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的管理挑战之自我管理
21世纪的管理挑战之自我管理-- 《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彼得.德鲁克说过:“本书真正关注的是:-------我们社会的未来。
”我们生活在意义深远的转型期,我们需要从自我管理、管理的新模式、战略----新的必然趋势、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6个方面来深刻分析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
因此,作为21世纪的新新人类,我决定本书的理论来学会自我管理。
自我分析1、我的优势我是一个认真仔细的人,充满热情和新思想,乐观、自然、富有创造性和自信,具有独创性的思想和对可能性的强烈感受。
勤奋而负有责任感,做事深思熟虑、坚持到底,信守承若并值得信赖。
善于聆听他人的意见,注意他人的感受并极力使他们快乐,对人和善、心情平静,对细节较为敏感,有实际的判断力,能将大把的精力倾注到工作中,积极主动性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适应性强,能被别人接受,能接纳别人,关心人。
同时具有魅力、充满生机。
待人热情、彬彬有礼,具有出色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喜欢保持一种广泛的人际关系。
2、做事能力积极主动做事,有领导组织能力。
善于倾听他人想法,乐观向上,努力学习,拼搏奋斗,不怕挫折,敢于挑战。
我的价值观是:世界是公平的,机会是平等的,凡事都应该你自己去奋斗拼搏,才会成功。
3、我的贡献在决定我应作出什么样的贡献时,我们需要权衡三个因素:一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我需要做什么?二我如何利用我的优势,我做事的方式方,我做出这样贡献的目的是什么?三要产生不同凡向的影响,我需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4、对关系负责无论组织的成员或自由工作者,大多数人都与他人共事。
因此,管理自己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为你的关系负责。
关系的责任,可从两个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先要认识,每个人都是与你一样的个体,所以你必须了解共事者的长处、做事方法与价值观。
听起来很容易,然而认真听进去的人却很少。
第二个部分,是要负起沟通的责任。
在思考了"我的长处是什么,我的工作方式是什么,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的贡献应该是什么"等问题之后,接下来必须问:"谁必须知道这些?谁的工作必须依赖我?我的工作又必须依赖谁?"同时让他们知道以上问题的答案.组织的基础不再是权力,而是信赖。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
我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之随想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时代在变,可是它哪些方面在变,这些变化需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却不甚了解。
这本《21世纪的管理挑战》,让我惊讶的是它可以把如此宏大的话题讲得清晰而又醍醐灌顶。
在书中,德鲁克认为21世纪最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变化不是在经济领域,也不是技术领域,而是社会和政治层面上的变化。
包括越来越低的出生率,可支配收入上的变化,对绩效的认识,竞争全球化与政治分裂的不协调。
这些变化可能使得现在处于高度增长的行业逐渐走向衰退,而一些细微的现象也可能暗示着巨大的机会和潜力。
作者认为,企业管理不仅仅是关于内部的管理,而是对外部机会和威胁的管理,任何组织的绩效都只能在外部反映过来。
因此,革新是一种必然。
但是,作者有一句非常鼓励人心的话:“创新不是天才的灵光一现,而是艰苦卓绝的工作,它也遵循很多原则”。
第一个原则:创造未来、放弃昨天的原则。
我们的非理性决策中,有很多都是因为我们不能放下昨天。
比如,我们无法停止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的事情,即使它被证明是不明智的,这就是决策中应该放弃考虑的沉默成本。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一件事情已经开始出现异样,但是我们不敢去正视它,而是要等到它已经赤裸裸地被证明是错误或失败的时候我们才开始后悔。
有的人明知道感情已经出了问题,但还是痛苦地经营着,想到都为他付出了这么多年,如果分手,那么这些年的感情不都白费了么?要想一个人承认自己做了一件错的事情,比抗拒地球的引力还要困难。
在企业中,一件产品或部门已经奄奄一息,但是很多人舍不得对他进行必要的清理,都会辩解说它尚有一点价值。
于是,那个产品还继续占用库存、销售人员和推广费用。
而如果认识到机会成本的存在,将维持这奄奄一息的产品用来开发一个新产品,我们就是在创造未来。
因此,要想变革,首先是需要对变革的必要性有清醒的认识,需要一种敢于变革的魄力。
我们需要问自己,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做出现在我们正在做的决策吗,如果我事先知道了现在的情况和信息,我是否会坚持之前的决策,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变革的时机到了。
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有感
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有感最近读了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本书主要介绍了21世纪头几十年间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将会出现的几个主要趋势以及这些趋势将给管理理论与实践带来的深刻的影响。
他的分析与预测为新世纪下的管理者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我们生活在一个意义深远的转型期,变革空前而彻底,现在的管理学思想仍然沿用20世纪的那些基本假设,很少有人去注意它们是不是“事实”。
实际上,它们都已经过时了。
如果用不正确的假设去制定战略,那将不可避免地把组织个向不正确的轨道。
”从本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德鲁克的前瞻性与超前思维,作者以90岁高龄来分析21世纪管理的挑战,他的高瞻远瞩与开阔的思维不得不让我们佩服。
在本书中,德鲁克颠覆了人们对管理的传统看法。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都不知不觉地认为奠定了管理原理和管理实务的两套假设都是真实的,因此从来都没有去怀疑否定。
但事实上,范式在不断地变化,尤其当知识劳动者越来越多占据劳动大军的时候,过去的那些管理理论显然变得苍白无力,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最终的和全新的管理范式:只要能影响组织的绩效和成效的,就是管理的中心和责任,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在组织外部,无论是组织能控制的,还是完全不能控制的”。
因此,革新是一种必然。
但也正如作者所说,创新不是天才的灵光一现,而是艰苦卓绝的工作,它也遵循很多原则。
因此在决策者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也必须遵循许多的原则,例如创造未来、放弃昨天,有组织的改进、挖掘成功的机会。
