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管理研究_问题_责任与方向_周志忍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fd5d51ff90f76c661371ae9.png)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建立绩效型与责任型政府的迫切需要,借鉴西方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形成了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方式。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主要有: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等环节。
政府绩效管理作为政府管理制度创新和有效管理的方法,其作用也在不断的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等环节中同样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绩效目标设定不合理、绩效指标设置不规范、绩效考核设置不科学绩效反馈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绩效管理这位政府的管理工具的功用,它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应对,以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
关键字:绩效绩效管理问题对策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oblems andCountermeasures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the needs of establishing a performance and a responsible government, the formation of our government is urgent. Our mode is on the basis of the western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management experienc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Our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ainly has: plans and implementation of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performance feedback and improvement and other links.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s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system innovation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approach, its role is enhanced. But at the same time our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such as: performance targets set unreasonable, non-standard set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performance appraisal is set unscientific performance feedback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the existence of these problem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function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the government's management tools they need in a timely manner to take measures to counter i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Keyword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performance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绩效管理随着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公共部门管理的一种新的方法。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_周志忍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_周志忍](https://img.taocdn.com/s3/m/c279d2c1a1c7aa00b52acb10.png)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周志忍*=摘要>论文围绕三个方面对15年来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做了系统描述:新研究领域的开拓、发展阶段与特征;绩效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我国绩效管理与评估实践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从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角度,对绩效管理研究的未来努力方向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评估研究思路=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486(2009)01-0034-24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国内学界掀起了回顾、反思和展望学科发展的热潮。
政府绩效管理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业已走过了15年的研究历程。
温家宝总理2008年3月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0,标志着绩效管理研究得到了肯定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赋予了研究者更大的责任。
因此,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进行系统的回顾与反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对十多年来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做了系统综述:新研究领域的开拓、发展阶段与特征;绩效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我国绩效管理与评估实践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从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角度,对绩效管理研究的未来努力方向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周志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教授。
感谢匿名评审人的意见!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与管理机制研究0(编号05J ZDH0019)。
一、新研究领域的开拓、发展阶段与特征自20世纪80年代初行政管理学恢复重建以来,行政效率和效能一直是学科研究的重要主题,提升行政效能的相关技术如目标管理、绩效考评等也受到普遍关注。
但现代意义上的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可以说起始于9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蓝志勇、胡税根,2007)。
(一)第一阶段(1994-1999):初步探索阶段有关研究是从绩效评估开始的。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问题及出路探讨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问题及出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108e3607e21af45b307a85d.png)
