚,甘草10g,牛膝20g,伸筋草15g。

水煎服,日1剂。

服12剂疼痛大减,上方加木瓜15g、川续断
15g、地龙12g、蜈蚣3条,连服12剂诸症消失。

按: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证”范畴。

本证由于寒邪侵袭,阻滞经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此方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效。

此案加牛膝、伸筋草、木瓜、川续断、地龙、蜈蚣舒筋通络止痛。

诸药合用获良效。

3.厥阴头痛
李某某,女,33岁,2017年2月l6日初诊。

头之颠顶部疼痛2月余,受凉后加剧,疼甚时可呕吐清涎,做脑电图、脑CT无异常。

曾在某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头痛。

疼甚时服西药止痛,可稍缓解,初则有效,渐服失灵。

现诊见患者面容惨淡忧郁,身着厚衣,头带围巾。

询之,患者自诉一日头剧痛数次,怕冷,四肢不温,腰酸痛。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证属肝阳不足,阴寒上逆,阻滞经脉,上犯清空。

治以温经散寒。

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药物组成:当归l5g,桂枝10g,白芍l5g,细辛3g,大枣8枚,甘草10g,藁本6g,吴茱萸12g。

水煎服,日l剂。

服7剂头痛明显减轻,四肢已温,上方加川芎10g、白芷12g,继服l2剂,诸症皆除。

按:患者素体阴虚,肝阳不足,无力温散厥阴寒邪致使阴寒上逆。

厥阴经脉上会颠顶,头乃清阳之会,厥阴寒邪上逆致头痛加剧,故用当归四逆汤温血脉以散风寒,血脉通则通而不痛;吴茱萸舒肝和胃,散寒降逆,为厥阴要药;川芎上行颠顶而活血通脉;白芷通窍止痛;藁本少用为引,可直上颠顶加强止痛之功,故诸症获愈。

4.风瘾疹
张某某,男,46岁,2017年12月24日初诊。

患者自述平时体虚多汗,汗后皮肤上出现疹块2年余,呈淡红色,遇寒加重,得暖则消,奇痒难忍。

现诊见全身散在豆粒大淡红色疹块,暴露处为多。

面色无华,大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脉沉缓。

证属风寒外袭,营卫失和。

治以温经散寒,解肌和营,益气固表。

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药物组成:当归15g、桂枝12g、大枣12g、白术15g、防风15g、白藓皮15g,白芍15g,细辛3g、通草12g、甘草l2g,黄芪30g,蜈蚣2条。

服7剂药后,疹块渐消,余症减轻。

继服12剂而告愈。

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风瘾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本案患者证属风寒外袭,营卫失和导致腠理不固,与当归四逆汤证病机相符和。

方中加入白术、防风、黄芪益气固表,白藓皮、蜈蚣祛风散寒,疏风通络止痛。

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解肌和营,益气固表之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