最后一章“自我管理”我认为是值得所有人读的,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的管理者,“像拿破仑、达芬奇、莫扎特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深谙自我管理之道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功成名就的源泉。
但是他们毕竟是凤毛麟角。
他们及其非凡的才能“和成就都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现在,即使资质平庸的普通人也将需要学会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不仅仅是在企业组织中发挥作用,它对我们的人生都很有帮助,如此,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复习课程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21世纪的管理挑战》是一本关于自我管理的变革与挑战的书,作者德鲁克用事业理论中的方法,通过与20世纪管理的实践相比较,提出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者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充分体现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第一章中,德鲁克从管理学的基本假设入手,引出当时大多数学者、作家和管理实践者都认同的两套关于管理事实的假设。
从这两套假设的内容阐述了这些假设不符合现实,以至于成为阻碍管理理论发展的障碍,提出现代管理学的发展需要重新审视这些假设、提出和向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注入全新假设。
在管理理论上,德鲁克利用美国早期的经济现象论证管理并非是企业管理,因而管理的组织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管理人也不是管理“雇员”,这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如果第一个观点出错,后面两个观点也会受它的影响走向错误的方向。
在这章书中,作者重新定义了管理,体现了一种怀疑和挑战权威的精神,这不仅是发展管理学所需要的,也是我们社会发展所需的一种品质。
第二章作者开始谈作出战略的新的必然趋势,包括发达国家越来越低的人口出生率、可支配收入分配上的变化、定义绩效、全球竞争力和经济上的全球化与政治上的分裂显得越来越不协调这5个趋势。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地方是作者提出的“退休”的另一个含义,在现在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社会中,许多人都只想到了让老人延迟退休,却很少有尝试过德鲁克所说的这种新型雇佣关系,让老龄人“提前退休”,这里的“提前退休”并不是指停止工作,而是指劳动者不再从事全职工作,或整年都在组织中任职,他们一次只工作几个月。
我认为这是当今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
另一个是20世纪保持发展势头的政府、卫生保健、教育和休闲这4个部门,说明了尽管是资本主义经济,政府对其可支配收入的分配影响也是重大的,因而在管理的战略中应该要首先考虑政府。
第三章讲的是有关变革的内容。
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
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21世纪的管理挑战》是一本关于自我管理的变革与挑战的书,作者德鲁克用事业理论中的方法,通过与20世纪管理的实践相比较,提出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者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充分体现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第一章中,德鲁克从管理学的基本假设入手,引出当时大多数学者、作家和管理实践者都认同的两套关于管理事实的假设。
从这两套假设的内容阐述了这些假设不符合现实,以至于成为阻碍管理理论发展的障碍,提出现代管理学的发展需要重新审视这些假设、提出和向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注入全新假设。
在管理理论上,德鲁克利用美国早期的经济现象论证管理并非是企业管理,因而管理的组织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管理人也不是管理“雇员”,这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如果第一个观点出错,后面两个观点也会受它的影响走向错误的方向。
在这章书中,作者重新定义了管理,体现了一种怀疑和挑战权威的精神,这不仅是发展管理学所需要的,也是我们社会发展所需的一种品质。
第二章作者开始谈作出战略的新的必然趋势,包括发达国家越来越低的人口出生率、可支配收入分配上的变化、定义绩效、全球竞争力和经济上的全球化与政治上的分裂显得越来越不协调这5个趋势。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地方是作者提出的“退休”的另一个含义,在现在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社会中,许多人都只想到了让老人延迟退休,却很少有尝试过德鲁克所说的这种新型雇佣关系,让老龄人“提前退休”,这里的“提前退休”并不是指停止工作,而是指劳动者不再从事全职工作,或整年都在组织中任职,他们一次只工作几个月。
我认为这是当今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
另一个是20世纪保持发展势头的政府、卫生保健、教育和休闲这4个部门,说明了尽管是资本主义经济,政府对其可支配收入的分配影响也是重大的,因而在管理的战略中应该要首先考虑政府。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一、前言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时代在变,可是它哪些方面在变,这些变化需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却不甚了解。
这本《21世纪的管理挑战》,让我惊讶的是它可以把如此巨集大的话题讲得清晰而又醍醐灌顶。
在书中,德鲁克认为21世纪最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变化不是在经济领域,也不是技术领域,而是社会和政治层面上的变化。
包括越来越低的出生率,可支配收入上的变化,对绩效的认识,竞争全球化与政治**的不协调。
这些变化可能使得现在处于高度增长的行业逐渐走向衰退,而一些细微的现象也可能暗示着巨大的机会和潜力。
企业管理不仅仅是关于内部的管理,而是对外部机会和威胁的管理,任何组织的绩效都只能在外部反映过来。
因此,革新是一种必然。
但是,有一句非常鼓励人心的话:“创新不是天才的灵光一现,而是艰苦卓绝的工作,它也遵循很多原则”。
二、介绍彼得-德鲁克,美国着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奠基人。
德鲁克着述颇丰,计有15部管理学着作,13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问题着作,2部**,1部自传。
他的着作被译成了20多种文字,畅销于世界各地。
他卓越的学术成就给他带来了20多个名誉博士学位。
作为管理学界的“智叟”,德鲁克年逾九旬而不辍耕耘,目前仍执教于加州克莱蒙特研究院,并不断解深刻的着述。