象 的需要 外 , 更多 的是公 民借 此监督 和督 促政 府行 为 的需 要 ,
以便使政府更 好地为民服务 。
( ) 府 内部 动 力 不 足 , 制 不健 全 一 政 体
主要 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 和行政 问责制度。2 0 , 0 9年 十七届二 中全会 审议通过的 《 于深 化行政 管理 体制 改革 的意见 》 关 中明
4 3
也 缺 乏 具 体 的 规 定 , 就 导 致 了 公 民参 与 的无 序 性 和参 与 的形 这
中图分类号 : 6 0 3 文献标识码 : D3. A
文章编号 :0 8—89 (0 10 —0 4 —0 10 9 7 2 1 )3 0 3 3
一
、
研 究缘起
二、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存在 的问题
我国政府绩效 评估 存在 的 问题 是学 术界一 直在 讨论 的 问 题, 笔者把这些 问题分 为两大类 : 一类 是政府本 身的 问题 , 一 另 类是公 民的问题 。从本 质 上来讲 , 府绩 效的 高低 , 政 与公 民的
理 流 于形 式 。
收稿 日期 :0 l 5一O 2 1 —O 9
作者 简介 : 陈
胜( 9 8 ) 男 , 1 8一 , 江苏南通人 , 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2 1 南 0 0级行政管 理专业硕士研究 生 , 主要研 究行政管理理论 与实践 、 共政 公
策。
郑易 平(9 O ) 男 , 1 6一 , 江苏徐 州人 , 京航空航 天大学人文学 院教授 , 南 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 究政 治学理论 。
一
我国正在 由管制型政府 向服务 型政府转变 , 由于 历史和 国 民性的原 因 , 国政 府官 员 的官 本位 思 想非 常严 重 ,君 贵 民 我 “ 轻” 的观念在一些官员 的思想 中根深 蒂固。政府绩效 评估对 于
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d8bfe86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f.png)
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政府绩效管理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旨在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效能。
然而,随着政府绩效管理的推进,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些问题。
一、政绩面向政府绩效管理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实现政府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效益化。
但是,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许多政府机关将政绩面向作为首要任务,而忽视了政府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利益,使得政府部门的行为变得“功利化”和“唯成绩论”。
这种做法不仅会导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加剧,也会影响政府的长远发展。
二、指标评估政府绩效管理需要通过制定一定的指标评价来衡量政府的工作效果,但是,经常出现指标不合理、指标数据不真实、指标评定不公正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政府绩效管理的数据真实性和评估公信力受到严重质疑。
三、工作重心政府绩效管理过程中,各级政府机关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绩效评估上,而忽视了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协调问题等方式来提高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这种方式不利于提高政府工作质量,也难以达到政府绩效管理的初衷。
四、信息共享政府机关内部和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够,这就导致了政府部门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甚至出现了信息不统一、缺乏协调等情况。
这些问题不仅导致政府内部的协调能力降低,还会影响政府对外界的服务能力。
五、参与度不足政府绩效管理过程中,政府部门之间参与度不足,各部门之间缺少交流和协作,导致了政府的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对立的局面,影响了政府管理效率。
六、管理导向政府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效率,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政府部门往往注重“管理”而不是“绩效”,导致了政府管理事务过多,管理过程复杂,大幅增加了政府绩效管理的成本。
七、管理人员政府的绩效管理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许多政府部门缺乏人才队伍的建设,因此,导致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进缓慢,同时也限制了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
综上所述,政府绩效管理在推广过程中凸显了很多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政府的有效管理,也限制了政府绩效管理的深入发展。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811d02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d.png)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构,其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监控、指导和改进政府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国政府对绩效管理已经开始重视,但是在实践中始终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定的指标不科学、数据来源不可靠、绩效考核不公正等。
为此,本研究拟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以期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为政府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参考。
二、研究意义:政府绩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人民满意度。
本研究探究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深入了解政府工作中的瓶颈和难点所在,为政府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针对政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深化和规范化。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进行阐述,了解其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2.分析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指标设定不合理、数据来源不可靠、绩效考核不公正等方面。
3.通过案例分析、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政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其本质和根源所在。
4.总结出解决我国政府绩效管理问题的可行对策,如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优化数据来源、加强公正评价等。
