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
初一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试题
初一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试题1.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黄河流域的统一B.北方政权的更迭C.少数民族封建化D.北方民族大融合【答案】D【解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正是这一趋势推动了北魏孝文帝改革,而“改革”又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从这一历史过程可以看出:民族大融合趋势既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因,又是改革之果,故本题选D。
2.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族的族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北魏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中原,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年,统一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各族人员长期生活在一起,在和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答案】4 鲜卑 439 生产技术生活习俗【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民族融合的史实。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族的鲜卑族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北魏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中原,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各族人员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3.内容:迁都以后,孝文帝进一步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禁用;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改用;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采用汉族的、;学习汉族的等。
【答案】汉语鲜卑语汉族服饰汉姓联姻官制律令礼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以后,孝文帝进一步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改用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
4.影响:这些措施促进了。
【答案】民族融合【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典型的阶段特征之一就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了。
从五胡内迁,到孝文帝改革,终于将民族融合这一特征推向高潮。
我们可以通过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来证实这一点:在朝廷中禁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这样官员们的语言汉化;官员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服饰汉化;鼓励鲜卑族与汉族贵族通婚---此项变化最大,鲜卑族的血统变了;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皇族拓跋改为元;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这是鲜卑族文化、风俗的汉化,通过这样的改革可以预见鲜卑族消失的结局,可见民族融合在此更多的是指落后的少数民族通过汉化与汉族趋同的过程。
2024年新人教版7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改革措施
性质
意义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国家统治。
迁都洛阳(494年)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2. 概况:
目标
改革措施
性质
意义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国家统治。
迁都洛阳(494年)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他的汉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进步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正)但从鲜卑族拓跋部角度看,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是最终导致鲜卑族分裂和消亡的原因之一。(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北朝政权更替
1. 背景: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在北方设立了六个军镇,以抵御北方柔然的南下。北魏后期,来自北方的威胁大大减轻,军镇的作用减少,地位降低。六镇军人对此十分不满,导致兵变。
材料1:符坚军队虽号称百万,除了氐族之外,十之八九是汉族人民和其他各少数民族人民,他们被强迫征发而来,根本不愿意作战。——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材料2:(苻)坚曰:“……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以吾击晋,校(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晋书·苻坚载记》材料3:前秦军队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淝水前线时只有30万人。
民族心理
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生产生活
(1)北方各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逐渐由畜牧业转变为农业。(2)汉族:学习畜牧经验,还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民族心理
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课件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任务三:
北朝政权更替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在北方设立了六个军镇①,
以抵御北方柔然②的南下。北魏后期,来自北方的威胁大 大减轻,军镇的作用减小,地位降低。六镇军人对此十分 不满,导致兵变,战火蔓延到河北、山东、关陇地区。在
六镇兵变的打击下,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东 魏定都邺城,后被齐取代,史称北齐。西魏定都长安, 后被周取代,史称北周。北周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不及
1.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可见 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势民学习和接受他们的用具,食物, 服装等。并把它们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可见民族交往,交 流和交融进一步加强。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和缓。 在民族大交融中进一步促进了汉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 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 发展奠定了基础。 2.推通过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融合,增强北魏实力, 达到统治的根本目的。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特点
成语典故
383年
前秦和东晋
前秦失败,东晋胜利 东晋以少胜多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
淝水之战后 , 前秦很快瓦解灭亡 ,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
淝水之战示意图
淝水之战与学过的哪几次战役相似?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项羽打败秦军主力。是秦朝灭 亡的关键战役。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 北方的基础。
称为“十六国”。
知识讲解:淝水之战
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
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
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相关史事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军国大小事务全都依靠他处理。王猛 辅佐苻坚,外修兵革, 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化百姓,使前 秦很快兵强国富。符坚曾对王猛说:“你日夜 勤劳,处理万机, 我就像周文王得到姜太公,可以整年悠闲了。”然而,在攻伐东 晋 一事上,苻坚未能听从王猛生前反对伐晋的意见, 一意孤 行,大举南下,最终遭受 淝水之败。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
2.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视剧《锦绣未央》演绎了南北朝时期,北凉与北魏之间的恩怨情仇。
北凉是内迁各族建立的十六国之一,北魏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了怎样的篇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了解北方各族之间斗争与交融的历史。
新课探究一、淝水之战1.前秦的建立【人物链接】苻坚【具体解读】苻坚,氐族,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
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2.战争概况项目 前 秦 东 晋领导人苻坚 谢石、谢玄 兵力80多万 8万 结果失败 胜利胜利、失 败的原因民族矛盾尖锐,士气低落;指挥不当,战线过长士气高昂; 指挥得当 影响 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在南方取得暂时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问题探究】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苻坚拥有80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答案提示:从前秦方面看: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前秦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
秦军劳师远征,苻坚指挥失误。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
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统一北方【图片链接】【问题探究一】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反映了怎样的历史潮流?答案提示: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潮流。
【问题探究二】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何时统一的北方?答案提示:鲜卑族;439年。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贺 楼
汉 穆 陆
姓
贺
与汉族通婚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为 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 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 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 汉族互为姻亲。
动脑筋Βιβλιοθήκη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 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 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 什么?