代表作有《管理的实践》,《管理:任务、责任与实践》、《公司的概念》、《有效的管理者》、《后资本主义社会》、《旁观者》、《剧变时代的管理》等。
三、第一章管理的新正规化社会科学对事实有其自成一套的基本假设。
这套假设构成了这门学科的正规化,即一般公认的理论。
然而事实证明现在很多假设与现实相差太远,阻碍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1.管理不等于企业管理,管理是所有组织所特有的和独具特色的工具。
2.所谓一个恰当的组织形式是不存在的,每个组织形式都有独特优势、侷限性和特定的应用方式。
3.组织需要遵守的原则:组织必须是透明的;组织里必须有人拥有最后拍板的权力,在面临“危机”时必须有人站出来掌控全域性;在组织中,一个人只应有一个“领导”;管理层次越少越合理。
新的企业挑战-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有感
新的世纪——新的企业挑战——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有感人们称德鲁克学说的著作为“经典”的原因,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常读常新。
它不会代替你做出决策,制订方案,但是它会帮你理清思路,从任何新事变中发掘本质,找到它们的历史渊源。
人类对新世纪有美好的憧憬,迫切地希望抓住各种机会,也清晰地认识到风险、挑战与机遇总是结伴而行的,稍有不慎会错失良机,会与成功擦肩而过,甚至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或一败涂地。
正如其他社会科学一样,管理学对事实有一套自己的基本假设,而这一套假设构成了管理学这门学科的范式。
在20世纪,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管理的范式也逐步发生着变化。
在21世纪,管理的范式仍然会跟着变化。
现在的管理学思想仍然沿用20世纪的那些基本假设。
但是,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假设是不是“事实”,更不用说去分析和研究这些假设了。
20世纪,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它的生产设备,21世纪,最宝贵的资产将是它们的知识工作者和工作者的生产率。
企业需要信息,管理者要从信息的海洋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传统的成本会计被有些公司所放弃,而改用“作业成本法”的会计制度,企业的任务在于创造财富,而不在于去控制成本。
企业中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仍旧建立在19世纪初的理论的基础上,即成本越低,企业越有竞争力。
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以这个理论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
会计学至少是在500年前产生的,目的是向公司提供保管资产和公司清算时分配资产所需的数据。
20世纪20年代,在15世纪产生的会计学的基础上诞生了成本会计学。
它是会计学的一个重大分支。
其产生的目的只是为了帮助会计系统适应19世纪的经济环境,也就是提供成本信息和控制成本。
当前的信息革命实际上是人类历史上第四次信息革命,第一次信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标志是手抄书的发明,在1450——1455年发明印刷机以及同时期发明的雕刻术拉开了第三次信息革命的序幕,对于今天的信息技术人员,上一次信息革命,即图书印刷,也有可以借鉴的教训。
《21世纪的管理挑战》印象最深的体会
学会经营自己——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印象最深的体会14级经管3班苏齐豪“前瞻性和超前思维”,是我对这本蕴含浓厚德鲁克思想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的最深感想。
经得起时间的考研,这些思想也经得起推敲,得到了检验。
基于眺望未来这么广远的角度,德鲁克也给出了六个关键性的管理主题,而我对其中“自我管理”部分非常感兴趣。
越来越多在工作职场上的人,需要学习“经营、管理自己”,他们要懂得将自己放在最能有所贡献的地方,并学习发挥自己所长,在长达50年的工作生涯中,要学习保持心思的敏锐和活泼,以及当在何时改变所作的事、如何改变。
作为一个大二的学生,我也需要这种思想来为今后职场的工作积淀。
文中有许多方法来引导我如何学会“经营自己”,这里我列举我最深的几个体会。
1)阅读者,还是倾听者?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善于倾听,一种是善于阅读:阅读者善于接受书面信息,倾听着善于听别人讲话,你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和你的上司是什么样的人。
2)我如何学习?有的人需要写下来才能记住,有的人需要说出来才能记得住,有的人喜欢在争论中学习。
根据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正是一个人日后有所成就的关键,不能这样学习的人,注定成绩平庸。
同时我们需要明白自己适合哪种工作环境?究竟是作为决策者,还是作为顾问较能发挥,并有所成就?3)我的价值观是什么?在一个机构里,组织的价值观如果与个人价值观不相容,这个人注定要遭遇挫折与失败。
当长处与价值观相冲突的时候,价值观至上。
3.我归属何处?知道自己的长处、做事的方式、价值观,才能理解自己,也才能有把握地承诺一个机会,担任某项任务。
知道何去何从的人,即使资质平凡,也能有杰出表现。
4.我的贡献是什么?这与我的长处相合吗?这是我想做的吗?我觉得这会有挑战和报酬吗?应该贡献什么?我可以在何处和如何发挥影响力?找到这个答案,必须先考虑几个因素:第一,成效必须具有困难度与挑战性,也必须具有“延伸性(stretching)”,同时成效也必须是能力可及的。
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有感范文
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有感范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上大学了,这个充满热血激情的年纪,总喜欢一些古语激励自己,总喜欢用梦想腾飞未来。
然而,一切希望的产生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彼得·德鲁克先生也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一)知2011年4月青大德鲁克纳新结束之后,我第一次用反馈的方式正视自己的工作。
一方面,这是我的工作,我有必要了解它,而且必须做好。
另一方面,对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在乎别人的看法,也许这不是一种好习惯,但这的确刺激着我了解别人、交换思维。
反馈的效果很明显,当我们看到大家的建议后,满满的都是感动和骄傲,因为这就是未来。
自此,德鲁克的每次活动结束,都会填写活动反馈表格,根据反馈总结。
我们总说,认知自己、超越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
回馈分析法对自己非常有利,通过反馈,知道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价值观,才能说:我最擅长……我的工作方法是……我的价值观是……我想专注的贡献是……我所期待的结果是……,明白我所期待的结果后,才能有方向、才可以试着超越自我。
(二)行未来,未知。
……但我们总要去做。
每每听长辈们说起大学生,通常会讲到“懒”。
不读书、不洗衣服、宅宿舍、没有任何的人生规划、从不想为未来预做准备、无使命可言、走一步是一步、顺其自然,却妄想着能有一个“都非凡境、洵是仙居”的大学校园。