5.对政府绩效管理改进的实施进行探讨,包括改进措施、运行模式等方面,提高政府绩效的管理水平和执行水平。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访谈调查等,以期全面系统地掌握政府绩效管理问题,找到其瓶颈所在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深入分析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找到其存在的瓶颈和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对策和建议,促进政府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
政府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政府绩效管理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0c532caa76e58fafbb00314.png)
政府绩效管理问题研究本文阐述了政府绩效管理的内涵及实施的必要性,分析了政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政府绩效管理的途径。
要树立科学的政府绩效管理理念,健全政府绩效管理评估体系,加强对政府绩效管理的监督。
推动建设绩效型政府。
标签:政府;绩效管理;转变职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一场以追求“3E(economy,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出了政府绩效管理的思想。
建立绩效型政府是当今世界行政改革的一种新潮流,也是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因此,加强对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意义重大。
一、政府绩效管理的内涵绩效原本是管理学家德鲁克用来表示企业成本—收益的经济学概念,后被广泛运用于政府管理中。
所谓政府绩效管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各部门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对其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
政府绩效也称为“政府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政府业绩”等。
它不仅包括政府的成绩和效益,也包括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表现,以及政府在行使其职能过程中的表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推行政府績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
2008年3月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标志着政府绩效管理已得到肯定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政府实施绩效管理的必要性政府绩效管理是政府管理的创新模式。
过去的政府管理单一地追求经济增长特别是招商引资和GDP的增长率,盲目搞政绩工程等,忽视了政府管理的以人为本这一真正内涵。
政府绩效管理是以服务取向、社会取向、市场取向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更加突出政府管理中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公平意识、效率意识等,能够提升政府形象。
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探讨
![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3e3a23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4.png)
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探讨绪论政府部门作为公共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福祉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政府部门需要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本文将探讨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挑战以及提升绩效的途径。
一、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基础。
通过绩效管理,政府部门能够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掌握进度,并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绩效管理还可以促使政府部门加强对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政府资源的最大化价值。
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面临的挑战尽管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政府部门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难以科学建立。
政府工作内容复杂多样,很难简单粗暴地用数字来衡量绩效。
其次,政府部门的工作结果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环境、市场因素等,这使得绩效评价变得更加复杂。
再次,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需要获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但公众意见的多样性难以统一。
三、提升政府部门绩效的途径为了克服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政府工作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应以人民满意度为重要衡量指标,并兼顾效率、公正与合规性。
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强内部管理和人才培养。
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提升工作效能和组织能力。
此外,政府部门还应注重激励机制的完善,通过薪酬、荣誉等激励方式激发工作动力,提高员工绩效。
最后,政府部门应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业务智能,从而更好地指导政府决策和工作实践。
结论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是公共治理和服务水平提升的关键环节。
尽管绩效管理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内部管理和人才培养、完善激励机制以及利用信息化技术等途径,政府部门可以提升工作绩效,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民众满意度。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49c982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9.png)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周志忍
【期刊名称】《行政管理改革》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 18世纪的英国诗人亚历山大·波普说过:"关于政府的形式让那些愚人去争论吧,管得最好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政府管理好坏的主要评价标准是其工作绩效,而要提高绩效,必须首先了解目前的绩效水平是什么,不测定也就无法改善.因此,绩效评估成为当代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热门实践,同时也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被视为完善问责制和改进管理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实践之后,有必要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做一考察和反思.本文从评估目的、评估内容、评估主体、结果应用四个方面,讨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值得关注的倾向,期望引起理论和实践界的关注和探讨.
【总页数】5页(P37-41)
【作者】周志忍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政府绩效评估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J], 周志忍