民族融合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 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 族汉化的过程; 3、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 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孝文帝诏书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 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 官——[魏书]
改易服饰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4世纪后期(386年),我 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 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北方的统一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影响: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生产技术、生活习俗)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生于467年,卒于 499年,他四岁即皇帝位。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 开始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 文化的影响,《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 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 · · · · · 才藻富瞻, 好为文章,诗歌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 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朝民歌欣赏
注:此歌产生 于北魏时期。 敕勒川,阴山下, 敕勒族民歌,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本为鲜卑语, 后译为汉语。
《敕勒歌》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北魏建立以及统一 中国北方的史实,知道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和 原因;理解并记忆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以及影响; 理解并记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影响;知道北朝。 2、对比改革前后的变化,培养学生学会历史比较的 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 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 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件(共31张PPT)
3
五胡内迁
崇尚武力,文化落后
游牧民族 (胡人) 鲜卑
匈奴
羯
羌
中原
氐 农耕民族
(汉人)
文化先进,不善征战
9/14/2019
4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 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北方的统一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影响: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生产技术、生活习俗)
9/14/2019
5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9/14/2019
1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 成汉语,广为流传。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 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 鲜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
9/14/2019
2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9/14/2019
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许
多没有充分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鲜卑贵族,反对迁都
洛阳,反对汉化,就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孝
文帝积极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则是当时北方民族
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自从北方地区进入十六国时
期以来,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各族人民频繁
接触,相互影响,在生产技术上和生活习俗上日益接
为什么?
• 因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源自朝 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 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 “孝”字。
9/14/2019
15
活动与探究 1.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北魏孝文帝能够在民 族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他
早年所受的教育,还是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
• 北魏孝文帝早年受到的文明太后的教育,对于他积极
七年级上册 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知识点背诵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知识点一: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鲜卑拓跋部仍保持鲜卑习俗,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统治。
(2)北魏冯太后进行一系列推动鲜卑族汉化的改革,为孝文帝的进一步改革打下了基础。
2.目的:(1)根本目的:巩固北魏统治,促进北魏发展(2)直接目的:改变鲜卑落后的状态3.措施:①迁都移民: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②推行汉化措施:(1)说汉语: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3)改汉姓:改鲜卑姓为汉姓;(4)通汉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4.性质:一次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5.意义: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
(1)对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推动了北方社会进步(2)对民族关系:随着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了民族交融(3)对城市发展:使洛阳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知识点二: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北朝后期,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关系趋于和缓,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1.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要求:能够举例说明)(1)经济生活上: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农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
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
汉族人民学习和接受北方各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2)政治制度上: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3)思想文化上: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4)民族心理上: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2.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意义:①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②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③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设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