也许很多人是这样的.性情,但更多的人是没有意识到,没有任何事情来自虚无,任何事情都可以想,但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做。
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德鲁克先生没有劝大家改变自己,因为成功的机会很小。
运用你擅长的工作方式,尝试你能达到的高度。
不去尝试一下,你怎么知道没有惊喜呢?(三)未来记得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哈工大演讲时说:“有一对老夫妇,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后,一起看电视,然后睡觉,日复一日……”。
他提醒在座的大学生,毕业后做好迎接平淡的准备。
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过于作者的“前瞻性和超前思维”。
德鲁克观察世界的能力和成果给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正是在基于眺望未来这么广远的角度,给出了“管理的新范式”、“战略”、“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以及“自我管理”六个震撼人心而又富于启迪性的管理主题。
关于“管理的新范式”从管理的最基本支撑基石进行审视,从管理科学发展的角度对社会发展和变迁进行了高度概括和叙述。
对传统的管理学假设进行审视,使得我们可以跳出当前的束缚,进行探索性的思考和研究。
由此我想起自己对“专家观点”的质疑,“专家”往往从自己专业领域出发,有很多既定假设前提并隐含这些前提是科学的是对的,实际上任何专家观点我想都绝对不能代表真理。
因此对于管理也是一样,对于知识、经验、模式的学习更多应当是作为知识积累,而只有在组织之中才能得到验证的管理科学,特别对于实践而言只有永远的创新,而不能有理所当然的范式和标准。
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必然会对各种管理领域提出新的挑战,大到国际关系、国家政策、政府改革,小到普通社会法人、中小企业、个人企业。
我们惟有保持朝前看,面向未来、面向共同的方向来进行管理科学研究和实践,才不至于迷失在管理丛林之中。
关于“战略--新的必然趋势”德鲁克强调了未来的五个必然趋势:1. 发达国家越来越低的人口出生率;2. 可支配收入分配上的变化;3. 定义绩效;4. 全球竞争;5.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分裂越来越不协调。
本章给了我们一个全球的视野。
作为一个管理者,只有在全球化的大坐标上,才会有相对坚定和正确的认识和选择。
如果有一天人类突破了地球引力的控制,管理范围扩大到了太空,同样要以整个太空的变化作为战略思考和决策的大坐标,惟有如此,管理者才能透过眼前琐碎细微的局部限制,与小组织环境、大组织环境一起向正确的方向走得更直、走得更远。
也许本章可以看作下一章“变革的引导者”的前导,因为变革或者创新都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动态观测和认识上。
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1鲁克定义的“管理者”并不仅限于ceo、cfo、cto等,任何一个经过协调资源创造绩效的人都是管理者。
在信息时代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以知识工人的身份出现。
因此,我们发现信息挑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力和自我管理形成了以下思想体系:每个人都是管理者,也是知识工作者;在信息时代,每个知识工作者和管理者都应该参与到信息系统的设计中来,决定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科学有效的决策将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效率;在生产之外,知识工作者还将面临人生这个伟大事业的管理——“像拿破仑、达芬奇、莫扎特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深谙自我管理之道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成功的源泉。
但是他们毕竟是凤毛麟角。
他们及其非凡的才能和成就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
现在,即使使资历平平的普通人也需要学会管理自己。
事实上,作为一个管理者,我读这本书有点困难和消化不良。
正是这种感觉让我想再有一次品尝的机会。
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2阅读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的时候,我的公司也正在经历变革之路上,书中通过6个方面深刻分析了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管理的新范式、战略-新的必然趋势、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自我管理。
就如我们公司所面临的挑战,管理层对管理存在的误区,认为管理只是对内部的;也对变革中和创新没有深入思考过,从而无法客观的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特别是在对待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
公司曾经因为抓住了互联网第一波的风口得到了发展,但是团队一直固守原来的观念以至于看不到大环境已经改变,导致公司一度处在危险边缘。
就如德鲁克说的,管理不是“管理”人,管理是“领导”人。
作为管理者要随时做到放弃昨天,时刻问自己我能为组织作出什么样的贡献,才能突破困境的迷雾通过现在创造未来。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很少读纸质版的书籍了,这次有幸进入公司“潜才计划”让我再次拿起书,利用业余时间认真仔细阅读这本《21世纪的管理挑战》感触颇多。
这是一本让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也让我联系到公司目前也是处于这样的转型时期,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在变,都是在探寻新的发展之路,思路决定出路,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敏锐的触角是非常必要的。
本书共有六章,第一章《管理的新范式》,说的是要重新审视管理学所基于的事实假设;第二章《战略——新的必然趋势》,谈到了21世纪的五种必然趋势;第三章《变革的引导者》,在彼得看来,应对变革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成为变革的引导者;第四、五、六章分别谈到“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效率”“自我管理”。
一、自我在组织中的作用与贡献。
在这些内容中,我觉得从自身可以改变的是做为企业的知识工作者,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在自我管理中要问自己几个问题:1.我的优势是什么?2.我如何做事?3.我如何学习?4.我是否能与人融洽共事?5.我的价值观是什么?6.我定位哪里?7.我能贡献什么?8.我的未来是什么?通过对自我的深刻剖析,发现自已的优势,改善或者归避自己的不足,本次去总公司参加潜才培训,其中一个老师讲木桶原理不但可以改变短板,还可以把自己的长板发挥到极至,一个人改变很难,但如果可以发挥个体的特长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会让个人获得成就感。