2.我国政府绩效评估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J], 周志忍
3.改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对策思考 [J], 胡月星
4.对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几点思考 [J], 周义波
5.关于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几个问题 [J], 王志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79291d5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e.png)
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绩效管理作为一种衡量政府效率的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目标不明确政府绩效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对政府行为结果的评估来提高政府服务和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绩效管理中往往存在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没有设置明确的评估标准和测量方法,导致政府绩效管理缺乏准确度和可比性。
二、数据缺失和不完整政府绩效管理需要依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估。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数据收集和存储的方式存在较大问题,数据缺失和不完整成为政府绩效管理的一个难点。
同时,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和技术能力、数据共享机制、安全保障机制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这些因素不利于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和推广。
三、行政干预政府绩效管理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行政干预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官员在绩效评估中担任重要角色,政绩考核常常被用来作为政治考核的一部分,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人情、利益等方面的纠葛。
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政府绩效管理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四、反馈机制不完善政府绩效管理需要能够使政府部门对绩效评估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绩效管理中反馈机制的不完善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政府部门缺乏相应的学习和改进机制,不及时汇总和分析评估结果,没有完善的绩效跟踪机制,缺乏对绩效改进的明确措施和评估周期等方面的规定,导致政府绩效管理的实施效率和质量得不到提高。
五、缺乏对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政府绩效管理是为了提高政府效率和效益,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部门往往缺乏对绩效评估结果的充分运用,导致无法发挥政府绩效管理的最大效用。
这主要是由于政府部门对绩效评估结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推广,政绩考核和奖励机制不够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周志忍讲座参后感——政府绩效管理
![周志忍讲座参后感——政府绩效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d363b05eff9aef8941e0601.png)
参加周志忍讲座报告4月7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周志忍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本人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周教授有关政府绩效管理实践的专场讲座,整个讲演过程精彩纷呈、启人深思,尤其是在提问互动环节,周教授针砭时弊,妙语连珠。
饱餐如此精神盛宴,笔者不禁有一些思考,形成此篇报告,拿出来以期作引玉之石。
现代的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实际上是舶来品,我国学术界对其内涵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各家的观点莫衷一是。
依据周教授的演讲内容,笔者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产生背景的视角提出一点想法。
毋庸置疑,开展政府绩效管理集中体现了执政与管理理念的巨大转变,党和政府直面政府管理过程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探索治理贪污、浪费与官僚主义等顽疾的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极大地催生了人民的政治利益诉求,建立廉洁高效的呼声日益高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和政府及时并适时地开展政府绩效管理,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再造”。
因此,政府绩效管理始终体现着科学发展、执政为民的理念,是开创政府治理新局面的必由之路。
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有效地激励与约束政府行为;公开绩效报告,勇于接受民众监督与批评,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政府绩效管理仅仅是一个工具,是一把“双刃剑”,绝对不能取代目标,本末倒置,否则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后果。
组织创造什么价值,是其存在的根本理由。
政府接受人民的委托,掌控公共资源,是以实现公众福利最大化为最终使命。
政府绩效管理无疑是政府实现价值的一个有效工具与手段,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体现政府的职能,以结果为导向。
周教授把政府绩效管理框架比作一个“亭子”,顶部代表着政府管理的使命、战略目标以及绩效目标;它有两根支柱,一个是实施绩效管理的策略和手段,另一个是外部因素与风险。
如下图:正如图中所强调的,周教授提出的“亭子”是没有地基的,这样的体系必然是不够稳定的。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效果分析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9d32701ed9ad51f01df2c7.png)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效果分析摘要: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己演变成世界各国实施政府再造、落实政府责任,以及改进和评价政府管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具。
本文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验证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效果,剖析了其中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改进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绩效管理政府组织绩效评估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应用,不仅为政府开展绩效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对建设求真务实、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的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现状目前,各级地方政府持续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变革观念、转变职能、调整组织结构和改革行为方式的同时,积极借鉴和引进国际流行的新的管理机制、管理技术和工具,努力提高政府的效能,政府绩效评估由此走上了实践舞台。