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北方各族加快了内迁速度。
北方各族政权在彼此征战中,原有的民族格局被打乱,民族间的差异逐渐缩小。
较晚内迁的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措施,大大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使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片,并提供相关史料,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学习目标1.识读《淝水之战示意图》,了解淝水之战发生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及影响。
2.了解北魏统一北方的时间、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影响等基本史实。
3.通过北魏陶俑、敦煌莫高窟壁画等,理解北方各族交融的表现及历史意义。
4.认识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史料研读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书目)。
2.影视作品:《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首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然后提问这56个民族中是否有历史上曾出现的匈奴、鲜卑、羯、氐、羌。
二、预习检查1.说说淝水之战发生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及影响。
2.说说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简述北朝更替的过程。
4.说说魏晋以来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
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北朝民歌《敕勒歌》,并讲述这是北朝时期,居住在北方的敕勒人的民歌,也在鲜卑族中传唱。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鲜卑族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一政权吗?你想了解鲜卑族杰出政治家——孝文帝推行的改革吗?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起了解北朝的历史。
4.19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孝文帝迁都的缘由”。第2组同学按任务搜集了以下信
息:3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
载,这一时期华北地区桃树开花较之前晚10~20天;
《晋书》记载的异常霜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平城
地区也屡受灾荒。据此判断,这一小组研究任务应是
侧重追寻迁都的 A. 政治因素 C. 军事因素
B. 文化因素 D. 环境因素
,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 之。”
当加降黜。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
——摘编自《北史》通鉴》
(2)材料二中的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两项改革措施?(2分) 【答案】措施:说汉语、改汉姓。(2分)
任务三【改革人物】
材料三 孝文帝的南迁并不仅是首都的迁移,而是以
迁移首都为手段、契机,进行了一场自觉地融入汉族
的重大改革。尽管孝文帝33岁过早离世,中国历史上
我国古代统一和分裂局面相互交替
【易错例题答案与解析】C 根据材料“先秦时期的民族
交融,促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新型统一帝国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带来了中华民族的第二次大 统一和大发展的高潮”可知,先秦时期的民族交融促成了
秦帝国的建立和大一统的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 融为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民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 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 2022版课标 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 展的意义
学习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主概念: 北朝政治和北方 民族大交融 子概念: 1. 淝水之战 2. 北魏孝文帝改
北朝
北 方 地
时期: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族的__大__
4.19《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精品-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B.江南的开发
C.科技的进步
D.民族的交融
思维提升突破 6.(2024·广东珠海三模)《资治通鉴》有载:“谢玄、谢琰、桓伊 等引兵渡水(混水)击之……秦兵遂溃……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 兵且至,昼夜不敢息……死者什七八”。这场战役( C ) A.成就了晋国的春秋霸业 B.激发了秦国的商鞅变法 C.促使北方陷入分裂和混战 D.加速了南北的统一进程
北方。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前秦和②__东__晋____。 经过:前秦南下进攻东晋。
结果:前秦战败,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战争特点:③__以__少__胜__多____。 影响:消除了前秦对江南地区的战争威胁,使江南的社会环境更加
安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北
朝
政 治 和 北 方 民 族 大
11.(2023·广东江门期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历史的一 脉相承,又是新时代的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秦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各民族在日益增强 的互动、交融中相互依赖,共同发展,逐渐加深了感情,加强了认同。
A.自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养深厚
B.消除了改革阻力
C.注重文教事业
D.完善了政治制度
4.(2024·广东湛江模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颁布了一系列诏 令 : “ 诏 禁 士 民 胡 服 ”“ 断 诸 北 语 , 一 从 正 音 ”“ 葬 河 南 , 不 得 还 北”“改姓氏,定诸州士族”“稽古复礼,庶令乐正雅颂”。这些诏令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区域 课程标准 开发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
4.19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返回目录
7.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各族经 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由此可
知,北魏孝文帝改革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增强了北魏实力
(C)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返回目录
★知识点三:北朝政权更替
8.(时空观念)下面是我国古代某一历史阶段的朝代更替示意图。
图籍的整理、校勘。这些举措体现出孝文帝
( C)
A.自身学养深厚
B.消除了改革阻力
C.注重文教事业
D.完善了政治制度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群书南徙……文风北缺”“主张向南齐 借书”“组织了对图籍的整理、校勘”等信息可知,孝文帝采取各种 举措发展北魏的文化教育,体现了孝文帝注重文教事业。故选C。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促进民族间的和)
A.分裂中蕴含着大一统趋势 B.不同民族间的差异已消除
C.南北地区文化已实现统一 D.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显著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和南朝的后梁都采取不同措施
以促进民族间的和谐,这有利于思想、文化上的统一,说明魏晋南北
朝时期分裂中蕴含着大一统趋势。故选A。
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14分)
序号
材料
出处
东汉时代,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有几次 摘编自竺可桢
冬天严寒,晚春国都洛阳还降霜降雪,但冷期时间不 《中国近五千
① 长。直到三国时代……出现了第一次有记载的淮河结 年来气候变迁
冰。这种寒冷气候继续下来,直到第三世纪后半叶, 的初步研究》
特别是280—289年的十年间达到顶点。
(1)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 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王猛
壹 淝水之战
3.淝水之战
阅读课文说一说淝水之战的概况?