总之,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把自我管理上升到一个应对21世纪管理挑战的地位,提倡每个知识工作者提高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提炼自己的价值观,最终幸福进化。
当组织中所有的知识工作者都提升了,距离这个组织的提升还远吗?二、信息时代的信息获取和管理。
现在是信息时代,离开了网络我们就和盲人、聋人一样,这样的时代我们要如果做?德鲁克认为,信息时代关键在于整理和利用信息:如果我们不整理信息,信息仍旧只是数据,对于我们没有太多的意义。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第一篇:《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一、图书介绍:书名:《21世纪的管理挑战》作者:彼得˙德鲁克(美)朱雁斌译出版信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二、作者介绍:彼得˙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
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部,已传播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
其中,《管理的实践》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
2002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三、读书感悟:本书共分为六章,分别阐述了管理的新范式、战略——新的必然趋势、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效率以及自我管理共六个方面的问题。
个人理解是,本书写于世纪交替之际,亦是社会变革之际,此变革既包括政治上的,苏联已经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新的政治格局形成;也包括经济上的全球化大潮势不可挡,一体化逐步加强。
因此,值此风云变幻之际,此书也以变为核心,如何应对变,如何变,如何走到变的前面,以一个展望未来的姿态进行其观点的阐述,不可谓不高瞻远瞩,具有时代眼光。
首先,第一章,作者对管理的新范式进行了详细的解释,首当其冲的是管理的定义。
管理,不再仅仅是企业管理,而是所有组织所特有的和独具特色的工具,比如非营利性机构,.这一点,正如他所说,是对年代错误的一个纠正。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进行新的更正革新的观点也相继提出,如管理不再有唯一正确的组织形式;术和最终使用者不再是固定的;理的范围必须重新定义,应当涵盖全过程;管理已经超越国家疆界的范围;管理并不只限于内部管理等等,这些观点的提出,是对旧的管理思想的新的发展,有利于人们在进入新纪元之际重新审视管理的内容与实践意义。
读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挑战有感
读《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挑战》有感第一章谈的是管理的新范式。
作为初学者的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是如此的幸运并且不幸;幸运的是我们处在一个知识更新的年代,我们涉及的管理思想,范式都已经是最新的了,而且为现代所认同。
不幸的是我们总感觉是被动的接收,类似历史一样的管理知识。
说实话没有看第一章我根本不知道原先有人提出假设:管理就是企业的管理,还有很多现在已经不适用的假设。
我只想说:提出假设远比证实其正确与否难得多。
我们不能因为他的假设现在已经被证实是错误的,就否认这个假设在当时的年代带来多大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的假设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就是"真理"。
第一章我摘抄了四句话。
1最高层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接班人选择的问题。
2非客户占70%以上,更应该值得企业的关注。
3企业关系靠经济利益维护而不是法律。
4效绩定义的考量因素。
管理不是管人,而是使人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是否拥有一套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因为他们不仅是管理者更是领导变革和创造的先锋。
高层管理者(领导者)接班人选择直接关系企业的发展。
是采用官僚组织的程序?还是采用竞争程序?哪一种更有利?目前我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非客户所占数目之多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保持自己现有的竞争优势,同时不断开发新产品。
当然这是建立在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现实状况之上的。
经济利益维护的关系最有力。
换句话说:你和别的企业签订合约,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有利可图。
最后的一纸合约不过是"最终产物"只要经济利益关系破除,违背合约的例子也还是有的。
最后谈谈效绩定义。
一般定义只是在现有的成果上进行分析,而不考虑(很少考虑)为什么有那么多非成功品?产品好坏最有评价权是客户,他们的反映才是我们衡量效绩的重点。
有很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衡量他们的效绩仅仅是"成本分析法",不关注数据以外那些难以衡量的东西。
或许他们也想关注,也想衡量,只是时间和水平不允许。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第一章:管理的新范式意义:德鲁克在这一章否定了一下几个假设:1、管理是企业管理2、企业应该具有,或必须具有一种恰当的组织形式3、企业应该采取,或必须采取一种管理人的恰当方式4、技术和最终用户是一成不变和已知的5、管理的范围是由法律决定的6、管理是对内部的管理7、按国家边界划分的经济体是企业和管理依托的“生态环境”所以按照他的说法,现在这些假设应该改为:1、管理是一种工具,不单指企业管理2、企业应该针对不同的任务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3、企业应该具有不止一种管理人的方式(变革型领导)4、技术和最终用户是变化的和未知的(蓝海战略)5、管理的范围应该包括法律内和法律外的6、外部也需要管理7、组织是跨国境的最后他总结就是管理应该是以绩效为导向的,而绩效是外部反映的,所以我们作为管理者不能整天光盯着组织内部那点事,任何可能对绩效产生影响的东西无论在内外部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那作为学生呢,我觉得第一个挑战让我认识到绩效是最重要的,要结果导向。
我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以此来应对管理的变化。
行动:我觉得作为一个学生,就是要学习,而且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学习学习方法,同时要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概念,既然已经知道第一个挑战的核心就是管理科学的范式是不断在变化的,那么我作为一个立志成为领导的人就应该保持心智的开放性,不断地学习来适应变化。
所以我觉得我应该采取的行动就是尽量的多学习。
学习管理的知识,学习其他人文学科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博识一些。