(一)积极方面我国引进和推行政府绩效管理的时间较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以推进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和推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为突破口,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在政府绩效评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消极方面我国政府的绩效管理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的绩效管理模式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客观对比分析这些问题,我国的政府绩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尚没有建立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二是绩效管理指标不科学,管理指标过分关注经济的发展,忽视了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三是缺少外部的绩效管理。
二、我国政府绩效管理问题分析(一)观念障碍当前的“观念障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中国传统的、根深固的“官本位”思想形成的障碍。
[1]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做官和升迁作为衡量一个人生存价值的基本标准。
第二是“理性经济人”意识的淡漠形成的障碍。
(二)部门内部的缺陷在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所倡导的顾客取向和质量优位意味着与传统的决裂,是一场管理上的革命。
[2]在官僚制范式的传统结构下,我国的政府体制缺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职能界定不科学、不明晰,导致许多部门的管理工作交叉重叠、相互矛盾,没有构成一个有机的职能体系,缺乏必要的整体统一性和系统性。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_问题_责任与方向_周志忍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_问题_责任与方向_周志忍](https://img.taocdn.com/s3/m/5f7ed5dc195f312b3169a569.png)
绩效管理中国行政管理政府绩效管理研究:问题、责任与方向周志忍 近年来,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得到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地方政府的应用和创新越来越普遍,学术界的有关研究正在成为一个热门领域,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分会的成立,特别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各占一半的人员结构,标志着绩效管理在我国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目前的形势下,继续为绩效管理研究和应用奔走呼号、推波助澜的时代基本结束,热潮中的冷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第一,绩效管理和评估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领域,凡事发展到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地步,往往会趋于发热、发烧、发昏;第二,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引进一些先进的制度、机制和方法,形式上做得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但阉割其精神的事例屡见不鲜,使得这些制度、机制和方法本身受到质疑甚至嘲笑。
我不希望大家努力推动并身体力行的事业重蹈覆辙。
当然,泼冷水的目的并不是为绩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降温,而是为了使这一事业有一个高的起点,建立在先进理念的基础上。
作为一种需求导致的活动,绩效评估是任何组织都无法回避的,差别只在于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程度。
从仅关注公务人员的个人业绩考评到以组织为对象的绩效评估,从经验式的主观评判到客观评价体系的建立,从领导者自上而下的评价到组织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从无到有,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为建立“精干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但与发达国家的实践相比,我国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规范化程度明显不足,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评估活动分散在多种管理机制中,由此带来了评估内容和侧重点上差别大、评估标准不统一、评估程序和方法不一致等问题,影响了评估在实践中的效果。
绩效评估实践中的上述问题,与政府管理理念和制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有必要从价值、理念、制度多个层面,对我国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做认真的反思和分析。
一、政府角色与绩效评估政府部门角色的合理定位,是科学的组织绩效评估的前提。
论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论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0f95657be23482fb4da4c2b.png)
论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张 倩
近年 来 ,政府 目 标 责任 制 的大 力推 广 ,使得 我 国在 政府 明确 了实行绩效管理 的前 提是 以量化标准 来衡量 。综上所述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绩效 管 理方 面 的关注 度又 上 了新 一个 台阶 。政府 绩 效管 理顺 政府提供 的服务无法 以量 化作为标准 的现状 ,使得 相关部 门不
3 . 政府绩 效管理无 法准 确评估。政府 的绩效管理并没有相
对 政 府 部 门 的 业 绩 和 实 际 的工 作 ,来 作 出客观 的 评价 ,并 应 的法律作 为依托,再加上绩效 管理理论基础 的欠缺等 因素 的 对政 府 绩效 进 行 改进 与 完善 。2 O 世纪 8 0 年代, “ 新 公共 管 影响 ,导致最 终的评估结果根本 不能达到预期 的效 果。在整个 政府也没有发动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理”采用的 “ 三E ”模 式 — — 经 济 性 ( E c o n o m y ), 效 果 性 国家运转过程中 , (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和 效 率 性 ( E f f i c i e n c y ),便 是 政 府 采 政府不 能将 自己是社会 的 “ 服 务者 ”这一角色进行准确 定位 。
目立 法 ,不仅 有助 于绩 效管理 在全 社会 的广 泛推 行 ,更有 利
系统 ,直接 快速 的通 信 ,快速 的 处理 ,反馈 ,建 设重 复 、冗 范大学学报 , 2 0 1 2 , ( 5 ) 余 的机 构和 不必 要 的 中间环节 ,让 人们 可 以轻松 的获取各 种 [ 2 ]王咏 .电子政务发展趋 势及 西部对策 【 J 】 . 云 南行政学 各样 的政府 信息 和政 府服 务 。 同时 ,政 府可 以通 过 网络 收集 院学报 , 2 0 1 1 , ( 4 )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1d4eb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b.png)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第一篇: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试论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政府绩效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用于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的重要举措。
