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小组织取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生类型: 完全型化生: 不完全型化生: 按粘液类型: 小肠型化生: 结肠型化生:与癌密切相关
• • • • • •
HP: Gymea or 银染 0:无 +:偶见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标本全长,有少量HP ++:HP分布1/3-2/3标本全长 +++:HP成堆,基本分布于标本全长 注:肠化标本常无HP,
• 结直肠癌诊断标准: • WHO标准:只有侵润至粘膜下层时才诊断 癌。 • 日本:则不接受WHO。 • 他们认为只要细胞异型名够就可诊断。
• 黑人及亚洲人中相对少见 • 近年来的报道有所增加, 其中2项大型的前 瞻性研究显示, 日本人的总体发病率在 0.9%-1.2%.
•
Barrett食管的定义 传统的BE定义: • 食管下段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 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严格地讲它是胃 食管交界上方至少3cm的食管黏膜被柱状上 皮覆盖
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
• 胃镜取材: • 幽门部1块、胃角大小弯各1块、胃体大小 弯各1块。 • 我院取材:病变部分取材。
• • • •
染色方法: Gymea or 银染:HP AB-PAS: HID-AB:
• 组织学分类:五种形态学变化及分级
• 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HP • 0 + ++ +++
• 胃食管交接处(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GEJ ):解剖学 • 日本学者认为纵行栅状血管网的下端即是 胃食管连接处 • 西方学者认为胃黏膜皱襞的起始为管状食 管的终末部。
• Barrett食管的内镜诊断: • 鳞柱状上皮交接线( SCJ,或称Z线)相对胃食 管交接处(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EJ ) 上移。
胃肠道小组织取材 病理诊断
• Barrett‘s食管的诊断 • 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 • 结直癌的诊断
•
Barrett‘s食管
• 1950年英国心胸外科医生Norman Barrett 首先提出BE, 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又称 Barrett病)。
• Barrett‘s食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Barrett食管- 异型增生- 腺癌3个阶段 • 其癌变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出30-125倍。 • 1975-2001年美国食管腺癌的发病率上升接 近6倍。 • BE在西方白种人中发病率较高, 其中欧洲约 1%-4%, 美国约5%-12%。
• • • • • •
萎缩:固有腺体减少(可为化生腺体) 0:无 +:固有腺体减少<1/3 ++:固有腺体减少1/3-2/3 +++:固有腺体减少>2/3 注:取材要达粘膜肌
• • • • •
化生:肠化或假幽门腺的化生 0:无 +:化生<1/3 ++:化生1/3-2/3 +++:化生>2/3
• • • • • •
• 慢性炎症: • 正常胃粘膜中有少量单个核细胞≤5个/HPF • 0:单个核细胞略多于正常,但胃镜下无明 显变化。 • +:慢性炎细胞较少≤上1/3粘膜层 • ++:慢性炎细胞较密集1/3-2/3粘膜层 • +++:慢性炎细胞密集超过2/3粘膜层 避开淋巴滤泡区
• • • • •
活动性:中性粒细胞浸润 0:无 +:固有层中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较多, +++:较密集
• 食管下端粉红色的光滑鳞状上皮中见有桔 红、紫红或天鹅绒样红色柱状上皮黏膜区, 该区有充血水肿、糜烂、颗粒样增生、息 肉、斑状隆起及溃疡,溃疡基底覆盖炎性坏 死物构成伪膜,后期可出现食管狭窄。
返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 内镜分型: • 岛型: • 在Z线以上的食管可见稍突起斑状红色黏膜, 与齿状线不相连,可单发或多发,与粉红色鳞 状上皮形成鲜明对比
• 舌型: • 齿状线局限性舌形向上突出,红色黏膜呈半 岛状,该型是否会发展成全周型或岛型有待 探讨。
• 全周型: • 红色黏膜由胃向食管延伸,累及全周
• 长节段:≥3cm • 短节段:<3cm • 超短节段:<1cm
• • • •
Sharma et al 提出: BE布拉格C或M分类系统, C: BE累及全管周的长度 M: BE累及的最大长度
• 1998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又为BE定义加入了 新的内容:食管远端组织活检有肠化生柱状 黏膜存在,而不考虑其受累长度。
• 2008年关于BE的最新定义: • 为内镜下可见食管远端出现任何长度的柱 状上皮并经活检证实其存在肠化生
• • • • • •
两线识别: 鳞柱状上皮交接线( squamoucolumnar junction, SCJ,或称Z线:组织学 正常时相当于食管裂孔水平 鳞状上皮呈粉红色,柱状上皮为橘红色.
• BE的组织分型有3 型: • 胃底型上皮(完全胃化生) : 包括有胃上皮细胞、胃小凹、壁细胞、主 细胞。 • 交界型上皮(不完全胃化生) : 为胃的柱状上皮,含黏液分泌细胞,但无壁细 胞、主细胞
• 特殊型柱状上皮(不完全肠化生) 属一种肠化生型细胞,以杯状细胞的出现为 突出的表现,与肠上皮相似,并可有绒毛细胞、 潘氏细胞等,但无明确的刷状缘或真正的吸 收细胞
C2
M5
• 累及食管远端全周的长度为2 cm,C-2表示。 • 累及最大长度为5 cm则以M-5表示 布拉格分类为C2M5节段
• 可信度: • C和M的可信度分别是0.95及0.94, • 对于≥1 cm的BE内镜下识别的总体可信度 达0.72
• 内镜活检取材: • 国际上普遍采用四象限方法, • 即在GEJ及齿状线之间每隔1-2 cm行活检.
• 肠化和不典型增生均呈灶性分布, 间隔2 cm 活检很容易出现漏诊。 • 一项最近的回顾性研究中296个患者行内镜 检查, 其中125例为BE, 取8处活检的杯状细 胞检出率为68%,取4处分析的仅为35%, • 因此对疑有异型增生或癌变的有必要间隔1 cm取更多活检
• 我国一般行靶向活检, 即根据检查者的经验 在可疑柱状上皮的区域取活检.