第二章:战略——新的必然趋势意义:在这一章中德鲁克指出了五种未来的新趋势:1、发达国家越来越低的出生率2、全球竞争力3、定义绩效4、可支配收入分配的变化5、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分裂的显得越来越不协调那么阅读了这一章以后,我的感觉就是德鲁克真是非常的有先见之明啊,他说的这几个趋势都对了。
对于我目前的意义呢,我感觉就是在理解一些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有一些背景知识,来帮助我更好的理解。
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1真心觉得大师的高度是我所不能企及的,他看问题的角度之广泛,思考之深刻是我有认真在读也没有认识到的。
或许是自己阅历不足,亦或是自己思考不够,总之自己是没看懂(至少是理解的不够深刻)为什么二十一世纪会产生这些挑战。
直到老师一语点破,深刻体会到了“听君一席语,胜读十年书。
”原来那些自己读起来干巴巴的文字背后,居然有那么深层次的含义。
本书一共提到三种劳动力,体力劳动者,知识工作者以及技术人员。
那么想要知道知道为什么会面临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挑战就要搞清楚三种劳动者有哪些区别,比如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是可以标准化的,动作是可以分解的,他们的工作过程及结果也是可视化的,那就可以采用泰勒的科学管理法来管理。
但知识工作者不一样,他们是靠脑力劳动,这个过程是不可视化的,因为我们无法看到他们在思考些什么,那显然再用之前的管理方法已不再合适,因此就不能再标准化管理,也就是共性管理,而要个性化管理,因为就算把知识工作者强行呆在办公室或工作岗位,他们也未必就一定在工作。
这样也就能解释得通,为什么德鲁克要否决之前的假设:“一个公司应该或必须采用一种适当的管理人的方式。
”而提出新的范式:“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还有就是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是体力劳动者和知识工作者的结合体,他们既需要掌握理论基础,又需要动手操作,比如说医生。
他们这种劳动形式也注定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
而关于自我管理,为什么德鲁克要提出自我管理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挑战呢?是因为个人都是生活在组织中,所以只有管理好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把自己放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才能给组织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吗?或许有吧。
是因为现在人们的普遍寿命要高于一个企业的平均寿命,人们要居安思危提前找到自己的第二兴趣为自己的后半生做准备吗?也或许有吧。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工作之余,花了两周的时间,看完了德鲁克著写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
开始翻阅时,完全是因为公司的引荐,试着去读一下,但是翻看几页之后,便被其内内容所吸引,尤其是书中论述的几个话题,尤其是“自我管理”这一论述,深思一下,发现在如今的社会,当下的环境,尤为适宜。
在读“自我管理”中,基于知识工作者这个最小管理单位,本章为个人管理提供了很多指南。
就我个人体会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一些方面: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从外部世界(组织)的角度审视自我,从而明确自己的优势、定位、未来。
这一点也许对我们中国人尤其需要用心内省,因为儒家和共产主义由内而外极度自恋的思维模式给我们的思想束缚实在太多太沉,更多通过具体环境、具体案例、具体情境就事论事的讨论并以共识、共享、共赢为方案目标,也许能对我们的思维劣根性的改良提供帮助。
德鲁克的建议也许是改良国民劣根性的一把钥匙。
价值观:价值观给出了为什么存在社会差异的答案。
也许算是我们对未来进行求索的指南针了。
尤其参照董事长所著《中南人生观》与《中南人才观》两篇文章,两相对应,使我认识到:我们大多数没有吃过苦,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和磨难,我们确实还很青涩不成熟,这些是我们的弱势。
而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就是树立我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懂得磨练自身,发扬我们的强势,填补我们的弱势。
在公司中,我们要经得住一些挫折耐得住寂寞,不要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迷惑,目光要放长远,一时的职位和待遇不代表一生的职位和待遇,我们要经得住各方面的考验,把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好好把握公司为我们创造的“双百领军人物”的培养等等机遇,在中南这个平台上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职业规划和终身学习:个人的工作寿命超过组织的寿命,因此,自我管理必须考虑“下半生”以及“并行不悖的事业”。
就给我个人的启示来讲,我尚为年轻,参加工作2年,争取在5年之内实现公司的培养,成功上任项目经理,并且在40岁实现具备终生以知识为技能的职业能力,到年迈苍苍也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学习的动力。
自我管理——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
自我管理——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这本书的名字“21世纪的管理挑战”很明显地告诉了人们此书的着眼点不是过去,甚至也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作者德鲁克本想出版一本包含他过去50多年以来撰写的所有著作的精华的作品,但在开始写作时却意识到,这本书不应向后看,而应该向前看。
所关注的应该是我们社会的未来,以及在逐渐变化的社会中管理者即将面临的不同于当下热点的管理挑战。
它带有前瞻性,值得我们一读。
此书共分为6个章节,从管理的假设基础到社会趋势、变革、信息、知识工作者、自我管理,都创新而富有意义。
能有这样的眼光,是因为他看待管理并不仅仅是企业管理,他能看到社会和个人对管理的深刻影响。
在21世纪,发达国家越来越低的人口出生率将导致人的工作寿命有超过企业寿命的可能,就职灵活的老年人和知识工作者将是可以持续发出劳动力余热的主体。
由此启发企业做出新的战略并培养良好的适变力,做变革的领导者。
信息在今天的社会里已经掀起了又一场革命,但如何理解和把握信息的真正内涵将是组织和个人在这场革命中是否存活的关键。
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也成了非常重要的探索。
以上这些令人颇受启发的观点,虽与劳动力仍然充足、处在发展中的中国尚缺少直接联系,但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少走弯路。
关于最后一章自我管理,这是无论哪个组织都通用的管理,同时也可能是有最大意义的管理。
它常被人们忽视,或未被人们真正理解。
在这本书中,德鲁克也站在成就经典和放眼未来的交叉点对自我管理作出了阐述。
自我管理,首先要认识自己。
要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同时也要克服潜在的傲慢自大心理和一些坏习惯。