时间: 383年 交战双方:前秦──东晋
有关的成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语或典故:风声鹤唳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
影响: 淝水之战是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 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 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淝水之战形势图
D
肆 课堂练习
3.(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魏书》记载,大臣高闾认为夏商周三代
疆域不大,实行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祭告天地的仪式),劝孝文帝也举行封
禅大典。孝文帝却认为南方荆州和扬州尚未归顺,不欲封禅。由此可见,孝文
帝( )
A.学习汉族政治制度 B.推动北方人口南迁
D
C.打击藩镇割据势力 D.胸怀国家统一大志
汉族 农耕 封建社会 定居
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 魏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 十余次。
——《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
①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 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 ②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结合材料谈谈:民族交融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 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的统一、 强盛奠定基础。
思考 合作探究
民族交往:和平与武力并存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大多采取与汉族士人合作的政策,沿袭中原地 区原有的统治方式。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 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内容主要包括北魏的政治制度、孝文帝改革以及北方民族的交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为学生展示了北魏时期的历史风貌。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北魏政治制度的特点,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政治制度和民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北魏时期的历史认识可能较为模糊,对于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交融的意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
同时,学生对于新鲜的历史知识充满好奇,善于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材料进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魏政治制度的特点,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
2.掌握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意义,认识到民族交融对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和解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北魏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2.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北方民族交融的过程及其对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史料教学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事实。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素养。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史料。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北魏时期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北魏的建立和统一北方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北魏政治制度的特点,如封建化、中央集权等。
七年级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3、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2、进程:
进①北方少பைடு நூலகம்民族内迁中原,与汉族趋向一致②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程③北朝后期,民族差异模糊,北方实现民族大融合
小结:
各族人民长期接触
民族融合的趋势
北魏政府的改革
迁都洛阳改革措施民族融合
北方政权
东魏北齐
曹魏
西晋
前秦北魏
氐鲜卑西魏北周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中国朝代演进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1、鲜卑族建立北魏
(1)鲜卑族的崛起(2)北魏的建立(4世纪后期)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公元439年)
3、北方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2)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
2、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学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与汉通婚实行汉制,学习汉礼法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汉姓拓跋元丘墓陵穆步六狐陆鲜卑姓汉姓贺赖贺独孤刘贺楼楼
2、推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最主要的背景是(A)
A民族融合的趋势B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C汉族大臣的支持D各族人民不断起义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B)
A增加财政收入B巩固统治C打击保守贵族D接受汉族文化
4、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的是(C)
A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
表现:生产技术
生活习俗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本质,必须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指 的创造者;知道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初步了解 演练】第7题
导。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 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能够
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 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结合史实进行阐
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述和说明
材料一 北魏鲜卑族的祖先居于北方之地,在乌洛侯国西北凿石室为祖庙。此后鲜 卑族南迁,与祖地相隔遥远。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太武帝拓跋焘派中书侍郎李 敞去往石室拜谒,并书写祝文曰:“天子焘谨遣敞等用骏足、一元大武敢昭告于皇天 之灵……”最后,李敞等“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
——摘编自[北齐]魏收《魏书》
材料二 1980年,考古工作者根据《魏书》等史籍记载,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发现了 嘎仙洞,洞壁刻有汉字祝文:“维太平真君四年……天子臣焘,使谒者仆射库六官中书 侍郎李敞、傅冤,用骏足、一元大武、柔毛之牲,敢昭告于皇天之神……”(见图)学者 认为这一发现有巨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发现嘎仙洞石刻的历史意义,并指出文献研究 与考古发现的关系。 提示:历史意义:对于研究北魏鲜卑族的起源及迁徙有重要价值;体现了汉文化对鲜卑 族的影响和民族交融的趋势;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为“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理论又添实证等。关系:文献研究可以为考古发现提供指引,考古发现可以证 实或修正文献记载(或两者相互配合,互相佐证)。