政府绩效通常可以被划分为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两个层面,其中组织绩效通常是指某一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的整体绩效水平,而个人绩效往往是指公务员个人的绩效水平。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各种内部和外部情况的变化,政府的整体绩效问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各级政府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对政府绩效评估和改进的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由于长期的经济社会矛盾的积累,导致政府产生体制上的不良后果,制约着政府职能的发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管理模式,打造民主、高效、廉洁的现代服务型政府刻不容缓。
二、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近年来,一些政府机构实行了目标责任制、问责制,珠海、洛阳等一些城市发起“万民评议政府”的活动。
不少地方和政府机构还开始借鉴在企业和国外政府机构中常用的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和平衡计分卡技术,来设计和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总体来看,在我国目前的政府绩效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绩效评估模式,绩效管理的思想和实践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政府的绩效管理无论是从思想体系上,还是从具体的操作层面,都还处于发育阶段,甚至一方面还存在官本位思想,被打上深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
1.缺乏全面绩效管理理论体系的支持和政府绩效管理组织体系的保障。
首先,我国在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上准备不足。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形成关于政府绩效管理的整体思想体系,对于何谓政府绩效,中央政府的绩效目标和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各部委的绩效目标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应当如何将中央政府的绩效目标分解到相关部门,应当由谁来对政府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等等,我们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
其次,我们目前既没有关于政府整体绩效管理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在中央政府层面设立一个机构来负责协调、监控以及强化我国政府的总体绩效。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以青岛市政府绩效管理为例的开题报告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以青岛市政府绩效管理为例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cac7f2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e.png)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以青岛市政府绩效管理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实践之一,是推进政府转型和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当务之急。
绩效管理通过对政府各项工作进行量化、目标化的管理,提高了政府对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能力,促进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政府公信力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在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实践中,由于缺乏较为成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加之地方政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绩效管理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如管理目标的不清晰、考核指标的浪费和重复等等。
因此,进行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青岛市政府是我国山东省的省会城市,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在推进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实践。
本文旨在以青岛市政府为例,探讨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和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和理论思考,以此推进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通过综合文献研究和实际案例分析的方式,阐述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模式,深入分析青岛市政府绩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主要包括:政府绩效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青岛市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和经验;青岛市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本文还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青岛市政府绩效管理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估,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管理建议。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梳理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深入分析青岛市政府绩效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案例分析法:以青岛市政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绩效管理实践和问题的具体分析,探讨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点。
(3)数据分析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客观评估青岛市政府绩效管理的效果和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和改进措施。
三、研究预期成果和创新性本文旨在通过对青岛市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深刻掌握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从而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政府机关的绩效管理研究
![政府机关的绩效管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8ccb626ed630b1c59eeb536.png)
政府机关的绩效管理研究摘要:目前,我国的政府机关已经普遍实施绩效管理,但据调查了解发现,多数政府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理论以及具体的实践问题,仍存在较多的认识误区。