但比起克服弱点,对优势的精专发展应该要集中更多精力。
认识自己还要清楚自己的工作方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适合个性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发挥所长。
相对的,为了工作融洽,人们也需要了解到同事、上司们的工作方式。
最后,要了解自己的价值观。
要在组织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个人的价值观必须与组织的价值观保持一致,至少要足够接近。
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 有感
21世纪的管理挑战作者〔美〕彼得·德鲁克译者朱雁斌类别非虚构 / 图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9月看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Peter F.Drucker)这本《21世纪的管理挑战》,令我心悦诚服。
几乎我见到所有提到德鲁克的文字都不吝溢美之词,给予这位移居美国的维也纳人以“大师中的大师”这样最高级别的称号(令我想起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的博尔赫斯)。
我最早听到这个名字是在许知远的文章里,出于对所谓“成功学”和“畅销书”的心理抵御,仍旧对这位“大师”半是好奇半是怀疑。
毕竟,今天的中国不缺乏各种各样的“大师”,一笑话讲你大街上喊一声“大师”,半数行人要回头的。
话不多说,来说说这本书营养在哪。
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99年,时德鲁克90岁高龄了。
纵观全书六章,你哪里看得到一个老头子的喋喋不休,分明比年轻人的思维还要活跃,还要开放。
德鲁克纵横捭阖,他的知识不光集中在管理上,其渊博的知识面也让他对社会有着敏锐的观察。
书中还多处提到中国与日本的状况。
在后记里,翻译者说德鲁克在动笔前,本来是想要写一部汇集他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可是通过对社会的细致观察和他对管理学的深厚功力,老人家还是决定要往前看,写下这部关于未来热点问题的书。
正如这本书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句话所言“本书实际论述的是:社会的未来。
”这种对未来的关注与热忱让我很钦佩,因为在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困惑与迷惘,90岁的老人尚且不急于总结一生盖棺论定,我们年轻人也急什么呢,往前看看。
其实这本书直接谈到管理的部分不多。
六章中第一章先是提出了管理的新范式,对于管理学的成规进行了颠覆或者说再定义。
第二章就开始谈到未来新的必然趋势,有这么五点:1发达国家越来越低的人口出生率,2可支配收入分配上的变化,3定义绩效,4全球竞争力,5经济上的全球化与政治上的分裂显得越来越不协调。
这章有几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他提出20世纪有4个部门在收入分配中保持发展势头:政府,卫生保健,教育,休闲;二是提出20世纪最后30年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和最兴旺的行业不是信息产业,而是金融服务业。
21世纪管理的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管理的挑战读后感21世纪管理的挑战读后感《21世纪对管理的挑战》一书是国际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1999年出版的一本最新著作,该书瞻望了未来对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21世纪管理的挑战读后感,仅供参考。
21世纪管理的挑战读后感篇一:自我管理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他必须问自己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怎样更好的按自己的方式活着,为了更好地活着自己应该怎样做以及自己活着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有一天自己死后希望别人如何记住自己。
当然对于不同的人群可能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角度、思考深度是不同的。
对于一个农民或者工人他可能只会想自己活着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生活,让自己的家庭更好的存在。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他必须认真工作;但如果对于一个在组织里贡献自己脑力与智慧的知识工作者,他的思考可能更加深刻,也必须更加深刻。
而对于以上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以及经过思考而做出的选择及行动究其本质就是一个人自我管理的过程。
为了更好的管理自己,一个人必须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了解自己是谁(为什么要活着),了解自己的长处,了解自己的行为准则,了解自己通过正确的方法和辛勤的努力之后能够给这个社会贡献什么。
“自己是谁”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简单无聊的话题,实则不然,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都只是停留在我叫XXX的阶段,以为姓名就足以说明一切。
然而他忽略了姓名只是一个代码,其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对于现代社会的一名知识工作者,必须能够彻底的弄清楚这个问题,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做自己想做的、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到底应该怎样去剖析呢?我认为: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如:在家庭中的角色、在组织中的角色等,其次就这些角色进行细分,然后给每一个细分的角色赋予一定的权重。
以此来了解自己的哪些角色是必不可少的,是最重要的,哪些角色是可有可无,不太重要的。
最后,弄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尝试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并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进行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之随想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时代在变,可是它哪些方面在变,这些变化需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却不甚了解。
这本《21世纪的管理挑战》,让我惊讶的是它可以把如此宏大的话题讲得清晰而又醍醐灌顶。
在书中,德鲁克认为21世纪最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变化不是在经济领域,也不是技术领域,而是社会和政治层面上的变化。
包括越来越低的出生率,可支配收入上的变化,对绩效的认识,竞争全球化与政治分裂的不协调。
这些变化可能使得现在处于高度增长的行业逐渐走向衰退,而一些细微的现象也可能暗示着巨大的机会和潜力。