学科素养
目标要求
示例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 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能够
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认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知道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 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七上历史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
课堂练习
4、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治家领导的改革 是( ) B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大化改新 D戊戌变法 5、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洛阳,感慨地说:“以前 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 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导致这一 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D A汉族人口大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迁 B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C黄河流域向来文化昌盛 D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1.你觉得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孝文帝?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 家、改革家,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 用。 2.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了北 方的四个政权。 曹魏、西晋、前秦、北魏
1、北魏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 ) B A氐族 B鲜卑族 C匈奴 D羌族 2、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 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 C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北魏孝文帝 改革 D明成祖迁都 3、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 ) D A在朝廷中禁用鲜卑语 B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C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D禁止学习汉族的礼法
目 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
北 魏 改 孝 文 革 帝 改 措 革 施
洛阳 。 ②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禁用 鲜卑语 ; ③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 汉族 服饰; ④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汉族 姓氏;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⑥采用 汉族 的官制、律令; ⑦学习 汉族 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①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影响: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 之语言与朝廷,若有违者, 免所居官。
——《魏书》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 姓 拓 跋 元 丘墓陵 穆 步六狐 陆 鲜卑姓 汉 姓 贺 赖 贺 独 孤 刘 贺 楼 楼
北魏孝文帝改革
3、影 响: 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2、进程:
进 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与汉族趋向 一致 ②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 程 ③北朝后期,民族差异模糊,北方实 现民族大融合
小结:
各 族 人 民 长 期 接 触
民 族 融 合 的 趋 势
北 魏 政 府 的 改 革
迁 都 洛 阳 改 革 措 施 民 族 融 合
北方政权
东魏 北齐
曹魏
西晋
前秦 北魏
氐 鲜卑 西魏 北周
北 朝
统一北方的政权有哪些?
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哪些?
十 北 六 魏 国 西 魏 晋 东 汉
3、北方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
表现: 生产技术
生活习俗
鲜 卑 旧 墟 石 室 嘎 仙 洞
北 魏 骑 兵 俑
北 魏 武 士
陶 风 帽 俑 ( 北 魏 )
陶 笼 冠 俑 ( 北 魏 )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494年)
1平城气候干旱,农业不发达
原 2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统治中原,不 因 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3保守势力大,不利于改革
迁都洛阳的意义
1、推动了洛阳的繁荣与发展。 2、加强了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3、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为孝文帝的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2)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
2、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 学说汉语,改穿汉服 改用汉姓,与汉通婚 实行汉制,学习汉礼法
( 前 秦 )
东 北 魏 齐 西 北 魏 周
北朝 隋
蜀
吴
东 宋 齐 梁 陈 晋 南朝
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因为旧的都城( ACD )
A 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B 位置偏 北太寒冷 C 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D 不利于学习汉 族先进文化
2、推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最主要的背景是 (A )
A 民族融合的趋势 B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C汉族 大臣的支持 D各族人民不断起义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B )
A 增加财政收入 B 巩固统治 C 打击保守贵族 D 接受 汉族文化
4、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的是 (C )
A 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 戴汉服 B 将鲜卑的姓氏改为汉姓 C 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洛阳 D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 孔子,以孝治国等
5、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 的是(D )
A 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B 迁都洛阳 C 官吏按 季度领取俸禄 D 说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
练习:
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 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 影响的现象有哪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中国朝代演进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1、鲜卑族建立北魏
(1)鲜卑族的崛起 ( 2)北魏的建立 (4世纪后期)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公元43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