例如政府机关的绩效管理组织系统以及思想体系不够完善、人事管理部门办事效率低等。
为了寻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政府机关实施绩效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政府机关绩效管理问题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方面均有所发展,尤其是自我国加入wto后,经济体制以及运行机制均和国际快速接轨,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发展需求,我国需建立起适应市场机制、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行政体制以及行政模式。
目前,我国各地区的政府机关不仅要更新观念、调整结构以及转变职能,同时,还应借鉴以及引进国际新的管理技术、机制以及工具,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展开相关的管理优化以及创新。
首先是利于增强政府机关的综合竞争力。
政府机关进行绩效管理,是将政府目标以及部门职能目标、个人的职责目标有效结合起来,达到组织绩效以及个人绩效的有效统一,经过应用360°反馈或者平衡记分卡等先进管理工具,来规范相关的行政行为、业务流程以及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进一步确保政府机关的综合竞争力的持续增强。
其次,利于政府机关树立及落实正确的发展观、科学的政绩观。
实施绩效管理,实质上就是管理理念的一种创新表现,此理念的创新和现阶段我国的行政生态环境是互相适应的。
部分地方的政府机关或者政府部门过于重视政绩,通常会容易出现不计成本或者是不重绩效的相关行政行为发生,导致公共服务的资源无端浪费。
此外,政府机关实施绩效管理,能把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原则转变成量化了目标体系,进而提高了政府机关的绩效管理意识,形成科学的工作导向以及决策导向,为政府机关树立及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观给以有力支撑。
1.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以及支撑,存在盲目实践行为首先,在理论的研究上,政府机关的绩效管理是全球性的难题。
推动政府从权力本位转向责任本位——《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一书评介
![推动政府从权力本位转向责任本位——《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一书评介](https://img.taocdn.com/s3/m/438f80e355270722182ef77a.png)
作者: 周志忍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中国行政管理
页码: 128-128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责任政府;责任本位;权力本位;政府问责制;评介;行政体制改革;政治发展;本质内涵
摘要:责任政府与政府问责制建设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
揭示责任政府的本质内涵,探讨中国国情下政府问责制的制度构建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陈国权教授等著的《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是这一领域做的积极努力,达到了新的理论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绩效管理中国行政管理政府绩效管理研究:问题、责任与方向周志忍 近年来,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得到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地方政府的应用和创新越来越普遍,学术界的有关研究正在成为一个热门领域,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分会的成立,特别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各占一半的人员结构,标志着绩效管理在我国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目前的形势下,继续为绩效管理研究和应用奔走呼号、推波助澜的时代基本结束,热潮中的冷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第一,绩效管理和评估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领域,凡事发展到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地步,往往会趋于发热、发烧、发昏;第二,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引进一些先进的制度、机制和方法,形式上做得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但阉割其精神的事例屡见不鲜,使得这些制度、机制和方法本身受到质疑甚至嘲笑。
我不希望大家努力推动并身体力行的事业重蹈覆辙。
当然,泼冷水的目的并不是为绩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降温,而是为了使这一事业有一个高的起点,建立在先进理念的基础上。
作为一种需求导致的活动,绩效评估是任何组织都无法回避的,差别只在于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程度。
从仅关注公务人员的个人业绩考评到以组织为对象的绩效评估,从经验式的主观评判到客观评价体系的建立,从领导者自上而下的评价到组织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从无到有,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为建立“精干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但与发达国家的实践相比,我国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规范化程度明显不足,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评估活动分散在多种管理机制中,由此带来了评估内容和侧重点上差别大、评估标准不统一、评估程序和方法不一致等问题,影响了评估在实践中的效果。
绩效评估实践中的上述问题,与政府管理理念和制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有必要从价值、理念、制度多个层面,对我国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做认真的反思和分析。
一、政府角色与绩效评估政府部门角色的合理定位,是科学的组织绩效评估的前提。
绩效评估评什么?当然是评政府该做的事情;绩效评估适用于哪些领域或活动?当然适用于政府部门份内事或法定职责。
在政府越位基础上实施组织绩效评估,可以说是我国实践中存在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目标责任制、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等管理机制中,组织绩效评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围绕中心工作展开,而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确定的中心工作,并不一定属于政府的份内职责。
比如,有的地方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振兴农业的突破口,有的地方则立足于科技兴农,采取了强制推广某种经济作物或兴办科技示范园的形式,并把它列为政府中心工作,严格绩效考评。
其结果是,所有政府部门的绩效考评中,推广种植某种经济作物就成为一个重要指标。
这不仅违反了中央关于党政机关不得经商办企业的规定,而且用行政手段剥夺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无疑是一种政府角色的越位。
另外一个普遍的做法是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凡完不成招商指标的部门和官员将面临着通报批评、扣发补贴、离岗、引咎辞职的处理。
[1]当面临巨大的招商压力时,部门难免会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力进行交易:法院可以给商户提供偏袒的许诺或某种默契,治安警察可给商人提供特殊安全保护,交警可以赠予交通违规的免罚权,教育部门在子女上学上可以提供特殊照顾,劳动部门对恶劣劳动条件或欠付工资/保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土地管理部门可以提供用地方面的优惠……。