作者认为,企业管理不仅仅是关于内部的管理,而是对外部机会和威胁的管理,任何组织的绩效都只能在外部反映过来。
因此,革新是一种必然。
但是,作者有一句非常鼓励人心的话:“创新不是天才的灵光一现,而是艰苦卓绝的工作,它也遵循很多原则”。
第一个原则:创造未来、放弃昨天的原则。
我们的非理性决策中,有很多都是因为我们不能放下昨天。
比如,我们无法停止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的事情,即使它被证明是不明智的,这就是决策中应该放弃考虑的沉默成本。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一件事情已经开始出现异样,但是我们不敢去正视它,而是要等到它已经赤裸裸地被证明是错误或失败的时候我们才开始后悔。
有的人明知道感情已经出了问题,但还是痛苦地经营着,想到都为他付出了这么多年,如果分手,那么这些年的感情不都白费了么?要想一个人承认自己做了一件错的事情,比抗拒地球的引力还要困难。
在企业中,一件产品或部门已经奄奄一息,但是很多人舍不得对他进行必要的清理,都会辩解说它尚有一点价值。
于是,那个产品还继续占用库存、销售人员和推广费用。
而如果认识到机会成本的存在,将维持这奄奄一息的产品用来开发一个新产品,我们就是在创造未来。
因此,要想变革,首先是需要对变革的必要性有清醒的认识,需要一种敢于变革的魄力。
我们需要问自己,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做出现在我们正在做的决策吗,如果我事先知道了现在的情况和信息,我是否会坚持之前的决策,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变革的时机到了。
重要假设:任何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途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样,任何最终用途都不是任何产品或服务所特有的。
想到刚刚传出前CEO乔布斯去世的苹果公司,可以说,乔布斯是硅谷高科技商业主义的代表,以不断的创新和变革,抗拒被新力量边缘化的危险,而不断遭遇错误,又不断奇迹般的复苏。
他用30十年时间创作出影响一世纪甚至更久的产品以及服务。
乔布斯创造是一种生活方式,他将PC机的个人化凸显至极致。
个人笔记本的收藏、爱好可以快速的与其手机、音乐播放器等电子设备同步化,这样一个“同步化”的过程,超越了其他手机,而使顾客从拥有一件苹果产品短时间内发展成为多件苹果产品的使用者。
这句带有辩证意味的假设和苹果的这个案例给我的启发简言之,非客户或没有成为客户的人群和客户一样重要,甚至比客户更重要。
这里又要提出大师德鲁克的另一句话“要找出自己有什么优势,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反馈分析法’。
”也许苹果平板电脑在发明出来并未有如今如此多的功能和应用,客户比较或者使用后的反馈,给了设计师更多的灵感源泉,让“最终用途”的定义总是在由清晰变模糊的过程中。
我想,现如今ipad普遍应用于医疗、办公等公共事业是乔布斯当初没有预料到的,但同时他的前瞻性也是由他总是害怕产品边缘化的性格决定的。
德鲁克的观点也很好的印证了他的正确性,他认为:“管理层的出发点不再是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出发点应该落在客户认定有价值的方面。
”
重要结论:企业联盟的基础不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而是供应商的依附关系。
德鲁克先生认为最成功的企业联盟案例是玛莎百货的联盟模式,几乎所有向其供货的企业都被纳入到它自己的管理系统中,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维系它们之间关系的不是靠控股权或对所有权的控制,而只是一纸合同。
这是典型的靠零售商和供应商合作关系取胜的案例,而放在如今的组织中,我想到了地方提及的“联合营销”。
如果说零售业的基础是供应商的买方地位,那么对于“无边界组织”的基础是价值创新和市场趋势。
新的成功因素不再是“规模,角色清晰,专业化,控制”,而是“速度,灵活性,整合,创新”。
“联合营销”模式是企业对传统市场观念与竞争行为的创新变革,是基于组织之间深度合作及长远利益的价值创新联盟。
成功且长久盈利的企业逐渐将自己的核心资源定位为品牌价值,因此联盟者能成为有机整体,并不是靠的股权控制,也不是所谓的一纸合同,而是核心资源的互补性,而形成的深度合作。
正如德鲁克所说“变革的一种方法是,将持久的关系建立在不断变化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
”
耳熟能详的案例有联想和可口可乐的合作,久久鸭脖和青岛啤酒,绿盛牛肉干和动漫游戏。
当双方都把自己的核心资源交予对方进行合作时,关系必定是合作平等的,因为谁也不会不把自己的品牌当回事,相反他们都会更加期待这样的合作能为他们的品牌赋予更多的含
义,挖掘更多的潜在人群。
重要结论:国家疆界主要作为约束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决定管理实践的不是政治,而是经营方式。
德鲁克先生在本书中多次强调“国家边界”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管理人员必须学会管理外汇风险”,“企业不再有可能将经济的发展寄托在廉价的进口劳动力上”。
运用国际贸易的知识,资源禀赋的优势只是暂时可以利用的,随着资源优势逐渐减弱,只有凭借独一无二的经营模式才能在同类竞争者中跳脱出来。
我想起昨年日本7级大地震,国际原油、农产品、铁矿石等都受到很大影响,对中国高科技影响也很大,推动资金回流日本,对全球的资金将有所缩减,资产品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会有向下压制作用。
这样的外汇风险是无可预料的,如何应该则是各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也正验证了德鲁克的一句话:“外部信息可能是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所需的最重要的信息。
”
重要结论:维系人际关系是一种责任。
当然,他在这里讲的人际关系,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朋友之间出去喝喝酒聊聊天的那种人际关系,而是工作中与相关者的关系。
德鲁克认为,因为每一个别人都和我们自己一样,有着自己的优势,做事方式和价值观,因此,了解、尊重与我们共事的每一个人是我们的一种责任。
由于组织中,上级需要向下级了解信息和知识来做决定,下级从上级那里接受目标和任务,同事发挥需要协同作用而不是单打独斗。
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承担其维护人际关系和沟通的责任。
作者试图告诉我们,主动走到同事身旁,告诉他:“这就是我擅长做的事情,这就是我工作的方式。
”这不会很突兀,相反,让别人了解我们自己、了解别人是受欢迎的。
在这本书中,德鲁克非常强调知识工作者管理下半生的重要性,由于寿命的增加以及竞争的加剧,知识工作者的寿命往往比他所在的组织寿命更长,因此,知识工作者应该尽早为下半生做好规划和准备。
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多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在一些社区机构中做志愿者或兼职,或者去进修。
这样,当他们退休或者失业时,他们也能很快地找到一个可以发挥作用的组织。
看德鲁克的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愿意并且能够与他有很多对话,没看到一些看起来
朴实的句子,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思想和祭奠。
柯林斯终生的都在验证德鲁克的经典理论,而我,作为管理学的本科生,但愿能在这样的对话和反思中悟出些许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