在一个为招商引资而展开政策拍卖或优惠竞赛的大环境下,政府部门很难成为“公正仲裁者”或良好市场秩序的缔造者。
政府角色越位基础上的绩效评估不仅起不到应有的积极效果,而且会妨碍政府职能转变,扭曲政府部门的行为,造成政府与群众的中国行政管理绩效管理矛盾,损害政府形象。
二、外部责任与内部控制政府组织绩效评估虽然服务于多重目标,但可以划分为“外部责任”和“内部控制”两种基本类型。
发达国家的政府绩效评估偏重于外部问责即报告绩效水平以推动公民监督,我们的政府绩效评估则更多着眼于内部控制和监督。
一个明显的对比是,国外绩效管理和评估文件多以“XX人民有权利享受更好的政府服务,为此制定如下目标并实施绩效考核……”开场,而我国地方政府的类似文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却是“为贯彻落实……”或“为保障政令畅通……”,内部控制的特色很明显。
绩效评估的这一目标定位,必然会在评估主体、内容和侧重点、评估过程和结果利用等方面相应得到反映。
首先是绩效评估的主体结构。
我国实践中的政府主导非常明显,评估具有自上而下的单向性特征,重视政府主管部门对下级和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评估与控制,忽视社会对政府部门的评估与监督。
行业组织绩效评估(如卫生部为医院设立的绩效评估体系,教育部门为各级各类学校设立的评估体系,有关主管部门推出的国有企业效绩评价系统等)的高度发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然而,行业组织绩效评估属于政府居高临下的“控制型”评估,而不是社会为主体对政府部门绩效进行评价的“责任型”评估。
近年来,面向服务对象的外部绩效评估日益受到重视,但评估中的群众参与和顾客满意度调查等,依然没有改变政府部门作为绩效评估主体这一基本事实。
其次是绩效评估的内容结构。
以内部控制和监督为主要目标的绩效评估,必然在评估的内容结构和侧重点上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偏重投入、努力、过程、产出而对结果重视不足;即使关注某种结果,也往往立足领导或上级的立场,而非人民群众关注的结果。
一句话,以内部控制为目标,绩效评估内容结构上的公民导向和结果导向必然不足。
第三,定位于内部控制,绩效评估过程的透明度就得不到充分重视,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明显不足。
发达国家组织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既表现在公民满意度调查,又表现为民间组织对公共部门绩效的独立评价和审视。
我国近年来的进步主要表现为绩效评估中对公民满意度日趋重视,但这种参与形式中的公民依然摆脱不了被动特征。
最后,以控制为目标定位的绩效评估,评估信息的利用往往以“内部消费”为主要形式,忽视外部问责和推动公民监督。
三、公民导向与结果导向政府的职责千差万别,部门履职归根到底都是为社会和公民提供公共服务。
因此,绩效评估中应坚持公民导向的原则。
在迎接入世挑战,推动管制型行政向服务型行政转变的时期,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导向尤为重要。
公民导向首先要求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必须立足于公民,评估内容、标准和指标体系设计应从公民的立场出发,坚持从群众中来的原则。
前已提及,我国绩效评估的特点之一是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展开,各地所确定的中心工作是否从群众中来,是否切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目前还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我看来,与老百姓的要求和愿望相比,“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首长工程”更有可能成为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
克服这种状况,不仅需要领导者理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制度建设,即建立公民需求的评价机制,以保证绩效评估的内容和侧重点与公民需求有机衔接。
绩效评估中的另外一个重要理念是“结果导向”。
哈佛大学教授巴达赫说过,作为当代政府改革的实践指南,新公共管理“最核心的观点是为结果而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 s),而不是努力去完成那些被期望做的事;最重要的结果之一则是使‘顾客’满意”。
[2]反观我国的绩效评估,投入和过程导向依然是其特征之一。
以治理超载为例,出动了多少次警力,设立了多少个检查站,检查时间从过去的多少小时延长到24小时,发现并处罚了多少个违规车辆等,都是成绩汇报的着力点。
投入和过程导向正在固化成一种模式:领导重视、组织保障、组织的活动、服务对象得到的实惠,各占四分之一的比重。
问题在于:领导重视也好,组织保障或组织的活动也好,都属于部门的投入或付出的努力,如果没有落脚到服务对象受益这一结果上,它们的意义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如果说高绩效政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可能的效果,就是高绩效政府的真谛。
当投入和付出的努力占据了绩效评估75%的比重时,它所鼓励的只能是形式主义。
四、绩效评估结果的利用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服务于多样化目的,评估结果的利用相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
在我国的实践中,需要关注并避免绩效评估结果利用中的两个极端:一是评估结果束之高阁,与干部任用、奖惩和资源配置相互脱节;二是绩效评估结果利用上急功近利,不分场合地推行“一票否决”、“末位淘汰”等貌似激进、实则绩效管理中国行政管理不尽科学的制度。
从实践及其发展趋势看,第二种倾向更值得警惕。
国际公共管理实践表明,把奖惩作为评估结果利用的惟一形式,简单化的“荣光或现丑”(fame or shame)之类的排行榜,都会导致相关人员对组织绩效评估的抵触情绪,加剧弄虚作假和“玩游戏”的行为,抵消组织绩效评估的效果。
[3]这就是早期的“荣光或现丑”策略日益被建设性策略所取代的原因。
学术研究中,绩效评估的“三D模式”———即诊断、发展和设计(diagno sis,develop ment and design)日益受到推崇。
[4]从实践来看,发达国家实施的“责任与灵活性交易”就是一种制度化设计,通过授予高绩效单位或部门更大的管理自主权,调动其提高绩效的积极性;另外一种信息利用的策略是绩效预算,其目的是打破传统管理中“奖励失败”的做法,把绩效水平和预算拨款有机联系起来。
[5]有学者把这归结为一句话:绩效评估就是要“欢呼成功,原谅失败”。
我国的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处于初级阶段,在基本理念、实施原则和评估能力、操作技术层面存在着诸多不足。
尽管绩效信息质量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评估结果的高调应用似乎毫不含糊,“一票否决”、“末位淘汰”等着眼于处罚,而且相当严厉。
高压之下,部门和官员往往靠杜撰假数据、假信息来应付。
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当某种不良行为非常普遍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从个人身上找原因,更应该做的是审视有关的制度。
甘肃省几个缉毒警察为摆脱末位排名,竟然设套陷害百姓,致使三个普通百姓成为“毒枭”并被判死刑(后来被无罪释放)的案例,更向我们敲了警钟。
[6]绩效评估是为了提高政府绩效,政府绩效的核心是人民满意或达到人民所期望的结果。
如果绩效评估导致了类似祸国殃民的犯罪行为,会令每个推动者汗颜,那还不如不搞。
绩效管理的精髓是持续性改进。
政府管理要创新,创新需要脚踏实地,不能着眼于轰动效应,更不能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形象工程。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中的种种问题,迫切需要深入研究,从理论上探讨解决方案,使有关实践有一个高的起点并建立在先进理念的基础上,避免重蹈昙花一现的覆辙。
学者在这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入,我觉得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
第一,绩效管理的内涵及其基本范畴。
绩效管理是舶来的新生事物,其基本内涵和范畴国际上也存在不同看法。
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和学术研究的现状,构建一个合理的绩效管理的研究范畴和内容框架体系,依然是面临的一项基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